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61100000003

第3章 语文课可以上得这样扎实 朴实和厚实

有人把当今语文课比喻为“口香糖”,即“香喷喷,甜津津,有点嚼头,完了还能吹个泡泡玩玩”。但很多时候,这样的语文课,虽然学生闻着香,感觉甜,但实在毫无营养。口香糖可以嚼,可以玩,却不能当餐。那么,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语文课怎样才能落到实处呢?该辑所选的几个案例,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于永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片段赏析

语文学科必须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识字、阅读和写作就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对这最基本、最核心内容的教学也最能展示教师的实力。可就是这最基本、最核心的环节,我们的教学总是习惯走入套路。识字也识了,阅读也读了,所有的过程都走过了,但一节课下来,总感觉各环节似乎都是蜻蜓点水——哪个都抓到了,但哪个都没有抓透。这种感觉是普遍的,但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每一环节都很扎实,把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落到了实处。

一、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练习识字

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大家预习过课文了吗?

生:预习过了。

师:通过预习,你又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

生:我认识了“妻子”的“妻”。

生:我认识了“脸庞”的“庞”。

生:我认识了“紫色”的“紫”。

生:我认识了“妻子”中的“妻”。

师:刚才说过的就不要再说了。好,看起来大家认识了“妻”“庞”“紫”这几个新朋友,下面先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把这几个字板书出来,谁上台?

(生纷纷举手。)

师:(点了几个学生上黑板板书,然后对着其他学生说)请大家把老师课前发的写字纸拿出来,认真观察这几个字,然后把它们描写下来,记住应在哪里起笔,在哪里收笔,记住字的结构。

(台下学生认真书写,在黑板前书写的同学写完后走下讲台。)

师:好,我们现在先看一下黑板上的几个字。“妻”字写得有点胖,如果她减减肥,就漂亮了;另外,“妻”的第三横写得有点短,要写长些,写长了才能站稳。“庞”字中间的“龙”起笔要低,要让出位子。“紫”字太瘦太长,需要加强营养。好,大家拿起笔来,再把这几个字写一遍,刚才在台上板书的同学也请拿着临摹纸再上台来写一遍。(师边说边示范三个字的间架结构,生仿写。)

师:(边巡视边说)写好字的秘诀是描红、临帖,自己要买一本字帖,天天照着字帖写,“字无百日功”,好好练习一百天,你的字肯定能够练好。要记住“字是写出来的”。

教学片段赏析

于老师没有过多地铺垫和渲染气氛,课堂伊始就开门见山地进入了识字环节,通过询问“通过预习,你又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引出了生字词的识记和积累。这样的开场很高明,因为这样的课堂是“非常态”课堂——对于课文,大家肯定已经预习过了。于老师深知这点,所以,他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门见山提出了问题,切入了教学。这样的开场环节很真实、很朴素,不虚假,不做作,令人不由得为之拍手称好。

学生发言后,于老师安排三名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生字,其他同学临帖书写。这个环节,于老师不仅要求学生把字写“对”,而且要写“美”。为了达到第二个高度,在黑板上板书完毕走下去的学生又被于老师请上讲台,他在肯定学生的字间架结构正确的基础上,又强调写字应该从哪里起笔,应该在哪里收笔,然后又让该生书写一次。这一细节告诉了大家:识字环节不仅仅是落实在“认识”上,更重要的是“会写”,并写得“美观”,要写出横平竖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块字。

不但会“认读”,而且会“书写”,不但能写“对”,而且要写“美”,这才是真正的“识字”教学。小语界另一位名师薛法根,在识字环节要求学生“生字首次放大书写”,也就是说,对于第一次接触的生字,他在板书后总让孩子们在笔记本上放大书写一遍。放多大呢?他说一般是四个格子的位置,即生字本的四个格子组成一个大格子。学生这样写一遍后,对生字的结构、外形特征,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而我们常见的“识字”教学呢?很多时候教师的目标仅局限于教学生认读,特别是在公开课上,似乎所有的课堂都有这样的环节:老师问学生“会读这几个字吗”,学生回答会,于是就让学生齐读三遍,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于老师却不这样要求,他不走过场,不仅要求学生会读、会写、写美,还有更高的要求——理解词语。

教学片段

师:在预习过程中,你记住了哪几个新词语?

生:我记住了“姹紫嫣红”。

生:我记住了“红扑扑”。

生:我记住了“脸庞”。

师:好,“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谁知道?

生:“姹紫嫣红”的意思是看得人眼花缭乱。

师:哦,眼花缭乱,这是店里的花布吗?

生:我觉得“姹紫嫣红”是花开得很美丽。

师:是美丽,但这样说太笼统,怎样美丽呢?

生:“姹紫嫣红”是说花的颜色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师:很好,“姹紫嫣红”是说花的颜色很多,颜色很鲜艳。但是,你知道“姹”和“嫣”的区别吗?(生摇头,不知。)

师:两个字都有“鲜艳”的意思,但是,“姹”还有鲜嫩的意思,“嫣”是鲜艳的意思。

师:脸对于小孩来说就是“脸蛋”,但是对于成人来说就是“脸庞”,那么,“庞”是什么意思呢?

生:“庞”是轮廓的意思。

师:脸庞是脸的轮廓,很好。

生:我觉得“庞”还有“庞大”的意义。

师:“庞大”,形容东西多,杂乱,庞杂的意思,还有别的意思吗?

(生摇头,不知。)

师:在我们濮阳,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著名的“马陵之战”,这次战争中,孙膑和谁作战?

生:(齐)庞涓。

师:对,庞涓,庞涓姓“庞”,哦,“庞”还是一个姓。好,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庞”除了有庞大、多而杂乱、轮廓的意思外,还是一个姓。在学习中,我们要学会交流,学会倾听,这样,1+1一定大于2。

教学片段赏析

辨字析词一向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这个环节中,于老师对“姹紫嫣红”中的“姹”和“嫣”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的解释,以及对“庞”一字多义的解析,都是在学生对词语现有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一步步引领,让学生进行思辨,从而帮助学生从未知到知晓,从模糊到清晰。当第一个学生回答“姹紫嫣红”是“看得人眼花缭乱”时,于老师的评价很机智,他没有简单地评价为“对”或者“错”,而是把“眼花缭乱”这样的抽象概括和“店里的花布”这样的具体物品联系起来,也就是说,“眼花缭乱”可以用来形容店里的花布,但“姹紫嫣红”可以吗?有了这样的比较,学生自然明白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第二个学生更近一步,说这个词的意思是“花开得很美丽”,对于这个回答,于老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否定,肯定“是美丽”,否定“这样说太笼统”,也就是说,肯定了总体方向,但具体细节还需思考。在这样的引领下,学生悟出:“‘姹紫嫣红’是说花的颜色”,而不是花的形态或者花的姿态。

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一直往纵深发展,这一环节的教学,应该是有效的,因为他们不仅是在听在记,更是在思考,有自己的思考在,活动就一定有效。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了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对“饱经风霜”一词的处理。那节课上,于老师同样没有让学生读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想象“饱经风霜”的脸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描写“饱经风霜”的脸,但又不允许描述中出现“饱经风霜”一词。有前面的想象环节,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写作很顺畅,他们从车夫额头上的皱纹、干裂的嘴唇、深陷的眼眶、高高凸起的颧骨、蜡黄的脸色、和实际不相符的年龄、乱得像稻草的头发等方面描述了他们心目中“饱经风霜”的脸。有了这样的想象和体验,“饱经风霜”的形象、情味和意蕴就镌刻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

常规的课堂上,我们习惯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让孩子死记硬背,记住就可以了,而不管孩子们是否理解了这个词语。没有思维的参与,任何活动都不会有生命,记忆也是这样。

二、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练习读书

于老师曾这样说:“有人把读书叫‘煮书’。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几句话,一个词,形象地说出了读书的重要性。既然读书这么重要,那么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他会怎么设计朗读从而达到“煮书”的效果呢?

教学片段

师: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给大家听。

(生站起读书。)

师:你读得很流畅,请坐。现在听老师读,其他同学要比较老师和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有什么不同。

(师有感情地朗读。)

师:听完这次朗读,大家不要急着评价,还要再听一遍。只是这次听,同学们不要看书,而要抬着头看老师的表情,表情是用来表达情感的,看你能从老师的表情看出什么。

(师表情朗读,生边听边看边思考。)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觉得和刚才那位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读得特别有感情。

师:谢谢,我只不过比大家的感情充沛了一点。

生:老师似乎把高尔基的心情读出来了。

师:你真棒,你听出了老师朗读时的心情。

生:老师每读一段都会停顿一小会儿。

师:你听出来了停顿,其实,不仅段与段之间需要停顿,其他的地方也有停顿,还有谁听出来了?

生:读句号的时候也有较长的停顿。

师:句号之间要停顿。对,句号就是告诉读者这是一句话,没有停顿就没有思考。

生:老师读的时候我想象到了当时的画面。

师:你真会听,你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

生:老师读得很投入。

师:你听出来了“投入”二字,真不得了。

生:老师读得……我说不出来了。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你说不出来我也谢谢你。

生:老师读得像五味瓶,而我自己读得像白开水。

师:哦,你的意思是说老师读得有味道,谢谢你。

生:老师读得声音很小,尤其是后三个自然段。

师:为什么后三段我的声音要很小呢?

生:可能是和前文相区别吧。

师:对,你说得很对,后三段是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和正文是有区别的,所以读的时候声音要低沉,以区别于上文。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读书的时候,要注意语音、语调、感情、表情、停顿等等方面,现在请大家试着再朗读一遍,一会儿找一个同学上台给大家表情朗读。好,开始自由朗读。

教学片段赏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朗读课文时,于老师通过前后五次指导,让学生在自己读、别人读、听老师读、看老师读的过程里反复比较,反复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要想用声音表达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就需要从语音、语调、感情、表情、停顿、语气等几个方面把握。此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沉进了文本,贴近了文字,感受到了字里行间的空白处流淌着的东西。

但平时,我们是怎样处理朗读的呢?我们仅限于让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听读而已,高明的老师会贴一张文雅的标签:初读、品读、精读、赏读。但是,到底怎么品读,品读要达到什么程度;到底要怎样精读,精读要精到什么程度;到底怎样赏读,用什么样的方式才算有效赏读……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我们只是把这几个漂亮的标签贴上去,便不再问效果。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我们觉得只要自己的课堂设计有了这样的名词,就算精美了。但我们忽略了如果不贴这样的标签,谁能听出来这个环节是品读、精读,还是赏读?老师们只知道这个环节大概要“品”五分钟或者六分钟,具体学生说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那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了。把五分钟、六分钟的时间说完,这个环节就结束了。

于老师却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真正感受朗读的魅力,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尽管没有贴任何华丽的标签,但是这样的课堂何处不充满着魅力呢?这也是我们要学的。

如果说仅仅是表情朗读,似乎还局限于表面,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静心读书呢?于老师又给大家做了示范。

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边默读一遍画出你认为应该思考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读完后,不要急于回答,你的眼睛要盯着画线的句子,思考这个句子让你懂得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把你的理解写在书上,这就是“批注”。读书要学会思考,不思考,书读得再多也没有用,读书作记号留下的是思考的痕迹,加批注是思考的结果。

(生投入地、静静地读书和加批注。)

教学片段赏析

阅读可以出声,但阅读更需要静默。余秋雨曾说:“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很多重要的感受无法诉诸言表。”是的,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宁静的,是远离喧嚣的,是灵魂与文本的交融,因而,语文课堂,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静静读书的环境。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也说:“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当学生默默在文字中潜泳的时候,尽管他们表面“静若处子”,思维却“动如脱兔”,宁静的外表下掩盖着思考的潜流,灵光在闪现。

常规课堂上,我们注重的多是读的声音、读的形式、读的技巧,一句话,强调的是学生的嘴巴,而没有注重学生的内心。其实,不必苦心经营轻松,不必刻意制造感动,甚至可以拒绝多媒体声光电的过多冲击,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静静地阅读,默默地沉思,让他们静下心来,去勾画,去圈点,去批注。只有静下心来思考,才能摸索到通往知识殿堂的路。

三、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练习写作

学习写作是语文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我们平时的课堂,阅读课只是用来分析课文,作文课才用来写作,阅读和写作处于分庭抗礼的状态。殊不知,课文本身就是写作的范例。于老师就抓住阅读课带领学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写作训练。

教学片段

师:大家写信时开头要先写称呼和问候,知道吗?

生:知道。

师:大家写过回信吗?写回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

(生摇头不知。)

师:写回信前,应该先认真阅读来信。回信首先要写“我收到了您的来信”,让对方放心,然后要对信中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再写下来自己想说的话,最后要有署名和时间。好,现在大家以高尔基儿子的身份给高尔基写封回信,七分钟时间,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最后要有署名和时间,高尔基的儿子叫“马克西姆·陪什克夫”,时间落款就为“某年某月某日”。(生写作,师巡视,七分钟时间到。)

师:写完了,好,请全班同学大声朗读你写的信,发现不通顺的地方自己修改。

(生大声朗读,师巡视。)

师:刚才,我在一些学生的作文上加了红星,现在请其中两位上台朗读自己的回信。

(两位同学上台朗读。)

(生1读,当读到“我知道了你的来信”时——)

师:停,其中“知道”一词不当,应该把这个词改为“收到”。好,继续读。

(生1继续读,读完。)

师:好,文中“按照您的教诲”中的“按照”一词不准确,应该把这个词改为“记住”,“我会记住您的教诲”。他这篇回信,我特别欣赏“我想着,眼前仿佛看到了成群的蜜蜂在花上辛勤地采蜜,仿佛看到了成群的蝴蝶在花旁翩翩起舞”这个句子,这个句子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很好。好,下一位,继续读。

(生2读,当读到“要加些营养”时,老师示意停。)

师:停,其中“加些营养”不太恰当,要改成“要多增加些营养”。

(生2读完。)

师:这篇回信语言简洁,层次分明,在信中介绍了写信的目的,最后又表达了自己的祝愿。这位同学写得真好,我要和他拥抱一下。

(拥抱同学,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教学片段赏析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此环节,于老师落实了写作实践,他给学生介绍了回信的写法:开头要有称呼,要有问候,因为是回信,所以首先要对来信作出回应,最后要有落款和日期。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就突破了写回信的障碍。写完后,于老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展示,而是让大家自行修改。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改出来的。那么,怎么修改呢?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写完了,从头至尾看一遍,马上自己审核,自己修改,这是一种好习惯。写完了,站在读者的地位,把自己的文章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这样做是从群众观点审核自己的文章,也是一种好习惯。”这节课,于老师就给学生介绍了“朗读检查法”,并指导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自我检查。确实如此,很多时候,默读并不一定能检查出不通顺的地方,而出声朗读,语感本能地会告诉你,哪里是通顺的,哪里是不通顺的。就如平时说话,谁也不会把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先写下来,但我们说出来的话却是通顺的,原因就是我们已经具备了语感。所以,“朗读检查法”是个有效的自我检查的方法,于老师深谙此道。

自我修改之后,于老师进行了集中指导。集中指导时,于老师又从字、词、句、修辞的运用是否合适,文章段落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洁,情感是否真挚等方面进行指导评析。当学生朗读自己的回信时,于老师发现了学生的优点,马上就提出表扬,例如:“我特别欣赏‘我想着,眼前仿佛看到了成群的蜜蜂在花上辛勤地采蜜,仿佛看到了成群的蝴蝶在花旁翩翩起舞’这个句子,这个句子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很好。”“这篇回信语言简洁,层次分明,在信中介绍了写信的目的,最后又表达了自己的祝愿。这位同学写得真好,我要和他拥抱一下。”这里,于老师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当于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时,他也及时指出,及时纠正,例如,“其中‘知道’一词不当,应该把这个词改为‘收到’。”“其中‘加些营养’不太恰当,要改成‘要多增加些营养’。”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有效的。发现不足,然后纠正,才能让学生有所进步。而我们常规的展示环节中,老师总是极尽表扬之能,而很少谈及学生的不足,似乎学生的不足就是教师课堂授课的不足。但殊不知,让学生更好地改进,更能体现教师的水平。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这节课上,于老师带着学生扎扎实实地触摸了字词,感知了语言,探索了有限的文字背后丰富的意蕴和内涵。表面上看,他没有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也没有采用“时髦”的课堂组织形式,但他仍然给了学生那么多有用的东西:他教会了学生怎样辨词析句,教会了学生怎么阅读和写作,教会了学生怎么修改和润色……这看似平常的课堂,却教给了学生那么多有用的东西。一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大气和贵气。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是的,在这节课上,于老师就用他的课堂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评价标准:评价一个语文教师是否优秀不在于他给学生讲解了多少课文,传授了多少语文知识,而在于他是否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激起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文课,原来可以上得这样真实、扎实、厚实和丰实。

同类推荐
  • 中级财务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

    本书是继《基础会计学》之后的又一专业教材,本教材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 项目时间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

    本书力求按照人们对项目时间管理的认识规律以及项目时间管理的顺序,结合实例对项目时间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加以介绍,使读者在掌握有关项目时间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后,能够解决项目时间管理的实际问题。另外,本书还在每一章的末尾加入了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本章小结、关键概念及思考题,有助于读者对本章所讲述的有关知识加强理解。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24夜:与花季女儿谈写作

    24夜:与花季女儿谈写作

    我给女儿讲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还是在那遥远的古代,丝绸之路的东线,靠近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曾经有过一个美丽富饶的部落王国。威武英俊的王子,为了确保王国的安宁,从少年时代起就从军征战,驰骋疆场。等到国力强盛、边境太平、继承王位娶妻成家时,他已经到了中年。他迎娶了邻近部族一位年轻貌美、聪慧贤淑的姑娘当王后,他很钟爱自己的妻子,唯一的遗憾是自己和妻子的年龄差距过大……
  • 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露营

    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露营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立志勤学(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立志勤学(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醉舞春风

    醉舞春风

    风无形,云无定。梦想着像风一样无拘无束,像云一样自由自在的人,却遇上了如风般飘忽、云般莫测的女子。她风情万种,她神秘诡异,她拥有小女孩般天真无邪的笑容,转眼间却化为任性、傲慢、喜怒无常;能滴出水来的温柔目光,也变得如刀如剑,冷酷无情……是丑陋?是美丽?是坚强?是脆弱?而她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 再遇前夫,乱终身

    再遇前夫,乱终身

    送错的生日礼物,亲热时的心不在焉,在男人越发深重的双瞳中,叶惜然不知道在她这个林太的背后,还有一个叫做‘小三’的女人。“叶惜然,你有没有觉得这个孩子眼熟?”她自小玩到大的闺蜜漂亮的脸蛋上满是得意。叶惜然第一次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端祥好友怀里的男孩儿,难道,她就是那个“小三”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故事里的梦

    故事里的梦

    他的记忆里只剩下小学和高三那段日子,做不完的梦!
  • 竹马要宠妻:腹黑校草独爱甜心

    竹马要宠妻:腹黑校草独爱甜心

    【全文免费+宠文+爆笑】小时候,尹秋云是语文学霸,叶谨泽是作文学渣,每次尹秋云看到叶谨泽的卷子,都会把他骂成狗!长大后,叶谨泽是数学学霸,尹秋云是方程学渣,每次叶谨泽看到尹秋云的卷子,都会把她骂成狗!同居之后,小丫头作势要当女王,提着空行李箱拉着零分数学卷子就说要离家出走,某人扛起她,用一包薯片就把她拐进了民政局。人人皆知叶谨泽最擅长护短,拍马屁要阿谀奉承谁?他老婆!这世界上叶谨泽中了一种毒药,而解药只有尹秋云。
  • 聚瑞盈香

    聚瑞盈香

    她,偏远小镇的不得宠的四姑娘,替人出嫁来到都城,只希望能够衣锦还乡。他,出生高贵,文武双全,却远离故乡,沦为质子,每天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他,被迫成为傀儡君主,每天战战兢兢,看似高高在上,却朝不保夕。他,满门忠良,却惨遭灭族,只靠一杆铁枪,想找回正义,重获自由。
  • 密拉诗经故事

    密拉诗经故事

    以诗传情,以经为录。自古诗中见乾坤,爱恨情仇般若苦。密拉最喜欢的书便是《诗经》,含而不露,哀而不伤。据说汉人取名讲究“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不知这种说法从何而来,不过现代人取名字确实很喜欢引经据典。这是好事。今人多有数典忘祖的倾向,吾一愿娘亲常健、二愿经典长存、三愿溯古一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界神纪

    界神纪

    奥丹伦帝国南部山村中走出的谜一样的少年。迎接他的,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宏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