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5500000031

第31章 顺昌逆亡 (5)

当年朱元璋的太子死得早,等朱元璋死的时候,是他的已故太子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长子长孙接的班,结果这位长子长孙很快又被他的四叔夺去了皇位。四叔后来把首都迁到了北京,但是为了表示对朱元璋的尊重,南京被称为留都,在那里仍然设立和首都一模一样的中央政府机构。可想而知,虽然名义上和北京的机构是一样的,实际上是闲衙冷差。如果谁被安排到留都任同样的职务,那一定是失宠了,或者犯错误了。张瀚是南京的工部尚书,和北京的工部尚书,不是一回事的。

按照排序,工部是排在最后的,何况,还是留都的工部?那张瀚出现在吏部尚书的候选人名单里,只能用“黑马”来表示了。如果走“群众路线”——廷推,根本不可能推到张瀚的头上的。显然,张居正就是想用张瀚当他的“组织部长”的。不然,怎么会有张瀚这匹“黑马”闯进候选人名单呢?如果张瀚不能被列进候选人名单,那想用他也就不好办了。

当然,按说,就是列进候选人名单,也还是轮不到张瀚的。毕竟,他是排在第三位的。按照常规,一个职位推荐三个候选人,然后排序上报,一般来说,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实际上是“陪榜”,最后圈定的,往往是排第一的候选人。就是说,按照用干部的惯例,吏部尚书该是葛守礼来当的。

可是,张居正不愿意葛守礼这个老干部当他的“组织部长”,朱衡就更不能(另文述之),但又不得不把他们列入候选人名单。这又是个难题。那就做工作啊,领导要用谁,还能不事先做点工作吗?吏部上报的候选人考察材料,实际上已经按照张居正的意思,有所倾向了。说葛守礼是老干部,挺正的一个人,可惜年龄似乎偏大了些;朱衡这个人,要说资格是够的,人也不错,就是太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毛病不少。等到要圈定最后人选的时候,张居正又当面告诉他的乖学生、九岁的万历小皇帝说,张瀚这干部不错,“品格甚高,文学政事兼长,实堪此任”。

按照张居正的介绍,张瀚这个干部,德才兼备,不仅政治上很过硬,而且理论水平很高(顺便说一句,过去说到文学,和现在文学的概念不同的,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理论素养),行政管理也是把好手。想想看,有的人,理论水平高,处理实际政务能力未必强;而有的人,处理实际政务能力强,理论水平往往有欠缺,而张瀚则是两者兼长。是不是人才难得?张居正还有一句话,很有水平,也很有分量。他是这样说的:“出其不意,拔之于疏远之中,彼之图报,必当万倍于恒情矣。”

他的弦外之音是,提拔张瀚是有点出人意料,他现在的位置离皇帝是很疏远的,离吏部尚书的位置也是很遥远的,可是,正因为这样,皇帝提拔了他,他的感激就万倍于正常情况下坐上吏部尚书这个位置的人,那他一定会拼命报答皇恩的。张居正的这些话,实际上是为用张瀚作的辩解。他是说给小皇帝听的,更是说给舆论听的。当然,张居正心里清楚,张瀚心里明白,不是皇帝提拔了张瀚,是张居正破格提拔了张瀚;张瀚要报答的,不是皇帝,而是张居正。他的报答,一定会万倍于正常情况下按照常规当上了吏部尚书的人。

事实的确如此。我是说,张瀚拼命报答张居正,是事实;张居正对张瀚的评价,则未必是事实。那张瀚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

有一个事实值得再强调一下:张瀚家里很有钱的,可能也比较大气吧,倘若真该花钱的时候。那么,张瀚是不是花钱在游七游“秘书”那里疏通,才纳入张居正的视野我不知道,要不,张居正怎么会想到远在南京的张瀚呢,这事姑且存疑。其他就不好说了,总体上说,张瀚这个人作为吏部尚书,似乎不太称职。

按照对张居正评价很高的专家韦先生的说法,张瀚“口碑甚坏”,并不是张居正所说的“品格甚高”;他根本没有处理人事工作的任何经历和经验,并不是张居正所说的“文学和政事兼长”。可是,说你行你就行(比如张瀚),说不行就不行(比如葛守礼),不服不行(比如葛守礼、朱衡和不断提出质疑的朝野人士)。结果是,人家张瀚,就是当上了吏部尚书。

而且,正如张居正所说,超常提拔,就是超常报答。从此,用人权牢牢控制在了张居正的手里,张瀚的角色,简直就是他的人事秘书了。所以,说他是张居正的“组织部长”是比较恰当的。这就是为什么我用了“‘组织部长’的选配”这个标题的主要原因。

可别小看了张居正的这一招高棋。这哪里是仅仅选配了一个对他来说满意的“组织部长”,通过吏部尚书的选任,他简直就是发布了一个宣言书,树立了一个导向,告诉那些想升官的人们,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梦想。这件事隐含的寓意就是:要想升迁,必须讨好、依附张居正才行的;那些个有个性,不依附的人,你的能力、资历也好,声望和“群众基础”也罢,都白搭,没戏的!所以,官场上的风气开始发生变化,按照明史的说法:“瀚资望浅,忽见擢,举朝益趋事居正”。

难怪后来官场上逢迎讨好张居正,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官员连和老婆做爱也要先歌颂张居正的丰功伟绩呢!也难怪到游“秘书”那里“猎美官者栉比”呢!

人治官场,提拔一个人,学问不小的;提拔一个管人的人,那就更有讲究了。张居正的手腕,确实很高的。也难怪官场中人,都不得不服。

不服不行的!

朱部长的下台说明不服确实不行

在选拔干部问题上,领导说了算,别人不服真的不行。这时有一位高级干部,似乎不太服。这个人就是工部尚书朱衡。

说到朱衡,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不过说到他提拔过的那个人,大家或许都不陌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海瑞啊!海瑞之所以能够从一个举人出身担任知县、户部的六品主事,就是朱衡的功劳。正是朱衡发现了海瑞这个人才,不断推荐、保举,海瑞才得以被破格任用。也许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遇到朱衡这样的领导,海瑞或许就只能沉于下僚、默默无闻、怀着满腹的怨怒和不甘寂然离世。从这个角度说,朱衡就是海瑞的伯乐。没有朱衡,就没有我们现在知道的海瑞。

从朱衡所欣赏的人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是怎么样的品格了。显然,朱衡这样的干部,很不符合张居正的胃口。而朱部长呢,对张居正也有点不服气。

那就没辙了,他就得卷铺盖,回家!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张居正是因为什么原因、以什么方式让不服气的朱部长卷铺盖回家的。

先多说两句。

那个时候,中央才六个部,部长六人,叫尚书;副部长每部二人共十二人(高拱改革,兵部多设了一个副部长,所以一个时期是十三人),叫侍郎。如果按照体制,六部归最高领导人的皇帝直接领导,内阁不是六部的上级机关,也无权直接指挥六部的。所以部长们的地位很高的。

但是,威权国家,人治官场,制度和实际是不一样的。张居正当国,不要说部长,就是内阁的同僚,他也视为属吏,指挥若奴隶的。这个,我们已经讲过,不再赘述。至于用干部的权力,那从“宪法”和体制上说,属于吏部和皇帝,张居正是无从干预的。还是那句话,人治啊!所以,用干部的权力,实际上控制在张居正的手里。但是,由于“宪法”和体制的限制,他要提拔谁或者赶走谁,不能那么直接,要有点技巧的。

好了,现在该说朱部长的事了。我在《“组织部长”的选配》里已经说到过,张居正刚上台,立即就动手调整中枢人事,六个部换了四个,后来吏部尚书杨博也辞职了,就剩下工部尚书朱衡了。那就是说,他是前政府时期用的干部。

要说,张居正也是前政府的“二把手”,而且发言权很大,用干部,高拱基本上是尊重他的意见的。用朱衡,他当时如果不同意,也未必办得成的。可以说,朱衡绝对不是高拱的私党,和高拱个人关系,也谈不上密切,甚至还经常给高拱出难题。所以,张居正对朱部长是不是满意,要不要换他,和这个没有关系的。

实际上,朱衡是合适的工部尚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朱部长是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是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干部。知识化在那个时候不是问题,不是进士,不可能当部长的。学历货真价实。朱部长中进士的时候,张居正才七岁。而专业化就很难得。

工部相对来说,属于专业性较强的政府机关。而朱衡,是著名的或者说一流的水利专家。那个时候所谓工程建设,水利工程是最主要的,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也是工部最重要的职责。水利专家担任工部尚书,名副其实的专业化。

不仅如此,朱衡行政经验很丰富。他熟悉方方面面的工作,对基层也很了解。他中进士后,就被分配到最基层的县任职,后来到州,又提拔到省,民政、学政,都干过。从地方,又调到中央工作,在刑部、礼部担任过副部长,最后到工部当部长。

朱衡朱部长这个人也很有操守。他很正直,也敢说话。朱衡在担任工部尚书后,对隆庆皇帝要求上的、供皇家享用的工程项目,也就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公开抵制不办。所以专家韦先生说他是“勇于任事,敢于直言的正派大臣”。

应该说,朱衡完全称得上是德才兼备的干部。要说朱衡这个人,人才难得,我看一点也不过分。这,也正是当年高拱选朱衡来主政工部的原因所在。但是,现任的领导不是高拱,他有自己的一套用人标准。那此时事情就不好说了。

正史上是这样说的:朱衡“性强直,遇事不挠,不为张居正所喜”。我擅自改改,如果这样说:朱衡“性柔弱,遇事依违,为张居正所喜”。那就一切没问题了。可惜,这是假设的。既然朱部长很强势,又很耿直,那他就不那么乖乖听张居正的指挥了。

还有一件事,让张居正耿耿于怀。

不久前,他和冯保密谋策划的欲置高拱于死地的惊天假案、冤案,受到不少人的抵制,其中朱衡就跳出来表示过怀疑,还给特别法庭的首席大法官朱帅说,不能罗织,更不能株连,不然承担不了历史责任的!那张居正能高兴吗?

政见上,朱部长也与张居正有分歧。他不同意张居正急于推行新政,主张不能操切,要慢慢来。

如此看来,朱部长和国家最高实权人物,几乎是事事不合拍了。张居正能不想赶他下台吗?可是,他不好下手。

但是,忍耐毕竟也是有限度的。有一天,张居正这个城府很深、一向不露声色的最高实权人物,终于忍不住向他的同乡兼幕僚李先生露出了心里话:“朱镇山老奸,笼络台省,谁能测其隐者?”张居正的话,分量很重的。意思是说,姓朱的这个老东西,真是老奸巨猾,不听招呼倒还罢了,居然还笼络“议员”,真是居心叵测,这个老东西,意欲何为啊?是不是要“篡党夺权”啊?!

我不敢肯定张居正说这话,仅仅是发出一个不能容忍朱衡再干下去的信号,还是他真的怀疑朱部长在密谋夺他的权——他这样干过,就容易怀疑别人也这样干。不管怎么说,张居正这样的表示,就是发出了要拿下朱部长的信号。张居正这话可能是在家里说的。他的私人“生活秘书”游七听到以后(也可能是授意他跑腿的),就找到他的哥们儿(干部们对游“秘书”争事以兄礼啊,他的哥们儿少不了的)、内阁的文字秘书乔先生,让他跑腿去办。

估计,事先也商量过查查朱衡经济上或者生活作风上是不是有问题,也没有查出个所以然。为什么呢,所谓无欲则刚,朱衡敢那样直言,那样强势,他要是不干净,恐怕是做不到的。反之是不是成立,请学者研究。

那就用另一个常规手段:“议员”弹劾。乔秘书连夜找到“议员”——担任“给事中”的蔡先生,要他出面弹劾朱部长。蔡“议员”一听,凛然正色道:“劾人媚人,岂丈夫事?!”给乔秘书碰了个大钉子!

“哼哼!”乔秘书冷笑了一声,“你不干,自然有人干!我看你以后想干,未必干得成了呢!”——要交代明白:乔秘书的这句话,是我根据事实推测的。

同类推荐
  • 共和国将军——黄克诚

    共和国将军——黄克诚

    本书为《共和国将军》丛书之一种,丛书依托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以大量第一手的文献并采访当事人以及知情人,以中央的文件精神,作出科学与正确的舆论导向。本书以黄克诚关键经历、典型战役为叙述重点,考虑黄克诚性格与魅力,在严格遵循历史史实的情况下,采用大量的历史图片与文献图片,体现黄克诚光辉又平凡的一生。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军事家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艰辛的求学历程、充实的大学生活、宽广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更多的描述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读物。
  • 名人传记丛书——王羲之

    名人传记丛书——王羲之

    一位自幼喜爱书法的宦门子弟,厌弃贵族的争斗,潜心研习书法,最终将中国书法艺术推向了高峰,成为古今行书的始祖。他有着经世治国的才能和卓越的政治见解,是当时东晋王朝的中流砥柱,可留给历史的却只有一个“书圣”的称号。本书讲述了王羲之从宦门子弟到书法大家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一生的坎坷际遇,青少年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代“书圣”的另面人生。
  • 邓肯自传

    邓肯自传

    本书是现代舞创始人,美国舞蹈家邓肯自传,在自传中阐述了她对生活的态度.
  • 数码人生

    数码人生

    《数码人生》将我拉回到了在甘肃省电子计算机办公室工作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小南在兰州电力修造厂CAD室为他们厂的除尘器设计与绘图开发软件,由于成绩突出,通过了省电力局的验收,并进行了软件登记,被电力部评为五小成果省市一等奖、全国三等奖。能源部信息化工程研讨会和甘肃省第一届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在他们厂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甘肃的CAD工作。继而,甘肃省成立了CAD/CAM协会,担任副秘书长的小南成了我工作的左膀右臂。本书是兰州南特数码科技集团总裁南振岐的个人传记。
热门推荐
  • 迟到的黑马王子

    迟到的黑马王子

    “灵儿,你真好看!”刚见到叶灵儿,张泽南便忍不住发出感叹。叶灵儿本来就长得白白净净的,一张可爱的娃娃脸。今天她穿的是及膝的白色纱裙,显得整个人都俏皮又可爱。“是吗?如果我说这是我随手选的裙子你信吗?”“当然信阿!灵儿你本来就长得好看,穿什么都是好看的。所以,只有像我长得这么帅的才敢靠近你阿。”张泽南臭美地说着,还不忘走到叶灵儿的身边假装帅气地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泽南,怎么以前没有发现你这么自恋的呢?你是在夸我呢还是夸你自己阿?”叶灵儿忍不住看着他,对着他翻了个白眼。“灵儿,难道你觉得我不够帅吗?”张泽南假装很惊讶的样子,一本正经地问叶灵儿。
  • 绝底深渊

    绝底深渊

    一个懵懂少年,穿越来到异空世界,这里是不一样的历史传记,这里没有成圣的传说,只有一个小人物一步步心机攀登、鲜血淋漓的奋斗史,最终功成名就,权倾朝野……
  • 金陵书话

    金陵书话

    这《金陵书话》里的谈文说史,凭藉的载体,就都还是纸《金陵书话》籍。有关南京书人书事的文字,汇编成了第二辑《书香漫金陵》;超出南京范畴的,则编在第三辑《故典忆江南》中了。第二辑中的一篇《南京书事》,试图描绘出近二十年来南京图书市场的变迁史,也是“以一代之文存一代之事”的意思。图书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除了商业运作的一般规律之外,它还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兴衰是文化事业发展状态的一个表征。这二十年间,图书市场的重要变化,不仅在于上市图书的质与量,更在于经营主体与经营方式。
  • 斗罗之血衣侯

    斗罗之血衣侯

    他是一个穿越者,但是和别的不一样,没什么金手指,只靠作者。血衣候:不舔原著主角或者是那个什么渣男大师,至于机缘嘛,我出生比你早,当然先来先得咯。我写的这个的时间和原著一的不一样要早好几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品网络穿越者

    极品网络穿越者

    通过手机,他可以看见你的生活.通过WIFI,他可以进到任何想要去的地方.通过电脑,他可以参与任何他想要参与的事件.通过铁塔,他可漫游全世界,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他就在那里,一台电脑,一杯咖啡,一个想法,一片天地!
  • 一品丫鬟:小女子恕不为妾

    一品丫鬟:小女子恕不为妾

    某男说道:我把你压在身下,亲了你,所以我要娶你过门。某女说道:滚一边去,让我当你的小妾?脑子有病吧?不就亲个嘴而已,在我们那里亲个嘴算什么。这位姑娘我买了,回去给我当丫鬟。某仆人说道:你、你一我家公子的丫鬟,竟然还买丫鬟?!丫鬟的丫鬟叫什么?还是丫鬟啊。这叫个性懂吗?某女喊道:在这个世界,就算嫁人,绝不为妾!
  • 封魔女主

    封魔女主

    魔族少主转化成婴儿,抛弃一切投身凡间,只为能寻找可以战胜仙界的办法。仙界盛产战神的墨家长子也以婴孩形态被送至人间帝王家做了养子。二位没有记忆法力的的仙界未来扛把子,以及魔族之主,会在人间以什么样的身份见面呢?又会因为世间纷扰造就如何一段佳话?又会在恢复记忆以后如何面对彼此,如何面对两族之争?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这仙魔大战呢?快来围观吧,我带大家一起参与他们的世界。
  • 凡山

    凡山

    滚滚红尘,万丈人生,一苇渡江去,笑傲人世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