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小学的时候农村的供电还是非常不稳定的,经常在做作业时突然停电,这时候母亲就会点起一支蜡烛让我们姐弟仨写作业。我非常喜欢蜡烛的光亮,小小的烛光跳跃着,平日里看惯了的物件都有些不一样,似乎作业本上写的歪歪扭扭的字都变得规整了许多。而且点蜡烛的时候母亲总是陪着我们做作业的,现在想起来大约是怕火焰带来什么伤害吧。
有时候真想回到那段经常停电的时光,没有手机,也不需要电视,点一支蜡烛,听着母亲讲讲鬼故事,安静地入眠……
我想和我一样喜欢蜡烛的人大约不少吧,要不怎么会发明出浪漫的烛光晚餐,就连生日蛋糕上都要插上蜡烛呢?
初中时曾经暗恋一个男孩子,既是邻居又是同班同学。每天晚自习都和他一起回家,他有一个大大的手电筒,每当到了他家门口,他便用手电筒照着我回家的路,直到我招呼他我到家了才收起。我曾经调皮地做过测试,到家门口了不招呼他,看他什么反应。可爱的是他就一直照着,等着,直到我招呼。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年多,风雨无阻。只可惜这么有爱的灯光竟未能燃起爱情的火焰,成为生命中夙愿未达的缺憾。
现在太少见那种老式的手电筒了,那次看《马向阳下乡记》里云芳拿的那个手电筒,一下子就想到了他,想到那段懵懵懂懂的少年时光,仿佛还有微微的暖意荡漾心头,虽然时光已经老去多年,那时的灯光,照亮了一程青春。
第一次外出施工是在禹城化肥厂,为了赶工期,临近过年的那段时间天天加班。冬天的夜来的早,厂区的夜了无生机,独在异乡的夜充满恐惧,好在有一位要好的同事同行。总是很晴朗的夜晚,月光如银,一路陪伴,(我就是那个时候观察出“月朗星稀”这个词的确切样子的,真的,月亮特别好的时候星星很少)我总是去厂区的水房打一壶开水带回宿舍,这壶水当然是他拎着。一路上我们聊天,背古诗,成语接龙,博古论今,嬉笑声在清冷的夜晚传出很远。那个时候很多同事都以为我们在恋爱,我从不辩解,心里却无比珍惜,因为我知道,那份友情清澈无比,高贵如银。
我曾见过歌厅里的霓虹,多姿多彩地卖弄着,显得有些做作;我也曾见过沉寂的路灯,执着地守候归人,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其余的呢?无论明暗,基本没有啥故事,只是一种工具,有型而无灵,无法触及心的柔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谁又知道怎么样的亮光曾在什么人的心中投射下印迹,留下过故事和回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