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696500000003

第3章 立志勤学的故事(2)

贾逵隔篱听课

贾逵,字景伯,东汉平陵(今咸阳)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家里,父亲贾徽在贾逵幼年时就外出求学去了,常年在外。贾逵同母亲、姐姐在一起,过着贫苦的日子。

贾逵从小聪慧好学。5岁那年,有一天姐姐带他到院子里玩,忽然听见附近的私塾里传来了一阵阵读书声。私塾外围有一层篱笆,贾逵人小个矮,就嚷着让姐姐抱起他看个究竟。姐姐抱起贾逵,小贾逵手抓篱笆往里一看,原来是私塾老师正领着学生在诵读经书。小贾逵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诵读,久久不肯离去。姐姐见弟弟如此喜欢读书。于是每天抱着他隔篱听课。

小贾逵学习真有一股恒劲,一年四季坚持不断,有时姐姐没时间陪他去,他就自己趴在篱笆旁听课。遇上风雪天,他照听不误,小脸蛋与双手冻得通红,也不肯回家暖和。

就这样,暑去寒来,贾逵隔篱偷学了5年,对老师讲授的《五经》与《左传》竟能全文背诵下来了。10岁那年,父亲贾徽求学回家,发现儿子对经书十分熟悉,能背诵《五经》,非常惊喜。姐姐向父亲述说了贾逵的5年苦学,贾徽听后,赞叹不已。

贾徽也是研究经学的一位学者。所谓经学,就是解释和阐述儒家经典著作的一门学问,东汉时颇为盛行。贾徽曾经向西汉末年的著名古文经学派开创者刘歆学过《左传》,功底很深。他发现贾逵虽然能背诵《五经》与《左传》,但对经学的微言大义并不甚理解,而且贾逵隔篱听课时没有教材,文字写作能力差。针对儿子的薄弱环节,贾徽因材施教。在父亲指导下,贾逵剥下庭中桑树皮作书板,对着教材边诵读边默写,桑树皮用完了,他就趴在门上、墙壁上写字,等把写下来的东西背熟了,又涂掉另写。

贾逵就这样刻苦地自学,而且10年不中断。当他刚满20岁的时候,竟令人惊奇地为《左氏传》和《国语》写了51篇注释。贾逵的名声传遍乡里,不少好学的青少年纷纷前来求教,大家都把他的教书生活称为“舌耕”,以赞扬他的勤奋刻苦精神。

张仲景立志学医

张仲景(约150—219)是中国东汉时代一位大医学家,人们把他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从小就勤奋好学,看了很多书。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给人治病的故事,心里很感动。他想:“许多人只知道为自己打算,不问民间的疾病和痛苦。我为什么不能像扁鹊那样,把救死扶伤,解除人民病痛当作自己的责任呢?”从此他就努力钻研医学,拜同乡名医张伯祖作老师,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在年轻时候就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

当时,各地军阀称霸,连年混战,造成田园荒敝,瘟疫流行,死尸遍野,他眼看亲人沦丧,却束手无策,深感疾病的危害和医药的重要,为了同疾病斗争,张仲景辞去官职,决心从医。

每天清晨,张仲景坐在张伯祖身旁,张伯祖替病人诊脉,他在竹简上写方,另外一些弟子帮着配药。病人川流不息,他们也忙个不停。目睹此景,张仲景问张伯祖:

“师傅,为什么不把药方告诉老百姓?他们生病可以自己医治,病人不就可以减少一些吗?”

“谈何容易!老百姓不懂医理,药服错了会出事的。”张伯祖直摇头。

“那就写本书,把原理告诉大家,让人们生病知道吃什么药。”张仲景又说。

张伯祖说:“这话是对的,可是这事谁来做呢?”

是的,谁来做呢?张仲景呆呆地想。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么需要人扶弱济危啊!张仲景暗暗下定决心:“编写医书这桩事没人做,就由我来做吧!”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从此,张仲景在随张伯祖医疗的过程中,更注意勤奋学习。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一个人还静静地坐在松明灯下,攻读医学典籍。

张仲景读遍了自古以来的医书,吸取了丰富的医学知识,继承历代医学家的宝贵经验,总结了五个世纪以来的医学成果,加上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为什么能有这么高的医学成就呢?一是勤求古训,二是博采众方。

张伯祖死后,张仲景独立在南阳一带行医,但他始终放不下写书传播医理的心愿。为了写好这本书,他除了继续寻找、研究祖国各种医药典籍外,还尽力采用民间的验方。有一次,他听说邻近老乡把一个上吊的人救活了,急忙去打听用的是什么方法。结果,他学会了人工呼吸的方法。后来他把这个方法写进了他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关人工呼吸的记载。又有一次,张仲景听说一个道士为病人捉“鬼”后,给病人吃了“真武大仙”的“仙药”,病就好了。张仲景很奇怪:巫医也能治病吗?他设法把这个道士的药找来研究一番,发现其中有生姜、茯苓、芍药等好几味药,是一个秘方。原来巫医尽管装神弄鬼,手里也掌握一两种货真价实的东西,否则难以长久骗人。从此,对巫医使用的药方,张仲景也注意收集,但都进行了细心研究,去伪存真,把那些经过临床实验证明有效的,吸收过来。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积累了大量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反复对比,最后写出了《伤寒杂病论》,成为千百年来的中医经典著作,这是张仲景一生立志勒学的结晶。

吕蒙笃志就学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他是东吴一员英勇善战的著名将军。

在他小的时候,因为北方战乱,跟着母亲避乱到江东。青年时代就从军打仗,没有机会上学读书。虽然很能干,英勇机智,又善于指挥,但是却没有文化。

吴王孙权很看重这位青年将军。有一天,他对吕蒙和另一将领蒋钦说:“你们现在都负有重任,应该多读点书,借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

吕蒙推托说:“军中事务太多,恐怕安排不出时间来读书了。”

孙权开导说:“我不是让你们专搞什么经学,只是希望你们多涉猎一些古书,从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罢了。你强调忙,难道比我的事务还多吗?我年轻时就读完了《诗经》、《书经》、《礼记》、《左传》、《国语》,只是没有读过《易经》。掌管军政要务以来,又读了三史和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裨益。你们二位很聪明。只要肯学,就会学好。为什么借故推托,自甘暴弃呢?应该迎头赶上。”

吕蒙听了孙权的一番劝告,深受感动。从此以后,他便利用一切零星时间,发奋攻读史书、兵书,知识越来越多,在军务上经常提出非凡的见解。

当鲁肃代替周瑜,领兵镇守陆口,经过吕蒙兵营的时候,顺便去看望吕蒙。两人喝酒时,吕蒙问鲁肃:“你身受重任,又同关羽的军队近在咫尺,将以什么计谋来防患于未然呢?”鲁肃贸然回答:“到时候再说好了。”吕蒙说:“东吴和西蜀如今虽然联合起来共同抗魏,可是要知道,关羽对于我们来说,毕竟是熊虎之患,怎么可以不预先定下对付他的计策呢?”当即,吕蒙为鲁肃策划了五条对策。鲁肃听了,不由得肃然起敬,马上离开席位,伸手拍了拍吕蒙的脊背,感叹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今天听了你的议论,学问竟然这样渊博,见解这样高明,真了不起!你已经完全不是当年在吴下的阿蒙了!”后来,鲁肃死了,吕蒙代其领军,袭破关羽,占领了荆州这个军事要地,为吴国建立了功勋。

孙权也曾这样赞扬吕蒙:“像吕蒙、蒋钦这样,年长以后,还能自强不息,力求上进,这在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啊!尤其是富贵荣华之后,尚能放下架子,勤奋学习,这就更是难能可贵了!”

陈寿勤奋攻读经史

陈寿,字承祚,三国时人。他刚出生时,骨瘦如柴。父母怕孩子难养,活不长久,就给他取了这个吉祥的名字。

小陈寿真的没有辜负父母的心愿,他竟然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五六岁时,他就开始跟着父亲在家中读书写字。他天资聪明,好奇心强,勤学好问,在19岁那年就把家中的全部藏书读完了。他这时还在一所私塾里读书,私塾先生教的书本他很快就学会了。他的求知欲望已得不到满足,渴求学到新的知识,便恳求父亲,要到很远的地方向一位叫谯周的老师求学,父亲心里虽不放心,但经不过孩子的苦苦哀求,终于答应了。

小陈寿高兴极了,他背着行李,带着干粮,急匆匆地上路了。经过十多天的辛劳跋涉,他终于找到了思慕已久的老师。

陈寿的老师谯周,对孔夫子的学说很有研究,被朝廷封为光禄大夫(亲近皇帝的高级顾问官),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古代史学家。他开办的私学在巴蜀一带也最出名,许多豪门贵族都把子弟送到这里来读书。

陈寿初到这里,谯周见他是个十几岁的小孩子,不由得有些好笑。他想:到我这里来求学的人都二十多岁,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到我这里来求学,岂不有损于学堂的名声。于是,他连哄带推地对陈寿说:“你太小了,我这里不收小学生,快回家去,过几年再来吧。”

陈寿一听就急了,连忙上前哀求说:“先生,您收下我吧,别看我年岁小,我已经读完了《诗经》、《书经》、《礼经》、《春秋》……难道还不够格当您的学生吗?”

谯周听说他读了这么多书,有点不信,就出了几个题目来考他,没想到陈寿竟对答如流,使谯周十分惊讶。他见陈寿聪明伶俐,心中很喜欢他,但又考虑到他年龄太小,心中有些犹豫。小陈寿见谯周沉吟半晌,没有说话,急忙走到他跟前抬起脚对他说:“先生,我为了到您这里来,在路上走了十多天,把鞋底都磨穿了,您一定要收下我呀!”

谯周低头一看,只见陈寿脚下的鞋果然破了,底上穿了个洞,面上裂了口,脚丫子露在外面,有几个地方还结着污黑的血痂。他被这个少年顽强求学的精神感动了,一把拉住陈寿的小手说:“好吧,先试试看吧。”

陈寿来到这里以后,给学堂增添了不少生气。从来没有一个学生读过的竹简、帛书,一捆捆一堆堆放在角落里无人过问,陈寿却把它搬了出来。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爬到山坡上去读书;当夜阑人静的时候,同学们早已入睡了,只有陈寿仍然独坐在书院的灯光下刻苦攻读。谯周的学堂里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用功的学生,他非常喜欢这个年龄最小、最用功的学生。高兴地说:“昔日仲尼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我几十个学生中出了一个陈寿,也算不枉终生为教啊!”

从此,谯周更加细心教导陈寿了。陈寿也虚心地向老师请教。在谯周的指导下,陈寿进步很快。他精心研读了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钻研了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以及天文、历法、算术、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他最爱读的是那些古代的历史名著,如《尚书》、《左传》、《公羊传》、《谷粱传》、《史记》、《汉书》等,他读了一遍又一遍。春秋战国的群雄争霸,秦汉王朝的兴亡更迭,都引起了他莫大的兴趣。那时候,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为了得到这些书,陈寿一面读,一面抄,一面背,那些精彩的段落,差不多都能熟背下来。他不仅为历史上那些动人的故事所激动,而且对那些写史的人也非常敬仰。他立志长大以后,也能当上一名史官,给后人留下一部史书。

从此,读书时,他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能记会背了,而且有目的地去研究、探索写史书的方法。

五年寒窗,陈寿孜孜不倦地苦读,使他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青年。他这时感到,要写史书,光靠读书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搜集和整理资料。于是,他告别了谯周老师,回到了故乡。

回到故乡之后,陈寿开始注意搜集地方史料,留心乡间的知名人物,用这些材料进行编写史书的训练。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写出了著名的《三国志》,这部书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

在我国浩瀚的史书典籍中,《三国志》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千多年以前,它就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为“四书”,在“二十五史”中,它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是我国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

书圣王羲之与“墨池”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晋代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从小练字,7岁的时候,已经写得很不错了。继续练了四五年,总感到进步不大。

有一天,在父亲的枕头里发现一本名叫《笔谈》的书,里面讲的都是有关写字的方法,他高兴得如获至宝,偷偷地阅读起来。正当读得起劲的时候,父亲来了,问道:“为什么偷我枕中秘书?”羲之笑而不答。母亲想给他打圆场,从旁插了一句:“你是在揣摩用笔的方法吗?”父亲认为他年纪太小,未必能够读懂,就把书收了回去,对他说:“等你长大了再教你读。”王羲之不高兴地说:“如果等我长大了才讲究笔法,那我这几年的时光不就白白浪费了吗?还是让我现在就学吧,免得不懂方法瞎摸索。”父亲听他说得有理,就把书给了他。于是,王羲之按照书中所讲方法天天苦练起来,不久,他的书法有了显著进步。

但是,王羲之并不满足已有的进步。有一次,他看见东汉书法家张芝的书迹,真是爱不释手,自叹不如。张芝的草书写得好,人们称他为“草圣”。王羲之不仅爱慕他的字,更钦佩他“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苦练书法的顽强精神。在给朋友的一封信里,王羲之写道:“张芝就着池塘的水练书法,连池水都变黑了,如果人们也下这么深的工夫去练习,未必会赶不上张芝。”

同类推荐
  • 飞向太空港

    飞向太空港

    本书是对人类航天和中国航天的悲壮历程所能容涵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人生内容的一次顿悟,讲述了我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这一事件。作者以这一事件的始末为经,以当时国际航天时势为纬,辅以史实,穿插人物介绍,加之作者的独到见解,将中国航天人为促进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发展所作的努力和所经历的艰辛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山沟里携手合作的秘密与友情,也有中西方两种文明在发射场上的碰撞与冲突,让我们在了解历史真相的同时,又能从人性的高度去反思生命的存在意义,可以说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
  • 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德育的短效,已成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极为关注的热点。如何提高德育效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主体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个主体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建构过程。学生的道德养成同样也是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不断建构的过程。学校德育应紧紧把握这一特点,构筑德育的网络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持续教化。
  • 我把诺奖颁给你(上)

    我把诺奖颁给你(上)

    《我把诺奖颁给你(上)》是由第一届“黑马星期六上海文学新秀选拔赛”参赛作品汇编而成。该比赛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云文学网联手萌芽杂志社、文学百校行、新读写杂志、零杂志主办,来自上海40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200多名高中生齐聚一堂,以文会友。
  • 影响世界的百位名人(中华阅读文库)

    影响世界的百位名人(中华阅读文库)

    《影响世界的百位名人(中华阅读文库)》本书分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改变了历史、俄罗斯帝国的创始人等章节。
  • 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潜水·冲浪

    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潜水·冲浪

    水上运动是集竞争性、观赏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富有现代文明特征的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为了区别于陆上和空中体育项目,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体育项目。
热门推荐
  • 封天墨门

    封天墨门

    这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也没有所谓的绝对强势。有的只是铁与血,亲情与背叛。执着与无悔。爱恨与纠葛。封天墨门,带来的是一个古老到庞大的家族新一代,继承者与古老秘辛的交织与冲突。〈纯属虚构,勿代入现实。〉
  • 英雄联盟之俏佳人

    英雄联盟之俏佳人

    一个悲催的妹子,因痴迷英雄联盟在网吧连续游戏52小时猝死。一觉醒来,发现身边已经物是人非。她会在另一个大千世界如何绽放自己的绝代风华呢?她一步步的成长,伴随着她的是感情给的伤痛,还有他给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在竞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主播的山峰上越爬越高,在错误的爱情里越陷越深,多年后,当她扬名整个游戏圈的时候,她却无奈的感叹了一句,本姑娘只想做个淑女。
  • 九幽王庭

    九幽王庭

    红尘劫,轮回苦;为红颜,神魔现...问天道,谁与争锋?且看一个重生少年强势崛起的征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新婚必读走向金婚精选经典

    新婚必读走向金婚精选经典

    婚姻是人生新的里程碑,年轻人经过恋爱最终要走上新婚的红地毯,与自己心爱的人执手相偕而行。新婚的美好足足会让所有男人和女人回味一生,哪怕是在伤心绝望之余,这一点也可以构成无以伦比的最大慰藉。步入婚姻的小屋,有关新婚前后性知识的准备是不可缺少的。婚姻是否美满,从新婚就已经开始。一个对各方面性的知识一窍不通的人,是很难享受到新婚的快乐和婚后的和谐的。不要以为性能“无师自通”,性知识需要在学习中充实,在实践中提高,更需要夫妻之间的交流和探讨。
  • 邪君妖妃

    邪君妖妃

    她本是一国女皇,青梅竹马的恋人却在此时造反,她如何忍受这等屈辱,转身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条件是杀了他!他身为一个在权力漩涡中成长起来的男人,从来不是一个轻易会对别人施以援手的男人,可是这给一无所有的小丫头却让他起了莫大的兴趣,稚嫩,纯澈,还口口声声囔囔报复,玩玩又何妨?
  • 神级狂婿

    神级狂婿

    修真界的绝顶天才医剑仙周毅硬刚天道,肉身被毁,却不想天道一线,让他机缘巧合重生于一个同名的落魄上门女婿身上,再起风云。“这辈子,我帮你摘掉废物的帽子,让众人大吃一惊。”“这辈子,我帮你照顾如花似玉的美女老婆,更要继承岳母家的千万财产。““这辈子,我还要逆袭而起,硬刚天道,让这世界在脚下匍匐。”周毅惶恐中醒来,世界即将暴走。
  • 骗妻秘密行动

    骗妻秘密行动

    [花雨授权]第一次见到这个男人,他被她丢到了海里。第二次再见到他,他竟然成了她的员工。说赌赌看谁会先爱上谁。才认识了他八天,她保了二十四年的童贞就给“骗”了,而他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企业集团的大总裁!
  • 熹微一梦始韶华

    熹微一梦始韶华

    生活随笔,少了些算计,多了许随性。一两点疑问,三四番思考,五六种心情,七八个梦境,书写……我想写的文字
  • 网游之天断剑殇

    网游之天断剑殇

    《天断OL》是由天启游戏公司开发的一款人物拟真度达到96%的大型虚拟网游为了救治母亲,宇文翊参加了《天断OL》的实验测试,成为《天断OL》的第一个用户宇文翊在游戏世界里驰骋只是为了治好母亲的病,从一个不怎么玩游戏的门外汉一步一步的成长。宇文翊的父亲作为游戏开发的责任人在五年前失踪,为寻父亲踪迹宇文翊来到父亲早已废弃的办公室打开,运用超科技计算机密码破解天盘密码,见到一个崭新的、别有一番风味、残酷的生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