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5500000005

第5章 精巧机变 (4)

看看,两个政治强人的争斗,两败俱伤,可是都不怪张居正不帮忙,反而对他更加信任,把各自的命运都托付给他啦!

那么,在徐阶和高拱的争斗中,张居正到底是不是像现在我们所说的,只是从中调解,并未参与其间,这结论就很值得怀疑了。很可能,在徐阶面前,张居正为帮他整垮高拱出些主意;在高拱面前,张居正又为他和徐阶相争献点计策。

至少,张居正应该是故意给两位政坛强人造成了这样的错觉:徐阶认为张居正是站在自己一边整高拱的;高拱认为张居正是站在自己一边对付徐阶的!所以,两个人不仅对张居正没有意见,还挺感激他的!对他越发信任了呢!

想想看,一般人遇到这样复杂的情况,处理起来,谁能达到张居正这样的境界?!

可见,所谓的恩情、友情,哪怕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在张居正的眼里,都算不得什么。他内心,是根本不会受到这些什么情啊、恩啊的约束的。

最高明的还在于,张居正如此一番施展,效果圆满达到不说,还没有被任何人看破,他的形象不仅没有受到损害,还更加光辉起来了。灰溜溜下台的人,还不约而同,争相对张居正表示感激呢!张居正这个人,权谋是不是分外高超?!

但是,我得补充说一句,仅仅因为张居正施展权谋、推波助澜促使自己的恩师徐阶下台,就说张居正多么阴险,似乎不太厚道,未免多少有些苛求于前人了。如果张居正认为有徐阶在,不利于他施展抱负,推行新政,那他玩点权术把恩师打发走,或许也是可以谅解的。

顺便再说一句,徐阶下台后,张居正和徐阶的关系,就颠倒过来了。就是说,张居正俨然成了徐阶的保护人,而围绕张居正和徐阶的关系,还发生了不少事,直接影响到了以后最高层的人际关系乃至政局。此是后话。

得来还需费功夫

可能连张居正也未必预料得到,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

张居正坐直升机进入国家中枢机构不久,挡在他面前的强势人物,竟然就纷纷下野了。

而现在,内阁里,三个人中,李春芳、陈以勤,两个人都是能力平平、与世无争的老好人。坐在首相位置上的李春芳,甚至还可以说是一个——用一个现代的名词——“左派幼稚病”患者。

我的意思是说,李春芳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很左,左到幼稚可笑的地步。他曾经说过,国家的事千头万绪,治国的方略或许有别,但是,在他看来,要抓关键,牵牛鼻子。那么,关键是什么呢?李春芳认为,关键是学好理论,用理论武装头脑。只要大家都集中精力学好、领会好名教圣训,“旋乾转坤,易如反掌”!

张居正自然是不会把这样的“病人”放在眼里的。年方四十三岁、脱离司局级干部的级别才不到两年、入阁拜相也才刚刚一年的张居正,有了天将降大任于己身的感觉。

事实也是这样的。据张居正的同年王世贞的记载,张居正虽然位列最后,但是部长们都怕他,即所谓“畏惮之,重于他相矣”。另据当代的明史研究专家韦先生的说法,在三人内阁里,“张居正实际上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张居正似乎不太满足。他需要的是名正言顺、名副其实!说白了,他要当内阁的“一把手”!他要当国执政,大权独揽!甚至,按照张居正的理想,他要独裁!

怎么办?是不是把李春芳和陈以勤赶走?张居正似乎能够做到。但是,他不会这样做。

稍微琢磨一下就会想到:赶走两个人,内阁首相的位置会不会给他张居正坐,还不能肯定。最高领导人和高级干部们对他统筹全局的能力的了解也不够。毕竟,他资历尚浅,而且一向韬光养晦,城府很深,别人对他当国执政、治国安邦的水平和能力不够了解也是很正常的。

更重要的还在于,如果真是张居正亲自出手直接和内阁的同僚发生权力争斗,那手腕儿未免太一般了,太落俗套了!那也就不是他张居正了。

但是,又不能等。于是,张居正出手了。

在徐阶下台后仅仅一个月,张居正就急不可耐地站在统筹全局的高度,“发表”了“施政纲领”。

顺便说说,正是由于张居正表现得如此急不可耐,恰恰说明他是迫切希望徐阶下台的。如果徐阶还在台上,他是不会发表“施政纲领”的。而徐阶一下台,他就当仁不让、迫不及待地统筹全局了。

当然,不用“急不可耐、迫不及待”这些词也是可以的,用只争朝夕,也未尝不可,总之,张居正确实是等不及了。

隆庆新朝除了平反了一批冤假错案,停止了嘉靖皇帝因修道而搞的一些怪诞做法外,根本没有新气象!可是,排在张居正前面的两位大佬,一味折节礼士,你好我好大家好,连振作起来的想法也没有!张居正是看不下去了!所以,他一改过去的韬光养晦之策,闪亮登场了!

当然,说张居正发表施政纲领,那是我们现在的说法。当时没有这个名词。他的原名是《陈六事疏》,是上报给隆庆皇帝的。就其性质和作用言,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施政纲领。

张居正在“施政纲领”里说些什么?他所说的六事就是:省议论、振纲纪、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总而言之,张居正的意思是,要统一思想,令行禁止;要整顿吏治、整顿财政,加强国防。

这六件事,确实是张居正的施政纲领,以后他当国,大体上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做的。按照写过《张居正大传》的朱东润先生的话说,这个施政纲领,不啻是独裁者的宣言书!

那么,张居正要谁来独裁呢?当然是他自己了。可是,张居正总不能公开讲要由他自己来独裁吧?所以,他只能呼吁皇帝独裁。

但是,谁都知道,当今皇帝是个对治国理政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人,从来就放手让内阁来干,他是断断不可能去独裁的!实际上,他既没有这个愿望,也没有这个能力。这一点,张居正心知肚明。

那就应该是内阁独裁了?

可是,内阁里的“一、二把手”,是那块料吗?连他们自己也不敢说是那块料。两位大佬,恐怕连想都没有想过要独裁!说这两位老兄避之唯恐不及还要更恰当些。对此,张居正再清楚不过了。

数来数去,也就非他张居正莫属了!不错,这正是张居正的本意。

张居正是用这个办法,展示自己,告诉最高领导人和各级干部们,应该让我张居正来统筹全局,领导国家,实行新政!说得再直白些,张居正是说,请让我当国执政!

得出这个结论,不是我的发明。

和张居正几乎同时代的一个官员(曾经担任国子监的“一把手”)邓先生在他所写的《国朝典故》一书里就明明白白地这样说,他读了张居正的施政纲领,读出了这样的信号:“不言自用,而自用之机已露”!现在的专家也有人这样看。韦先生就说,邓先生的结论,“切合”张居正发表施政纲领的“本意”。因为张居正“当时虽然已入阁为大学士,但绝未满足于此,他热切希望能够再上层楼,秉国之钧,按照自己的理想和谋划,重整乾坤”。

那要这样说,张居正还是比较光明磊落的。尽管张居正这样做,近乎伸手要官,但是人家是公开的,拿出自己的东西了,领导和“群众”,你们看着办吧!

事情当然不这么简单。这个施政纲领里面,实际上也“间有用术”。

说白了,张居正也认识到,领导给不给他想要的官,不能简单就是要,得揣摩一下领导想要什么,先满足领导的要求,领导才会满足自己的要求!

所以,张居正在“饬武备”这一部分,作为饬武备的一项具体措施,建议请国家元首举行“大阅”。

所谓“大阅”,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大阅兵或者叫阅兵大典。

果然,据专家韦先生的考证,在张居正的整个施政纲领里,最高领导人“最高兴接受并立即饬令实行的”,就是大阅这一点。

要知道,有明一代,圣驾大阅的,唯有根据张居正的提议搞的这一次。就连最喜欢戎服远征、自封为大将军的正德皇帝也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啊!

据说,仅此次阅兵大典,花费就达二百万!无论是当时的广大干部还是后世的史学家,一致认为此事纯粹属于劳民伤财之举。而张居正的建议,绝对是馊主意!

张居正难道不知道,搞这样的事是劳民伤财吗?他真的觉得是“饬武备”所必需吗?应该不是的。那他为什么还要提出来搞呢?——当然是要博取领导的欢心啦!

有人就因为这件事嘲讽说:“此公善于逢君如此!”说白了,就是批评张居正讨好领导有些过分了。

说这话的,是一个叫沈德符的人。这个人和张居正是同时代的人,在张居正主政之初进士及第。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科举出身,曾任职监司词林。沈先生自幼生长于北京,曾在国子监读书。由于家庭的原因,他得以同当时的许多台上台下的高级干部及其家属,有较多的交往,熟悉中央的事务及许多内幕。之所以顺便介绍这么多沈先生的情况,是因为以后还会经常用到他给我们提供的证据或者作出的分析。

专家韦先生也说,张居正所提的大阅兵之议,“无疑是一个败笔”。

但是为了自己想得到的,昧心出个馊主意,博取领导欢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毕竟,一个人能不能升官,不是老百姓的选票,而是领导的想法来决定的啊!

不过,张居正的做法,似乎有点得不偿失。为什么这么说呢?

结果在这摆着呢!张居正并没有达到目的。国家元首似乎没有提拔他当首相的意思。

这已经使张居正很失望了。不仅如此,张居正还意识到,他发表施政纲领之日,就是引起不少高级干部嫉妒乃至嫉恨之时。所以张居正感慨道:“忌我者亦自此始矣!”用句俗语,就是没有抓到狐狸,还惹了一身骚!这件事,对张居正可能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打击!

说不大,是因为结果仅仅是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而已;说不小,是因为张居正的仕途官运实在太顺遂了,从来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挫折”。以往,他想要的,都能够得到;他要出手,必定成功。而这次,预期目的却没有达到。

很可能,张居正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官场上,伸手要是要不来的!要权力,就要准备投入激烈的战斗!

官场上,权力也好,职位也罢,得来还需费功夫啊!

精算得失使出连环计

和张居正的预想不太一致,情况在不断变化中,张居正很快就意识到:徐阶走了,自己的麻烦来了。

原以为,没有了徐阶和高拱,他张居正的机会就来了。于是,他迫不及待发表了施政纲领,并施展了权谋,讨好最高领导人,想着能够尽快更上一层楼,秉国之钧,施展宏伟抱负!

可是,左等右等,在张居正发表施政纲领一周年之际,等来的却是老干部赵贞吉入阁的消息!

徐阶下台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尽管张居正没有得到他想得到的位置,但是,也应该说,在中央,差不多是他张居正说了算的。

然而,随着赵贞吉被提拔到内阁,张居正想退而求其次也成了奢望。

可能是对内阁的执政能力,最高领导人还不太放心;或者说,最高领导人觉得政府中枢的几位大佬的分量尚嫌不足,在徐阶下台一年后,一位有威望、有能力的老干部赵贞吉,被补充进来了。

这是位资历非同寻常、相当强势的人物。

赵贞吉算得上名副其实的老干部了。他科举中进士的时候,张居正还不到十岁呢!屈指算来,这位赵兄,在官场已经沉浮三十余年了!

据正史的记载,老干部赵贞吉,为人“具才略胆识,有伉直声”。或许正因为如此吧,这位老兄在官场上的经历,三起三落,颇是坎坷。

早在二十多年前,那时候,张居正庶吉士刚刚散馆不久,已经担任国子监“二把手”的赵贞吉,因为得罪了当国的严嵩,被喜怒无常的嘉靖皇帝下令逮捕,后来贬到大西南的一个叫荔波的地方,在县政府给县领导帮忙打杂。可是,这位老兄似乎没有因此而消沉,依然干劲十足。经过十余年,又慢慢提拔上来,升到了最重要的部——户部副部长的位置。不过,磨难似乎并没有使他磨掉棱角,以至于在副部长位置上干不多久,又公开顶撞严嵩,受到撤职处分,被打发回老家去了!

“十年两逐”的赵贞吉,一点也没有改变自己,除了年龄!“青衫去国,白头回朝。”垂垂老矣的赵贞吉,感激隆庆皇帝给了他发挥才干的机会,准备大干一场了。

问题是,赵贞吉这位老兄,性格很是“豪直自用”,还常常意气用事,而且不能容人。

这样一来,赵贞吉和张居正难免会发生冲突了。想想看,连自己的恩师,张居正都想赶走,何况一个性格伉直不能容人、与自己素无渊源的老干部呢?

还有一点应该说明,赵贞吉不但是内阁大僚,还兼任都察院的“一把手”。这个兼职了不得的!因为以后会经常出现这方面的人物,不妨对此适当展开说说。

都察院是个什么机构?

同类推荐
  • 达尔文——理性的“选择者”

    达尔文——理性的“选择者”

    《图说世界名人:达尔文(理性的“选择者”)》介绍了,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 从乞讨到企业家的发财之路

    从乞讨到企业家的发财之路

    本文是知名作家殷谦为旅意华侨、EEC欧文国际教育总裁陈田忠先生所写的人物传记。这不只是一本传记,而是陈田忠萃取了自己的人生精华与读者分享的成功经验与人生哲学。
  • 天命的注定·朱元璋帝王之路

    天命的注定·朱元璋帝王之路

    以前,明史学者吴晗先生写过一本《朱元璋传》,怎么说呢?虽然该书影响很大,但是内容着实单薄,以区区二十万字去介绍和评价这位伟大君王恢弘博大的一生,难免给人一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之憾。出于对朱元璋伟大人生的感动和对真实历史负责任的态度,笔者耗时近十年,悉心研究朱元璋,创作此书。从史料考证到布局谋篇再到分析点评,无不殚思竭虑,精益求精,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朱元璋及其生存的时代。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化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化学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化学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北宋大神晏殊传

    北宋大神晏殊传

    《大宋神童晏殊》系北宋宰相、临川才子代表人物之一晏殊的传记,作者以大量翔实可考的史料为依据,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旷世神童、宰相词人形象。本书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亦庄亦谐,文辞简练流畅。全书分为六章,分别从晏殊的家世、生平事迹、交游、家庭、诗文、词作等方面叙写晏殊跌宕起伏、三起三落的传奇人生,使晏殊的形象立体而生动,栩栩如生。
热门推荐
  • 天后的文娱爱人

    天后的文娱爱人

    作为佛系青年,咸鱼一般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生活。低调的享受生活,这才是钱彦认为最美好的生活。直到某一天,下一站天后开始了她的炫夫之路!
  • 武神苏穆

    武神苏穆

    【当未央湖的阵法被启动的时刻,记住一定要先保住自己的性命!】这是苏沐的父亲警告他的一句话,就这一句话,苏沐牢牢地背记了五年,五年来他从来没有忘记过父亲的教诲,因为这一句话,五年前父亲告诫了苏沐之后,他便从来没有离开过未央湖半步。而此刻,苏沐死了,死的不明不白,甚至未能看到父亲母亲以及姐姐们最后一面。甚至没有看到那个人一面,从来没有。他才五岁,他不值得就这样莫名的死去。北院火光冲天,南院萧瑟凄凉。苏沐望着月光,想要说话,想要真真正正地活一回,他的身体越来越冰凉,于是他闭上了眼睛,此时,苏沐才五岁,今天正好是他五岁的生辰!
  • 花千骨之情难断

    花千骨之情难断

    花千骨死后,白子画被世尊逼着吃了绝情丹,忘记了花千骨。花千骨接管了神界,为帮助白子画恢复记忆而发生的故事~求收藏,求推荐(全文大改革!章节清空重新开始!内容不变!)
  • 十年海洋

    十年海洋

    “你很美!”“……”“我要你”“……”“听到我的话你不开心?”“……”“死女人你嘴巴被黏住了吗?”
  • 异界五行争霸

    异界五行争霸

    这个世界广阔无垠、物产丰富;这个世界种族林立、各有特色;这个世界修炼繁杂、各有千秋;这个世界英雄众多、技能华丽;这个世界……韩德本是有着大好前途的某名校化工系学生,一次醉酒意外的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本想修炼成为杰出武者,却经脉寸断;本想成为强悍法师,却积聚五行灵气丝毫不能使用法术;本想成为一代权臣,却眨眼间国破山河碎……别人穿越总是奇遇连连、金钱多多、美女不绝,韩德却历经千辛万苦还是一无所获,没有美女相伴,却有前世冤家肥妞死缠烂打。韩德一声长叹:“欲知后事如何,请看异界五行!”
  • 吾眼开天

    吾眼开天

    秦羽,受陷害,入轮回,经三界而后达天宇。携五美,历尘劫,救亲生父亲于囹圄,方令阖家团聚。生死眼,开自然妙境,尽得长生之大道。元界成,秦羽终登临天道极境,而护佑这天下之苍生,繁衍于后世。
  • 海市山濛

    海市山濛

    神族最呆萌的重生之神带着千年记忆转世,却没有任何法力。她的灵魂本体复原灵石是上古至宝,也是神族神力之源,被封印在她的体内,引来六界觊觎,因此风波不断。
  • 传说从天地复苏开始

    传说从天地复苏开始

    “叮!你中了诸葛亮的调虎离山之计,由于对方是史诗级谋士,你无力反抗,被对方强行降智……当天地复苏,历史上所有的天骄人杰都出现在现实中的时候,一个个无敌的统帅横行沙场,谋士决胜千里,现代社会的人类又何去何从……
  • 废柴任务

    废柴任务

    李叶是个平凡的人,用他老叔的话说就是废柴,一天一个老头交给他一项工作,从此开启了废柴任务
  • 黑童话:王子殿下们溺宠小丫头

    黑童话:王子殿下们溺宠小丫头

    她小!?好吧,仇小乖抬头看看高大的美男,承认了。她笨!?好吧,仇小乖抬头看看抱着书的美男,承认了。她弱!?好吧,仇小乖抬头看看拥有丰硕的肌肉的美男,承认了。……好吧好吧好吧!既然她这么差,那怎么还都这么爱她啊!?一个个的奋不顾身,用那种眼神凝视她!?哎哎,王子殿下们,你们要溺倒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