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351500000037

第37章 36.神的传承(二)

虞祖尧老先生的后续关于周易的文献如下,感觉非常博学。当然,易经乃至八卦的源流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不仅这个文献谈到,最近也找到台湾著名学者的一本书《易经源流:中国易经学史》徐芹庭著,上下两本一共1000多页,改天再拿来与大家分享,我只大致浏览就觉得内容非常详实。

“一、《易经》是夏、商、周三代政府进行决策的手段

《易经》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占卜算卦,帮助人们解疑释感,对某项活动作出决断.所谓逢凶化吉,趋利避害。这种愿望是容易理解的,但这种方法在今天看来并不科学。然而,在人类社会的幼年时代。出现这种卜筮文化。仍然值得我们珍惜.爱护和研究。

根据(周礼●春官)有关大卜等职位的编制和职责规定,我们可以得知西周政

府如何运用《易经}于政务管理的信息:

大下下大夫二人,卜师上士四人,卜人中士八人,下士+有六人。府二人。

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编制六十八人》

龟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编制五+

四人)

事人下士二人。史一人,楚八人。(编制十一人)

占人下士八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八人。(编制十九人)

整人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编制九人)

占梦中士二人,史二人,徒四人。(编制八人)总计一百六十九人。

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日五兆,二日瓦兆.三日厚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

二十.美领管于有二百:掌三昌之法,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其经卦

曹八,其别曾六十四1掌三梦之法,一日最梦,二日解梦。三日成胁。其经运

十.其别九十。以邦事作龟之八争,一日征,二日象,三日与,四日谋,五日果。

六日至,七日雨,八日瘳。以八命者赞三光、三易、三梦之占,以现国家之吉

因,以证教耿。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视高作色。大祭祀,则视高命

龟。凡小事,在卜。国大迁,大师,则贞电。凡放,陈龟。凡丧事,命龟。

蓝人掌三届以牌九盘之名,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九筐之名。

一日巫(差)更,二日巫成。三日巫式,四日巫目,五日巫易,六日巫比,七日巫

构。八日巫参,九日巫环。以解古凶。凡国之大事,先堂而后卜。上春相篮,凡

国事共望。

卜师、龟人、蓄人和占人的职掌不一-录示,大体上都是配合大卜做有关占卜

的事情。春官大家伯手下的大卜所辖龟入占入、意人等,总共一百六十九人。

根据以上引文,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判断:.

大卜是西周政府中颇为取要的决策官员,国家大事都要经过卜噬。

大卜这个职位需要具有相当高文化素养的人才能胜任。大卜需要精通三兆之法.三易之法和三梦之法.即全面掌握龟卜(三兆之法)、著第(三易之法)和解梦(三梦之法)的全部技巧,为政府首脑提供国事决策的依据。

夏、商、周三代的卜噬不能混为一谈。“卜”是对龟甲进行烧煅,迫使其受热出现裂纹,以便看“象”,从“象”看出事物的征兆来。这种观测征兆方法分为玉兆.瓦兆和原兆三种。每种兆又分为一百二十种体态,每体又有十种颂语,共有一千两百种颂语。而“噬”则是利用著草求“数”,通过数的变化,形成经卦八个,八卦重查,形成六十四个卦形。《周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证据:夏代《易经》叫连山,股(商)代《易经》叫归藏,周代(易经》叫周易。在西周时代,三种(易经》还同时存在,大卜都要掌握。三易的卦数都是六十四个,但其排列次序不一样,卦辞和爻辞可能不一样.所以有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之别。

周代的大卜不仅会三兆、三易之法,还要会三梦之法。致梦.觭梦和成陟究竞是何种技巧,现在已经无从知晓。据注疏者的解释,致梦者梦之致也:觭梦者梦中之得也;或者皆也,陟者升也.用也,大概就是圆梦吧!无非是能民做梦,依据梦境所得为某种疑感求解之法。

我们根据《周礼》的规定,可以作出如上的判断,但《周礼》的规定是否与西周的情况实际相符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找到可靠的证据加以印证才行。历来对《周礼》本身的真伪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议。古文经学家认为《周礼》系周公旦所作。而今文经学家认为出于战国时期的儒家之手,也有人指为系西汉末年刘政伪造。近人曾从因秦铜器铭文所载官制,参证《周礼》书中的政经制度和学术思想,定为战国时代的作品。我认为即便《周礼》为战国时人所作。也会有历史传承为其依据,不可能凭空杜撰。所以,在夏.商,周三代的政府中设有卜人.第人等专门从事占卜的职位,看来是可以肯定无疑的。现在的问题是,当时的政府中为什么会设

立这样一些职位,它们究竟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我们在《尚书.洪范》篇里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箕子是纣王的叔父.官封太师,封地在其(今山西太谷),所以称箕子。他一再劝谏纣王行善政,纣王不听,反而监禁箕子。周武王会合西南各族征讨商紂(一作量,亦称帝辛),在牧野(今河南淇县)之战中,纣王因“前徒倒戈“,兵败自焚而死。“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做《洪范》”。就是说周武王推翻商紂王的革命成功以后,释放了商朝的箕子,并向箕子请教治国的经验,于是就有了这篇《洪范》。所谓“洪范”就是宏观管理的意思。箕子提出了“洪范九畴”。即国家宏观管理的九个方面:“一日五行,次二日敬用五事,次三日农用八政,次四日协用五纪,次五日建用皇极.次六日义用三德,次七日明用稽疑.次八日念用政征.次九日向用五福,威用六极。”而且说这“洪范九畴”是上天赐给夏禺,从夏朝一直传下来的。所谓“五行”是指五种物质元素所代表的物质生产。调配和管理。五种物质元素概括为水、火、本、金、土。因为水.火是百姓之求饮食所必需.金.木是百姓之所兴作,上则是万物之所资生,所以,对水、火、本、金.土的管理被列为国家宏观管理的第一项。其次“五事“是指对管理者素质要求的五项大事,为貌.言、视.听、思。“貌日恭,言口从,视日明.听日聪.思日容。”把管理者素质的管理列为宏观管理的第二项,可谓极有智慧。“三日农用八政”,农非农业之农.而指浓厚之恢.即极端重视之意。八政是指政府行攻的八大部门.即食.货.祭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客、师。“四日协用五纪”是指时间.节气的管理,五纪是岁、月日.星辰、历数。“五日建用皇极”,皇,大也:极,中也。孔颖达藐日:“大中者,人君为民之主。当大自立具有中之道,以施教于民。当先敬用五事,以敛聚五福之道.用此为教.布于众民.使众民幕而行之。”看来把皇极理解为建立治国的基本理念比较恰当。“六日义用三德“,x,治也:三德指刚.柔.正直三德。“七日明用稽疑”,疑难不决.为了判明吉凶祸福,需要择建卜噬。夏商、周三代,卜筮被列为宏观管理的重要部门。“八日念用庶征“庶,众也;征,验也。要念念不忘,十分重视自然界众多气象的征兆和变化。

“雨以润物,旸以乾物,暖以长物。寒以成物.风以动物,五者各以其时,所以为众验。”气象管理在三千年前已列为国家宏观管理的部门之-。“九日向用五福,成用六极”,教导劝勉用五福,畏惧沮止用六极。五福是指长寿、富裕.康宁、好德.终命:六极是指天折、疾病、忧愁.贫因、丑思、衰弱。以现代理念诠释第九畴,那就是对国民福利生活质量的管理。对“洪范九畴”就简单释义至此。

我们再对第七畴明用稽疑”做深入了解,前以弄清楚?噬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

七.稽疑。择建立卜算人。乃命卜值。日雨,日界,日蒙,日异,日克,日贞,日传。凡七卜五,占用二,街成。立时人作卜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民,谋及卜篮。汝则从,电从。重从,卿士从,意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祖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重从,卿士道,底民建,当,康民从。色从,望从,改则造,卿士边.古。汝则从,他从,管道,卿士逆,底民逆,做内古,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古,用作凶。稽疑是“洪范”的第七大项目,,也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部门。“稽疑”就是考核、检验疑难问题。上面这段文字是箕子告诉周武王在股商时代的政府里设立卜篱、运用卜噬以及稽疑和决策的整个过程。为了解决国君所遇有关国务的疑难问题,如战争、祭祀.婚嫁、立嗣、丧葬.封禅.赈灾等大大小小国事。需要征求天意。

基于当时的认知水平,人们认为长寿的龟和普草是能够通天意的灵物,于是发明了卜筮。卜筮是何时发明的,已无法查考,但肯定是在夏朝以前.而且有“龟长筮短”的说法,即龟卜的历史比著筮的历史还要长。选择懂得卜筮的人.任命其从事卜篇工作。龟卜的兆征有五种:雨、霁、蒙.驿、克;普筮占卦有内卦和外卦两种:内卦日贞,外卦日悔。卜筮都需要推行出一定的结论。选定卜人、第人进行卜筮时,要分别由三人进行,他们分别得出的结论,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三人之中有两人相同者以两人相同的结论为准。

遇到重大疑难问题,国君自身首先要有明确的意见,然后要与卿士商议,听取卿士的意见;再与底民商议,听取庶民的意见:再就是要通过卜筮,让卜人和筮人分别提出意见。如果君王.卿士.庶民、卜人和筮人的意见都是一致的,这就叫做大同,人心和顺,身体健康,庶民皆从,子孙后世都会遇吉;如果君王、卜人、筮人赞成,卿士.庶民反对.此事仍是吉利的;如果君王、卜人赞成,而筮人、卿士.庶民反对,那么做内政古利,作外交凶险;如果君王.卿士.廉民赞成,卜人、筮人反对,那么安静不做古利.积极行动凶险。

从《尚书.洪范》所叙“稽疑”的情况来看,三四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在其国家管理实践中,已经具备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集思广益”和相当“民主”的办法。这种办法的关键核心在于找到一种人们共同承认的“灵物”来作为裁决人们意见分歧的依据。这种“灵物”便是龟和蕾草.龟卜的历史比普筮的历史还要长。从上面的议事规则中,我们可以看到龟卜和著筮的权威,甚至超过了国君。因为卜筮所代表的是“天意“,人间的君王、卿士和庶民都应该服从“天”意。根据(周礼)记载,龟卜的“三兆之法”有经体三百六十种(3X120),而有颁各一千二百种之多,而“三易之法“则有连山.归藏和周易,各有经卦八个,别卦各有六十四个。由此可见,在夏、

商、周三代的政府里,卜人和筮人具有崇高和神圣的地位。三兆和三易之法是政府重大决策的主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三兆之法和三易之法中的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只剩下《周易》流传至今。由此我们可以相信。《易经》是夏.商、周三代政府重大决策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在三兆之法.三易之法和三梦之法的所有经典中,为什么只有《周易》流传下来?我们有必要对(周易)的历史作--番考察。

二、《周易》的形成和流传的历史考察

《周易。系辞下》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呼!”如果我们接受《周易.系辞》的作者就是孔子这种说法的话,那么在孔子的时候,就已经弄不清《周易》是何时形成并兴起的了。所以,孔子用一种不确定的语气来推测《周易》是“中古”时代的产物。孔子是春秋中后期时的人物,当时所说的“中古”究竟是指三皇、五帝时期,还是夏商时期,也很难判定。一般而言,上古是指三皇五帝时期,中古应是唐尧.虞舜、夏禹之时,近古则指股周之间。所以,孔子的这种推测,实际上与历来的传说一-伏羲初画八卦、神农重卦、夏禹重卦,以及周文王重卦等说法相差无几,只不过在表述上要比那些具指者科学客观一些。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蒙》.《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这可以视为孔子晚年钻研《周易》的史料证据。在《论语》里,我们则可以找到孔子努力研究《周易》的旁证:“子日:加我数年,五十以学

《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份》)在《礼记.礼运》篇里有基本相同的话,更可以证明孔子在寻找夏礼、股礼的过程中,也在寻找《周易》的历史轨迹。孔子说:“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孔子在聚徒讲学的过程中,很想把夏.商.周三代的礼治和治国的理念彻底弄清楚。他说:“夏礼”和“殷礼”我都能讲一套,但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我到杞国寻找夏代治理国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果没有得到足以凭信的资料,只得到夏历;而到宋国去寻找商代的治国理论和方法,结果也没有得到足以凭信的资料,只得到“坤乾”。这个“坤乾”是什么东西?据先辈学者的研究,这“坤乾”乃殷代《易经》的起卦。孔子到杞国和宋国虽然没有找到更多有关夏道与殷道的史料,可是获得有关夏历和坤乾的史料,尤其是坤乾的获得,对于后世了解《周易》的形成和流传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它说明“三易之法”到孔子研读《易经》时,夏易和殷易已经失传,只有《周易》还在流行。也就是说,孔子的“韦编三绝”,读的只是《周易》。虽然他也想弄清楚三易的渊源关系,但却没有找到足以凭信的资料。所以,在《周易.系辞》里会有“易兴于中古,作者其有忧患”的疑问。

其次,根据《周礼》规定,大卜的职掌要精通三易之法,而到了孔子生活的年代,三易只剩一易,即《周易》。吉林大学金景芳先生认为《周易》汲取了连山和归藏的精粹,所以使夏、殷两代的《易经》消失得很彻底。金先生的这种推理自有他的合理性,但我以为更为主要的还是与《周易》相比,夏易与殷易丧失了其特有的可信度。同时,孔子研读《周易》也与周朝的衰落肯定有关系。孔子日睹“礼崩乐坏”的现实.他的心愿就是要保存住周代的礼治文化。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平文哉。吾从周。”(《八份》)(周代的文化都自夏、商二代继承而来,多么繁荣的传统文化呀,我一定要将周代的文化保护和发展下去)曾经有人将这句话作为孔子复辟奴隶制的“罪证“,我认为应该回到原意上去理解。孔子曾想追溯《周易》的前身--夏易和商易,结果只找到“坤乾”.坤卦是商易的起卦,人们由此推断夏易(连山)的起卦是艮卦。贾公彦疏《周礼.大卜日:“连山似山出内(纳)也者.此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纳)于山,故名易为连山。“因为艮代表山,体现出夏代刚由原始社会步入初期的文明社会,自然环境恶劣,洪水泛滥,夏禹的父亲鯀就因为治水无方而被踵毙。,当时的人们崇拜高山峻岭,因为大山能庇护人类的安全。山共暴发时,人往高处跑.山洞为人们提供安全的处所,还能??避野兽的袭击、烈日的暴晒和风霜雨雪的折磨。大山便人们得以繁衍生息,获得衣食之源,大山是人类生命的保护神。这种推断和解释还是合乎情理的.。

为什么判定归藏为商代之易呢?贸公彦疏日:“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者。此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故万物莫归而藏于其中,故名为归藏也。“而以坤为首,就是以地为首,以殷为首。这是与商代的时代精神相符的。孔子到宋国的目的,原来是去了解“殷道“,虽然没有找到“殷道”的全部.却找到“坤乾“,这个“坤乾”帮助我们了解到股代《易经》所反映的殷代的时代特征。从夏代的崇敬高山,山山相连.转向崇尚大地,万物归藏;从以山林大自然的狩猎业为中心,向以广阔平原大地的农牧业为中心转移。更为重要的是,从神灵崇拜转向以人为中心。而人又分为女人与男人,反映在人类思想观念上则是从女性为中心,向以男性为中心转移。这种演变折射在(易经》上.就是归藏易的坤乾向《周易》的乾坤转变;折射在社会主体性方面,便是殷商到西周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放社会的演变。西汉文景之间的窦太后就说过:“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赞帝不解其意,来向大臣袁盎等,袁盎等告诉最帝说,窦太后是让他立其弟梁王为太子。“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史记.梁孝王世家》)从这段对话里可以得知,汉代人还知道商代的主流思想崇尚母系社会,所以王位的继承关系实行兄传弟,而到了周代,主流思想转变为崇尚父系社会,所以王位的继承关系也

改变为父传子,而且是嫡长子。这种主流思想意识反映在《易经》的变迁上,便是由“坤乾”变为“乾坤”;社会的演变反映在作为国家管理的主要手段的《易经》上,商易归藏的“坤乾”变为《周易》的“乾坤”。这表明周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比前人有了新的进展。从坤乾变为乾坤,纠正了前入忽视天而重视地的片面自然观,确认天气现象(风霜雨雪、寒暑早捞等)对大地和人畜的决定作用。人们从崇拜高山、大地到崇拜上天,标志着人类自然观的进步和完善。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从乱婚、群婚进化到尊崇对偶婚,从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演进到尊崇父亲世系。

这是入类社会观的进步和完善。我们通过对《易经》的形成及传承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早期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的自然观和社会观发展的轨迹.这是很有意义的,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进化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帮助我们弄清楚人类是怎样从恩昧走向智慧,而《周易》正是这个过程的最终记录。可见,《周易》既是人类认知愚昧的记录,又是人类认知觉醒和智慧的记录,此话听上去似乎比较矛盾。其实,人类社会正是在如此矛盾的相互冲突中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我们知道,人类的认知水平是一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从无知到有知的漫长.无限的发展过程。因此,我们绝不可讥笑古人的幼稚、迷信和无知。例如,夏.商、周的统治者通过龟卜和蓍筮来决定重大国策,就当时人类的智力而言,应该承认那是十分出色的活动,毕竞他们找到了一种替人们解除纠葛、稽考疑难的办法:以神灵、天意的名义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这样的思想认知模式就夏、商、周三代而言,至少已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从周至今又是两千多年,因此《周易》成为四五千年来卜筮文化的唯一遗存。其实龟卜和蓍筮的总体思路是一致的。龟卜是凭借物象的变化来断定吉凶祸福,菩筮则是凭借物数的变化来推断吉凶祸福。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透析龟卜和著篱的认知模式,几乎可以称之为荒唐之极,但是中国古老的文化却依存于如此荒诞的认知模式之中,因此,它又是我们无限珍视之和宝贵之的理由。例如.从河南安阳股墟发掘的许多龟甲片,最初被当成中药材卖掉了。后来,考古学家从中发现甲骨文卜部,才惊呼为应该保护的国宝。但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只能供文字考古之用,它是古代中国占卜的物证,至于如何烧灼龟甲,如何利用出现的“喜罅”(美丽的裂纹)做出判断,刻画卜辞,已经失传,无从得知了。中国古代用龟卜在先,用著筮在后,所以有“第短龟长”之说,即龟卜的历史比著篡的要悠久得多。虽说筮短.但夏代已有连山易;虽说龟长,但最终还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汉代王充的《论衡》里有一篇谈卜篡的文章,记叙孔子和子路有关卜笼的答问,很有意思。子路间孔子:

“猪骨、羊骨钻、灼之后,均可得兆,何必用龟?萑苇、萬笔皆可得数,何必用著?”孔子回答说:“普.者也.龟,旧也。”孔子与子路的答问说明孔子和自己的学生确实对卜筮文化作过细致.深入、全面的研讨,同时说明在春伙中后期,即孔子生活的年代,仍流行着龟卜和著筮.要不然的话.学生也不会就卜筮的用材提疑问出来。孔子所说“普者耆也”的“耆“.是老者的意思,而“旧”则作久解。意思是说,占卜就是向老者、长者.富有经验的人请教,而龟与着最符合条件。从这一间答中,我们也不妨假定在卜筮活动的初期,很有可能使用过龟、省以外的其他材料(羊骨.猪骨和芦苇、萬草),在长期活动过程里,逐渐发现龟和普是最好的材料,于是最后便成为定制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就《周易》的形成和流传得出以下一些结论,亦可作为我的一家之说:

(1)《周易》相传由伏羲画卦,文王作辞.此说只是沿袭已久的传说。《易》的形成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夏代和商代,其前身是夏代的连山易和商代的归藏易。它们都以八个卦为基本卦,相互重合而成为六十四个卦。据-些学省研究,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卦,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卦。但由于连山和归藏已彻底失传.详情无从考察,所以,现在所说的《易经》就是《周易》。其八个基本卦以乾卦为首,次卦为坤,其余六卦分别为震.巽、坎、离、艮、兑。

(2)《周易》八卦及六十四卦的形成和产生的思想基础是依掴整体的自然宇宙观,即依据“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系辞传》上)的原理而生八卦。所谓“易有大极”.大极的基础就是一个整体。《易经)最初就是在这个大的基础上分裂为两仪.--阴(--)对-阳(-);在一阴一阳之上分别重上一个阴或阳的符号,便产生了四象:==(太阴):=(少阳):=(少阴);=(太阳)。在四象之上再分別加上--.-,即产生了八卦的符号:取名为坤()、艮(田)、坎(三).異(三).震(三).离(三).兑(三)、乾(三)。有了八个符号,就有了八卦,而且赋予每个符号固定的性质,这就是《说卦》里所揭示的:“乾,健也;坤.期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世上所有事物都被这八种性质所包括.也就是说这八种性质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普遍性。

所以,(周礼>称这八个卦为“经卦“,而这八个卦的相互重合,便形成了六十四个“别卦”。所谓“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就是指通过八个经卦的相互重↓.成为六画.卦之后,便可以用于卜簫,断定吉凶,能够指导人们趋吉避凶,可以帮助入们成就统治天下的“大业”。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周易》的最初功能就是用于算卦占吉凶,作为辅助统治阶级作决策的工具。

(3)正因为八个经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普遍性.所以也只有八个经卦可以分别代表万事万物中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例如,作为经卦的乾卦,它的性质是健,这是水恒不??的。所以凡是健的事物,它都可以代表。例如.它既可代表天,亦可代表马、皇帝男子.父亲等纯阳的事物。但当乾上乾下组成别卦,才具有了帮助人们断定吉凶.趋吉避凶的功能。

(4)如果只有卦画成卦名,那只是一个个毫无意义的符号。所以只有在赋予六十四个别卦各自的卦辞和支辞之后,才使整个(易经》的六十四卦体现出万事万物的变化。那么,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是谁制作的呢?孔子在其所作的《系辞传》里告诉我们:“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古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古凶者失得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古无不利。”

这段话非常重要。首先“设卦观象”者,既不是伏羲氏。也不是周文王,孔子只笼统地说是圣人。愚以为孔子这样处理极为慎重和明智。在他研究(周易)的时候,已经无法考证出谁是设卦观象的作者.笼统地将其称为“圣人”最为明智。其次,他告诉我们只有卦画而没有(系辞),就不能明吉凶。而(系辞》是圣人根据阴阳的变化互相推进所观察到的得失之象,优虞之象.进退之象,保夜之象来拟定卦辞和爻群,以便君子根据刚柔变化来判断吉凶成悔吝。每个卦都有六个爻.其中暗含着三极(即天.地.人)相互关联的规律,所以他还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

《周易>和运用《周易》,那就是要十分深入而缜密地研究爻辞。每卦所含六爻之间的变动,贯穿着天道、地道和人道的相互关联。结合君子所处的具体环境,周密细致地钻研卦辞和爻辞的微言大义,才能得吉而无不利。占卦的活动绝非简单地求知吉凶。

(5)《周易)的形成是基于统治阶级君王“稽疑”的需要。《周易}的流传端赖孔子的“晚而喜(易》.《序》.<象).《家).《说卦》.《文言),书编三绝“,才使(周易》从简单占卜稽疑.判断古凶的功能.提升为君王治国实践里更加理性.深思熟虑、尽力减少错误的指南。清代焦循说《易经》是“寡过之书“(《易通释》),这一评价很符合《周易)经儒家诠释之后(即有了《易传》)的性质,也就是说,《周易》在没有(易传》之前,只是占卦之书,而在有了《易传》之后,便成为治因之道的经典了。《周易》取得了这个资格面流传至今,应归功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士人群体。

好的,文献我们看完了,这些文献是非常珍贵的,是值得花大篇幅去关注的。但是你也看到了,这文献里完全不提不提八卦的含义。更没有说阿尔法欧米茄,但也没有否定!

难道说易经大极也,所有的道理太多了,并不与阿尔法矛盾也。就像常用字4000 里面有个组合叫我爱你,里面还有一个套组合叫清平乐。组合太多了!阿尔法只是其中一个。

我再次强调,阿尔法欧密茄的技术核心就是注意力注意A 再注意B 反复循环。其实我们每天注意力就是这么活动的,只是我们游移不定,我们注意力每一瞬间都会有一个所在,按着时间推移他会从许许多多的事务上经过,这是默认的注意力顺序,我们的注意力就像在信息洪流里的小船一样随波逐流:

“看那!帅哥或是美女经过!你的心(注意力就嗖的一下被抓过去!)

别人的一个厌恶的眼神,你立刻从欢乐中被拖向消极,然而此刻,你心里正在想着你的对象的约会邀请。本来你是想去的,结果因为不相干的路人一个眼神,彻底改变了你的感觉。

你突然决定:“不想去了!”

你无法想象你的内在精神世界是如何被外在世界牵着鼻子走的!你像梦游的人一般,你以为你在选择,其实并非如此。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TED 魔术演讲!非常惊险,就是这个魔术大师可以预测别人的行为!叫读心术!

我也想到了艾瑞克·伯恩所的名著《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里的教诲:

“第十八章游戏之后是什么

本书第一.二部分描述的那些暗淡画面告诉我们,人的--生就是填补时间的过程,直到死去或见圣诞老人,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即便有,在慢长的等待之中生命能做一笔什么样的交易呢?都是一些平常事,但不是最终答案。对某些幸运的人而言,他们能够获得一些超越行为的东西,那就是意识:一些从既往方案之上产生出来的东西,那就是自发性,一些比游戏能得到更多回报的东西,那就是亲密。但是.对那些准备不充分的人,这三种东西都可能是危险的。也许他们不去改变会更好.那就是按照通常的社交方式来行事,比如“团结“。这可能意味着人类将失去希望,但对个体成员而言,希望依然存在。”

【这本书的书评是这样的:

评论家说:“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创造力的、最有影响力的、最受欢迎的、得到最广泛认可的心理学书籍。”

作家说:“它纠正了一种误传,说小说家或剧作家凭借他们直觉的创作,对生命的揭示比任何心理医生都多。”(真的建议小说家反复看这本书,没看过这本书写小说构造人物可能不太丰满和真实,太过于主观臆想。)

读者说:“在读了《人间游戏》以后,我开始知道周围有多少人在玩游戏……由此,我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让我们暂时结束这一章,下一章我们聊我说的那个魔术演讲,今天太晚了,笔者搬了一天砖,抽空编了这么一章。

同类推荐
  • 煎饼卷辣椒炒小鱼

    煎饼卷辣椒炒小鱼

    五朵金花,一坨牛粪,吃着花生、红薯,一天天长大。不同的人生,对生活一样的憧憬。年迈的父母,拥有着菩萨心肠,吃苦耐劳,但倔强却十足。生活的的磕绊、历练、向往,让这一群人为之奋斗。
  • 玉中魂

    玉中魂

    秦始皇焚书坑儒,无数书生含恨而终。执念太深者,魂魄化为灵,附于玉器之中。玉可通灵,为许多家族所收藏。张锦书所在的张家,便以其中一块作为传家宝玉。物以稀为贵,引得无数人垂涎。
  • 烟迷心窍

    烟迷心窍

    一部有关心灵疗愈的小说!怎样才能自我成长?怎样才能戒烟?这些心理问题值得我们去探寻。
  • 总有人活在我们认知以外

    总有人活在我们认知以外

    一个在基层待了10年的女子,经历了不算大起大落的人生,让她最初的豪情一点点跌落谷底……
  • 美丽夫人

    美丽夫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朝醒来,何馨月居然发现自己竟然年轻了20岁,人也变正常了,只是这被自己搞乱的烂摊子,需要她去收拾,只是,她要怎么样做才可以过上好的生活呢?现实的生活总是残酷的,没有那么容易成功,光是活着就得花光所有的力气,但她不怕
热门推荐
  • 上班族要懂点心理学

    上班族要懂点心理学

    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可以消除上班族内心的困惑和不安,带来一些有益的安慰和启示,本书运用心理学理论,对上班族在职场上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从而帮助上班族摆正职业心态,更加高效地工作。在心理学的护航下,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变成快乐的职场人、成功的上班族。
  • 断肠散

    断肠散

    一个风俗怪异的深山山寨,在一场巨变中,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不得不离开,最终陷入教派之间,正邪之间的争斗杀伐······爱恨情仇,一一上演。血腥杀戮,令人瞠目结舌。
  • 我的无限聊天群

    我的无限聊天群

    海贼位面,我曾镇压四海,血衣之名响彻大海。武侠世界,我也争锋群雄,威压九州。妖尾之中,我曾向往魔法,建立妖精的尾巴。雄英高校,我也奋发向上,成就最强英雄。北欧传说,我曾高高在上,掌握神灵权柄。希腊神话,我也以凡人之身,完成屠神伟业。……我是艾伦,这是在各个世界的我的故事。
  • 快穿男神喝汤吗

    快穿男神喝汤吗

    【1v1】有个日常作死的男友该如何?答曰:打一顿。这个作死男友是冥王怎么办?孟婆苏娆月面露微笑:照打不误,打完灌汤,反正他不记得。论女神想打自己怎么办?冥王曰:想打哪,我自己伸过去,一次不够多来几次,只要能拐到媳妇!!!#豪门大佬:女神,考虑一下联姻吗?黑化丞相:想谋朝篡位,考虑递个刀吗?人鱼小哥哥:猫儿是我本能所畏惧的,而你是我喜欢的……猫。妖王大人:妖后的位置喜欢吗?要不,玩一下师徒恋?……#冥王原以为被告白拒绝几万次了,追妻之路一定很难。后来他才知道,原来一开始就是两情相悦……【群】:327867763
  • 当代捉鬼师

    当代捉鬼师

    在遭遇了接连的人生重大打击之后,我被师父Professor林带入了亚马逊训练基地。经历了两年的训练,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捉鬼师,被派驻守位于北印度洋的岛国赛吉。抵达赛吉的第一天,我就捉到了两只鬼,还结识了赛吉首富的小儿子。这位外表英俊富可敌国的男子,却又着一桩看似根本无解的心事。我能否用自己的捉鬼之技帮他打开心结?身为捉鬼师的我又将与他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亚马逊基地神秘的氛围背后隐藏着哪些秘密?我将一一为您揭开。
  • 大荒妖女传

    大荒妖女传

    学霸剩女穿越到了传说中神话纪元的起点-大荒,沦为最低贱的奴隶。山中的妖魅,海底的鲛人,凡人和神魔,都逃不开爱恨情仇的纠缠。红鸾星动,命运的星轨在此交汇。刚烈的战神似火焰般燃烧的追逐,温润如玉的太子如沐春光般的爱慕,亦正亦邪的大荒至尊深渊般致命而神秘的吸引,她该如何抉择?因为她,一念成魔,破军再世,大荒血流成河;因为她,帝王散尽佳丽,后宫空无一人等她归来;因为她,万世宿敌陷入相爱相杀的挣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她一步步接近那个颠覆大荒的千年秘密,看凡人弱女子如何主宰乱世风云?
  • 逃不开

    逃不开

    如果有一天当你睁开双眼,发现自己所熟悉的世界都变得越来越复杂,你会准备怎么做?是选择试图改变?还是选择自欺欺人?然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坚强,学会孤独,学会一个人自己去面对。本书中的女主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尘世中,真真假假几乎迷乱了她的眼。所幸,她遇到了安紫夏,陪在她身边不离不弃……所幸,她遇到了墨宸轩,这个谜一样的少年让人捉弄不透,但他让所有人值得钦佩的是,他用自己的智慧破了一宗又一宗看似没有任何破绽可寻的案件……所幸,她遇到了灵猫球球,在他们遭到危险的时候,它总会不惜一切护自己周全……最后,唐雨妃告诉自己:只有自己学会了无坚不摧,才不会被敌人轻易的击垮!
  • 愿时光成眷属

    愿时光成眷属

    【前虐后宠,生死大爱】一场事故后,陆逸辰的记忆中抹去了林诗歆。婚后,陆逸辰对深爱着他的女人万般羞辱,而不久林诗歆发现,自己已经胃癌晚期了……陆逸辰在得知真相后对林诗歆展开疯狂的追求:“女人,你这辈子注定是我的,带着我的种你能跑到哪去?”【小剧场】六年后,机场中,一个身着职业装的女人牵着两个粉啄的小孩子从人群中央走出,女孩奶声奶气的说:“妈咪,这就是你的家乡吗?”女人一改脸上疲惫的神色温柔的抚摸着女孩的小辫子回复道:“是啊,这就是妈咪的家乡……”人群中一顿嘈杂:“卧槽,看,快看,陆逸辰啊啊啊啊啊,我的男神啊今天我终于见到活的了……”,女人在听到那三个字顿时眉头紧蹙,连拉着两个孩子朝机场外面走去……“少爷,最近没有林小姐的消息,还要再找吗?”身旁助理小心翼翼的问道。“继续找,找了六年,没有她的一丝踪迹,哪怕是十个六年我也要把她找出来……”陆逸辰咬着牙说道。“林诗歆,你够种,一言不合就离开我的生活,我足足找了你六年,我一定会找到你的,哪怕把这个世界翻一个遍都要把你找到”。
  • 快穿宠夫系统宿主有点冷

    快穿宠夫系统宿主有点冷

    (本文1V1,宠宠宠!)故事纯属虚构,无逻辑可言,她冷若冰霜,意外被系统契约,穿梭在各个世界。萌萌:小姐姐你笑一个。寒絮扯了扯嘴角。嘤嘤嘤~小姐姐为什么笑的这么恐怖?
  • 异界假教师

    异界假教师

    人族边境守卫战中,绝世妖孽王武惨遭封印,是队友的出卖,还是高层的阴谋?不,都不是,而是遇到两只不按套出牌的外界生物,將自己两个封进了王武的气海,从此妖孽是路人。一份特别指派的任务到来,彻底打破了妖孽的路人生活,妖孽的强者之路越走越偏,最终彻底偏向了一条教父的不归路,不,是教师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