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4300000017

第17章 本宗道德章(1)

【原典】夫志①心笃②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③。

张氏注曰:谋之欲博。

王氏点评:道、德、仁、智存于心;礼、义、廉、耻用于外;人能志心笃行,乃立身成名之本。如伊尹为殷朝大相,受先帝遗诏,辅佐幼主太甲为是。太甲不行仁政,伊尹临朝摄政,将太甲放之桐宫三载,修德行政,改悔旧过;伊尹集众大臣,复立太甲为君,乃行仁道。以此尽忠行政贤明良相,古今少有人;若志诚正心,立国全身之良法。

君不仁德、圣明,难以正国、安民。臣无善策、良谋,不能立功行政。齐家、治国无谋不成。攻城破敌,有谋必胜,必有机变。临事谋设,若有机变、谋略,可以为师长。

【注释】

①志:志向。

②笃:坚定。

③谋:计谋,谋略。

【译文】

想要使志向坚定,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最聪明的做法,莫过于深思多谋。

【解读】

俗话说:“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一个人做事,一定要在开始之前就进行谋划,这样,进行的过程中才能顺利,做到有的放矢。

很多人觉得谋略是一个贬义词,而“谋”经常和“阴”这样的词汇结合在一起使用。这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看法。但即便谋略是不好的,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完全忽视它。更何况,谋略的好与坏,全在于制定和运用它的人。其实,历史上因为权谋而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除了远大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之外,还必须有谋略,必须懂得如何思考和运作。

张居正是明代最为著名的大政治家。在他的主导下,明朝政府开始经济制度方面的变革,史称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尤其是其中的“一条鞭法”对我国社会和经济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时间上,它的影响甚至到了清朝中后期。张居正也因此为史家称道。张居正之所以能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和他的谋略是分不开的。当时,和张居正同在内阁工作的还有高拱。高拱是内阁首辅,权力很大,张居正想要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困难。张居正有很多伟大的政治抱负,但是因为高拱的掣肘而无法实现,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张居正想到了太监冯保。明代中后期,太监的权力很大。张居正看重的自然是冯保的权力。他自然也知道太监弄权,自己和太监搅和在一起,名声肯定会很糟糕。但冯保和其他太监不同,他的权力欲没有其他太监旺盛,在张居正可以驾驭的范围之内。而且,冯保和高拱不和,他要是能联合起冯保来扳倒高拱,自己的政治抱负不就能实现了吗?

他在私底下深思熟虑了很久,分析了这件事情的所有可能性,觉得成功的希望很大,就暗中交好冯保。表面上,张居正装出老实巴交的样子,对高拱毕恭毕敬,真是不显山不露水。等到高拱察觉到之后,他已经被嘉靖皇帝罢黜了。从此之后,历史进入了张居正时代。

与张居正同时代的海瑞也是一个很懂谋略的人。海瑞为官清正,在我国历史上和包拯并称。他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当时吏治腐败,民不聊生。海瑞对此非常不满,立志改变这一现状。于是,他就从自己做起。他在江西当县令的时候,不允许手下的任何一个人侵吞国家的财产。因为没有油水可捞,小吏们纷纷辞职。海瑞并不慌乱,他让一些穷苦的人来顶替那些辞职的人。朝廷给的俸禄太少,他就自己开垦土地,精心耕种,自给自足。

按理说,这样的人肯定是一根筋。但海瑞不是,他非常聪明。因为为官清正,刚直不阿,海瑞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久之后,他就去朝廷做了监察御史。当时,嘉靖皇帝已经有好几年不上朝了。海瑞觉得,一个好皇帝怎么能够怠政呢?于是,他就想劝告嘉靖皇帝。但是,连内阁首辅都不能轻易见到皇帝,他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又怎么能见到皇帝呢?他想了想,决定给嘉靖皇帝上书。他在奏折中将嘉靖皇帝臭骂了一通,他列举了嘉靖皇帝的十条罪状,并且说,天下人对你不满意已经很久了,只是你不知道罢了。又说,像你这样的人,还自称贤明的君主,我看你比桀纣那样的暴君还要不如。嘉靖皇帝看了之后,气得七窍生烟,愤怒地将奏折摔在地上,并对身边的人说,千万不要让这个人跑了。侍从不慌不忙地说,陛下,你就放心吧,这个人已经准备好棺材,在家里面等着了。嘉靖皇帝将海瑞关进了死牢中,却一直没有下令处死他。有的人说,这是因为嘉靖皇帝看了海瑞的奏折幡然醒悟,但又不好意思承认错误,就只好让海瑞一直待在牢里。其实,嘉靖皇帝之所以不杀海瑞,是因为他在奏折的后半部分写的话。在奏折的后半部分,海瑞说,不过,话说回来,皇上你毕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你要是能够将心思都花在朝政上,不要说唐太宗和宋太祖这样的皇帝,即便是尧舜那样贤明的君主,也是无法跟你相提并论的。从这封奏折看来,海瑞确实是一个深谙谋略的人,他不但知道要怎么让皇帝清醒,还知道如何保全自己。

【原典】安①莫安于忍辱。

张氏注曰:至道旷夷,何辱之有。

王氏点评:心量不宽,难容于众;小事不忍,必生大患。凡人齐家,其间能忍、能耐,和美六亲;治国时分,能忍、能耐,上下无怨相。如能忍廉颇之辱,得全贤义之名。吕布不舍候成之怨,后有丧国亡身之危。心能忍辱,身必能安;若不忍耐,必有辱身之患。

【注释】

①安:安全。

【译文】

要想平安无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忍辱负重。

【解读】

时下有一句电影台词非常流行:“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你怎么退出?”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所以,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他人即地狱。”萨特的话,虽然极端,但不无道理。

不久前,在谈到台湾问题的时候,时任总理******引了鲁迅先生的诗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得饶人处且饶人,我们不要老是抓住过去不放,斤斤计较。因为放过别人也就是放过自己。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情。面对挫折,我们一定要冷静,一定要学会忍耐。

俄罗斯著名的诗人普希金写了一首诗,叫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告诉了我们这种胸怀: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就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事,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无论如何,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能自暴自弃。

姚启圣是康熙年间著名的大臣之一,他因为平定台湾而被史家所称道。不过这之前,他曾在死牢里蹲了好久。他为人正直,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别人的官是越做越大,他的官是越做越小,年过花甲的时候,他变成了一个九品的养马官。康熙皇帝听说了他的才能之后,决定起用他,就派遣自己身边的一个太监去传达自己的旨意。那个太监趾高气扬,以为自己这下成了姚启圣的恩人,他肯定要好吃好喝地招待自己。不料,姚启圣连见都不愿意见他。他仗着自己是康熙皇帝的近臣,就辱骂姚启圣。姚启圣让属下把他绑起来,往死里打了一顿。康熙皇帝没有想到姚启圣这么桀骜不驯,很不高兴,就要问他的罪。姚启圣却说,这是康熙皇帝亲自制定的法律,他不过是奉旨行事而已。康熙皇帝让大臣们去搜集他的犯罪证据,竟一条都搜集不到。但是,为了泄愤,他还是把姚启圣关进了死牢中。虽然进了死牢,姚启圣并没有绝望,他一直在忍耐,一直在等待。他终于等到了那一天,康熙皇帝释放了他,将收复台湾的事情交给他,并赋予他很大的权力。姚启圣不负所托,不久之后就策反了自己以前的学生施琅,成功地收复了台湾。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中常常有不如意,若能忍耐一下,就会迎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原典】先莫先于修德。

张氏注曰:外以成物,内以成己,此修德也。

王氏点评:齐家治国,必先修养德行。尽忠行孝,遵仁守义,择善从公,此是德行贤人。

【译文】

最紧要的莫过于修养德行。

【解读】

《大学》里面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在我国的伦理道德中,不管是干什么,自身的人品修养永远是第一位的。古人说:有德有才的,是圣人;有德无才的,是君子;无德有才的,是小人;无德无才的,是愚人。一个人想要获得真正的成功,想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一个人倘若道德败坏,不管你取得多高的成就,都只能被人们唾弃。

在《左传》中,鲁国叔孙豹和晋国范宣子就什么是“死而不朽”展开了讨论。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虞、夏、商、周以来都是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叔孙豹以为不然,他说,这充其量只能算“世禄”,而非“不朽”。在他看来,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在这“三不朽”中,道德被放在了第一位,可见道德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这不仅是因为他聪明好学,还因为他道德高尚。在孔子的所有弟子中,颜回可能不是最聪明的,但他绝对是品德最好的一位。颜回非常尊敬孔子,任何时候都严格按照孔子“仁”“礼”的要求来约束自己。他办事干脆利落,却并不炫耀,性格内敛。因此,孔子称赞颜回是谦谦君子,他有四种美好的品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颜回家境不好,但是他安贫乐道,甘之若饴。孔子称赞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小瓢水,居住在简陋的小房子中,别人都吃不了这种苦,但是颜回安贫乐道,始终不改变自己向道的乐趣。颜回真是一个贤德的君子啊!后来,颜回因病早逝,孔子非常伤心,他说:“天丧予!天丧予!”这是上天要让我失去颜回啊!

到了汉代,皇帝为了表彰颜回高尚的品德,就让他配享孔子,此后一直成为定制,延续到清朝。孔子弟子三千,有七十二大贤,颜回排第一。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品德高尚。

古话说“德不高则行不远”,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著名哲学家荀子在《劝学》中写道:“君子性非善也,善假于物也。”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并非能够精通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但是,他肯定能够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人们借助外界力量的手段有很多种,但德行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试想,谁愿意和声名狼藉的人合作呢?

【原典】乐①莫乐于好善②,神③莫神于至诚。

张氏注曰:无所不通之谓神。人之神与天地参,而不能神于天地者,以其不至诚也。

王氏点评:疏远奸邪,勿为恶事;亲近忠良,择善而行。子胥治国,唯善为宝;东平王治家,为善最乐。心若公正,身不行恶;人能去恶从善,永远无害终身之乐。

复次,志诚于天地,常行恭敬之心;志诚于君王,当以竭力尽忠。志诚于父母,朝暮谨身行孝;志诚于朋友,必须谦让。如此志诚,自然心合神明。

【注释】

①乐:快乐。

②好善:乐善好施。

③神:神通。

【译文】

乐善好施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诚心待人是最为明智的生活之道。

【解读】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就像《三字经》中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看到快要掉到井水中的小孩,我们的第一个反应都是赶快跑过去,将他救下,这就是人性中的善良。

而著名思想家荀子的观点则刚好与孟子相反。荀子认为,“人之生也固小人”。不管是千夫所指的小人,还是大家一致称赞的君子,都不可避免地有各种道德上的缺憾和污点。因此,人应该接受教育。通过接受教育,我们的心中才会有仁义。

这两种观点看上去针锋相对,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坚信人性中的善良,也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不要被欲望所迷惑和驱使,要诚心待人。

而佛教里认为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如果我们的心中充满爱,懂得和别人分享,懂得为别人付出,懂得关心别人,那我们就生活在善良的天堂里,人与人相亲相爱、相互友善;倘若我们的心中只有自己,自私自利,那就得不到别人的关心,生活在一片灰暗之中,与地狱毫无区别。所以说,天堂和地狱都装在我们心中,要看我们如何选择。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人很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差别。于是,他就先来到地狱。地狱里面的人正在吃饭,但是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细心观察之下,他才发现他们手里的筷子都有一米多长,不管怎样都送不到自己的嘴里。参观完地狱之后,他又到了天堂。他吃惊地发现,天堂和地狱的场景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天堂里面的人也正在吃饭,他们吃的食物和地狱里的没有区别,使用的筷子也一样。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他们在相互喂对方食物。

在生活中,不少人自私自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为他们的忠实信条。自私确实是人的本性之一,但它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而非全部。倘若我们都自私自利,那我们一定会生活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社会之中。反过来说,倘若我们的心中都有爱,那就会像歌词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善良是最高的美德,甚至是唯一的美德。”善良确实是人性中最为光明、最为优雅的一点。倘若没有善良,我们将会生活在一个尔虞我诈、遍地骗局的社会。那样,我们将不敢相信任何人,将会陷入贫困和孤独。

同类推荐
  • 论语的提醒

    论语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论语的原文,给出了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论语的智慧,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提醒。
  • 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荀子

    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荀子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集中记录了荀子的言论,对于研究荀子及先秦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个性:极简庄子

    个性:极简庄子

    王蒙写给年轻人的中国智慧读本,凝聚数十年读书心得与人生经验,直达《庄子》精华内核。在本书中,王蒙打破《庄子》千年不变的全文阅读模式,重新进行梳理,将庄子智慧中的精髓以简练的文字展现给读者。本书共分七大章,以“人生需要学点哲学”开篇,从世界的哲学、人生的哲学、真我、自乐、自我保护五大方面切入,以“齐生死,任逍遥”结尾,以全新的脉络串联起235条《庄子》精华文字,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硬核干货。
  • 大家小书:简易哲学纲要

    大家小书:简易哲学纲要

    本书包括《哲学大纲》《美学与美育》两部分。第一部分收录《简易哲学纲要》《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怎样研究哲学》《孔子之精神生活》等四文,简要介绍哲学定义、内涵、学术史与研究法等内容;第二部分收录蔡氏关于美学、美育的文章、讲义、采访记录等,是作者美学思想的系统记录。
  • 我说参同契(上册)

    我说参同契(上册)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炉——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它既是哲学又是科学,也是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参同契》素有“天书”之称。这部因深奥而埋藏已久的天书,因南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而重新散发光芒。
热门推荐
  • 妖孽追妻废材红颜倾世

    妖孽追妻废材红颜倾世

    夜羽昔,容貌绝美却是痴名远扬的草包废材。一夕之间,强势灵魂入驻,难道就这样消沉下去?作为享誉21世纪的游戏人间,恣意生杀予夺的黑暗之王,她腹黑狡诈十项全能,看似率性随心实则坐拥底牌无数,穿越成无法修炼的废柴又如何?异能——她有。古武——她会。被困森林吗?潇洒走出神器神兽一并带走,姐姐大婚吗?送上甜美祝福加血腥大礼,情敌复仇吗?弱者,哪怕给及再强大的力量,也不过是只虚张声势的蝼蚁罢了……传闻他生性淡漠,残忍嗜杀,可他却凝视着她的眸,深情宠溺:“自那夜初见,你那妖娆的曼珠沙华已在我心中,生了根……我只愿: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
  • 浮生恩仇

    浮生恩仇

    魏国无礼,陈国内忧外患,少年墨子潜的浮生恩仇录……
  • 对半

    对半

    沫韵本该度过和大多数人一样青涩难忘的中学时光,但一切都在妈妈接触了传销以后改变了,被痞子们下药,发现自己的身世,爸爸见不得光的秘密,以及妈妈以前不堪回首的过去,随着对门的青梅竹马程泽的初恋慢慢爆开,却发现自己不经意爱上了那个带自己进入禁忌的痞子王浩,当一切都被揭露,沫韵是否还能保留纯真?等着她的未来又是什么?
  • 嗜血女王的复仇之路

    嗜血女王的复仇之路

    她冰冷嗜血,她傲娇暴躁,她温柔如水,他冷酷帅气,他花心腹黑,他沉默安静。他们六个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她们滴复仇之路能否顺利呢?
  • 非庸即才

    非庸即才

    一朝梦醒,魂穿异世,谢凝表示很无奈。作为一个叭叭机女主,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她的天赋并不出众。但是,她有后台啊!绑定系统,结识好友,各种秘宝通通砸来,还不够刺激?可到了最后,却突然发现,一切,都是有预谋的。注:百因必有果
  • 超神学院的宇宙

    超神学院的宇宙

    超神宇宙是一个有众多的文明以及种族的世界。并不平静的各方势力,阴谋正在被酝酿。拥有心灵传输能力的吕小启被招进了地球的超神学院分院。一系列逗逼事件就此展开…………求……收……藏……本书以国产动漫《超神学院》《雄兵连》和一系列衍伸作品为主要背景,涉及了一些漫威电影系列。PS:没看过动漫也没关系,不会有阅读障碍。QQ群:2156970
  • 末日之战出新世界

    末日之战出新世界

    是否觉得日子过于平静,不够刺激,那么就一起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吧!叮,战场至尊系统开启,尊敬的宿主,新手礼包已发放。PS:本书单女主不圣母不无脑新手作家请各位指教。
  • 甜妻来袭:寒少,轻轻宠

    甜妻来袭:寒少,轻轻宠

    “女人,占了我的便宜,是要负责任的。”一场意外,使他们不寻常的相遇。之后,分道扬镳,各不相欠。一场车祸使他们再次相遇,彼此的纠葛越来越深。一向沉稳自持的萧先生,一夜之间化作无赖,想尽办法去接近她。
  • 烽火明朝

    烽火明朝

    1644年崇祯帝煤山自缢之时,主角万军从天而降!大明山河残破,李顺、满清势力交错,如何收拾华夏山河。
  • 大英雄时代

    大英雄时代

    2429年,地球最后的和平时代在繁华的黄昏里终结,走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懵懂的英雄们还在襁褓中羽翼未丰,就已经被推向残酷的大气层外。血与火的时代就此拉开帷幕,顷刻间把中央商圈奔走不息的大片霓虹与橱窗里魅力非凡的模特海报烧成了一把灰烬。“告我地球同胞,敌人没有无往不胜的锋锐,并非无可战胜之神,但有我浩然军魂一息尚存,必与这些数典忘祖之辈血战到底,以安我同胞生者之心,慰我同胞死者之灵。”“我等愿身化飞灰,扬于百万星河。”——直到黎明前的最后一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