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90300000002

第2章 绪论(2)

学术论文方面,主要有张雪梅和许海滨的《传媒产业的独特经济学特征及对传媒产业市场构成的影响》(载《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商建辉的《传媒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架构研究》(载《新闻界》2010年第5期)、肖涌的《有效受众及其商品价值——对传媒市场中受众的政治经济学解读》(载《青年记者》2009年第26期)、李艳华的《传媒制度选择的经济学分析》(载《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3期)、周笑的《时间产品:传媒经济学的价值基点》(载《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张涛甫的《媒介经济学≠媒介+经济学》(载《经济学家茶座》2006年第3期)、郑丽勇《论传媒产业的产权改革及思路选择》(载《新闻界》2006年第2期)、喻国明《“去碎片化”:传媒经营的新趋势》(载《视听界》2005年第4期)、陈欣新的《网络时代的传媒管理制度》(载《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5期)等。在传媒经济学是否是经济学的分支,是否能够照搬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进行研究这一问题上,学者们各执己见,目前尚无定论。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探索媒介新的经营管理上,学者们提出了“去碎片化”、“策略性联盟”、跨媒介经营等新的思路。

总体来看,这些研究成果除了关注组织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微观层面外,对中国媒介的宏观管理机制和中国媒介制度变迁方面也有较多的论述。不过在历史梳理、热点研究的理论升华和实证研究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二)国内教育报刊经营研究状况

1.国内重要学术

研究近30年以来,对于教育报刊的经营研究方面,有针对性的、系统的研究课题并不多见。

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结果显示,2000~2009年期间,关于教育报刊的论文一共有200余篇,全部都是刊登在报刊上的论文,只有2篇是学位论文,关于“教育报刊社体制何去何从”、“教育报刊社如何发展”的论文数为零。

教育报刊经营相关的论文仅20余篇,有代表性的如:欧阳勋的《教育报刊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载《传媒》2005年11期)、孙蕴怡的《对目前教育报刊社面临困境的思考》(载《江苏教育通讯》2006年2期)、贾华的《教育报刊销售策略及运作模式分析》(载《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2期)、周慰和金志明的《教育专业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路径——中国教育媒体(上海)论坛综述》(载《新闻记者》2007年第3期)、柳新华的《教育报刊市场化模式运行分析》(载《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期)、朱亚东的《当前教育报刊杂志经营困境》(载《农村新报》2009年5月22日)。他们深入剖析当前教育报刊面临的诸多问题:管理体制落后,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分割,被市场边缘化,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竞争激烈,赢利模式单一化,丧失优惠政策。提出要“树立资源中心观,在完整资源平台上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最优利用”,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发教育媒体内容生产的新载体”等观点。但限于篇幅和内容取向等原因,这些论文未能对教育报刊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论述。

在专著方面,有199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朱世和著的《教育期刊编辑学》、1999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谢恩光著的《教育报刊运作论》和1997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胡宏文著《教育报刊采访写作方法论》。分别从编辑工作、日常运作、采写工作等某一个侧面对教育报刊作出论述,角度单一,并未对教育报刊的市场经营作出分析。真正涉及到教育报刊经营理论的是200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振行著的《教育报刊论》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史道祥著的《教育报刊营销战略》,对教育报刊体制改革、市场策划、经营战略、管理机制、财务运作等,进行了理性的探讨和思考。前者侧重理论探究,后者侧重实践和案例分析,都对深化教育报刊出版体制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现在我国教育报刊所面临的环境和问题有了新的变化,由于这两部著作成书较早,他们所论及的教育报刊经营理论还有待新的发展,经营管理的模式和策略还有待新的发现。

以下两本著作是国内学术专家对教育报刊经营研究的主要成果:

史道祥先生的《教育报刊营销战略》以包括教育在内的行业报刊失去行政保护推向市场面临的困惑和无奈作为切入点,运用市场营销的前沿理论,结合作者自身多年的营销实践经验现身说法,对教育报刊这个中国报刊的特殊群体进行全方位、理性、透彻的分析,就报刊发行走向市场、预测决策、细分定位、开辟渠道、集团化战略及实际发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提出走出困境的尝试办法。

马振行先生的《教育报刊论》是从20余年的教育报刊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升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系统的经验与理论,论述丰富全面。该书紧扣教育报刊改革的现状和成果,俯下身来观察教育报刊工作者在办报办刊实践中如何摸爬滚打,在总结他们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较为透彻地提示出教育报刊出版单位在体制、管理、经营、编辑、发行、广告等方面的工作规律与发展趋势。从教育报刊的教育性、地域性、行业依赖性等特性出发,指出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教育报刊社在经营问题上与行政机关脱钩,不仅仅是时间问题,而是众多例子已经出现,针对于此,作者对教育报刊体制改革、市场策划、经营战略、管理机制、财务运作等进行了理性的探索和思考,特别是有关报刊社未来体制特征、广告发行市场化经营以及教育报刊的集团建设等,都提出了可预见性的理论分析和应对措施。

针对于教育报刊社的体制、市场、经营、管理、财务等理论分析的书籍甚少,以上两本专著为教育报刊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书作者通过本人自身亲历教育报刊社的改革与发展,针对当前诸多论文、书籍对教育报刊社的体制改革研究甚少的情况,提出教育报刊社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实施市场化发展战略,运行4P、4C经营管理模式,走品牌化发展之路。这样教育报刊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和受众要求,从而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信息服务质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稳健发展。

2.国内学术专家的主要观点

(1)教育报刊的发展方面

史道祥认为,教育报刊是出版业的特殊群体,其兴起和发展与中国教育大发展构成的特殊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近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进行报刊整顿,报刊经营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教育报刊应尽快走出行政依附的怪圈,着眼市场前沿,追踪市场趋势,适时抓住机会。史道祥:《教育报刊营销环境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崔书颖认为,教育报刊市场化动作还不够充分,还面临着社会类报刊的冲击。当前社会类报刊不断向教育报刊市场渗透,导致教育报刊失去了份额不小的市场。根据国家相关行业的政策,大部分出版发行单位面临着转制和改制。由于教育报刊所具有的特殊性,其面临三方面的危机:被市场边缘化,被挤出产业链,丧失优惠政策。崔书颖:《教育期刊广告经营策略刍议》,《中国出版》,2005年第10期。刘学才认为,内容雷同、发行艰难、体制僵化并列为教育报刊发展的三只拦路虎。刘学才:《教育报刊:困惑中寻求机遇》,《传媒》,2006年第6期。

(2)行业报刊研究方面

温继武指出,行业媒体与其他各类媒体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媒体的定位、媒体结构、管理体制、受众范围、内容选择、报道方式以及经营方式等方面,但区别最为显著的是行业媒体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结构与其他媒体不同,由此导致其办报、办刊、办台理念和经营模式的与众不同。行业政策的有力支持、目标读者的相对集中、行业信息的专业属性,构成了行业媒体独家的、特有的资源结构。行业媒体依靠市场长期发展的基本目标是,紧密结合各行业媒体机构自身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以全面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先导,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长活力动力、增进资源凝聚力为基础,充分发挥行业特殊优势和行业媒体综合优势,优化行业媒体市场结构,把行业媒体做优、做大、做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前提是充分开发并整合存量资源使其变成优良资产,由此吸引外部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拓展目标市场。温继武:《改革创新与市场机制——行业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民铁道报》,2007年第2期。

(3)传媒经营模式方面

喻国明指出,我国传媒业正在从以往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向“专业化”经营模式的方向转型。而所谓“专业化”经营中的“专业”是指专业的智慧、专业的能力、专业的操作。主要表现在:一是传媒产业扩张中的“权力嫁接”模式即将让位于资本联姻的模式;二是从一般性地动作传媒的方式让位于个性化地动作传媒的方式。从技术标准上看,各种传媒将逐渐摈弃泛化了的传媒功能定位,而向着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所拥有的特定媒介的技术可能性的方向回归;从传媒的市场定位和操作的角度看,要求传媒更加集中在如何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三是从掌握渠道向着掌握终端延伸。媒介不仅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及时、充分、周到的资讯服务,而且同时要求他们站在目标受众的立场上,零距离地为他们提供具有某种“专属性”的资讯解读、信息整合以及进行相关的价值判断。谁对提供市场的“终端用户”掌控最有力,谁就拥有未来的传播市场。喻国明:《当前中国传媒业发展客观趋势解读》,《现代传播》,2004年第2期。

(4)媒体产业价值链方面

向志强和彭祝斌认为,媒介组织及媒介集团的产业链、价值链重新进行了调整与建构:一方面,媒介产业价值链不断表现在产业的重组和并购;另一方面媒介价值链不断出现分解,表现在产业价值链的增值环节的不断外包。媒介产业价值的增值活动主要包括调研、策划、制作、包装、传输、发行、广告以及相关商品开发,这些价值活力发生在供应链、输出链以及消费链等整个媒介价值中。充分开发媒介产品的价值,从而延伸媒介产业价值链,必然结果是媒介产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媒介产业多元化经营主要体现为对媒介产品的价值进行深度开发和进一步利用。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用已形成的传媒品牌从事传播领域以外的业务;二是对传媒资讯进行深度加工,将传媒作为“信息总汇”的资源优势盘活,进行专项资讯服务;三是利用掌握的客户资源进行资讯服务的“精准营销”,利用已有的发行组成高效、诚信的物流配送系统;最后是开展活动来扩张和“制造”传媒的市场空间,并且活动本身也能获取极大的价值回报。向志强、彭祝斌:《媒介产业价值链与媒介组织的管理创新》,《新闻界》,2007年第2期。

综上所述,目前直接研究教育报刊的专著不多,资料散见于一些期刊和文章之中,整体看来相当零散且不成体系,且专门研究教育报刊经营模式的专著和文章更显单薄。同时着眼于教育报刊,融合宏观和微观层面,结合新时期的理论与实践,贯通新闻采编业务和经营管理,对教育报刊经营策略进行系统、深入探讨的论著极为少见。就目前,教育报刊社一面是市场不断的萎缩,另一方面为分食教育报刊市场的机构越来越多。一大批现有的和新加入的、优秀的或不优秀的教育报刊涌现出来,成为原有格局的“搅局者”。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在市场秩序重新洗牌的过程中,瓜分了原先处于“教育报刊主流”地位的各省教育厅主管的教育报刊社出版的报刊的领地,正因如此,本书从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去寻找理论和思路,结合作者自身在教育报刊社工作多年的经验,对教育报刊社的体制、经营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教育报刊社必须走市场化之路,运行商业化经营模式,教育报刊社才能得到长久稳健的发展。

三、我国教育报刊发展综述

(一)各个历史阶段

我国教育报刊发展的状况改革开放前,我国出版教育报刊的教育报刊社属于中央或省市级教育主管单位的下属事业单位,接受上级教育部门全方位的管理。教育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将教育报刊的功能定位于舆论引导,工作重心聚焦于宣传教育方针政策和塑造教育典型方面。实行的全额拨款制度确保了教育报刊能够在不考虑经济收入的前提下,全力发挥舆论引导功能。这种发展方式是计划经济模式下中国媒体的一致做法,在物质匮乏、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许多教育报刊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同类推荐
  •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关于文字与影像、文字文化与视觉文化、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同与异、电子文化的霸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并不打算在这方面忝列旧说,只是认为在中国的影像工业包括影像传媒中,有一些新的现象值得注意,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探讨,有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值得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真审视。
  • 人来视往

    人来视往

    沈德新,1971年3月生于中国景德镇,百年老字号程协泰窑的第四代继承人,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的本土派研究人,著有《人来视往》等。《人来视往》,作者沈德新随笔集。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 我就想做班主任

    我就想做班主任

    “我就想做班主任”,这是全国知名班主任、全国模范教师、天使教师于洁做了20多年班主任还要继续做班主任的回答。这份态度、这份坚持、这份笃定、这份幸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翻开本书,动情的细节描写,深刻的教育思考牵出一个班主任老师应该关注的方方面面:教育的初心、班级的管理、教师的修炼、学生的沟通……19年坚持做家校联系单,12年教育博客保持更新,坚持给学生写信超过40万字,自己制作印刷学生成长纪念册……于洁老师把自己的生命之根深深地扎在教室里,用大量生动感人的教育案例和深刻的教育思考诠释了一个真正幸福的、有成就感的成功班主任是什么样的。这是一本值得所有班主任品读、思考的书。
  •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央视少儿频道是全国少儿频道的“领军人物”,是专业化的“绿色频道”,她的品牌化建设与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成功经验。《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电视研究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真实个案展示整体全局。以品牌栏目为关注点,以精品节目为切入点,从电视实务的角度,探讨频道从定位、理念、改版、构成体系、管理手段、节目设计和编排以及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展示了央视少儿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的进程。
热门推荐
  • 再顾流年

    再顾流年

    时间匆匆流转,年少时的模样淡漠在回忆里。是谁说着爱,却走远了,是谁说要离开,却驻足着……再相遇彼此已经长成和这世界无比融洽的模样,有着路人甲一般友好却疏离的微笑。那年你唤我同学,我说着谢谢,如今你说你好,我说再见。林言沉默不语,楚司辰轻轻地叹了口气,那么多年,终究还是回不去了
  • 刀锋问天

    刀锋问天

    何为正?何为邪?苍天不语,我便手握刀锋问苍天!何谓情?何无情?鸾镜鸳衾两断肠。谁说我是‘天敌’?谁又不是天敌?芸芸众生,为何要仰望高天?
  • 做一个经天纬地的老板

    做一个经天纬地的老板

    本书从知识准备、目标、心态、能力、敏捷度、领导和执行等要素与层面,阐述了行动的要素与结构,从主体的内在素质、主体指向客体的微观过程,教人怎样走向实际成功。
  • 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路过,一季仲夏

    路过,一季仲夏

    亲生体验初中生活,描写真正初中生活。韩笑,患有后天性视网膜色素炎,在黑暗的世界里活了七年,在她迈入初中大门的那一刻,就注定将来不一样的生活。张扬逗比的徐景浩,品学谦优的李旭杰,胆小明理的孙昊希,为了让她从后天缺陷中走出来,用尽办法,他们四人会踏上怎样的旅程呢......
  • 我的爱妻是古尸

    我的爱妻是古尸

    自从我被新婚之夜血精惊魂,噩梦般的诡历就与我纠缠不清……狸妖、狐妖、鼠妖……到底对我有何企图?尸弟、尸、爷、尸魔……到底何处寻踪?一次次的逃亡,一次次的遇险,是偶然还是命中的安排?恐怖不是开始,更不是结束,是心灵的颤抖和灵魂的啃噬!在我落荒而逃、奄奄一息的时刻,谁能告诉我?我的古尸娇妻为什么还不肯放过我?
  • 圣凯殿之阴阳神

    圣凯殿之阴阳神

    “哈?你说他是很厉害的道士?”祁凌一脸不可思议“可他身上根本没有阴阳之气啊”明明是阴阳祁家四少爷的他第一次见到冒充阴阳界的人“这就有意思了”
  • 我守掌中星

    我守掌中星

    岸边古树守望江水万年,有人思念从前仅次一夜——古旧的记忆,已淡的感情,尘埃飘落未定,今君夜宿何地——梦中梦里,虚实分不清——梦境世界灯从不熄
  • 后来还是爱你

    后来还是爱你

    高中分别后,夏悦以为再也不会遇见陈落宇,但是命运总是会让人与人再遇见。陈落宇:“夏悦,我错了。”陈落宇:“夏悦,我们结婚吧,只要你一同意我们就去民政局好不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