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69300000018

第18章 第三辑 我眼中的学者(1)

回忆汤用彤先生

自己已经到了望九之年。过去八十多年的忆念,如云如烟,浩渺一片,但在茫茫的烟雾中,却有几处闪光之点,宛如夏夜的晴空,群星上千上万,其中有大星数颗,熠熠闪光,明亮琅璨,无论什么时候回想起来,都晶莹如在眼前。

我对于汤用彤先生的回忆就是最闪光之点。

但是,有人会提出疑问了:“你写了那么多对师友的回忆文章,为什么单单对于你回忆中最亮之点的汤锡予(先生的号)先生却没有写全面的回忆文章呢?”这问得正确,问得有理。但是,我却有自己的至今还没有说出过的说法。试想:锡予先生是在哪一年逝世的?是在1964年。一想到这个年份,事情就很清楚了。那时候,阶级斗争已经快发展到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的程度。所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虽然还没有爆发,但是对政治稍有敏感的人,都会已经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高压气氛。锡予先生和我都属于后来在“十年浩劫”中出现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这一号的人物。我若一写悼念文章,必然会流露出我的真情来。如果我还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没有真感情,我不写回忆文章。但是,那个时代,真感情都会被归入“小资产阶级”的范畴,而一旦成了“小资产阶级”则距离“修正主义”只差毫厘了。我没有这个胆量,所以就把对锡予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深深地埋在我的心灵深处。到今天,环境气氛已经大大地改变了,能够把真情实感从心中移到纸上来了。

因为不在一个学校,我没有能成为锡予先生的受业弟子。但是,他的文章我是读过的,他的道德我是听说过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早已是我崇拜的对象。我也崇拜一些别的大师,读其书未见其人者屡见不鲜。但我却独独对锡予先生常有幻象:我想象他是一个瘦削慈祥的老人,有五绺白须,飘拂胸前。对于别的大师,没见过面的大师,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幻象,此理我至今不解。但是,我相信,其中必有原因,一种深奥难言的原因。既然“难言”,现在就先不“言”吧。

1945年,我在德国待了整整十年之后,二战结束,时来入梦的祖国母亲在召唤我了,我必须回国了。回国后,必须找一个职业,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抢一只饭碗”。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没有饭碗,怎么能过日子呢?于是我就写信给我的恩师、正在英国治疗目疾的陈寅恪先生,向他报告我十年来学习的过程。我的师祖吕德斯正是他的老师,而我的德国恩师瓦尔德施米特正是他的同学。因此,我一讲学习情况,他大概立即了然。不久我就收到他的一封长信,信中除了一些奖掖鼓励的话以外,他说,他想介绍我到北京大学任教。这实在是望外之喜。北大这个全国最高学府,与我本有一段因缘。1930年我曾考取北大,因梦想出国,弃北大而就清华。现在我的出国梦已经实现了,阴阳往复,往往非人力所能定,我终究又要回到北大来了。我简直狂喜不能自已,立即回信应允。这就是我来北大的最初因缘。

1945年10月,我离开住了十年的“客树回望成故乡”的哥廷根,挥泪辞别了像老母一般的女房东,到了瑞士,在这山青水绿的世界公园中住了将近半年,然后经法国马赛、越南西贡、英国占领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上海。路上用了将近四个月。二战中遗留在大洋里的水雷尚未打捞,时时有触雷的危险。载着上千法国兵的英国巨轮的船员,随时都如临深渊,战战兢兢,终于靠他们那一位上帝的保佑,渡过了险境,安然抵达西贡。从西贡至香港,海上又遇到飓风,一昼夜,小轮未能前进一寸。这个险境也终于渡过了。离开祖国将近十一年的儿子又回到母亲怀抱里来了。临登岸时,我思绪万端,悲喜交集,此情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初到上海,人地生疏,我仿佛变成了瑞普·凡·温克,满目茫然。幸而臧克家正住在那里,我在他家的榻榻米上睡了十几天。又转到南京,仍然是无家可归,在李长之的办公桌上睡了一个夏天。当时寅恪师已经从英国回国,我曾到他借住的俞大维的官邸中去谒见他。师生别离已经十多年了,各自谈了别后的情况,都有九死一生之感。杜甫诗说:“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不啻为我当时的心情写照也。寅恪师命我持在德国发表的论文,到鸡鸣寺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去见当时北大代理校长傅斯年先生,时校长胡适尚留美未返。傅告诉我,按照北大的规定,在国外拿了学位回国的人,只能给予副教授的职称。我对此并不在意,能入北大,已如登龙门了,焉敢还有什么痴心妄想?如果真有的话,那不就成了不知天高地厚了吗?

在南京做了一个夏天的“流动人口”,虽然饱赏了台城古柳的清碧,玄武湖旖旎的风光,却也患上了在南京享有盛名的疟疾,颇受了点苦头。那年的秋天,我从上海乘海轮到了秦皇岛,又从秦皇岛乘火车到了北平。锡予先生让阴法鲁先生到车站去迎接我们。时届深秋,白露已降,“凄清弥天地,落叶满长安”(长安街也),我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凄凉中有欣慰,悲愁中有兴奋,既忆以往,又盼来者,茫然懵然,住进了几乎是空无一人的红楼。

第二天,少曾(阴法鲁号)陪我到设在北楼的文学院院长办公室去谒见锡予先生,他是文学院院长。这是我景仰多年以后第一次见到先生。把眼前的锡予先生同我心中幻想的锡予先生一对比,当然是不相同的,然而我却更爱眼前的锡予先生。他面容端严慈祥,不苟言笑,却是即之也温,观之也诚,真蔼然仁者也。先生虽留美多年,学贯中西,可是身着灰布长衫,脚踏圆口布鞋,望之似老农老圃,没有半点“洋气”,没有丝毫教授架子和大师威风。我心中不由自主地油然生幸福之感,浑身感到一阵温暖。晚上,先生设家宴为我接风,师母也是慈祥有加,更增加了我的幸福之感。当时一介和一玄都还年小,恐怕已经记不得那天的情景了。我从这一天起就成了北大的副教授,开始了我下半生的新生活,心中陶陶然也。

我可绝没有想到,过了一个来星期,至多不过十天,锡予先生忽然告诉我:我已经被聘为北京大学正教授兼新成立的东方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并且还兼任文科研究所的导师。前两者我已经不敢当,后一者人数极少,皆为饱学宿儒,我一个三十多岁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伙子,竟也滥竽其间,我既感光荣,又感惶恐不安。这是谁的力量呢?我心里最清楚:背后有一个人在,这都出于锡予先生的垂青与提携,说既感且愧,实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我做副教授任期之短,恐怕是前无古人的,这无疑是北大的新纪录,后来也恐怕没有人打破的。我只能说,这是一种恩情,它对我从那以后一直到今五十多年在北大的工作中,起了而且还在起着激励的作用。

但是,我心中总还有一点遗憾之处:我没有能成为锡予先生的受业弟子。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大概是1947年,锡予先生开“魏晋玄学”这一门课,课堂就在我办公室的楼上。这真是天赐良机,我焉能放过?解放前的教授,相对来讲社会地位高,工资收入丰,存在决定意识,这样就“决定”出来了“教授架子”。架子人人皆有,各有巧妙不同,没有架子的也得学着端起一副拒人的架子。我自认是一个上不得台盘的人,有没有架子,我自己不得而知。但是,在锡予先生跟前,宛如小丘之仰望泰岳,架子何从端起?而且听先生讲课,正是我求之不得的。在当时,一位教授听另外一位教授讲课,简直是骇人听闻的事。这些事情我都不想,毅然征得了锡予先生的同意,成了他班上最忠诚的学生之一,一整年没有缺过一次课,而且每堂课都工整地做听课的笔记,巨细不遗。这一大本笔记,我至今尚保存着,只是“只在此室中,书深不知处”了,有朝一日总会重见天日的。这样一来,我就自认为是锡予先生的私淑弟子,了了一个夙愿。

锡予先生对我的关心是多方面的,他让我从红楼搬到文科研究所的大院子里去住,此地在明朝是令人闻而觳觫的特务机关东厂的所在地,是专杀好人折磨好人的地狱,据说当年的水牢还有遗迹保留着。“庭院深深深几许”,我住在最里面一个院子里,里面堆满考古挖掘出土的汉代砖棺,阴气森森,传说是闹鬼的凶宅之一。晚上没有人敢来找我,除非他在门房打听得万分清楚:季羡林确是在家里,才敢迈步走进。我也并非“季大胆”,只是在欧洲十年多,受了“西化”,成了一个“无鬼论”者,所以能处之泰然。夏夜昏黑,我经常在缕缕的马缨花香中,怡然入梦。

当时的北大真正是精兵简政,只有一个校长胡适之先生,还经常不在学校,并没有什么副校长。一个教务长主管全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一个秘书长主管全校的后勤工作。六个学院:文、理、法、农、工、医,各设院长一人。也没有听说有什么校院长联席会,什么系主任联席会。专就文学院而论,锡予先生孤身一人,聘人、升职等现在非开上无数次会不可解决的问题,那时一次会也不开,锡予先生一个人说了算。大概因为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娄子。我们系里遇到麻烦,我总去找锡予先生,他不动声色,帮我解除了困难。他还帮我在学校图书馆中要了一间教授研究室,所有我要用的书都从书库中提到我的研究室里,又派一位研究生马理女士当我的助手,帮我整理书籍。室内窗明几净,我心旷神怡。我之所以能写出几篇颇有点新见解的文章,不能不说是出于锡予先生之赐。我的文章写出后,首先送给锡予先生,请求指正。他的意见,哪怕是片言只语,对我总都是大有帮助的。

就这样,我们共同迎来了1949年北京的解放。在解放军围城期间,南京方面派了一架专机,来接几位名单上有名的著名教授到尚未解放的南京去。锡予先生单上有名,但他却坚决不走,他期望看到新中国。有一段时间,锡予先生被任命为北大校务委员会主席,算是一个“过渡政权”。总之,北大师生共同度过了许多初解放后兴奋狂欢的令人难忘的日子。

1952年,我们北大从城里搬到了现在的燕园中来。政府早已任命马寅初先生为北大校长,只有两个副校长,其中一个是党委书记江隆基兼任,实际上主管教学和科研的就是锡予先生一人。马老德高望重,但实际上不大真管事情。江隆基是一个正直正派有理智有良心的老革命家。据我们局外人看,校领导是团结的。当时的北大,同全国各大学和科研机构一样,几乎是天天搞“运动”。然而北大这样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一只无形的带头羊,却并没有出什么娄子,这与校领导的团结和江隆基同志的睿智正直是分不开的。

还是讲一讲我自己的情况吧。出城以后,我“官”运亨通,财源大开。先是在城里时工资被评为每月1100斤小米,解放前夕那种物价一小时一涨,火箭似的上升的可怕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后来按级别评定工资,我依稀记得:马老(马寅初)是三级,等于政府的副总理。以下是汤老(汤用彤)、翦老(翦伯赞)、曹老(曹靖华)等,具体级别记不清了。再以下就是我同其他几位老牌和名牌的教授。到了1956年,又有一次全国评定教授工资的活动,根据我的回忆,这次活动用的时间较长,工作十分细致、深入谨慎。人事处的一位领导同志,曾几次征求我的意见。中文系教授吴组缃是全国著名的小说家、《红楼梦》研究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我的老同学和老朋友,他问我吴能否评为一级教授?我当然觉得很够格。然而最后权衡下来,仍然定为二级,可见此事之难。据我所知,有的省份,全省只有一个一级教授,有的竟连一个也没有,真是一级之难“难于上青天”了。

然而,藐予小子竟然被评为一级,这实在令我诚惶诚恐。后来听说,常在一个餐厅里吃饭的几位教授,出于善意的又介乎可理解与不可理解之间的心理,背后赐给我一个诨名,曰“一级”。只要我一走进食堂,有人就窃窃私语,会心而笑:“一级来了!”我不怪这些同事,同他们比起来,无论是年龄或学术造诣,我都逊一筹,起个把诨名是应该的。这是由于我的运气好吗?也许是的,但是我知道,背后有一个人在,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锡予先生。

俗话说:“福不双至。”可是1956年,我竟然“福真双至”。“一级”之外,我又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这是中国一个读书人至高无上的称号,从人数之少来说,比起封建时代的“金榜题名”来,还要难得多。除了名以外,还有颇为丰厚的津贴,真可谓“名利双收”。至于是否还有人给我再起什么诨号,我不得而知,就是有的话,我也会一笑置之。

总之,在我刚过不惑之年没有几年的时候,还只能算是一个老青年,一个中国读书人所能指望的最高的荣誉和利益,就都已稳稳地拿到手中。我是一个颇有点自知之明的人,我知道,我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步,与锡予先生不声不响的提携是分不开的。说到我自己的努力,不能说一点没有,但那是次要的事。至于机遇,也不能说一点没有,但那更是次要之次要,微不足道了。

从1956年起直到1964年锡予先生逝世不知道经过了多少运动,到了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而登峰造极。在这些运动中,在历次的提升提级的活动中,我的表现都还算过得去。我真好像是淡泊名利,与人无争,至今还在燕园内外有令人满意的口碑。难道我真就这样好吗?我的道德就这样高吗?不,不是的。我虽然不敢把自己归入完人之列,因为除了替自己考虑外,我还能考虑别人。我绝对反对曹操的哲学:“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我也绝非圣贤,七情六欲,样样都有;私心杂念,一应俱全。可是,既然在名利两个方面,我早已达到了顶峰,我还有什么可争的呢?难道我真想去“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吗?我之所以能够获得少许美名,其势然也。如果说我是“浪得虚名”,也是并不冤枉的。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锡予先生,我能得到这一点点美名吗?

所以,我现在只能这样说,我之所以崇敬锡予先生,忆念锡予先生,除了那些冠冕堂皇的表面理由以外,还有我内心深处从来没有对别人说过的动机。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不谬托自己是锡予先生的知己,我只能说锡予先生是我的知己。我平生要感谢的师辈和友辈,颇有地位,尽管我对我这一生并不完全满意,但是有了这样的师友,我可以说是不虚此生了。

我自己现在已经是垂暮之年,活得早早超过了我的期望。因为我的父母都只活了四十多岁,因此,我的最高期望是活到五十岁。可是,到了今天已超过这个最高期望已经快到四十年了。我虽老迈但还没有昏聩。曹孟德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窃不自量力,大有“老骥伏枥,志在万里”之势。在学术研究方面,我还有不少的计划,这些计划是否切合实际,可另作别论,可我确实没有攀登八宝山的计划,这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但愿我回忆中那一点最亮的光点,能够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1997年5月28日

同类推荐
  • 作为故乡的南太行

    作为故乡的南太行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乡土散文集。作家从北方一座偏僻村庄的起源、清末和抗战年代的诸多蹊跷人事、各种手艺和手艺人,写到个人童年时期的村庄状况、成长经验。其中还涉及一些亲人的现实遭际和命运,并细致状写了村庄独特的地理风物、人情乡俗。感情真挚深沉,语言富有诗意。杨献平,河北沙河人,一九七三年生,现任职于四川省作协《星星》诗刊。主要作品有长篇文本《梦想的边疆》,长篇小说《匈奴帝国》,散文集《沙漠之书》《沙漠里的细水微光》《生死故乡》《历史的乡愁》,以及诗集《命中》等。作品多次获奖。
  •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独家披露杜聿明、宋希濂、黄维、王耀武、沈醉、文强等一大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被俘及至获赦后复杂跌宕的思想嬗变和人生况味。堪称一部完整的“改造”史,也是一部真实的人性史。这是一部积淀了三十年才最终完成的作品。上部曾于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生动描述了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特务头子、党政要员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处的“改造”经过。因突破了题材的禁区,写出了国民党人对民族的贡献,轰动海内外,影响深远。累计销售逾百万册。并于1991年改编拍成电影《决战之后》。
  • 游荡集

    游荡集

    《游荡集》是许知远的最新散文游记,收集的是许知远旅途中的意念断片:他在旧金山与横滨做了闲荡,与姜文在一个午后喝了威士忌,听一个香港人在特拉维夫唱了《我为祖国献石油》……它们曾散落在某个航班的餐桌上,某个县城空挡的酒吧里,或者许知远临时租借的公寓中……
  • 敦煌与丝绸之路经典名胜故事

    敦煌与丝绸之路经典名胜故事

    丝绸之路是一首古老的歌,是一首浪漫的诗,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路。随着我国开发大西部的号角吹响,必然会带来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 故乡近,江湖远(故乡卷)

    故乡近,江湖远(故乡卷)

    “青葱阅读系列”汇集了10位新锐作家的优秀作品,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中国青年》等杂志的签约作者,作品常被选为全国各省市中高考阅读试题。“青葱阅读系列”中每本书分为八至十辑,每一辑中选择一篇最有命题价值,能够发人深思、引起共鸣的文章放在最后,精心的设置“作者心语”“且行且思”“参考答案”栏目,让读者们阅有所得,读有所获。“青葱阅读系列”护佑学生精神发育和蜕变,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怀,感受阅读的乐趣,攀登精神的高峰,选择更加宽广和丰厚的人生。《故乡近,江湖远(亲情卷)》少年向往幽深江湖事,到头来,故乡还是我们心底的一枚朱砂痣。没有完整的故乡,也就没有纯粹的个人。
热门推荐
  • 穿越时空之爱的救赎

    穿越时空之爱的救赎

    茫茫宇宙斗转星移,数不清的星辰,诉不尽的传说。盘古开混沌,残魂化作了四象神灵。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朱雀有感于星际的孤独,立下了充盈于万物的宏愿。而万物之源的五魄,却是诸神称雄宇宙的基础。朱雀为了孕育苍生委身于白虎。情痴一片的玄武一怒之下打破了桎梏五魄的无限权杖。自此万物所需的五种元素才得以流出。玄武因此被锁于神墟星的思过崖,他的灵魂也因白虎的报复而流浪。这一世,朱雀终负了玄武。归隐前朱雀用这份惭怨化作了一个替身,将自己一腔爱恋化作了一点泪水封印在了替身的心里。这一世我不能爱你,下一个时空她替我去救赎吧!若干年后,无字天书的兴起,星际间无限宝藏的争夺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原本的沉寂被打破,尘封的记忆被唤起,踏着蛛丝马迹去寻找真相,却原来是一场绕不开的宿命??????
  • 办公室潜规则

    办公室潜规则

    “潜规则”不仅仅存在于演艺圈,在许许多多的行业和领域中,在其冠冕堂皇的外表下都有一套看不到的游戏规则,职场也是如此。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迹的办公室就会存在“潜规则”。这是利益所使、利益所趋,本是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却始终不能摆在台面上给众人来看,正因为此,才有“潜规则”一说。
  • 顾教授你的女友掉线了

    顾教授你的女友掉线了

    嘟~嘟~。何忆仙:狸狸,你电话响了。念怀狸:不管他。何忆仙:狸狸,你还是接一下吧!念怀狸:好吧,念怀狸掏出手机看了一眼,嗯?顾禽兽?不接,直接按了拒绝。何忆仙:狸狸,谁的电话啊!你怎么不接?念怀狸:哦,搞推销的。搞-顾铭哲-推销:“……”客服:“您好,您拨打的用户已挂机。”顾铭哲:“很好,念怀狸,这是你自找的。”前台:“小姐,您的卡已被冻结。”念怀狸:“……”你再试试这几张。”前台:“小姐,这……。”念怀狸:“全都冻结了?”前台:“是的。”念怀狸:“……”何忆仙:狸狸,还是用我的吧!念怀狸气得磨了磨牙,顾铭哲,你给老娘等着!
  • 战神归来

    战神归来

    第一次神魔交战历经千年,神族将魔族驱赶到一个贫瘠的空间——魔狱,并使用了终极封印,使得魔族不能走出半步。魔族在几千年的时间里终于突破了魔狱,大举进攻人间,企图以人间作为跳板重新和神族争霸天下,这时一个普通人类站了出来,接受了战神的传承,他的命运从此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且看他如何傲视三界,叱诧风云。
  • 龙珠之未来崛起

    龙珠之未来崛起

    如果未来发生改变,如果当时悟饭没有战死,那么未来会发生不一样的故事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契约老公,别乱来

    契约老公,别乱来

    她,大龄剩女一枚!虽蓝颜知己无数,却无人能动其芳心!某天酒醉,竟被老爸打包送进某男房中!干柴配烈火,可惜该发生的什么也木有发生!本想脚底抹油偷偷溜走,可为何背后凉风嗖嗖?莫不是豆腐美男要她负责?
  • 吸血鬼森林

    吸血鬼森林

    女主角雪曦在小镇里被同学们看不起,因为雪曦的父母惨死亡缪森林里,至今杳无音信,在他生日的那个晚上,他的猫被她的同学放在了亡缪森林,她为了救他的猫,进入森林,之后被蝙蝠袭击,滚进了树洞里,突然,树洞里发出了绿光,雪曦走了进去,看到了……
  • 超品斗地主

    超品斗地主

    某天,白小凡的手机里,忽然更新了一款游戏。二郎神:“小友,我的这本八九玄功换你一千万仙豆,如何?”“可以!”太上老君:“小友,我这里有一枚九转造化金丹,换你三千五百万仙豆,如何?”“可以!”哮天犬:“白小仙,我这里有一个珍藏千年的狗骨头,换你二十万仙豆如何?”“什么?”哮天犬:“白小仙,我的骨头可以......”“滚蛋,一边玩泥巴去。”超品游戏,成就超品人生。
  • 末日求生之尸海

    末日求生之尸海

    在末日的世界中你要怎么生存下去,寻找食物、水源、武器等等,在险恶的丧尸国度,你能做的只有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