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0200000031

第31章 独尊儒术 (1)

宰相卫绾(上)

西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二十七日,太子刘彻从刚断气的老爹刘启手中接过权力,即位称帝。

刘彻,每当听到这个名字,我就会联想到一个词:折腾。

刘彻,可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愿意折腾、最有精力折腾、折腾的时间最长、折腾的成就最大,对后世政治、文化、民族发展影响至为深远的伟大帝王。

从这一天起,他正式起步,走上权力中心。这一年,他不过十六岁。

清人赵翼曾做《论诗》一首,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刘彻认为,爷爷、老爹奉行的“清净无为”的治国理念简单低级,太不新鲜。搞到现在,帝国外有匈奴为患边境,时时侵扰;政府内大臣个个尸位素餐,无所作为。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是自己大展拳脚、独领风骚的时候了。

刘彻,想干事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干成事是不容易的。

踌躇满志、想有一番作为的刘彻现在遇到了一个难题——人才问题。

在刘彻看来,经老爹刘启长期考察选中的人才,被刘启预先安排辅助自己治理国家的人,现任的汉帝国宰相,实在是个莫名其妙、不知所谓的家伙。

这人名叫卫绾。

卫绾,是道家高手,独门功夫是装厚道、耍太极,做事的原则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卫绾的资格极老,年轻时因为车驾得好,给刘彻的爷爷刘恒当司机,当时,刘恒还在帝国边境当代王,坐冷板凳,喝西北风。

后来,刘恒时来运转,居然当了皇帝,司机老卫也跟着沾光,升任皇帝侍卫长(中郎将)。

作为最高领导身边的人,卫绾极为谨慎: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管好自己的舌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

其先进事迹是,时任太子的刘启为将来能顺利接班,竭力巴结迎合老爹,某次请老爹身边的服务、保安人员吃饭、联络感情。

对这种事情,别人趋之若鹜;卫绾却敬谢不敏。

老滑头卫绾看得更远:刘启毕竟还是太子,如果和他走得太近,必然会引起现任皇帝猜忌。

为了巴结明天还拿不准的领导而砸了今天很瓷实的饭碗,太不划算。

卫绾的谨言慎行终于得到回报,刘恒在行将断气之际,喘着粗气向儿子隆重推荐了两个人,其一是我们的老熟人周亚夫,另一个就是卫绾。他特别强调:卫绾是个厚道人,你可以重用他(绾长者,善遇之)。

刘启点头称是,其实心中大不以为然:卫绾,厚道未必,怕是大巧若直。

于是新皇帝对卫绾进行深入考察,考察期是一年。

刘启考察干部极有一套,他天天让卫绾随侍左右,近距离观察,却始终对他保持沉默,不答理他。

刘启要的是让卫绾耐不住沉默,露出本质。

刘启,你太低估了卫绾的道行。

整整一年,卫绾跟着皇帝,一句多余的话都不说,任何错误都没犯。

倒是刘启先绷不住了。

某天,刘启到上林苑游玩,让卫绾贴身陪同,同乘一车(叁乘)。在途中,刘启看着卫绾,似乎在无意间,突然开腔:你知道我为啥总让你陪着我?

卫绾抬头,看着刘启的眼睛:“我从司机干起,因为些许小功被升职为侍卫长,不知道自己有啥长处能得到皇帝您的信任。”回答时,他的态度很诚恳,表情很沉静。

刘启慢慢笑了。

语调变得轻松:那么,我当太子时请你吃饭,你为什么拒绝呢?

对刘启,这是一个心结;对卫绾,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说出真实想法,就漏了馅;情急之下胡乱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

卫绾保持神情、语调不变,缓缓回答:没接受您的邀请是死罪,那天确实是因为我生病了(死罪,实病)!

言外之意是,我当时没把您当成帝国接班人,只是把这事当成了普通饭局,所以因病未能应邀。

这是四两拨千金的高超技艺,感谢卫大师让我们领略到了耍太极的最高境界。

自此,刘启对卫绾的人品有了初步认定:卫绾,是一个踏实做事、不琢磨做人的厚道人。

宰相卫绾(下)

还有更让刘启印象深刻的事情。

为了表扬卫绾同志诚实厚道的优良品质,刘启当即决定给他奖赏。

奖励的方式不是升职提薪,而是赐宝剑一把。

皇帝赐大臣宝剑,比较暧昧,其用意往往会令受赐大臣反复思量揣摩。

公元前258年,秦昭襄王就曾赐给已经失宠的秦国战神白起宝剑一把,白起是痛快人,拿到礼物一点工夫都没耽误,顺手抹了脖子。

听说现任皇帝也要赐自己宝剑,卫绾微微哆嗦了一下,抬头看了一眼刘启。

刘启神情轻松,和煦的笑容仍堆积在脸上。

确定了刘启并不是想弄死自己,卫绾放下心来,于是继续表现。

他缓缓开腔:先皇曾经赏赐给我六把宝剑,已经够多,我不敢再接受您的赐剑。

刘启心里颇为奇怪:宝剑这玩意儿,是高档装饰品,作为官员,身上佩一把是十分必须的,家里藏六把是非常多余的,按当时通常做法,尽可以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出售变现。

于是向卫绾发问:先帝赐你的六把宝剑,现在还在?

卫绾点头:是,全部还在!

那么你拿来我看。

这次,刘启较了真。一道随机出现的问题成为他对卫绾人品的终极测试。

稍后,六把御赐宝剑摆在刘启面前,品相极佳,甚至没有开封。

刘启现在对卫绾的人品彻底信服:卫绾,忠诚皇帝、直言不虚,是最可依赖的人。

此后,卫绾的上行空间完全打开,他的仕途一帆风顺,终于走上了帝国宰相的高位。

没事时,卫绾认真总结了自己的成功经验:从司机干起,既没有贾谊、袁盎、晁错的文韬,又没有周亚夫的武略,却终于位极人臣,靠的是啥?

结合贾谊、袁盎、晁错及周亚夫等精英人物的特点、经历和结局,他认为他找到了问题答案,这是一个官场成功的秘诀:谨言慎行。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宁可不做,决不做错”。

简单归纳,两个字:“不做”。

一言不发、一事不做的卫绾变成了领导眼中最无私心、最可信赖的下属,政敌眼中最无懈可击的对手。

单纯看这个人,他其实是官场的超级混混,混世有术。

不幸的是,原先在爷爷刘恒、老爹刘启时代都吃得开的套路,在刘彻面前却显得不太灵光。

刘彻并没怀疑卫绾人品,只是鄙视他的能力。

刘彻眼中的卫绾,如同赵辛楣眼中的方鸿渐——好人,却一无用处。

怎么能指望用这样的人去续写大汉帝国的辉煌篇章。

儒道之争(一)

如何选拔政务人才?最简单、最通行的做法是考试。

这种考试,现在叫公务员考试;再往前推一百多年,叫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是谁发明的呢?

比较流行的答案:科举考试的创始人是开创了“开皇盛世”的隋文帝杨坚。

负责任地说,杨坚先生对科举考试的发展是作出突出贡献的,他是将科举考试制度化的第一人,但他不是专利持有人。

早在他出生的六百八十一年,西汉王朝就曾经组织过一次选拔治国人才的盛大考试。

这是一次充满想象力、富于原创精神、对后世政治思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考试,这次考试的发起人、主持人、出题人和评分人,是十七岁的皇帝刘彻。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考试,虽然大家都初学乍练,但搞得却也有模有样。

报考条件:考试对应考人员的学历年龄、家庭成分、社会背景、个人经历、身高长相一律不作要求,只要你认为自己品德高尚、有见解、敢说话(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尽可以自主报名或经人推荐参加。

考试方式:本次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之后由主考官也即是皇帝刘彻择优面试。只要你在考试中能拿得出过硬的治国之策,能打动并说服考官,就会捧上金饭碗,直接转为政府高级公务员。

考试主题:《借鉴古代经验结合当前形势提出治国之道》(古今治道)。这题目充分体现了本届政府求真务实的精神。

根据正史记载,全国有一百多名优秀知识分子报名应考,结果是,这一百多人都成了一个叫董仲舒的考生的陪衬。

董仲舒在考试中崭露头角,大出风头,他提出的治国之策深深打动了年轻的帝王刘彻,之后,刘彻把考试变成了求教,身份由考官变成了学生,他连续找董仲舒进行了三次深入谈话。

在谈话中,已经三十九岁的中年学者董仲舒面对这个雄心万丈的年轻帝王,面对刘彻稚嫩的面庞和热切的眼神,时而指天划地,时而谈古论今,连吹带哄、侃侃而谈。

每一次,董先生提出的观点都令刘彻兴奋叹服。刘彻现在确定,董仲舒就是上天安排给自己的那个人,他的使命是交给自己一把钥匙,一把开启自己通往千古一帝之路、打开帝国走入万世辉煌之门的金钥匙。

这把钥匙的名字,叫“儒术”。

董仲舒其人。

让我们先轻松八卦一下,从董仲舒的老爸老妈说起。

在正史中,董仲舒的父母名字均未见记载,于是,唐朝有个叫杜光庭的道士穷极无聊,写了一本叫《录异记》的魔幻短篇小说集。在此书中,杜光庭言之凿凿:董仲舒之所以学有所成、成就巨大,是因为他系出名门、不是凡品,他的老娘不是人类,却是一个仙女。

让我们理一下,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西汉之际,有哪一个仙女曾经嫁过一个姓董的凡人?

不错,正是大孝子董永。

关于织女下凡为卖身葬父的孝子董永织布还债的故事,在东晋学者干宝的《搜神记》里曾有讲述。后来的民间文学再作发挥,嫁给董永的仙女原来是玉皇大帝和西王母的第七个女儿,唤作七仙女云云。

如此说来,董仲舒就是董永和七仙女生的那个可怜孩子。

这故事,大家听听、一笑即可,爱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但真有信的。至唐朝末年,黄巢造反,其手下以吃人著名的将领秦宗权坚信董仲舒是仙女所生,于是为了盗取仙术仙丹带队盗了董仲舒母亲的衣冠冢。仙术仙丹搞没搞到手谁也说不准,说得准的是,最后秦宗权不得善终。

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儒道之争(二)

下面是正史。

董仲舒,广川郡(今河北省景县)人,家庭出身地主,本人成分学生。

董仲舒学有所长,他选修的专业课是《公羊春秋》,关于这门学科,我稍后再讲。

据说,董仲舒读书时极其认真,三年没迈出房门一步,不仅脚不迈出房门,甚至眼神都不往门外瞟,自家门口的菜园子里到底种的是豆角还是茄子他一概不知,号称“三年不窥园”。

终于,董先生自认为学有所成,于是自我释放,学习方式由封闭转为开放,他开始出门和其它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交通方式是骑马。

骑在马上的董仲舒手里拿着帛书,眼神空洞迷离,嘴里念念有词,反复吟诵经文,呈醉酒驾驶状。

我一直很奇怪,他这么个搞法怎么竟没发生交通意外。

返程的时候,他对自己到底骑的是哪匹马,是公是母,完全搞不清楚。

书读到这个份上,叫书呆子,基本上这孩子就算是废了。

董仲舒没废,反而迎来新的机遇。

他忘我的学习精神和怪异的行事作风被当地老百姓当作奇谈,一传十、十传百,董仲舒成了刻苦学习的楷模、国家级知名人物。好口碑传到当时的皇帝刘启耳中,于是任命他为“博士”。

此“博士”,并非学位,而是官职,秩比六百石,算是政府中级公务员,相当于皇帝的国事顾问。

虽然进入了政府公务员序列,但董仲舒的专业和政府所推崇的道家治国理念格格不入,刘启其实并不看重他,既不顾也不问,无所事事的董仲舒倒也不甘寂寞,开始向教育界发展,在家广收弟子。

董老师授课的方式极有特点,他在自己和学生中间挂上一条帷幕,自己在里面说,学生在外面听,彼此并不见面。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差劲的讲课方式,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互动。

事实证明,董老师数年来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讲述专业课《公羊春秋》时,他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借古喻今,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令学员听得如醉如痴。一时间,董氏大讲堂座无虚席。

因为学生的级别不同,董老师教不过来,他发明了老生带新生的教育方式,大家口口相传。于是,大部分弟子谈起董老师的学术时眉飞色舞,被问到老师长得啥样却一无所知——盖只闻其声,从未见过其人也。

拿着政府的工资,办着私家学校大搞创收,门徒众多,不愁生源,作为老师,董仲舒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董仲舒却不这么认为,他有更高的追求。

他的目标绝不是仅仅做一名普通老师,他要做的是帝王师,用他的研究成果影响政局、改造世界。

这就得谈到他的专业:《公羊春秋》。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4次率队西航,成功地横渡了大西洋,开辟了由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由此,他也成为欧洲人经海路到达西半球的第一人。在西印度群岛上,他建立了殖民地,发现了金矿,并掳掠了印第安人。他的4次西航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欧洲大陆与美洲新大陆的联系,并为欧洲人大规模占领和开发西半球打下了基础。
  • 岳飞十讲

    岳飞十讲

    岳飞是家喻户晓的爱国民族英雄,是宋朝最光彩夺目的将星,最得军心和民心的统帅。他短暂的一生,一直忠实地履践着背刺“尽忠报国”的誓言。岳飞不贪财,不好色,不迷恋权位,严以待子,正是其爱国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曾瑜先生、符海朝两位先生均是治史严谨的宋史研究专家,以专业手笔,面向大众,以十节深入浅出的讲座,拨开神化与污化的迷雾,探究岳飞身世、性格、从军经历,分析岳飞于北伐中日益成熟的军事战略思想,以及仁义爱物、以人为本的战争观;剖析岳飞冤案形成的内外因素,呈现他与宋高宗、主战派、主和派之间的微妙关系,真实再现岳飞富于传奇而又尽忠报国的一生。两位专家在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匡正谬误,推陈出新。
  • 朱元璋:布衣皇帝的成功之路

    朱元璋:布衣皇帝的成功之路

    朱元璋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冷静的判断、敏锐的观察以及超凡的军事才能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从一介布衣走向权力巅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决绝以及对时机的准确把握同样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借鉴。
  • 嗨!岩井俊二

    嗨!岩井俊二

    第一本岩井俊二最全纪录:《岩井俊二早期作品集》、《鬼汤》、《人鱼传说》、《情书》、《爱的捆绑》、《梦旅人》、《燕尾蝶》、《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花与爱丽丝》……青春纪年,留存隽永。向歌咏青春的映像诗人致意,一部记录岩井俊二的私人志。岩井俊二说,我嫉妒青春。岩井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并封存起那些让他嫉妒的青春。岩井俊二给我们讲述了神圣不受侵犯的青春,这“神圣不受侵犯”恰如高旗唱的,我像个孩子一样,坚守着沙做的堡垒。青春纪年,那是无数次感动和欢笑,无数次绝望和重生。现在或许不是对岩井俊二做总结的时候,只不过,当我们在中途匆匆停下脚步,回望来时的路,我们发现自己已经与岩井俊二先生一起不知不觉走了很远。
热门推荐
  • 横行八荒

    横行八荒

    你们以为我最在乎什么,我其实只在乎实力,什么是实力,实力就是我可以把脚踩在你们的脸上!不服,便从你的身上碾过!服了,也从你的身上碾过!什么,跪地求饶?嘁,哭完了没?哭完了,我又要开始碾压了!!……群【238841696】,欢迎大家。
  • 九天易仙传

    九天易仙传

    自盘古真仙开天辟地后,世间再无仙迹。无论多少惊才绝艳的至强者,都被拒在仙门外,无法踏出那最后的一步。直至后来,众多至强者进行了一次终极推演,才终于找出了一条匪夷所思的道路,或许能够在将来的某一世,触摸到真仙的一角……一段千世流传的佳话,一段万古不朽的传说。尔其宇也,四方上下,含诸天万界,蕴乾坤为空;尔其宙也,往来古今,纳千秋亿载,藏岁月成时。少年独自前行,背负着万古的重担,踏着无人走过的道路,要一窥那真正的仙道。不一样的天地,不一样的修行,不一样的,道。何须仰望神话?因为我——就是传说!
  • 熬夜史

    熬夜史

    传说蓬莱仙境有座药谷岛,岛上有位药尊,相传手握一瓶回魂水,能治世间百病。药尊乐善好施,逢初一十五便施医赠药,门下有4名闭关弟子,名曰:琴、棋、书、画。但就在画的妻子早产之夜,画竟死在了自己的画舫里,而那瓶流传的回魂水也不翼而飞,同时三位闭门弟子且下落不明......草长莺飞,转眼十年,一个叫连夜在道观里长大的小男孩横空出世,他究竟和药谷岛有着何种渊源,他又将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如何面对人世间种种的选择与考验。
  • 乔女

    乔女

    小说的时间跨度从1949年前后一直到文革中后期,主要描述在成分唯上、阶级斗争为纲的那段特殊年代里,乔女如何含辛茹苦,挺过一次次天灾人祸、斗争、欺辱,把孩子们拉扯成人、成材,她的艰辛屈辱、善良勤劳,她坚忍执拗的生存欲望和挣扎扭曲的性欲,她三段或辉煌或苦涩的恋情,都令人唏嘘。这是一个女人的历史,也是一段特殊区间的母性史。
  • 至尊小白领

    至尊小白领

    徐思涵,无意之中得知自己竟然是人族守护者,并有七枚具有神奇法力的指环作为武器!于是乎悲剧的命运瞬间扭转,乱起八糟的事情接踵而来。
  • 佛说月明菩萨经

    佛说月明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欧阳小小和她的五(1)班死党——五(1)班.COM

    欧阳小小和她的五(1)班死党——五(1)班.COM

    本系列原创儿童小说以细腻的笔法,细致地刻画了以欧阳小小为主角的五年级(一)班的小学生,在特殊的年龄,花蕾般的时代,他们的心底里的深藏着的小秘密和他们的多彩的校园生活,以及愉快的成长故事。《五(一)班.COM》系列原创儿童小说生动的描写今天的小学校园和小学生的学习、社会生活。展现了当代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经历和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
  • 轻吐槽记事簿:放开那只冰山

    轻吐槽记事簿:放开那只冰山

    穿越轻松文一篇,有狗血有雷人,过程曲折,最终结果还算不错。这年头穿越流行,所以穿了也没什么好惊讶;这年头流行心机小白莲,所以遇上像苏文女主的爱哭少女也没什么好惊讶;这年头流行傲娇忠犬,所以是别人的也没什么好惊讶;这年头流行各种渣,所以前几个都遇上了再有个拎不清的渣哥也没什么好惊讶……
  • 边宙

    边宙

    一艘承担太空探索任务的飞船,偶然间获得穿越宇宙的光桥,是迷失还是救赎?命运之神从来不会偏袒于渺小的人类……
  • 末世倾城:逆天女王

    末世倾城:逆天女王

    2112年,病毒爆发,昔日的亲友变异成嗜血怪物!毁灭世界的元凶,到底是病毒,还是那比地狱更可怕的人心?顾清羽意外获得逆天空间,自带灵泉,功法无数,法宝成堆!只是,空间里的大神,求不撩,求不扑倒!从此,顾清羽踏上了一条打丧尸,虐白莲,收小弟,泡美男的末世巅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