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74300000007

第7章 书法五讲(2)

《三希堂法帖》 全名《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中国清代宫廷刻帖,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弘历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而成。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三件被乾隆帝视为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珍藏这三件帖子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因此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

南北朝时的魏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块丰碑。魏碑,泛指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它上承汉隶的笔法,结构方严,但又变化多端,对隋唐楷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称赞魏碑有十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俊厚、意态奇异、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甚至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的确,如康有为所说,魏碑没有一品是不好的,随便找出一个就足以成为典范,因为它本身天真、质朴。

“书至初唐而极盛”,唐朝是我国文化极为繁荣的朝代,留世作品较之前代都多,书法作品也不例外,留下了很多优秀的碑刻,对后世的影响远远地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有着浓厚的时代特征。比如张旭的草书,他的字博大清新,纵逸豪放,“变动如鬼神”(韩愈语),具有强烈的盛唐气象。颜真卿的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人初见而畏之,染愈久而愈可爱”(欧阳修语)。

五代整体是承接唐朝遗风,然而因为战火纷飞、连年不断,此时书法有凋落衰败之象。苏轼对五代书法有个非常准确的说法:“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士大夫顾不上舞文弄墨,书坛自然冷落,唯独杨凝式不受时代影响,他的《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帖》都是非常好的作品。

宋朝时,帖学大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著名的有书法四家--苏、黄、米、蔡,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宋徽宗赵佶也值得一提。元、明时期,虽然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是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说:“有明一代,操觚谈艺者,率皆剽窃摹拟,无何创制。”于此两朝代,都可适用。

到清朝时,书法又出现了一个中兴期,与唐朝盛世遥相呼应。尤为重要的是,在乾嘉之际,随着朴学的上升,帖学让位于碑学,碑刻越来越多,到清朝晚期出现了碑学的中兴期。这一朝代有很多优秀的书法家,他们的字融入了很多思想精髓。八大山人晚期的字,他用笔圆劲,掺入了禅家的虚静境界和超脱精神,于沉雄浑沦中寓郁勃傲然之气。“扬州八怪”、赵之谦、吴昌硕等都是很不错的。

中国书法就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过历代书家的不懈努力成为一个自足的体系的。它虽然曾遇到很多挑战,但从未中断过。比如在汉代末年佛法东渡的影响下,新疆出现了难以计数的以印度字母为基础的少数民族文字,这些文字一直到唐朝还在使用;与此同时,佛教自西域也很顺利地传到了中原,但印度文字则在进入河西走廊后就戛然而止了,即便到了唐朝佛教鼎盛时,也没人试图用印度文字取代汉字。

但自足是不是就保守呢?不是这样的。以唐朝为例,当时印度、波斯、中亚一直到罗马的文化都被它包容吸纳进来,但最后它还是中国的文化,敦煌的艺术就能明显地看出文化交融的痕迹。书法在这个文化里面,自然也吸收了各种文化的精华,比如唐朝很多书家都追求一种无我、静穆、清新淡远的风格,这与佛教的盛行是脱不了关系的。

书法是自足的、发展的、包容的。孙过庭在《书谱》里提到“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古代的东西和今天不会有根本的矛盾,今天的东西不会接受古代的毛病。既继承又发展的思维,已经在这八个字里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鼓励书法家创新、有所创造,可是有个前提,你本身要下够功夫。

现在,有很多人走路还没走稳就要快跑,就要跨栏,他肯定走不到。自己还没临几天帖,就大喊我要创造、我要革新,创新有那么简单吗?这种人一般只会找个一个观众,一个非常欣赏他的观众,就是他自己。在艺术界这样的人还不少,自以为是了不起的大师。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讲,我说有个人特别崇拜你,他问我谁啊?我说:就是你自己。有一个理论家,对书法不甚了解却教人们说,你把你的眼睛蒙起来写字,一定比你睁开眼睛写字写得好。书法艺术是视觉艺术,眼睛起着最关键的作用,把眼睛蒙起来再写字,是会写得怪里怪气的。现在流行的欣赏是以怪以丑、以乱以脏为准,只要你写得怪、丑、乱、脏,你就是高手,就颇有创意,然后还一堆理论家围着你分析:这种创意的构成是多么奇妙,它怎样是表现主义,怎样又体现了现象学的精髓,怎样符合帕格森的精神分析方法等,不一而足,其实连帕格森是谁都不知道。

所以,将书法看成一个自足的体系,想要有所创造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要经历“观”、“临”才能有所悟、才会有所创新。

“观”就是“读帖”,这是书法的正确入门,甚至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对古今各种流派的书法作品进行钻研:有些碑帖容易接受,一看就喜欢;有些自己不那么喜欢,但也要好好看,找出其中的缘由,弄清人家是如何创造的,有哪些可取之处,自己的书法和别人的有哪些不同……博采众长、补己之短,这样书法才可精进。欧阳修在此点上颇有心得,他在《欧公试笔》讲“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欧阳书本来不大喜欢李邕的书法,等到反复地观之,久看之后有所领悟,“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了解到书法之法。

接下来就是要临帖。我们常说临摹临摹,其实,“临”和“摹”有些差异,临帖是在读帖的基础之上,比照着比;而摹帖则是用薄纸蒙在碑帖上拓字。姜夔《续书谱》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摹帖就像鹦鹉学舌,得其所言而不得其所以言,因而,我们一般不提倡摹帖。那为什么要反复地、不停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去临帖呢?我想临帖有这样的三个阶段:首先使我们反复地、持之以恒地去临习一个优秀的书法作品,我们可能会渐渐地走入它的形似,这是第一步;我们继续夜以继日地临习一个经典的书法作品,我们可能会达到神似;那么我们再不间断地临习,我们就可能会走入这个书家的精神世界,甚至对他的书法作品以外的境界有更过的理解。

临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书法家王铎曾经讲过,他学习书法是一日临帖,一日应酬。后来的一位大家讲,他因为一日临帖、一日应酬,所以才能到五十而自化。书法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情景。朝学执笔,暮为大师,天下没有这样的奇迹。历史上的书法家基本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何绍基是清代一位大书法家,他的书法熔铸古代各家之长,自成一体,而这些都源自他勤奋习帖之故:他学颜真卿的书法,“悬腕作藏锋书,日课五百字,大如碗”,学张迁的隶书“几逾百本,论者知子贞之书,纯以天分为事,不知其勤笔有如此也。”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当然要有所创新,不能一味地“迷古”,不加分辨地一味认为凡属古人的书法就是好东西。在读帖和临帖的过程中,把握书法家的精神气质,与自己的想对照,找寻到自己最擅长、也最适合自己的书法风格。创新没有一定的规则可循,但是一定要记住一个字“好”,不能像上面讲过的那些人一样。我在讲国画的时候说过,能够永葆厥美的好作品,“新”就在其中了,书法也是这样。

第三讲 外师造化,痛快明洁:书法之美在乎自然精爽

书法线条的奥秘源自宇宙万物的变幻。中国的书法家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宇宙、万物的变化,是那样的神奇,是那样的博大,而表现方式又是那样的万类纷呈。他们经过两千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将眼睛所看到的美和,一一收到心底,在点、线中将宇宙的生发、枯荣、粗细、长短,行动的徐疾、快慢,整个的运动过程、生命状态高度抽象后表现出来,使全人类的文字产生了一枝独秀的有情世界,在符号和造型之间填充了有感情荡漾的广阔天地。

中国书家向来重视字的外形之美。宋代曾敏行的《独醒杂志》记载着这样一件事:“东坡与山谷论书。东坡曰:‘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议,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虾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山谷就是黄庭坚,两人相互指出对方字形的缺陷,苏东坡认为黄庭坚的字太瘦,像树梢上挂着的蛇;而黄庭坚则说苏东坡的字太扁,像被石头压着的蛤蟆。虽是戏语,却足以看出古人对于比划严格的要求。

而字形之美要“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也就是说字形一定要天然而成,不能任意地增添人为的因素加以改变。这种自然之美,在书法还未成型的时候就早有体现。三代、先秦时期的铭文、瓦当上的刻字,都是随物取形就势,因势曲直而变形、收纵留放,天趣盎然。后世,人们也往往以大自然的变幻来夸奖书法之奇美。比如,梁武帝萧衍在《古今书人优劣评》说钟繇的书法“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轻重得宜、刚柔相备;再比如,王羲之的书法冲和、飘逸,梁武帝赞之为“龙跃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赞之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晚唐诗人韩渥写诗赞赏怀素的草书,《题怀素草书屏风》:“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对怀素的草书评价很高,晋代卫夫人《笔阵图》讲书法的点要如高峰坠石,垂要如万岁枯藤,怀素都做到了;而且还是正奔向秋涧的怪石,迅疾有力,倒挂在古松上的寒藤,富有苍劲感。

中国是一个重文字的国家,中国的诗人是中国最高的一种认同。诗论高于书论,书论高于画论,画论水平比较差,也许我是画家,挑剔得更厉害一点。可实际上也是这样,在讲国画时提到的《文心雕龙》,它是南朝时刘勰的作品,到现在一千五百年过去了,但依旧保持着它的光芒;清代刘融斋写的《艺概》,也是永葆光辉的;还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诗论里无法媲美的。说起书论,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清代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讲的是比较透彻的。

《书谱》 唐孙过庭撰并书。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书论中常有以自然之象来描绘书法用笔的特点,南宋姜虁《续书谱》说用笔要“如折钗股、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壁坼……”,钗本来是古代女子盘发用的饰品,质地坚硬而有韧性,“折钗股”说的就是转折的比划圆润饱满。“锥画沙”,以锥子划沙,起止无迹,具有“藏锋”的效果,而两侧沙子匀整凸起,痕迹中正,所以以此比喻书迹的圆浑。“屋漏痕”,房子墙壁裂缝间雨水留下的漏痕,凝重而自然;“壁坼”泥墙坼裂的痕迹,毫无做作的习气。

《续书谱》 姜夔仿效孙过庭《书谱》而撰写,但并非《书谱》之续。全卷分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等十八则,所论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实自抒其心得之语。是南宋书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

孙过庭在《书谱》里讲,书法的用笔“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重的比划像天空中黑压压的云层突然崩裂,轻的则像蝉那薄薄的翅膀;笔势导来如同泉水流注,顿笔直下类似山岳稳重;纤细的像新月升上天涯,疏落的若群星布列银河,一切用笔都源自对于自然万物的模仿,正如画画,体现天地之大美,就能让人心旷神怡。一个书法家写的字,能够给人新月出天涯时那种悠然的感觉;他在整个画面上点画之间,像灿烂之星河陈列于河汉之间,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书法的字形美是自然的,它源自书法家对自然的模拟和抽象。书法中表现的理也是符合天地之大秩序的。我们知道星河、无数的恒星,它们的运转都是遵循一个规律的,自然本身有一个大目的在那儿。我们画画和写字,比起宇宙的运转来讲,真是一个渺乎小矣的一个动作。所以讲,我们对宇宙自然永远就有两个字--敬畏。

过去的诗人、书家、画家都有一种人来疯,因为中国的诗人、画家都要种兴奋的状态,中国书法更是兴奋的。怀素写的《自叙帖》,可以讲是狂放不羁,可你仔细推敲,没有任何一点点画是不中规中矩的。“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精湛的书法好比大自然形成的神奇景观,不是人力可以成就的妙有境界,是智慧与技巧的完美结合,是身心和手法和谐的结果;笔墨不作虚动,落纸必有章法。在一画之中,令笔锋起伏变化;在一点之内,使毫芒顿折回旋。现在有的人拿起字来狂写,像真的似的,其实,满幅败笔,一挂到墙上,丑陋不堪,可能还自以为是书法家。

书法需要自然而然,任何一笔,看似书法家随心所欲,实则是依循章法的,是对自然秩序之模仿。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讲,“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说的正是此理。你只有把握了这个秩序,才有可能写好字。

同类推荐
  • 世界艺术欣赏(下)

    世界艺术欣赏(下)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书法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书法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下)

    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下)

    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
  • 世界好声音:英语歌曲24名家

    世界好声音:英语歌曲24名家

    选取20世纪50年代以来,主要英语国家的最出色的创作型歌手、最有影响力的歌词创作大师,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大半个世纪欧美国家文化发展的跨度:从风靡美国的乡村民谣,到裹卷青年一代的嬉皮士摇滚;从唱遍街头的说唱乐,到近年令无数人神往的新世纪;从浸透美国底层色彩的布鲁斯,到意图融合民族风的世界音乐。《世界好声音:英语歌曲24名家》一一介绍评论他们的代表人物,仔细赏析他们的代表作,共享音乐的魅力、歌词的妙义。
  • 世界艺术文化(下)

    世界艺术文化(下)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伤爱

    重生之伤爱

    像蒲公英想扎根在繁华的一线城市小小角落,是我痴心了吗?为什么我的人生总是如此的不顺?有钱的越有钱,而我的死对头为毛总是跟我处处作对?闪闪发光的他,无时无刻不挑战我对他的仇视。。。喜欢我?开什么玩笑啊!!!我可是男的!
  • 快穿之男神带我去吃鸡

    快穿之男神带我去吃鸡

    “这是我相公赠予我的发簪!”“小生的花伞还落在你家!”“你是魔鬼中的天使!”新人新文,不喜请绕道,快穿类型,1V1感谢支持!
  • 我真没吹牛啊

    我真没吹牛啊

    “张夜你在这里发什么呆呢?"“我刚才正与周公,席地而谈,讨论人生。”张夜半睁着眼,缓缓开口道。“呦,还与周公席地而谈,讨论什么呢?”“我正与周公讨论,下一任世界首富的人选。”张夜微眯着眼,逼气十足道。“哟呦呦,还讨论下一任的世界首富哪,讨论出来了。”“我与周公讨论了三天三夜,期间,我们谈天谈地、谈日月,讨论人类起源、畅谈千古文化,研究日月星辰、衡量万物法则。”“但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中途,我们也曾问过天意。”“只见天空中一朵云彩飘到我们上空,那云彩好像一匹骏马!经过我们的翻译,它的意思应该是:溜了溜了。”“最终迫于无奈,我们选取了一个有技术含量以及充满大智慧的方法。”“抛硬币!”“如果是正面就由天决定,如果是反面就由地决定。”“然后呢?”“结果是反面,没办法,我只好就地撒尿,结果照映出来的是一张极其英俊的脸庞。”“哎...看来这就是天意啊!...”张夜忍不住感叹叹道。“啪啪啪啪......”“这NB吹的好,给你一百分,不怕你骄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老狐狸的智慧

    老狐狸的智慧

    本书通过生活中的一些说话、做事艺术来解读日常生活中的处事交际技巧,使你能够拨开迷雾斡旋人际场,让你轻松撕去面纱驾乘友情风。
  • 倾世红颜:阡陌逢君花劫缘

    倾世红颜:阡陌逢君花劫缘

    一念缘起,一念落劫,沉浮三界;一念红尘,一念缘,缘孽一生。倾城阙上,谁错过了未曾触及的前缘;经年梦里,谁错过了瑶台归去的白衣。于是,我用浮世三生剑祭,在来世今生里血染这场桃花缘劫的远去……ps:九卿所出,当属精品,请放心收藏。新浪微博:公子九卿1994QQ:774827787
  • 地球成长攻略

    地球成长攻略

    这是一个依靠主角实力精进带动全球灵气复苏的故事。
  • 精灵之江湖风云

    精灵之江湖风云

    【最精彩的精灵同人,献给所有深爱着精灵的你。】PM发烧友意外穿越平行时空。随着《精灵OL》的开服,带有前世记忆的他,将会在这个没有出现过PM动漫的世界里谱写怎样的绚烂人生?天马行空的组合技能~熊熊燃烧的对战之魂~强者如云的训练家们~《精灵OL》的江湖风云邀您听闻!【作品标签:精灵宝可梦、宠物小精灵、神奇宝贝、口袋妖怪】
  • 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本书以诗的形式咏叹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元、明、清80个王朝,530个帝王的所作所为。
  • 星星和挚爱的你

    星星和挚爱的你

    唐晓菲抱起电话给江宸打过去:嗯,江宸,我相信,我看对的人;我相信我的眼光;我相信,你可以的。江宸听完唐晓菲的话,很宠溺地回复她:小爷,因为是你,所以我会拼尽全力!一场陪伴的故事,因为有你,所以前程似锦,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