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439800000012

第12章 洪湖往事 之十四 刘显堂 下

团长想笼络刘显堂,欲将大太太生的女儿许配给他,被刘显堂以老家已有妻子女儿给拒绝了,团长很不高兴,团副劝刘显堂,把老家的妻子休了再娶团长的女儿。刘显堂的太太乃书香门第出生,那看得上团长那个娇气十足的蛮横小姐,刘显堂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发之妻不能休等理由婉拒了。

团长伍国标很生气,认为刘显堂跟自己不一条心,加上上次拿枪打自己的小舅子,前后一想,就开始疏远刘显堂了。

连部下们都感觉到了,何况那些营长、连长们,团长就是一个风向标,团长还没刮风,下面的军官们立马就已经见风使舵了,三营的两个连长见了刘显堂,也没以前那么尊重了,开始阳奉阴违、不听号令了。只有刘显堂的老部下们,一如既往的信赖自己的长官。

刘显堂最近一直在想,如何破局,不能总这样下去,自己到无所谓,可不能连累兄弟们,刘显堂决定去一趟省城,看能不能寻求其它门路。

刘显堂到团部告了个假,来到了省城长沙,两眼一抹黑,只好找到了一个送给养,到过常德的上尉军需官,晚上,他请军需官喝酒,表达了这次来省城目的,希望军需官帮忙找找门路。

军需官悄悄地告诉刘显堂“在军队里没靠山,就永远只能是个下级军官,属于炮灰级别的”。

酒一喝多,军需官就没个把门的了,有一条信息引起了刘显堂的注意,刘显堂所在师的师长夫人,是某大员的千金小姐,师长能有今天,全靠老丈人的操作,造成了她在夫人面前,总是低了一头。所以师长属于惧内的那种,而且很惧怕加了的那位河东狮吼,平常在家里就没啥地位。时间一长,师长背着夫人,悄悄地讨了房姨太太,在城里买了套小院,金屋藏娇了。军需官给师长的姨太太送过一次生活用品,知道这个情况。

刘显堂到长沙城一家大的金铺,用多年的积蓄买了一条金项链和一对金耳环,按照军需官提供的地址,来到了姨太太家,敲开门后,对卫兵说:“卑职乃师长的部下刘显堂,给姨太太送物品来的”,见到姨太太后,刘显堂恭敬地送上了首饰。

师长的钱财被太太管的死死的,剩下的一点钱只够花销,所以很少给姨太太买奢侈品,姨太太看到首饰后,高兴的爱不择手,吩咐佣人给刘显堂上茶,刘显堂表示了想见师长的想法,姨太太说你过两天来听消息吧。

几天后,在姨太太家里见到了师长,刘显堂立正,给师长敬了个军礼,师长说“刘显堂,我听说过你,讨袁战争,你冲锋陷阵,第一个冒死攻上城墙,居功至伟;沅古坪剿匪,你力挽狂澜,又立了大功,但战场开枪打伤你们团长的小舅子,也得罪了团长”

刘显堂说:“请师长指条明路,卑职将永远记住师长的大恩”

师长说:“现在广州那边正在闹革命,各地有志青年纷纷投效,你有文化,又有实战经验和带兵的阅历,考进黄埔军校是没问题的,只缺一封引荐信,等黄埔一毕业,你就有了门槛,有了身份,以你的能力将来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师长又说“国民革命军是新鲜事物,没有地方军阀里的恶习,是一个有前途的地方,去了好好干,也不枉我举荐一番,你明天来拿引荐信吧”

刘显堂拿着引荐信回到了常德,安排完了部下们的事情后,就到团部求见团长,拿出师长的引荐信给团长看,团长看后,心里酸溜溜的,心想老子招你做女婿你不干,原来是抱上了师长的粗腿,知道这一去,这小子将来必定出人头地、飞黄腾达,不能得罪了,于是面上露出笑容说“刘营长,恭喜了,日后发达了不要忘了我这个老团长哟”

刘显堂立正“团座,卑职不敢,团长的知遇之恩,卑职定当永记”

1928年,刘显堂考进了黄埔六期,1929年从黄埔六期步兵科毕业,分配到国军44师任上校团长。

国军44师驻扎在湖南华容一带,国军第二发动围剿洪湖地区的红军,44师也在围剿部队之列。国军第二次围剿洪湖地区的红军,以惨败而告终,44师在此次围剿中,损失惨重,损失了两个团,其中一个团长被红军俘虏。

1930年,由于刘显堂所在团,大部分士兵属于新补充进来的,战斗力很差,刘显堂到任后,给长沙的师长写信,请师长帮忙,将原常德驻军中的两个连长调过来,提拔为营长,负责帮他整训部队。

刘显堂部队驻地离洪湖只有一江之隔,算算刘显堂离开刘庄已经17年,这些年跟自己的太太只有书信往来,信中只有思念之情,知道女儿被岳父送到武昌亲戚那里念书,对家里的其他情况不甚明了,刘显堂决定回一趟湾埠镇。

带上了两个卫兵,刘显堂从驻地华容经岳阳再到湖北的嘉鱼,在长江边叫了艘渔船,由长江拐进了进龙口,再沿新滩河就到了湾埠镇。

进了岳父家,太太眼泪刷刷的将他拉进屋里,岳父、岳母也围了过来,大家问长问短的。看到一身戎装的刘显堂,街坊邻居到是很新奇,那时候国军的军官服还是很帅气的,只有岳父坐在一旁默默的喝着茶水。

刘显堂过来向岳父道了一声问候,岳父看着他,一副恨铁不成钢的面孔,自己的得意弟子,怎么就成了个粗俗的大兵,老夫子直摇头,大呼世风日下,有辱斯文啊,都不爱搭理他了。

刘显堂一去近二十年,夫人、女儿全凭岳父母照应,心里实在有愧,对老师兼岳父那个毕恭毕敬的,该赔小心还得陪,该带的礼物和礼数也是必须齐全的。

晚上,两口子在一起,久别胜新婚,夫人怨恨着纠缠他,他总是也陪着小心,谁让你一走就是二十年,夫人怨恨几句就听着吧。夫人拿出了女儿前两年从武昌寄过来的照片,刘显堂看着已经是大姑娘了的女儿照片,百感交集。

第二天,与夫人一起乘船到刘庄,看望父母,虽然当年一气之下离开了刘庄,可那毕竟是生养他的父母啊,他走后,父母也经常去镇上看望媳妇、孙女和亲家,想要要接媳妇、孙女回家去,被老夫子老两口拒绝了,老夫子两口子也舍不得宝贝女儿和外甥女啊。

刘庄依然是以前那样,只是增添了许多年轻的新面孔,刘显堂有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味道。在刘庄家里住几天,刘显堂隐约知道了熊家婆婆家的事,都是刘家的同辈子女,以后可能要刀兵相见了,政党不同,主义有别,刘显堂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

对湖区大致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刘显堂告别了夫人一家,坐船原路返回,到了华容驻地,与团部参谋一起打开洪湖地区地图,结合前两次围剿的失利,认真思考起来。

1931年9月,国军开始对洪湖苏区进行了第三次围剿,刘显堂团奉命围剿华容、洞庭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整整三个月的时间,红军游击队都没找到,偶尔碰上了小股游击队,也是打几枪就跑没影了,刘显堂有种一拳打在了棉花套上的感觉,使不上劲,人家不跟你硬拼,采取游击战术,整天牵着你的鼻子,让你疲于奔命,无处着力。

到了年底,国军的第三次围剿彻底失败了,看到友邻部队损失严重,丢盔弃甲的,刘显堂突然有种庆幸的感觉。

还是黄埔出身的参谋长有办法,立刻上报战功,我团奉命剿灭华容、洞庭一带的共产党游击队,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就将本地区的共党游击队全部肃清,残余望风而逃,斩获颇多。

别的部队损兵折将,刘显堂团却大获全胜,全赖参谋长的文章写的好,全团自团长以下均获嘉奖,对此,刘显堂显得很无奈,这是当下的风气,上峰指挥失利,正需要挽回一点面子,刘显堂部正是投其所好了,这样大家皆大欢喜了。

1932年,国军对洪湖苏区第四次围剿开始了,刘显堂部奉命开拔至石首一带,负责切断洪湖苏区与湘西的通道。

第四次围剿一开始就很顺利,红军自己内部的肃反清理,一大批能打仗的勇将被杀,加上指挥员夏曦指挥失利,双方交战两月的时间,红军就开始全面向湘、鄂西一带撤退。

刘显堂部卡在了红军向湘西撤退的路上,红军几次突击都没能突破刘显堂部的防线。这天晚上,哨兵向刘显堂汇报,有一女子自称是团长的女儿,要见刘显堂。

刘显堂听了一愣,自己的女儿刘紫君不是在武昌读书吗?怎么到湖南来了?让士兵将她带到自己的住处。

在自己的住处,刘显堂见到了分别二十年女儿,这时的刘紫君依然穿着学生装,从身材和面貌上,刘显堂依稀能找到自己夫人的影子。

刘紫君看着这位陌生的中年军官,也很激动,毕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啊,她叫了声“父亲”,刘显堂鼻子一酸,掉过头去,眼泪不听使唤的流了出来,这辈子亏欠女儿的太多了。

许久,跟女儿坐下来后,问及女儿怎么找到这里来了,女儿小声说“我从瞿家湾过来的”,刘显堂一听,睁大了双眼,愣愣的看着女儿,半天说不出话来。

原来,刘紫君在武昌读书,经常跟同学们去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董必武、恽代英等革命家的演讲,受到革命的影响,早在武昌就参加了共产党,三年前,刘紫君和一批武昌学生被组织送到了洪湖苏区,参加革命工作。

这次奉命撤退的部队受阻,组织上知道了国军该部的团长,是刘紫君的父亲,通知他前来做刘显堂的工作,给红军让出路来,让这支部队尽快通过石首,进入湘西的慈利。

刘显堂日夜想念的女儿来到身边,刚兴奋不久,却又把他逼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他让女儿在房间休息,自己来到外间开始思考,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刘紫君在父亲房间也睡不着,她知道父亲不会害自己,从小,母亲只要接到父亲的家书,定会跟她共同分享,父亲的信件里总是会表达出,对她们母女俩的思念之情、离别之苦。刘紫君最关心的,是父亲会不会同意借道,让红军部队通过。

天快亮时,刘显堂找来了自己的亲信,三营长张新武,张新武是自己在常德时的老部下,自己的生死兄弟,他考虑再三,把自己心里的纠结跟部下说了,三营长说“团座,你不要管这个事了,我来跟侄女接洽,妥善处理这个事,你就当不知道,回避吧”

三营长把刘紫君悄悄地送了出去,并约定晚上在自己的防区放开一个口子,让红军悄悄地尽快通过。

刘显堂提心吊胆了两天,直到三营长来报告,说“事情办完了”,才放下心来,可一想到女儿走上的那条路,这颗心立刻又悬起来了。

1933年,洪湖地区的红军全部撤到了湘、鄂西一带,围剿的国军,也开始向湘、鄂西一带追击。

刘显堂部,不在追击部队之列,就驻扎在了华容、岳阳一带,负责肃清这一带的余匪。

不久有人状告刘显堂,徇私枉情,私自放跑了红军,并且其女儿刘紫君就在红军之中。

负责前来调查此事的,是刘显堂在黄埔军校的同班同学林中先中校,林中先毕业后进了军统局,军统是专门负责处理军队内的事务,而中统是负责党务方面的。

刘显堂陈述:本人二十年前就离开了家,1912年在常德投军,直至黄埔毕业,分配到44师,才回了老家一趟,女儿一直在武昌读书,从女儿一岁到二十岁,父女没见过面,何来徇私枉情一说?女儿是否参加了红军还有待调查,至于红军是否从我部防区通过,并无实证。

林中先是比较了解这位同学的,他知道刘显堂为人堂堂正正,打仗是员勇将,加上以上说法,并无实证,所以在处理这件事时,雷声大雨点小。

两个月后上峰的处理意见下来了,刘紫君确实是参加了红军,至于刘显堂是否有意放跑红军,并无证据。于是撤销刘显堂团长一职,暂停任用。

刘显堂与部下告别后,回到了湾埠镇岳父家,晚上悄悄地告诉了夫人,女儿跟共产党走了,夫人睁大眼睛,不相信这是真的,刘显堂说,这事就我们两口子知道就行了,别告诉两边的老人,双方家里的老人年事已高,受不了惊吓。

刘显堂二十年行伍,难得有时间陪陪双方老人,和自己的夫人,想想也是不错的,只是女儿的事一直是块心病,每天有时间就跑邮所和镇公所,翻找最新的报纸,看看红军到了哪里,为女儿提心吊胆的。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国共再次合作,刘显堂这才放下心来,报纸上说共产党的红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纷纷进入了抗日战场,刘显堂作为军人,也在考虑如何为国家出把力了。

日军占领了武汉,湾埠镇也来了日本兵,武汉皇协军司令派人来到了湾埠镇,邀请刘显堂出任皇协军师长,被刘显堂搪塞走了。紧接着,国军128师也派人请刘显堂出山,拟担任新成立的独立二旅旅长,也被刘显堂婉拒了。

过了一段时间,老部下张新武着便服来到了湾埠镇,带来了师长的手令,常德会战在即,我部急缺统兵军官,报上峰批准后,着刘显堂官复原职,率部参加常德会战。

为了不给家人带来麻烦,刘显堂与张新武连夜悄悄地离开了湾埠镇,回到了驻扎在华容县久违了的部队。

刘显堂接到到津市师部开会的通知,会上,刘显堂对目前的局势开始有所了解了。沙市、潜江沦陷后,因常德一带是鱼米之乡,日军集结五个师团渡江南下,想迅速占领这一带,征收秋粮,缓解日军粮食上的困境。

国军集结两个集团军,加上地方保安部队,近二十万人,接到的任务就是,迟缓敌人的进攻,阻敌于秋粮收割之前,彻底粉粹日军的计划。

刘团目前划归29集团军的40师节制,集团军的任务是在常德外围的津市、华容、石首、公安一带,设立阵地,阻击日军的进攻。

刘显堂团的任务是在华容一带,负责阻击日军。刘显堂想,在一道战壕里跟鬼子硬碰,那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这一仗打下来,自己这班兄弟估计都要丢在这里了,这种硬碰硬的打法不划算,得想个法子,既要完成上峰布置的作战任务,还要减少部下的伤亡。

刘显堂带一群参谋、卫兵,从津市至华容一带,查看地形。几天跑下来,心里基本有底了。

日军集结重兵从沙市、监利一带渡江南下,国军沿松滋、公安、石首、华容一线进行阻击。

刘显堂所在师的阵地在华容一带,刘显堂的方案是,第一,在华容与南县之间,有大小河流无数,更有两条大河流:藕池河和沱江。部队在所有的河流对岸设立阵地,利用河流的天然屏障,实行层层阻击,同时将所有村民的船只炸沉,不给日军留下一艘渡江的船只。第二、派出小股部队,诱敌入湖河交叉的三角水域地带,集中炮火进行轰击,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第三、派出小股精悍的部队,利用水域,半夜突击敌营,打一下就走,退入水域中,实行侵扰、疲劳敌军。

这一方案,大大的减少了国军的伤亡,有力的打击了日军,造成了日军很大的伤亡。

常德会战打到关键时刻,刘部的一个营坚守一处阵地,一天一夜,死战不退,最后遭到日军猛烈的进攻,400多勇士大部分阵亡,待刘显堂亲率增援赶到时,整个阵地上仅剩十余人了,人人都带着伤,却杀敌近千,营长张新武身负重伤,获救后,即刻被被送往后方救治。常德会战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刘显堂及部属在此次会战中,打出了威名,其团也损失惨重,会战结束后,撤往慈利休整。

刘紫君跟随红二方面军到了延安后,被安排做妇女儿童工作,抗战爆发后,组织上安排她到了晋西北,还是负责妇救会工作。晋西北的这支部队是原红二方面军改变的,干部大多是原二方面军的老领导,所以刘子君在这里工作展开很顺利。

自从说服父亲让路后,刘紫君开始惦记起这位既陌生、又熟悉的父亲来,从小只在家书里了解的父亲,看是熟悉、了解自己的父亲,真的见面了,又给她带来了一种陌生的感觉,这可能是双方的政治立场造成的吧。

新一团政委盛光中,是刘紫君在武昌念书时的老师,比她大8岁,在武昌时,他就是一个资深的共产党员,当年,盛光中在武昌首义广场的一场演讲,深深地打动了一大批的进步青年,其中就包括刘紫君,在与盛光中接触中,刘紫君开始加入革命的行列,为革命做了许多的工作,后来,这位年轻的老师还成了刘紫君的入党介绍人。

刘紫君从武昌到洪湖,一直都在爱慕盛光中,但在当时,洪湖地区的局势严峻,作为政治委员的盛光中,哪有时间来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后来的长征路上,每天都在做长途跋涉,有时候还得边打边撤,更没时间谈情说爱,到了延安,开始安定有了安身立命之处,生活工作走上了正轨,盛光中和刘紫君开始建立了正式的私人感情。

到了晋西北的抗日前线,盛光中在一线部队,而刘紫君却在广大的村庄中奔走,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府,两人见面的机会更少,但却总是心系着对方,只有双在开会时偶尔见上一面。

盛光中在苏区时就是做政工工作的,那时候还好开展工作,现在在敌后,政工工作更不容易,因为苏区的群众工作是有基础的,而敌后的群众对共产党的部队还很陌生。所以,往往就需要刘紫君他们先发动群众,让大家了解共产党和八路军,让大家知道这个队伍是人民的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

基础组织的建立也很重要,八路军没有粮食、弹药、装备的补充,全靠自给,刘紫君他们就发动群众,给部队提供军粮、制作军鞋服装、站岗放哨、传递消息、动员青年参军,为部队补充兵员等等。

就在刘紫君整天就在村与村之间奔走时,盛光中也在忙着训练新兵,提高士兵的政治觉悟,解决新兵的怯战情绪,鼓舞士气,还要时刻保持信息、情报的畅通,为部队寻找战机、消灭敌人提供准确的依据。

抗战几年下来,新一团既打过经典的伏击战,缴获甚多,大大的加强了部队的装备。也打过几次艰苦的阻击战,那是在日军的大扫荡中,为掩护百姓转移,部队拼命阻击日军,给老乡们足够的时间,安全跑进山里。同时也碰到过遭遇战,各连队之所以每次在打散后,都能迅速归建,跟他这个做政委踏实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

抗战胜利后,两人向组织上提出了结婚申请,因他们的条件符合当时的结婚政策,所以,组织上很快就批准了。

日本投降后,国军撕毁了停战协议,开始大举进攻解放区,李先念部的中原突围就是例子。

二十万国军将李先念部围在了大别山区,因刘显堂的女儿刘紫君是共产党,所以上峰对刘显堂的使用一直处于很谨慎,有战功也不予提拔,本次围剿李先念部没派刘部参加,刘显堂部一直驻扎在孝感待命。

张新武身体恢复后,调往友邻部队任团长,后又升为师长,其他老部下各有升职,唯有刘显堂原地踏步,但那些年轻的团长、师长们,没一个敢小瞧这位年长的老团长。刘显堂本就不愿打内战,其一,八年抗战下来,军心疲惫,大家都有厌战的情绪了;其二,女儿在共产党那边,父女要是在战场上刀兵相见,那是多令人伤心、难堪的局面,所以,上峰的安排正中刘显堂的本意。

李先念部成功的突围,使刘显堂暗暗庆幸,上峰的日子却不好过了,上峰受到了高层的斥责,各部损兵折将,纷纷推卸责任。

三年的内战打下来,国军屡战屡败,解放区地盘是越来越大。1948年,中原地区大部分解放,因急缺地方管理干部,各部队从政工干部里抽调一部分,转地方搞经济生产。

刘紫君的丈夫盛光中受命从军队转到地方,任中原地区的地高官,刘紫君也跟随丈夫转到地方工作,依然是妇女、宣传工作。

这天,敌工部的一位领导来到地区,找到刘紫君,让她前往湖北孝感,做通父亲刘显堂的思想工作,促成其率部起义,减少我军不必要的伤亡。

于是,在地下交通员的指引下,刘紫君便服回到了湖北,在孝感城里,父女俩再次相见,刘紫君给父亲讲了这些年在敌后,八路军如何开展工作的,如何发动敌后的群众,如何痛击日军,也讲了八路军在敌后杀敌的很多经典战例。

刘显堂听着听着,不由得对女儿连连点头,饶是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也被八路军在敌后缺粮少衣、缺枪少弹的情况下,靠自补自给、奋勇杀敌,给与日军重大的打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打的日军疲于奔命,直至投降。

同时,刘紫君给父亲讲了解放区的老百姓如何生活,解放区的官员如何廉政,百姓与政府的关系如何融洽。

刘显堂听的很仔细,有一种很新奇的感觉,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女儿的政治思想工作,在解放区都是有名的,做自己父亲的工作,那更不在话下了,她深知父亲一生的追求和正直的品性,于是对症下药,她给父亲分析的国军政府与军内的腐败之风,比比皆是。有能力者受排挤,溜须拍马者升官发财,裙带之风到处可见,贪污腐败上行下效。一席话,触及到了刘显堂的痛处,自己也是受害者啊,出生入死一辈子,落得个谨慎使用的评语,反观那些平庸之辈,一个个却身居高位,正式这种风气,才造成了今天国军的失败。

得知女儿的成长和女婿的结合,并有了一个外甥,使刘显堂百感交集,这么多年,一家人离多聚少,各有各的生活和工作,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

紧接着,刘紫君给父亲讲了三大战役中,国军的连连失利与人心向背,造成了军官和士兵成建制的倒戈,她要父亲看清形势,不要因自己错误的决策,导致众多的部下无谓的送命,造成千古遗憾。

最后终于说服的父亲,刘显堂同意将部队交给了解放军,同时也给老部下张新武师长写了一封劝降信,让女儿带给张新武,最后也促成了该师的战场起义。

58岁的刘显堂,没有接受女儿带来的关于他的工作安排,回到了久别的湾埠镇,这时双方的老人均已去世,刘显堂与夫人商量后,将岳父在湾埠镇的房产,交给了湾埠镇人民政府。自己携夫人回到了刘庄老宅,与夫人在刘庄定居了。

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使得刘显堂与刘庄的庄稼汉格格不入,他挺直的腰板,说话吐词清晰、干练,没一句多余的话。

当年他刚娶亲时,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老老实实的种地过日子,自己却选择了行伍生涯。几十年下来,又回到了原地,不得不说是命运吧,刘显堂与夫人心安理得的,种着父亲留下的几亩地,老俩口子日出而作、日入而归,过着地地道道的农民生活,总算了结了父亲当年心愿。

张新武转地方工作后,也来刘庄看过他几次,每次两个老朋友总要喝几杯,一起回忆出身入死的年代,张新武笑话他拒绝了团长伍国标招他做女婿的好机会,刘显堂笑着说,你有了凤凰,还看得起鸡吗?夫人陪在一边,看着他们彼此的调笑,心里也很受用。

女儿一家也回刘庄看过两位老人几次,每次来后,便匆匆忙忙的又走了,他们各自的工作都很忙,孙子也上高中了,刘显堂夫妻知道女儿、女婿位高责重、不敢掉以轻心,所以也并不挽留。

我小时候,家里的家具、农具总被村子里的相邻借来借去,我父亲怕跟别人家混淆不清,于是请刘显堂老先生到家里来,在所有的家具、农具上写上自家字号,刘显堂老人用毛笔写字时,我趴在一旁观看,现在都记得很清楚的,刘显堂老人的楷书写的非常棒,一笔一划,严谨有力。

写完后,我父亲跟他一起喝了顿小酒,聊了会家常,无非就是他当年的行伍经历。刘显堂一生不抽烟,从不参与宴请和酒会,只偶尔在家小酌两杯,这是他过去行伍养成的习惯。

八十年代,我回了趟刘庄,又碰到了九十高龄的刘显堂老人,言及省黄埔同学会的成立,我问老人要不要报名参加,老人笑了笑,摇摇头说:早就看开了。

刘显堂老人于八十年代末去世,去世这一年,其女儿、女婿都已经离休,一家人回刘庄办理了老人的丧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三国杀之剑诛乱世

    三国杀之剑诛乱世

    胜利的王座,由谁继承。血腥的沙场,由谁结束。不公平的世界,孤独的旅人漫无目的地漂泊,谁又能陪他走到世界的尽头?游戏已经开始,血腥征途还在继续。这一次,他们的生命,又由谁掌控?
  • 极魔记

    极魔记

    这是一本普通的玄幻小说,但却有着不普通的剧情。这是一个少年逐渐攀登武道的故事,同样也是一名新人写手成长的故事。请诸位读者尽请期待。
  • 住在我隔壁姑娘

    住在我隔壁姑娘

    元旦节后,柳生辞别了妻子与三岁的女儿只身奔赴外地工作。不料曾经在他心里占有一席之地的美女同事竟然也被外派,并且住在了他的隔壁。第四天,姑娘来柳生的屋里闲聊,从此一颗不安的种子在柳生心里暗暗萌发。
  • 小福女的喜乐盛世

    小福女的喜乐盛世

    人家是花是草她是蕊!一场穿越自带系统边学边做边升级打造幸福田园生活;一路高歌猛进医术惊人商誉天下名动大令朝——原来身负重任带出“柒灵世界”惊天秘密拯救人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亮出最好的自己

    亮出最好的自己

    随着国际交往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在礼仪修为方面有所提升,以更得体的方式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我们应该如何与外国朋友打交道,在出国旅游、涉外商务活动等场合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外交部资深礼宾官张国斌先生,将在本书中与大家分享自己多年的礼宾礼仪心得,旨在帮助国人在涉外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礼仪形象,在对外交往中亮出最好的自己。
  • 杀手穿越也倾城

    杀手穿越也倾城

    玉颜刹,她好歹一介顶尖杀手。想象过无数种死法,没想到,是自残。不过,上天给了这个幸运儿再来一次的机会。没想到,生活倒是越发得滋润。神兽饕鬄傲娇在旁,高贵冷男乞怜在侧,牛掰师傅撑腰,,甚至前世未了的爱情也向她砸过来。不过,好事太多也许就不是好事了。也罢也罢,人生苦短,何必那么纠结,看我一介废柴如何只手遮天,扰乱这个天下!
  • 剑殇之魔剑弑天

    剑殇之魔剑弑天

    情丝,羁绊,缠绵,仇恨都将因剑斩断如果有谁欺骗了我,我定以我血祭剑,屠戮其人。即使我的一生都是谎言,有你就拥有一切归来之日,你我再醉酒舞剑
  • 沈先生余生听我指挥

    沈先生余生听我指挥

    “林小姐,我这次出现是蓄谋已久,目的是,为了娶你。”
  • 快意军阀人生

    快意军阀人生

    谁说屌丝不能逆袭,笑看屌丝穿越,上演横刀立马,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