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903900000015

第15章 从红楼十二伶看金陵十二钗命运

由于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第十七回末,贾蔷从姑苏采买的十二个

“女孩子”在书中的地位非同寻常,她们身上影射着十二钗的命运。因此,为了保持连贯,我必须首先解决这一问题。如果仅仅从文字的多寡来判断,红楼十二伶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只能算是配角的配角,叙述文字很少,只是对龄官和芳官有一些描写,其余众伶都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即便如此,作者仍为我们创造了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的魅力所在。但是,经过仔细研究,这些表面上看来极其渺小的人物,却在作者的如花妙笔之下,隐藏了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十二钗最终结局的关键线索。也就是说,作者关于红楼十二伶的描写,实际上影射了十二钗的命运沉浮。

其实,我并非是第一位品蟹之人,前辈李小龙就曾借助于影子学说,把十二伶人视为十二金钗的影子。(李小龙著《十二金钗归何处——红楼十二伶隐寓试诠》,《红楼梦学刊》2002 年第一期。)我同意他关于“藕官、菂官(有书作药官)、蕊官的关系,影射宝玉、黛玉、宝钗的关系”的观点,但对于他所提出的其他影射关系,我却不敢苟同。例如他称宝官是寓宝玉,但藕官也是寓宝玉呀,这就自相矛盾了。我认为,同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所提到的“十二”现象一样,红楼十二伶与金陵十二钗也是一一影射的关系,十二伶人就是十二钗的影子。

十二伶人的出现始于第十七回末,“原来贾蔷已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聘了教习——以及行头等事来了”,后于第七十七回末芳官、藕官、蕊官出家结束。我们从祭奠已亡人、唱小生和最后出家的情节切合,可以假定藕官是影射宝玉。有人就会问,既然十二伶人中藕官是寓宝玉,那十二钗中就会有一人落空,如何构成一一影射关系呢?其实,“十二伶人”不过是一个名称而已,前后共有十三人。第五十八回末有如下情节:当宝玉问及藕官所祭何人时,芳官说:“祭的是死去的菂官(有书作药官)。”又说:“她自己(藕官)是小生,菂官(药官)是小旦”,“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还说了“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她一般地温柔体贴”及“也必要续弦为是”等语。后来宝玉还叮嘱今后不可烧纸钱,只焚香设供即可。这里面至少藏有这几条线索:1.最初的十二伶人中菂官(药官)已死,后来补了蕊官,总数还是十二人。这种补充不是角色的改变,而

是数量的增补,原因一方面在于唱戏者的角色学成后难于转变,不单只菂官(药官)唱小旦,十二伶中龄官就是唱小旦的,其他人亦皆有所专,显然同为小旦的蕊官是后买的,不是原有的伶人。古代伶人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不能随便“改行”,不然原有的戏文就白学了,也难以适应演出需要。

另一方面则在于“补了”的措辞很明显是说蕊官是后来的替补,如果是原

有的,就会用“后来蕊官改了小旦”等等的语句了。另外,第五十八回遣发十二伶时共留下八人,作者却两次说“愿去者四五人”,不会数数吗?显然他并未忘记死去的菂官(药官),所以红楼十二伶共有十三人,她们是原有的十二伶再加上死去的菂官(药官)。2.这段情节影射了贾宝玉与林黛玉及薛宝钗的恋爱关系,暗示着黛玉之死和宝玉与宝钗的结合,甚至可能有宝钗死后宝玉续弦的后文。据此可断定藕官寓宝玉,因为除藕官以外,其他十二位伶人不具备这样的情节。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第五十八回遣发伶人时,会“将小生藕官指与了黛玉”。还有第五十九回为什么紫鹃会说藕官:“她这里淘气的也可厌”,这正是暗合了第三回批宝玉词中写到的:“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3.可以预见,后几十回中一定有宝玉祭奠死去金钗的情节,而且既然藕官对后补的蕊官“会一般地温柔体贴”,那么二宝结婚后,宝玉也就并非像某些研究者所说的那样对宝钗彻底无情。

十三位伶人中除去暗寓宝玉的藕官,其余十二位与十二钗是一一映射

的关系,他们的对应关系究竟如何呢?我们来逐一分辨。菂官(药官)显然是影射黛玉,理由不仅仅是依据以上菂官(药官)死亡、藕官痛祭以及“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的情节。单从字面上理解,“菂”字意为莲子,暗合黛玉的芙蓉身份,即便是“药”字也有长期服药和“药经灵兔捣”(第七十六回,以后文章将作细述)来契合。第二十二回,大家看戏,书中写到“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小丑”暂且不提,因为她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来暗喻黛玉,那小旦却“被贾母深爱”。我认为,她就是后来死去的菂官(药官),因为唱小旦的只有龄官与菂官(药官),而龄官早已在前文大显身手(第十八回末)此处不应当以无名氏出现,更何况说她才“十一岁”应当比龄官略小。文字虽少,只一句“被贾母深爱”便点明了她是黛玉的影子,因此,后来湘云说:“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确定了藕官和菂官(药官)的归属后,根据三者之关系,蕊官自然是非宝钗莫属了。我们知道,曹公善使拆字与同音之法,“蕊”字内含三心、音同睿,暗示着宝钗的心智与才德。另外,十二伶中,文官的影射关系很容易判定。因为她在十二人中的地位最高,“十二伶”在书中常被称为“文官等”,她是演出的组织者和外交活动的引领者,相当于我们现代的“艺术团团长”,俨然是一位类似于领袖的脂粉英雄,所以应当认为她是影射凤姐。作者点睛的一笔是在第五十四回,与贾母说话时文官的一句玩笑话,使得李婶娘、薛姨妈笑道:“好个灵透孩子,她也跟着老太太打趣我们。”这显然是凤姐的行为和做派,还会是别人吗?

还有一位比较容易确定的是老旦茄官,这是李纨的专利。李纨是“老

梅”“竹篱茅舍自甘心”,再明白不过了。她们影射关系的意义还在于“茄”字能拆成“加草”,暗喻李纨的“虚名”和“枉与他人作笑谈”。而且,结合刘姥姥大观园中吃“茄鲞”一节,在八十回后可能会有李纨与刘姥姥的对手戏。

对于书中描写笔墨较多的龄官来讲,秦可卿对她是再合适不过。第

十八回末,贾元春独赐龄官“一金盘糕点之属”,又说:“龄官极好。”轻轻一笔便点出了龄官所影射之人的身份非同一般,暗合了第五回关于秦可

卿的闺房描写。接下来,龄官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戏,“约”字暗合秦可卿与贾珍之情,“骂”字暗合焦大之骂,这正是作者用心良苦之处。第三十回龄官划蔷一节,既点出了她对爱情的痴迷,又说她的相貌“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第三十六回,龄官言道:“那雀儿虽不如人,它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这明明是在说宝钗,之后又说“咳嗽出两口血来”以及说自己“没人管没人理的,又偏病”的情节,又在暗射黛玉,正回应了第五回描述秦可卿相貌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之语。最为明显的是第三十六回写宝玉问贾蔷去哪了时,作者借宝官之语称:“一定还是龄官要什么,他去变弄去了”,正与贾珍为秦可卿举殇时什么好弄什么,毫不吝惜银子的情节同出一炉。所以,龄官是影射秦可卿。

我在“关于妙玉”一文中,分析出了妙玉的天界身份就是警幻仙姑,而她的生活原型就是脂砚斋。因此,我可以负责地讲,芳官就是影射十二

钗中的妙玉。第六十三回作者透漏了芳官的姓同袭人一样也是“花”,正

合了妙玉的“花”字派身份。芳官在十二伶中的角色是正旦,“芳”字内含“方”字,其“正”与“方”字都包含了妙玉的身影。我在“灯谜谶语”一文中曾经介绍过,砚台一物是指妙玉。“身自端方,体自坚硬”,是隐含了“玉”字,端方与正方意义相近;而“虽不能言,有言必应”,则是隐含了“妙”字,“妙”字可拆为“少女”是言芳官年龄尚幼。有一句陆放翁之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与妙玉有关,古砚隐玉,“微凹”则暗表了她与众不同的个性,“聚墨多”是指她“其文若何,龙游曲沼”(第五回警幻面貌描述)的才华。因此,砚台这一器物在《红楼梦》中是很重要的,它在某些时候甚至有承前启后、翻龙引凤的作为。第六十三回,宝玉看见砚台底下压着一张纸,道“随便混压东西也不好”“哪位的样子忘记了收的”,却是妙玉的帖子,后来“宝玉看毕,直跳了起来”。我想,如果没有生活经历,根本写不出如此细腻的文字来。对于这种现象的唯一解释,就是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也就是说妙玉在生活中是有原型的,这一原型就是曾与曹雪芹朝夕相处过的脂砚斋。第六十二回,芳官语:“我也不惯吃那个面条子。”又说:“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同样为这类语言。我总想,作者在书中对妙玉的描写为何到了惜墨如金的地步呢?其实,对于妙玉——脂砚斋的描写早已经通过对警幻,更多的是通过芳官,很自然、巧妙地完成了。

妙玉的天界身份,在芳官身上也有明确影射。第六十四回晴雯有语:“芳官竟是个狐狸精变的,竟是会拘神遣将的符咒也没有这样快。”第六十三回,芳官唱《赏花时》“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也表明了她的仙界身份。这一回中还有关于芳官的面貌描写:“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其中的“水”与“月”不仅合了第五回警幻相貌描写的“其神若何,月射寒江”,还成了她第七十七回随智通在“水月”庵出家的伏笔,当然,不管是“智通”二字还是迈入空门的最后结果,也都能成为芳官影射妙玉的证明。同样是第六十三回,宝玉给芳官起了个“耶律雄奴”的番名,后来宝玉又见人人取笑,恐作践了他,忙又说:“海西福朗思牙,闻有金星玻璃宝石,他本国番语以金星玻璃名为‘温都里纳’。如今将你比作他,就改名唤叫‘温都里纳’可好?”这一方面是暗示了芳官所影射的妙玉(金星玻璃宝石)——脂砚斋的身份是满清贵族(关外民族);另一方面则表达了脂砚斋虽然与曹雪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但却“落花有情,流水无意”,曹雪芹真正爱的并不是她,因为起番名有不够重视的意味。

在书中描写豆官的文字极少,只第六十二回有语:“我有姐妹花”和

“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还有“你想夫妻了”“好不害羞”等语。作者在暗

示什么?从“我有姐妹花”来看,她不会是外来的或孤立的人物,因而是元迎探惜四姐妹中的一员,从后面几句来判断,她是很年幼的,断定是惜春无疑。我想,豆官在俟稿中还应该有戏份,她的结局也是出家。最明显的线索是第六十三回,作者有这样的笔墨:“豆官身量年纪皆极小,又极鬼灵,故曰豆官。园中人也有唤他作‘阿豆’的,也有唤作‘炒豆子’的。宝琴反说琴童书童等名太熟了,竟是豆字别致,便换作‘豆童’。”其“身量年纪皆极小”正合了第三回中关于惜春“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肖像描写。另外由于宝琴是副册中与惜春形成对应关系的一位重要人物(后面将专门写文),而豆官是划归宝琴的,这一点也足以证明她和惜春的影射关系。

分析完以上的影射关系,按照以往的惯例,我们要梳理一下剩余的人

物。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确定一位伶人的名字,总共

十三位伶人中,书中有明确名字的共有十二人,她们是藕官、芳官、龄官、菂官(药官)、蕊官、宝官、玉官、艾官、茄官、豆官(有作荳官)、葵官、文官。其余的一位只出现了两回,第一次是在前面提到的二十二回,大家看戏,书中写到“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而且“细看时越发可怜见”“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我分析出了小旦是菂官(药官),那么小丑是谁呢?是叫作丑官吗?第二次是在第五十三回,唱《西楼·楼会》演文豹的伶人有发科诨讨果子的言语,凤姐说:“这孩子才九岁了。”然后

贾母笑说:“难为他说的巧。”(“巧”字寓巧姐)这里所写的出演文豹的小孩,应当与二十二回出现的小丑是同一个人,这样才能使文字相连贯。那作者为何没有写出她的名字呢?其实,在第三十六回宝玉对袭人有语“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记在心里”“就胡谈乱劝”“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这里的“文官”二字显然是有所指的,是暗喻文官,影射王熙凤。那么“武官”二字呢?它与“文官”显然是相对应的称呼,唱戏的“生旦净末丑”丑角尚且分为文丑与武丑,“武官”二字显然亦有所指。我认为,同宝官和玉官的对应关系相同,可以推断出武官应当就是那位九岁丑伶的名字,以便与文官相对应。而且从她九岁的年龄(最小)和与王熙凤的对应关系来看,她就是影射巧姐无疑。

按照以上分析,十二伶中只剩下了宝官、玉官、艾官、葵官,而十二钗中也只余了元春、迎春、探春、湘云四人。我认为玉官是影射迎春,因为玉官是正旦,又是十二伶中在书里话最少、出头也最少的一位,拿她来影射绰号为“二木头”的迎春,那是再合适不过了。第七十七回就有这样的文字:“那司棋也曾求了迎春,实指望迎春能死保赦下的,只是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作主的。”“语言迟慢,耳软心活”,就是迎春性格的写照。

再根据第五十八回遣发十二伶时的文字线索:“将大花面葵官送与了湘云”“将老外艾官送了探春”,这里明显是作者的刻意安排。“大花面”影射湘云的飒爽英姿,第六十三回就有“湘云素习憨戏异常,他也最喜武扮的,每每自己束銮带,穿折袖。近见宝玉将芳官扮成男子,他便将葵官也扮了个小子。那葵官本是常刮剔短发,好便于面上粉墨油彩,手脚又伶便,打扮了又省一层手”和“湘云将葵官改了,换作‘大英’。因他姓韦,便叫他作韦大英,方合自己的意思,暗有‘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语,何必涂朱抹粉,才是男子”“老外”则影射了探春的世故与远嫁。最后的宝官自然是影射十二钗中最后的元春了,这样我们就会理解第三十回末为什么作者会写宝官、玉官而不是别的女伶去怡红院玩笑,原因在于只有她们的影射对象才是宝玉的至亲姐妹(除了探春)。其中“宝”字不仅暗合了元春与宝玉的血缘关系,也暗藏着元春的皇妃身份。“玉”字加冕(宝盖)即为“宝”字,迎春无冕(凤冠)即是玉官。

这样,十二伶共计十三位伶人中,由于菂官(药官)已死,而且芳官与龄官在前八十回的戏份很多,我想在佚稿中应当会有许多关于藕官、蕊官、宝官、玉官、艾官、茄官、豆官、葵官、文官、武官的描写。作者会继续以她们为影子来影射十二钗的最后结局,她们会在许多关键之处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对此,我仅举一例:由于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又由于她们的影子分别是宝官、玉官、艾官、豆官,那宝玉艾豆是否可以谐音为宝玉爱逗(顽愚)呢?我认为,虽然想象空间无限,但是许多思考结果却似非偶然!

同类推荐
  • 女扮男装的本少又掉马甲了

    女扮男装的本少又掉马甲了

    【本文cp不定】祁烨是一个女扮男装的女孩,在一次意外后必须扮成男孩子才可以活下去。初中毕业班老师:来一个没上过学的插班生,头疼!祁烨:不好意思老师,我哈佛毕业了,现在周六周日在忙着做医学实验,正在考虑多方面发展。初中众老师:这孩子越来越淘,现在成绩越来越下降,给父母打电话被告知被拉黑名单?祁烨:忘记说了,为了防止你们打电话,我已经黑进我爸妈手机了。祁烨父母:我们是不知情者,真的什么也不知道啊。
  • 罪恶都市:白银时代

    罪恶都市:白银时代

    总有罪恶,散落在被人忽略的角落里,慢慢的生长,一旦它没有被根除,就会让善良和正直的人们感到失望……
  • 手掌里的七年

    手掌里的七年

    高一那年,鸣誉高中转来了一位慵懒的少女,偶然机遇下少女的救助,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在全家人的神助攻下,男女主“大开杀戒”,高二定情,大四结婚,一路上坎坎坷坷,愿天下良人终成眷属。
  • 信里的他

    信里的他

    133—xxx-xxx-xx手机号码?数字的美,他,是这样说的。
  • 以怀

    以怀

    该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出生在一个封建传统家庭的名叫徐小小的女孩,面对父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做出的反抗和斗争,后来在就读初中时遇到了自己的初恋顾北海,并且一起约定考同一所高中和大学,就此展开长达十年的爱情长跑,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一起迈入婚姻的殿堂,在徐小小和徐常乐的不懈努力之下,她们的父母也终于改变了对于女儿和儿子的看法和观念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家里面的关系也不再尖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国之重生刘莽

    三国之重生刘莽

    “什么?我重生到了三国时代?”“还重生成了刘莽那个莽夫?”“嘿,也好,既然重生了,那么,在这群雄并起的大势之中,我主沉浮!”刘莽踏入兵营,传奇开始!
  • 我的班级是王朝

    我的班级是王朝

    中二的少年上着平凡的课程,突然穿越来到古代,自认为和小说里一样将要大闹一番。然而,当他越走越靠近市中心的时候他惊呆了,这里的人居然都是自己的同学?正当他怀疑这一切的时候,他突然醒了过来,发现是一场梦。事实上,这是不是一场梦,还值得仔细讨论……
  • 宁薇,请认真宫斗

    宁薇,请认真宫斗

    现代咸鱼青年一朝穿越成为入宫待选的秀女?当事人谢宁薇表示,宫斗无所谓,别耽误我继续咸鱼!女主冷清,不争宠,专心搞事业!本书又名我在大周后宫混日子
  • 宠后欢喜记

    宠后欢喜记

    苏青青带着穿越神器穿越到南朝,嫁给同样穿越的皇帝刘逸之。皇后苏青青的日常:睡睡觉,喝喝茶,吃吃饭,逛逛御花园。皇帝刘逸之的日常:爱老婆,疼老婆,宠老婆,天天秀恩爱。
  • 阮仄和蘑菇的小店

    阮仄和蘑菇的小店

    色字大头的鼠子和L打头的歌苓的日常(有点无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度魂诗

    度魂诗

    人类生活的地方称为人间,人死后灵魂则会到达另一个世界,那就是鬼域。但是部分灵魂会因为各种原因停滞在人世间,从而破坏两界的平衡,于是就有了负责将这些停留在人间的灵魂送往鬼域的一类人,他们就是“度魂师”。他身为度魂师排行榜上第一的传奇人物,因缘巧合遇上了刚刚成为度魂师新人的她,这一命运的邂逅,又将演绎出怎样的一份精彩……她如何从一个小白,转变为度魂师之中的翘楚……他在那度魂师的顶峰之上,又会再创造怎样的神话……
  • 你还记得我是喜欢你的对吧

    你还记得我是喜欢你的对吧

    一个奇异幽灵,一个中二少女,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各位看官不妨来看一看
  • 断念谜章

    断念谜章

    50年前的联合西征为大陆带来了许久的和平,但来自邪恶与仇恨的种子早已在维系已久的繁荣中播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