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4100000013

第13章

第1卷 (13)

胃下垂以中气下陷、气虚胃肌松弛、张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常规治法为益气、升陷,惯用补中益气汤统治。忌用沉降、镇坠之品。本案初诊虽套用“升举”,却又杂投大队疏气镇坠之品,既或证属中气虚陷者亦必少效。遇此病证,如确属中气虚陷,又兼见气滞时,余尝以升举之中大剂投用枳壳,以枳壳疏导气滞,且又能恢复胃肌之张力,改善胃肌松弛状态故也,不比其他疏气、降气之品,只除滞反有碍升提之虞。枳壳一药,诚为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良品也。如无气滞,纯属虚陷者,亦可用之,用之可疏导益气之壅,既有疏补互施之意,又收升提恢复张力下降之功。

胃下垂属胃阴不足,特别是属气阴双亏者(本案初诊所见,余意即属之),单纯益气,反会伤阴,再加香燥理气、芳化等一系列误治,胃阴益伤,内热遂起,故呈胃热胃阴不足之征,此误治变证,按此辨治,果收奇功。

52.嘈杂症

潘兰坪

〔案例〕《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潘兰坪医案》[23]

吕妻。患嘈杂症,经来嘈杂益甚。医谓脾胃弱不能多食,故易饥。用大剂香砂六君、二陈进,心益嘈而口不欲食,且增渴饮,便结,困倦。余诊其脉右浮数而虚,左弦细而涩,断为嘈杂证。因胃中津液不充,燥而生火,胃欲得食以救其阴液阳津,故食进而嘈可暂止,然津液既竭,断难以一食而即充,故复思食耳。中消症饥可多食,嘈杂症饥则仅可少食,脾阴胃阴俱伤败故也。倘再失治,即延为三消噎膈证,必须以甘凉濡润以养脾胃之阴。方用:

大麦冬9g结茯神9g金钗斛9g

大生地9g柏子仁3g乌豆衣9g

冲入甜梨汁1杯同服,连进二剂略安。

二诊:便仍结,口仍渴。转用:

生地9g天冬6g麦冬9g

麻仁12g茯神9g玉竹9g

南杏9g乌梅1个

冲入生白蜜1杯同服。连进3剂,便通渴止,嘈杂亦略减。继用人参固本汤与生脉散合方加减,作小剂调养。方为:

人参9g麦冬3g五味子5粒

天冬3g熟地4.5g生地4.5g

茯神4.5g柏子仁4.5g桂圆肉1粒

服20余剂而渐安。

〔辨析评述〕

嘈杂之为症,似饥非饥,似痛非痛,心中扰扰不宁之状是也。其病总在于胃。右脉数、渴饮、便结,属阳明有热,但脉见浮虚,可知非实热,而系虚热,故属胃阴不足、虚热内生之象。胃阴不足则饮水自救;胃阴亏不能下及手阳明大肠则便结。左脉弦细而涩,为心肝血虚阴亏之象,其之所由生,亦与胃阴不足至关,以胃为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也。

胃阴亏虚治当濡润,医谓脾胃气虚,大剂香砂六君、二陈补进,气有余便生火耗津,温燥之品亦伤津。致阴亏之势有增无减,故属误治之例。此阴虚误作气虚论治,故心益嘈,且增渴饮、便结。潘氏辨证明确,投以甘凉救阴,2剂嘈势略安,再以白蜜润便通腑,乌梅生津,末以气阴双调缓图,20余日获愈。

〔体会〕

《医学心悟》论嘈杂,唯有补脾、治痰火二法,本案初治擅用香砂六君、二陈,势必法遵于斯。然医者师其法,而未辨其脉,痰火者脉滑数,脾虚者脉小弱也,皆与本案不同。

《医碥》又增思虑血虚,五更嘈、妇人嘈以四物汤加减主治例。

至《类证治裁》方有凉润养胃阴稍佐微酸、甘凉生胃液等胃阴、脾阴不足致嘈之治法。此嘈症治法,学术沿革之大略也。《类证治裁·嘈症》发挥华蚰云氏所论(见《临证指南医案·嘈》谓“脾属阴主血,胃属阳主气,胃易燥,全赖脾阴以和之……若胃过燥,则嘈症似饥,得食暂止,治当以凉润养胃阴,如天冬、麦冬、玉竹、柏子仁、石斛、莲、枣之品,或稍佐微酸,如白芍、枣仁、木瓜之属。若热病后,胃津未复,亦易虚嘈,治当以甘凉生胃液,如生熟地黄、当归、沙参、蔗汁之属,或但调其饮食,凡甘滑之类。”是论与本案病情恰合。惟本证胃阴脾阴不足,又经药误,治更周折,理则同。

53.腹痛

俞岳真

〔案例〕《叶方发微·俞岳真医案选》[36]

梁某某,女,72岁,红旗公社梅林山大队。1966年12月2日初诊。脉细弱,苔浮黄,口苦不思饮,气上冲心,不饥不食,胃脘及脐间疼痛,曾吐出蛔虫1条。断为厥阴腹痛,拟方制肝安胃。

西党参12g大乌梅10g白芍药12g

干姜3g淡黄芩3g川椒3g

生姜3片

2剂。

4日复诊,胃脘部疼痛及气上逆等症已解。疼痛移至下腹部,伴有肠鸣,腹中似有块隆起,时时攻动。作中虚腹痛,拟小建中汤。

川桂枝6g炒白芍15g生甘草3g

生姜3片红枣3枚饴糖30g

2剂。

6日三诊,药后腹痛略缓一时,不久仍痛,肠间鸣响,少腹似块攻动,无所增减,脉仍细弱不起,因思《金匮》书中称“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即此之似块攻动。拟大建中汤加味。

别直参6g川椒5g干姜6g

饴糖60g伏龙肝6g

1剂。

7日四诊,服药约三四小时后,腹中攻动鸣响疼痛等尽除,夜可安寝,且索粥进食少许。仲景圣方,取用对证,效如反掌。前投小建中不应者,乃治虚劳里急之方,此为腹中大寒痛,取大建中始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辨证用药之难也如是。仍用原方2剂。

服后其病如失,从未再发。

〔辨析评述〕

1.腹痛,辨其部位,痛在脐上属太阴脾,痛在少腹左右属厥阴肝,痛在脐腹正中属少阴冲任。究其病因,有气滞、血瘀、寒、热、虚、实、虫、食等。痛而胀满多实,痛而不满为虚,实痛拒按,虚痛喜按,痛而有形多实,痛而无形多虚,饱食痛为实,饥时痛者为虚。寒痛得暖而减,热痛得凉则缓。痛时有形,痛止则散,攻冲走窜,痛无定处为气痛;痛有定处,按之有形,始终不散者为血瘀疼痛。

2.本案初诊凭痛而气上冲心、吐蛔断为厥阴腹痛,仿乌梅汤意,处以制肝安胃伏蛔方,2剂药后,痛势略缓,疼痛由脘脐移至下腹。二诊判为中虚腹痛,拟小建中汤2剂,药后痛势似缓未止。终据《金匮》意,遣以大建中汤加味获效。

分析全案,从疼痛部位辨,初在中脘、脐间,后又移至下腹,说明病在太阴兼及少阴冲任,痛处不定,非瘀血,肠间鸣响,是寒非热。脉细弱,苔不厚,属虚证无疑。不饥不食,不思饮,吐蛔,痛在胃脘,呕不欲食,皆脾虚之象。下腹有块隆起,时时攻动,为寒邪夹冲气上逆。归纳上述各症,此为里虚中寒冲气上逆证,按厥阴寒热错杂证治,用温(干姜、川椒)虽可以去寒,但同时又用凉(芩、芍)反增其寒,故似效非效。二诊投小建中汤,虽可补里虚,可祛中寒之力不足,寒气攻冲、肠鸣不止。三诊确诊里虚中寒,用人参、饴糖建中补虚,以川椒、干姜祛寒,加伏龙肝温中镇逆,1剂显效。

3.初诊断为寒热错杂证,疑点在于苔浮黄、吐蛔,医者误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证,因此拘于《伤寒》厥阴法,套用乌梅汤意治疗。二诊脉细未复,伴见肠鸣,认出里虚寒,但对证势估计不足,投小建中汤,补中虚有余,制中寒则不足,因此未能显效。三诊补虚祛寒并施,方才中的,而获成功。

〔体会〕

辨证不可拘于书本教条,吐蛔未必全系寒热错杂的乌梅汤证。此为里虚,内有大寒,寒气攻冲,与虚劳里急之小建中汤证只虚少寒有别,同厥阴腹痛之寒热错杂证差之更远。若投以《金匮》附子粳米汤或可取效。但治虚寒腹痛,附子不如干姜;治虚寒性呕吐,半夏不如川椒;补中治虚,甘草、粳米、大枣不如人参、饴糖。故还以大建中汤立意为切。

54.甘遂半夏汤治久泻

衣震寰

〔案例〕《老中医医案选·衣震寰医话》[37]

高某,女,32岁,鸡西市某照相馆职工。

于1971年3月4日就诊。

1968年5月因产后体弱缺乳,自用民间方红糖、蜂蜜、猪油各4两合温顿服。由于三物过腻,勉强服下2/3,其后即患腹泻。经某医院诊断为“胃肠神经官能症”。3年来,中西医多方治疗未效。

其面色苍白无华,消瘦羸弱,轻度浮肿,体倦神怠,询其晨起即泻,日三五行,腹泻时腹无痛感,心下满痛,漉漉有声,短气,口干不饮,恶心不吐,上半身自汗,头部尤著。诊其右脉沉伏微细,左略兼细滑之象,舌苔白滑。当时误认此证是久泻脱阴脱阳,即用大剂六君子汤加减,重用人参,以为中气复建,证或可挽,不料服后转剧。

复诊:药后心下满痛愈增,腹泻加剧,达日10余行。脉证合参,一则其证固虚,然必有留饮未去,故欲补其正,反助其邪,所谓虚不受补者也;二则心下满痛拒按是留饮结聚属实;三则口虽干而不欲饮,属饮阻气化,津不上承;四则身半以上自汗属宿饮阻膈,阳不下通,徒蒸于上;五则脉沉伏而左兼细滑,是伏为饮阻,滑为有余,里当有所除。细询之。泻后反觉轻松,心下满痛亦得略减,继则复满如故,如此反复作病,痛苦不堪。宗《金匮》:“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随定下留饮一证,投甘遂半夏汤1剂:

甘草10g半夏10g白芍15g

蜂蜜50g甘遂3.5g

先煮甘草、半夏、白芍,取汁100毫升,合蜜,将甘遂研末兑入,再微火煮沸,空腹顿服之。

三诊:药后腹微痛,心下鸣响加剧,2小时后连泻七八次,排出痰浊水样便,泻后痛楚悉除,自觉3年来从未如此轻松。后竟不泻,调养1个月,康健恢复工作,追访未复发。

〔辨析评述〕

1.产后体弱,过食甘腻,壅脾聚湿为泻。视其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无华、羸瘦、浮肿、体倦、神怠、短气、自汗、苔白滑,初诊以为脾气虚寒,大剂六君子汤加减,重用人参,不料服后腹泻增剧,达日10余行。复诊时方悟,正虚固有,然凭肠鸣漉漉、口干不思饮、脉见滑象知饮邪尤著,处甘遂半夏汤,1剂泻下痰涎甚多,诸症悉除,调养月余而痊。

2.本病与泄泻日久,损脾及肾,阳气不振,肠滑失禁,而作泄泻者不同。其鸡鸣即泻,极类命门火衰之五更泻。病机不同:盖饮为阴邪,当寅卯阳气升动之时,气动饮行,故泻而病减一时,正如《金匮》所云“此为留饮欲去故也”。五更泻则属肾衰而少阳升气不举,故亦黎明作泻。虚实两途,只要掌握《金匮》留饮下利的特点,不难辨识。何以有如此特点?缘饮结胃肠,下迫作泻,泻后饮势稍减,证似稍轻,而饮邪巢穴未除,水饮复聚,故又满痛如旧。此留饮作泻,不可妄补,补反壅邪,当以攻邪为务,必邪除而后缓以扶正。

3.甘遂半夏汤,用甘遂行留饮,半夏散痰结,是《内经》留者行之,结者散之之义。伍以蜜、芍,甘以缓之,酸以收之,令“行”“散”而不伤“正”,邪去正存,寓意颇深。甘遂反甘草,相激一战,留饮尽去,若畏“遂”战“草”之反,去“草”则不战,必不效。剔饮全在此一战,非决此一战,正必不胜,邪必不败,饮巢必不拔。

〔体会〕

1.留饮可致泄泻,且多属顽固难愈之久泻。寻常健脾、升举、温阳、分利、固涩诸法,颇难取效。根据“有故无殒”的原则,用甘遂半夏汤治之,一般药后泄下水液浊痰之便,使多年夙疾,1剂顿除,或即见转机,稍事调理而愈。衣氏经治者百余例,颇验。

本病症现短气、消瘦羸弱,一派“虚”象,临证最易误为虚证。《丹溪手镜》云:“痰饮者,其人素盛今瘦,肠间漉漉有声”“留饮者,背寒如手大,或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疼,胁下痛引缺盆”。足见实证可见羸状,如无胆识,难能明鉴是证。

2.甘遂半夏汤煎服方法颇值得研究。《千金》痰饮门,半夏、甘遂同煎,芍药、甘草同煮,以蜜和二药汁再煮。本案先煎半夏、白芍、甘草,合蜜,甘遂研末兑入,再微火煎沸,空腹顿服。归纳之,甘草、甘遂分别与它药同煎,合蜜后方能同煎,由是观之,白蜜在方中是不可缺少的。

55.下 利 清 谷

黎庇留

〔案例〕《黎庇留医案·连用姜附忽转芩连》[38]

吴涌冯某,父子俱以搜取肥料为业。其父年已古稀,忽患下利清谷。请高姓医,诊治数日,高固负盛名,而熟读《伤寒论》者也,俱大补大温之剂:附子理中,更重加归芪之类。其平日处方,必以12味,始谓之“单”。乃服药以来,下利不少减,且四肢厥逆,无一脉胃败!予诊毕,断曰:症诚重笃,但必利止后,脉渐出,始有生理。即用四逆汤,日夜连服,次日下利止,而脉仍未出。即于原方加参续进。是日,颇能纳食。次早诊之,脉渐可循,生气还出也。复诊,据言昨夜不能成寐。盖由下后,心阴已虚,心肾未能相交,于是改用黄连阿胶汤,一剂即能熟睡。

此症连用姜附,忽改芩连,所谓帆随风转也。由是,调养数日,即告复原。夫以七十老翁,病危乃尔,而收效之速,竟复若是。益知仲景之方,固不可易,而六经之法,胥在运用之妙耳。

〔辨析评述〕

下利清谷者,谓泻出未消化之物也。

同类推荐
  • 食物医药百科大全

    食物医药百科大全

    本书参考了众多医学古籍,同时又结合了现代医学科学,力求言之有据、通俗易懂,从而指导大家合理采用饮食疗法,让无数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轻轻松松拥有健康,痛痛快快享受生活。
  • 中药学知识问答

    中药学知识问答

    本书由知名中药学专家荟萃中医药理论知识,针对中药使用的各个环节,对中药进行详细剖析,以问答的形式编撰而成。书中的问题均“来自临床,面向患者”,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药品的基本知识,中药的选择、质量、服用方法、服用时间、服用次数,中药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常用中药的鉴别以及药食同源中药的介绍等内容。书中的问题均是患者经常问到、药师日常工作中经常面对的,解答力求贴近读者,内容丰富、具体,简明易懂,以帮助患者和广大群众了解常见疾病常识,正确选药,安全合理用药。同时本书也适合临床中药学工作者及药店药师、临床中医师等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 痛风奇效良方

    痛风奇效良方

    本书是一本系统总结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痛风的临床参考书。全书介绍了治疗痛风的奇效良方近300首,包括中药内服方、外用方、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综合疗法等。
  • 疾病防治技术

    疾病防治技术

    本书共三大部分,分别为家禽疾病防治,反刍动物疾病防治和猪的常见传染病。详细介绍了畜禽养殖中的常见病种和相应的救治方法,供当地畜牧兽医参考借鉴。
  •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对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共104首中医方剂的方证、临床应用范围等实用知识作了解说。全书以药类方,以方名证,贯穿“药证相应、方证相应”的解说原则,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文字亦浅显。《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适合于中医药爱好者、西医学习中医人员、中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
热门推荐
  • 海市一眸

    海市一眸

    他是身世离奇的少年——风亦暄,牙牙学语时被皇上亲封为“京城第一神童”,少年时被姑娘们称之为“京城第一黄金少年郎”;她是东海龙王最为宠爱的三公主,天帝的干女儿——龙小奕,倾世容颜且聪颖过人。他和她,小桥流水之上不是邂逅是重逢,他和她,彼此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情愫难解?再次相遇,却是身份迥异,令人难猜。故事还没有开始,命途一波三折,每次相逢并不是巧合,而是命途原本的规划。屠龙者的崛起,预言的汹涌澎湃,至亲好友离奇死亡···究竟是命途的归顺还是人为的阴谋?人龙之恋必遭天谴,龙小奕与风亦暄的爱情将何去何从?
  • 辰默似瑾

    辰默似瑾

    他们曾经牵手,却,无奈错过他恨她的一走了之,却爱彻心骨;她爱他深切如斯,却最终选择放手;爱是一个没有缺口的圆,心心相惜,岁岁相伴;爱要有适合的温度,不会灼伤你,也不会冻伤他;这别扭的两人,是否会是彼此最终的归宿?看他们挣脱枷锁,拾回属于他们的未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娶一送一:帝少追妻忙

    娶一送一:帝少追妻忙

    她当了他六年的小跟班,以为就算是块石头自己也能捂热,可他依旧流连于花丛。一次次的强颜欢笑,一次次在深夜痛哭不能自已,原来,原本火热的心也是会变冷的。她留书离开,他终于意识到她是他的不可或缺。于是,她躲,他追。不介意孤独,比爱你舒服。辗转多年,没了他的她成为了著名设计师,沈先生,合作愉快。她摘下墨镜,笑得自信张扬。他看着她身后精致的男孩,咬牙安琬,你够能耐!人言,她最成功的,莫过于把花花公子改造成了忠犬老公,她在他怀中,浅笑。
  • 从零开始异世界冒险

    从零开始异世界冒险

    从零开始的异世界冒险,究竟是一场灾难,是一场屠杀,是一次美丽的邂逅,又或者是一段不为人之的艰辛旅途,还是一段不为人之的黑暗与挣扎?杀戮,背叛,欢乐,安适,这片土地究竟是快乐的大地还是黑暗的根源...从零开始的冒险,能否成为这片土地的传说?
  • 如你光年

    如你光年

    上部已更新完毕(?˙︶˙?)老鹿蹒跚的何若得遇曾经沧海的周俞舟,一见倾心,男神高而不冷,追夫之路却不易。平静的宜市早已暗流涌动,谁的一笑恍若故人。情是最伤人的刀,但爱是信仰,是生生不息的希望。如你光年,思君千千万万遍。
  • 四圣神团

    四圣神团

    四人合一定天下,扭动乾坤舍我其谁!上古之神遗留神装,四人获得必惊天动地!阴险、狡诈、险恶、激战……正在酝酿之中。四圣团,必改变世界!
  • 残夜天之血

    残夜天之血

    天为人悲,夜空化血。人为情困,一念成魔。两世生死,感悟天道。指算生门,济世苍生。====================诡异的十方天地,妖艳的血色夜空,以及神秘的圣域玄武峰,这些无数秘密的源头,直指一个曾经名声响彻全大陆的大能者。作为这名大能的后人,一个天生残魂的少年,在寻找失却的魂魄的同时,无意间陷入了真相的漩涡中。。。
  • 伪属性的逆袭

    伪属性的逆袭

    一直被夜袭,从未逆推过……不要酱紫啦,那样多不好呐……傲娇什么的是完全没有的事情……这是一个一直都是处于弱势的被推倒的故事……其实被推倒也是很占便宜的嘛,虽说听上去不雅观……可恶,来吧,大家如果要想推倒了男主,就先推倒小艾吧=。=
  • 妖孽弃妃

    妖孽弃妃

    一杯毒酒,被打入冷宫,一场大火,结束她本不该寻求的繁华。结拜的姐妹,对她痛下杀手,那一场颠鸾倒凤的邂逅,又何尝不是一种束缚?姐妹如何?皇帝又如何?如果无情,如果不爱,照样反出宫墙,断情绝爱,另嫁他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