登陆注册
6354700000003

第3章

本山鄧牧心編

敘官觀

夫得道之士以無何為鄉,太虛為家。日月之光華、姻雲之變化、湖海山嶽之浩汗麗澤,不過目睫間所寄物爾,何待占一丘一壑之勝,營一宮一室之安,與編戶雜處於人間世耶?良由古道日微,淳風不競,馳情嗜欲者,豈知有清靜可宗?抗志功名者,豈信有神仙可學?是故太上設教,聖皇潛心,黃帝間道崆峒,堯見四子藐姑射。於是周穆草樓發其源,漢武竹官桂館昌其流,乃有祕宇殊庭、瑤臺金膀散布寰宇,幾與五城十二樓俱高,不特鍊汞烹鉍以薪沖舉,聲金振玉以近禎祥,而亮烏凌風,翠旌導月,往往薄游其間。使夫志士辭榮,貪夫棄慢,頓悟有身之患,樂皈眾妙之門,豈非移風易俗之大樞機,尊道貴德之大條貫哉?道經載,四海之內凡大小洞天四十有六,福地七十有二,而洞霄咸有一焉。舊志以為與嵩山崇福獨為天下宮觀,稱首地望之重,他莫敢比。信矣,天造地設者,固不以人力為消長,然歷代崇奉之制,不可無傳也。

洞霄宮

玆山為大滌玄蓋洞天天柱福地,在杭州餘杭縣南一十八里。郡志云:漢武帝元封三年始建宮壇於大滌洞前,投龍簡為祈福之所,經今一千五百餘年矣。唐高宗弘道元年,本山潘先生奉勸面南建天柱觀,四維壁封,千步禁樵採,為長生之.林。中宗朝賜觀莊一所,後有朱法師改北向。乾寧二年,錢武肅王與間丘先生相度山勢,復改為甲向,今宮基是。光化二年,錄圖表奏,韶旨褒嘉,見《天柱觀記》。錢氏納土時,嘗改天柱宮。宋真宗祥符五年,因悚文惠公堯佐奏,改洞霄宮,賜仁和縣田一十五頃,悉鐲租稅,並賜鐘罄法具等,歲度童行一人,應天慶等節設醮,本州應辦支費,青詞朱表,學士院撰進呈訖,內降修奉。仁宗天聖叫年,韶道院詳定天‘下名山洞府凡二十處,抗州洞霄官大滌洞為第五,仍命每歲投龍簡,遇祈檮,封降御香,遣中使或郎官入山。政和二年,住持都監何士炤以官宇頹圯,詣汴京陳乞,奉旨賜度牒三百道,兩淛轉運司經理。後因方臘之變,廢于兵火。高宗南波,紹興二十五年,發帑出金重建昊天殿。于束應彼殿左闢通明一綰,本宮在持兼領焚修于此。孝宗乾道二年三月,德壽太上皇洎顯仁皇太后臨幸慶成,遇庚申甲子聖節,帝后本命,係朝廷請降設醮,本宮書記撰青詞奏呈修奉,官差軍士守衛,後奏罷軍士,以山麓之民充佃火防虞。理宗淳祐.七年,靈濟通真先生孫處道奏請賜錢,益市但產以裨贍用,由是山門規制愈崇廣矣。政和間,援唐天往觀例,經尚書禮部給洞霄宮印記。事奈慶元二年,知官陳以明以歲久漫滅,重給。宋國初聖節,道場應奉,本縣文武官僚入山建散,諸山嘈咸至立班。自南渡後,惟道士就本宮建散,而縣官止於普救寺行事。凡宰執大丐丐閑去位者,以提舉臨安府洞霄宮擊銜。咸淳甲戌冬,防虞佛慎,延燎一空。至元丙子,後重建,未完,復燬于甲申之夏。今自甲申後再新官宇,規模視昔愈壯,專一為國焚修,告天祝壽。每遇天壽聖節,道場依例就宮建散,蒙管領江南諸路道教所,總攝江淮荊襄等路道教所,以名山事實聞奏。至元十八年,欽奉聖旨,護持山門。至元二十三年十一月,欽奉聖旨護持及本山諸宮觀。元貞元年,元貞二年,大德三年、節次奉宣命,授本宮住持提點及提舉知宮,兼管本山諸宮觀事。大德八年六月,又歡萬贊要儲官觀,蒙中書禮部鑄給杭州路洞霄官提點所印信。宇內名山,自五嶽之外,所謂天有八柱而已,其五在方外,既不可考,今見於中國者三,而洞霄之盛為歷代所崇奉,幾與五嶽俱尊,又非舒州、壽陽所可企及,豈偶然者,故列叔于篇首。

通真門

玆門不在餘抗縣四門數內,宋紹興年間建一謂由此入洞霄也。至元年間重建,先是,宋尊祐間,住山貝大欽買石梵路,夾樹林木他十八里,至九鎖山門。

九鎖山門.

在九鎖山外,未至宮三里,扁九鎖山,三大篆字甚奇古,程俱書。

外門

衝九鎖山大路,道龍鳳二洞,直上為棲真洞路,自路口折入會仙橋,過翠絞亭。左右壓石夾道j 勢若雙闕j 門真其會。扁洞天福地,宋理宗淳祐七年賜書。

雙牌門:

自外門入度玄,同橋,兩門對峙,左篆天柱泉,有池有焉,右篆大滌洞,洞所從入也。

三門

宋紹興三十二年,內帑賜錢造。至元.戊寅,山隱齋建,癸巳年本紊重建,仍造天香亭于後,故所無也。

虛湟壇

在正殿前。舊誌云:唐景福二年,錢武肅王按當時儀式疊梵開壇,請聞丘先生三元奏錄于此。大德庚子增修廣之。

三清殿

即郭真君結茅之地。殿前三松,其所手植,今不存矣。錢王遷坐庚向甲,蓋指此也。宋政和間方臘之變,惟徽宗本命殿獨存,住持道士金致一奏,旨改為三清殿,聖像乃汴京孟成忠所塑,號為絕技。至元庚寅復建,壯麗殆過於昔,有桂柏相間列峙前向。

昊天閣

在東麻後,宋紹興二十五年內帑賜錢造殿。大德辛丑重建為閣。四山環抱,最為登覽勝處。

遊璣殿

在庫院東,建.炎間建,至元辛巳迴紫齋建。

佑聖殿

舊在正殿左,建炎間建,至元辛巳怡雲齋建于三門東偏。

祠山張帝祠

舊在官門外西阜。開禧間,內庭賜神像及左右侍從。景定間移建三門右,至元庚辰壺隱齋建,辛卯本齋重建。

龍王仙官祠

在西應後,宋建炎間建,賜額嘉應廟。至元壬午清虛齋建。今洞天福地二仙官併祠于此,從古制也。祠下撫掌泉與大滌泉源通,俱號龍井。初以宋紹興九年內旨詣洞投鐵簡,得雨封善應侯。劫:朕惟山林川谷出雲氣為風雨者,必加禮秩以謹奉詞。蚓玆洞天,神靈一所宅,屈伸變化,呼吸風雲,若時愆腸,旋施膏澤,有司言狀,寵錫侯封,用孚惠於黑,黎以欽承於渙脖,可特封善應侯。慶元三年加封善應靈濟侯,嘉泰元年加封善應靈濟昭既.侯,端平三年加封善應靈濟昭既廣福侯,又特封靈澤公。

雲堂

在西麻後,延接十方雲水。宋淳祐、咸祐間,高道雲會,相傳為口實。今南北高士來游來居亦不喊於昔日也。

旦過寮

在雲堂右,雲遊僧暫憩之地。

諸亭

日翠蛟,日飛玉,曰清音,曰翠微,日採芝,曰九曲見山水門,日谷口,曰石室見洞府門,日祥光,曰宜霜,日聚仙見古跡門。

白鹿山房

在石室頂。先是陸永仲嘗家石室東偏,因為道院。朱妙行修鍊其地凡二十年,尸解去。是後有天目阮先生居之,有泉州陳道士者緣山屈曲開逕,結茅相依,發土得奇石甚多,一帶凡百餘步,狀如步障。中更兵火,阮陳亦亡去心大德甲辰建山房于此,有記。

廨院二所

一在餘杭縣西南半里大溪之上,後唐長興四年建,名天柱察院,宋咸淳年間重修。門前有梓林,夏日陰翳可愛,在三門東偏。

法堂

在正殿後。宋開禧元年內帑賜錢造,寧宗賜書演教堂扁,至元乙酉重建。左右兩石天造地設,後有蒼崖橫峙,因加人力,疊成峰巒,中作小洞,洞中小路委曲,出登其絕。

方丈

在演教堂後。

庫院

在東麻,至元乙酉重建,丹泉流注其問。唐李玄卿所記新池在焉。

齋堂

在西麻,大德戊戌重建。

道院

在西麻後。古有三院:日上清,日精思,曰南陵。今分為十有八齋,中瞰一池,諸齋環嚮,池水盈涸往往亦關休咎。左應七齋一日山隱,日山素,日岫隱,日嵩隱,日怡雲,日粟隱,則上清院振;日迴紫,則南陵院派。右應四齋:日清隱,日谷隱,日盤隱,則上清院振;曰清虛,則南陵院派。正面七齋:日壺隱,日橘隱,日悠然,曰閑隱,日學隱,則上清院振;日怡然,日碧壺,則精思院派。選道堂在西應後,至元乙酉年重建。

至道宮

在餘杭縣北三十里曹橋西,唐文明元年建,初名福業觀,潘尊師成道于此,《雲友》所載者。宋治平三年改今額。前有古松一,圍兩合抱。後有苦杳二,大與松坍,鷺鸛巢集其上。廚院有宋熙寧問所鑄巨擭四,畔識歲月及施錢姓氏。隱士葉玄文詩云:猶存巨擭記熙豐,翠靄春深古路通。千百春鋤一株樹,野田飛下雪花風。

龍德通仙宮

在餘杭縣市南,南唐文懿趙公汝談嘗卜居于此。至元癸未住山郎如山愛其溪山之勝,罄己資更宮宇一新,花木亭池冠於一時。天師演道靈應沖和玄靜真君為書宮額。

元清宮

在臨安縣錦南鄉,地名新路,住山舒元一故廬所在。至元甲午即其地建宮,樓閣巍峨,山水環抱,視為甲觀。

沖天觀

在九鎖山門外東天柱山所止。先是宋咸淳問住山龔文煥建于德清之青坡,至元壬午知宮事周允和更建此處,今住山沈多福疏鑿泉石,栽植松梅,頗有徜祥登眺之趣,有記。錢塘葉玄文隱于是,二十年大德丙午正月成道仙去。

洞晨觀

在餘杭縣東郭河上安樂山東,為陳季卿故址。季卿,餘杭人,世傳遇終南山仙翕,以竹葉為舟者。宋景定癸亥住山貝大欽建,松行掩映,流水迴環,植梅一塢,扁無盡春。先是接待最盛,有記。

元陽觀

在天柱步南三里大滌山後,宋咸淳問住山昊處仁建,至元辛巳改向重興。山深林密,門徑瀟然,頗有塵外意,但游者罕至焉。

沖真觀

在湖州路長興州,晉葛仙翕鍊丹之地。宋咸淳問本宮道士周國壽以古額興建,至元甲午住持周貴生修蓋一新。周迴流水,松行古檜老桂,為佳飯焉。

龍德觀

在嘉興路橄浦鎮,宋景定問本宮道士劉應善建。與海涯相接,為士民祈禱之便。

玄同觀

在杭州城癸辛街。先是,楊府瞰碧園有蘭亭茂林脩竹之趣,至元癸巳住山郎如山建道院,大德辛丑改為玄同觀。

明星宮

在餘杭縣束二里明星漬之上,至元辛卯本官道士史得芳建道院日來清,大德丙午改明星宮。

洞陽觀

在台州寧海縣東隅,大德癸卯本宮道士楊應世買張氏宅改建。

岳祠道院

在餘杭縣南湖之上。先是為土人聞武功圃,後施地建祠。遙望西溪,諸山森然拱立。祠旁小阜日鳳凰山,以形似名。巨石林立,流水周旋幾百餘折。葛仙‘翁丹寵據其上下,可羅坐數人,有亭臨流對之,今建道院于祠右,扁名鳳山道院。

清真道院

在東天柱嶺青檀山之陽,宋咸淳問知宮事朱特立建,泉石清勝可觀。

凝真道院

在九鎖外墓塢,至元壬午本宮道士姚崇道自城居移建于此。

若虛道院

在餘杭縣市西,舊為沃氏居,至元戊子住山曹至堅得其地建院。

通明道院

在餘杭縣相塢,至元己丑本宮道士金自吉建,為,奉先報本之處。

益清道院

在臨安縣,地名後洪,至元壬午本宮道士何自清建。

紫清庵

在上塢青梓朧山下,至元乙酉本宮道士徐允熙建。

碧壺庵

在李塢石玉山下,宋咸淳問副宮李元綱建。

溪山庵

在天柱步,大德丁酉副宮金常清建。

閑隱庵

在來賢岩後青山下,至元己丑本宮道士王允升建。

學院庵

在天柱嶺西,至元辛卯本宮道士陸繼脩建。

太平庵

在臨安縣,大德甲辰道士徐元英建。

集虛書院

在餘杭縣束五里碧塘福地,有巨井一所,世傳葛仙翁鍊丹于此。元貞丙申道士孟宗寶建院,為游居講習之處,翰林學士張伯淳書扁,億士鄧牧心作記,紫陽山方回詩云:天地春藏凍核中,時來蜂蝶鬨束風。萬端變化根無極,一點靈明裊太空。妙處千江分朗月,飄然六合點冥鴻。守玄知嘿交龍虎,肯泥丹爐子午紅。錢塘仇山村詩云:築舍束皋野水濱,室中生白座生春。了知空洞元無物,須信清明自有神。幽經草花聊適趣,閑窗筆硯不留塵。酒經丹訣非吾事,萬卷書藏一老身。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孟婆汤的那些事

    孟婆汤的那些事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孟婆的传说?是因为孟婆犯的错。
  • 炼金术士王森

    炼金术士王森

    面对死亡的威胁,是在沉默中带着不甘而死亡还是奋起反抗?在炼金术的道路上一路求索,只是想活的更精彩更自由而已!(且看王森在这钢炼的世界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一剑玲珑

    一剑玲珑

    霸剑山庄庄主九天,在十年前曾对自己心爱的女人,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而这一切皆是由拜月宫二宫主所赐。导致心爱的女人和自己的师弟远走皇城。在一次偶遇中,结识他们的孩子逍遥,深受爱情背叛和对正道失望的心态,开始了一系列的报复.........到后来才得知爱人跟随师弟出走的真正意图,随即引出另一系列的人物,有着特殊使命的前朝臣子。最后他,或者他们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吗。一剑玲珑,事前声明文中出现的人物名字,皆是取自古金第一楼群友之名,如聂小倩、宁采臣、顽童、李逍遥等等,与其它书籍或影视剧中角色无半点瓜葛小说定位-悲情、武侠小说亮点-悲情(从第三章起才会开始进入)、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文中的伏点-真正的爱情、至于武功心法之类,自不会少希望兄弟姐妹们能多多支持落萧,谢谢!
  • 御农

    御农

    烈日炎炎挂天空,几亩鱼塘伴身边,脚踩小舟摇木筏,身在其中何愁欢,碧波荡漾洒千里,空留背影飘江岸,鱼儿一跃落木舟,乐趣何止万万千。现代大学生林桦在一次意外事件中,来到北宋前期,大宋的繁荣让他寻到了自己的求生之道,自家的上千亩良田成了他的资本,农作物改良,提高粮食的产量,在任两浙路转运使副使的叔父的帮助下,拓展家业,在苏州逐渐崭露头角。而后又开办工厂,加工海鲜,顺带着开酒楼,火锅店,一次次的克服面临的困难,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成为大江南北最出色的“农民”。
  • 绝世唐门之死神斗罗

    绝世唐门之死神斗罗

    新手之作,各路大佬不喜欢的请别喷,谢谢!
  • 云上的月光

    云上的月光

    一个是纨绔子弟,一个是千年冰山,都是学霸,为何要相爱相杀?其实并不想喜欢你,只是这点点滴滴,我已身不由己,你的名字已经写满了我整个青春!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以江为诚许你一诺

    以江为诚许你一诺

    “江一诚,你说,那个哥哥刚刚说的会是什么呢?为什么那个姐姐的脸会红呢?”小小的许诺嘴里含着棒棒糖,含糊不清的说着,直直的盯着那对小情侣,眼中闪着好奇。“咳,说的,可能,,”怔了怔,江一诚转头看着许诺,看着她鼓鼓脸,眼中划过涟漪,“可能,可能是我喜欢你吧。”轻轻说道,移开目光,江一诚白暂的脸上染上一抹红色。
  • 我的异地公主恋

    我的异地公主恋

    相信每个女生都有自己的一个公主梦吧?这里写了三个公主的恋爱史记,其中有一个单纯可爱的公主瑶公主还有一个超萌特别能吃的冉公主还有最后一个考虑不周全的欣公主......她,是三位公主中的瑶公主她,在一次游戏中遇见了他她发现自己喜欢他答应和他在一起只是一个在东边一个平原可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答应他等他上完大学!只是他没有写到他为了她决定去找她。只是这种异地恋到最后真的可以在一起吗?
  • 少捕

    少捕

    灵光现,世道变,一切都要从大师兄掌中那一点微弱灵光说起。修武?修仙?百族崛起?百年前的一场大地动,原是浩劫,却是新生?或是一场轮回?穿越而来的大唐六扇门少捕莫问在这风云际会,天地剧变之时如何自处?正所谓天高海阔任人闯,只是道路且长求平安。
  • 混元天帝传

    混元天帝传

    一花一世界,一笑一倾城。我是平凡中的一粒沙,并不起眼,但是我将用生命铸造辉煌,我叫武小天,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在平凡的世界里,有我将会变得不凡。混元初开,九天归一,吾为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