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59400000004

第4章 钱谦益:无法归类的人

上帝把钱谦益派到人间,很可能是为了做一个认同紊乱的心理实验:

在文人堆里太官僚,在官僚堆里太文人;

在文人里太学人,在学人里太文人;

在秀才里面太军人,在军人里面太秀才;

在东林党里不东林,在阉党里不阉党;

在抗清时他降清了,在降清后他接着又抗清了;

没法达而兼济天下,穷,却不肯独善其身。

倒叙:贰臣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皇帝下诏编纂《贰臣传》,吴梅村、钱谦益、龚鼎孳“江左三大家”位列其中。

《贰臣传》分甲乙两编,“荣登”甲编的,是降清后为清廷厚积功勋的功臣。甲编所录之人“虽不克终于胜国,实能效忠于本朝”。这些人中,自然少不了大名鼎鼎的洪承畴、尚可喜、祖可法、祖大寿、张天禄、张天福等人。被列入乙编的,虽然已降清,但要么是对清廷建树较少如吴伟业,要么是还投降过李自成如龚鼎孳,还有就是投降了还不安分还抗清如钱谦益。

乍一看,若不是“贰臣”二字,甲编好像是要表彰一种跳槽后的优秀人才。当然古人的观念和现在不同,贰臣,毕竟在上下五千年“忠君报国”思想引领下,不算什么好标签。当然,乾隆皇帝也指出了“至有二姓者,非其臣之过,皆其君之过也”,就是说出现贰臣,不能一味责怪臣子不忠,明朝皇帝昏庸腐败才是出现贰臣的原因。对于被称为贰臣,龚鼎孳也曾自辩说,名臣魏征和自己一样,又投李建成,又投李世民,人家还不是创造了千古闻名的君臣佳话?也许他的自辩曾被摄政王多尔衮所鄙,可是他在清廷为汉人争取权益,舍身不计荣华安危解救不少明朝遗民,虽在乾隆皇帝的乙编,可是确实被后人称颂。

所以说,无论是甲编,还是乙编,不少人是不应该被道德审判的。

当然,除了钱谦益。

钱谦益等人归命清廷后,又诋毁清廷,进退无据。这应该是贰臣中最“做了婊子还立牌坊”的。

乾隆帝将钱谦益列为《明史·贰臣传》之首,还写诗挖苦: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

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

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

末路逃禅去,原为孟八郎。

如此善变的人,他的诗只配去盖酒坛子,根本没有资格自比高洁。当然,钱谦益的诗文才华和对文坛的贡献,也不应该随着他善变的性子而被埋没。

宦海沉浮:在文人堆里太官僚,在官僚堆里太文人

撇开他抗清又降清,降清后又抗清的善变不说,钱谦益在明崇祯、弘光两朝宦海沉浮,已经够说明他对仕途的狂热追求和善变的性格。

千万不要因为如今对他诗文作品的推崇就把他当文人,实际上他的追求是做高官。所以,他——在文人堆里太官僚,在官僚堆里太文人。

钱谦益何许人?字受之,号牧斋,晚号绛云楼主人,是明末清初时期文学领域的集大成者,为这一时期的文坛领袖,也是明末东林党领袖之一。钱谦益文学素养不错,是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一甲三名进士,官运也许算坎坷。

明万历十年(1582年),钱谦益在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出生,自幼聪慧,学有所成。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尚且只有十七岁的钱谦益,成为府学生员。十二年后,二十九岁的钱谦益参加进士考试,却发生了一起乌龙事件:

牧翁殿试后,得小珰官报,谓状头已定钱公。司礼诸监俱飞帖致贺。传胪前一夕,所知投刺者络绎户外,牧翁亦过信喜极。比晓榜发,状头乃吴兴韩敬。盖敬贿巨珰,藉以潜易也。钱恨甚。后韩敬以京察见黜,疑钱挤之,亦恨甚。《牧斋遗事》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殿试,钱谦益据说本是状元郎,被主考官叶向高定为第一名。他正春风得意,报喜的人来了,却是一个叫作韩敬的人得了状元。据说,这人是因为贿赂了主考官。这件事情来源钱谦益的个人传记,也不知道这贿赂是真是假。还有一种比较符合逻辑的说法是因为主考官叶向高是东林党人,因为党争,发榜时的状元换了人,钱谦益被改为第三名,仅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不过,二人从此结下梁子,应该是真。按照现在的说法,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总在钱谦益好像要登仕途巅峰时候爆炸。

二十九岁的钱谦益以这样富于戏剧性的方式丢失了状元的荣耀,同时也拉开了他不受同僚欢迎的、悲剧又油腻的政治生涯的序幕。

拿着探花郎这个“鸡肋”名次后,父亲去世,钱谦益回家,这一去就是十年,人生闲置了十年。

十一年后的明天启元年(1621年),钱谦益终于离开朝廷待岗管培生位置后,当了浙江科举主考官,转右春坊中允,参与修撰《神宗实录》。作为浙江主考官的钱谦益,在这一年任职里,浙江考场发生了严重的科举舞弊案件。十年前被东林党人弹劾免职的韩敬,也就是顶替掉钱谦益状元位置的那位,罗织罪名,弹劾钱谦益浙江乡试科场舞弊,“关节受贿”。这个罪名涉嫌欺君之罪,事态严重。虽然结案时罪名得以洗刷,但钱谦益仍被迫引咎辞职。明天启二年(1622年),他称病告假,辞官归乡。

和韩敬结下的梁子就爆炸过这一次,那一定是钱谦益的最大心愿。

两年后,钱谦益再度入朝为官,为礼部侍郎,主要负责《神宗实录》的编纂工作,人到中年的钱谦益此时成为“东林魁首”。明末之时阉党横行,专政擅权,将朝政搞得一塌糊涂,政治黑暗不堪。当时自称清流一派的“东林党”与“阉党”形成敌对之势,两者间明争暗斗无数。当时钱谦益受到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排挤,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被革职回乡。

天启皇帝去世之后,崇祯皇帝上台,他这一上台便剿灭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东林魁首”钱谦益再度复出任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明崇祯元年(1628年),钱谦益以为春风得意,进京之前写下:“圣代故应无弃物,孤臣犹有未招魂。”

但是,他却也没有得到美好前程,实际上是“孤臣却立彤墀内,咫尺君门泪满襟”。

本来钱谦益是《东林点将录》中被排为“天巧星浪子”的东林党首领,又以为之前因屡罢屡起的宦海生涯而声望日高,那时候钱谦益自认为美好前程来了,作诗都得意,“流俗相尊作党魁”,他自以为会顺利进入“会推”之列,以为可以拜相了,可是,这时候发生了锦州兵变。周延儒因在这个重要问题上与皇帝有相同的看法,从而赢得了急需延揽人才的崇祯皇帝的信任。这时候的钱谦益看到了周延儒的风头正劲,若同时列入入阁的名单,那自己绝不是其对手。他和东林党一起“谋沮之”,就是要先下手为强。这一举动当然失败了,这就看得出钱谦益不文人不清高了,他完全是官僚、是政客,当然绝对属于那种手段并不算高明的官僚。

周延儒遭东林党打击的时候,礼部尚书温体仁也要发难钱谦益,于是温、周二人拿出钱谦益当时科场舞弊一案旧事重提,并给此案找了个“莫须有”的关联——“结党”,这恰好击中了崇祯皇帝多疑的神经。这时候东林党越为钱谦益辩解,那么越坐实了“分明满朝俱是谦益一党”。原本在静候入阁做宰相的钱谦益在几句苍白无力的辩解之后,只能“伏地待罪”。

那一年冠军变季军的炸弹再次爆炸,这次和韩敬本人没啥关系,但是杀伤力比天启年间更甚。

固然是由于温、周这两位更有官僚思维的人排挤的缘故,但和钱谦益自身之行为和命运伏笔好像也不无关联。此后,钱谦益好似歇了入仕的心思,逃离京城,回家乡常熟。

作为一个追求做官的文人,一个失败的官僚,他写下这样的组诗——

《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凡二十首》:

秘殿风高白日阴,天阶云物昼沉沉。

裂麻未是廷臣意,枚卜空烦圣主心。

宸翰星回官烛影,禁庭雷殷属车音。

孤臣却立彤墀内,咫尺君门泪满襟。

第一句写放眼望去,这秘殿的风,又高又孤独,还那么凄凉,那么寒冷。不是说白天不懂夜的黑吗?现在是白天,怎么却像黑夜一般阴森。第二句回忆“会推”之事。古代选官用占卜,故称枚卜,明代专指拜相。第三句开始写朝廷依旧是那么热闹,那么车水马龙,为了衬托最后一句他遭革职后悲凉的心境——孤单伫立宫门外,离皇宫很近,却见不到皇帝,咫尺天涯,不由得心生酸楚,泪湿衣襟。

也许,他也反思过自己并不高明的宦海生涯吧,也写下:“事到抽身悔已迟,每于败局算残棋。”残棋已经无法翻盘,那就算了吧。就这样,他结束了崇祯朝的政治生涯。

降清又抗清

当然,闲居日子,自然比我们想象的好。这日子里,他与秦淮名伎柳如是相识,最终在他五十九岁的时候,抱得美人归,将二十三岁的名伎柳如是娶回家。

柳如是才貌双绝,比钱谦益小三十六岁,与钱谦益一同留下了一段传奇般的爱情故事。由于二人身份相差极为悬殊,一时非议四起,成亲时,婚船中被人投入许多石块和瓦砾,但二人并不在意。单就爱情而言,钱谦益的确是个好男人。

钱谦益晚年突然得到一位美貌佳人,自是欢欣鼓舞,居然像年轻人一样写下《寒夕文宴再叠前韵,是日我闻室落成》。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亡。

南明弘光政权建立,立刻给钱谦益梦寐以求的仕途带来了曙光。当时,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以拥戴之功,把持弘光朝政。为了入朝执政,作为东林领袖,自视清流的钱谦益在柳如是帮忙牵线下攀附阮大铖。不仅如此,他还上书称颂马士英、阮大铖这两个东林公敌为“慷慨傀儡男子也”。就这样,油腻的他成为南明小朝廷的礼部尚书。

这时候应该是钱谦益一生中最巅峰的时候吧——一个油腻的中老年男人,有美人在旁,也许还可以依靠江南半壁江山恢复大明,恢复他的仕途。他在《甲申端阳感怀十四首·其十四》中兴冲冲地写道:“喜见陪京宫阙开,双悬日月照蓬莱。汉家光武天潢近,江左夷吾命世才。”这时候心情兴奋的钱谦益,诗句中一股油腻味扑面而来:他把弘光皇帝比作东汉的光武帝刘秀,还把自己比喻成管仲一样的人才。吾皇啊,您是站在风口浪尖紧握朝代旋转的复兴之君啊,有了吾皇您啊,“我”就可以像管仲一样,我们大明就可以像齐国和齐桓公一样称霸了。这首诗流露出的欣喜若狂可以看出,奉承阮大铖好像没有给他带来什么不愉快,反而因为有了梦寐以求的高位高兴得不得了。

可惜,上天没有给他机会继续扬眉官场。毕竟,虽然他文章写得好,可是他真的没有管仲的经世之才,那皇上也只有流亡国君的命,钱谦益也真没有做流亡政府首脑的忠心。

清军很快南下,兵临南京城,眼看明朝即将覆灭,颇具民族气节的柳如是劝说钱谦益与自己一同跳河殉节。钱谦益不仅自己没有自缢殉节,还将一心要殉节的柳如是拉住。

他还说出了为何不能殉节的千古理由——水太凉。

水太凉,不能下。

这句话看起来很平常很家常,一点儿都没有他写的诗文那么美,似乎却更流传千古。

那时候他拥有的已够多了:东林巨子,文坛领袖,斯文宗主,而且还是幕后政治的牵线人物,是所谓的“社会贤达”。他拥有那么多,退路那么多,选择那么多,怎么会舍得随随便便死掉。而青楼出生的柳如是,身份卑微,声名任人践踏,这时候跳河殉国,说起来就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和美好奉献生命,这样的死,比泰山重,名垂青史。所以,这两人面对跳河殉国抉择,是不可能达成一致的。

所以,在短命的弘光政权结束后,钱谦益率先迎清,并将南明弘光帝宫中的美女数人献给清军首领以讨其好。在这朝代更迭的短短一年间,钱谦益接连做了两件辱没人格、丧失气节的“大”事。

当时有人作诗记讽:

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国破从新朝北阙,钱谦益就那么降清了。

当时史敦《恸余杂记》记载了钱谦益舰颜迎降时的行为:“豫王(多铎)下江南,下令剃头,众皆汹汹。钱牧斋忽曰头皮痒甚遽起。人犹谓其篦头也。须臾,刚髡(剃去头发)辫而入矣。”

意思就是,“我”是因为忽然间头皮痒痒所以剃发了。这个行为像个小孩子做错事的托词,贻笑大方。这个忽然间的头皮痒,拉开了他在清廷也郁郁不得志、还时常被人讽刺的暮年。

钱谦益降清北上以后并没有得到信任和重用。清廷按照钱谦益崇祯年而非弘光年的职务恢复,任其为礼部右侍郎,负责修《明史》的差事。实际上,这一官职在清廷不过是个用来装饰门面的闲职而已。

这时候的柳如是则留居南京,坚决不入北京,穿着一生红衣(暗示朱明)相送。

同年钱谦益备受排挤,南归。在背叛东林党,抗清又降清的这一路自责里,也许他学会了宽恕。

史书上说,钱谦益北上时柳如是与他人通奸。钱谦益儿子“愤之,鸣官究惩”。照理说,柳给他戴了绿帽子,这是男人的奇耻大辱,他应该气愤才是。谁知钱谦益回来后,反而将儿子大骂一顿,甚至对儿子说出“不及黄泉,不可相见”的决绝之语。他斥其子曰:“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节,乃以不能守身责一女子耶?”

也许是因为钱谦益对柳如是的宠爱,更是因为变节事件在他心中的反思,他看到了乱世中自身抗争的无力和无能,而自己一个变节的男人又有何资格去谴责柳如是?

不是每个男人都可以做到不“双标”,这方面钱谦益这个无法归类的人,比如今大部分男人高尚。

柳如是为何与他人通奸?也许是敢爱敢恨的她,对“失节”的钱谦益失望,所以红杏出墙。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相当“前卫”!但是,我依旧相信,柳如是爱的是钱谦益。男人也许有性和爱分开,女人亦如是。

不久之后,钱谦益突然被逮锒铛北上,关入刑部大狱,据说和一起反清复明案有关。降清后的钱谦益,开始抗清了。

柳如是此时身怀六甲,决然而起,扶病冒死随行,上书陈情,誓愿代死或从死。柳如是变卖家产,各处打点,经全力奔走营救斡旋,这个案子不了了之。

出狱后,钱谦益看着柳如是老泪纵横:恸哭临江无孝子,徒行赴难有贤妻。

此后,钱谦益也许靠着柳如是的陪伴壮胆。他们的爱,不是举案齐眉,是乱世中的战友,莫逆之交。钱谦益表面上息影居家,暗中与学生郑成功联系,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积极参与反清复明,把剩下的一部分家产都送给抗清人士作为经费,还数度出入清朝大牢,周旋救出不少抗清人士。钱谦益屈节降清遭人鄙夷,而抗清这件事使他的名声逐渐好转。

“鹦鹉疏窗昼语长,又教双燕话雕梁。”好像接下来,只要有柳如是的陪伴,钱谦益的晚年生活一定赛过神仙。

晚年钱谦益千金散尽资助反清复明大业,有时需要卖文卖字,以维持生计,可是柳如是不离不弃,二人互相宠爱,互相溺爱。外人说柳如是“颇能制御”钱谦益,钱谦益“甚宠惮”她,并非道德标杆的钱谦益却成为爱情标杆。

“买回世上千金笑,送尽平生百岁忧。”这是他的真心话。千金难买一笑,得到这世上独一无二的互相宠溺,在孤独老去又备受质疑的矛盾人生路上有一双手相偕相扶,不正是人生之福吗?

所以回首,是“蒲团历历前尘事,好梦何曾逐水流”。

长啸谢都门,斯可以去矣

清康熙三年(1664年),八十三岁高龄的钱谦益重病去世。

可怜这位社会贤达病重期间,家中已经无力支付医药费,经常赊账、借钱,甚至为了棺材钱把黄宗羲关到书房做枪手。他去世前答应写一位盐台大人父亲的墓志铭、诗集和庄子注的序言。可惜,本人重病在身动笔困难,想找个枪手又怕水平太次影响名声。黄宗羲探望他时,他把黄宗羲骗到自己书房,然后反锁。黄宗羲为了早点出去,不得不当枪手。黄先生不愧是大才子,几个时辰就将三篇文章写好了,为老师赚到最后的棺材钱。

钱谦益死时,族人不相信他真的穷,钱朝鼎指使钱曾等人逼索钱财三千两。儿子钱孙爱见此也不知所措,跑去和柳如是商量。

柳如是好言好语对众人说:“明天晚上都来家吃饭,你们需要多少银子,我们都照办。”那帮人听到这话才散去。

这时候柳如是的智慧谋略便显现出来了,她连夜书讼词,遣人送到府县告难说自己被族人欺负无奈上吊自尽。接下来,她用一根白绫吊死在荣木楼上,终年四十七岁。

等到那帮要抢钱的族人来了,官府也来人了。证据确凿,自然难逃干系。“府县闻柳夫人死,命捕诸恶少,则皆抱头逃窜不复出。”最后,这帮人被府县定了个家主新丧、逼死主母的罪,统统打入大牢。

柳如是最后用殉夫顺便教训了一群族人,真叫人怀疑金庸写殷素素殉夫顺便教训少林寺的举动,是不是看了柳如是而有所启发。

清军入关,她没能做成国家的忠臣;现在,她终于可以做一个殉夫的节妇。她的付出得到了尊重,钱孙爱最后以嫡母之礼将她埋葬。虽然,钱谦益身边葬的还是原配陈夫人,但是柳如是隔得不远。清人在墓前怀念时候,也许因为距离不远,可以把崇高更偏给柳如是那头。

毕竟,柳如是容易归类祭拜,钱谦益是无法归类的人。

也许,明清战乱之际风云变幻,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此消彼长,想在这种情况下站稳脚跟,太不容易。钱谦益这首向陶渊明致敬的《饮酒》诗,道出了一个无法归类的人的牢骚。

世多爱官者,不复知酒旨。

亦有爱酒者,不暇计官美。

爱酒令人狂,爱官令人鄙。

肠烂饮不休,漏尽宦不止。

嗜酒与贪官,皆可令人死。

我本爱官人,侍郎不为庳。

我亦爱酒人,致酒每盈几。

今年命大缪,官罢酒亦耻。

长啸谢都门,斯可以去矣!

这首诗典型地反映了钱谦益一生复杂的心理状态。“世多爱官者,不复知酒旨。亦有爱酒者,不暇计官美。”世界上喜欢做官的人那么多,也有喜欢酒的人,可是爱做官的人,可会明白饮酒给人带来逃避现实的感觉吗?喜欢饮酒的人,你们的气质带着陶渊明的隐逸,可不会把那珍贵的闲暇拿来算计做官有多风光。爱酒的人天生一副疏狂,爱官的人常被人看不起。借酒消愁,“我”一直不停地喝酒,不管肠烂不烂,健不健康。酒到愁肠流啊流,像“我”告别过去的宦海一样,过去的时光也流啊流。嗜酒,还是贪恋权位,无论是哪种,都可以致命。可惜,自己爱官,又爱酒。“我”爱做官,爱做大官,“我”爱喝酒,喝酒一定要倒到酒杯都快溢出来的满满一杯。当初侍郎的官位本也不卑微,只因为一心想做更大的官,反而遭到奸人的诬陷而被削职为民,想想人生的祸福进退真是无常。

“长啸谢都门,斯可以去矣”,结尾那无可奈何的感叹,是“我”满腹牢骚的发泄。这个牢骚发得有名堂,有文采,有后劲,有气势,同时又有节制,一泻千里却又收放自如,伤感又悲愤,有哀也有怨,一唱三叹,层叠起伏。

只有无法归类的钱谦益先生写得出如此诗句!

如今世上会作文的人太多,会作学术的人也很多。但是,创作文坛和学术圈基本上是无法相容的两大群体。创作者听到文学教授高谈阔论各种理论流派,经常会在心里哼一声:“净扯没用的理论,你行你上啊。”

而钱谦益,就是那种“行,能上”的一个无法分类的人,在文人里太学人,在学人里太文人。

他是诗人,与吴梅村、龚鼎孳合称为“江左三大家”。在明诗萎靡不振时,他的出现振奋诗坛,“诗家翕然宗之,天下靡然从风,一归于正。其学之淹博、气之雄厚,诚足以囊括诸家,包罗万有,其诗清而绮,和而壮,感叹而不促狭,论事广肆而不诽排,洵大雅元音,诗人之冠冕也!”(凌凤翔《初学集序》)

这句意思说,钱谦益的出现,是明诗的告退和清诗的开场,标志着诗歌的新纪元。钱谦益他拜多师,好比郭靖有哲别、江南七怪、洪七公、老顽童等师父,他学杜甫、元好问的骨力,苏轼、陆游的气机,李商隐、韩偓的修辞。但他又不是郭靖,他天资聪慧,一些很难驾驭的庞大组诗也是他所擅长的。和他所学的杜甫一样,也有“诗史”称号。在钱谦益得知郑成功势如破竹围攻清军盘踞的南京时,欢呼雀跃,仿杜甫“秋兴”写下了大型组诗《金陵秋兴》,被后人称为“诗史”。

钱谦益不仅自己写,更是研究唐诗的大家。换在今天,钱谦益老人家铁定是研究唐诗的泰斗、长江学者。今天你要是想研究杜甫,都没法不读他的注。

他还是文章家,号称“当代文章伯”,他被称为王弇州(世贞)后文坛最负盛名之人。他甚至被称为史学家也不为过,早年撰《太祖实录辨证》五卷,立志个人完成国史编修,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和清顺治三年(1646年)两次欲修明史。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但人们认为“虞山(钱谦益)尚在,国史犹未死也”。

作为收藏家,钱谦益尽得当时四藏书家的书,更不惜高价求购孤本,构筑“绛云楼”,收藏宋元孤本书于其上,“所积充牣,几埒内府”。感谢他仕途的不平坦,要不然他的精力一定花在梦寐以求的功名上,又怎么可能成就一位名副其实的收藏家?他在被朝廷闲置期间在家筑楼藏书,一部一部书检校,还著述目录。明朝王世贞不惜以一座庄园的代价换得的宋代刻的《汉书》《后汉书》,后来因故散落于民间,钱谦益花费数年的时间追踪查询,最终以一千二百金的高价觅得。他为了喜欢的古书善本不辞辛劳,四处奔走寻访,以致“书贾奔赴捆载无虚日”。钱谦益中年时曾构筑拂山水房藏其所收之书,晚年则居红豆山庄,又新建绛云楼,把平生所收书籍重加缮治,分类编目,整整装满七十三大柜,藏于楼中。望着满屋书籍,钱谦益感慨地说:“我晚而贫,书则可云富矣。”可惜后来绛云楼发生火灾,但是钱谦益根据他惊人的记忆力,写出了《绛云楼书目》。书目对宋元版本情况多有记载,为保存中华文化火种,功德无量。

再一次感谢他的官场失意,还有对待逝去明朝的善变,那种百转千回的心灵苦痛,成就了他诗歌的真实情感。文章憎命达,再看一遍他的生平章节,每一字,每一句,都写出人生的无可奈何,穿越三百多年时光,仍能感动今日。作为出色的诗人,钱谦益用杰出的文学创作才能刻画了自己作为失败政客的一面,政治因素深深地渗入了他的文学之中,令后世为之悲叹交集。

如此一生,达时没有兼济天下。以政治标准来衡量,钱谦益一生可谓从未有过“达”的境地,但是他的兼济天下的雄心从未熄灭过,他是穷而绝不独善其身。就算后人也有评价他的诗不算最一流,学问也不是最上,但是二者兼顾,都属于重量级建树。

他是一个无法归类的人,是“一代文宗”,是明末清初的诗坛领袖,是一个多产的诗人,更是一位渊博的学者,是学界泰山北斗般的存在。

无法分类的诗

研究钱谦益的文章,多集中于他的文学成就,更集中于他和柳如是的爱情故事。这就让我为他这个人物苦恼,如何让捧着书的读者可以看到鲜被人写过的人物新鲜之处。

忽然间,秀才与兵的想法叫我开窍。我想和读者说说他那些秀才与兵结合的诗。无法归类的人写的诗,分不清是秀才,还是兵。

热爱做官的钱谦益不只是爱做文官,他一生都对拥兵十万靖扫胡人有十分高涨的热情,甚至说,也可以当作其政治雄心和政治野心没有实现后的具体流露。毕竟,怀才不遇的他和陶渊明不一样,情绪需要一个发泄,那么纸上谈兵论剑是最佳方法。

他的诗写于明清交际战乱之际,谈兵论剑是时代的潮流。

这个时代潮流太好理解。作为电影观众的我们,在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片时都会想,若自己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会不会毅然决然地走上战场去为正义与祖国抛头颅洒热血?

天启年间,还未老的钱谦益任朝廷侍读学士、翰林院编修、经筵日讲官等职。这一阶段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皇帝讲书,除此以外,他的大部分日常交往都是在谈兵论剑中度过的。不仅写诗,还参加线下聚会,当然这种聚会,就是一群书生秀才的纸上谈兵。

海内士大夫自负才略,好谈兵事者,往往集余坻中,相与清夜置酒,明灯促坐,扼腕奋臂,谈犁庭扫穴之举。

纸上做将军,不仅体现在线下聚会里。明崇祯二年(1629年),他被革职待罪时,忽然间听说袁崇焕入见天子,好像病入膏肓的人遇上了刚刚研发出来的科技新药,立即提笔写下“莺啼大纛连营静,月出雄关列灶虚”(《奉酬山海督师袁公,兼喜关内道梁君廷栋将赴关门二首》),乍一看,他是有立马拿起大刀收复辽沈的迫切心情啊,其豪情不亚于某年夏天看电影《战狼2》的小青年。

这种热情,还延续到他遇到柳如是后。谈恋爱时还谈要投笔从戎,基本很容易分手,可人家钱谦益,遇到的是“革命战友”柳如是,二人琴瑟和鸣,简单粗暴,就是虐我们这些三百多年后的“单身狗”。

《秋夕燕誉堂话旧事有感》(钱谦益)

东虏游魂三十年,老夫双鬓更皤然。追思贳酒论兵日,恰是凉风细雨前。

埋没英雄芳草地,耗磨岁序夕阳天。洞房清夜秋灯里,共简庄周说剑篇。

《初夏感怀四首》其四(柳如是)

荒荒慷慨自知名,百尺楼头倚暮筝。勾注谈兵谁最险,崤函说剑几时平。

长空鹤羽风烟直,碧水鲸文澹冶晴。只有大星高夜半,畴人傲我此时情。

钱谦益的诗,体现的是无法上战场的遗憾以及遇到知音人洞房花烛夜时一起纸上谈兵时的愉快。柳如是毕竟也是可以谈兵论剑的人,她写的这首诗毫无闺阁小女儿情态,有的是大气势的磅礴感。这首诗带着我们看见在茫茫大地上,有一个女子矗立百尺楼头,弹筝唱曲,谈兵说剑,纵论天下大事。长空之上,烽烟直起,仙鹤远飞,碧水之中,巨鲸击水,有浪遏飞舟之情。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的冬天,都有投笔从戎之意的“革命战友”兼爱人同志,钱谦益和柳如是一起到京口凭吊韩世忠、梁红玉大战金兀术的古战场。二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下,某一天也许有他们二位的名字吧。二人以韩、梁自期,企盼做一番覆定大局、彪炳史册的功业。

在钱谦益被敌党所抑“自理东山旧管弦”“闺阁心悬海宇棋”的时候,他们“携手双台揽人世,巫阳云气自朝昏”。探花郎对着古战场想象自己是将军,还有女将军一起携手并进,无论多不现实,却也足够快乐。

事实上,文人当兵,大部分有忧国之心,而无谋国之智,有靖边之志,而无靖边之才,钱谦益自然如此。也许有人说他一生从未真正经历军旅生活,所以不适合当将军。可是,探花郎做做从军梦,也是可爱的。

毕竟留下了那些“在秀才里太军人,在军人里太秀才”的不朽诗作。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长篇散文。这是对母亲去世的最沉重的悼念;这是对母爱凄婉、深长的颂歌;详尽记录了母亲生命中最后的八十多个日夜;很少有这样刻骨铭心的长篇自述;它讲述的是生命、爱和灵魂的故事。
  •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8月8日上映,柯南·何裴、王鹏凯、李雪健、蒋雯丽、李幼斌主演。《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由于其对历史的权威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本书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
  •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炼出的三种人生境界犹如人生的三味茶,我们用清茶、花茶、普洱茶隐喻人生的三重境界,作为上、中、下三篇的标题,意在对人生过程有所概括,而每篇的第一节均采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意在描述人生从青春到壮年到晚年的自然过程。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本书每篇的最后一节则采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概括,分别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 茴香

    茴香

    茴,草头底下一个“回”。孔乙己说“回字有四样写法”,小凌由此联想开去,把《茴香》分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风和日丽聚集“凌”家,和风习习,温温暖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可在小凌那里,她总能排除负面信息负面影响,像一棵向日葵,向着光明,要么在风和日丽中,要么等待日丽风和,显示着正能量。但这一部分,不仅仅是正能量,还有趣味,还有生活的味道。孩子小时,趣味在夫妻的争执上,《孩子像谁》,孩子哪点好,夫妻各说孩子继承的是自己的基因。到了《女儿的作家梦》《想当小队长》,再到《给90后的小棉袄@正能量》,无疑,女儿是小凌心中的宝。
  • 于君指上听梵音:那些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

    于君指上听梵音:那些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

    人生朝露,居世屯蹇;何以解忧,唯有慧禅。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收录118篇沁人心脾的禅意美文,118段引人沉思的禅思感悟,在传承中滋养心灵,在关爱中呵护成长。置身其中,感悟智者的悲悯情怀,心灵的超脱将永无止境。
热门推荐
  • 正义蜜蜂侠

    正义蜜蜂侠

    行走都市,我们只为伸张正义。但是正义真的是正义吗?人们嘴里说的正义和真正的正义是一样的吗?社会的黑暗,只有接触过的人才会明白,什么是所谓的正义,而正义在林燕青眼里,又是什么样的……
  • 落地便逢君

    落地便逢君

    啊,穿越了。皇子爱我?不要!邻国皇子俘虏我?反抗!我爱上师傅了,啊,居然是禁断?这是什么封建社会啊!
  • 千帆过尽水悠悠

    千帆过尽水悠悠

    图书馆一次意外,水悠悠对第一次见面的于千帆一眼沦陷,一见钟情,于是毫不犹豫且小心翼翼的展开了追求的攻势。只是她脑海中三十六计还没有开始实行,她就脑袋一抽,表白了。她一直以为他可能也是脑袋一抽才答应她的,直到某天。喝醉了的于千帆风情万种的死死拥着她不放手,舔了舔红唇,半眯着幽深的眼眸在她耳边沙哑又低沉的说:“你是乌龟吗?”她,“???”于千帆亲昵的蹭了蹭她的细嫩的脖子,恶狠狠的声音传来,“老子暗恋了你整整两年,你才看见我,早知道你迷恋我美色,我天天在你面前晃。”“......”——结婚后,有人问他,为什么偏偏看上了这么一个固执的女孩。他笑着说,因为我预谋已久。
  • 朱雀翎

    朱雀翎

    三皇五帝,九大圣庭,十方天界一个身负离奇身世的神秘少年,自凡尘中强势崛起,一路倾城红颜相伴,一路天罚地劫随行……命中注定的劫数,是听天由命,还是逆而伐天?
  • 重回人生轨迹

    重回人生轨迹

    6月8号早上,下着濛濛的雨,突然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公交车撞死一个骑自行车上班的青年人,就在这年青人死亡前,悔恨的想要补偿一些事情可是已经不及了,让一二再三相信自己的老婆和父母失望,如果还有重来我这辈子都不会让你难过和我们还不未出世孩子照顾他的责任,爸妈我没有尽到孝道,对不起了!突然一阵雷声响起····
  • 带着阿尔泰亚的委托去穿越

    带着阿尔泰亚的委托去穿越

    能形容一下花年吗?……白展堂:他是个具有侠义精神的好少年!小唯:我想要她的皮!吴邪:她是个可爱的小妹妹!燕红叶:为什么我的玄心奥妙诀打不过他!小樱:他是个很可靠的男同学!辛十三娘:妹妹虽然化形不完整,但很厉害!凤九:她一个女的居然调戏我!卡尔:她是个强盗,我的大时钟!古娜拉:我活了这么久经没听说过她一位神!盖亚:她开启了诸神黄昏!维斯提内:他毁掉了我的一切!……………所以这个人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 明媚

    明媚

    匪我思存出道5年首部散文集,收录其多个专栏的数十篇美文。爱情小说作者笔下的狗血八卦,文字洋洋洒洒,讲波澜壮阔的帝王秘史、品龙井月饼的小巧精致,将寻常生活中许多感触与记忆用唯美的文字描绘出来,与读者分享。
  • 变害为利: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大战

    变害为利: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大战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南瓜小姐的萝卜先生

    南瓜小姐的萝卜先生

    小学时她班长,他副班长;初中时他一班班长,她二班班长;她年级第一,他年级第二;她清华,他也清华。世人皆说他们很般配,可……男主不动心啊,这个钢铁直男!于是女主只能苦巴巴地追……阔怜
  • 穿越之金屋藏男

    穿越之金屋藏男

    男朋友在登山时出了意外,戚柒决定去走他曾经走过的路,却不料失足坠落,再醒来,她竟然穿越到了古代,而她的身边还有一个受了重伤奄奄一息的古代男人……冯烨被人暗算,受了重伤,想着找个地方养伤,不曾想一个女人从天而降,直接砸在他的身上,让他险些一命呜呼。一个突然穿越,但求能在陌生的地方自保,另一个被人追杀陷害,需要暂时过上一段隐姓埋名的日子……就在戚柒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足够惊险的时候,前男友又突然现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