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4900000004

第4章 历代职官传略(3)

吕光建立后凉后,严政苛刑,忌贤妒能,不听劝谏,残杀忠良。参军段业进谏说:“明公用法太峻。”他说:“吴起无恩而楚强,商鞅严刑而秦兴。”拒绝接受。杜进在建立后凉时立有大功,后任武威太守,很受宠信。一次吕光的外甥从关中来,他问:“中州人对我的政化有什么说法?”甥曰:“但闻有杜进耳,未闻有舅。”光由是忌杜进,不久就杀了杜进。他还听信谗言,杀了尚书沮渠罗仇、三河太守沮渠麴粥等。终于使众叛亲离,先后有散骑常侍郭□(音嫩)、后将军杨轨反叛。东晋隆安元年(397),后凉河西都统、广武郡公秃发乌孤背叛吕光,建立了南凉。接着东都、湟河、浇河三郡及岭南羌胡数万,还有杨轨、王乞基等都归附秃发乌孤。沮渠罗仇的侄子沮渠蒙逊,占领临松(今张掖市南)、金山(今山丹县南)与光抗衡,后拥戴建康太守段业建立了北凉。至此后凉分裂为三个小凉国。

隆安三年(399),吕光立太子吕绍为天王,自号太上皇帝,十二月病卒,年63岁。

段业

段业(?~401),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开始做吕光部将杜进的属僚,随吕光征西域,征服龟兹后,光见龟兹宫室壮丽,命参军段业写了《龟兹宫赋》以讥之,以后业任吕光的著作郎。因吕光不能分清是非,致使贤愚倒置,因此托病疗养于天梯山,作了表达他思想的《七讽》《九叹》16篇,以劝说吕光,吕光看了很高兴。

后任建康太守,东晋隆安元年(397)脱离后凉。两年后称北凉王,后被沮渠蒙逊所杀。

沮渠蒙逊

沮渠蒙逊(368~433),临松(今张掖)卢水胡人,十六国时期北凉创建者。世居卢水为酋豪。祖父祁复延,封狄地王。父法弘袭爵,任前秦中田护军。父卒,代领部曲。博涉群史,颇晓天文,雄杰有英略,滑稽善权变,为诸胡所推服。在后凉吕光部下任职,为避其猜忌,常游饮以自晦。东晋隆安元年(397)四月,结诸部反吕光,推建业太守段业为大都督、凉州牧,建元神玺。隆安二年(398),蒙逊攻取西郡,迁为尚书左丞。段业惧其雄武,远调为临池太守、西安(今张掖东南)太守。隆安五年(401)杀段业,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史称北凉。蒙逊建政之后,举贤任能,严明纲纪,整顿内政,严督官吏,劝课农桑,遣使通和后秦,称臣于姚兴。东伐吕隆,西拒李鼸。东晋义熙七年(411)二月,进据姑臧。义熙八年(412),称河西王,改元玄始。置百官,修宫殿。屡败西凉李氏。宋武帝永初元年(420)七月,在蓼泉(今甘肃临泽县蓼泉)败西凉国王李歆并杀之,灭西凉。西域诸国遣使朝贡。笃统佛教,厚待高僧,翻译佛经,兴建佛寺,开凿天梯山石窟。南朝宋元嘉十年(433)四月,病卒,在位33年,年66,葬元陵。

史宁

史宁(?~563),字永和,建康表氏人。父亲史遵,历官北魏征虏府铠曹参军、楼烦太守,赠散骑常侍、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

史宁少以军功,累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大统十二年(546)二月,凉州刺史宇文仲和造反。诏命秦州刺史独孤信和史宁讨伐,史宁向姑臧人民陈述祸福,城中吏民都相率归附,而宇文仲和仍据城顽抗。独孤信和史宁于五月平定了姑臧。史宁任凉州刺史。大统十五年(549),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进爵为公,仍领凉州刺史;十六年(550),平定了宕昌之乱,诏命他率领部队镇守河阳。史宁在凉州,各族人民对他的政绩都心悦诚服。他调迁后,边疆人民都非常怀念,盼他重镇凉州。十七年(551)至西魏恭帝三年(556),史宁仍任凉州刺史。蠕蠕首领阿那环的子孙经常抄掠河西,史宁俘获了环的子孙2人及其部落酋长,此后陆续共有数万人投降,给史宁进爵安政郡公。西魏废帝二年(553),拜宁为大将军。四月,西魏太师宇文泰率精锐骑兵三万至姑臧,吐谷浑极为震惊,遣使贡献方物。七月,宇文泰离姑臧东返。史宁遣使者向宇文泰请示安边事,宇文泰将自己所穿的衣服、鞋帽及弓箭、盔甲等赐宁,对宁的使者说:“为我谢凉州,我脱下自己的衣服让史公(指史宁)穿,我推心置腹,将边事委托史公,希望他善始善终,保持大节”。

西魏恭帝三年(556)九月,突厥木汗可汗取道凉州,将袭击吐谷浑,宇文泰命令史宁率骑随从。军至番禾(今甘肃永昌县西),吐谷浑已发觉,奔向南山。木汗将分兵追击,让各路兵马在青海会合。史宁对木汗说:“树敦、贺真二城是吐谷浑的根据地。今天如夺取了他的根据地,其余部落自然离散,这是上策。”木汗依此计分二路进军,木汗经北路向贺真进发,史宁直奔树敦。树敦是吐谷浑的旧都,珍藏很多。而吐谷浑国王已奔贺真,留镇南王及数千人间守树敦。史宁至树敦,先是进攻,接着又是佯退,城南王果然开城门反击,史宁回兵奋击,攻入城内、活捉了征南王,俘虏的男女财宝都给了突厥。木汗亦攻破了贺真,抓住了吐谷浑王的妻子,获得了珍物。史宁还军青海,与木汗会合,木汗握住他的手,叹服他的勇敢决断,给他赠送了乘骑的良马,让他在帐前乘骑,木汗亲自步送。突厥以史宁的战略战术一一变为现实,都很惊怕,说:“这是中国的神智人啊!”及将班师,木汗给史宁赠送奴婢一百人,马五百匹,羊一千只。史宁回凉州,接着被征入朝。

北周初,史宁任荆州刺史。保定三年(563)卒于州。(《周书·史宁传》)贺娄子干

贺娄子干(535~594),字万寿。原籍代人(十六国时的代国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随魏氏南迁,世居关右。祖父贺娄道成,任魏侍中、太子太傅。父亲贺娄景贤,右卫大将军。

子干在北周武帝时,授使持节、仪同大将军。大象元年(579),任秦州刺史,进爵为伯。

隋开皇元年(581),吐谷浑犯凉州,贺娄子干以行军总管随上柱国元谐讨击,“功最优,诏褒美。”隋文帝杨坚以边塞未安,令子干镇守凉州。开皇二年(582),突厥犯兰州,子干率众抗拒,获大胜,授营新都副监,拜工部尚书。是年突厥又犯边境,随从窦荣定讨击,子干在另一条战线获得胜利,隋文帝派通事舍人曹威慰问。子干求见文帝,诏命接见。吐谷浑又犯边境,河西多受其害,命子干讨伐。子干至河西,发五州兵,反击吐谷浑,凯旋而归。隋文帝以河西边境经常遭寇掠,感到很忧虑,命令子干发动人民改变不设村坞的习惯,多筑堡塞,营田积谷,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子干上书说:“陇右边境事情不必担忧。有我在此,见机而行。陇西河右,土旷民稀,边境不安宁,不可广种田,这里的人民以畜牧为主,若集中居住,更感不安。最好的办法是‘严谨斥候’(‘斥候’即谓古代边境线上的侦察、候望)。但使镇戍连接,烽候相望,民虽散居,必谓无虑。”文帝以为很对。不久,岷、洮二州遭寇掠,子干赶去反击,敌闻风逃窜。

隋文帝以子干熟悉边事,授榆关总管十镇诸军事。一年以后,拜云州(治所在今山西祁县西)刺史,后拜云州总管。开皇十四年(594)卒于官,年60。(《隋书·贺娄子干传》)樊子盖

樊子盖(545~616),字华宗,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人。隋文帝时,历官枞阳太守、辰州刺史、嵩州刺史、齐州刺史、循州总管。开皇十八年(598),奏岭南地图,赐以良马杂物,加统四州。

大业元年(605),隋炀帝即位、征子盖还京师,任凉州刺史。接着授银青光禄大夫,武威太守,政绩显著。大业三年(607)入朝,炀帝特加表彰。进位金紫光禄大夫,仍领武威太守。

大业五年(609),炀帝西巡张掖,将深入吐谷浑。子盖认为该地多瘴气,献青木香以御雾露。炀帝还张掖,对子盖说:“人都说你是个清官,真是这样吗?”子盖称谢:“我怎么敢说自己是清官呢?只是小心谨慎,不敢受贿罢了。”炀帝赐子盖口味百余斛。又下诏说:“我亲自巡视河西,观察社会风气,所经过的郡县,采访官吏政绩,遵纪守法的人很少,触犯刑律的人很多。而金紫光禄大夫、武威太守樊子盖,执操清洁,处涅不渝,立身雅正,临人以简。”迁右光禄大夫,仍领武威太守。子盖表示,他常为外臣,不能陪侍炀帝左右,请考虑。炀帝说:“你侍奉我,只是我一人受惠;我委你以西方重任,关系到万人的幸福,你应当了解我的用意。”

大业六年(610),子盖到江都宫(江都郡治所江阳,即今江苏扬州市)朝见炀帝。还京师,任民部尚书;当时处罗可汗及高昌王求通中国,帝仍以子盖检校武威太守,做好对这两个少数民族首领的接待工作。

大业十二年(616)七月,卒于京师私宅,年72。武威吏民闻其讣告,都深感悲痛,立碑颂扬其政绩。(《隋书·樊子盖传》)

杨恭仁

杨恭仁(?~639),本名杨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隋司空、观王杨雄的长子。仁寿(601~604)中,任甘州(今甘肃张掖市)刺史。他只抓大事,不苛求小节,各族人民都很爱戴。隋文帝对杨雄说:“恭仁在甘州,政绩显著,不仅是我提拔了这个人才,也是你教子有方啊!”大业元年(605),迁吏部侍郎。后来纳言(纳言,官名)苏威、左卫大将军字文述、御史大夫裴蕴、黄门侍郎裴矩等参与选事,权势很大,而这些人又多贪污受贿,知识分子都很痛恨他们,恭仁独守清白,为裴蕴等所不容,于是出任河南道大使。时天下大乱,行至谯郡,为朱粲打败,他又奔还江都(今江苏扬州)。大业十四年(618)三月,字文化及杀了隋炀帝,以杨恭仁为吏部尚书,随化及至河北守魏县。后被魏征俘虏送京师,唐高祖李渊以礼相待,拜黄门侍郎,观国公。

唐武德二年(619)五月,唐高祖以安兴贵平大凉皇帝凉州李轨,以秦王李世民为凉州总管。

实际遣黄门侍郎杨恭仁安抚河西,李世民只是挂名而已。不久,正式任命恭仁为凉州总管。

十月,加恭仁纳言。恭仁熟悉边事,对羌胡等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极为了解,他处理民族事务能推心置腹,吏民都很喜悦。自葱岭以东,各民族都按时朝贡。突厥率众数万攻凉州,恭仁因地制宜进行防御,多设疑兵,突厥惧怕而退走。瓜州刺史贺拔威拥兵叛乱,朝廷以瓜州地处边远,无暇征讨。恭仁集结兵力,日夜兼程,出其不意,攻克二城。释放了全部俘虏,叛军感其宽大,抓了贺拔威向恭仁投降。久之,征拜恭仁为史部尚书,迁左卫大将军,鼓旗将军。贞观初,拜雍州牧。

贞观十三年(639)卒,赠开府仪同三司,潭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孝”。(《旧唐书·杨恭仁传》)

李大亮

李大亮(586~644),雍州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人。隋末,任庞玉行军兵曹。在洛阳与李密战败,敌帅张弼看大亮相貌非凡,释放了他,经交谈,结为好友。唐兵入关,大亮从洛阳投诚,授土门县令。后迁安州刺史。以军功赐奴婢百人。大亮对这些人说:“你们都是士族家庭出身的子女,现在竟流落到这种地步,我怎么忍心让你们做奴隶!”把他们都放回家去。

凉州都督长乐王李幼良,性粗暴,左右百余人都是无赖子弟,侵害百姓。有人向朝廷控告李幼良有谋反嫌疑,唐太宗拟派中书令宇文士及代理凉州都督,并查办李幼良事。李幼良周围的人都很恐惧,打算劫持幼良向北叛逃,还想杀宇文士及以割据河西。又有人向朝廷报告了这些阴谋。贞观元年(627)四月,唐太宗诏命处死了李幼良。李大亮大约就在这以后接任了凉州都督。贞观三年(629)十一月,唐太宗遣使到凉州,使者见大亮有好鹰,劝大亮将鹰献给太宗。大亮给太宗秘密上表说:“陛下已经好久不再进行游猎,而使者又让我给您献鹰。

如果是您的旨意,就怪您违背了初衷;如果是使者擅自为之,就是您使非其人。”太宗看了大亮的奏折,对侍臣说:“李大亮可谓忠直。”并下诏表彰。

贞观八年(634),以李大亮为剑南道巡省大使,他激浊扬清,受到赞誉。十一月,吐谷浑侵犯凉州。十二月,以李大亮为河东道行军总管,与大总管李靖等讨伐吐谷浑。贞观九年(635)五月,平息了吐谷浑之乱。在这场大规模的战争中,吐谷浑可汗伏允为其部下所杀。唐太宗诏命恢复吐谷浑王国,立伏允的儿子慕容顺为西平郡王,统领其国。太宗考虑到慕容顺新立,恐其部众不服,又命李大亮率精兵数千保护慕容顺。

贞观十七年(643),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兼工部尚书,又宿卫两宫,担负保卫皇帝安全的重任。太宗说:“遇到大亮警卫的日子,我一夜睡得很安稳。”太宗每次出巡,多令大亮留守。大亮虽然“位望通显”,而生活极俭朴。性忠谨,待兄嫂如父母。每当想起张弼的救命之恩,恨自己再没见到他。一次大亮在路途中偶然碰到了张弼,激动得抓住他的手直哭,把自己的家产全部送给了他,而张弼拒不接受。大亮又对唐太宗说:“我能有今日,全靠张弼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请将我所有的官爵转授给他。”太宗迁张弼为中郎将,不久迁代州都督。当时人们都称赞大亮不忘报恩的美德。

贞观十八年(644),李大亮卒,年59。家中只有米5石、布30匹。他抚养的孤儿有15人,待他像亲父一样。唐太宗很悲痛,三日不上朝。赠大亮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懿”,陪葬昭陵。(《旧唐书·李大亮传》)

王孝杰

王孝杰(生卒年不详),京兆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人。唐高宗末年(683),随工部尚书刘审礼击吐蕃,任副总管。大非川一战失利,被吐蕃俘去。吐蕃赞普见孝杰,哭着说:“你的相貌很像我的父亲。”遂以礼相待,更不加害于他,后来竟释放归来。武则天时,迁右鹰扬卫将军。孝杰在吐蕃国内待的时间长,对吐蕃内部情况最熟悉。

长寿元年(692),西州都督唐休齌请派兵收复龟兹、于田、疏勒、碎叶四镇。九月,以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与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征讨。十月,大破吐蕃,收复四镇,在龟兹(今新疆库车)置安西都护府,发兵戍守。拜孝杰左卫大将军。

证圣元年(695),任朔方道总管,因与吐蕃战败被免职。(《旧唐书·王孝杰传》)郭振

郭振(生卒年不详),字元震,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人。18岁举进士,为通泉尉。

万岁通天元年(696),吐蕃请和,武则天授元振右武卫铠曹,出使吐蕃进行谈判。吐蕃大将论钦陵请唐王朝撤去戍守安西四镇的兵力,要求瓜分十姓突厥的土地。元振说:“四镇十姓与吐蕃没有关系。你要求撤去戍守四镇的唐兵,难道不是为了兼并西域这一大片土地吗?”

论钦陵说:“吐蕃如果为了贪占土地,欲为边患,则就近在东面侵略甘州、凉州也就够了,何必在万里之外寻求什么利益呢!”由于谈不出结果,双方都到朝廷,朝廷亦议而不决。元振上疏说:“今天如果直接拒绝了吐蕃的要求,边患就在眼前。不如这样决定:“四镇十姓之地,中国也用不着,所以派兵戍守,是为了镇抚西域,分散吐蕃的势力,使他们不得并力向东侵略。他如果真的不想在东面打主意,就应当归还我吐谷浑诸部落及青海故地,我们也应当将西突厥五俟斤部归还给吐蕃。再说四镇十姓内部的思想状况我们也不了解,如果把他们割而弃之,恐怕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也不是安边的好办法。”武则天同意这么办。

同类推荐
  • 李茂贞与秦王陵

    李茂贞与秦王陵

    大唐秦王陵这一具有重要考古、旅游价值的义化遗迹因为座落在陈仓这一历史渊源深厚、文化遗迹扎堆的地方,几乎被人忘却了。终于有那么一天,当岁月的时针指向公元21世纪之交的时候,一支考古队的手铲掀开了“秦上陵”这个千年古墓的帷幕。
  • 一赘成仙

    一赘成仙

    黑暗永生,光明常在;黎明终将划破黑夜,光芒也会被黑暗吞噬。宋元朝全民崇尚修仙,偏将军家的傻子入赘朝内唯一仙门……仙缘突降,福祸临门;暗流涌动,黑暗重生;命里看剑,脚踏仙门;改朝换代,还看羽生。
  • 二十五史之神史

    二十五史之神史

    打怪升级?太麻烦,让小弟去做。什么小弟?三清厉不厉害?四圣兽厉不厉害?宙斯是我半个老丈人,奥丁最多只能算个仆人。想要什么随手制造,无聊了教教古人,没事做了在古代跑跑商。女娲为啥有蛇尾?燧人到底是如何学会用火?夸父为何要追日?崔佛是个国王?麦克也是?富兰克林特么也是?拥有至尊王座的索伦是个女科学家?妲己一心想要帮助纣王巩固商朝江山?姜子牙是个妻管严的酒鬼?孔子祖上的出身竟如此特殊?虞姬不喜欢项羽?游牧民族从什么时候开始能歌善舞?看上了古代美嘉但是人家只喜欢小布?。。。颠覆你世界历史上的认知。
  • 大唐盛世我来了

    大唐盛世我来了

    一个普通大四毕业生,和别人一样追寻梦想的时候,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在忙着赶面试的时候,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意外来到了大唐...
  • 三国第一邢道荣

    三国第一邢道荣

    “足下何人?”吾乃零陵上将邢道荣,什么?这就是与吕布潘凤齐名的神将,听说智能斗得诸葛亮退走,武能战得赵云张飞联手最后只是因为体力不足而被擒拿,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故事。
热门推荐
  • 进化血时代

    进化血时代

    命运似乎早已注定,诸神无力回天。一念生,一念死,末世血腥的法则。王齐,一个颓废的大学生。为了寻找唯一亲人,带着同伴走进裂痕。在这里,他将遇到什么?又有着什么在等待着他?他又能否找到遗失的亲人?超脱之路,白骨累累。在这里,留下了王齐的传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
  • 记忆:Memory

    记忆:Memory

    一个没有记忆的人,说不出是好是坏,但值得肯定的是,没有记忆,就会忘记痛苦,但正因为这样,才拥有更多的痛苦。逆境时,总会有那么几个不离不弃的人。后来,拥有记忆,反而更加痛苦。CX
  • 与你一世长安

    与你一世长安

    《与你一世长安》黑执事古风同人文京都密探,专为人办各种“里事”,行事冷酷。御宠狐妖,被禁千年,蛊惑邪魅。他因一次任务,遇见了被困千年的他。初次相遇,他慵懒地躺着树上,眯着眼,看着他。他站在桃树下,抬头望向他,一脸冷漠。此后,他们的命运,变交集在了一次。月色迷人,他笑着对他说:“我愿与你,一世长安。”
  • 星与月的迷茫

    星与月的迷茫

    星星期待着月儿,能把爱与温柔撒满人间;月亮却顾虑着自己的光辉太盛,会把星星给遮掩…在晚上乘着凉的陈云霓,温柔地向自己的孩子问到:“你知道怎样才能让星星和月亮在一起吗?”…
  • 吾与天齐

    吾与天齐

    与生俱来人中首,唯吾与天齐同寿。双脚踢翻尘世浪,一肩担尽古今愁。心若向佛必无魔,吾若成魔谁人活?诸天神佛乃我手,万千世界任我走。身临绝顶一声吼,凡是生灵都他妈给老子俯首!
  • 墨者悲歌

    墨者悲歌

    一部基于春秋战国,穿越历史的魔幻现实主义武侠小说。双主角双线设定:墨非冀死前发现了秦国得以统一天下的重大秘辛,死后与现代一位同名同姓的先秦史学博士同时穿越回50年前的自己,从此励志于把暴秦按在地上反复摩擦。穿越复活后,墨非冀在路上救下一位少年,收为养子,取名墨尚铭。墨尚铭在追随墨非冀改造历史、抗击秦国的同时,于墨家私学中开启了属于战国时代却又被现代理念扭曲的学院故事。
  • 血域七界

    血域七界

    这是一个充满着魔法与斗气的时代,世间存在着七个世界,被称之为七界。一个少年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得到了一位自称是神的传承,从此,少年怀着满腔的热血与仇恨,踏上了自己的征程,从此他锋芒毕露,在不知不觉中,少年飞速的成长着,不断颠覆所有人的认识...
  • 仰光哭泣

    仰光哭泣

    灵感来自每一次,这本小说我就随便写写吧。
  • 天价宠妃

    天价宠妃

    医学院硕士生凤楚楚誉满华夏,却在阴沟里翻了船.银针比试时被自己的亲人暗算,未能夺魁,丧了性命.阴差阳错,还是命中注定?她竟然重生,宿主却是个不受宠爱的废物!她拥有相府嫡女的身份,却屡遭陷害欺凌.娘亲早死,爹爹不爱,一纸婚约,竟如儿戏!某人说的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等待爆发!凤楚楚美眸微敛,她是医学天才,,更是凤家首席特工!所以,向来只有我欺他人!看现代灵魂到了陌生的时代,如何混出一个风生水起,精明潇洒
  • 世华浮云

    世华浮云

    第一次他与她在河边遇见第二次他与她在学校里见其实最初的相遇确实难以启齿的冥冥中他与她相互倾诉却不知他已爱上她她也不知她会爱上他却不曾想,人们就是这样错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