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69300000007

第7章 文化·历史(7)

马注年少孤苦,发愤读书,公元1657年,南明永历帝在云南建立流亡政权,18岁的马注以“经济之才”,被推荐任锦衣侍御。不久,南明小朝廷覆灭,他“僻隐教读,笔耕自膳”,专攻儒典,后又致力于阿拉伯文、波斯文和研究伊斯兰教典。由于结交了滇中名士何观五,相互切磋。从此,“文益修,学益进,弟子益盛”,撰作《樗樵》、《经权》两部文集,未获传世。

清王朝镇压各地反清势力之后,政权日趋巩固,要求实现大一统,于是与滇中吴三桂藩镇割据矛盾更加暴露,马注预见到云南战祸已不可避免,危邦不居,于1868年离滇出走,取道贵州,游楚(湖南、湖北)、过中山(河南、河北地区),跋涉经年,终于到达北京。

最初,他应宗人府掌印亲王礼聘为“旗下训读”,教授八旗子弟学习汉语文。北京是中国文化古都,人才荟萃,学术思想得风气之先,在北京期间,由于广泛地与当地学者、名流、经师接触,面对残酷现实,他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决心放弃致仕的终南捷径,效法前辈穆斯林学者,以拯救伊斯兰教、挽回世道人心为己任,企图利用文字的力量宣扬伊斯兰教理,既巩固广大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同时也使教外人士对伊斯兰教育有所理解,有助于消除对回族穆斯林的歧视。

于是,马注将历年潜心研究的学术成果,辑为《清真指南》10卷,大约成书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左右,未刊行以前,各地穆斯林已争相传抄;既刊之后,风行海内,寺院经堂,竞相采用,视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典著作,南北各地穆斯林学者、名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南京刘三杰(刘智之父)赠诗赞扬作者:

二十余年海上游

上方烟雾掌中收

闲探日月囊中物

笑指乾坤水上沤

天国已闻传妙偈

人间何羡有千秋

南针不向迷人指

愧杀无缘空白头

这首诗赞扬备至,虽不免溢美之词,但从诗里表明马注精于“天人性命之学”,著书立说,激扬文字,引导“迷人”远非一般人所能及。因此,当代国内外知名的阿拉伯语文、历史学者纳忠教授指出,“如果不是对阿拉伯文、波斯文的古典著作有广泛地涉猎和精深的研究,不能写出这部巨著来”。

《清真指南》10卷,约十余万言,由译、著两个部分组成。“集群经而摘其粹”,是译述的部分;有关宗教哲理、教款、赞颂、民俗诗文则属于著述的部分,内容涉及伊斯兰教历史、经典、哲学、教律、天文、传说等,材料极为丰富,引经据典,很少孤证臆说,所谓“词明义彻,言必引经,晰诸教异同之理,阐幽明死生之说。上穷造化,中尽修身,末言后世。性命之理,死生之说,巨细隐显,天地之秘,神鬼之奥,集群经而摘其粹”。

马注表明自己的著书过程:“于是因闻得悟,领诲明师,或见或闻,著为《指南》一集……采天下之奇珍,一准于经书;择圣贤要录,揆以禁律。有者不敢损,无者不敢增,贤者不敢贬,不肖者不敢誉,纪为是集,以俟天下万世有眼有耳有舌有心有身之人,所共睹共听共言共思其行。”

为了通过朝廷肯定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合法地位,马注曾三次上书康熙皇帝,所谓“金门献疏”,虽未获得半点效应,可是他献身伊斯兰教的精神,使他“声誉满皇都”,在广大穆斯林中大大提高了知名度。然而马注的声誉历久而不衰,还在于学术上的成就,他继承王岱舆“以儒诠经”的道路,对伊斯兰教的研究,从微观到宏观,都超过了他的前人。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左右,“革兰得”——伊斯兰阿萨辛的一个流派由印度传入云南武定地区,据说这个教派“男女混杂,昼则弹丝品行,渔鼓筒板,畅饮林泉。夜则明灯传道,比脐度气……”当时,穆斯林信奉者“不可胜计”,由滇西北蔓延滇东南,泛滥成灾,逊尼派面临严重的挑战,将丧失云南的大一统局面。

此时,马注挺身而出,领导云南正统派穆斯林对“革兰得”展开斗争,搜集和列举“革兰得”的活动,上书官府,严加取缔,“革兰得”教派被镇压下去,捍卫和恢复逊尼派在云南的绝对优势。

为此,马注针对云南穆斯林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拟定了《诫律十条》,由云南提刑按察司发布告示,颁行全省,杜绝旁门左道的非法活动。《诫律十条》成为全省穆斯林共同遵守的“乡规民约”,从思想上、行动上巩固了回族穆斯林的宗教信仰。

经过这次斗争之后,马注便销声匿迹,此时,他可能已离开了人间。

马注才华横溢,文笔优美,《清真指南》富于文学情调。《至圣赞》是他歌颂先知穆罕默德光辉生平的一篇骈体文,感情奔放,充满诗情画意。其中罗列了大量中外典故,对仗工整,音调和谐,是我国伊斯兰教汉文译著中罕见的文学名篇。刘智曾将之载入所著《天方至圣实录年谱》一书中,并作了详尽的注释。

刘智(约1660~1730年),字介廉,回族,金陵人,他生于清初,当时,大江南北经过长期战乱破坏的农业、手工业逐渐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康乾盛世”。

可是,西方封建制度正加速地退出历史舞台,西风东渐,中国人民逐渐觉醒,先进人物开始探讨西方学术文化,回族穆斯林中有识之士创办经堂教育,著书立说,宣扬伊斯兰教教义,以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刘智出生于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之家,父亲刘三杰是当时知名人士,著《回回教说》一书。传说《回回原来》也出自他的手笔,经考证纯系伪托,传闻失实。刘汉英认为“天方经析理甚精,但恨未能汉译之,俾其广昭于斯地也”。刘智决心完成其父未遂之愿:“先君子念礼法不明,志未遂而身往,小子不敏,敢云继志,就予所学而述焉。”

根据刘智的自述,他从15岁就立志学习,攻读了8年的儒家经史,6年的天方经文,3年的佛经,1年的道藏,还读了西方书籍137种,所谓“忆自初学以至于今四十余年,遍览诸家,读书万卷,天下名都胜迹,游历过半。虽车尘驴背,未尝废吟哦”。

为了“访求宿学遗经”,他曾到过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在他一生译著活动中,历尽艰辛,尤其困难的是,“生无同志,业无同事。既族属亲友且以予不治生产为不祥”,尽管处此逆境之中,有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而“余孳孳之意不息,笃志阐天方之学以晓中人,自立稿,自誊清,自修自润,而又不敢为是”。

刘智的译著虽在思想上、内容上,“会通诸家,而折衷(中)天方之学”,但流露强烈的儒家色彩。身后多年仍不可避免地卷入一场文字狱,以致“著书数百卷。已刊者什一,《典礼》、《性理》数种而已”,具体反映有清一代伊斯兰教面临的厄运。

晚年,刘智回到金陵,移居清凉山,在“扫叶楼”闭户著述。令人遗憾的是,刘智大部分译著亡失,流传的仅有《天方典礼》、《天方性理》、《天方至圣实录》、《五功释义》、《天方字母解义》……其中《典礼》、《性理》、《至圣实录》三种,历来深受国内外人士的赞赏。《典礼》曾列目选辑入乾隆时国家编纂的《四库全书》,当时,穆斯林父老莫不引以为荣。

依据作者解释:“《典礼》者,明教之书也;《性理》者,明道之书也;《至圣实录》者,明教道渊源之自出,而示天下以证道之全体也”。

《天方典礼》全篇20卷,全面阐述伊斯兰教教义,从“天命五功”到“人伦五典”,以及民常、居处、财贸、饮食、聚礼、婚姻丧葬、归正仪等,包罗无遗,在当时条件下,列举参考天方经籍达45种,虽是提纲式摘要,言简而意赅,说理辟透,乃是本书最大的特色。

《天方性理》,其内容分本经和图说两部分。本经5章,列于卷首;图说5卷60篇,附于本经之后。内容概括为首言“大世界理象显著之序,及天地人物各具之功能与其变化生死之故;次言小世界身性显著之序,及身心性命所藏之用,与其圣凡善恶之由;末章总大小世界分合之妙理,浑化之精义而归竟于一身”。《性理》就是论大小世界(天与人)及其相互的关系,虽是程朱理学与伊斯兰教教义相结合的产物,作者提出不少独到的创见。

刘智治学一向以严谨著称,“难于其学,复难于翻译,难于编著,复难于成”,仅以他编著的《天方至圣实录》显例,曾经“三易春秋,十更居处,南北星霜数十载”。

《天方至圣实录》于公元1775年,即作者辞世后近半个世纪才刻板问世,全书20卷,以编年体形式记述先知穆罕默德的家世、生平、德行、感应,以及传播伊斯兰教活动,“考其生自至卒,六十三年之事实也”。

由于《实录》对先知穆罕默德生平提供系统的重要参考价值,引起国内外学者重视。1887年,俄国东正教驻北京大主教巴拉迪斯将《实录》译成俄文。1921年,英国传教士梅益盛又译成英文,先后在伦敦、上海、纽约等地出版发行。

刘智的坟墓位于南京城南郊扫叶山麓。现已修复,至今,常有各地穆斯林前往凭吊,缅怀他毕生致力于伊斯兰教的业绩。

在“四大经学家”中,马德新虽是后起之秀,然而他的译著数量之多、涉及领域之广,尤其长期的国外学术活动,“目睹中华未见之经,耳闻吾国未传之道”,都是他的前人和同时代学者所不及的。

马德新(1794~1874年),字复初,经名优素福,笔名鲁哈·丁(其意为宗教的忠诚者),回族,云南大理人,经学世家为他攻读伊斯兰教教典提供优异条件,“少承家学,具有渊源,妙年属词,已为先辈所辟易”。成年以后,马德新游学陕西,历来相传是周大阿訇晚年小弟子之一,周氏系陕西学派创始人胡登洲的“四传弟子”,以精研《认主学》闻名于当时,后来创立“山东学派”的常志美也同列周氏门墙。

壮游秦川归来,马德新仍深感“真传之未得,名师之罕遇”,决定利用朝觐之机,亲赴天方,就教于伊斯兰圣地的名流大师。1841年,在“海道不通”——中英鸦片战争硝烟未灭、中国对外海上交通仍在英国侵略军封锁情况下,奋志远行,孤行万里到达阿拉伯半岛,相继在麦加、麦地那完成了“朝阙谒陵”的仪式。

在此后漫长岁月中,马德新游历了开罗、亚历山大、特拉维夫、耶路撒冷、伊斯坦布尔、罗德鸟、亚丁、苏伊士等城市,到处采访“先圣之流风善政”,与当地名流学者广泛接触,探讨“天人性命之学”,为期6年的阿拉伯世界漫游,是马德新生平取得重大成就的一次学术活动,“凡东土遗经所脱略者,蒙昧难以臆解者,皆考证而无疑,乃挟奇经异籍而归”。

马德新于1849年载誉归国,云南穆斯林群众尊称其为“巴巴”(波斯语,意为德高望重者),一直延续到后世。他先后在临安(今建水县)、回龙、新兴州(今玉溪)大营等回族聚居区设帐教学,来自云南各地以及川黔的学子,“星列云集,可谓盛矣”,奠定了云南经堂教育的基础,培养和造就了大量经师,国内外知名学者马联元便是杰出的门人弟子之一。

1856年,云南官府制造了“丙辰之变”,疯狂下令屠杀各地回民,激起回民的武装自卫,马德新一度站在斗争最前列,振臂一呼,组织滇东南义军进军昆明,向官绅索还血债。后又派军西上,与滇西义军配合,粉碎了云南提督褚克昌的“西征”,解除大理之围,有力地捍卫了新生的滇西反清基地。

当时,由于马德新在回汉族中享有极高声望,举足轻重,清官府曲意笼络。马德新认为武装反抗已迫使官府放弃“灭回”,急流勇退,不宜再有过激行动,于是接受和议,撤出占领城镇,解散义军,清廷赐以“二品伯克、滇南回回总掌教”称号,一度做过护理云贵总督,显赫一时。

晚年,在干戈不息的大动乱中,他息影林下,完成阿拉伯文、波斯文和汉文译著达35种,教外人士也给了很高评价:“先生著述宏富,已尝窥见一斑……造诣精微,为近世习天方学者罕见。虽微文奥义,有非余所敢知,然而苦心孤诣,上接古圣之薪传,下开后学之蒙蔽,其有功于回教也,岂浅鲜哉。”

马德新的译著有《宝命真经直解》5卷,是中国最早的《古兰经》节译本。《大化总归》2卷,由他口译,门人弟子马开科笔录而成的,内容阐述后世复生,指明“原始返终之要道……为真主了一造化大结局”,填补了王岱舆、刘智著作中独缺的空白。《四典要会》4卷,由《信源六箴》、《礼功精义》、《幽明释义》、《正异考述》四篇合成,在于阐述伊斯兰教的六大基本信仰。

此外,还有《礼法启爱》、《醒世箴》、《道行究竟》、《会归要语》、《性命宗旨》、《天方历法图珍本》、《天方历源》、《真功弥雅》、《寰宇述要》、《尔勒璧春秋》、《清真蒙引歌》……表明了马德新对伊斯兰教教典、天文、历法、地理、历代典章制度以及杂家之学的成就,涉猎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

在译著大量伊斯兰教典籍的同时,马德新还本着“搜括群书是者存之,非者革之,繁者删之,简者就之,杜虚诞不经之说,归大中至正之道,俾学者易于从由,教者难于惑乱”的原则,整理了王岱舆的《正教真诠》、马注的《清真指南》、刘智的《天方至圣实录》,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删削了其中“虚诞不经”的内容,编纂为《真诠要录》、《指南要言》、《至圣实录宝训》等,上述诸书的改编,确比原书增色,这一行动显示他的卓越见识,也反映他的文风,坚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反对哗众取宠、故弄玄虚而给伊斯兰教涂上神秘色彩。

难能可贵的是,马德新在《天方性理第五卷》注释中,无情批判了“令人可笑”的“地心说”。还指出刘智的七洲分野图沿袭古代传说,存在很大片面性,并以自己在海外的经历证明。归国途中,他曾在新加坡停留一年,进行实地考察,证实赤道平分地球为两半,新加坡位于赤道中线,终年昼夜平衡,“得古人之言”,皆属事实,与所遇符合。

显而易见,马德新对待西方自然科学的态度,不抱任何偏见,即使伊斯兰教的某些传说,众信不疑,也不轻易盲从,对于不正确论调,敢于持否定态度。

当年,埃及国王穆罕默德·阿里锐意改革内政,引进西方技术,发展本国经济,马德新赞扬阿里“大智大勇,善治理,其治谜思尔,条建树,蓄货殖,各等技艺由甫浪西(波斯)引来,诸凡制造,无求于他国”。敢于破除阿拉伯传统的保守观念。

马德新旅游阿拉伯世界归国,携回中世纪阿拉伯名诗人蒲绥里创作长诗《盖绥迪·布尔德》,以及其他注释文集,后与其弟子马安礼合作,译为《天方诗经》,在成都刻板问世。阿拉伯诗歌译为汉文,在中国文坛上是史无前例的创举,马坚先生认为这个尝试是成功的,充分表明远在一个世纪前,阿拉伯的这部著名诗集已在中国流传,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学术文化交流的里程碑。

同治十三年(1874年)农历四月十三日,清政府横加以“莫须有”罪名,竟置马德新于死地,导致一代学者,百载沉冤。

汉文译著的深远影响

汉文译著活动的兴起,不是历史的偶然事件,也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特定的时代产物,明代后期,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已逾千年之久,在漫长过程中,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互交流、吸收、融合,产生经儒兼通的新型知识分子,着手整理和总结本民族宗教文化遗产,扫除迷雾,揭示伊斯兰教的透明度,“幸赖王岱舆、刘介廉、马文炳、马复初诸先哲次第译著,而吾教乃大昌于世,且以补儒教之所未及”。

土生土长的回族知识分子采取“以儒诠经”,特别使封建士大夫阶级津津乐道:“地有东西,理无疆界,引孔孟之章,译出天道人道之至理,指破生来死去之关头,不但使吾教人容易知晓,即儒教诸君子咸知吾教非杨墨之道也。”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尊师敬业(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尊师敬业(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历史之谜》选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未解之谜,并加以申述。
  • 中国传统孝道思想发展史

    中国传统孝道思想发展史

    传统文化是伦理本位的德性文化,孝是中国伦理精神、人文精神最典型的表达,崇尚孝道是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在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孝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既为百善之先,诸德之本,又是百行之始,教化之源。孝观念通过礼乐教化根植于民族心理之中,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古代兵勇

    古代兵勇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民间文化的慈风孝行

    民间文化的慈风孝行

    本书以民间文化为切入口,通过对“人生礼仪的规范”、“四时八节的约定”、“百行百业的印痕”、“民间文艺的记录”等四大方面的民风民俗的细致描摹,全面审视其中的慈风孝行,并从慈孝文化的土壤与传承两个角度进行总结升华,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传统慈孝文化。
热门推荐
  • 都市护花使者

    都市护花使者

    一个在海外某军团服役三年后回归祖国,来到都市,却发现一切和以前都不一样了……
  • 网游之斩天狂神

    网游之斩天狂神

    斩破天界,封号狂神!是游戏还是真实的世界,注定的宿命,谁能挣脱天地的束缚……
  • TFBOYS的花之密语

    TFBOYS的花之密语

    八人因为一次偶遇以花作为约定。卻忘记不了彼此,又因为某种原因穿越了。这本小说,我原本打算写完恋爱星才写。刚上Facebook的时候,发现上面有个群说TF的壞话。借这本小说来说明TF和EXO,也可以當朋友不是竞争对手!!他们可以互相讨论来增进友情,我只希望黑粉,别再互相说TF和EXO他们。
  • 书籍品读

    书籍品读

    品读人生,解读经典。相伴同时,因为一起。
  • 浮梦掩,绝傲公主

    浮梦掩,绝傲公主

    “若说是爱而不得,不如说遇见的人都是过客罢了!”她曾经以一片真心相待,可是最终,她却换来了他的一句,你不配,你不过只是玩物罢了。当一切真相浮出水面,她却恍然明白,原来,并不是那样!可笑她还伤心了那么久,却只是自伤自心。可,为何真相,却没有那么简单,明明以为可以和他幸福生活一生了!但是,为什么?为什么要再一次骗她!终究是伤了她的心,一息白发。空中,白发飞扬,终究,还是错过了!
  • 幻想之中的阿瓦隆

    幻想之中的阿瓦隆

    在无尽的位面之中有一个只存在于幻想之中的世界“阿瓦隆”,据说在这里发生过许多好听的故事。
  • 两条相交的平行线

    两条相交的平行线

    “单恋是痛苦的,若早知今天,我宁愿死去。”——林落
  • 美女的最强修仙保镖

    美女的最强修仙保镖

    从师傅那逃跑出来的林枫,一路危机重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我是看到美女而已!
  • 天价娇妻宠上天

    天价娇妻宠上天

    什么样的爱情,才会令人焚心蚀骨。结婚与爱情无关,霸道的男人不仅要我的人,还要我的心,还要我所有的感情。
  • 带着工厂到大明

    带着工厂到大明

    带着工业园穿越明末1640,反了,清初?不存在的!从连年灾荒饥民遍地到富民强兵,建立自己的工业帝国,开启大航海,用绝对的工业领先和军事优势雄霸全球。PS:本书架空类小说,可以视作平行世界的故事,请不要当做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