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28300000003

第3章 对课程及课程力的说明

——兼谈卓越教师的“教育思想”

题记:课堂其实是思想的田园。没有课程力支撑,没有思想的课堂,为师人生哪怕充满了绿意,也像未耕种的田野一样,更多的是繁茂的杂草。

课堂上什么最重要?课堂上什么最引人注目?课堂上什么最扣人心弦,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跃动?

首先是课程。课程(本质属性),是教育教学的产品。人不是教育教学或任何人的产品,课程才是教育教学的产品。课程(产品)是证明教师社会价值最直接的佐证。

其次是课程力提升。课程力,是教师基于课程(产品)的生产力的总和,以及基于课程(产品)的生产方法和生产方式的总和。课程力的大小直接决定课程(产品)的品质。

再者是思想。思想是带有倾向性的生产意识和行为。教育思想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行为,是为师“我,我的”思想的灵动,是为师“我,我的”思想的激活,是师生双方意志的脉动和智慧的撞击,是师生双方生命的延伸和对接。

课堂是思想的阵地,是思想伴随课程力提升与发展的地方,是为人师者的人生以无限精彩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优美的华尔兹,是师生思想撞击而激活之后,绽放的一条条多彩的弧线所构成的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十公里的坦途谁都可以信步徜徉,而十公里矗立起来却是一座胜于珠穆朗玛的高峰。思想的神通在于能让自我畅游于课堂,让一维变多维,前行的路上更多坦途。从课堂中来,没有课程力的支撑,就没有思想,就没有高峰,如此的课堂,只能是一潭沉沉的死水,没有丝毫的灵动与生机,处处散发着让人窒息的腐臭气息。相反,如果一位教师拥有较强的课程力,有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课堂就有了源头活水,课堂就会泛起层层生命的涟漪,就会催生生命的活力。

教师课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课程力的提升因思想意识高度而铸就。高效的课堂,不只是因为拥有思想,而是同时相伴行动,因为行动,因为实践,思想才有“根”,行动和实践也才更有力有为有果。现实是,有多少教师在课程力提升方面加强锤炼?有多少教师在课堂中有锤炼自我的思想呢?无数人对课程力建设的忽略,对思想建构的忽略致使课程力缺乏应有的高度和精神,从而导致思想不纯(或无思想)。呵护思想,其课堂才会带来对应的专业提升,从而让课堂受到精心的呵护。

第一节 永远行走在修行路上

人之所以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重要的原因在于人有自己的思想,有一种改变实践的原始冲动,改造自然的强大的生产力。正是因为有思想、有生产力,才让人脱离了低级行列,成为万物之灵长。巴尔扎克说:“一个有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对我们教师而言就是:“你得有自己的思想,你得有自己的课程生产力,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思考是思想的起点,思想是实践的产物。成就卓越教师,我们必须行走在修行路上,才会有“我,我的”教育思想,才会因为拥有丰富的教育思想而改变教育和课堂的生产力。教师的思想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课程建设中,用拥有生产课程的生产力(在全书中,我们简化为课程力)铸就。其实,换句话说,拥有课程力的教师才可称是能改变教育拥有思想的教师!

教师都期盼拥有强大的课程力,铸就富有无限价值的课程(产品),从而改变我们的课堂。永远行走在路上的师者,不能缺乏课程力的修炼,就像武者不能缺乏意志和行动,否则难以给出证明自身价值的缘由。为此,我们高呼,必须全面提高自我的课程力。

我们必须明白现实存在的一切原因。平庸只因为缺乏课程力,缺乏基于课程(产品)生产的生产力,缺乏对自我潜力的挖掘,缺乏修行的勇气,其结果只能是在课堂上丢失自我,丢失灵魂,丢失灵性,如课奴一样蹒跚。优秀只因为我们充满勇气,敢于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敢于向高峰冲刺,咬着牙似的向着目标前行。

我们必须全面认知自我,哪怕认识自我再困难,不能任性似的采取抛弃自我的态度,不能再让自我的课堂丢魂,不能再让自我丢魂,不能再让自我因找不到证明自我的价值,游离于教育的边缘。全面提升自我的课程力,我们必须在踏上征程的路上全面开启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自我的专业师德与理念、知识和专业技能。试想,一个拥有强大的教育思想的教师,一个拥有强大的课程(产品)生产力的教师,又岂能没有丰厚的价值呢?

呵护自我的课堂,打造自我的课程力,永远行走在修行的路上,我们的思想才会更加的纯洁和强大,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满足与自豪。我们收锚起航吧!

对课程及课程力的说明

阅读此书前,必须对课程及课程力等概念说明,方才更利于后面的阅读。

课程改革十余载,而今已进入“深水区”。呈现大量成果的同时,也已显露出诸多乱象。人们近乎达成共识,课程改革遇到的最大阻力来自于教师(师资水平),最大动力来自于教师(师资水平)。换言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直指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的关键直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我们在前期研究中,特别是在最近理念建构中,围绕“课程力”这一关键词进行整体感知时发现一怪象:课程力的存在不可置疑,它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能力虽然普遍存在,但并不等于它是清楚的概念。

我们通过文献研究已基本清楚,课程力不仅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能力,而且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当前人们习惯性着力于课程力外延“有什么”进行归纳概述,遗憾的是对其内涵“是什么”阐述乏力,甚是欠缺。种种原因导致大量的教师不知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甚至不知何为课程建设,我们在与教师交流时提及“课程力”概念,普遍存在陌生感(如此景况,何谈课程力得以提升与发展)。当前,立足课程建设,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全面促进课程力提升与发展,针对“课程力协同提升”展开应用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何谓课程?查阅所有资料,发现人们基于“有什么”的逻辑认证方式,采用演绎推理法,围绕课程外延进行了广义与狭义的解释。课程到底是什么?似乎人们依旧迷茫。为此,在本书中,我们基于课程“是什么”的逻辑认证方式,采用质性归纳法,对课程基本概念予以理性界定:“课程(本质属性),是教育教学的产品。”我们还针对“人不是教育教学或任何人的产品,课程才是教育教学的产品”展开多层次比较与论述。

何谓课程力?广义上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狭义上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通过大量的文献查询,发现人们基于“有什么”的逻辑认证方式,采用演绎推理法,对课程力外延进行解读,指出课程力包括课程组织力、实施能力、评鉴能力、选择能力、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等。很明显,这样的界定依旧没有包含课程力的所有外延。为此,我们基于课程“是什么”的逻辑认证方式,试着进行质性概念界定,通过理性分析得出:“课程力,是教师基于课程(产品)的生产力的总和,以及基于课程(产品)的生产方法和生产方式的总和”的结论。

全书用大量的篇幅围绕“人不是教育教学的产品,课程才是教育教学的产品”这一核心理念,基于传统课堂中“教学相长”原则细化“学本式教学”,拓展“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学习为本”的理念,倡导在我们课堂中应践行“双学目标”(教师之学和学生之学),全面达成“教师学习为本和教师发展为本”与“学生学习为本和学生发展为本”的“左手+右手”协同理念,基于课堂达成培育一切人(即教师和学生)的目标。

此书的很多观点,是基于《为自己的教师——对职后发展的审查》《职后发展性格的形成——对为师命运的审查》两本新著中所论观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深入思考与探讨。在那两本书中,我们指出:“教,主要是为学生的发展;研,主要是为教师的发展。无数中国教师只教不研,除了见证学生发展,很难见证自我的发展……”为此,在本书中,我们才着力于“教学相长”的具体化:全面践行“双学目标”的主张。在那两本书中,我们指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常规逻辑思维方式的不足,认为专业修炼需要全面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秩序,倡导用“要什么”“想什么”和“有什么”串联起新的逻辑认知思维模式,以促进教师内驱动力的持续增长。为此,在本书中,我们基于全面提升课程力,通过课程力发展促成精品课程的生产,从教师所拥有的课程(产品)给予教师职场价值的认定。

没有课程力支撑,难以形成“我,我的”教育思想

当下教育,因为教师课程力低下,非常难以推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其实,可以试问谁才是代表先进教育理念的代表?答案直指具有先进课程生产力的人师。他们用强大的课程力,代表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代表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代表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

反之,没有思想,课程力自然就低下。没有课程力的提升与发展,即使是现时优秀,也会很快落伍,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被淘汰。课程力提升的过程中,没有思想,人就成为了傀儡,就是土偶木梗,就会失去了生活的鲜活和力量。

课程力得到提升,折射的思想往往就会像太阳一样,照亮他人温暖自己。教师课程力提升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受教育者发展的需要。人们应该看到,没有课程力的提升,没有应时而铸就的教育思想,一定办不好教育,一定培养不出有抱负的学子。作为教育者,应永远行动在修行的路上。

其实,教育思想实质是理性的,课程力的实质是反映课程(产品)生产力的大小。当下的人们知道思想存在,却不知道思想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全面提及教师自我的教育思想,谈其思想的修炼,直指课程力的提升。

没有课程力支撑,难以形成“我,我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并不空洞,它必然相伴明确的意志和表象的存在。课程力作为它的载体,有着自身以外存在的根据,那就是动机中的根据。

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必须遵循着意志客体化产生的原则和规律。我们必须明确,一位教师没有课程力所铸就的教育思想,就会像未耕种的田园一样杂草丛生,其责任田里只能是荒芜和荒凉,严重缺失教育的契机和生机,最终只能是低效的课堂。

拥有课程力,铸就教育思想,方才可能成为人师。也许大家应该知道这所学校:这是一所大学,存在前后不过九年,却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爱国、进步、奉献精神的丰碑。这是一座文化中心,身处边陲,却引领思想、服务社会,开启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绚烂的一页。

这就是战火中的西南联合大学。也许我们还记得,当时在这所学校任教的一些老师:华罗庚、吴大猷、赵九章、冯友兰、闻一多、陈寅恪……这些人,一座座丰碑。

岁月如梭,人间岁换。一切都可以改变,但是,唯有思想,唯有大师们用强大的课程力生产的课程(产品),至今一代代薪火相传。

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位教师没有课程力,就难以拥有强大的思想武器,定然不会有大成就。尽管我们不能与大师比地位和光环,但是,作为教育者,就要有人师的风格、人师的气度、人师的思想,就应有人师的才情与智慧,才能引领学生,呼唤教育,让教育焕发光彩。

为了提升课程力,为了拥有现代教育思想,我们应永远行走在修行的路上。我们应努力向大师学习,积极吸纳,勇于实践,全面提升自我的课程生产能力。只要静心观察,便能发现那些来自高效课堂拥有课程力的教师,总在不断地提升自我的课程效能意识、发展意识、精品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并且有着明显的客体。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应努力地提升自我的课程生产力,向人师看齐。修行中用课程力铸就“我,我的”教育思想,促成专业发展达到理想的高度,在课堂上获得人生价值,不再平庸。

课堂里铸就“我,我的”教育思想

谈教育思想,有必要明白什么是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更多时直指带有倾向性的生产意识和行为,即解决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行为。

课堂是课程力提升的地方,更是教育思想产生的地方,就像灵魂需要有安顿的地方一样。教师离开课堂,没有课程力提升,难以生成富有生产性的教育思想。思想并非都是带有生产性和正能量。在课堂集中于课程力提升练就自我思想的过程,软弱的带有破坏性的思想并不能轻易消失,只有让自我带着强大的意识和力量,才会在对抗中将一些负面的东西加以抑制甚至消除。就像田地一样,种上庄稼就会少长杂草或不长杂草。其实,高效课堂的形成之理就在于此,课程力的提升之理在于此。

回归课堂教学,我们得有自己课程力铸就的教育思想,让课堂教学因有自己的教学思想从而远离平庸,从而精彩纷呈,达成“双学”目标,创生富有无限价值的“课程产品”。用课程力提升的行动,捍卫自我的课堂,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学思想:课堂因为高效,最终形成了教师生存的意志,课堂因呵护而备感珍贵(参与者在其中尽情地满足自我的欲望),课堂因完美而生机顿生,课堂因认识到位和理性增加而有了另一番风景。

课程力铸就教育思想,最大的作用在于给予他人或自我帮助,让人下决心去做,从而抑制薄弱意志时体现出教育的艺术性。对于课堂,过去我们常以为课前经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做到畅行无碍便是好课,其实那样的课往往掩藏内在问题——没有发挥帮助作用。我们知道,任何人接触新知、探索新问题时都难免经历误区,只有在反复思考、跨越障碍之后,只有真正寻求到准确性和形象性后,方能下决心抵达正确认知的彼岸。教育思想不是抹灭障碍,课堂固然如水银泻地,极具观赏性,但真正的认知过程却被扭曲了。向往高效课堂,往往体现在让该发生的发生,让该困惑的困惑,让该曲折的曲折,让师生的心灵敞开,将彼此的表达系统和接收系统都启动起来,师生双学目标都能达成。其实,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自然的,才是美的。

让我们来看一看李镇西老师的课堂实录,你就会发现正是因为他拥有着强大的课程力,其课方才质朴无华、浑然天成,其课堂节奏方才极为自然流畅,不像有些低效的教学总是有着太多的持续不断的伪装。

链接1—1

课堂节奏 美在自然

——李镇西老师的课堂实录

讲《荷塘月色》一课,李老师用了两个课时,这两个课时的安排看起来似乎有些漫不经心。第一节,李老师抓住单元特点,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揣摩语言”。顺着这条思路,他撇开作者介绍,紧扣“揣摩语言而进入作者心灵”这一主题任务顺流而下。于是,学生开始进行“把自己放进去”的朗读。朗读中发现学生读得太快,掉字换字,李老师马上停下来,针对问题,及时解决。他一边范读,一边讲解,不厌其烦地鼓励学生以自言自语的话语方式,把自己当做朱自清,把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直至与作者产生共鸣。

对朱自清的介绍,李老师放到了诵读和字词学习之后,而这一介绍又甚为详尽,导致第一节下课还未介绍完毕。李老师不慌不忙,留了个“下回分解式”的悬念。

第二节课,李老师从介绍朱自清的人格魅力入手,顺势发动学生交流文中最打动自己的文字,大家一边赏析,一边互抛问题……课近尾声,李老师借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名句总结朱自清“出淤不染,皎洁无瑕”的人格,使学生陷入深沉与庄严的思考之中。课堂之舟一路飘行而来,其艺术魅力已深深吸引学生。

任何一位名师,课程力的强大,都使其教育思想更具有生产性。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恰似一江春水悄然东流,没有精心预设的痕迹,只有一次次朋友似的交流,一次次轻舟快桨般的点拨,而学生怀着“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痴迷,欣然领略着新知、新思带来的广阔美景,这尽是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尽是知性呈现时给予学生直观的帮助。

这不正是梦寐以求的课堂之美吗?

课程力铸就教育思想,带着强烈因果判断而存在于课堂之中。来自高效课堂,教育思想无不带着教师的思考与引导,通过其自身的认知能力彰显出优美旋律。它让课堂平添亮色,平添温暖,平添课堂教学的温馨和眷恋。这样的课堂之中,既有教师对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呵护,又有教师对于教材文本的体贴;既有教师不露声色的引领,又有师生、生生深入的交流和体会。师生双方同行同止、共同双学,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增知长能,课堂之舟一路飘行而来。情,不自禁,课堂定然会产生魅力。

用课程力铸就自我的教育思想,将课堂中最现实的需求尽可能满足,用其带有强大内驱动力的教育思想去正确地判断和推理,正确的行动之下一定会让自己的课堂增色,让自己的课堂离成功更近。因为,铸就课堂的教育思想会指引我们的实践,会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细腻,更加有课堂的本色和个性,而这正是成就课堂的一个核心因素。

任何事物都是一样,只要拥有正确的方向与价值认定,便会产生积极向前的力量,会产生鼓励鞭策和积极的效果。我们的课堂也是一样,有了课程力和教育思想,有了我们的用心呵护,就会让我们的课堂走出平庸,渐有起色,就会让平时看起来觉得琐碎的教学环节变得格外有意义,甚至就连平时听起来刺耳的孩子的叫声,也会变得动听而悦耳,也会充满了教育的希望和契机。

在课堂中磨炼自我,需要把心放在课堂。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教育者来说,也许看惯了名师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总会觉得自己离名师很远很远,总觉得那些美丽的光环对于自己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彼岸。其实,这些名师当初踏上讲台的第一步和我们的第一步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如果说有区别的话,可能更多的是对课堂教学的尊重,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研究,对呵护课堂的充分理解和落实。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少了一颗呵护课堂的心,少了从一开始便对课程力加以关注并一路落实和提升,才让我们的教学人生沦为一般的人生,而无以演绎出我们教育舞台上的精彩与美丽。

朝高效课堂的方向奔去,从最基础的方面做起,深深植根于课堂,从课堂教学最基本的需要做起。只要我们拥有了正确的行为与充满活力的意志,孜孜以求地探索和实践,相信我们就有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就有可能走出自己的教育之路,就有可能书写出自己的教育神话。

人师的伟大教育思想

人与人的不同在于课程力大小和用其铸就的思想,在于其思想的有无而最终成就伟大或变得普通。人人都有课程力铸就的思想,但伟大的思想并非专利品,但也并非廉价。对于更多的教师而言,我们并不缺乏意志,我们也有用不完的力气,最期盼的是通过努力,真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来自课堂带给的成就。

有想法不等于有思想。想发展成为拥有强大课程力铸就的思想,这之间还有相对长的一段距离。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作为身处三尺讲台的教师,我们不能把普通的职业作为普通的借口,抛却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和追求,而应该立足于自己的岗位,用伟大的思想武装自己,让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尽快成长起来。

想一想,就我们所知道的名师,有几个是一开始就能够站在人师的高度引领课堂的呢?看一看,我们周围成功的教师们,有几个是走向讲台之时就有了大家风度,形成大家的教学风格的呢?但是,就在不为人所注意的一天天普普通通的日子里,名师与大家终有一天站在了我们所不敢企及的高度,站上了我们所不敢想象的舞台。究其原因,是他们有着伟大的追求,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有着课程力提升的梦想,有着对“双学目标”的追求,才推动他们最终成名成家成功。

人,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有没有一颗伟大的心;不在于能操控课堂,而在于能达到目的。俗话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尽管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但并不妨碍我们用课程力铸就伟大的思想。

在这一方面,著名的“新语文教育”代表人韩军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我们不妨透过他的文章发表历程,看一看他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上,在对语文教育这一天空里,那自我挑战、追求卓越的精神。1993年他发表《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一文,在中国语文教育界第一次呼唤“人文精神”。1999年他参与语文教育大讨论,发表《反对伪圣化》《中国语文教育的十大偏失》《中国语文教育的两大痼疾》等著名文章,激起热烈反响;2000年在语文课程标准出世前,他发表《新语文教育论纲》,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新语文教育”;2004年他发表《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引发了百年来又一场“文言与白话”的热烈争论。从上面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韩军老师对新语文教育的不断追求,由表象到实质,从零散到系统,日臻完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自己的新语文教育更具有理论性,韩军老师在40多岁的时候,在外人看来已然是功成名就,没有必要再去做什么努力的时候,在人们不太理解的目光中,毅然再次走入大学的校园,师从朱永新先生,踏上了博士生的学习征途。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没有追求卓越的执着,没有自我超越的精神,又怎能有新语文思想的诞生?

前一段时间,有幸通过一视频再次聆听韩军先生谈新语文教育。韩军先生对新语文教育充满了热情,精神饱满,神采飞扬,激动时甚至拍案而起,其冷峻的反思、愤激的批判、热情的呐喊,无不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拳拳真情。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为语文教育寻根求本,呼唤中国语文教育返本归根。”

一个人可以身份低微,但谁也不能阻碍他拥有伟大课程力铸就的教育思想。也许我们永远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也许我们永远只能站在三尺讲台之上。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拥有一颗伟大的心,并不妨碍我们拥有不甘平庸的追求。

生活俭朴、心灵高贵、追求高远,也许这就是我们身为人师者所应该追求的一个境界。

第二节 完美,因为更有主张

课程力是基于课程(产品)的生产力。提升课程力能使个人素养更加趋于完美,使课堂更趋于高效。也许有人会问,是课堂决定了“我,我的”人生价值,还是“我,我的”课程力决定了课堂的高度?其实综合起来看,这两者之间似乎是一个彼此包容的话题。

课堂对于一位教师课程力提升来说意义重大,有长久的影响,也有短时间的影响。短时间内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长久来看,能使师生有着强大的发展后劲。现实是无数人站立于课堂前,不由自主地让自我显得渺小。生活在尘世之间,我们都是普通的一分子,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就如同黄土地上的一粒尘沙,卑微而又平凡。似乎没有什么能让我们想到在这样的世界上还能做点什么,可以显示着自己的存在,显示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是,若不想放弃自我,不想放弃课堂,就会像捏紧拳头一样,瞬间便会产生无穷的力量——课堂会让一个人更有主张。

来自高效课堂,全面提升课程力,高度永远是“我,我的”能力决定的,而它所需要的是拥有坚实的意识、意志与品质。立足于课堂之上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所肩负的义务和责任,我们不再平凡,我们不再普通,皆因为我们是拥有课程力的为人师者的人。当然,行走在课堂与课堂之间,需要的是禅定自明,需要的是超凡脱俗,需要的是创新自我,需要的是创造性的实践。

课堂是我们立足的根本,通过课程力提升站稳了课堂,才能让我们站得更好,站出价值。当下,需要我们有站稳课堂的主张——能将源于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空间和时间的杂多用意(提升课程力的主张与行动、先行先学的融入、双学目标的达成、在课堂中生成课程产品等)去替代,并将一切还原成一种促进人自体不断上进的内驱动力,让自我体验到来自课堂的进步。因为课堂,我们通过课程力提升有了自己生存的空间;因为课堂,我们有了自己生存的价值;因为课堂,我们有了自己生活的方向和主张,最终一切杂多的客体不但形成不了阻碍,反而会形成合力朝着一个方向,体现出超凡的合目的性。

没有理念就是没有思想

高效课堂需要理念的支撑。理念是什么?对于这一抽象的概念的解释,源于康德在解释先验与后验时,将理念与概念加以浓缩。随着实践的推演,理念逐渐发展到今天,成为了介于定理与操作之间的经验的形成。很明显,课堂教学理念带有更多的个性化,是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教师课程(产品)生产力的提升,是带有个体标识的后验,甚至具有专属于“我,我的”独有、特有的倾向。

源于课堂中杂多的时间与空间,课程力提升虽然是教师个体意志的客体,但这些并非都是理念的表象。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表现形式,正如神秘主义者安琪路斯·席勒治乌斯说:“我知道,没有我,上帝一会儿也不存在,我若化为乌有,他也必然丢掉精神。”其实,正是因为“我,我的”存在,才带给课堂智慧和力量。

正如魏书生所说:“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同样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另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

的确,很多课堂教学似乎缺乏应有的东西——一种源于“我,我的”自然力(被人们称之为理念或课程力提升)。没有强大的课程力提升给予课堂行动上的指导,我们行走在课堂之间,就不可能有精彩的展现,课堂便没有灵魂。我因课堂而有主张,在课程力提升的过程中,课堂也因我的主张而更加精彩。相反,没有主张,没有课程力提升,没有理念的课堂,其实就是一场皮影戏,无论教师的表演是多么投入,也逃脱不了影子的宿命。

链接1—2

魏书生课堂片断

“同学们,老师和你们商量一件事:我想请你们做一篇口头记叙文——我的一天,描写2020年的一天,你从早到晚做了些什么?”

“我知道一定会有同学反对,为了公平起见,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然后举手表决。首先请不愿做口头作文的同学举手。”有15名同学举起了手,“放下,再请愿意做口头作文的同学举手。”共有49人举手赞同做口头作文。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看一看举手表决的结果。”那些不同意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同学愿意做口头作文时也表示不反对了。

“既然大家都同意做口头作文,那我们商量一下怎么做这篇作文呢。可能有一些同学不好意思,干脆大家一起说,把自己的‘我的一天’想法各自大声念出来,怎么样?”

“好啊。”这时开始反对的同学也高兴得拍手赞同。于是,在魏老师的双手指挥下,64名同学一起大声做了一篇口头作文,整个课堂像开了一场交响乐,虽然同学们只能听清自己的作文,但看着同学们个个自我陶醉的样子,我们相信每位同学做这篇作文时一定都用了心。

(摘自长沙晚报《抛开粉笔教学生——“当代孔子”魏书生授课实录》)

课堂理念是课堂之魂,课堂理念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指引着课堂教学的实践。课程力提升反映课程理念的取向,正如魏书生老师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教育理念,决定了他的“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一样。在他的课堂上,老师没有凌驾于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之上,而是通过协商的方式,在征得了学生们同意的前提下,进行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轻松愉快,老师不是高高在上,学生学习也融入了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们学得愉快和满足,学生与教师和谐愉快地解决了教学中生发的问题,达成教学目标。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收获,共同成长,可谓真正的“双学受益”。魏老师之所以不用书本,不用粉笔就能上出这么优秀的课,就在于他课程力提升,拥有自己的课堂理念,把他的教学教育理念——“民主与科学”融入呵护课堂的教学之中,收放自如。

没有理念也是一种理念,只不过这样的课堂只会误打误撞、随心所欲、平淡平庸。许多名家大师,因为他们拥有专属于自我的课堂教学理念,并把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自己的课堂实践有机结合,才真正达成了课堂的高效。课堂是教师投入精力与激情的地方,有课程力提升,有回报,有双学收益,是拥有理念最明显的特征。拥有先进的课程力及课堂教学理念,是课堂还魂的丹药,是还课堂生命与精彩的妙方。

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把控课堂

理念是教师在课堂中的讲究。课程力提升铸就理念形成。一位教师拥有的教学理念反映着自身专业素养的品质,它也必然对应着教师的成熟与稚嫩,必然对应着教师的沉稳与浮躁,必然对应着教师课堂的高效与落后。但这些都是暂时性的,因为课堂教学需要与时俱进,课程力提升需要不断地进行扬弃,任何一位教师不具有开放的学识,不能对自我的知识推陈出新,自然便会落伍。这同时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先进的理念并非经验所组成,课程力提升往往是教师认定的目标在经过扎实的实践之后的结晶,它决定着课堂教学最终的高度,体现了教师敢于尝试的勇气,并承载着教师的理性。如此,课堂自然就会成为提升自我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时空。

不可否认,谁拥有成熟的教学理念,就能更好地促进课程力提升,谁就拥有了课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表现,方法也好,策略也罢,都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流畅,给人展示的是多姿多彩的生命与活力,没有矫揉造作,没有生硬和机械。其实,很多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所进行的一种简单而又自然的处理,一种“无意于法则而合乎法则”的体现,并非一日之功,但也绝非少一日便成。

教学理念决定课堂教学的高度

教学理念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只是很多人没有这样的经历,课程力没有得到专项提升,不明白其生成的机理罢了。也许很多教师心底都有这样一种怪异的想法,总是把那些将课堂变作自我名片的教师当作高人,无形中将自己与他们隔离开来。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可以通过课程力提升成为这样的高人。在我看来,我们之所以与他们不同,就在于我们课程(产品)生产力低下,其教学功夫还差一些火候,我们缺少他们的深度,缺少他们的明智,缺少他们的经验,总的来说,就在于我们没有高人的课堂理念,自然就没有他们一样的教学高度。

平时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态度决定高度。其实,课程力提升,向课堂要质量,让课堂体现出高效,教学中的态度不就是教学中的理念吗?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又怎会有更高的教学要求与目标以及创造性的实践,又怎会赢得课堂的高效,又怎会成就课堂及课堂的高效?有效课堂应该是师生“双学”的课堂,是师生互赢共生的课堂。课堂应是双学目标达成的基地,因为双学目标共生、双学共赢才可称高效。在课堂上,我们所说的“双学”一是学生之学,二是教师之学。但这二者必须和谐才可谈高效。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实效,成绩自然也就突出;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教得开心,教得舒心,教有所获。这样高效的课堂,一定得有教师意志的反映作为支撑,才能出现在公众视界里,才能有“双学”目标实现的可能。

课程力提升,铸就教学理念,是睿智的反映。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课程力是老师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我们的课堂走向精彩、高效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及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业修养的第一步,是一所学校要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通过课程力提升拥有先进的理念,必须学习前人的教育理念,把握时代脉搏,结合教学实践,提炼自己的教育主张。我们很多教师所缺乏的恰恰就是这个方面。今天,我们许许多多的教师走进课堂,除了让学生有所收获外,少有让“我,我的”主张得到实践的检验,也更是少有自我对应课堂的谋划与行动。

落后的教学理念后患无穷

与先进理念相对的就是落后的理念。落后理念是课程力低下的反映,是没有经过提炼的原石,带来的危害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可怕的是,面对自己的积习,面对自己常常自以为是的教学理念,我们从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落后的表现。

链接1—3

如此评价

课堂上正在讨论问题,其中一位学生已作了回答,教师也许不满意,又叫另一名学生回答。教师未料到这位学生也答不到点子上,教师马上训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讲了多少遍都记不住,你真牛!坐下。”

学生练习时,一位学生,拿出一份课外练习题向这位教师请教,得到的答复是:“这种题你不必考虑,这是重点班学生做的题。”

缺乏课程力的提升是非常可怕的。课程力专属于教师课堂建设中特有的生产力,包括课程组织力、实施能力、课程评鉴力、选择能力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等。

很显然,这位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学评价中,这样的评价是不合适的,它实则是课程评价力低下的体现。传统的教学评价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学习优胜,而大多数学生都属中等。如此的评价,只能把优异的成绩给予极少数学生,其余的只能获得一般或者较低的成绩。这样无形之中评价就变成了一种甄别与选拔的过程。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成了上述假设的殉葬品。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漠视学生生命主体的尊严,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性的培育。这种教学理念往往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壁垒,学生对教师多了一分敬畏,更多了一分恐惧;教师对学生更多了一分厌烦,多了一分唠叨,多了一分愤懑;如此的课堂,如此的师生关系又怎么可能达成课堂的高效?又怎能奢谈培养出充满阳光、活力、民主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思想观念能控制人的生理机能。落后的观念能压抑、腐蚀人强健的生理机能,当然也包括大脑的生理机能。先进的观念能使病弱的生理机能强健起来,能使愚钝的大脑生理机能变得聪明起来。”确实,因为课程力没有得到提升,落后的观念必然让老师们大脑变得愚钝,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老一套教学经验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这样的教学起不到教育本身应有的效果,反而更多地带给学生一种对教育的逆反。

没有课程力提升,对于落后理念的反思,不仅仅是口头说说而已,更应该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去陈革新,推陈出新。面对现实,面对落后,不再听之任之,而是付诸感情和自尊,引入活水,“洗心革面”,才可能真正得到改变。

谁拥有先进的课堂理念谁就拥有了真正的课堂建设生产力,无数的事实为此作了最好的诠释和见证。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是离教师价值认定最近的地方,谁对课程力提升采用随意的行动,谁的行动中没有讲究,结果只能是离课堂很远,恍若隔座大山。

因呵护课堂而更有主张

课堂是教师的影子,课程力是其折射。这里存在着杂多的意志和客体,想改变具有惯性的常规,必须从心底里愿意去改变,去提升,并拥有源于内心的一种力,才可能真正提升课程力,改变课堂的方向。对课堂的呵护需要来自内心最直接的意识,才可能防止自我随意的行为对课堂产生破坏性。

呵护课堂从而提升课程力,这其中带有非常复杂的动机和刺激。克服盲目的冲动,提升课程力,让课堂教学理念先行,这是我们年轻教师和需要不断进步的教师快速提升自我专业素养,让课堂精彩的法宝与捷径。其实,呵护课堂的过程中,更多的主张会相伴而生,并为课堂奠基。相反,没有理念的提升,没有课程力提升,就不会有实践的推进和提高,没有理念的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就会行而不远,就会半途而废,就会中道搁浅,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尊重课堂,提升课程力,以此呵护课堂,从而让呵护课堂为自己的成功奠基,当下,最需要的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打造高效课堂的条件。

呵护课堂离不开理念的刻意构建

刻意构建理念,提升课程力,往往是课堂成功的开端。刻意建构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有一种研究的精神,有研究先进、科学教学理念的行动,能通过提升自我解决课堂中的现实问题,而不是置若罔闻。呵护的过程是一个融汇教师理念的过程,诸如把自我的“想什么”“要什么”以及“想教什么”“实际在教什么”“学生实际在学什么”渗透进教学的具体流程中,能把握住课堂的主体意识,把握住高效课堂需要的教学规律和方法,并能够将思想、方法和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实际联系起来,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思想,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构建符合自己实际的课堂教学理念,增添自我智慧,为成功奠基。

呵护课堂离不开教育理想

教师理想关系着教师的职业道德。甚至可以说,课程力提升与否,关系着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高低。虽然不能说因其课堂效率的低下,而认为其职业道德也低下,但缺乏理想的课程生产力是致使低效教学的直接原因,其职业道德肯定不可能是高尚。呵护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教育理想,课程力提升关系着教师的人格,我们只有孜孜以求,才可能真正有所提高。

链接1—4

优秀教师的教育理想或成长格言

以下是多位教师的教育理想或行动方向:

魏智渊——让教育变得更加朴素。

黄利锋——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张曼凌——绝不放弃。今后努力方向:做个快乐教书人。

万玮——以无为的心态做有为的事情。努力目标: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衣奎伟——在成长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朱一花——没有追求的生活是暗淡的,只有向上,才能发展。

陈慧芳——感受教育的芬芳,享受教育的美丽。

常作印——计划每一天!新鲜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收获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周永清——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徐慧林——让我把信带给加西亚。

鲍成中——尽人事,听天命。奋斗目标:学者型教师、作家。

彭荣辉——人,只和自己比!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走过来的: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

陈胜——因山外有山,故精益求精。

侯长缨——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成长路漫漫,我将以百倍的努力迎接明天的曙光!

于建宏——安于平凡,不甘平庸,追求卓越。

田祥彪——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更美。

朱雅芳——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父。

曹丽玉——学会一笑而过。努力方向:滋润乡村的田野,染灌灿烂的花朵。

张志愿——生命与善待为友,情感与执着为友。今后方向:守望教育,与孩子们携手同行,呵护灵性,一起织就成功之路。

焦照锋——借助网络平台,不断提高充实自己,说我想说的话,做我想做的事。人生目标:做最好的教师,做一流的写手。人生格言:有脚就有路。

教育理想是点燃教育激情的熊熊烈火,当教师拥有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时,就会主动去提升课程力,就会主动去提升自己的修养,以学为乐,以教为乐,以苦为乐。在不断的追求、充实中自觉不自觉地接触新思想,学习新见解,更新教学理念。著名的特级教师高万祥老师在《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里提到:“上帝赐给人类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想,来减轻人类的苦难遭遇。”我们要说,上帝赐给教师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想,来点燃教育的希望之光。

案例中那些优秀教师的教育理想,既折射出他们对有效教学的追求,也给予了他们前行的目标。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教育理想,他们才在教育之路上踏实进取,积极探索。肯定地说,前行的路上,他们也遇到过挫折和困难,也有来自他人的非议。但他们坚信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且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先行先学,而扎实提升自己的课程力,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有了教育的理想,就会有解决教学困惑的方法和行动,就会有真正意义上呵护课堂的行为。来自高效课堂“双学”的教育理想是人们前行的准则和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位教师的理想都是一个沿着既定方向,不断调整的过程,这其间包含着教育的智慧,来源于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刻省察,来源于教师不懈的探索,来源于教师对经验的理性评判。

呵护课堂离不开科学研究

高效课堂往往是教学研究的产物,是教师课程力提升之后,带着目的并相伴教学实践的结晶体。正如我在《为自己的教师》一书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教的主要目的为的是学生的发展,研的主要目的才是为了教师的发展。”高效课堂里,学生要发展,教师也要发展,学生要学,教师也要学。课堂应该是学生之学与教师之学的和谐与共生。学生之学为基本目标,教师之学为保障目标,教师学成后必然促进学生之学,而后共学共生共赢。毋庸置疑,课堂教学应有双学目标的达成才可称高效。

呵护课堂离不开课程力提升。“一个优秀的教师和普通教师最大的区别应该是有没有科研的追求和能力。”在呵护课堂的过程中,通过教育科研的方式,抓住课堂而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课程力提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只是完成培养学生的目标,同时让自己的教学素养有质的提升和飞跃,才能让自己的教学理念上一个新的台阶。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课堂教学中若只有单一的目标很难高效。高效往往源于多维的立体目标的设置,唯如此,才更能促进教学的高效,促进教师课程力提升,同时达成教育实践既定的目标。呵护课堂有更多的行动,诸如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对它的分析研究,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产生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自己的研究中不断进步和提升。

呵护课堂离不开积极吸纳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专业素养的提升,课程力提升,离不开积极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其实是思想的吸纳,是教学技巧的吸纳,是教学艺术的吸纳。这其实是一个渐进浸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自我因为向他人学习开始脱离低效,从而发生嬗变,实现跨越式发展。

浅薄的根基负载不起坚实的大厦。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愈行愈远,让我们的思想之树生长得更为高大,更为青翠,更为茂盛,则必须有源头活水,必须积极吸纳积累:书籍阅读、教学培训、访师结友、切磋琢磨,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扩充自己的胸襟,提升自己的才干,让自己的课堂教学随着自己的吸纳而活水自来,而丰厚起来,成熟起来。名师博客、微信公众号、网络群研习、网易公开课等,将是你不断吸收专业养分,实现课程力提升的平台。

呵护课堂离不开实践的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理念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教学实践,促进教学相长。教学理念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成功还是失败,判断的唯一标准是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看课堂是否有实效并达成高效。呵护课堂,提升课程力,做到教学理念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在实践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天空愈来愈高,愈来愈远。

为此,要求我们不断给自我设立一些针对检验教育理念的教育教学行动,诸如课程组织力、实施能力、课程评鉴力、选择能力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等的提升。这其实也是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之间的分界线。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因为教育教学的行动不同,因为课程力提升的方式不同,呈现出不同专业发展层级。当下,需要我们更有主张、更有主见、勇于开启属于自我的专业行动。

第三节 完善,因为更讲究方法

课程力是基于课程(产品)的生产方法的总和。来自高效课堂,除了能让人感知到课程力给予教师教育思想作为底蕴的支撑,也更能让人感知到带有个人倾向性的教学方法的支撑。可真要让“他,他的”转化成为“我,我的”,其间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当然,这需要自我吸纳与实践。换言之,虽然感知到来自高效课堂的完美,但是真正要让自我不断完善,却总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他人独特的个人魅力气场,他人教育教学过程中独特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流畅的教学思路,以及更多属于元认知策略的对于课堂信息的调控手段等。

自我的课堂向高效课堂靠近的过程,便是一个主张课程力提升向着课程产品转化的实践过程。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那便是来自高效课堂的权威性。我们对于权威性态度非常明朗,除了尊重并有向其靠近的行动,对课程力提升还必须有更精细的审视。但因为“他者”与“自我”之间存在着权威性和一道沟壑,课程力提升真要向着同一方向前行,超越之艰难是很明显的。为此,在我们不断地向着高效课堂迈进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模仿,更需要不断提升课程力,带着融入自我的主张与思想,在不丢失自我个性的基础上,借鉴“他者”的经验,我们生产的课程产品才会朝向不断完善的过程,才会有序地推进。那么,不断完善的过程才不会漫长。

向他人学习需要智慧,课程力提升需要坚持。高效课堂中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任何一位大师级教师,他们的权威更多地表现在课程力提升,表现在自身素养的提升和方法的掌握,这是他依靠课堂教学提升自我所作的一生的追求。

“我的”教学方法是赢得课堂的有力保证,课程力提升是重要的技术因素。没有课程力铸就“我的”方法,呵护课堂就是一句空话。正如达·芬奇所说:“热爱实践而又不讲求科学的人,就好像一个水手进了一只没有舵或罗盘的船,他从来不肯定他往哪里走。”走向高效课堂,一个由“他者”向“自身”转化的过程,良好的实践方向和方法是课程产品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同样,课堂教学中课程力提升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有力保障,促进课堂教学的完美,必然离不开课程力对其不断完善过程的保驾护航。没有课程力提升,自我的实践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科学的生产力作支撑也就难有用武之地。

方法源于“自我”对规律的遵循

齐白石曾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说过:“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模仿永远成不了经典,做不了大师。课程力提升,向着高效课堂迈进的过程中,“模仿”得了他人的人生轨迹,却永远不可能超越别人,相反还可能迷失方向。

走向高效课堂,不是一句言而无行的许诺,不是一句无以实践的空言,而是对课程力提升的扎扎实实的落实。我们必须认识到,课程力低下时,任何复制他人的课堂,可能在最初的层级里能感知到带给课堂少许的变化,但真要走向更高层级时便会感觉到行进的艰难。其实,复制“他者”的课堂本身就有困难,为何不建构属于自我的高效课堂呢?专属于自我的课堂定然有着自我的属性,更多的灵性有着自己的规律和方法,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际中提升课程力,而后去探寻、去摸索、去反思、去发现、去践行。

链接1—5

陶行知先生一次到武汉大学去演讲,未曾开讲,却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公鸡。全场观众顿感莫名其妙,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喂起鸡来。先生掏出一把米,按住大公鸡的头让它吃,它偏不吃;再掰开它的嘴喂它,它还是挣扎着不肯就范;直到先生松开手,并退后几步,大公鸡才旁若无人地吃起来。这时候陶先生才开始了他的演讲:“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学,把知识灌给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完全会好得多!”

课程力提升是有讲究的。陶行知先生通过喂鸡吃米的方式,把“灌输式教育”与“宽松自由的学习”两种教育方式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学习他人的课堂教学像强制喂鸡吃米一样,如果一味采用灌输式的强制手段,是收不到什么效果的。要想让学生能自愿、主动去学习,在课程力得以提升时,结合当今的教学场景想方设法引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不是模仿陶行知先生喂鸡吃米来说理。

打造高效课堂,促进课程力提升,遵循课堂教学的方法和规律,让学习者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能动性,让课堂在呵护中彰显无限的动力,显现无限的生机,从而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和光彩,但这一切,如果没有“自我”的讲究,一切只能是空谈与妄想。

让无效教学方法在预设中消除

反省我们自己的课堂,为什么难以提高,为什么学生总是喜欢吵闹、说话、睡觉、分心?在现实中,哪怕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了多媒体,可没有教学的新方法,没有教学的新特色,更没有自我的教学风格,所以依旧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甚至照本宣科。没有强大课程力的支撑,这样的课只能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们就如观众一样既不参与也不发表任何评价,最要命的是,很多老师的表演技术并不出色,就像做学术报告一样索然无味。试想,如此课堂,又怎能有课堂教学高效的实现?又怎么会有课堂教学生机的出现?又怎么会有课堂教学生命本真的精彩?

遵循高效课堂形成的规律,提升课程力,让这些无效的方法在自己的预设中消失,让这些常见的平庸的教学方法消失,就得让这些没有个性、没有风格的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习惯消失,如此,才能让课堂教学备受呵护,才能让课堂走向高效变成一种现实。

以高效方法的预设做保障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课程力提升才有高效方法给课堂作保障。现实中,我们的课堂常常因课程力低下,缺失方法的预设,缺乏朝向高效课堂目标迈进的过程预设。有的甚至漫无目的,随意发挥,以完成一堂课所谓的任务为目标。在课堂出现问题时,不主动去反省自己,只会一味去埋怨学生。有些教师不懂教学方法,不知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为何物,依靠自己的蛮力和经验来组织教学。这种课程力低下,缺乏方法预设的课堂,往往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自然难以让课堂高效起来,也就难以完成课程生产的使命。

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要想使课堂教学得到呵护,必须有强大的课程力做后援,有高效的方法作为预设的保障,如此,才能有高效的教学效果,才可能有高效课堂的产生。在每节课前,建议教师们能进行充分的预设,反复思考和认证,广泛地查找资料,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在此基础之上,确定哪些方法更为合理,更为接近自己的课堂实际需求。所以,在每一堂课中我们都应该问进步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教学方法和策略去达成教学目标。只有循着课程力提升的规律,拾级而上,才能顺利达到高效课堂这一高地。

注重教和学的结合点

打造高效课堂,抓住课堂中的人,才可能真正达成目标。对人的重视才能真正上出课堂的高效来。正如我们曾提出“人不是产品,课程才是教育教学的产品”一样,只有真正通过对课堂中教的主体“教师自我”的尊重,对学习主体“学生自我”的尊重,才可能通过“双学目标”的达成,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使课堂变得有作为起来,而不是只有“高效课堂”这一产品。

课堂教学毫无疑问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课程力提升必须对其主体意识发挥作用的规律进行卓有成效的探寻。但是,囿于“教”和“学”的主体不同,经验、见识和阅历的不同,对于同样的教材,教师和学生的认识高度、理解角度和程度肯定也不会相同。那么,教师的“教”如何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如何才能为学生的“学”服务?肯定地说,其中课程力提升尤为重要,也才能在此过程中找到教和学的结合点。所以,进入课堂,定然要在“教”和“学”的结合点上多下功夫,只有找到最佳的结合之处,让教师“教”得自然,学生“学”得自然,课堂节奏流畅从容,课堂效果才会不同寻常。

由此可看出,教师在“教”之前的“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教师的“学”达成了目标,才能促进学生的“学”,教师之学保障了学生之学,教师的课前之“学”与课中之“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之“学”,从而最终达成双学目标的实现,即师生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方法创新才可能称思想

时常与人说:当下的教育不缺少方法,缺乏的是教育哲学基础。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方式,缺乏源于自我的底蕴。可以说,底蕴的问题才是其产生问题的真正根源。纵观当今的课堂教学,人们做事的目的并非单纯,并非为了课堂而做选择,才最终导致前行的路上总是存在着危险。面对课堂,杂多的目的并非是教育教学思想的体现,更多是想搭便车或不劳而获,这并不是为自我课程力提升增添底蕴或底气。

来自高效课堂,必然涉及专业修炼,涉及课程力提升,体现权威性。只有打破学科壁垒,来自高效课堂的努力才可能平添我们的认可度,才可能平添我们的话语权。课程力修炼的过程并非那么容易,关键在于有勇气,有毅力,敢于打破壁垒,敢于超越自我,突破习惯性行为和思维,才可能真有作为。特别是对于课堂教学更是如此。“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永远是课堂中必须存在的两大共同体;“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永远是支撑课堂的两大主干力量,真要让其形成一股持续发展的内驱动力,若没有强大的牵引力注定难以改变原来的轨迹。解决课堂教学中最现实的问题,从而提升课程力,但如果没有方法的创新,没有给予新问题解决的强大动力,是难有新的超越的。

方法的创新通过课程力提升去实现,在很多时候便可称思想。思想在很多时候便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这种方法带有更强的元认知策略的成分。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课程力,形成自我的教育教学思想,若面对低效的问题,没有形成自我独有的解决办法,那只能是空谈。我们应明白,给予课堂动力的教学方法是落实教师的使命,形成教育教学思想、丰润教育理念、成就课堂的重要保证。

深入了解现代课堂的组织结构

课堂组织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推进的秩序和时间的分配。

现今很多课堂教学中,依旧采用的是苏联凯洛夫提出的五个环节课堂结构,即: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虽说万变不离其宗,但并非一种课堂结构或教学模式便可放之四海而皆准,适合所有学科和所有课型。因此,课堂结构与教学模式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作适度的调整与创新,才可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与优化。特别是现代信息及大数据背景对课堂的影响,对其组织结构的改良越来越深,每一位教师若没有创新的思想,其课堂注定难有新的发展。

课程力提升,走向高效课堂,面对不同学情的学生,面对接受程度不一的学生,如何才能最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最大化地让课堂教学得到优化,都需要找到应对之策。教师深入了解课堂的组织结构,结合课堂的实际进行随机的组合,如若没有可行的方法作支撑,是很难突破学科权威性的约束,从而让自我更有信心,让自我源于课堂有建树的。

强化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力从课堂的组织结构着手,无不是省力的最强大的支点之一。为此,要求教师能加强学科课程论的学习,能有效地对课堂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能够依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高效课堂追求过程最优化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特别是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定会带给教学过程更大的影响。一节课中,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可以全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手段的更新可以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的知识,通过方案的设计可以让师生课堂主体地位更得以凸显,只有教师认真领会课程力提升的策略,科学落实,才可能真正带给课堂最真实的变化。

课程力提升的过程中,课堂是在不断发展的,课堂的发展有赖于结合课堂组织结构运用和落实具体的教学手段,认真了解课堂组织结构,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在准确把握课堂理念,摸准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结构,设计适合自己教学风格与特色的教学模式。

整合——课堂教学方法调整的重要思路

当下的高效课堂并非再是单一知识维度的集合,若没有现代信息技术、人本化的管理策略、现代课堂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师形成的带有倾向性的风格的影响等,注定扁平的课堂教学是难以与高效课堂有直接关联的。

整合是课程力提升的有效策略,是课堂教学方法调整的重要思路。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共同体,是一个具有极大可塑造力的生命体,是师生双学的过程,教法与学法是相互依存的,教师的教法必须依附于学生的学法,因学法而存在,学生的学法又要服从教师的教法,将这一切变成“我,我的”才能建构自己的思想。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式教学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读法、讲演法等;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包括问题法、探究法、发现法等;训练与实践性教学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社会实践法、研究性学习法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升课程力,需要能根据学生和授课的需要加以综合运用,让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融入自我的智慧,才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气象。

链接1—6

2008年网络上出现了一位被网友称为“最牛历史老师”的袁腾飞,他的几段充满幽默感的中学历史课视频受到网友的热捧,仅3个月内点击率就逾千万。2009年,他应邀参加了央视的《百家讲坛》主讲《两宋风云》,整体收视率超过易中天。

袁老师作为一位年轻的历史老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看过他的讲课视频之后,你会发现,袁老师的走红是必然的,因为他强大的课程力确实吸引人,在他的课堂中有专属于“我,我的”思想。他能利用生动机智的话语和平实通俗的语句把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说得妙趣横生,这是很多教师所不具有的。他的成功在于拥有强大的课程力,通过方法的整合,形成了自我的教育教学思想(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人一定会认为,按照传统的标准来评价,袁老师的课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课,他没有逃离“一言堂”“满堂灌”的俗套,并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然而我们要说,一堂好课,因为他拥有自己的制胜法宝——因为课程力提升让课堂充满笑容,让课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他让课堂有了他的智慧。在他的课堂时时会听到学生们笑声阵阵,这种笑是在对知识的理解、学习的领悟中的笑,是对袁老师充满风趣的解释,是对创新的思维方式的肯定的会心的笑。袁老师综合运用了常规的讲演法、讲述法、讲解法,又运用了他的“独门武器”——“幽默+朴实”吸引住学生的心,这就是因为他在课程力提升时,将这些方法运用整合技术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教师强大的课程力才促使学生们听他的课感觉是一种享受,绝对不存在分心的可能,这更利于把握住所学知识。这也属于课程力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层级后,逐渐形成的教学风格的体现。

很多高效课堂的形成,源于课程力的提升,源于没有墨守成规,能将很多方式方法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带给课堂清新,带给课堂生气。我们更应明白,课堂高效有其存在的原因,课堂低效也自有其低效的原因,这一切都源于教师敢于在课堂实践中切实提升自己的课程力,有所行动、有所作为,甚至是打破常规。正如:备受呵护的课堂,教学技术(课程评鉴力)的正确运用永远是成功的法宝,当学生把听课当作是一种享受时,不让他学他都不愿意;相反,教师课程评价力不当,学生把听课当作是一种痛苦和煎熬时,你怎么强迫他学他也不愿意学。

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促使课程力向完美靠近,不断完善自我的课程产品,让自我在课堂中因生产力的强大而更有讲究,让课堂因我而存在,让我因课堂而存在,如此,定能在实践过程中把握课堂教学的规律,落实课堂教学的方法,还课堂教学的特色与本真,还课堂教学的精彩和生机。

第四节 在彰显艺术中超越

在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课程力提升最需要的是能经历理性的跨越式发展,让自我快速地达到一个非常高的层级。人们都在努力寻找着促进自我发生嬗变的路径,可无数的人都因没有找到对应的路子,最终只能是不甘心地再次回到最初的原点。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存在着为数不多的年轻人拥有超凡的成就和过人的课程力,用我们的发展过程与他们进行对比,我们会怀疑,甚至得出我们“不可能”到达的结论。

由于课堂里的能力提升和专业素养的形成,我们不能以自我的发展经历去作为评判的标准。发展有发展的原因,不发展有不发展的原因。只知道存在的意义却不知道为什么存在,是无数教师游离于课堂之外,总是处于高原期的主要原因。一个人课程力的高低,不能以年龄以及入职时间的长短而论。看看我们的课堂,便会发现只要涉及教学艺术,它几乎是属于年轻人的天下。其实,这恰恰是人们可以快速提升的捷径,只是很多人在课程力提升时缺乏胆量去尝试,缺乏勇气去执行,总是在徘徊中让自我丢掉专业素养发展的最佳时间。

从研讨高效课堂着手,期盼在课堂中获得课程力提升与发展,特别是获得跨越式发展的捷径,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要明白,跨越式发展不等于是跳跃式发展。跳跃式发展,短期内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由于没有经历夯实基础的过程,最终依旧会再次回落。跨越式发展主要体现在用最短的时间走完应该走的路,并达到专业修炼的最优化效果。

跨越式发展主要体现三个层级的努力:第一层级是技术层面的努力,习惯性将教育目标的实现看作能力标准,关注焦点式行为、教学内容和技能;第二层级是情境层面的努力,习惯性考虑多种方案,依据知识和价值观作决定,根据情境以及学生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澄清,对原则、原理进行确认;第三层级是辩证层面的努力(这是最高层面的努力),能处理道德、伦理、社会政治问题,能进行学术性的探究,能独立自主,了解自我。

纵观当下的课堂,整个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大有教学技巧定成就的趋势。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近来有几位有能力的人,因为怜惜一般学校的徒劳无功,想找出这样一种艺术,不过他们的技巧不一样,所以成就也不相等。”其实,很多教师借用教学艺术在课堂上的体现,来促成跨越式发展的印象形成,但事实上,他们还不是真正的跨越式发展,仅仅是跳跃式发展。人们只有真正夯实发展的每一步,才可能真让自我在课堂教学中彰显出自信。

不可否认,高效课堂从讲究艺术开始,课程力提升不但能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同时也能为课堂充满激情提供长期的源泉。但也不可否认,很多误解也是从高效课堂讲究艺术开始的,因为艺术成了伪装,最终让很多教师的课程力没有真正提升,没有获得真正的跨越式发展,也就没有获得真正的发展。追求高效课堂要讲艺术,试问是什么原因会让我们对教育产生无限激情?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对我们的教学终生难忘?在我们看来,教学艺术是让课堂产生魅力的关键所在,其决定因素依旧在于教师课程力的提升,良好教学习惯及行为的形成,而不是那些只在某一特定时间所致的带有表演成分的课堂艺术体现。向高效课堂迈进,当然少不了对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少不了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

教学艺术带有非常强的批判性。我们应该了解何谓“艺术”?“艺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源于高效课堂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活动。课堂本是一个生命体,任何预设都只能是一种初步的、大体的可能,其中许多突发性的随机现象是不能预计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动态课堂的生成过程。绝不能把教学看作一种机械的活动,而应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如果只是把教学当成方法与流程来看,没有课程力提升,那只能算是一个教书匠;相反,如果把教学当成艺术品来塑造、雕凿,当成给予专业修炼的机会,则往往会有另外一番领悟和超越。

教学艺术是课程力的直接表现形式

对教学艺术的追求,完全可以成为课程力提升、超越自我的基点。在每一个发展的层级中,都可以将教学艺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要求,并细化在课程力提升的行动上。杜威曾说:“与帮助教师获得技能相比,使教师有思想性更为重要。”不可否认,技能使教师成就有高有低,但思想性才决定了教师的纵深发展。我们在专业提升的过程中提升课程力,抓住教学艺术予以突破,追求跨越式发展才有可能。这一切全因为教学艺术是思想的直接表现形式,它是沟通教学技能与教育思想之间的桥梁。

教学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但它遵循课程力提升的基本规律。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非常讲究教育的艺术,“因材施教”就是他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乌申斯基也说:“教学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博大精深,最高级,最必要的艺术。”美国学者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门科学,而教学是一种艺术,是如何把学生和教学大纲结合起来的艺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专著中也认为:“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从这些教育家对教学艺术的实践和论述中可以看到,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娴熟地综合运用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是规律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课程力提升,我们反对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课堂教学艺术,但并不与倡导习惯性的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学艺术相矛盾。事实是,教学艺术更像是课堂教学中产生美的一条高速路,能让教学在创造性、新颖性、灵活性中独具魅力,它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使教学具有审美的价值。正如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提到理想的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的课堂,而要做到这一点,课程力提升时融入教学的艺术是关键。

在雷玲主编《名师教学机智例谈》中,收录了杭州市特级数学教师刘松老师这样一则案例:

链接1—7

老师,送您一朵花

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小姑娘姗姗的手总在桌子下面摆弄东西,正想严厉地批评她……

姗姗含着眼泪说:“刘老师,我非常喜欢您给我们上数学课,过两天就是教师节了,我想剪朵花送给您。”说完迅速地把桌上的白纸片一拼,一朵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面前,五片花瓣,一根细细的花茎,还有两片小叶子。

我一下子怔住了,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么小的孩子会说出如此感人的话,原来她是在为我剪花。想想我刚才的凶样,后悔、自责和感动一下子涌上心头。而对如此纯洁的感情、如此质朴的童真,我羞愧难当,深深地向小姑娘鞠了一躬,双手从姗姗手里接过白纸花,满含深情地说:“谢谢你!对不起,刚才老师误会你了,请坐下。”

那天刚好上课的课题是“5的认识”,刘老师把姗姗的花放到展示台上,让孩子们数花瓣以此练习数5,并且以给花涂颜色为契机,顺利解决了5的全部分解和组成。

姗姗是那天听课最认真的一个,她的眼睛始终没离开过那朵花。快要下课了,我说:“今天我首先要感谢姗姗同学,她送给了老师一朵自己制作的小花,老师很高兴。我也要谢谢大家,你们送给了老师一朵五颜六色的花,这朵小花不仅让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还帮我们大家学会了5的分解和组成,让我们一起把感谢的掌声送给它及它的制作者姗姗同学吧!”我看到小姗姗在掌声中灿烂地笑了。

课堂是活的生命体,时常会随着课堂的推进而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则是雕琢课堂的艺术家,通过课堂艺术的运用,发挥其聪明才智,从而达成高效课堂的生成,促进课程力提升。可以说,课堂艺术是提高课堂效率,赢得课堂质量,呵护课堂的催化剂。案例中刘老师看到姗姗在桌子下面做小动作时,并没有像很多老师那样厉声斥责,而是先耐心听取姗姗的申辩,并为自己的鲁莽而道歉,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充分体现了刘老师课程力的强大。当姗姗道明原因,递给刘老师她所做的花时,他不仅没有训斥姗姗,也没有把她的花放到一边,而是把姗姗的花巧妙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对维护姗姗的尊严,提升姗姗的自信力、自豪感具有重大的作用,由此可见,姗姗在这堂课上能做到格外认真也就不足为奇了。刘老师把姗姗所做的花作为教具,创造性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对全班同学在道德上进行了一次思想的洗礼,而且就势发挥临时性资源的作用,通过形象、情景教学,对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质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化平庸为神奇,化尴尬为机遇,刘老师这种做法充分展示了教学过程中的艺术之美,同时也体现出了课程力提升后的魅力。这种对课堂观察到的信息加工过渡到问题的解决,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正确决策,其实就是教师专业素养修炼及提升的过程体现。

教学艺术在润物细无声中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教学艺术是教师思想的直接体现方式,很多教师的教学无艺术性的体现,实则是他缺乏教育教学思想,课程力低下的体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仿佛就像“缺少心眼”一样。教育名家的教学艺术往往在润物无声中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他们的修为早已超越教学方法、技术的层面。所以,当我们听他们的课时,总是感到轻松愉快、荡气回肠,可以说,课程力就是一种境界的修炼,是对教学艺术的修炼。如果给课程力进行一次能力等级的划分,那么教学方法只是初级阶段,教学技术则属中级阶段,教学艺术才属于高级阶段,是教学进入自由王国的体现。教学艺术是教学方法、技术升华的必然,是课堂教学高层次的反映,它以“课堂美”的方式来得以呈现。迈向高效的课堂,教学艺术可谓是课程力强大后魅力无穷的具体化,但这也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只有积极地表述“想什么”“要什么”,最后才可能真正地达成“有什么”。

教学艺术是一项情感投入的创造性工作

教学绝非简单的体力劳动,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事实上,不仅是追求真理的活动要有情感投入,人类的任何活动都需要有情感的投入。对于教育来说,情感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产出。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情感因素的作用,重视培养自身积极的情感因素,始终保持良好的情感投入,积极有效地暗示、渲染、激励与制约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艺术促进课程力提升,同时促进自我的教育教学思想提升,这里必然包括我们对自身情感投入的要求,同时善于自省,思想开明,富有理性的责任感。教学中相关的教学计划、教学实施中的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能予以妥善地解决,从而使整个课堂用自我的课程生成力来支撑。

教学细节决定教学艺术

课程力提升包括细节力的提升。教学艺术体现思想性,必讲究策略。人们应该发现,那些决心追求高效课堂的教师,课程力提升始终致力于研究整个教与学中各种实践的过程,从而开启全程的行动研究,并艺术性地体现于探究导向时的自我监控,在我们的调研和实践中发现,它更多体现于对细节的处理艺术上;在对教学进行相关的部署时,根据自我的课程力提供系统化的经验;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反映在教学细节上,可以说,教学细节最终决定着教师教学艺术的高低。

人们应该知晓,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教学中的细小环节,课程力提升包含着教师思想的具体化,它呈现出强烈的艺术性。对一堂课而言,课题如何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的设计,板书的设计,如何就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作出相应的评价或回答,教师在讲某一知识时所做出的肢体语言和眼神,都属于细节。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教学细节。

关注教学细节,教师将注意力从教学技能转向思考教学实践以及它的替代方案,不再是只关注课堂中的知识点,而是关注课堂中的后果和问题情境,其间必然包含增强对教学的思考,深化对自我的角色认识,更加关注策略、方法及模式的恰当运用等。为此,好的教学细节会成为好课的闪光点,是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体现。关注教学细节,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就定能促进教师对理念、理论与实践之间差距的认识,使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认知更加敏锐,促进课程力提升。

关注教学细节,体现思想性,实则是通过行动研究,让处于技术层面的教师致力于分析并改进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程力提升从落实课堂教学的细节开始,切入点是很多的。诸如:

课题导入的细节

在平常上课中,许多教师往往直奔主题,并没有注重对导入的精心设计,尽管授课的内容不会产生什么变化,但是授课的效果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课题导入需要讲究细节,只要深入观察便可发现不同的导入方式反映着教师不同层级的专业发展。

这里就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的一些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故事导入法

在讲《诚实守信》这一课时,有教师通过《城门立木》的故事导入。

链接1—8

商鞅在秦国大刀阔斧地实施变法时,人们都不相信他。于是,他在南城门竖了一根三丈长的大木头,并张榜说:如果有人能将木头搬到北城门,我奖赏他五十两黄金。许多人都心存疑虑,但还是有一个人这样做了。商鞅马上兑现承诺,百姓都叹服不止。商鞅借城门立木,先立信而后变法,最终使秦国逐渐强大了起来。

师:同学们,商鞅为什么要城门立木?

生:(略)。

师:由此可见,人无诚信不立,国无诚信不昌。

由此非常自然地导入课题《诚实守信》。

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来导入新课,不但能将学生引入到学习中,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果。诸如此类的行动研究发现,教师如何在课堂导入中将讨论点确定成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致力于分析及改进教学,非常关键。这是教师先行先学的体现。

视频音乐导入法

链接1—9

在讲《我和父母》这一课时,可以播放《可怜天下父母心》等Flash。通过观看Flash中的图片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并通过听音乐,认真品味歌词,让学生感悟父母深沉的爱,再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师:优美的旋律余音袅袅,朴实的画面催人泪下,同学们,请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略)。

师: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长大成人,为我们操心劳累。我们又对他们了解多少,为他们做了些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和父母》。

视频音乐导入法意在通过播放视频、音乐等方式触动学生心底里的那根弦,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情感的升华。

这一案例中呈现的问题实则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困境或疑惑,教师是一个处于情境层面的学习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决策能力的提高。

游戏导入法

链接1—10

有一教师在讲《情绪万花筒》这一课时,先教学生玩有关情绪方面的游戏,课前搞一个《小鸡与母鸡》的游戏,让同学们扮演母鸡和小鸡,分组进行,采用淘汰制,最后给优胜者颁奖,奖品要有特别性,给学生以惊喜。当游戏完成之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通过同学们的反映和对游戏的点评轻松自然地导入课题。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种方法之外,还有格言导入法、小品导入法、拉家常导入法(结合自身上下学路上所见所闻,或者身边的事、人导入),等等。导入的方法千万种,教师根据授课的需要运用好各种导入法,并彰显导入的特色,让学生们尽快进入课堂角色,这点是十分重要的。若能通过行动研究寻求相关的变革,定能实现由技术层面、情境层面至辩证层面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提升课程力,就定能达成课堂高效之目标。

重点、难点讲授的细节

课堂教学中教学艺术是思想的具体体现,课程力提升在行动研究中更是经验的直接呈现。

一节课中,重点、难点是讲授的关键,学生能否把握住并理解透重难点是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对于重难点讲授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讲述法、引导法、讲演法、讲解法……对于重难点的细节,我们觉得不能简单归结为哪一种方法,而是要多管齐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能根据课堂情况进行适当调试,而且要注意语言、形态的点拨、暗示,从而提升课程力,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强化对重点难点的讲授。

比如,在讲到重难点时,可以加重语气,可以利用语言的提醒,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在讲课时会说到“注意了,这里特别重要!”“一定要记得!”“认真了,这是我们常考的考点!”……诸如此类的话语对警醒同学们认真听课很重要。但注意不能滥用,如果整堂课都充斥着这些语言,那就是无效语言,会让学生厌烦甚至麻木,起不到警醒的作用。

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点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梳理,比如,把课本原理口语化,让学生经过思维再加工而后进行自我表述,让学生编试题互考,进行小知识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展现,关键是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以达到运用的目的。

教学过程的细节

课堂永远是教师和学生的天空,教学过程的艺术性需要教师去书写,教师书写的水平高低往往决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程度,决定课堂是否高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课程力提升,需从教学语言、教学仪态、教学互动、教学调控等方面入手加以修炼,才可能展示出教师的风采、素养。

教学语言美

有人说,教师靠嘴巴吃饭,确实,教师要和学生打交道,就离不开语言,语言美是课堂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第一步就要做到语言美。要做到语言美就要杜绝粗口,爆粗口是课堂绝对禁止的不文明行为;要做到语言美就要注意语言的简洁,诸如口头禅、无效提问尽量不要出现。曾记得有个数学老师在上课总喜欢讲“所以”,几乎每讲两句话就要带上这两个字,有一天,这个老师正在上课,有个老师来找他,他说:“……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所以,郑老师找我有点事……”同学们哄堂大笑。再比如有些老师总喜欢问“是吗?”“对吗?”“明白了吗?”“懂了吗?”……这些无效提问既大量占用课堂时间,又不利于彰显课堂的语言美。课程力提升需要做到语言美,就要注意课堂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区分,让理论性语言口语化、通俗化,让学生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领悟到课本原理的内涵,并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话去总结、归纳;做到语言美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以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度过,幽默往往是语言的润滑剂,幽默的语言往往能收到神奇的效果。

教学仪态美

课程力提升,教学仪态美首先就要表现在教师的仪表美,诸如个人衣着的整洁,朴实,不花哨,男老师不穿奇装异服,不理古怪发型,女老师不穿超短裙,不穿吊带服等。注重个人卫生,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在讲课时注意和学生的距离,不要唾沫纷飞令学生反感。不要到处走动令学生眼花缭乱。教学仪态美并不排除适当的“另类”表现,比如时下流行的“麻辣老师”,老师时不时呈现出夸张、时尚、幽默的仪态,则更能让学生们喜欢,当然这种麻辣必须是建立在健康向上的基础上的。下面是《新侨报》王颖燕写的《麻辣老师》中的一段话,值得大家深思。

“什么样的老师,最让学生难忘?翻翻我们学生时代的记忆,听听现在学生的说法,那些让人记忆深刻的老师,他们往往有童心,说的话能把人逗乐,他们和学生打成一片,能读懂学生的心……特别是现在的90后、00后学生,见多识广、主张个性自我,老师要没点麻辣劲儿、知识结构‘out'、不受学生欢迎,还真难驾驭好他们。”

教学互动美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学互动是课堂的主旋律,教学互动美是优质课堂的重要保证,许多名师大家课程力强大,都是教学互动美的能手。

链接1—11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一次在杭大借班上课。地点在大礼堂,学生坐在舞台上上课,下面听课的老师有上千人,看得出学生心情有些紧张。

上课伊始,孙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了讲台,同学们以惊奇的眼光看着教师。孙老师扫视一周,宣布“上课”,师生互致问好。礼堂顿时鸦雀无声,包括听课的老师在内,人人都屏住了呼吸,学生当然就更加紧张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我和齐天大圣孙悟空一个姓,姓孙,你们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事吗?

生:会七十二变,会翻筋斗……

师:孙老师有孙悟空本事那么大吗?你们想有孙悟空那么大本事吗?

生:想。

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生:(答)。

师:你们的名字都蕴含了父母对你们的期望,多好的名字,老师这儿也写个名字。

板书:落花生。

案例中孙老师巧妙运用结合自己的姓进行谈话,和学生拉近了距离,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而且顺势引出课题,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这实是教学互动的艺术,实是课程力强大的体现。课程力提升,教学互动艺术体现方式还有很多,诸如教师能巧妙运用教学思维,创造性地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在趣味性问题中提高积极性。

链接1—12

在《小马过河》第二课时,我先列了几个数学算式:1+11=1,4+3=1,1+29=1,9+4=1。同学们很是好奇,语文课怎么讲起了数学还是怪式子?我提示学生这些式子成立么?在什么时候成立?我们转换一下思维,在时间上……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一个月加十一个月等于一年,四天加三天等于一星期,一天加二十九天等于一个月,九点过四小时就是下午一点,我因势利导,如果你是那小马,听到老黄牛和小松鼠的话后,应该怎么想呢?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们就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摘自王东升《素质教育论坛》)

案例中王老师巧妙运用数字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含义,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是课程力强大后的表现。

教学调控细节

在课堂上,总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诸如电脑、投影等突然故障,授课过程中来自学生的偶然性问题等。毕竟,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只要教师在课程力提升中加强教学调控艺术修炼便能予以解决。

链接1—13

特级教师杨丽娜在一节口语交际课《师生情》的教学中,请学生们谈生活中的一件事来体现师生情,杨老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请同学说。正当同学们争先恐后畅谈自己生活中经历的那段感人的师生情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要反过来采访杨老师。杨老师沉着、冷静,欣然接受这位同学的采访,将计就计,声情并茂地为同学们呈上一篇优秀的“下水文”,激起了又一个教学高潮,大家深受感染,发言更加踊跃了。

(摘自刘显国、孙春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杨老师在课堂预设中肯定没有预计到学生会突然来这一招,这时杨老师发挥她极强的教学调控能力,将计就计,反而把课堂推向又一个高潮。可见课程力提升是何等重要,课堂调控艺术是何其重要。面对突发性问题,没有课程力的修炼是很难沉着与冷静的,只有拥有强大的课程组织力才可能化腐朽为神奇,把学生、课堂向好的方向引导,通过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让课堂有效并高效。

教学细节的处理,反映出教师课程力水准,折射出教师的追求,处处是教师思想的具体化。对细节加以处理,让课堂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教师的艺术,这应是教师课程力提升过程中的永恒追求,也是不同层级、不同维度上的追求。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通过细节体现艺术性的要求,不只是反映在某一教学的某一时间点上,在课程力提升的过程中应是一个循环的能被感觉到的过程。

教学风格所至的最高层级

教学艺术本身就有层级性。来自高效课堂的艺术性也是如此。不知人们发现没有,当一个教师课程力提升后,他的教学艺术自然会达到较高水准,也自然便会呈现出一些带有个性化、倾向性的有代表性的面貌。

课程力提升,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风格是每个教师应有的自觉追求,教师要有“乐教”的积极精神,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性的事业来认识和追求,是每一位普通教师所应有的观念。把课堂教学上升为教学艺术追求,教师每每能享受到创造性的乐趣,这种乐趣能更加强化教师对教学艺术事业的追求,教学审美需求带给的感染力,更会带给专业素养修炼中的良性循环,反映自我特有的思想、情感、审美理念等。

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经历长时间的修炼。虽然教学风格形成后带有一定同一性特征,但这并不妨碍一位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形成达到较高层级。如特级教师斯霞的教学质朴、亲切、貌似平淡而用心颇深,形成了“于质朴中见真功夫”的教学风格,是与她强烈的乐教爱生的事业心分不开的。她为了孩子们精心设计每一课教案,求教内行,查找资料,找标本、家庭访问……这样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有一次,仅仅为了让孩子们形象理解“格外鲜艳”这个词,在课堂上她就设计了如此精心动人的演示:将一支事先准备好的红蝴蝶结在讲台上拿出,与黑板做了映衬后,迈着轻捷的步子,走到沐浴着阳光的窗前,将红蝴蝶结戴在自己头上,然后笑盈盈地用清晰可亲的普通话问全体孩子:“现在,这红蝴蝶结的颜色怎样?”“格—外—鲜—艳!”孩子们齐声回答。斯霞老师笑了,她收到了预期效果。许多年过去,斯霞去外地讲学,一位曾听过她讲课的青年教师,紧紧握着她的手说:“斯老师,您讲的‘格外鲜艳’,使我至今难忘!”这是多么高超的教学艺术啊!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标志着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高度成熟,或者说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乃在于形成个人独特的卓有成效的教学艺术风格。那么,如何促使课程力提升,让每个教师在不懈追求教学艺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呢?

勤于向高效课堂学习

“方法来自智慧,智慧来自学习”,课程力提升是永远的内功修炼,是提升自我素养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学得多了,看得多了,自然地,我们便会厚积薄发。

一是多读书。读书有助于培养教师对课程(产品)品味和鉴赏力,培养出具有伟大的课程力。当人们在努力提升自我的课程力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与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对话,则会产生时间和空间上的“穿越感”,激发内心对课程创生的向往和崇敬,并确认自己已有的直觉和洞察力,促进自我获得更多的课程生产体验。

提升课程力需要读多方面的书,包括阅读专业理论、专业知识、通识知识等多方面的书籍。人们在借鉴阅读提升自我课程力的过程中,一定要阅读经典才行。选择经典的标准往往需要根据自我课程需求而选择,看前人在探讨类似问题时形成了什么著名的有新意的理论,哪些课程建设对自我课程力提升具有借鉴作用,对自我的课程建设起到“探照灯”和“脚手架”的作用。前人的课程建设往往会为我们后续的践行提供必需的“前见”,帮助我们在形成课程产品的概念框架,找到有价值的视角和方向,以增添我们对课程生成的独特理解和领悟。

二是多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课程力提升,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地走向高效课堂,学习到每个老师的操刀技巧,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体会,向优秀靠近,自然便会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可以向同科组老师学习,从备课到上课,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行,择其善者而从之。一般来说,一学期可以选听几节课,并参照自己的授课予以改进。还可以向不同科组老师请教,可以学习他们备课的态度,上课的特点,汲取他们在组织课堂等方面的优点。甚至利用一切机会向高等院校靠近,以获得他们信息与理念的支持。

三是多利用网络。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课程力提升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把很多的高效课堂找出来。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们通过网络,一则可以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二则可以通过论坛、博客学习大量优秀教师的心得体会,教学经验。三则可以通过网络,加入一些专门的研究群进行专门的网络学习。通过网络,我们既可以和一线老师自由组织研讨学习,又可以和名师近距离接触学习,这对提高我们自身素质能起着极大的作用。

勇于教学实践

走向高效课堂,实现自我的超越,提升课程力,因“我”在课堂上彰显艺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句名言流传至今,依然振聋发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艺术来自智慧,智慧来自学习,同样也来自实践。一个只会纸上谈兵却不愿意付诸实践的老师是难以成功的。提升课程力,需要我们不断通过教学实践,把学到的充满艺术性的方法技术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并通过检验,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断完善和改进,才有可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善于教学反思

“没有反思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没有反思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勤于教学反思、善于教学反思,是赢在课堂的一大法宝。国际流行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波斯纳说:“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课程力提升中,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何其重要。

课程力提升中,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找到教学的不足,总结出优秀的教学方法,可以沉淀我们的教学经验,锤炼我们的教学艺术,不断完善课堂,提升课堂,让自己的课堂高效起来。杜郎口中学作为一所曾经没落甚至可能被淘汰的学校,今天之所以能声名鹊起,为世人所瞩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富有反思精神,不仅教师善于反思,学生也善于反思。走进这个校园,你将会随处发现反思的踪影,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学生对课堂学习效率的反思,做得非常到位。毋庸置疑,这样的学校,不成为名校也难,这样学校的老师,不成为名师也难。

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学可以成就我们的事业。用自己的心去呵护自我的课程力,用心去铸就自我的思想,才能让课堂因“我”课程力的强大充满美的享受,才能让课堂因“我”充满幸福和欢乐,才能让自己的教学事业青春永葆,才能因课程力而让精品课程生成。

同类推荐
  • 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是“美国儿童文学史上20世纪首部受到赞赏的童话”。小说讲述了堪萨斯女孩儿多萝茜及小狗托托被一阵龙卷风吹到奥兹国,为回到家乡而展开的一场关于爱、勇气与梦想的奇幻冒险。一个渴望拥有大脑的稻草人,一个希望得到心脏的铁皮伐木人,一只胆小鬼狮子,在愉快的历险中各自得到了完善,而多萝茜也如愿回到了家乡。书中奇幻的冒险画面,扣人心弦的童话故事,被誉为美国版的《西游记》。自本书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画成小人书,还拍成了电影。这个温暖的故事告诉人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而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人们会逐渐拥有自己的思想,心胸会逐渐变得善美和宽广,会逐渐得到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敢于做一个正直和自由的人。
  •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青蛙王子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青蛙王子

    课标是常新的,经典却是永恒的,走进经典的选择,学习兴趣的提高离你只有一步之遥。本套丛书包括奥林匹斯山众神、白雪公主、百万英镑、包打听、财神与爱神、打火匣、带家具出租的房子、公主与美洲狮、好孩子的故事、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黄缘奇遇、灰姑娘、井边的牧鹅女、警察与赞美诗、两个勇敢的伊洛特人、母亲的故事、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女巫的面包、青蛙王子、三万元遗产、沙丘的故事、忒修斯历险记、特洛伊战争、天国花园、小爱达的花、小红帽、幸福的家庭、雪人、一本不说话的书、勇敢的小裁缝。
  • 中学文科课程资源-修身养性

    中学文科课程资源-修身养性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 工科数学创新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工科数学创新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创造能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当今社会人才竞争的核心,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点。《工科数学创新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文集,正是我国高等教育处于跨越式发展,教育教学处于深化改革,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质量问题牵动人心的重要时期,由重庆交通学院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与教学管理工作者多年来在工科数学教学与改革方面研究成果的汇集。该文集的主要特色正是针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以工科数学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创造教育为主线,通过创造教育理论与数学教学理论有机融合的系统研究,创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科数学创新理论体系和一套在工科数学教学中分层次、分模式、分时段的创新教学实施方案体系。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公主故事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公主故事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承子的随笔

    承子的随笔

    此为作者随笔短篇小说集合,故事各自独立,并无关联,不定期更新。
  • 大明名相杨士奇

    大明名相杨士奇

    在明朝历史上曾有“朝士半江西”之说。据《明英宗实录》卷二六八载,明代状元、内阁首辅泰和人陈循不无自豪地对英宗说过:“江西及浙江、褔建等处,自昔四民之中,其为士者有人,而臣江西颇多,江西诸府,而臣吉安府又犹盛。”作为吉安府重要组成部分的泰和县,也是人才济济,文风鼎盛,历史上孕育出了众多人物,杨士奇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 你是我意外

    你是我意外

    回国被迫相亲,意外遇见大恶魔,出门赴约,撞上劳斯莱斯,又是大恶魔,为了赔付修车费,找了份工作,没想到老板还是大魔王。这是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了吗?
  • 重生之杀破天

    重生之杀破天

    在变得更强大的那一刻……我的身体却要成为他人的,这是死亡的末日,还是新生的黎明?凭我异武与归刃两种天赋的利器定要让强者的尸体成为我的踏脚石,让强者的鲜血为我洒出霸者的光辉!
  • 仙疆魔域

    仙疆魔域

    人类过度屠杀动物,激起天下所有动物的反抗,一些妖魔组成魔域,誓要屠尽人类,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人畜大战、仙魔大战就这么打响。他是应天而生的救世主,他的使命就是拯救人类,拯救三界,拯救神佛,他就是神!神佛在他脚下,天地万物在他脚下!他就是傲人族的人,凌玉霄!做神要做傲神之神,做仙要做逍遥之仙。做人要做傲人之人,做鬼要做鬼上之鬼。傲人族追求的信仰,自由,平等,自尊,自爱,快乐,永不会卑躬屈膝!做人就该这样高傲的活着!
  • 大唐名侦录

    大唐名侦录

    (本格+变格推理)大唐盛世之下,却有无数复杂的杀人案件,到底是布置一个疑案困难,还是破解一个疑案困难?心思缜密的林远亭,在上京路上偶遇聪慧的玉灵儿,一同破案之时,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层层拨茧的案件之下,又隐藏着怎样的人性,是众生悲悯,抑或人神共弃!没有人知道。
  • 海畔秋思

    海畔秋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雷武乾坤

    雷武乾坤

    林晨遭人诬陷,修为被废却意外获得神秘印记。小小印记,威能无限,助着悲苦少年踏上逆天成长之路
  • 职场大富翁

    职场大富翁

    快递员、家教、医生...这些隐藏着各种奇葩成就的工作,出现在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前,这是一个挑战各个职业的成就系统,超强的属性加成,能否成功帮他完成SS级工作挑战?不会送外卖的水电工不是一个好老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