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2600000031

第31章 七年沉浮:管制是泡沫的最大推手(2)

据估算,当时全台湾在地下投资公司有投资的台湾人大概在50万人上下,如果按照一家4口计算,则地下投资公司直接影响的台湾人达到200万之众,大约占全台人口的1/10,如果投资人再通过私人关系向其他人借钱,则间接影响的人群更为巨大,可谓全民运动。①

鸿源的覆灭

但不管多么叱咤一时,最终,鸿源还是倒闭了,它没有经受住第四次挤兑。

第四次挤兑之所以与前三次不同,是因为政府终于决定放松对金融机构的管制。随着管制的放开,正规金融机构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以至于人们不再依靠地下金融。

实际上,所谓地下金融也分成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两部分。合理的,是指民间经济需要钱,但从正常的途径贷不到款,只能向地下金融寻求支持,这主要是因为金融管制造成的。而不合理的,是指地下金融中有一部分资金用于投机和搭建传销性金融组织,这个不合理的部分容易造成股市和金融泡沫,以及各种各样的骗术。

对于监管者来说,最难的莫过于区分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办法只有一个:放开正规金融市场,使得民间资本的合理需求能够通过正规金融得到满足,也使得地下金融中合理的那部分取得合法的身份,只有承认了合理的部分,才能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追究,否则是无法管理的。

1989年6月,台湾金融史上发生了一件值得铭记的事情:新的《银行法》修正案通过。这次的《银行法》修正案包括了几个内容,均有着非常的意义。

第一,规定政府不再限制利率的上下限,政府的利率自由化政策至此成功实施。利率自由化的最终确立,使得银行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自动调节利率,不至于与实际利率有太大的悬殊,这样就降低了存款人对地下金融的兴趣。

第二,开放民营银行的设立,打破金融寡占局面。到了1991年,台湾当局一下子开放成立了15家民营银行,同时还准备随时开放成立更多的银行,使得民间资本也用不着通过地下才能经营金融业。

第三,宣布除了正规金融机构,其他机构均不得吸储。这是从最根本上对地下钱庄进行限制。

这三项修改立即被资本市场解读为对地下钱庄的利空,并造成了对鸿源的又一波挤兑。这次,鸿源宣布停止出金三个月,又将新进资本的利率降到了1.4分,比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已经高不了多少。这样,人们加入鸿源的兴趣大打折扣,鸿源滚雪球的模式转不动了。

1990年1月10日,沈长声主持记者会,宣布鸿源停止出金,停息、停发业务专员薪资,并首度承认鸿源负债大于资产。2月10日,鸿源将所有资本的利息都下调至1.4分。

鸿源的困境也影响了股市,使得台湾有史以来最大的股市泡沫破裂了。在股价指数上升到了1990年2月12682的高点(这个最高点纪录至今没有打破)之后,急转直下一泻千里,到当年的10月,跌至2485点,不到高峰时期的零头。股市泡沫的破灭又使得鸿源丧失了唯一的赢利来源,从而加速了鸿源神话的破灭。

在这期间,已经从“金融司”司长职位上辞职的戴立宁只能看着事态的扩大,备感惋惜。这时的他才感到身在衙门好修行,之前,由于身处主管机关,可以力所能及地处理些问题。

他原本以为由于自己并无过错,在辞职半年后会重新获得起用。但事实上,“财政部”部长换成钱纯之后,他对这个桀骜不驯的前司长并不认可,戴立宁被调了个参事的闲差,一闲就是7年。

所谓参事,与“金融司”司长职级相同,并不算降级。但实际上,参事就是部门里的闲职人员。每个部里都有一批这样的人:职位高,即然不安排实权工作,也不能随便安排,就给他们安个参事的头衔去搞研究。在做参事时,戴立宁仍然保留着单独的办公室。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决定尽可能地发出声音,通过媒体说话。在任参事期间,他成了好几家报纸的主笔。

他最感遗憾的莫过于“十信事件”所造成的后遗症。“十信事件”造成的主管机关不敢管事的作风在鸿源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实际上,鸿源刚刚成名的1983年,“法务部”就已经接到举报,指出鸿源等公司非法吸金。“法务部”经过调查,得出了4项结论:1.当时这类公司多能正常发放利息,投资者在能够赚钱时都不愿作证,证据搜集不充分。2.适用法律条文不明,由于是新鲜事物,所以法律层面上还需要讨论。3.这类公司幕后多有民意代表或退职高级将领支持,查处不易。以鸿源为例,沈长声也找了个“立法委员”的“人头”——新疆籍维吾尔族资深“立法委员”阿布都拉,让他担任鸿源的董事长,这使得没有人敢轻易动鸿源,加强了它的合法性色彩。4.一旦移送法办,这类公司倒闭引起的连锁反应可能更加麻烦。

如果说1983年鸿源还因为太新,人们看不清楚,不敢贸然行动,那么到了1988年10月,人们对于鸿源非法吸储、传销的性质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时,“行政院”也以法务、经济、财政三个部为主联合组织了“处理违法吸收资金公司联合专案小组”,对鸿源等公司的问题突击进行处理。可是这个专案小组仍然陷入了一片混乱的“和稀泥”之中。三个部互相推诿,谁都不想拿主意,生怕自己捅漏子。

“经济部”认为,自己只负责核登公司执照,其余的都不管,这件事情最好由“法务部”处理。

“法务部”认为,自己在缺乏实际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贸然去该类公司搜集证据,同时,“法务部”担心处理这类公司会导致风险扩散,因此,希望台湾“财政部”和“经济部”能够防范这类风险。

“财政部”认为,自己要从税收方面查找证据,但税收方面由于对方提供资料有限,没有办法查证。同时,“财政部”没有对这类公司的搜查权,因此还是需要“法务部”和“经济部”出面。

三个部门互相推诿的背后,是缺乏类似于陆润康、季可渝、戴立宁、林振国这样的强力人士能够独当一面的现实,这种人不仅负责处理,还要敢于承担责任。而能够处理的人或者已经彻底辞职离开了政坛(陆润康),或者心灰意冷回到了美国(季可渝),或者被调往闲职(戴立宁),最顺利的林振国这时也没有了处理权。上台的钱纯是一个会为官的角色,声称连“财政部”安全都需要门警维持,又有什么权力处理地下投资公司。

“后十信时代”的万马齐喑的确造成了后来一系列金融问题的拖延及扩大,令人扼腕。

值得叹息的另一个方面是关于金融压抑问题。金融压抑问题存在了几十年,问题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到最后,一方面民间经济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一方面漏洞百出,民间金融问题重重。台湾金融业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逐步开放,但在这之前,成堆的问题已经造成了多少损失!

作为旁观者,戴立宁在1990年10月的《远见》杂志上发表《为当前金融错乱现象寻根》,写道:

台湾的地下投资公司已经泛滥到超出了常识的地步。1989年5月,台中地区出现了一个“保倒公司”,存入10000元,每个月可以返3900元,一年可以领到46800元。6月,又出现了一个“超保倒公司”,存入10000元,每年可以领出61200元。

很少有人质疑这类公司怎么可能赚这么多钱,反而有三四千人投资,结果两家公司开张后都只维持了一个多月就倒闭了。投资人血本无归,损失达14亿元之多。

这类公司当然是骗局,但是,在政府内部竟然无人敢管。各个管辖单位每到节骨眼上,都变得像“三个和尚没水喝”里的和尚们,互相推诿,谁也不管。而这,就是1985年“十信事件”带来的恶果。

戴立宁认为:“十信事件”是多年来金融管理缺失累积而发生的事故,最终一切责任反倒落在负责处理的人身上。没有人关心,也无意探索;开刀流血,究竟是不是外科医师的错?

正是这样的官场文化造成了现在的局面。由此可见,戴立宁仍然没有忘记“十信事件”中自己受到的委屈。

关于台湾的官场,他曾经写过一个小寓言故事《跳蚤马戏团》。文章的开篇就告诉读者,如果去德国慕尼黑,就一定要去看跳蚤马戏团。在马戏团里,所有的跳蚤拉着车向前爬,比赛谁先到达终点。

但是,读者会问,跳蚤最擅长的是跳,最不擅长的是爬,人们又是如何训练跳蚤舍弃自己的长处而使用短处的呢?

答案是:在训练的时候,人们在跳蚤的顶上盖一个玻璃盖子,跳蚤只要一跳就被玻璃撞得七荤八素,时间长了,盖子拿掉,跳蚤也不敢再跳了。哪怕只需要跳一次就恢复了自由,它也不敢再跳。

戴立宁感慨官场就是如此,即便再聪明的人,在官场待久了,也只会匍匐而行,丧失了自由的本性。其讽刺不可谓不辛辣,也透露着作者的无奈。

外贸失衡:通胀和资产泡沫的源泉

外贸失衡的两岸对比

戴立宁担任参事期间,恰是台湾经济自由化的一个高潮时期。戴立宁的时政评论也多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

“台湾经济之父”尹仲容的经济改革使得台湾民间经济大发展,唯独留下金融面没有改革。金融面的问题又反映在:1.金融机构的垄断,2.利率的非自由化,3.汇率的非自由化。自然,台湾当局对金融、利率、汇率进行控制,目的是为了保证台湾经济的平稳运行,但是,“通往地狱的路是由好意铺成的”,管制往往带来的不是平稳,而是僵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问题已经对经济形成了严重的桎梏,其改革已经不可避免。

在这里,恰可以把当时台湾的经济与当前大陆的情况作一个对比,就会发现历史是多么相似。不管是庞大的外汇储备,还是天量的外汇占款、超量的货币供应,还是可怕的股市和房地产泡沫,在两岸经济发展的相同时期,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而人们面对历史时,所做出的选择也是那么相似,错都错得一样。

台湾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实施外汇贸易改革,采取对外导向的发展政策,获得成功以来,20余年追逐出口与外汇,形成一种“重商主义”的迷思:将原为手段或只是中间目标的出口看成是最终目的,将原来只是财富形式之一的外汇当作真实价值,二者都神圣不可侵犯。同时,自1979年第二次能源危机之后,台湾固定投资增加缓慢甚至减少,致使岛内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1985年降到了17.3%,1986年更是降到了15.6%,只能靠出口扩张、贸易顺差扩大来维持经济的增长。政府不愿听任自由市场发挥作用,使新台币升值,对出口和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长期对外偏低的币值,一方面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收入增加,并引起对新台币升值的预期,导致资金流入,使外汇更为庞大;另一方面引导资源流向出口部门,妨碍新技术与新产业的发展,对长期经济发展也有不利影响。

1985年年底,台湾的外汇储备为225亿美元,1986年年底增加到463亿美元,1987年年底再增加至767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70%。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最终造成了新台币升值的压力,即便台湾当局不想,但仍然不得不被动地对新台币进行升值。1985年,新台币对美元的汇率是39.85:1,1986年升到了35.50:1,1987年升高到了28.55:1,两年中升值幅度约为40%。

至于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对货币供给和物价的影响,尽管“中央银行”采取了种种方法抵消外汇增加引起货币增加的效果,然而从1985年年底到1986年年底,台湾的货币供给仍增加了47.7%,翌年再增加38.3%,两年中增加了1倍,第三年又增加了26.2%。

货币供给增加如此迅速,在以往的情况下,可以预期,物价会大幅上涨。然而由于贸易自由化关税税率降低,新台币大幅升值,在此作用下,消费者物价指数仅有微幅上涨,零售物价则连年下降,进出口物价也呈下降趋势。

货币供给剧增的膨胀效果主要反映在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价格上,也就是资产价格膨胀。股票价格指数在数年间从不到1000点,上涨至1990年年初的12000点以上,台北市房地产价格同一时期上涨了3~4倍。②

无疑,2011年的大陆人看到上述文字的感觉就如同是在说大陆。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陆也发展出了一种类似于台湾的外向型经济,以出口加工为导向,一切以争取外汇为目的。国内消费则一蹶不振,加之税收等都鼓励出口而抑制消费,使得国内消费者承受了过多的税收,在居民收入只有美国一个零头的时候,有些商品的价格,特别是汽车和电子产品都已经超过了美国,其中汽车甚至比国外贵将近1倍,同时,房地产的价格也已经直追发达国家水平。

为了鼓励出口创汇,政府一直采取汇率管制、人为压低人民币的汇率,以期向国外出口更多的商品。

长期的出口导向使得大陆也如同当年的台湾一样积累了巨额的外汇,由于大陆经济体的规模更加庞大,其外汇储备也更加惊人,2010年年底,已经达到了28473亿美元。

①张孟起,《鸿源风暴档案—1979年台湾地下吸金怪兽鸿源的生与死》,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5。

②以上六段摘自孙震所著《台湾经济自由化的历程》,第六章第四节,三民书局,2003。考虑到两岸语言的差异,以及简练的需要,稍有改写。

同类推荐
  • 相信你会到达明天

    相信你会到达明天

    她们是华语媒体中最炙手可热的女主播,对于经常在电视屏幕里侃侃而谈、风姿绰约的她们,你也许再熟悉不过了,但对于她们从默默无闻的青年成长为优秀女主播的艰难和她们在幕后的奋斗与艰辛,却知之甚少。本书将为你展现柴静、董卿、侯佩岑、谢娜、柳岩、朱丹、阿雅、王冠等18位魅力女主播不同于荧幕前的别样生活,展现她们身上的正能量,带给读者追逐和实现梦想的希望、勇气与力量。
  • 名人传记丛书——恺撒

    名人传记丛书——恺撒

    恺撒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他善于治军,足智多谋,政治上不囿陈规。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并在任内实行一系列改革,一手缔造了古罗马帝国的辉煌。
  • 廉能第一于成龙

    廉能第一于成龙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明清时代山西省永宁州人。为官以清廉正直、精明干练、勇于任事著称,平生三次在官员政绩考核中被举为“卓异”,又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卒后谥为“清端”,是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大清官之一。于成龙一生信奉“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又信奉因果报应、行善积福的佛道观念,总结出独特的“天理良心”格言。在二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中,他过的是一种类似出家修行的清苦生活。布衣蔬食,淡薄自甘,平生的物质享受,大概只有每晚的一壶老酒而已。他从不贪取一丝半缕的不义之财,反而经常捐出俸银,用于赈灾济贫等慈善公益事务。当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之时,他经常典当衣物骡马,以糠粥青菜勉强度日。后世流传了他大量的清廉传奇。
  • 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

    本书所述十三太保的故事,主要是根据史书所载,一部分吸取了古代传说与文学作品的内容,为广大读者介绍了晚唐五代这一特殊时期所涌现出来的特殊军人形象,并且通过对他们的描述,为人们展现出那个风云突变、腥风血雨的特殊时代的历史状况。
  • 汽车王国里的愚公:郑周永

    汽车王国里的愚公:郑周永

    郑周永,韩国现代的创始人,拥有43家关系企业,15.5万名员工,年营业额达512亿美元(现代汽车为92亿美元),除汽车、建设等核心企业,还包括造船、重电机械、电子等关系企业,韩国现代是一家股票上市最少,外国资金最低,最具“韩国色彩”的企业团体,在此全球分工合作的世代,成为特立独行的一匹车坛黑马。
热门推荐
  • 秦时明月之乌克娜娜

    秦时明月之乌克娜娜

    红色月亮出现,时空之门开启,命运之轮转动,当乌克娜娜变成了蓝芊雨,一切都已经在改变。跨越千年的距离,只为与你相遇,相知,相爱,相守。八年的陪伴,五年的爱恋最终以她的遗忘而结束。当他想要挽回这一切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早在百年前就失去了她。百年的等待,她与他是否修成正果
  • 九域苍茫

    九域苍茫

    浩瀚乾坤,九域并立。一个必死之人,无意中得遇一怪人而摆脱了病魔,并开启了一段修行之旅。随着穆枫修为的加深,也渐渐了解到了所谓的九域,并从修真界,逐一进入其余八域,展开了一段别开生面的旅行。乾坤九域,流传着无数传说。修行路上爱恨交织。一个个故事,一段段传说。一张张面孔,恩怨交错。命运轮转,群雄逐鹿,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孤战天下,永不低头,九域苍茫,唯我号令。
  • 你的出现如烟花

    你的出现如烟花

    她早已不记得他们的初识,没有长久的暗恋,没有浪漫的一见钟情。也许,在他的心中,她就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一个一时感兴趣的玩具罢了。自那之后,一切都悄无声息的变了。
  • 我的笨蛋小姐

    我的笨蛋小姐

    青梅竹马,冤家相遇,恶意欺诈!他和她从小到大就没有不打不闹的一天。有次,他拿了她的东西。她向前去拿:“还给我。”他身子往后仰了仰:“不给,除非你……”她说:“什么?”他挑了挑眉:“喊哥哥。”她气急败坏:“不要。”他皱了皱眉像在思考:“真的不喊吗?”她立场坚定:“你也就才比我大几个月,不喊。”他向前靠去在她耳边坏笑说:“不喊,我可就…亲你了。”她感觉自己的脸顿时烫了起来,推开他后退了几步。过了一会儿,妥协了,她说:“……哥哥。”除此之外,她最讨厌他一点就是:“笨蛋,这道选择题你选错了。”“笨蛋,你东西掉了。”“往这边走,笨蛋。”她简直感觉上辈子就是欠他的,这辈子才会碰到他这么无理取闹的人!
  • 错过是最美的回忆

    错过是最美的回忆

    错过的人,错过的事,回想起来,酸酸甜甜。他离开她,她理解,却心痛;他离开他,他理解,却不甘;站在人生的轨迹上,两个被‘抛弃’的人,相遇,开始新的故事。当他们的故事变成回忆,又是什么味道?食用指南:1.本文人物众多,主线CP互动缓慢;副线CP不少;有甜有虐;适用于喜欢人物复杂,线索繁多,人物故事饱满的读者食用;2.本文所有角色都有两面性;如若‘敌对’,只因各自立场选择不同;3.本文含少量BL,如若不喜,可以避开;4.本文存属虚构,YY之品,人物无原型,不与现实挂钩;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在故事能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作者君尽量保证逻辑通顺,少雷,少狗血,如有漏洞,欢迎指正。
  • 你的旅行

    你的旅行

    因为最甜的笑容而相遇,那怕对世界充满了绝望。笑容总是甜的,因为世界不会伤害任何人,而是去守护着每个人,在同一个世界,你对任何人都温柔,可对自己只是伤害,但你有另一个世界给你温柔。
  • 帝都诡迹:酒店诡异事

    帝都诡迹:酒店诡异事

    帝都,是对帝国的首都的简称,又如王国的首都称为王都。作者在位于帝都的ZL大厦酒店里所遇到的各种悬疑事件整理汇编成此书,以供大家饭后茶余。
  • 蛋碎乌托邦

    蛋碎乌托邦

    余一被主编封杀,又被女友分手。落魄的余一决定倾其所能写出一本大作以一炮走红,给主编和女友一个响亮的嘴巴。为此,他颠沛流离,一时落魄潦倒,买下了蛋形蜗居,开始了在京城的滚“蛋”生活。之后,他结识了神奇的绿化工徐阿姨、来京治病的李定夫妇、混迹演艺圈的书冉等。他们一起弄来了更多的蛋形蜗居,打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蛋形乌托邦。
  • 多想忘了你

    多想忘了你

    我自以为的彼此深爱8年的感情,我自以为的重新开始,终究是,两死一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