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43400000033

第33章 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1)

在上一章中,本书以空间本身的研究和探讨为主体,从空间形态的角度,对中西建筑的空间现象、空间结构和空间本质进行了比较。而这些空间特征在形成过程中,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应给予明确的回答。因此,在本章中,将以空间形成原因的研究和探讨为主体,从文化形态的角度,对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阐释。

梁思成先生指出:“建筑显着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个因素:

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取向者。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布鲁诺·赛维也指出:“含义最完美的建筑历史,是一种具有多种决定因素的历史,它转述历代建筑,几乎囊括了人类所关注事物的全部。建筑所满足的是如此多样的需要,因此,若要确切地描述其发展过程,就等于是书写整个文化本身的历史。”建筑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要满足的是人的多种需求,因此影响建筑空间发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有时以这个因素为主,有时又以那个因素为主,综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建筑空间,由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空间特征。纵观中西建筑空间的发展,这些影响因素有来自自然的,也有来自社会的,还有来自文化的、技术的等多个方面。

为此,本书将从空间观、自然观、伦理与宗教思想、美学思想、科技思想等几个原因展开,揭示它们对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特征形成的影响。

第一节空间观念的原因

空间观通常是指人们对外部世界空间关系的根本看法。空间是一个历来被哲学家们广泛关注的重要范畴,因为对空间的认识,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我们只有在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下才能设想任何真实的事物。”中国人与西方人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在空间直观体悟的基础上,对空间概念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由于彼此的文化背景不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空间观念。当这种空间观念一旦达成共识,又会影响和制约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也不例外。

一、空间观念与中国建筑室内空间设计

1)中国古代空间观念

中国古代空间观念的形成,是随着人们对自然世界的不断认识和理解而产生的。古代中国人将日月年岁、春夏秋冬、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宇宙与房屋等概念,和自己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具体的空间、时间概念,并从对空间、时间的长期直观和体悟中抽象出时空概念。宗白华先生对此问题曾做过十分精辟的论述:“古代中国人的宇宙概念本与庐舍有关,‘宇’是屋宇,‘宙’是由‘宇’中出入往来。中国古代农人的农舍就是他的世界。

他们从屋宇得到空间概念。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由宇中出入而得到时间概念。空间、时间合成他的宇宙而安顿着他的生活。

他的生活是从容的、是有节奏的。对于他的空间与时间是不能分隔的。春夏秋冬配合着东南西北。这个意识表现在秦汉的哲学思想里。时间的节奏(一岁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率领着空间方位(东南西北等)已构成我们的宇宙。所以我们的空间感随着我们的时间感觉而节奏化了。”可见,“空间”在古代中国人那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既与“时间”、“方位”、“实体”有关,也与“人”有关,它不是一个孤立于人的生命活动以外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融时间、空间和人于一体的充满生命活动的时空体系。

(1)空间方位

空间观念的形成,最初与“方位”有关。中外学者在此问题上都有过研究,吕思勉先生说:“日月之代明,水火之相克,此皆足以见故人阴阳二元之信念者也。顾时则有四,何以释之?于是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之说。日生于东而没于西,气燠于南而寒于北,于是以四时配四方。四方合中央而为五;益之以上方则为六;又益四隅于四正,则为八方;合中央于八方,则成九宫……”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多种因方位的不同而产生的空间观念,如二方位、四方位、五方位、六方位、八方位、九方位等,既有平面的空间观念,也有立体的空间观念。不过,在这些空间观念中,最基本的是“五方位”。张衡《东京赋》曰:“辩方位而正则。”薛综注:“方位,谓四方中央之位也。”将方位直接解释为由五方位构成。所谓五方位,是在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位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个中方位构成的。中国古代有阴阳五行之说,与五行相对应的又有五大类内容,且相互对应。其中,就包括了“五方配五行”,即“东、南、中、西、北”五方,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配,这种说法在古代文献中可谓比比皆是。

五方位的平面空间观念作为一种“图式”,在被确定下来的同时,各个方位不是各向同性的,它是随着人们空间意识的觉醒,才逐渐认识到主导方位的重要性。在远古时代,古代中国人形成了以东西向为主导方向,并以“东向为尊”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可能与当时的原始崇拜有关,在科学尚不发达而古人对自然现象又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产生某种崇拜,成了很自然的事情。例如,对“日”、“月”的崇拜,特别是对“太阳”的崇拜十分普遍,古代神话中就有十日神话和射日神话,《山海经》有“羲和生十日”的记载,庄子《齐物论》有“十日并出”的记载,《淮南子》也有“羿射十日”的记载,汉代画像石上还有羿射十日的图像等。由于太阳给人的生存带来光明、希望和生命,因此古人把它当作膜拜的对象,面对东方朝拜祭礼“太阳神”,其结果,使“东”与“西”这两个方位概念在古人的观念中逐渐形成。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古人以居于天空东方的太阳为尊,发展出地面上以东向为尊的观念。

另外,至迟不晚于商周,古代中国人又形成了以南北向为主导方向,并以“南向为尊”的观念。此观念的形成与“北斗星”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古代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北斗星的重要性,通过对它的观察,来确定四季的更替与变化。由于对北斗星的依赖,使其地位日益提高,《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把“北辰”的政治意义表达得明明白白。《史记·天宫书》也有“斗为帝车”的记载,汉代武梁祠画像石上刻有天帝坐于斗车上的图案。北斗星有一个特点,即北斗七星的连线,始终指向几乎不变的北极星。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古人逐渐形成了以居于天空北部的北辰为尊的观念,并由此衍生出大地上以南向为尊的观念,如《圣迹图》中的“孔子拜北斗七星图”即是如此。

(2)空间与实体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早提出“有”、“无”的空间相关性的是老子。他说:“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通过三个具体的事物(车轮、陶器、居室),来论述“有”与“无”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在老子的学说中,“有”与“无”代表着宇宙天地中两个对立力量的方面,万物都不可能只有“有”而没有“无”,也不可能只有“无”而没有“有”,即“有”与“无”是“有无相生”的关系,也是“有生于无”的关系。老庄的有无相生的空间观,在《淮南子》中得到发展,书中写道:“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是故有生于无,实出于虚。”

又写道:“物之用者,必待不用者。故使之见者,乃不见者也。”

到魏晋时期,何晏、王弼将这种观点进一步发展为“贵无”论或“尚虚”论。《晋书·王衍传》记载:“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而不存着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王弼《老子注》:“天下万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

若将以上观点落实到建筑中,那么,建筑的墙垣、门窗是“实体”,由墙垣、门窗围合、限定出来的则是“空间”,实体为“有”、“实”、“有形”,空间为“无”、“虚”、“无形”。由“有”与“无”、“实”与“虚”、“有形”与“无形”的关系,可知建筑的实体与空间,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资”、有形与无形相映生辉的关系。这种辩证的建筑空间观,引导着人们从对建筑实体的关注转移到对建筑空间的重视。

(3)空间与时间

古代中国人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中,由空间的变化而得到时间的观念。何谓“宇宙”?《尸子》曰:“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也就是说,“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与“宙”的组合,为无限延展的空间与时间的统一。这种把“宇”与“宙”两字连用,从一定程度上讲,显示出古代中国人习惯把空间与时间联系起来,甚至把两者当作一个概念的两个方面来看待的独特性。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许多关于空间、时间的论述。早在殷商时代,哲学家们就以《易经》成书于世,总结出“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阴阳学说,把“变”看成是宇宙的普遍规律,认为宇宙万物皆来源于变化,而变化又是对立统一的阴阳两极相互作用的结果。

《易经》曰:“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则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无往不复,天地际也。”宇宙万物都处于一种周而复始的变化之中。正是《易经》的阴阳学说,为中国的空间观念奠定了最早的也是最根本的哲学范畴。儒家学说的奠基人孔子继承了《易经》学说,他不仅把《易经》作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着作,还承认事物的变化是由两个对立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中庸”思想,主张“过犹不及”、“无可无不可”的中立而不倚的观点。孔子临川视水而发出喟叹:“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通过空间的变化而得到时间的感受,引发圣人对宇宙、人生流逝的感叹。道教学派创始人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同样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有无两种对立力量相互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结果。老子又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里的“橐龠”即风箱,他认为天地间犹如风箱一样充满了虚空,但这种虚空绝不是虚无,而是在虚空之中充满了“气”,正是由于虚空的存在,才有了万物的变化和运动。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后,不久,就为中国文化所同化,逐渐产生出中国化的佛教哲学。佛教强调:“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与“色”隐喻着物质世界与非物质世界的相互共存、相互转化的关系。“佛教教义中的因果、轮回,都是强调对立的两极在更高层次的时空结构中相互转化,不仅要考虑到在世,还要考虑到前世和来世。”

儒、道、佛教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尽管它们所使用的哲学语言不同,但在空间观念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即都持有融空间、时间于一体的时空观。

2)中国古代空间观念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中国古代在空间方位、空间与实体、空间与时间上所形成的观念,对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空间方位上,形成以南北向为主、东西向为辅的方向,以及坐北面南为主、坐西面东为次的空间向背关系。受中国古代方位观念的影响,早期室内空间中存在着以东西向为主导方向,以及坐西面东的空间向背关系。如《礼记·曲礼上》曰:“为人子者,居不主奥。”规定了为人之子不能坐在“奥”。因为奥在室内四隅中是最尊贵的位置,即“西南角”。《尔雅·释宫》解释:“西南隅为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宧,东南隅谓之窔。”“奥”与“窔”都有幽深、黑暗的意思,“屋漏”与“宧”这两个名字,据许嘉璐先生研究,其来源说法很多,大多附会礼制,难以自圆其说。由室内四隅的含义可知,以坐西面东位置为尊,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而坐东面西位置为卑。汉代时,方位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坐西面东也改为坐北面南。传统的方位取向虽然在建筑布局中消失了,但作为一种礼俗,仍然保留在室内空间中,并转变为一种室内布置方式。如清代学者凌廷堪在《礼经释例》中说:“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说明即使到了清代,在坐北面南取向一统天下的情况下,坐西面东的取向仍然存在。

同类推荐
  •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本书共收集各类稿件79篇,从不同的角度真实再现了向莆铁路建设历经的重大事件,以及建设者同地方政府、沿线群众风雨同舟、鱼水相融的往事。
  •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建筑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建筑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建筑文化研究(第4辑)

    建筑文化研究(第4辑)

    本书是建筑学学术论文集,集中反映了建筑文化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水准。
  •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本书根据《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三版)》及考试大纲编写,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8年至2012年真题解析;第二部分是六套权威预测试卷。第一部分针对真题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解析,并将相关知识点列出,以便读者理解和掌握;第二部分系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内容涵盖了主要考试要点,每套题后附有参考答案和解析。相信通过本书学习,考生能尽快掌握考试要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书内容精练,重点突出,解析深刻、预测准确,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之结晶,可作为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和复习之用,也可供建筑业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热门推荐
  • 邪王绝宠:倾城大小姐

    邪王绝宠:倾城大小姐

    她,现代金牌特工,代号“冷情”,因遭陷害,穿越到南凝国湘城的君家废材傻痴大小姐身上。什么?情敌满天飞?那她便将她们一个一个打下来;什么?她要向低级炼丹师学东西?姐炼得一手好药,丹药什么的堆积如山,拿出来亮瞎你们的狗眼;什么?灵符很稀缺?她随手拿起十几张灵符擦嘴;什么?魔族肯施舍一个小厮的职位给她做?姐身为创世魔君不稀罕。她杀神弑佛,稳坐魔界君主之位,原以为一切该尘埃落定,但这只突然冒出来的妖孽是怎么回事?当腹黑遇上腹黑,当魔帝遇上神王,该是一场如何的戏?(新浪微博:云起-慕浅兮,浅兮读友窝:289426134,敲门砖:书中一角色。)
  • 重生之忠犬

    重生之忠犬

    “若有来生,我定为自己而活。”这是莫凡最后一刻的想法,再次睁眼,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
  • 幻旅之恋

    幻旅之恋

    旅行中喜欢上了一个人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 抗日之浴血沙场

    抗日之浴血沙场

    【和平时期不该忘却战争,因为珍爱和平,所以回首战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趁势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战端一开,地不分南北,男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故事是从六年前的一桩命案讲起,当时年仅15岁的李铁鹰家门不幸遭遇变故。为了给双亲报仇他配合复兴社的特工搞掉了镇子上的军阀,迫不得已开始在全国各地逃难。六年前她也因为那件事,结识了一个不错的朋友!两人性格相仿,性格相投,甚至还要歃血为盟。可是在那个时期,国难当头他们作为一个中华男儿,能做的就是抗日一件事。两兄弟所处的位置不同,发生的故事不同。在日后的部队分属不同,但是在国破家亡之际,两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要上阵杀敌!那个时期他们两个兄弟虽然不能相见,但是都坐着无愧于国,无愧于家的事情。主线从七七事变开始讲起,讲的是两兄弟在抗日战场上各自的故事。并且本书涵盖了多种的支线,有军统于日本人的暗中较量!也有土匪非正规部队的抗战。还有汉奸,爱国商人之间的明争暗斗。这本书就是小人物的抗战,所谓心存报国志,四海皆英雄!
  • 千佛因缘经

    千佛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紫府天仙

    紫府天仙

    剑在手,登仙路,看我一路高歌
  • 马钦忠自选集

    马钦忠自选集

    《马钦忠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王端廷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这套文库以《自选集》的形式收录了中国艺术批评领域大部分50后、60后批评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均是每位作者1990年代以来学术成果的菁华。这些文字在见证和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史、梳理其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的同时,更直接指向的则是全面展现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整体实绩。《马钦忠自选集》全书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记忆与现实处境,并切中肯綮地指出艺术批评在当下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些文章传达着作者作为一名批评家对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历史和未来的深切关注,也有对诸多艺术现象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 花祸

    花祸

    打刚出生她就被认为是邪魔,是灾星转世。还克死了父母,忍受着所有人的嫌弃。终有一天,她被人救起,原以为可以好好生活,不想这原来是一场阴谋。另一身份揭露,她到底是谁?身份对立,那个曾经愿意为她撤除三宫六院的他,还是否会要她?
  • 易烊千玺:全世界最喜欢你

    易烊千玺:全世界最喜欢你

    窗外下着雪,泡一杯咖啡,握到它凉了,才知道又想起了你。我的期待你如何才能明白…………文笔稚嫩,还望体谅,不喜勿喷,转身走人………………
  • 系统从忍界开始演我

    系统从忍界开始演我

    一开始被系统演,夏周内心是拒绝的。直至后来,当夏周成为系统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