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21800000002

第2章 夏仁虎 虎胆仁心一儒侠

我不入地狱?谁向地狱行。这样一个句子映入眼帘之际,读者可能以为不是佛经偈语即是烈士遗书罢。若得知作者乃是一位时年五十岁的斯文儒者,无论从年龄心态和知识背景的角度,恐怕都有点不可思议,继而难以置信吧。

1924年冬,五十岁的夏仁虎像1200年前的唐人王昌龄那样“出塞”而去。原本二十四岁即考取前清光绪年拔贡,曾任职刑部、农工商部;入民国曾任众议院议院员的夏仁虎,此时已经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徐世昌辞职、张作霖独立、曹锟贿选诸多家国剧变。他也由原籍南京一路北迁至北京,而这一次,他还要向北远行,向关外行,作出塞行,此刻的“出塞”有激愤,亦有期盼。

夏仁虎一介儒生,纵有诗酒豪气,本来诗书传家、家宅殷实的他,原本是可以在这乱纷纷、闹哄哄的尘世里觅一方小天地、喝一壶小酒、写几首诗文、听几番小曲的。他毕竟不是靠诗文干谒青云功名、靠酒酣耳热求取富贵的寒士书生,他完全没有必要非得仿效着唐人一剑一马一壶酒式的“出塞”,在苦寒的边关建树功名之后衣锦还乡。原本,在京城里,他已然是衣锦无忧、家宅安稳的。在京城里的诗酒交谊、名流酬唱颇多的他,原本亦不乏同道佳友,交游雅兴。早已加入“稊园”诗社的他,与一大帮诗人名流相知甚欢,樊樊山、关赓麟、易顺鼎、许宝蘅、李绮青等皆为同社中人,高朋雅集、诗酒吟咏之时颇多,原本亦并不寂寞。

他为什么掷弃眼前的安乐窝,偏要觅关外的苦寒地?他为什么执意北行?单枪匹马到关外,到奉天、到沈阳,还要寻找什么样的理想国?

也许,早在1919年,夏仁虎被推选为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委员长时,即注定了他这一趟五年后的“出塞”。那时,国会为张作霖的奉系所操控,分参众两院。作为国会年度大事的国家预算案的制定由夏仁虎主持,在其精心筹划下,竟然在由军人操控的国会中通过了裁减军费三分之一的民八预算案,这不由得让人莫名欣喜。按照夏仁虎的说法,预算案为众议院最重责任,须得四分之三出席,方能决定。党派分歧,故成立甚难。自民国以来,无两院通过之预算案。这一方面说明夏氏的精心筹划、倾力周旋之功,另一方面似乎也可以证明奉系的某种开明纳言之态度;至少,从这一年开始,夏氏进入张作霖的视野。

1922年春,张作霖的奉军入关,浮现全国统一之希望。张作霖自称镇威军总司令,通电全国,谓入关系以武力作统一全国之后盾。“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或许,张作霖就是那个唐诗经典中的“飞将”,这样的“飞将”,自然会使无数怀抱治国平天下大志的儒生们怦然心动。家国破碎一轮又一轮,政客走马一拨接一拨的1920年代,这样的“飞将”出人意表也给人希望。夏任虎欣然受命,任镇威将军公署政务处长一职,似乎也随着“飞将”的出现而显露一身侠气,铁骨铮铮。

曹锟贿选总统的丑剧上演之后,夏仁虎对北京的国民政府彻底失望,于是出现了1924年冬毅然“出塞”的豪壮一幕。我们说夏仁虎“投奔”张作霖,似乎还不能用“投奔”二字,夏氏是满怀着对“飞将”的敬意和希冀而去的,他此去并非为谋生计、为功名计、为钱财计、为安稳计,实则是为了千年以来“出塞”诗意中的那份家国怀抱。

也许,夏氏的家人与友人对这趟“出塞”之行并不全然理解。诚如十年后夏氏自己本人的《六十自述》诗中所回忆的那样:“翻然不得意,驱车歌出塞。平生服孟轲,天下定于一。朝衰在藩镇,民困厌兵革。磨盾朝治书,秉烛夜草檄。妄欲策治安,空思有饥溺。冀成一匡事,或免五季厄。”平天下、息兵革的政治理想,让夏仁虎希望能为奉系的强力统一大业献策,希望能为此“朝治书、夜草檄”的奔忙效劳,过一种充实而富于成就感的理想生活。可以揣想,当时宦途上不甚得意的夏仁虎,长歌迈进于“出塞”的征途中,也是别有一番快意的吧。

这一次“出塞”的时间并不长,在“塞外”也只呆了不到两年时间。这两年时间里,是否真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般豪壮而富于诗意呢?夏仁虎在《出塞后稿》的诗集中有一小段注释,基本可以说明问题。注曰:出关而东,奄忽再稔。弭笔论政,期定一匡。秉烛草檄,辄至五夜。职在枢机,益寡过从。朝出治事,归就一灯。时复吟啸,破其岑寂。行箧硌碌,携书盖鲜。剑南一集,阮亭数册。既恒浏览,遂入心脾。于时诗境,往往似之。存诗如千首,为《出塞后稿》。

文中可以看到,夏仁虎塞外的生活,除却出塞时的豪情壮志之外,是终日忙碌中又复归于一点寂寞的。然而传统文人的作派仍在延续,铁马金戈之余,“时复吟啸,破其岑寂”之举是时常有的,否则也不会“存诗如千首,为《出塞后稿》”。虽然来时匆忙,并未曾带来多少书籍以供研读,但陆游、王士祯的诗集还是不忘捎带。据夏仁虎自述,陆王二人的诗文和他此时的境遇似乎颇为契合,到底是陆游的苍凉雄浑之境,还是王士祯的诗贵神韵之说,能给军旅中的半老儒侠些许共鸣?怎么契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近千首这一时期的夏氏诗作静待读者的挑拣与领会罢。

千首诗文中有一首非常特别,也非常醒目。那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向地狱行”的诗句跃然目中,读之令人血沸。诗曰:

我不入地狱?谁向地狱行。割肉喂鹰犬,佛亦同此情。

仲尼栖栖在周道,沮溺睨之莞尔笑。此辈唯知洁一身,圣贤志在消群暴。

纷纷五季归强胡,民命轻于俎上鱼。此时佛亦救不得,一语能令万姓苏。

如何欧九为公传,却以伟人谥乡愿。失节事大饿死轻,终落宋儒一孔见。

十君四姓何足论,所贵当官能救民。今日苦无长乐老,四郊白骨堆嶙峋。

诗原题为“读五代史六首”,这是其中的“长乐老”。夏仁虎此时读五代史,自然别有深意。五代,五十三年五个王朝的特定历史年代,是唐帝国分裂之后的恶果,亦是开启大宋王朝的前奏。五代史向来是史家臧否兴废、评点功过的一所特定时空,在这短短的五十三年王朝更迭中,应汲取的教训、传奇的人物、稀奇的典故比比皆是,夏氏在清帝国覆亡十三年后,屡经更迭的北洋政府之外,矢志一统的奉系军营之中,读五代史颇有痛定思痛的儒者怀抱。他并不愿意效仿只知维持自己洁操的高贤隐士,他更愿意做那个在五代时期历事五姓,备受非议的“长乐老”——冯道。

即使宋儒欧阳修的批讽也可以不在乎,因为作为“长乐老”这样为民请愿的人而言,在夏氏看来,堪称儒之大义者。这是他的“民国”辩证法,为民而立国者即为“民国”,没有了“民”哪来的“国”。他出塞追随“张大胡子”,并不因为儒者识见与军人作派的隔阂,就自顾自的作遁世隐者,而是为“民”而谋,不计所谓的“名节”,终为了一统家国、救民水火。

然而在1925年夏,客寓沈阳时,这位出塞的“儒侠”似乎转瞬间变作了一个“闲人”。终日忙碌于军政要务的他,突然清闲了起来,花了十天的时间,闭门谢客,创作了一本《碧山楼传奇》。

写了近千首慷慨诗歌的夏仁虎,此刻却突然写出了一本以戏曲体裁为载体的“传奇”来,这对其一生创作数千首诗歌、数十种著述的儒者生涯来说,本来也是一件颇传奇的事件。自明清以来,“传奇”从原本可供场上敷演的戏剧底本,转变为文人儒生仅供案头遣怀的韵体文式之一,这本是无可称奇之文学史实。而对于这样一位千里出关致力一统大业,本来也忙于军政事务的要员而言,能写出这样一本古韵清幽的传奇剧本来,则尤为传奇。

数年后,度曲专家刘凤叔曾忆述过这一本《碧山楼传奇》,说它格律谨严,竟然还可以直接用于场上表演而不须太大的改动,这就愈发的奇了。先是称奇于夏氏的清闲雅兴,继而称奇于擅诗的夏氏竟然也作传奇,刘凤叔的评价则让人揣想,夏仁虎是几乎把这一本传奇要带回京城,让他那六年前(1919年)新纳的侧室林佩卿(林为当年北京城南游艺园坤伶,时人誉为“四卿”之一)为之长袖当歌,唱演一番的。

《碧山楼传奇》是根据吴梅村集中的一首诗构思而成的,诗名为“过东山朱氏画楼有感”。诗前的序声称,洞庭湖后山有碧山楼一座,楼中原主人为朱某,实为朱明遗裔;朱某恃才傲物,不求仕进,甘于闲乐终老,有美姬十二相伴左右。后因奸人陷污,指摘其布衣蓄伎不合礼法,遂尽遣美姬,后郁郁而终。有名为紫云者不离不弃,守志不嫁。吴梅村听说此事后,游碧山楼时赋诗一首,以志感怀。

夏仁虎在《碧山楼传奇》的跋文中提到,他根据吴梅村的这首诗及相关记载进行创作,不过其中增加了一个“李髯”的角色。增设角色的理由,夏氏加以说明道,“中间加入李髯一节,亦传奇家本色。事涉哀伤,词多侧艳,正需此一人,点缀豪语,为听者洗其沉郁,制曲家率有此种苦心也。”可以想象得到,这样一个豪壮角色的加入,和一个恃才放旷但终忧愤而死的书生角色相结合,亦儒亦侠,一定别开生面。

开篇第一折“楼隐”,小生朱裔开场即唱一曲[夜行船]:尘世浮名都是假,且湖山胜处为家,白玉雕楼,黄金选艳,也应胜凌烟图画。已让人隐约感觉到这个古典故事的背后,叙述者夏仁虎的心境已与当初壮怀出塞时大为转变,传奇中的书生朱裔,已替他唱出了无聊思家的心绪。

当正在楼中观赏湖山胜景的朱裔,得知朝廷正在广招人才、选贤纳士时,原本诗书传家、才情卓绝的他却突然展露出一种奇怪的情绪。他唱道:耽风雅,喜幽遐,范蠡逃名,在这湖水涯。痼癖是烟霞,情怀寄炎葭,浮云土苴,黄纸殿前麻,琼林宴上花。被俺山居人笑煞。

从唱词的内容来看,似乎仍然是明清以来儒者惯有的“山人”心态使然,恃才傲物、钟情山水而不问世事,似乎是那个时代文人以隐逸求高洁、以隐退表风雅的一种姿态。当然,朱裔的这番表态,家中的奴仆是不理解的。当从市集上打听消息的家奴回来禀报他时,朱裔在确认消息的真实性之后,表达了无可奈何、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绪。家奴这时也忍不住向主人进一言,他说,相公既抱奇才,应为世用,岂可久耽安逸,自误前程。

朱裔回答家奴,唱道:堂前燕,阅繁华,怎飞入寻常百姓家。把瑶源玉牒查,是金枝玉叶花。沧桑泪洒,抬眼望中华,神州竟属他,那还有青山一发。这样的唱词,实际上再次成为夏仁虎的夫子自道。夏仁虎少负奇才,在十一岁初学文时,就曾因雨夜偶得断句云:“窗外芭蕉篱内竹,一般夜雨两般声”而得到“两声词人”之号。戊戌(1898)变法那年,时年二十四岁的他以拔贡身份到北京参加殿试朝考,成绩优秀,遂通籍北京,开始了他整整三十年的官宦生涯。而此刻,飞入百姓家也罢,金枝玉叶花也罢,无论是少年奇才,还是前清官员;无论是北洋议员,还是奉军幕僚,他的儒者怀抱、侠者豪情似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施展。“抬眼望中华,神州竟属他”,这个“他”,夏仁虎已经看到过太多的更替轮番,看到偌大中国从帝制到共和,从共和到复辟,从复辟再到伪共和、真军阀,战火连绵的家国,似乎已经让夏仁虎看不到希望。

剧中的朱裔非但没有因为国家征招贤才而应征,反而通过种种渠道,用金钱贿赂招贤官员的方式,躲过了征招,保得了一时的安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乱世的怪现状,也是乱世中文人的另一种生存方式。反过来,似乎也是夏仁虎的一种反思与自嘲,“出塞”“入幕”作为施展生平抱负的手段是否真的可以得偿所愿?

在第二折“侠宴”,夏仁虎增设的“李髯”上场。浓眉粗髯的须生形象,一上场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红拂记》中的虬髯客。事实上,“李髯”正是这样一个粗豪形象的角色,让人在一番忧愤的书生意气氛围中突然看到一丝爽朗,侠气扑面而来。

李髯的唱词:平生愿恣狂,江湖未倦,豪气欲吞云梦。这分明又是夏仁虎心中原本的侠气使然。当晚,李髯与朱裔欢歌达旦、大醉酩酊,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一个是儒、一个是侠;一个是恃才傲物视功名如粪土的儒生,一个是善恶分明视江湖即乐土的侠客,二者的结合,亦儒亦侠,这原本就是夏仁虎心中快意人生的理想形象。实际上,夏氏以半百之龄奔走关外的豪壮,即是儒侠行径——他未泯的那份理想主义使然。

美酒与英雄,当然还少不了红颜情意。李髯随舟带来一个名唤“红杏”的歌伎,慷慨相赠与朱裔。相赠的理由很简单,美女配英雄,况且李髯也自称要退出江湖,皈依佛门。看来,在这样的乱世里,不但朱裔这样的“雅人”希望不问世事,归隐终老,即使是李髯这样的“粗人”也感到疲累,需要退出江湖,求得心灵上的安宁。场外的叙述者夏仁虎,也一定惦念起远在京城中的老妻、儿女和新纳的侧室了吧。

李髯一个人洒脱离去之后,剩下的是朱裔与紫云、红杏清歌曼舞的闲乐。然而好景不长,第六折“湖船”中出现一个角色,让这一场豪侠闲儒的“双美”生涯化为泡影。这个角色是个丑角儿,名叫“李不将”,谐音即是“理不讲”。他的开场白,点明身份。他唱道:玻璃眼,络索肠,向人前斯文样装。豪门倚傍,木钟到处能敲响。活嘴皮,说得河干。长指爪,搔人背痒。蔑片天才,枪花圣手,一时无两。

可以想象,这样的“帮闲”、“师爷”形象在当时的各级政府、各色官方或民间机构中都应普遍存在,夏仁虎如此形象地刻画出一个“理不讲”的丑角儿来,应当与他当时的际遇有关。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夏氏选择投奔“张大胡子”而去,原本就是冒着这个俗语经验之大不韪而去的。军营里有“不讲理”的长官,同样也会有一大帮“不讲理”的幕僚存在。这个“理”并非夏仁虎一人说得清之理,各人在各自的利益立场上都有铁板一块的道理,夏氏的统一家国之理想可能于他本人而言是“天理”,是昭昭如日月的“至理”,可于府衙中诸色人等而言,未必如此。

剧中的“李不将”,不出所料的将朱裔的风雅世界搞得天翻地覆。替主子出毒计,豪夺朱裔的“红杏”及家产,继而朱裔忧愤而死,紫云守志终老。凡此种种,原也不脱明清传奇之旧式情节构思,只不过扔掉了常见的凭借神仙救助、梦境重逢式“大团圆”的结局,而更显凄凉悲怨。除此之外,夏仁虎没有再对这本传奇有更多的表述,全本十二折的内容,不多不少,节奏不紧不慢地演绎了一个传统悲剧类型的剧本。他只是在跋尾中轻描淡写地提到,今年客沈阳,长夏务简,恒以度曲消遣,偶览此篇,谱为传奇。十日而脱稿。余居文字无忌之世,彼但可四十字者,余则不妨放言,聊代梅村抒其感慨耳。

已经开始以度曲消遣的这个夏仁虎,和那个“我不入地狱,谁向地狱行”的慷慨豪侠,似乎已经相去甚远。从亦儒亦侠的风骨到如今聊代古人抒怀的闲人,夏氏在关外的两年境遇若何,可想而知。九十岁时,他回忆这两年的军旅生涯时,曾赋诗一首云,因思定一功,关外或有望。虚作出塞云,难副旧时愿。又自作注云,时军阀内争不已,有人谓关外兵力强,可靖内争,余乃应关外之召,终失所望。失望之情,溢于笔端。

1926年,夏仁虎带着近千首诗稿和这一本《碧山楼传奇》返归北京。虽然仍历任北洋政府关税特别会议委员会委员、财政部次长、财政部代部长等要职,但名不副实的尸位素餐只能让夏氏萌生退意。他依然赋诗抒愤,诗云,还京任司农,惟有仰屋叹。日坐赧王台,灾官断炊爨。诗注云:时税收皆由地方截留,中央政费无所出,复不敢轻举内外债。中央官吏枵腹从公,惟于年节,向各私立银行告借少许,略资点染而已。这“略资点染”的虚衔与不办实事的空位,已经让夏仁虎再也没有从政的热望。亦儒亦侠的风度,几乎已经要沦落到儒不儒、侠不侠的两难境地之中了。

1926年,对于夏仁虎来说,还有一次重要的任职。即成为“故宫博物院维持会”成员,与张学良、顾维钧、蔡元培、叶恭绰等名流共事一会,同时兼任基金委员会委员的他,至少在千年古国的煌煌古物中找到些许慰藉。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怀仁堂就任“陆海空大元帅”,面对这个前只有孙中山,后来者只有蒋介石就任过的大头衔,“张大胡子”欢喜之余,并没有忘记当年这个单骑出塞的豪爽儒者,他任命夏仁虎为“国务院秘书长”的要职。夏氏屡辞不成,他在忆述中写道:“强令为国务院秘书长,伴食而已。”

这一年,“伴食而已”的国务院秘书长夏仁虎将《碧山楼传奇》手稿付梓,曾为张作霖做过八年秘书长的谈国桓为其题写了书名。当然,此时的谈国桓并不知道,他一手清丽的楷书还将在一年之后用在为张作霖题写《张大元帅哀挽录》的书名上。这是巧合,似乎也是宿命。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专车行经皇姑屯时被日军炸死。在他身亡之前,与夏仁虎的最后一次会面,竟然是因为故宫古物的归属问题。原来,北伐讨张之声四起,张仓皇出关,意欲尽携故宫古物而去。这一次,夏仁虎的侠气迸发,拍案而起,直入帅府。当然,亦侠亦儒之道,并非是指着大帅鼻子一通臭骂,大义凛然地去找死。夏氏用一番变通的话语(夏谓故宫古物历年盗窃抵换,早已皆非原物,若大帅仓皇携去,正好烂账扣至关外,惹世人耻笑),最终使张大帅空手而去,让人由衷敬服其胆魄与智识。

1928年6月9日,国民革命军入驻北京。6月20日,北京改名为北平。而接下来,最后做了一把勇谏大帅之儒侠的夏仁虎退出官场,不再任职于政府,从此结束了三十年颠沛疲奔的宦途生涯。他以一个闲人的姿态,恢复了儒者的风雅,潇潇洒洒地走完了余下的三十五年人生。一册《碧山楼传奇》所牵扯出来的一段儒侠故事,就此告一段落,夏仁虎的传奇却依然在那字里行间、白纸黑字的镌刻着,似乎还在一遍又一遍地低吟浅唱;一缕剑光、一滴酒香和一声声蹄铁铛铛,似乎离我不近也不远。

夏仁虎

夏仁虎(1874—1963),字蔚如,号啸庵、枝巢等,祖籍南京。1898年,以拔贡身份到北京参加殿试朝考,成绩优秀,遂定居北京。辛亥革命后,他先后任职于北洋政府交通部、财政部,并为国会议员。张作霖入关后,先后担任国务院政务处长、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和国务院秘书长。1928年,时年55岁的夏仁虎弃官归隐,专事著书和讲学,曾任北京大学讲师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6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著有《枝巢四述》、《旧京琐事》、《啸庵编年诗稿》、《啸庵诗词稿》、《啸庵文稿》、《北京志》、《碧山楼传奇》等40余部。

同类推荐
  • 契诃夫

    契诃夫

    契诃夫(AntonChekhov,1860~1904)是一位与法国作家莫泊桑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中国学生对他的了解大多是从中学课本中的《变色龙》和《套中人》(又译《装在套子里的人》)两篇小说开始的。契诃夫于1860年1月29日出生在俄国一个杂货店老板家。他从小生活困苦,靠当家庭教师维持生活和求学。1884年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当了一名医生。与社会和人民的广泛接触,丰富了他的阅历,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从入学的第二年开始,契诃夫便在一些幽默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在20多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共写了400多篇中、短篇小说,10多个剧本。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
  • 胡雪岩发迹史

    胡雪岩发迹史

    胡雪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从穷乡僻壤走入富丽堂皇的大都市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地走近和他命运息息相关的钱庄?他生命中的两个大贵人是谁?左宗棠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胡雪岩是怎样互相扶持的?王有龄又是何方神圣?他在胡雪岩的生命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神奇的胡雪岩是怎么主导中外大商战的?最后他又为何会一败涂地?到底是谁给了他致命一击……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么就请打开《胡雪岩发迹史》,让我们一起回到历史的轮回中,去重新品味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乐章吧!
  •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竞因此成为清朝晚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 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摩根以过人的智慧,准确的判断力,使财富迅速积累,他从小就具备超强财商,很懂得市场和运营。摩根家族代代沿袭摩根的创业思维,使摩根财团不断壮大。
  • 原来袁世凯

    原来袁世凯

    他推崇西方文明,却拥有十房妻妾;他倡导教育改革,却相信儒学在控制民众方面的道德力量;他力行维新立宪,却出卖戊戌维新派;他掌握大总统权柄,却又迷恋皇帝宝座;他签订“二十一条”,却提倡国货,实行“国有主义”;他背叛共和,却推行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教育制度……袁世凯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激变与冲突,中与西、新与旧、强与弱、保守与进步、封建与民主……功与过,是与非,本书以详尽、充实的史料,一分为二,冷静客观的视点,抽丝剥茧,剔抉真伪,为你呈现袁世凯的历史真容。
热门推荐
  • 星寂帝皇

    星寂帝皇

    世界初成,便有一石孕育。在无数年的人类历史中,一人类,因为这石头,成为了世界掌权者。所以,石头,被叫做,帝皇石。可惜的是,此等世界至宝,却能量爆发,几乎成为废品。所幸,帝皇石,孕育出了生命,此乃帝皇!
  • 决别你,再遇你

    决别你,再遇你

    她是一名女警,他是一位平民,是,这很正常,但又有谁知道他们之间的间隔有银河那样长。。。
  • 天地降魔传

    天地降魔传

    从魔界逃难至人界的王子明王,鬼使神差般的附身于性格内向的初中生天地,少年的人生就此改变……
  • 功德界

    功德界

    幽澜大陆,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大陆,大陆上年年征伐不断,残酷的斗争,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强者,血腥的修炼,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传说。而不管世事变迁,万物变化,大陆上始终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老的叹息:幽澜大陆很大很大!
  • 开局一个首富女儿

    开局一个首富女儿

    “叮!”“神级子女系统绑定成功!”“叮!”“女儿发放中!”“叮!”“女儿发放成功!”“恭喜宿主获得首富女儿一个!”“首富女儿正在赶来的途中,请宿主耐心等待!”
  • 浮生有你如若梦

    浮生有你如若梦

    秋旭,2004年3月18,喜欢写作,读书
  • 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

    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

    教育、医疗、养老,为什么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房贷、车贷、外债,为什么我们总是入不敷出?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市场进入了增长性衰退的大滞胀时期,物价上涨、购买力萎缩、投资率下降接踵而至。继《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后,作者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运筹学方法,再次为我们指点迷津。读完《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你将从容应对中国经济大滞胀!
  • 再爱:弃妃倾天下

    再爱:弃妃倾天下

    她母亲惨死时,意外的救了他,为他解了毒,而她却染上毒,原本是她救了他,却被人捡了便宜,当她被逼的在悬崖边,他说:“夏,跟我回家”他用的是我,而不是朕,他用的是家,而不是宫。他设计一场阴谋,侍女惨死,她,被他逼得装疯买傻。她跳下悬崖,换身份,却发现她的侍女,并没有死,而是被他藏了起来……一切的一切都是……
  • 人狼之战:磐摩

    人狼之战:磐摩

    祖神磐摩开天辟地死去,人狼两族开拓苍州,狼王背叛人皇,伏燧接任人皇之位,建立大部落,联通南方各地的原人,狼王带领狼族退居北方大陆,永冬来临,狼族侵犯原人。发现大部落领袖与金乌秘密的战士扎昆诃伦为了逃避大部落追杀隐居南方边疆络布村,因狼族屠杀村民,只好受不明来历的男人指引去寻找人皇萨央的追随者铁族原人,这边狼族占领原人小聚落,大部落终于有所察觉,组织战士队伍前去抵御,但狼族战力强横,逐渐逼近大部落。
  • 班级异闻录

    班级异闻录

    又是一次战斗,又是一次神魔战争,这一次,我并不是孤单一人,因为我和我那些可爱的同学在一起,相信世界充满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