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04100000004

第4章 上元佳节 元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宋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对当时的元宵佳节的灯火作出了精彩的描绘。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民众生活中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元宵节又名“灯节”,起于汉,兴于隋唐,盛于宋明,至清代达到极致。这天晚上,皓月高悬,人们团聚一堂,吃完热腾腾的元宵,走到户外,闹花灯、放焰火、猜灯谜、社火、迎月、走三桥……将新年气氛推向最后的高潮。元宵节传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除了家庭团圆,浪漫也是元宵节的特色之一。

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也称“上元节”“灯节”“元夕节”。按照中国古代的习惯,把农历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七月十五称为“中元”,十月十五称为“下元”。“元”指月亮正圆。夜,谓之“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为“元宵”,古人也将之称为“元夕”。

元宵节起源于远古时代人们以火把驱邪的仪式。汉朝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诸神中也强调祭祀泰一神。“泰一神”,也称“太乙神”,是北极神的别名,据说是主宰一切的神。在正月十五皇家举行祭祀大典,张灯结彩,通宵达旦。相传另一位汉代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他是在大将周勃戡平“诸吕之乱”之后即位称帝的,而戡平叛乱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正月十五夜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且确定这天为元宵节。

不过,和汉室的两位皇帝有关的正月十五夜祭太一、游玩,并无张灯、放火的记载。到了东汉,汉明帝笃信佛教,则敕令元宵燃灯,从而形成了后世张灯、观灯的习俗。汉明帝敕令燃灯与佛教有关,《西域记》称古印度摩揭陀国正月十五日有观看佛舍利放光雨花之举,届时僧徒俗众云集,颇为可观。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便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令士族、庶民一律挂灯,遂相沿成俗。隋唐诸朝之后,“上元”又与放灯相结合,演变成民间盛大的元宵佳节,张灯时间也从一夜增至三夜。

元宵节的形成,还关系到古代国家制度的一些调整。中国历史发展到汉代,已经远离了自由的、朝气蓬勃的先秦,社会管理趋于严格。当时的都市实行“宵禁”,专门有执金吾者站岗执勤。但宵禁不利于元宵玩乐,所以朝廷调整为金吾不禁。《汉书》说:“执金吾掌禁夜行,唯正月十五敕许弛禁,谓之‘放夜’。”汉末以后,战乱连年,民生凋敝,娱乐活动难以展开。至隋,国家又趋于统一,节俗活动也就盛行起来。而当此之时,却有人出于礼教和国力的考虑,上疏奏请禁止元宵活动,结果隋文帝“诏可其奏”(见《隋书·柳彧传》)。史载文帝在位期间,还有官吏因元宵夜禁不力而被罢官的,可见当时禁令之严。富有喜剧色彩的是,隋文帝禁元宵,他儿子隋炀帝则一改父制,大开元宵之禁,带头大肆铺张元宵的张灯、游玩活动,以至于后人称“今人元宵行乐,盖始盛于此”(《资治通鉴·隋纪》,胡三省注)。

唐朝是自汉以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其国力之雄厚、社会之繁荣则更是空前绝后。唐都长安也和西周两汉一样,例行宵禁,但唯独元宵节期间特许弛禁放夜。此后的宋元明清,元宵节一直是热热闹闹,花样翻新,新意叠出,一代盛过一代。今天,无论乡村还是都市,元宵节也仍然是一年里最为热闹的节日。

元宵节习俗风尚

闹花灯。元宵节是名符其实的“灯节”,燃灯、观灯是这个节日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从正月十三“上灯日”开始,市肆就挂出各式花灯供人购买,谓为灯市。十四日“试灯”,各处纷纷搭起牌楼、鳌山、灯棚,并燃放烟火,预庆元宵节。十五日是“正灯”,灯节的正日子,各处有灯会、比赛花灯,小孩也高兴地提着灯笼四处游观玩耍。这种欢乐的场景一直要持续到十八日“落灯”止。关于灯节起源,一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有说起源于释道的宗教活动;有说汉武帝时流传下来的;也有说形成于唐朝;民间还有认为灯节是“放哨火”的发展,春耕之前将干枯杂草烧掉可以除虫害;更有许多与神话相关的故事与传说。不论如何众说纷纭,灯,总是象征美好、光明、喜庆和吉祥。唐朝以后,燃灯和观灯逐渐脱离了宗教色彩,成为民众盛大的娱乐活动。

猜灯谜。正月十五除放灯之外,不少地方还设有灯谜盛会。人们倘佯于花鸟鱼虫、百态千姿的彩灯前,为上面包罗万象的新奇谜语而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猜不出是一种乐趣;猜出后则手舞足蹈、抚掌叫绝。灯谜的确是一种饶有风趣、有益智力发展的活动。灯谜是写在彩灯上的谜语,其起因相传与春秋时期的游说之士周游列国时以借喻、暗示的方式表达自己意见有关。由于谜语含义丰富,亦庄亦谐,既能启迪智慧,又能开人笑颜,所以自秦汉以后,骚人墨客以猜谜为乐事。谜语作为人民口头创作的一种游戏,新鲜有趣,源远流长。元宵节期间,人们将谜语写在花灯上,让过路行人猜射,更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

跑旱船、舞龙灯、耍狮子。跑旱船原先是北方无水地区过端午节时模拟性的划龙舟活动。端午节划龙船的原始目的是迎祭龙神,后因正月间加入了舞龙的节目,跑旱船随之也加入了元宵节的娱乐活动。舞龙灯、耍狮子的活动除了祭田祖、祈甘雨的因素之外,舞龙还有祈生育和却病强身的企盼。

元宵迎紫姑。紫姑不仅是传说中的蚕神、谷神、厕神、占卜神,而且还是一位主生育的女神。中国各地在元宵节这天,常常伴以妇女祈子、祈生育的习俗,应该是与紫姑神有关。在广东、福建一带言“人丁”之“丁”与“灯”谐音,旧时代这两个地区生男孩的家庭在元宵节要在祖宗祠堂升花灯以示庆贺,未生子者也要升花灯,为添丁之兆。有的地方则流行着窃取人家门前的灯笼以为生子之兆。

妇女冶游和“走百病”。中国古代虽然以种种礼教对妇女进行身心束缚,但在元宵节和中秋节,均要暂时地解脱对妇女的种种限制和束缚,允许其离开闺房外出参与娱乐。元宵节观灯,往往是少女幽会佳偶、结识意中人的大好时机,浮男浪女也借此机会相互挑逗作乐。在元宵节期间总会出现一些爱情佳话或者男女绯闻。“走百病”,也叫“走三桥”,据说元宵节妇女群游,游城墙,摸城门钉,走桥等,可以治病强身,抖去晦气,祈免灾咎等。

元宵灯节的浪漫意蕴

元宵节与灯。自古有关元宵节的见解众说纷纭,但是不论有多少说法,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元宵节的起源都离不开与灯的联系,元宵灯节抒发着古老中国人的浪漫情怀。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定国安邦,对于老百姓的礼俗也有所创制。汉武帝采纳方士的奏请,设坛祀太一神,这个说法在《史记》中有确切的记载。《史记·乐书》说:“汉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望明而终。”汉武帝倡导通宵达旦地祭祀太一神,灯火通明,民间竞起仿效,相沿成俗,形成了张灯结彩的习俗。汉明帝的燃灯表佛说,也载入史册。宋代学者高承撰《事物纪原》作此表述。这说明灯与元宵的联系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所产生的影响。

其三,唐代道教盛行,道教为天官、地官、水官分别编排出了生日,由此形成道教的三种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上元天官生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是中元地官生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是下元水官的生日,为下元节。道教每逢三节,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祭祀都要燃灯,彻夜不灭。

按道家文化的说法,“三元日”中,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七月十五为中元,地官赦罪;十月十五为下元,水官解厄。道家文化认为“三官”不仅掌控着人间的福祸,还负责着鬼神的升转。至于“三官”的来历,道家本身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兴趣的研究者可以慢慢索引钩沉。古籍《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十六引《蠡海集》上说:“三官起源于金、土、水三气。”明清之际,这类记载很多,清代姚福均《铸鼎余闻》则说“三官俱周幽王谏臣”,即唐宏、葛雍、周武。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说有一个叫陈子梼的人,生得聪明俊秀,被龙王选中,将三个女儿都嫁给了他。三个龙女各生一子,三子的生日便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日。长大后,三人俱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故被元始天尊封为“三官”。“三官信仰”由来已久,早在东汉后期便已流传,当时张鲁的五斗米道和张角的太平道曾作“三官书”,为人消灾治病,免罪祈福。即在道徒中设鬼吏,为病者请祷,书病人姓字,说服罪之意。作书三通,其一上之天,置山上,其一埋于地,其一沉于水,谓之三官手书。1982年5月,河南登封县一位农民在嵩山峻极峰顶的石缝中,发现一道武则天时的金简,其内容就是祈求“三官”为武则天免罪降福。据清赵翼《陔余丛考》称,“三元日之俗”始于北魏时期,应该是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至于元宵张灯到底从哪一年开始,说法就很多了。不论有多少说法,至少反映了元宵节在逐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情况,表明元宵节是由多种文化因子与习俗逐步复合而成的。而且,各种说法都离不开“灯”,后世有关元宵节的习俗几乎没有离开“灯”的。从宋元明清之后的元宵节情况来看,灯节、灯市、灯谜之盛,可谓盛况空前。元宵节与灯的关系,如同鱼和水一样,是不能分离的。

燃灯与祈吉。为什么元宵节离不开灯呢?它与元宵节的形成历程有什么内在联系呢?从先秦时代老百姓祭天燃烧的柴火,发展到西汉祭祀太一神,再发展到东汉时期祭祀佛祖的长明灯,以及发展到唐朝祭祀天官的灯烛,民众过节始终包含着对神灵,其中主要是天神赐吉的祈求。因此,元宵花灯的深层文化内涵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事如意。

元宵花灯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花灯盛会多书祈年吉祥语,如正月十五“湖北黄陂,各村都出灯会,牙牌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风十雨’和‘万紫千红’等句,随后有高跷、锣鼓、龙灯等”。花灯的饰纹和制作造型也寄寓了年丰的吉祥意义。还有不少地方会为元宵喜庆活动专门扎制动植物花灯,如鱼、虾、蟹、荷、藕、龙、凤等,寄托着人们祈望新的一年丰收富裕的美好心愿。不少地方又有将祈年的花灯与祭社神、谷神联系起来,表达人们对于丰年的祈望。

民国三年《和顺县志》说:“十五日,‘上元节’。里巷立社。蒸层糕插连藁谷供神,逐门张灯三夜,以祈丰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的农村,在元宵夜,还保留了先秦烧火祭天祈年礼仪的变形遗存形式,突出表现了元宵灯火的吉祥意义。江苏南通有正月十五日放烧火习俗,即以火祭田祈年,系以火祭天变形而来。“月望之夜,用草把柏枝握于手中,燃其一端,旋舞不已,且高声歌唱。”所歌多为祝年之辞。“南通农家风俗,名曰放烧火,年年正月望有此举动也。”在江浙一带称“放烧火”为“烧田蚕”,烧火祭神则又演变成驱除虫害之巫术。灯节晚上,农民带着火炬,照遍稻田。祈求来年土地肥沃,庄稼长得好。祭祀天神的以火祈年、以火祈吉,在传承中又流变为以火驱除损害庄稼的害虫和野兽的巫术祈年活动,但其中仍隐含原型祈吉的因子。因此,在不少地方,不论元宵节的形式如何变化,它总是表达出元宵灯火祈吉年的共同主题。

灯节与人丁。元宵花灯的另一个民俗意蕴是它象征子嗣繁衍、人丁兴旺。此种意义也与敬神祈吉有着密切关系。以火祭天神或其他神灵,本身就包含祈子之义。传统的农业社会是一个人力社会,男耕女织,人,尤其是男人,总是兴旺之本、富裕之源。元宵灯节形成后,人们又根据灯与“丁”同部首的关系,将元宵花灯与生男子息联系起来,认为花灯具有使妇女生子的神力。在闽南、粤东方言中,“丁”与“灯”谐音,两地人们则据此认为花灯有兆生男的吉祥意义。因此,元宵节挂灯、送灯、妇女观灯等,都具有祈求生子,尤其是生男孩的意义。而且不独是两广地区,就是在江苏,也有元宵节给不生育者老而无子者送“小红灯”的习俗。《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三说:“江苏(淮安)旧历元宵节后,二月二日以前,此十数日间,有所谓送子者焉。此事亦系出于亲友所为。盖凡老年无子,及成婚多年而无生育者,亲友知其盼子心切,咸乐送之。然送者非人,乃一纸糊之小红灯耳。”在广东东莞有“灯头生日,回家接子”的习俗,就是正月十三日掌灯时分,凡是新娘子,必须回到夫家,说是到娘家“接子”回夫家。去年生了男孩子的人家,今年必须在神明和祖先之前,点一盏纸灯;又在正月初二到十三之内,拣一个吉利日子,在宗祠和神堂正中挂一盏很大的八角纸灯,两旁和大门口,都挂莲花灯一对。

广东翁源要举行“庆灯”,日子是预先择定的,也有在十三或十四举办的。这一天,凡是去年生了儿子的人家,必得先备花灯:纸灯的中间置油灯一盏,把它用红绳吊到宗祠的梁上去,同时敲着锣鼓,放着鞭炮,意思是“灯”愈闹而“丁”愈旺。另外还得买许多灯,一种叫“鼓子灯”的,必须送给神庙;一种叫“莲花灯”的,得送给观音庙。这天大家要大吃大喝,酒席由生子的人家或宗祠来备办。开始举杯的时候,大家该说吉利的颂词:“恭喜,多生贵丁!添丁!添丁!”即使在祖国宝岛台湾过元宵,也相当热闹,除了“弄龙”“弄狮”,还有“贯灯脚”的习俗。这天夜里妇女们多去参拜“注生娘娘”,祝生麟儿。有谚云:“贯脚灯,生生抛;过脚灯,生生抛。”所以她们多悬灯彩于自家的屋檐下,自己又提了灯在悬着的灯下走过,说如此行动,这年可生男孩。

灯节与吉祥物。一年到头辛勤劳作的人们,总是对于未来寄托着憧憬与希望。人们不仅向花灯祈年、祈吉、祈子,而且向其祈求多种多样吉祥之事,诸如进财、长寿、健康、升迁等等。花灯所包含的吉祥意义往往是多元混杂的。旧时普遍流行的“富贵寿考”灯,就包含了多种吉祥意义。该灯分四面,绘有天竹子、腊梅、百合、柿子、灵芝和松枝,分别象征寿命绵长、百事如意、长生不老、子孙繁昌等意义。还有一种“富贵多子”灯,则多以牡丹图案象征富贵,以石榴象征多子。“三阳开泰”灯绘三只羊:一只为母羊,另两只为小羊,一头小羊吃草,一头小羊跪在母羊腹下吮乳。“羊”与“阳”同音,“三羊”表“三阳”,象征春回大地,万物滋生,欣欣向荣。“八结灯”是福建泉州的一带的花灯:“闽南民间喜庆风俗,用一根红绳打成回形八结,象征吉神,八结灯仿此造型。”由于将元宵花灯视为生育吉祥物,尤其是被认为是生男之兆,所义又被新婚人家用来卜生男生女。泉州习俗,元宵节娘家必须送给新婚的女儿、女婿一对莲花灯,其中一红一白,挂在新人床上,元宵之夜点灯,视两灯熄灭之后卜生男或育女。陕西长安县女儿出嫁后,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到十五之间,娘家要给女儿送灯笼。头一年须送大宫灯一对,彩绘四面玻璃灯一对。如果女儿怀孕,除送一对大宫灯外,还要送一对至两对小红灯笼。每对灯都要配上蜡烛,要点多少天,就配上多少根蜡烛。送宫灯与玻璃灯是祝福女儿吉星高照、幸福美满,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辟邪求吉的意味;送小灯笼是祝愿女儿平安生子。这是用不同的灯分别来表现灯所包含的吉祥意义。江苏一带的人家只在女儿出嫁的第一个灯节给女儿、女婿送各式花灯,以祝子与辟邪。在不少地方新妇分娩后,亲友要送灯祝贺,称“添灯”,即“添丁”之意,其意义在于借灯的辟邪功能驱除缠绕新生儿的邪气,使其健康成长。

上海的元宵节俗

上海是一个以江南文化为底色的移民大都市,在传统农业社会,上海人的元宵节过得有滋有味,上海各个郊县都有很有意思的元宵节俗。上海著名的历史民俗文化专家薛理勇先生曾经考证过老上海人过元宵节的情景:

上海县(今闵行区)农民元宵夜食南瓜、苦草、高粱圆子,黄、绿、红三色兆丰年;或做12只大圆子,用手指在圆子顶端揿出潭印,蒸熟后看潭中积水多少,以卜当年每月雨水。

川沙(今浦东新区)居民元宵爱吃谢年的“收心馄饨”。入夜,寺庙前高悬七层至九层红灯,农人手持火把走在田头“调火龙”,唱:“花三担,稻六石,赤米绿豆收两石”,祝祷丰收;他们还点燃田边茅草,俗称“炭茅柴”。

南汇(今浦东新区)地方家家做高粱、糯米圆子,中午包馄饨。夜里,孩子们玩“炭茅荡”,举着火把绕着自家的田头边跑边喊一些祝愿自己家种的庄稼比别人好的话。

宝山的桶形天灯别有情趣,油灯点燃,带着人们美好的祈愿冉冉飘向深邃的夜空……

奉贤元宵夜,农家点燃天香蜡烛,祥瑞之光可兆丰年。此地做的汤圆大不同,花包形称“花包圆”,稻堆形称“稻堆圆”,寓意粮棉大丰收。

崇明地方糯米茧团形状巧,两头大来中间小。元宵中午,包的馄饨叫“兜财”。下午,用筷子插上茧团,放置田头,祈求丰收,叫做“斋田头”。夜里,高竹竿上挂红灯,走村儿童提彩灯,还有人玩“掼火球,照田财”。

金山、松江地区元宵夜,有人在田间挥野火,有人把灯笼檐前挂。有人上街舞龙灯,有人出行“串马灯”。嘉定农家正月半吃的馄饨叫做贺年羹,又以面粉团捏成缸甏等状蒸煮,称为“蒸缸甏”。看“缸甏”潭内水汽多少,卜一年之晴雨。

青浦有些人家爱吃用荠菜、油豆腐、粳米粉等做的糊涂羹,寓意太平无事糊里糊涂过一年。

上海农村农田里挂上一盏灯,称作“望田灯”,预兆五谷丰登,讨个太平年成。吴淞一带店家挂跑马灯、鱼灯等,乡间各庙宴神,在庙门前立灯塔、架桥灯,饶有情趣。

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市民过元宵节也很有趣味。旧时申城除抗战期间和社会激烈动荡的年头外,每年元宵节前,城隍庙一带大小店铺、住户开始张挂起用绫绢或纸等其他材料制作的五光十色的彩灯,有婴戏、祥云、银丝、兰草、荷花、彩虾、蝙蝠、凤蝶、金蟾、飞鸟、八仙和走马灯,还有兔子、螃蟹、鲤鱼、鳌山、蚌壳、福字、风车灯等。豫园内的四美轩、得月楼等茶楼、扇庄、店铺还在彩灯下悬挂灯谜给游人“猜谜谜子”。元宵节大街上有舞龙灯、戏狮子等表演,龙灯分金龙、青龙、白龙。舞龙灯边行进边翻滚,舞者如痴,观者如云。豫园元宵灯会精彩纷呈,《瀛壖杂志》记:“上元之夕,罗绮成群,管弦如沸,火树银花,异常璀璨,园中茗寮重敞,游人毕集……远近亭台,灯火多于繁星,爆竹之声累累如贯珠不绝,借以争奇角胜。”这一夜,沪城内外大街深巷上,小囡低拉兔子灯、大孩高举小红灯,灿灿华灯,如流星闪闪,几分神秘,恍如梦境!诗云:“错认瑶池却未真,满园花柳及时新。试灯风里游人集,半是嬉春半探春。”“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夜深,豫园九曲桥等处燃放大花筒、九龙、花蝴蝶等焰火……

同类推荐
  • 风起狼烟

    风起狼烟

    一梦越古今,梦里不知身是客.这一年,永嘉之乱带来的硝烟仍在延续,这一年,杀胡令被更多的人记在心里。当楚辰到来的时候,历史却偏离的原先的轨迹,祸耶?福耶?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楚辰只是个过客,在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到原来的世界之后,他只想做个有钱人,然后泡几个漂亮妹子左拥右抱。可是,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的时候,他又该何去何从?“在权力的游戏之中,你不当赢家,就只有死路一条,没有中间地带。”——《冰与火之歌》
  • 怀城旧事

    怀城旧事

    白朗起义失败后,大荔湾三百家眷处在危急之中,左車之子梁佑连夜将他们带出豫西,定居在山西怀城,在北洋军的全国通缉下,他们能否躲过一劫?前清素亲王奕仲劝说梁佑投靠保皇派,梁佑又该何去何从……
  • 玉贵红楼

    玉贵红楼

    相貌平庸徒有才学的失意男子穿为红楼男主贾宝玉,欣喜若狂的他如何风生水起玩转红楼?林妹妹~哥来了~
  • 执剑书唐

    执剑书唐

    当他见识到大唐雄风,他的穿越者身份一文不值,他想做的是融入大唐,做一个真正的唐人。他喜欢腰缠长剑,书写诗词歌赋,他更希望在历史这偌大的舞台上谱写属于自己的大唐风华。
  • 淝水之战3.东山妓

    淝水之战3.东山妓

    大秦天王苻坚想从肉体上统一中国,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激起东晋的文化保卫战。谢安以柔克刚。一场淝水之战,成就东晋风流。这部小说详细描写苻坚崩溃的过程,具有悲剧色彩。大战争起缘于小因果。因爱生怖,以遗恨终结。“淝水之战是公元三八三年东晋与前秦在今安徽寿县一带进行的一次大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即出于此。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毛泽东同志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热门推荐
  • DNF狂暴之眼

    DNF狂暴之眼

    “我就是来送信的,别惹我!”“呼,战斗这么枯燥,本大爷得闷口酒带动一下。”Enoch作为一个鬼剑士,似乎有些仁慈。Enoch作为一个鬼剑士,似乎也有些残忍。这是一个社会经验为零,智商为负数的主角的故事,不过好在,他的战斗力爆表!
  • 大陆的战歌

    大陆的战歌

    我们放弃了对神的信仰,但我们从没有放弃对生存的渴望,沸腾的蒸汽催动着战争的齿轮,来吧给我一把剑,我用它砍断敌人的脖子,用鲜血擦亮我的马靴。然后……然后......哎?哎,哎!这位姑娘,别闹,大爷我腰不好~~~
  • 我的学生我做主

    我的学生我做主

    一个班,一群人,从互不相识到团结情深,在别样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别样的人生!早恋?网虫?二次元?逗逼老师告诉你,那都不是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老黑爱小白

    老黑爱小白

    倒霉透顶的灰姑娘,偏偏遇上腹黑阴冷的霸道总裁,两人纠缠出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 仙瓶记

    仙瓶记

    一个小孩荒岛醒来,独自生存十年,发现所在岛屿竟是妖兽老巢,而自己身世扑朔迷离。
  • 二点五学校的日子

    二点五学校的日子

    我在2.5流学校的日子,记录一下时光,分享一些故事。
  • 既然莺语正丁宁

    既然莺语正丁宁

    “季燃,你要知道,我是因为会了才不学,不是因为不学才会的。”苏亦恒手撑在车玻璃上,露出一截好看的手腕。天!醍醐灌顶!季燃一连星星眼的看着这个带着天生带有光环的人。
  • 给萨尔那加跑腿的圣堂武士漫游记

    给萨尔那加跑腿的圣堂武士漫游记

    在新一任萨尔那加萨拉·凯瑞根用一发韦天灭世波车翻了前任萨尔那加二五仔埃蒙之后,动荡的科普鲁星区久违的和平终于降临了······“不,我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和平的。”融合了一体圣堂执政官与一体黑暗执政官的人类圣堂武士奎恩·韦斯盖一边用灵能风暴电翻一片埃蒙留下的莫比斯残党,一边冲着自己边上正在紧急社保的雷昊吐槽。“虽然我现在不管是达拉姆还是帝国都呆不住,但是这不是我回趟乌尔纳清静一下就被你们这夫妇俩抓了壮丁的理由。”“呃······如果莎拉觉得有些事只有你能完成,没准真的就只有你能完成。”“所以你们就打着为了宇宙未来的旗号把我捉来打工,还给了我一个造出个能突破世界维度的东西的任务?我是不是还要去找别的世界?”“对,不愧是又当过将军又当过执政官的人,脑子真快。”“······”“反正你又闲不下来,又没有一个能安心停下的地方,不如出去找找。顺便就把这个事给做了,我听莎拉说,这事好像还和咱们的宇宙升格有点关系······”“······”“没准还能找到合适的姑娘,我可是看着你从联邦开始一直两朝单身到现在了。”“······行吧,干了!”于是满载着星灵与人类科技的人类圣堂武士开始了穿越世界的不归路。
  • 长颈鹿不会跳舞

    长颈鹿不会跳舞

    爱情藏在每一个人心中,或在心底深处,或在浅处,在爱情的世界里,我们都是那个不会跳舞的长颈鹿,我们在等待别人的鼓励,将埋在心里的爱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