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6300000002

第2章 坚实的足迹

安家正

孙为刚生于1952年。上帝犯了个错误,把“8”写成了“5”。就“代际”的意义讲,两代人都具有“节点”的意义。也许,都是“思而不学”(孔子的语言),但经过岁月的磨练,却表现出迥然不同的风貌。作为一代人足迹的记录,“孙为刚散文集”其历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80”后的一代,无灾无难,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思想解放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根本不懂得,也懒于去想象“物资匮乏”是什么样子;更遑论思想藩篱禁锢,动辄丧失人身自由是什么滋味。他们思想解放,对新鲜事物、前卫观念都十分敏感,个性奔放,拒绝盲从,凡事要问“凭什么呀?”追求个人的人生价值,当然不肯“皓首穷经”,而是“与时俱进”忙于快乐。不是“无书可读”,而是“有书不读”,绝不肯钻故纸堆来判断是非。

然而,他们却是“思索的一代”,结束了中国20世纪以来丧失自我,唯上是从的历史。他们是转折的一代,开始了对自己命运的独立思考。当然,受到种种限制,但却天马行空地自我设计。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50”后却是多灾多难。长身体的年代遇上了灾荒,面黄肌瘦唱红歌;长知识的年代又遭遇“浩劫”,提着小桶刷浆糊。文凭成了“四旧”,想混文凭也不可得,高中停办,无书可读,屈指算来,孙为刚只有可怜的初中一年级正式学历。然而,他们这一代人却都阅历丰富,有着丰厚的“生活馈赠”。历史宿命地让他们在生活的磨砺中长大,不仅革命意志如钢,而且实际本事高强。中国有一个庞大的“知青群”,他们当仁不让地在中年之后,成为改革开放年代的社会栋梁,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顺利转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孙为刚没有上山下乡,却在正式调入报社之前,有着七年工人加上七年秘书的职业经历。中年之后,突然“半改行”,主修了首部《烟台日报社志》,与此同时,主持编写了两本为纪念《烟台日报》创刊60周年的文集。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都不乏“50”后的佼佼者。

值得重视的是这代人,他们应该是“无书可读”的最后一代人,他们的价值观念对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不错,新世纪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调门儿响得很时髦。世界确实是丰富多彩的,仅黑色就多达19种,然而,众多色彩不是等量齐观的,红、黄、蓝是三原色。国门洞开,思潮滚滚而来,有人愿意在他人的思想武库中捡破烂,也不必大惊小怪,但是,却应当理直气壮地宣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50”后是唱着红歌长大的,从小就“时刻准备着”,做党的好孩子,他们的偶像是“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的保尔。他们把保尔那段名言:“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不仅牢记在心里,而且溶化在血液里,成为指导自己一生言行的信条。他们的这种“痴迷”大多未能与时俱进。

鲁迅先生说过,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白驹过隙,很快半个世纪过去,孙为刚舞文弄墨了数十年,在即将退休的时候,结集出版他的第三本散文集《烟台的海》,嘱我作序。为刚是个老实人,绝非沽名钓誉之徒。他说,只是想把自己的剪报留给后人,让后人记住这一代人走过的历程,得到一点人生的启迪,从而活得更充实。这令我想起了一位天福山起义的老前辈,也是红色经典作家的自题诗:“幸喜留得脚印在,回首往事不脸红。”为刚留下了坚实的脚印,自然不用“脸红”。是不是能证明“心红”?铁券成册,放在那里。能为这样的文集写序,实在是一种荣幸;何况,为刚是主持笔政的德者,我的稚论有所亵渎也不会见责,就勉力为之了。

如何评价为刚的散文?实在是一个难题。因为他属于那种年轻的老作家,从第一篇散文见报到现在已近40年,但现在才60岁。风格成熟的年代才刚刚开始。

1995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学术专著——《胶东当代文学史略》。我想,如有机会修订再版的话,我一定会用较多的篇幅对这位“胶东当代散文创作的佼佼者”作出新的评价。

这绝不是“溢美之词”,首先是因为他在散文领域取得的成就。

散文集之末有一辑别开生面的“附录”,里面收入语文教师的“教案”。胶东当代林林总总的散文中,入选语文课本的寥若晨星,而一人入选两篇,更是难得。

入选正宗教材之外,还有课外阅读与欣赏的数篇,当然也是“范文”。编选者给予了中肯的评价。例如,关于“鸟岛”的那篇游记,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阅读与欣赏》(高中版)就评价:“这是有了独立思考的追求,使散文不再是披着华丽辞藻的“时文”。

胶东当代文学有着现实主义传统,在战争年代乃至计划经济时期,作为主流思潮的忧患意识、悲剧审美、复仇精神、斗争哲学,都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多元崛起、信息爆炸,毋庸讳言,渐渐露出了庸俗社会学的潜在影响。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散文,缺乏甚至丧失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只有“流行的思想”,很少独立的思考。齿轮和螺丝钉退化成留声机和应声筒。作家仿佛在带着手铐跳舞,明明是“无话可说”,却要“有话说”,结果是思想浅薄,行文苍白,“乌纱惯性”,让文章可有可无,“报告”的思维严重束缚了艺术生产力。

为刚是个“报人”,职业习惯令他有很强烈的“喉舌意识”,然而,他却把“党性”化作了个性,写出了“血浓于水”的佳作。

文学是要张扬个性的。散文则要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口中无”的内容来。人云亦云绝不是好文章。现在看《烟台的海》,确实内容丰富多彩,表现为一种繁富之美。作者的足迹从莫斯科到旧金山,吹过欧洲乡村的薰风,访过三元里抗英的遗迹。说民俗,从《最后的海草房》到《鱼锅片片》,光是烟台人最习见的鱼,就洋洋洒洒地写了《鱼卤面》、《加吉鱼》、《晒咸鱼》等七八篇。作为革命老区长大的作家,笔下自然绕不开红色的记忆,我们从散文集中瞻仰到了《雷神》、《山中的无名烈士墓》;看到了布满《138个弹孔》的雨搭,领略到战争的残酷;还有支前路上刻着众多地名的《竹竿》,我们为英雄的前辈自豪。

让人钦敬的是作者的创作思想。作者高高地擎着爱的大蠹,在他的笔下,没有轻佻的嘲弄,只有严肃的思考,浓缩着真切的人文关

篇非同寻常的游记……这篇佳作就在这往返'之间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新颖别致的亮丽、璀璨和深刻。”关爱,在拒绝沉重的时风里卓然特立,反而让人感到异常睿智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为刚散文表现出一种属于“文学回归”的开拓,锋芒。在“全球视野”下,那些闪射着作家独立思考的个性光芒,让怀;没有丝毫的“愤青”痕迹,处处洋溢着对生活的挚爱,对人民的作品坚实而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收入集子中的散文已经显示了风格的成熟,作者有着属于自己的美学追求,那就是“平实”。有一辑是“心路札记”,写了对当代大作家的敬慕与交往,其中有冰心和峻青。冰心推崇“人淡如菊”,峻青怒目金刚,“文似潮涌”,但作者熟悉的是晚年的峻青。峻青晚年十分推崇孙犁,早就远离喧嚣。“心有灵犀一点通”,为刚风格的形成当有继承的基因。

建设文化强市是一个历史过程。为刚的散文绝不是“速朽文字”,当然会越来越凸显它的历史价值。就地域文化而言,有两个问题已经显现了它不同凡响的历史意义。

其一是民俗。在《烟台的海》中,很多地方涉及到“乡情民风”,不仅记录了招远特有的《粉浆饭》,还有福山经典的《海肠子》。有一股浓浓的《大葱蘸酱》的味道。

在民俗研究领域,有一派学者特别推崇一种叫作“田野作业”的研究方法。散文集中提到的山曼先生就是杰出的躬行者,病倒之前还徒步沿着黄河两岸采风。为刚写民俗,绝不浮光掠影,更不是猎奇辄止,而是在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中挖掘,显然传承着山曼先生的精神和做法,只求民俗的“原生态”。

值得重视的是关于“地域性格”的华章。他的老乡,招远作协主席刘玉杰生前与山曼先生经常就这个课题相互调侃,交锋出许多精彩故事来,成为烟台文坛脍炙人口的佳话。现在,为刚写出《杂侃胶东人》,用极其洗练的文字概括黄县人、掖县人、招远人、莱阳人等不同县域人们的性格特征,显示了对民俗的深层次了解。

其二是文史。毋庸讳言,胶东当代的一些作家缺乏历史感,太多的文章是“述职报告”,“乌纱”思维惯性,“新闻情结”,热衷轰动效应。少的是历史知识,人文思索,文化追求。为刚拒绝历史虚无主义的“浅思维”,为地域文化发展预留历史软件。这个问题,随着- 0

“人才断层”的出现,已经变得异常尖锐了。

散文集中有着丰厚的胶东史地沉淀。不仅写芝罘刻石的秦碑,还有云峰山上的魏碑。戚继光、烟台山、所城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亮点,自然无不触及,《跨越百年的巨响》振聋发聩。至于众说纷纭的“雄风海表”还是“表海风雄”,他更兼收并蓄,罗列众说,为后人提供翔实而全面的史料。在这些篇章中,他娓娓道来,很像一个老太太盘腿坐在炕上,对儿子叙说古人,然而却比任何一个说古者多的是现代意识的辐射,是严谨学者在抒发历史的见解。这可以从其中的《吴佩孚和他的军歌》为例证之。吴佩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妖魔化为十恶不赦的军阀,然而,历史真相却是,他是罕见的杰出的爱国将领。峻青晚年到烟台来,索取拙作《吴佩孚》,就是为找到那篇《满江红·登蓬莱阁》,他想为吴佩孚鸣不平。现在,为刚写出来了。顺便提及,为刚本来不是研究历史的学者,但他却连续四届参加了吴佩孚学术研讨会。决不囿于成见,敢于为历史说话,表现了十分可贵的历史胆识。如今,从联合国档案中找到了“九一八事变”时,吴佩孚致日本天皇抗议信的原件,雄辩地证明了为刚等一批识者的真知灼见。为刚的这部分散文是烟台社会发展的历史积淀,必然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他们是属于未来的。

2012年春于烟台家中

(作者为著名地域文化专家、作家、烟台教育学院教授,著有《胶东当代文学史略》、《胶东通史演义》等)

同类推荐
  • 警路留痕

    警路留痕

    本书的作者是派出所的所长,多年的警察工作让他经历了各种类型的案件。本书即是作者从警经历的真实记录,书中不仅包含了对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件的介绍,情节惊奇,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触目惊心,也有作者的文学创作,如小品剧、漫画、诗歌等,以及作者对生活、工作和人生的一些感悟。
  • 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

    自从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王小波以卓越的文采,众醉独醒的姿态对社会道德伦理、国学与新儒家、个体尊严以及小说、艺术等方面进行了酣畅淋漓的剖析,表达了有理有趣的观点。时隔二十年,依然如同清流一般,读来让人沉思,让人捧腹,让人拍案叫绝。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 此去江南,易老

    此去江南,易老

    描述江南若止于小桥流水人家,或者粉墙黛瓦,便犹如囫囵吞枣,她的美是要细细体味的。手捧一盏茶,坐于流水桥畔,时光便开始流转起来,哪怕是在阴冷的冬天,那味道也妙不可言。如果嘴再勤奋一些,那些吃食流转在口舌之中,配上江南人家自酿的酒水,听着地道江南人家讲述他们的珍贵记忆,这才算是正经的江南味道。作者冬令时节首入江南,走遍周庄、千灯、锦溪、西津渡等江南知名古镇,一醉几十日,后又在春令时节回归这些古镇,沉浸在野菜美食之中。本书藏在文字里的,是妙不可言的亲身体验,还有时光流逝里的回忆,表述出来的,是原汁原味只存于古镇巷尾人家里的趣味生活。
  • 北大新语—百年北大的经典话语

    北大新语—百年北大的经典话语

    本书仿照《世说新语》的体例,分为授教、气节、神采、德行、雅量、真趣等二十三节,收录多幅珍贵老照片,后附北大人物志。本书采用语录体,将百余年来北大人的精彩“话语”汇集成书,在只言片语中体现百年北大的历史人物风情,读者可在细微之处体悟北大百余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气象及精神魅力。
  •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手心手背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手心手背

    本书作者秉着轻松阅读,理性思考,感悟生活,完善自我的宗旨从发表的众多文章中精心筛选,以期给学生以启发和感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林徽因全集之建筑(4)

    林徽因全集之建筑(4)

    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对象攻略指南

    对象攻略指南

    【东西方魔法世界,1V1,HE】路云执第一次见到伽岚时,他正在洗澡。第二次见到伽岚时,他从天而降,出手救人。第三次见到伽岚时,这个男人说:“你向本王求了婚,你不能言而无信,始乱终弃。”路云执,“???!!!”一觉醒来凭空多了个帅气多金的未婚夫是怎么回事?——滴,攻略进度已激活。大概是个大美人后期不断攻略不同时期的对象的故事吧。
  • 异星求生录

    异星求生录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人类成功踏出自己的母星,在见识无数奇异生物后,迅速探索出适合人体的修炼方式;其修为高深者,能凭借躯体在宇宙之中穿梭,也可不食烟火亘古长存!
  • 做梦的少女呀

    做梦的少女呀

    26个梦。记录下我人生里做下的最难忘的26个梦啊。希望它们能成为你闲暇之余日向当空的绿荫,亦或是观赏途中奇幻昳丽的画卷。当梦与现实相互缭绕,便成了思而不解的魔幻谜团。
  • 战神联盟之希望反语

    战神联盟之希望反语

    我,布莱克,我又回来了。这次,我必须改变,不能让之前的一切重蹈覆辙!
  • 神魔医仙

    神魔医仙

    为了一件神器,她被杀回了一百年前。末世降临,世界重组,仙道新开。她携轮回而来,掐指神算,未卜先知。一不小心太高调,惹上各路鬼魅魍魉。神秘男现身大杀四方,花样秒杀。“晕,玩得正高兴,神皇,求轻点。”他嘴角微挑:“……你还想怎么亲?”
  • DNF傻子与小孩

    DNF傻子与小孩

    DNF傻子与孩子的故事。DNF的传奇人物,一人带一服,只为自己心中那个不爱自己的陌生人。他的名字永远是全服玩家的信仰,他就是傻子!
  • 我欲封神之通灵录

    我欲封神之通灵录

    符离村的孤儿伯牙因厌倦了人世的战争,心灰意冷之下跳崖自杀,却因祸得福的被万灵王所救,获得了灵界至宝通灵录。从此便与青梅竹马的苏玉一同踏入了拯救三界的道路
  • 为你舍弃世间繁华

    为你舍弃世间繁华

    前世因为轻信他人所言,导致自己的一切都消散,包括最亲近的人。重生异世,找到最重要的人,这一世,定护你一世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