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9500000016

第16章 神隐红尘·一方一净土(1)

4.1隐居天湖清珙

元顺帝至正年间,朝廷派特使带着耆德皇后特赐的金磨纳衣前往天湖,这无上的荣耀,将送至一位隐居的高僧。那么,究竟都位僧人隐居在外,却能名动朝野?

(一)不一样的色彩

时光与时光本没什么不同,却因为不同的故事,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1272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元朝的政治经济中心转移到了大都。随着国力的增强,文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家强盛,百姓安乐。

太平盛世下,江苏常熟,有这样一个男孩。天资聪颖,自小熟读诗文,很会写诗,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灵动的诗文配上飘逸的毛笔字,让人叹为观止。

在生活中这个孩子也有独特之处,他自幼喜食清淡之物,不似其他贫苦人家的孩子,因为长年累月地不得已吃素,每每见到肉就像饿狼似的大口吞食。即便母亲买了肉回家,他也只吃素食。

一位很有名望的老者断言这男孩将来一定会了却红尘俗事,皈依佛门,寻得一个清静的去处,男孩的父母,听过笑笑了之,只当这是坊间一个谈资。

然而男孩一天天长大,却渐渐对佛学产生了兴趣,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断了尘念,跟随惟永禅师在崇福寺出家,法号“清珙”。

清珙出家后更是每日诵读经书,对佛的见解日益精进,他在寺院的生活过得十分惬意。

(二)信仰之路

时间之水在不停地流转,转眼间又过了几年,那个天真的孩童已成长为翩翩少年。佛法的浸润和大师们的谆谆教导给他的生活注入了一道光,照亮了他的信仰之路。

业余时间,清珙会写写诗歌,这些诗歌也抒发了他对佛法的见解和对人生的感悟,许多著作,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到了今天。

清珙在佛学上极有天分,加上他勤奋苦学,进步很快,他的师父及庵大师对他寄予了厚望。清珙受师父之托,刻苦研习,从不间断,在日复一日的苦学之后,终于对佛学了有了更高层的领悟,同时也获得了其他僧徒的称赞和仰慕。

清珙是佛门中人,所以,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便是他的责任与义务。于是,他背负起责任的行囊,迈出了弘法的脚步。

清珙经常在吴越一带游走,为众人讲授佛法,传播佛学,为世人摆脱生之痛苦找到一条新路。他每到一处,便有众人紧紧跟随,只为得他一指点。他的讲说总会给人以醍醐灌顶的警醒,佛的信仰,越传越广,他的名声也更广为人知。

聆听他讲授的人当中也不乏一些名士,清珙广博的学识和对佛法的领悟令这些名士十分敬佩,他们很愿意与清珙交流,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解不开的疑惑也会来找清珙解答。就这样一来二往之间,他们与清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三)天湖缘分

当清珙的脚步,迈入霞雾山时,他便找到了身心的皈依。

这里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朦朦胧胧的雾中隐约可见一个个峰顶,美丽的山与大片的雾融为一体,恍如仙境。

清珙在他的诗歌《山居》中写到:“我年三十余来此,几度晴窗映落霞”,落霞的美,感染了他的心,他甚至想要将时间停留在那一刻。他无法停止时间,却停下了脚步。

霞雾山上有眼泉,称为天湖,清珙在天湖边搭了一个草庵,这一住就是三十年。

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他每天与朝霞相伴,与夕阳共度,与山川、草木、虫鱼相交,日子过得怡然自得,而在这样的清修中,他的佛学造诣也日渐高深。

就在此时,福源寺主持之位无人可以胜任,福源寺的僧人早已听说过清珙的大名,并且知道他在佛学上有极高的造诣,便邀请清珙来福源寺担任住持一职。清珙留恋天湖,一开始并未答应就任,只是耐不住众人的劝说,他也意识到自己作为佛门中人应当为弘扬佛法尽一份责任,便答应了。

清珙到了福源寺以后,引得天下众僧慕名而来,众僧都想一睹大师真容,向大师请教佛学至理,一时间寺里热闹非凡。清珙也尽心尽力地将毕生所学所悟传于众僧人,他希望有更多的佛子能够将佛学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佛学,了解人生,化解苦难。

清珙在寺里担任住持时将寺里事物打理得井井有条,得到了福源寺上下的一致称赞。但清珙并不贪恋权力和名利,待到发现能够胜任住持一职的人时,他就离开了福源寺,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天湖。

(四)茶与禅

清珙的事迹被很多人传扬,也传到了朝廷。元顺帝正至年间,朝廷感念他一片诚挚之心,特派人去天湖找寻他。耆德皇后信奉佛法,对清珙大师也是十分敬仰,便赐予了他一件金磨衲衣。

朝廷赏赐,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清珙却并没有感受到多么大的荣耀,他深知这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已熟谙佛理的他明白只有内心真正的坦然才是他的追求,他不会像一般俗世的人一样把钱财、名利紧紧地攥在手里。

回到天湖,清珙继续着他清苦的日子,每日亲自砍柴做饭,耕地种菜,这贫寒的生活并未让他觉苦,反而是在这样平淡的生活中他对佛法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挑荠煮茶延野客,买盆移菊送邻僧”,这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茶在他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茶中的甘苦只有真正爱茶之人才能体会。茶理与禅理也有着相通之处,品茶可谓是品人生,领悟了人生的真谛便也就懂了禅机。

清珙在草庵里思索人生,参悟佛理,对外界纷争不甚知晓,“四十余年独隐居,不知尘世几荣枯。夜炉助暖烧松叶,午钵充饥摘野蔬”,就是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蕴含了诸多的禅意,一草一木,一杯一饮,凡所见、凡所用、凡所听,皆为禅。

4.2紫柏尊者真可

偶然可以改变命运,可偶然本身即是命运。

十七岁时,便腰佩利剑,辞别父母,远游他乡,原本意图奔赴塞上,驰骋沙场,建功立业,而现实却偏离了最初的期望。是沦落,是升华?历史已经写好了答案。

(一)偶然顿悟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历史的滚滚车轮流转至此。北国的狼烟横卷了万里江山,南国却依然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逸景色。王朝转眼凋零,喧闹是短命的别名,这便是真可法师的生活背景。

真可法师少年的时候,便高大魁梧,雄猛强健,犹如豪梁。年纪稍长,真可明晰了自己的志向。意图奔赴塞上,驰骋沙场。

当怀揣着奔疆报国志愿的真可经过苏州阊门的时候,暴雨突降,人们在暴雨中慌忙奔走,唯有真可昂首挺胸,从容前行。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此时明觉禅师在路上遇见了真可,便为真可撑伞挡雨,更是对暴雨中的有肃穆从容的佛像感到惊异,遂邀请真可到虎丘云岩寺内一起避雨用餐。

就这样,真可随着明觉禅师的脚步来到了寺庙,雨中的寺庙庄严而安宁,喃喃的经声,穿透雨帘,震撼人心。当真可步入寺庙后,便被这寺庙中的一切吸引住了。

夜晚,窗外月光舒朗,禅房内烛火幽微,真可的心,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与平和,他与明觉禅师相谈,言语之间,非常投缘分,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深夜。虫鸣、风声、钟声清晰可闻,渐渐地,寺内浮起了喃喃的经声,在这如水的夜晚荡漾出涟漪,也涤荡着真可的心。

他感觉到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点醒了他的灵魂,一种醍醐灌顶的“顿悟”之感油然而生。那一夜,真可陷入了深思。一条崭新的道路,等待他的脚步。

天一亮,真可便找到了明觉法师,将腰间仅剩的十余金赠予他,请求出家皈依佛门。明觉法师见他诚恳执着,便欣然应允。于是,真可放下刀剑,跪拜在尊虎丘僧明觉大师面前,以他为师,从此投身佛门。

据说,从真可削发剃度当天夜里开始,他便长坐于青灯旁,面对这古佛,打坐诵经,经常通宵达旦。除了诵经,他还喜欢闭门读书,禅门一关,门外便悄然度过几度春秋。时间在他坚韧的信念前,失去了神采。

二十余岁时,明觉为他受具足戒,开始云游。真可在嘉兴的东塔寺,遇到了一位正在潜心抄写《华严经》的僧人,那位僧人一横一折地书写,笔墨入微,仿佛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成了虚设,只有他存于世间,与经文禅书一起成为永恒。

真可愣愣地望着这静穆庄严的一幕,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在心底生根发芽,便虔诚地跪在抄写佛经的僧人旁边驻足观看,慨然叹道:“吾辈能此,足矣!”

自此,这一幕犹如一粒种子深深地埋在他的心里,不断地激励着他前进的脚步。

于是,真可禅师决定移居武塘景德寺,闭关修炼,静修佛法,追求生命的至境。禅门一关,就是三年时光。真可在时光的寂静流转中梳理着自己的思绪,品悟着深奥的佛理。

待到出关之后,真可禅师双目炯炯,身披彩霞,恍若神灵再现,万丈神采夺人眼目。

回到了吴门云岩寺后,真可依依不舍地辞别了自己的佛途领路人——虎丘僧明觉禅师,便昂然而行,开始了一段绚丽灿烂的人生旅程。

他走过了千山万水,云游四方。参阅无数庙宇佛堂,广研经教。终于,美丽的江西庐山迎来了这位高僧,古刹幽庙间留下了真可漫游的足迹,在广搜经籍的路上,他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以他敏捷的思智,聪颖的天资,盖世的才华,不久便穷尽相宗奥义。

此后,他的马蹄依然不曾停歇,他走过了五台山,走过了淞江,走过了嘉兴,在漫游的途中,他不断地追寻佛教的真谛,不断地寻找着生命的价值。

有一日,在游走四方的过程中,真可禅师无意间听到了一位僧人唱诵秀才张拙的悟道偈,忍不住停住脚步,细细聆听,余音袅袅,不绝于耳。待听到“断除妄想徒增病,趋向真如即是邪”这两句诗的时候,真可突然感到神经中最敏感最纤细的部分被触动,心情滂湃,难以言表。

从此以后,这句话不仅留在真可禅师每次的巡游之处,更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时时作为自省自勉的证据,以至于达到了头面俱肿、废寝忘食的境地。这两句话,像影子一般,跟随着真可,走向光芒万丈的修佛之路。

一日,在用斋的时候,回想起《金刚经》中的那句“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真可禅师恍然大悟。世间皆是虚空无为,如果人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沦为这些物质名利负累;秉执妄念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沉重的境地,但是如果一味地纠结于其中,也会让秉执妄念也沦落为一种妄念。

他忍不住感慨到:“使我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若何!”其实,人生在世,本身就如行走在深林之中,荆棘之处,所以佛家说,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才会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通过这次的经历,真可的体悟又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在参道悟道之后,真可再次远走,以自己的脚步,丈量着修佛弘法之路。他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巡游四方。在庐山的山清水秀间,他寄意自然,修禅念佛,一度探究法相精义。在追求佛法精深的道路上,不断与高人交流详谈,得到更高的指点。他一路颠簸,离尘世越来越远,离至境越来越近。

(二)重建家园

明代佛教之中以禅宗最为盛行,但是宗风却日渐微弱。有鉴于宗风的颓废衰败,有志之士立志发奋振兴,“禅净双修,禅教一致”的口号在当时成为宗教领域风靡的主流意识。佛门僧侣在精修本门禅宗的同时,博览众长,互相吸取其他各宗各派学说中的精华,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禅学的融合复兴,同时也推动了整个佛教向前发展的浪潮。

对于这宗教发展风潮的盛行之风,明末四大师之一的真可功不可没。从理论到实践,他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后世禅宗指引出新的发展方向。他事无巨细地一一打点大小事务,更亲自编撰经典,带动更多的人为禅学发展作出贡献。

复兴佛门是真可禅师一生的追求,他为佛教而活,为佛教而生。

真可禅师的佛是立于心中的佛性,是讲求“文字般若”的佛性。于心中立佛之高境,更实时地担当起一个佛门弟子传扬佛法的责任,力图靠一身才气重振禅门雄风。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晚明研究中唯学识的风潮得以产生出现。

当三教同源的思想正在明末的思想界中悄然流行的时候,佛门的众多高僧抓住机会统筹兼备外学儒学,丰富充实各种知识,同样真可也不例外。在佛学上的参悟越来越高,真可法师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而他亦是在残酷的岁月中饱经沧桑。

似乎岁月就是如此地不堪圆满,带给人成长的同时又不断洗涤着人生命中的一切。当真可法师再次旧地重返,却听闻了恩师明觉禅师早已驾鹤西归的消息。深深的悲伤在真可的心底里生长,感慨难平。

再回首此时的虎丘寺,当年的繁华之景已成过往云烟,曾经的车水马龙盛况不再,郁郁葱葱的苍天古木也已在年华中老去,只剩下颓败的庙宇在寒风中唱着悲凉的歌。

师尊离去,家园破败,在周遭衰颓环境的笼罩之下,真可法师内心的愁情愈加浓厚。痛定思痛,他将以一颗大慈大悲心演绎出一段传奇。

恩师之死让真可法师颇受悸动,怀着悲恸的心灵,真可决定重新雄震虎丘寺的往日威风。他率领着众弟子一行人重修寺庙、重整旗鼓、弘扬佛法、普渡无边。在他与弟子的不懈努力下,虎丘寺也日渐繁盛起来,势可与昔日相媲美。

同类推荐
  • 夏丏尊精品选

    夏丏尊精品选

    夏丐尊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出版家。他的每一篇作品在词章上都干净、利落,极少疵累之病和雕琢之痕。他的说理散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记叙散文描写生动、表情准确,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诗意浓郁,具有典范意义。《夏丐尊精品选》精选中国实力作家夏丐尊的作品,倾情打造最权威的美文选辑。所收录的名作或缅怀青春,追忆逝水年华;或立意深远,展示哲思妙悟;或思亲怀友,抒发深沉情感;或探寻美景,欣赏自然风情。让读者充分领略佳作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
  •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散文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散文

    徐志摩以诗闻名,但梁实秋认为,徐志摩的散文成就更高。作为一个唯美主义作家,徐志摩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韵味。他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技巧来宣泄情感,营造意境,增强散文的艺术表现力。他注重散文语言的音乐性,使语言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诗意盎然;他还在白话中加入一些欧化文句,从而形成散文语言的一种奇特的景观,读之使人经久难忘。本书包括“云游心踪”“人生随感”“风雨故人”“日记书信”四个部分。
  • 世间一切,皆是遇见

    世间一切,皆是遇见

    这是一本洗涤心灵、遇见爱情的书。看他们的爱之传奇,邂逅更好的爱情!甄选国馆公号栏目“才子佳人”中的流量爆文,这些文章一经推出,篇篇十万,很受读者追捧。动情讲述柳永、李煜、杜牧、沈复、柳如是、董小宛等才子佳人的凄美情事。用温柔的笔触,唯美的意境,娓娓道来18段举世无双的爱情故事。他们的情缘往事,在雾霭烟尘里,流经千年皆成传奇!透过时光岁月,看懂他们的故事,愿在爱中不幸福的你,清醒及改变。愿你我能在他们的故事里,悟自己的人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
  • 我的两个世界

    我的两个世界

    《我的两个世界》是方舟子唯一的一部文化随笔集,“我的两个世界”意味着方舟子行走在中国和美国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时间跨度从1993年到2011年,将近20年的时间也可以看到方舟子思想的变化。这也是方舟子最全的一部随笔集,二十年行走,对历史的中国和自由的美国方舟子有着别样的体悟。全书逻辑缜密,虽为文化随笔,更多的透露着方舟子独立思考的精神。
  • 心如明镜台

    心如明镜台

    有人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被认为是一种崇洋媚外的心理使然,因此受到许多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国人的指责。其实外国和中国所共有的都是同一轮月亮,何来大小之别?这一道理明明白白,似乎不须多说。但近日读复彩兄即将出版的散文集《心如明镜台》,却引起我另外一些联想:在一些人眼里,外国的月亮可能就是比中国的圆;而在另一些人那里,他会觉得故乡的月亮比任何地方都圆。这完全是由于身处悠冶之境,一种瞬间审美情感作用的生发,正是“红雨随心翻作浪”的效果。而且关键所在,这都是中国人眼中的月亮。仔细想想,中国人好像历来对月亮情有独钟,有关月亮的佳篇妙句层出不穷。
热门推荐
  • 绝界之五国之乱

    绝界之五国之乱

    五洲大陆,三界共存;天下之事,谁与纷说。仙灵鬼魄,尔虞我诈;刀枪剑戟,策马追沙。英雄没落,枭雄沉浮;天下众生,何惧浮屠。可有来者,劈风斩浪;纵横捭阖,怎奈黄粱。
  • 想和你一起种太阳

    想和你一起种太阳

    文案一:暗恋就是,一瞬间的触碰,也能脸红一上午,惊鸿的一瞥,也能回忆一中午,漫不经心的笑,也能惊艳一下午,突如其来的对视,也能脑补一晚上。总之,当一天中多巴胺分泌的那一刻开始,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全是他。文案二:向稚表白的那天,向垣为了给她壮胆子特意去点了“种太阳”,听到这首稚气欢乐儿歌的向稚一脸懵逼,同样一脸懵逼的周浔晏抬头对上她的眸子,向稚羞地疯狂眨着眼睛,面色通红却强装淡定,憋着嗓子大胆问他:“那个.......我想和你在一起....在一起..一起种太阳?”周浔晏似笑非笑地看着她,随即摊出一只手。“啊?什么...?”“你得把种子给我啊。”“......”“或者,把你给我?”周浔晏勾唇,“你可值钱多了呢。”
  • 傲世猖獗

    傲世猖獗

    《傲世猖獗》-严炎:“我,只不过是个流氓,却能纵横天下!”-这个世界属于年轻人的,更属于强者!
  • 鬼魂之我的女友带我穿越

    鬼魂之我的女友带我穿越

    我是一名普通高中生陈超,由于家庭破裂,我由母亲抚养在他们没有离婚的时候母亲是个家庭主妇,离婚后母亲就从事教育,因为经济条件所以我转学到五立中学,五立中学——一个神秘的学校。传言在那里读书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得了重病没法医治;第二就是因为穷。开学第一天,左眼皮就一直跳个不停,我想今天肯定会发生些什么事……夜半诡异歌声、音乐室半夜的伴奏、宿舍窗的白衣少女、学校门口的图案、女生宿舍的自杀事件、和交往漂亮校花交往……这些在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情节,没错,都在开学这天发生在这所学校我的身上……
  • 傻傻王妃很可爱

    傻傻王妃很可爱

    一个蠢蠢的女主一脸懵逼的穿越到古代,是什么在推动命运?是什么纠缠不清?她不管,她只需要他的铁骨柔情。
  • 阎王让我当主角

    阎王让我当主角

    一个有梦想的骚年,因为一场意外,被阎王传送到了异界,他在异界一路开挂中会实现他的梦想吗?
  • 圣赫拉芙英雄传

    圣赫拉芙英雄传

    艾罗是个奇葩。他邋遢的模样像是南宋伟大的活佛济公,他认真的样子又让人忘记这厮一身叫花子般的打扮。如同塞万提斯大爷说的那样,一颗才疏学浅的脑袋里到底是只能孕育出一个干瘪的、样貌丑陋的、胡思乱想的产儿,这篇故事就是如此。我总是向往那个充满魔法和到处都是纵横骑士的幻想中的中世纪,最终以至于唐吉坷德似的提笔疾书,把对于那个时代的梦幻变成文字编码,让魔法师、骑士、王公贵族、山野村夫卷入大陆争霸的世界中,在这个梦里面孕育英雄,创造历史。
  • 万界旅人从斗罗开始

    万界旅人从斗罗开始

    [主角:陈生[主角:陈灵歌阵营:天道所叛(大概)]阵营:天道所向][生:人以纵生,贵於横生。灵:万物平等,万物皆生灵。歌:没别的意思,就是指作者咕咕,是只鸽子。陈:新百家姓排名:5,旧百家姓排名:10。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四个朝代。最开始姓氏来源:生辰。]书友群:九一五五二六零八四
  • 吴亦凡之我的绯闻女友

    吴亦凡之我的绯闻女友

    “喂,谁想跟你炒绯闻呀!要不是你,我至于被粉丝误会吗?”涵曦气愤地说。“呵呵,我的眼光不至于差到看上你这种不是女人的女人”吴亦凡傲娇地说。
  • 晚安列国

    晚安列国

    繁华的大都市,平凡的小青年。像许多人一样,他也在努力追求自己的面包和爱情,偶然间认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世界如水平静,生活融融惬意。而他并不知道,某种力量于无声处悄然苏醒,命运的洪流引他们相聚,翻涌间正酝酿起一场颠覆世界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