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5500000028

第28章 顺昌逆亡 (2)

那还有啥可说的呢?说不定人家张居正就是这样想的呢!可是,我不这么认为。问题出在,张居正喜欢用恭顺听话的人,这些人中,就少不了能力差、人品更差的佞人——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小人。为什么呢?想想看,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喜欢恭顺听话,必然就有人溜须拍马,那投机钻营者就可以大展身手啦!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阿谀逢迎之风,必然大盛。要不,为什么干部中有人在和老婆做爱的时候,还要先颂扬张居正的丰功伟绩呢?

所以,张居正的同时代人说他在用干部问题上,“于佞者若嗜醴悦膻而莫之厌”。就是说,溜须拍马的小人,非常能够讨得领导的欢心,张居正对其不惜大用特用!还有的说法是,张居正用干部,简直就是“倚信佞幸”。其实意思都一样的。佞者成了领导的心肝宝贝,那不就是小人得势吗?小人得势,那官场的风气,人心士气,就可想而知了。

能力差,人品又坏,那这样的干部手里有了权,作威作福,扬眉吐气,他的下属、广大的老百姓,徒叹奈何,可真是倒霉透了!问题还在于,用窝囊废也好,用小人也罢,别人还得说好!谁要是不服气,就得给小鞋穿!张居正对于持不同意见的干部很不厚道,很不宽容,可谓心狠手辣,无情打击。

张居正这个人,从个人性格、作风上说,有胸襟狭窄、偏衷多忌的毛病;从他执政的指导思想上说,他认为只有自己才一贯正确,别人按照他的意见办就行了,因此要求统一思想、步调一致,不能有不同声音。所谓“好以己意见责望天下,欲令打成一片,不计异同”。

事实上,不要说统一思想本身实际上能不能做到还是个疑问,更为关键的还在于,张居正作为最高决策人,独裁者,就真的一贯正确?无可挑剔?事实上他的很多做法无论从法律上还是道义上说,都说不过去的,所以别人对他总还是有些意见的,有意见,总还是有人要说出来的。提意见的人,不可否认有敌视他的,但是也确实有非常善意的,他都一概视为挑战中央权威,选择对其无情打击。有些做法,简直令人发指了(具体实例容后再禀)。

对张居正有很高评价的清代著名历史学家谈迁很客气地说,张居正对于异议者“摧折过当”。短短四个字,饱含着多少正直之士的血和泪啊!不客气的说法也有,那就是,张居正这个人“包藏祸心,倾危同列,狗彘不食其余”!

可是,我也得说句公道话。我要说,张居正对不太听话的人无情打击,对有能力的人一味排挤,对善意的、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干部不能宽容,或许还可以加上老是玩弄权术(一半算他头上?),是他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是要受到谴责的。除此之外,包括用干部只用听话的人,用干部凭自己的爱憎好恶,用干部用自己的老乡,也或许还可以加上玩弄权术的一半等等,那不该由他个人承担责任,是整个制度的问题。

简言之,威权统治、人治,造成的悲剧太多太多了,可是,你还不能简单说,那个导演悲剧的人,需要承担多少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不对威权统治、对人治充满警惕的原因所在。

精心选配的副手实际上都看走了眼

张居正这个人,是一位很有心计的人物。

在前政府时期,他是首相高拱的副手。这两个人是“三十年生死之交”,志同道合,联手把几个不合作的副职给搞掉了,政府里就只有高拱和张居正两个人了。开始他们合作不错,干出了些大事情,还计划干更大的事情。可是,后来,张居正不甘心当副手,跃跃欲试,其阴谋“篡党夺权”的野心毕露。高拱觉察到张居正在搞阴谋诡计,也想遏制一下,他认为,内阁只有他和张居正两个人,连一个见证者也没有,是有问题的,于是作为对张居正的防范措施,他就请求增加阁员。殊不知,张居正早和太监冯保勾结到了一起,里应外合,高拱的请求,拖着不批,后来说不过去了,才增补高仪入阁。这个高仪是个谨小慎微的人,深知张居正的阴险,整天提心吊胆,无所作为。这样,第一流的政治家高拱就被他的“金石之交”兼副手张居正玩于股掌之上了。

正副手的关系,确实是不太好处理的。

到了张居正和太监冯保阴谋发动政变,夺取了权力以后,高拱被逐,高仪连病带吓竟然死了。这样,内阁就剩下张居正一个人了。

古今中外的政府机构,一般说来,都是行政首长负责,但是副手也必不可少;或者仅仅作为备位,或者具体分管一些工作。张居正一个人唱独角戏,好是好,可是他也有顾虑的。顾虑何在呢?怕人说他独裁、专权。

其实,张居正是一贯主张独裁的,也是非常喜欢专权的。可以说,张居正当国的十年,就是他独裁和专权的十年。但是,张居正这样想可以,这样做也可以,这样说就不行了;他不能这样说——当他说要独裁的时候,也只能说皇帝应该独裁、皇权应该独裁而不能说他自己应该或者可以独裁。而且,张居正也绝对不允许别人说他独裁、专权的。可以说,这是张居正最忌讳的话题了。那他就不能授人以柄。

此话怎讲呢?请允许我稍微展开些。

话说明代开国之初,贫苦出身的朱元璋挺勤政,也挺有大破大立的劲头,独裁专制的没落思想在这个农民兼和尚出身的最高领导人那里,达到了顶峰。具体体现在,这个大独裁者搞了一次“政治体制改革”,废除了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宰相制度。这样,皇帝就成了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各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不过这次“政治体制改革”很不成功,甚至可以说后患无穷。这个话题不说了,反正发展到了明代的中期,仅仅是皇帝秘书兼顾问班子的内阁,逐渐向宰相机构过渡,内阁的首相,俨然就是宰相的角色了。

内阁,也称政府,按照不成文的“宪法”,一般是由三到五个左右或者更多的大学士组成,俗称阁老。其中首席大学士称为首相或者元辅,排在第二位的称次辅,其他称群辅。也就是说,内阁从其一出现起,就是由一群人组成的。

到了张居正当国,以首相兼顾命大臣身份执政,实际上其威权超过了过去的真宰相,而成为国家的最高实权人物。但是内阁只有张居正一个人,就不太符合“宪法”了,就容易让人说三道四了。那又何必呢?官场上,明显犯忌的事,不能不刻意避免。这个时候,刚刚掌握了最高权力的张居正,对此还是比较清醒的。

可是,历史的经验一再表明,副手往往会萌生取而代之之心。按照专家韦先生的话说,张居正“真切感到亲密的同僚,也往往会成为潜在的对手和致命的敌人”,就仿佛他对待他的前任高拱那样。所以,选配副手,需要慎之又慎。好在,张居正当国,用人权事实上操于他的手里,选配副手,他有决定权。

这倒符合现代法治国家的惯例——组阁权在内阁首相的手里。只不过,现代法治国家内阁首相组阁,要接受国会的监督,要禁得起无孔不入的媒体的全方位挑剔,还要考虑各方面力量平衡,有时候不得不任命他的竞争对手做副手,这样的事例很多的。

张居正“组阁”,就基本上没有这些牵制了。

但是,别以为专制社会权力的行使都是乱七八糟的,表面上看,它也是有制度的,甚至制度还是相当完备的,甚至也包括约束皇帝的制度。换言之,皇帝也要受到制度的制约——当然,他要耍赖谁也没有刚性的约束办法。然而,毕竟张居正不是皇帝,不是名正言顺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当然就不能不考虑制度的规定,受到制度的一些制约。

在用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方面,对张居正的制约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资格上的,一个是程序上的。就资格来说,有不成文“宪法”: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是最基本的。打个比方说,就仿佛不是大专以上学历,就没有当公务员资格的意思。当然,按照常规,阁僚还要从政府高级领导干部圈子里来选拔,要有资历和威望才行。那张居正想提拔他的“秘书”游七或者冯保的“秘书”徐爵入阁——只是举个例子——显然就是不可能的了。就程序来说,按照不成文“宪法”,是这样规定的:选拔高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阁僚,需要——借用现在的一个说法——走“群众路线”。就是要中央中层以上干部和“议员”们共同开会讨论推荐人选,这就是所谓的“廷推”;推荐出若干名候选人,排序上达,由最高领导人——皇帝从中圈定。

当然,可以有例外,就是由皇帝特旨任命,张居正就是这样没有走正常程序就入阁的。不过,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引起争论乃至抗议,所以一般不敢这样做;如果皇帝是一个小孩子,这样特旨任命重要干部,就更说不过去了。所以,张居正要选配副手,得走程序才行。

当然,也仅仅是走程序而已。因为,“群众推荐”,总不能漫无目的吧?像现在法治国家自由选举还要确定候选人呢,何况是威权国家用干部?所以“群众推荐”还是要有人把握方向,谁把握呢?自然是权势人物;某种程度上说,廷推结果是不是体现领导意图,是对这个领导人威信的一个检验。如果这个领导人很强势,那就不能允许七嘴八舌。所以,“廷推”有时候起点作用,但更多的时候恐怕也只是走程序而已。至于最高领导人的圈定,那在张居正当国的年代,是不会发生任何敢于违背张居正意志的事情的。也就是说,从明代干部选拔制度和政治体制上说,都是不利于张居正用人的;但是实际上用人权却完全掌握在张居正的手里。

那张居正选配的副手是些什么人呢?在张居正当国的十年间,内阁里先后给张居正当副手的,共有四个人,即吕调阳、张四维、马自强、申时行。

其中,张居正和吕调阳两人内阁维持三年时间;又增加张四维为阁僚,他们三人内阁又维持了三年;后吕调阳辞职,补充马自强、申时行入阁,形成四人新内阁;半年后马自强逝世,内阁即由张居正、张四维和申时行三人组成,直到张居正逝世,三人内阁维持了三年半左右。

这四个阁僚,都是经过张居正精心挑选的。按照明清史专家韦先生的话说,张居正“挑选同僚的首要条件是,柔顺听命而不敢顶忤,能对他本人保持忠忱”。而“张居正之所以精选这几个人作为助理,一是因为这几个人外表上似乎都无突出个性,亦无棱角锋芒;二因这几个人均由自己力荐引进,可以不虞反侧。”说白了,这几位老兄,从能力上说,都不是精明强干的人;从性格上说,都比较温顺柔弱。这就是张居正用高级干部的基本标准了。

先说吕调阳。这个吕阁老,给张居正当了六年副手,在四个副手中,干的时间最长。张居正之所以首选吕调阳,最主要的是因为这个人柔弱圆融,无楞无角。正史的说法是,张居正“以吕调阳弱”,荐之入阁。

据说,这位吕兄,外表温顺,不善言词,说话还有点口吃,外号“吕结巴”。不知道是因为怕露怯,还是生性如此,反正他整天不言不语,不喜不怒,谨慎、内向,给人以老实巴交的感觉。他和谁也不亲近,也从来不得罪谁;没有人说他能力强、贡献大;但是也没有人说他有什么毛病。用现在的话说,团结同志,服从领导,稳重可靠,是他的优点。

你别说,这样的人,还确实适合在官场混。到考核打票的时候,他绝对比那些天天拼命干活的人票数高。可不是咋的?人家吕先生,任他政坛怒涛汹,我自独坐钓鱼台。果然一路顺风,早就坐上了礼部尚书的宝座了。而礼部尚书,从来就是阁僚的后备位置。要是高拱当国,绝对不会提拔他入阁,但是张居正用干部自有他的标准,所以,吕调阳入阁也就顺理成章了。

同类推荐
  • 李泽楷传奇

    李泽楷传奇

    李泽楷以高超的理财之道和无惧强者、敢于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盈动现象”,充分展示了他过人的远见与胆识,李泽楷已成为香港最富传奇色彩的新一代商人,全球企业界又一位风云人物。有人认为,李泽楷赚钱的速度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快十倍!有人预测:李泽楷的大脑潜能发挥超过常人的5%!他是华人的骄傲。如果你不是李泽楷本人,那你就无法重演他的故事,也不可能复制他的神话。
  • 明四家传(上)

    明四家传(上)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全方位地介绍了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彼此间的交往以及各自的生平和创作。
  • 拿下沃尔沃:李书福传奇

    拿下沃尔沃:李书福传奇

    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李书福印象、13岁吉利收购83岁沃尔沃、穷小子变成千万富翁、勇闯造车禁区、低价杀进汽车十强等。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2)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孙中山全传

    孙中山全传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以及他们的奇闻轶事贯穿始终,从一个崭新的历史角度勾勒出了民国时期各种人物的众生百态。既而,使读者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发觉那个动荡的年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能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风云变幻的社会本质。本书分别详细的介绍了袁世凯、阎锡山、张作霖、毛人凤、黄金荣、孙中山、蒋介石等等一系列民国历史人物,再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于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混乱中闪亮登场。无论在历史角度或者人物刻画方面,本书都做到了言辞鲜明,语意深远,从而引导人们去了解和认识一个逝去不久的风云年代。
热门推荐
  • 重生犬王

    重生犬王

    再世为犬却有着人的灵魂的林峰该何去何从?要权力滔天还是修妖成王?当然是既要成妖王又要权力滔天,还要无法无天!仙佛,又能拿我怎样!
  • 黑客侠之邪神

    黑客侠之邪神

    他!没有传说中的超级异能,却依旧可以魅惑众生。他!没有穿越过去的神奇机遇,却依旧可以操控世界。凌杰!自幼家变,却使他练就了超常的意志力。天生的悟性与睿智,结合那超强的意志力,使他创造出可怕的技术力量来。同时也成就了他梦幻般的传说。
  • 许我一次最美的地老天荒

    许我一次最美的地老天荒

    作为新一代狐妖,墨魁觉得自己应该改变妖们的封建思想。作为驱魔少年,百里录认为所以妖都是邪恶的。可当两大家族见面时,又会发生什么呢?驱魔少年应该守护自己的挚爱,还是完成家族的使命?新一代狐妖应该回首告别百里录,还是背叛家族,和百里录浪迹天涯?在层层面纱揭开后,墨魁该何去何从?亲爱的少年,我还在旧时光里等你,你却离开了......狐妖小妞,你跑到了哪里,我怎么找不到你......
  • 我真是疾风剑豪

    我真是疾风剑豪

    你可以张开五指,仔细感受风的力量…你可以竖起耳朵,用心聆听自然的轻语...你可以看向远方,未必不能触摸心灵的脉动........可这和我成了疾风剑豪有什么关系?陈陌对着空气,一脸的不相信。
  • 医锦同心

    医锦同心

    穿成农门妇,苏锦从惶恐、不甘中渐渐平静下来,决心与便宜丈夫好好过日子,却发现这个便宜丈夫好像有点怪怪的。重生后的秦朗满心困惑:他的这位媳妇不是对他既厌且惧,见了他跟鼠见猫、最后还和人私奔了吗?为什么画风不太对?这是一个穿越女遇上重生男,最后相濡以沫、情深不弃的故事。书友群(169598252),新书《清穿之娇养皇妃》求支持
  • 仙侠志之幽靈剑

    仙侠志之幽靈剑

    一把剑,一场灾,是野心?还是情仇?千年后的转生只为替他阻止灭世的灾难,用尽各种办法只为他恨她,只为他手中幽靈剑刺入她心口时,他是冷血的,没有对她的怜悯,更没有爱,这样也许他便能无牵无挂的活下去。
  • 随心邪君

    随心邪君

    张起云:我,万事随心(不修仙,虽然选了都市但是关于都市的不会多)
  •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实用效率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与结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从产业理论、行业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刻剖析。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之璟

    之璟

    再活一次,定当为自己而活,活出自己想象的那种未来的样子。
  • 战国之长平屠

    战国之长平屠

    公元前263年,秦攻韩,韩王拟将上党郡献秦,郡守冯亭抗命降赵,赵国出兵。秦国的古风服劳役随大军出征韩国。赵国的蔡毅作为劳役随大军前往上党。古风等路遇韩国散兵袭击,祝虎中箭死,宋俣战斗威猛。蔡毅在长平修筑大营。宋俣遇以前军中结怨的同僚方侩,被阴谋加害,成为长戈兵作战。廉颇派赵茄试探进攻秦军失败。古风首战。宋俣被孟剀欣赏。陈林战死。廉颇制定据险防守的军略。秦军处境艰难。古风、蔡毅各自回忆蔡毅救古风的往事。赵国换帅赵括,秦军白起为将。赵括改守为攻,秦军诱赵军出击包围赵军,赵军突围兵败投降。宋俣战死。古风遇见俘虏蔡毅照料,后为救蔡毅,被出卖而抓,与蔡毅等一起活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