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5200000015

第15章 心有良知,为民造福(6)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宋朝时期,有一桩案件很长时间未能解决,周敦颐上任后,一审问就马上搞清楚了。乡里人的都惊奇地说:“就是老吏也比不上呀!”

刑部的使者向朝廷推荐周敦颐,后来他就被调到南安军任司理参军。

有一囚犯依法不该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却想治囚犯于死地。王逵是一个残酷无情、凶狠蛮横的官吏,人们都不敢和他相争,唯独周敦颐与他争辩论。王逵不听,周敦颐就交出笏板,准备弃官而去,他说:“像这样还能够做官吗?用杀人来媚取别人,我决不干。”

王逵有所觉悟,囚犯才免得一死。

后来,由赵忭及吕公著推荐,周敦颐做了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他以昭雪冤案恩泽众人为己任。

周敦颐巡视部属、考察刑政不辞劳苦,虽然瘴疠疾病流行,地处险远,也照常巡视审查。后因病请求出任南康军太守。

◎故事感悟

周敦颐人品高尚,胸怀洒落,就像天朗气清时的和风,雨过天晴后的明月。不苟取虚名而锐意追求志向,轻视求取富贵而重在得取民心,薄于自身的供给而款待孤单无靠的人,鄙视迎合顺从世俗而崇尚志同道合的永存。

◎史海撷英

周敦颐开创理学新局面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700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文苑拾萃

按部至春州

(宋)周敦颐

按部广东经数郡,若言岚瘴更无春。

度山烟锁埋清昼,为国天终护吉人。

万里诏音频降下,一方恩惠尽均匀。

丈夫才略逢时展,仓廪皆无亟富民。

李信圭请免杂徭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谢榛

李信圭(生卒年不详),字君信。泰和(今江西泰和)人。明仁宗洪熙时举贤良,授官清河知县。当时的清河县地处黄、运、淮交会之处。“县瘠而冲”,是南北漕运要道,“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当时,这种地方,很多人都不愿前往为官。而李信圭却欣然奉命。从永乐二年到洪熙元年,前后22年任清河县知县,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清河县的人民。

李信圭从明朝洪熙年起任清河知县。清河县境内土地贫瘠,又处于交通要冲,由于运河流经这里,官家船只整天接连不断,本县要派役夫帮助挽船,经常出动上千人。

前任县令曾从江苏沐阳请了500名民工来清河担任役夫,但这些民工离家太远,衣食都有困难。李信圭想出了个新办法,让沭阳的民工不必来此助役,只要替清河县代交浮征银三分之二即可,这样两个县都感到方便。

清河县农民负担仍然太重。

宣德三年(1428年),李信圭向明宣宗上书说:“清河地方地广人稀,又处于冲要之地,来往使节络绎不绝,每天都要调发农民去帮助挽舟。成年男丁征调完了,又征调老少男丁,这样就严重妨碍了农桑。过去兵部有规定,往来办公事的船只,事情急的每船派五人挽舟,不急的则不派。现在,这个规定不执行了,挽舟的民工越要越多,甚至有一艘船要四五十人。船上的老爷们对役夫们滥施凶威,谁敢过问此事。如遇上大风,船行很快,役夫徒步追赶不上,他们的衣服粮食都拿不下来,还要受到冻饿。希望朝廷重新强调原来的规定,哀怜这些胆小的百姓。”

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由于运河两岸各县农民都有这个问题,于是宣德八年,李信圭又上书说:“从长江、淮河地区前往京师,都要经过运河,沿河郡县都要让军民帮助挽舟。如果官船没有卫军,民夫都要由地方官发派,州县每年征发两三千人,日夜等候在那里。上边派役时,不论正常差役还是临时调派,一起下达。为应付这些征派,造成土地荒芜,存民穷困。一过灾荒,就要扶老携幼去路上乞食,情景实在可怜。请求朝廷批准,从仪真到通州这运河两岸地区,一律免去杂徭,使得农民能集中精力种田,同时提供必需的夫役。”

宣宗同意了这个要求,这就使得清河以外运河沿线各地农民都得以减轻负担。

◎故事感悟

李信圭为民着想,做到了爱民利民。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为官不但要“存爱民之心”,更重要的是要“行爱民之政”,也就是要在政治实践中为民谋利,造福百姓。“利民”的要义是一切政治的举措,要时刻注意为百姓兴利除弊。

◎史海撷英

李信圭呕心沥血

李信圭到处州后,“进耆老问风俗,禁民间生女不举,有丧不葬而焚弃者。择城北闲地数十亩为义塚,葬遗骸,凡无葬地者皆许葬其中,民大化服。方询察利病,次弟罢行之,而疾作矣。”谁能想到,这些事都是李信圭到处州后一个月之内完成的。李信圭一天只吃两顿饭,每天公务到夜间,一月处理公务几百件。这样的好官自古以来并不多见。某一年五月初八,李信圭病死于处州知府任上,终年63岁。

李充嗣慎理饥民

◎块土不能阻狂澜,匹夫不能正颓俗。——林逋

李充嗣(1465—1528年),字士修,号梧山。祖籍四川内江。正德中举治行卓异,巡抚河南、应天,皆有声誉,进工部尚书,修治苏松水利,加太子少保。嘉靖二年(1523年)十一月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嘉靖七年(1528年)九月二十三日卒,67岁。赠太子太保,谥康和。有《梧山集》。

李充嗣是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弘治初授户部主事。正德九年(1514年),因“治行卓异”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当李充嗣来到河南上任的时候,由于河南又遇灾荒,上万灾民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面对众多的灾民,开封府官员准备把他们驱赶回去,使他们到本县去接受救济。而李充嗣认为这样做不妥,他说:“这些饥民已经饿到支撑不起来的程度,怎么能让他们爬回本县?过去有人说过,设粥来赈济饥民不失是个好办法,硬把他们驱赶走,让他们饿死于路上,我实在不忍心,也不能这样做。”

李充嗣的话很有道理,而且充满了人情味。但是,开封府的一些官员听了李充嗣的话却直撇嘴,认为李充嗣不过是卖弄,有些人巴望着看他的笑话!

救灾如救火,饥饿的灾民吃不上饭,随时都有被饿死的危险。救济饥民,刻不容缓。李充嗣想到这里,立刻召集官员,很快作出了具体安排。

李充嗣命令在四个城门附近即刻设置几十口大锅,并挑选勤快能干的吏员负责每天熬粥供给这些饥民吃。

就这个办法?在一边瞧热闹的官员背地里嘀咕,以为李充嗣也不过是“耗子尾巴上长疮——能水不大”。

风凉话刮到李充嗣的耳朵里,他只是付诸一笑,因为他很清楚像这样的话不听也罢。

可是,10天过去了,一些喝了粥的年轻力壮的人的体力逐渐得到了恢复,李充嗣心里有底了,以为应该实施他的第二步措施了。

李充嗣在舍粥官员中挑选出表现好的,负责给先返乡的青壮年发放粮食。李充嗣知道,这时给老百姓发粮食,比发放金子还要重要,因此,必须选择最忠实可靠的人去做,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使真正的灾民得到足够返乡的粮食,以免在路上饿死。

给返乡的灾民发放口粮的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说风凉话的官员又传出了新的说法,舍粥自然是善事,可是,舍到何年何月是个头呢?得到粮食的灾民是被打发回家了。可是,那些老弱病残的饥民,却一时不肯离去。

那风凉话的源头,就在这里。

李充嗣对于这些闲言碎语并不觉得异样,因为他懂得,工作只有做彻底,才能使那些讲怪话的人彻底闭嘴。

李充嗣告诫负责舍粥的官员,切不可懈怠,要继续做好舍粥工作。又过了一个多月,那些老弱病残的灾民也能自如走动了,李充嗣才把他们遣送回家。由于李充嗣采取了得力的救济措施,使数以万计的饥民获得了新生。

◎故事感悟

在突发事件到来时,李充嗣镇定自若,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从实际出发,从穷苦老百姓的利益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救济饥民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李充嗣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说来,仍有一定的启发与教益。

◎史海撷英

李充嗣平叛乱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充嗣巡抚南京诸府。宁王朱宸濠叛乱,杀巡抚都御史孙遂、按察司副使许逵,并先后陷南康、九江,围安庆。李充嗣与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乔宇商定:乔宇固守南京城,自领一万精兵,向西屯驻采石,密派使臣到安庆城,令都指挥使杨锐坚守城池。同时,传檄内部,声称京师边兵10万,旦夕可达安庆,赶快准备军饷,以此诈敌。宸濠果然疑惧,不敢强攻。叛乱平息后,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为其请功,李充嗣进户部右侍郎,并颁诏嘉奖。不久,李充嗣升工部尚书,兼领水利事,担负疏浚苏、松河渠。

◎文苑拾萃

游大洪山

(明)李充嗣

一雨清凉万物新,省耕随地踏芳春。

明时愧我叨民牧,尚有饥寒洒泪人。

路入羊肠面面山,万寻苍翠水云间。

劳形老大浑无补,逢着幽人也厚颜。

钟化民推重良心

◎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欧阳修

钟化民(约1545—1596年),字维新,别号文陆。明仁和博陆(今属余杭区)人。授惠安知县,多惠政。发现豪门权贵侵害民利官租,必绳之以法。清丈田亩,豁浮额若干顷。审徭役,减虚丁2万。洛阳桥坏,渡者常溺于水,化民不顾艰难,尽力修复。

“不要官、不要命、不要钱”,这是明朝地方百姓对一位官员的称颂。这位清官就是今余杭运河镇人、明万历年间的右佥都御史钟化民。

钟化民于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考取的进士。乐平是有名的难治之县,钟化民仔细考察民情,认为症结在于前几任官员贪赃、执法不公从而激起众怒。他精心清理积案,深入调查,秉公执法,有些有靠山的复杂积案,他顶着风浪,不顾险阻地去甄别、澄清、平反。百姓称他是不要官、不要命、不要钱的“钟青天”,乐平人还将他所办的案例编成书籍。连外县百姓有冤情都赶到乐平来申告,求“钟青天”为他们申冤。

后来,钟化民升任山西道御史。当时朝廷禁止贩马出境,钟化民上奏朝廷准许民间可以越境贩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养殖和贸易业的发展。他在宁夏发现官员侵吞朝廷军饷和军粮,转嫁于百姓,向百姓滥征,于是向朝廷揭举,请求“永停征派”,也获朝廷准许。

钟化民巡视山东,正值山东大旱。他一到任就审察刑狱,释放冤者,免征赋税,先采取措施赈济百姓,再上报朝廷,结果触犯了权贵,被弹劾降调。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河南大饥荒,饿殍遍地,已升任都御史的钟化民受命前往放粮救灾。他布衣草帽,单骑遍访灾区,慰问灾民,考察地方民政。他申请朝廷拨库银30万两,漕粮10万石,并火速通告各地,废止高价粜米禁令,以聚集商品米,同时遍设粥厂赈济灾民。他号召和安置流民还乡,重建家园。结果在他的影响下,地方官吏勤于政事,盗匪敛迹,民心安定。办完赈济,钟化民得到了皇帝褒扬,提为太常少卿。

他前往陕西了解茶政、马政,说:“边塞地区土地寒冷,只有畜养马匹作为职业,现在考虑到由自由出入交换改为严厉禁止,这样百姓赖以滋生繁息的东西和境内贸易全都废去,官府和百姓急需的东西也无从得到供给。请求听任百姓越境进行买卖,只是不得进入边境各族之中。又从前宁夏缺乏粮饷,朝廷每年拿出银万两换取米2.7万石,但后来被当地官府侵吞,仍从百姓当中任意征收。请求用新垦土地上获得的粮食来补偿,并永远停止征收摊派。”

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2年),河南发生大饥荒,出现人吃人现象,朝廷命令钟化民兼任河南道御史前往救济。救灾和稳定政权的措施全都实施了,老百姓很高兴。

钟化民担任官职期间工作勤奋严肃,所到之处都获得好声誉。走遍八府,接见百姓询问疾苦。任职期间劳累成疾而死,官僚百姓交互向朝廷对他加以颂扬。

钟化民长年累月地到处奔波,终于积劳成疾,病发而卒。噩耗传来,百姓失声痛哭,哀悼“钟青天”。家乡父老在当时的杭州西湖的苏堤跨虹桥为他建祠纪念。

◎故事感悟

同类推荐
  • 中国国策报告(2013-2014)

    中国国策报告(2013-2014)

    纵观当今世界,为应对种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及时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战略和方向,各国都在探索有效的决策模式。当代政府决策能力的高低,其意义已不仅局限于政策领域本身,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关乎这个国家的政府执政能力,关乎其政治民主发展的水平。《中国国策报告》全面记录2013年以来,中央、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生动、准确、客观、及时的政务决策信息,精彩纷呈的中国时政。
  • 理论热点·2011

    理论热点·2011

    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十二个问题,组织理论工作者撰写了《理论热点·2011》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分析、解读,作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教材。
  •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所谓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入党前固然要端正入党动机,入党后更要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端正入党动机需要每个共产党员一生的不懈努力。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端正入党动机是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首要问题;正确入党动机是成为合格党员的第一个关口;错误入党动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现阶段影响入党动机的环境因素分析。等等。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广大入党积极分子、新老共产党员以及党的各级干部。本书有助于大家思考“我为什么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应当做什么、如何做”这些问题,也就是说,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合格党员。
  • 转折年代

    转折年代

    本书从邓小平带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切入,以历史转折的前奏、准备、完成为序,对一系列重大国史、党史问题包括1975年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帮”、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农村和城市改革、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共十二大召开等进行了解析,突出叙述了邓小平在伟大历史转折中所起的作用。
  • 历练党性的熔炉

    历练党性的熔炉

    本书是一部记述中共长治市委党校发展历程的史实类著作,反映了该校创立、探索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记录了一代代党校人奋斗拼搏的足迹。该书共分六章,即创建时期、初步发展时期和“文革”前期、恢复时期、正规化和改革时期、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时期、能力培养和素质培训时期。
热门推荐
  • 无敌从继承了圣主之力开始

    无敌从继承了圣主之力开始

    少年秦逸意外获得圣主的能力,发现世界并没有那么简单,超凡能力,强化能力,异形能力,灵界之门,灵界生物相继出现在秦逸的生命里。秦逸表示:“你们随意,反正我是无敌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公子真矫情

    公子真矫情

    她因一把小巧精致的宝蓝钥匙吸引而来。在寻找回家的道路的同时,却被诡异的谜团圈入其中。妖魔当道,祸害四起。莫烟匆匆背上行囊,与众人一起扛起降妖伏魔的大旗,在旅途中揭开重重迷雾。后来莫烟发现了方邬的秘密,她为他抛下一根稻草,而他紧紧抓住了那根稻草。莫烟就是方邬的救命稻草。当病娇黑莲花方邬禁锢着她,用哀求的语气问道:“我喜欢你,求求你,能不能也喜欢我,你不能不喜欢我啊”莫烟其实不知何时起,也早以喜欢上这个奋不顾身来救她的少年。当时少年春衫薄,打马斜倚桥,满楼红袖招。娇憨能打机灵鬼×病娇偏执黑莲花好伐,我果然不是写介绍的料
  • 部落冲突之野蛮人传说

    部落冲突之野蛮人传说

    兵营中的士兵们,执着于战斗,面临着轰鸣炮火也毫不畏惧。他们战死,化为一摊圣水深埋地底,结束惨烈的一生。我不希望这样。我只是个野蛮人而已,本应没什么智慧谈论这些。但我不希望再作为战争机器生存下去,我要做出一些改变!
  • 池小飘传奇

    池小飘传奇

    当飘了一千多年的灵魂为自己的下一场人生计划时众人:你踏马开挂?!!池悠死后觉得自己的人生非常凄惨,于是她暗搓搓的为自己的下一场人生计划了起来她重来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一直陪着自己的那个老头的精神聚集起来,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一只红狐狸,后来把它养起来做宠物不过她很奇怪为什么自己的身边有些奇奇怪怪的人比如莫名其妙的认了三个徒弟,还有一个不是人她也不清楚修炼这一说,因为她好像和老天的亲闺女一样,生下来就不用修炼什么都会池小飘表示非常无奈,不过也只能摊摊手继续过了
  • 快乐打工记

    快乐打工记

    葛书瑜和箫宏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两人都靠着祖产混日子。整天关心的就是吃喝玩飙车,交女朋友。偶尔有生意砸在头上,让懒散的两人活动活动。情节人物纯属虚构,若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 心理画像师

    心理画像师

    秦柯是公安大学的一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他当警察的目的是为了查出七年前将其全家灭门的凶手。在公安大学,秦柯因成绩优异而得到国内著名心理画像专家康一介教授的赏识,在康教授的帮助下,他成为公安部刑侦总局的一名见习警官,在见习期间与大队长罗倩、同学欧阳一起侦破了一系列轰动全国的案件,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心理画像师。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却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 凤舞女帝

    凤舞女帝

    加班到了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世界,睁眼面临流产……。弄不清是前主还是自己的思想,就心甘情愿的沦陷,换来的却是毁尸灭迹……。如此,我收回我的情感,从此陌路……。再相见,不相干……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卖火柴的小女孩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卖火柴的小女孩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无敌三人组完结季:世界统一戰

    无敌三人组完结季:世界统一戰

    无敌三神探又回来了,这一回是三大神探最精彩的战斗,战斗所指的地方,便是美洲以及日韩的一些敌人,如果还没有看过瘾,请大家等待我一个人写的小说《警探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