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23000000181

第181章 东征朝鲜

朝鲜成为王国,是在武王伐纣时,由纣王的叔父箕子成为第一代国君。汉初,燕王卢绾叛逃至匈奴,他的部将卫满则率部进入朝鲜,公元前194年,卫满建立卫氏朝鲜。那时候,卫满便与当时的惠帝朝达成协议,朝鲜为汉的藩属外臣。

现任国王卫右渠,是卫满之孙。

朝鲜王卫右渠得知刘彻的震怒,后悔不已。

刘彻本就有意找茬,现在好了,有个名正言顺的茬让刘彻找着了。

涉何有错在先,自然由汉廷处理,刘彻不处理,你上书争辩就是,现在你带兵越境,而且擅杀一个地方大员,这不等于公然藐视朝廷,藐视他刘彻么?

谁都知道,刘彻可是不好惹的。

匈奴败在他手上,西羌被他征服,南越,东越,西南夷都被他踏平。

朝鲜,在刘彻眼里,不过是个弹丸之地,以前因为工作忙,刘彻照顾不过来,现在刚好空闲,派人来关心一下,没想到这弹丸小国不领情,还杀我大臣,这还了得?你朝鲜还是不是我的臣子?这成何体统?

刘彻认为,教训他们,已经刻不容缓!

刘彻下发募兵令的同时,也在思索着统军的将领。

今年虽无战事,不过,刘彻可用的将领实在不多,西羌,东越,南越刚刚闹出乱子,他能打的将军们都参与那里的维稳工作。要将他们抽调出来东征,不利于稳定。况且,兵源和粮饷也是个大问题。

卫青虽然赋闲在家,但刘彻出于一己之私是断然不会让他再带兵出征的。

经过一番思索后,他终于作出了决定,西线,北线的将领不能动,由参与平定南越东越的将领楼船将军杨仆领兵出渤海,太原人校尉荀彘任左将军出辽东,水陆并进。

楼船将军杨仆,任楼船将军之前,一直在关外监督各地诸侯,因为工作做得出色,被刘彻任为楼船将军,随后出征南越,东越,屡立战功,受封“关外侯”。

“关外侯”算是刘彻的一项新发明,刘彻的解释是关内侯太多了,你出身在关外,就去做个“关外侯”,足见刘彻对他的另眼相看。

在征南越时,他的战舰高十丈,沿江而行,对叛军造成极大的杀伤。

如今,他受命东征,刘彻对他有足够的信心。

刘彻给了他五万将士,不过这五万将士死囚就占了一大片,刘彻希望他能带一窝熊兵打出大汉的威风和气势。

朝鲜王卫右渠也不是个孬种,他得知汉军大举来犯,虽然心惊,可并未慌张,他下令各地严加防守,而且暗中排兵布阵,做好了该做的一切。

“来吧,刘彻,我等着你。”

杨仆已率兵进入齐地,他身先士卒,亲率先锋军七千人先行渡海,而余下部队后几日出发。

杨仆有这个勇气,一则是为了试探虚实,二是鼓舞士气。三军出征,将帅用命,比任何的口号都有用。

对于朝鲜这个国家,杨仆了解的并不多,他无法确知他们的水战如何,陆战如何,兵力多少,将领状况。

但杨仆是个经验十足的将领,他知道战场上最危险的就是睁眼一抹黑,辽东乃极寒之地,士兵们有不少是死囚,有不少人没拿过刀,更别说下海,后面还得杀人。

他的想法很朴实,以前锋军打前瞻,趁朝鲜人不备,拖住他们,尔后大部队上岸,如果前锋军胜了,大部队也不用伤筋动骨,如果前锋军败了,主力尚在,他可以从战场上获取有利于指挥的第一手的情报。

左将军荀彘得知杨仆水军已下海,也下达了向渡过浿水(鸭绿江)的命令。

卫右渠实际不知道汉军是水陆并进,除了汉军已发兵来犯,他没有更多的情报,因此他将兵力集中在陆路险隘。

所以在荀彘渡河遭遇抵抗时,杨仆的水军却一帆风顺。

俗话说,舟行一日,马跑三天。

杨仆还是先于荀彘与卫右渠的大军接上了火。

杨仆一路攻击前进,很快到达王险城(平壤)。

卫右渠多日的准备发挥了作用,虽然杨仆的水军恍若天降,但在初次的交锋,杨仆一点便宜没占着。

战局不如杨仆的料想顺利,杨仆顿感脸上无光。遂孤注一掷,把全部兵力压上城池。

然而,他忽略了一个事实。

守卫王城的必然是朝鲜的精锐,而他的部队只不过是临时拼凑的,而且远来劳顿,兵力不多,又飘扬过海。

一个精疲力竭,一个以逸待劳。

王险城的工事也特别地坚固。

杨仆的将士们在一轮轮的攻城倒下去。

杨仆杀红了眼,局面十分不利,仍然没有下令退兵。或许在他的眼里,倒下去的本是该死之人,又何必吝惜。

朝鲜各地的勤王之师不断地加入战斗,城内的军民同仇敌忾。

随着战局的拖延,杨仆逐渐面临寡不敌众的局面。

杨仆终于撑不住了,他极不甘心地下令撤兵,说是撤,其实是逃。

他逃进了深山,坚守待援。

左将军荀彘的进军也不顺利,一路的骚扰不断,与朝鲜的大军几次大战,也是毫无便宜可占。

看来卫右渠真有两下子。

杨仆一连钻了十多天山沟沟,待局势稍微缓和一些,他才狼狈的钻了出来,收集残卒,准备来日再战。

长安。

刘彻将朝鲜的战报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这不是在打他的耳刮子么?连一个小小的朝鲜都拿不下来。燕国将军的后代果然剽悍,有两下子。

远征不奏效,刘彻的兵是再也发不出去,将也没法子调。这个时候,屋漏偏逢连夜雨,西线战事又起,楼兰在匈奴挑唆下,斩杀汉使,而且西域诸国最近也不是很听话。

刘彻已经把赵破奴等将领派了出去,所以几乎是无将可派,无兵可拍。

刘彻打起了政治牌,既然兵事不利,倒不如劝降朝鲜。从卫右渠的表现看,这位仁兄是个聪明人,应该能想到其中的厉害。

刘彻指定卫山前往朝鲜。

卫右渠见到了使臣卫山,知道了卫山的来意,他当即表示愿意请降。卫右渠的确是个聪明人,他一时激情杀人,酿成大错,虽然前些日子打了几场胜仗,但是他也清楚,一直打下去,吃亏的还是自己。

为了表示诚意,卫右渠派出太子奉上五千匹战马及若干军粮,前往汉军营请降。

双方本着友好的心态准备着和平的仪式。

可是意外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朝鲜方面有诚意,有礼品,却因为戒心太重做错了一件事。

朝鲜在带了大量礼物的同时,还带了兵,数量也不少,有一万多,而且是全副武装。

卫山和荀彘一看这架势,这哪像来请降的,倒像来打架的。

他马上传令朝鲜太子,不得带兵前来。

朝鲜太子听到这个命令,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他下了个命令,有诈,后撤。

卫山和荀彘为戳穿朝鲜人的阴谋松了一口气。

卫山回朝复命,刘彻得知来龙去脉,大骂卫山无知,坏了他的好事,下令将此人斩首。

事已至此,刘彻发出诏令,命荀彘立即进兵,务必踏平朝鲜。

荀彘得了刘彻的死命令,因此掉头急进,朝鲜人措不及防,纷纷丢关逃命,不日又抵达朝鲜王险城。

荀彘围攻王险城西北,一轮轮的攻击却始终没有打开一个缺口。

而杨仆却是想攻攻不了,他的部下多为囚徒,经过上一次大败,士气极其低落,哪怕你拿马鞭抽,那刀砍,他们也不敢攻城。所以杨仆改变了策略,围而不打,顺便和谈。

看到杨仆的水军如此窝囊,荀彘急成了苦瓜脸。他的燕代兵虽然骁勇善战,可是面对这城高池深的王险城,也是力不从心啊。

荀彘数次催促杨仆进攻。

杨仆给的都是苦瓜脸,他的回复是我以和谈为主,你要打,我也不拦。甚至于几次杨仆嫌荀彘催战催得烦,他便答应一起出击,然而在相约出击的日子里,杨仆放了荀彘的鸽子。

荀彘很生气,杨仆这是明摆着违抗皇命,自作主张啊。

后来,荀彘见实在攻不下城,也偷偷派人入城劝降朝鲜,不过条件是得向他荀彘投降。

但朝鲜方面拒绝了,理由是他们倾向于投降杨仆。

荀彘怀疑杨仆有私通朝鲜谋反的意思,于是,也不敢随意出兵。

王险城的局势突然十分微妙,朝鲜有意投降,因为担心荀彘不干,于是不动。荀彘怀疑朝鲜与杨仆有密谋,因此也不敢动。杨仆则一直动不了。

这样的局面让长安的刘彻一头雾水。

一座城,居然能围几个月,难道他们想留在那里过年?

为了弄清楚情况,他派出济南太守公孙遂去前线了解情况。

公孙遂到达后,荀彘就对他表示,“王险城之所以拿不下来,全是因为杨仆不如期会战。”

公孙遂听信了荀彘。

他与荀彘自作聪明地定下一个套子,就等杨仆来踩。

杨仆接到钦差大臣的命令,到荀彘帐中会谈军情。杨仆前脚刚进去,公孙遂就下令将杨仆绑了。

杨仆一头雾水,想问个明白,口却被塞住了,公孙遂的意思很明白,你有话到长安跟皇上说去。

公孙遂又自作聪明地令荀彘接管杨仆军。而他则带着穿上囚服的杨仆回长安领赏去了。

公孙遂的心头是激动的,因为他为皇上立了一大功。而刘彻向来是个赏罚分明的君主,他认定赏是免不了的。

可是,他错了。

刘彻是个赏罚分明的君主不错,可是,他自有自己的赏罚标准,他的赏罚标准岂是做臣子可以窥探的。

公孙遂做的事有利战事,却不利于皇权,如果哪个使臣都敢随意处置他任命的将领,那还要他这个皇上干什么。所以,公孙遂做对了事,却必须死。

杨仆将过减功,贬为庶民。

至于朝鲜战场,既然荀彘任统帅已成事实,那就让他安心破城。

荀彘手头上有了足够的兵力,便加紧攻城。

卫右渠的压力一日甚是一日,但现在的他,彻底抛弃了投降的念头。从上一次请降来看,他认定汉朝是没有诚意的。一旦他请降,恐怕就是他的死期。

卫右渠不降,却急坏了一直坚持投降的朝鲜大臣们。

睁眼瞎也看得出来,荀彘不灭了王险城,是不会罢休的。这样打下去,城中迟早要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何必要陪着卫右渠陪葬呢?他们虽生活在外藩,本就是汉朝的子民。

所以,在围攻数月后,荀彘看到了效果,朝鲜国几个重量级的大臣投降了。

元封三年(前108年)夏,已被围了一年之久的王险城终于有了转机,卫右渠被他的大臣尼溪相参所杀,尼溪相参及其党羽出城投降。

荀彘正准备领军入城,却见城门再次关闭,城头上又立着一个满副戎装的人,此人名叫成已,是个彻头彻尾的主战派。

荀彘很愤怒,他虽然愤怒,却很理智。

他摸透了城内军民的心里,朝鲜国王新丧,如果用狂攻可能会激起他们再一次同仇敌忾的士气,所以,攻城不如攻心。

他派出了卫右渠长子卫长和另外一位大臣的儿子路最潜入城中,劝服军人百姓放弃抵抗,早日脱离苦海。

城内军民这一年过得太辛苦了,现在国王也死了,王公贵族都投降了,他们自然不会再给成已卖命。

荀彘得以看准时机,冲入城中,杀掉成已。

卫氏朝鲜,亡。

刘彻将朝鲜划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

同类推荐
  • 顺逆安危

    顺逆安危

    史记有云: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王俊才:诡将可安天下,亦可夺天下。
  • 从原始部落开始

    从原始部落开始

    当你醒来身边的一切都变了没有了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没有了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有的只是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凶猛无比的洪荒野兽还有那柔弱无比的原始人
  • 大唐神建筑师

    大唐神建筑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建房子,修修路,是为建筑师。治治国家,教教人,是为神建筑师。这是一个啥都懂那么点的小建筑师在大唐的发迹史。。。
  • 荆轲刺秦如果成功

    荆轲刺秦如果成功

    本书写作初衷是描写荆轲刺秦这一千古经典,来通彻自己的传奇。
  • 越峰大陆之征途

    越峰大陆之征途

    无名大陆,古老的万丈崖将大陆一分为二。大陆东方:战火纷飞,热血男儿仗剑沙场。百国林立,连年征伐,大国吞小国,强国并弱国。最终演变为七国称雄----西秦、南楚、东齐、北燕、中韩、武魏、骑赵。七国各霸一方,其中弱小国家郑、宋、陈、蔡、鲁、中山等等。在七国的镇服之下,左右摇摆以求自保。而大陆的西方万族生存,期间马其帝国有一大帝崛起。一战灭希源,继而战罗国、征伊尔、图印尔。带领百战之师,一路血雨腥风,来到万丈崖下。大帝派出哨探,探寻向东之路,意欲东征,看一看万丈崖东边的世界。与此同时期的东方统治者们,却是毫不知情。继续着战乱:西秦与武魏争河西、东齐与武魏争霸主、南楚并小国、骑赵与中韩争榆城……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屌丝越峰却因为一次车祸而穿越。来到这个战火纷飞的大陆,投身于一个小国陈,成为国君唯一的子嗣,成为国之储君。他能否改变陈国国运,让陈国崛起?在东西方的大碰撞中,他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热门推荐
  • 机甲领域

    机甲领域

    2303年,地球因为环境的破坏,生态系统崩溃,人们纷纷逃离地球,而在地球之外建立新的寄居地。机甲的世界,外太空的背景,请看孤儿楚落如何在这个世界立足。【环保流作品】
  • 大汉王朝4

    大汉王朝4

    本书为《大汉王朝》第四卷,以通俗的笔触和富于细节化的阐述,呈现历史最鲜活的一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原来萤火可以汇成星河

    原来萤火可以汇成星河

    从小镇来的高中生江小诺,朴素善良胆小却热烈。归国来的阳光少年程子白,温暖美好出众又帅气。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会产生怎样的交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死魂尊

    不死魂尊

    【火热玄幻】帝国战乱,四处掠夺,民不聊生。战乱之中,一个少年站了出来,为自己亲人复仇,由于实力不足,落得个同归于尽的下场。但万千冤魂,助他重生!并且觉醒了能召唤万物死灵的大典。从此死亡,变得不再可怕。他只会越死越强,越挫越勇,无人可挡!“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已死,人却还活着!”林辰逸双眼如同浩瀚星辰,面对着与他为敌的绝世强者,心无所惧!他的心永远不死,永远有着那颗追求变强的心!
  • 骑马与砍杀战团:骑士天涯

    骑马与砍杀战团:骑士天涯

    一个在校大学生在宿舍一个人度自己的生日……无聊的一个人打开电脑……不料等待自己的是另一段奇幻的穿越……
  • 会仙女志

    会仙女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切从母胎开始

    一切从母胎开始

    球形闪电,一种人类至今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它可以随气流起伏,在近地面飘飞,存在一分钟以上,或逆风而行,进入室内,甚至有在机舱内形成的记录,可悲的是,人类至今无法对它有清楚了解。————————我奶奶属于寿终正寝,过世之前,天降暴雨,一个球形闪电从窗户进入炸开,把照顾我奶奶的叔叔伯伯吓惨了……小时候觉得这件事有种天降异象的感觉。————————诸如此类的事情,在我生活里还有很多。
  • 九转天元绝

    九转天元绝

    亲人朋友全部被鬼帝所杀,自己努力十六年打败鬼帝,但没有人一起来与自己畅享这丰功伟业,转世重生,来到新的世界,看到龙羽罄长得像上一世的欢儿,后来龙羽罄被家人带走,龙洺踏上征程,去玄羽阁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