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903900000044

第44章 “松斋”其人

自研究《红楼梦》以来,一直想回避这两个问题:《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的批书者是谁?因为这两个问题,争论频仍,不同的意见太多。当然,如果是理智的百家争鸣,是值得提倡的。可是许多人都想借题发挥,彻底推翻前辈的研究成果,这就令人无法容忍。关于《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我劝大家还是先看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以及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再发表意见,前辈著作对曹雪芹写《红楼梦》的论证精深、明确,令人敬服。

其实,文本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武器。书中的文字和批语早已经把

这个问题交代得很明确:

从“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以及甲戌本此处的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来看,至少说明了以下几点:

1.曹雪芹曾经写过一本名为《风月宝鉴》的书,《风月宝鉴》并非“东鲁孔梅溪”所写。

2.《红楼梦》是由《风月宝鉴》增加了内容之后扩写而成的,是一个扩写本。

3.《风月宝鉴》原书由曹雪芹弟弟棠村作序。

4.写此批时棠村已死,为了纪念他,作者才写下了“东鲁孔梅溪则题

曰《风月宝鉴》”一句,而事实并非如此(由“故仍因之”)。即说明“东鲁孔梅溪”与《风月宝鉴》的创作无关,自然与《红楼梦》的创作更无关,若非如此,他又怎能题《风月宝鉴》呢?

那么,除去“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这句话,书中已经明确指出《红楼梦》的写作一共可分为七个阶段:

1.石头写书。由书中文字:“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

2.空空道人检阅、抄录。由书中文字:“再检阅一遍”,“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3.空空道人修改书名。自己改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4.吴玉峰拟定书名“红楼梦”。

5.曹雪芹披阅、增删、写目录、分回,拟定书名“金陵十二钗”。由书中文字:“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6.脂砚斋抄阅、再评,恢复石头拟定的书名“石头记”。由书中文字: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7.后人编录时定书名为“红楼梦”,并沿用至今。

书里说得很清楚,空空道人与脂砚斋只是抄录、评论者,并非是创作

者,而石头岂能写书?因此,甲戌本后才有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批书人告诉我们:“披阅增删”是幌子,曹雪芹就是作者,至少《红楼梦》的一大部分——《风月宝鉴》和“这一篇楔子”肯定是曹雪芹写的。

至此,我们已经搞清,《红楼梦》的创作者有:石头、曹雪芹、还包括“吴玉峰”(至少拟定了书名)。当然,假如“石头”并无影射人,而“吴玉峰”也只是起了个了书名,那曹雪芹就是唯一的作者。

甲戌本还有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甲戌眉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显然,脂砚斋只能通过无法找到、虚幻、并不存在的“癞头和尚”,才能联系着,住在同样无法找到,虚幻,并不存在的“青埂峰”(情根峰)上的“石兄”!说明这位“石兄”根本就不存在!“石头”和“吴玉峰”都无法解决甚至减轻“书未成”给脂砚斋带来的痛苦,只有“再出一芹一脂”,方能“大快遂心于九泉”。由此可以确定曹雪芹确为《红楼梦》的唯一作者。

点评《红楼梦》的人到底是谁?现在还没有定论。有定论的是批书者

不止一人。因为光署了名的就有脂砚斋、畸笏叟、杏斋、松斋、立松轩、梅溪、棠村、绮园、鉴堂、玉蓝坡、左绵痴道人。再加上尚不知道是否存在的空空道人和吴玉峰,可见喜欢评论《红楼梦》的大有人在。我想,抛开未曾署名的空空道人和吴玉峰二人,其他批语的署名者应实有其人,所署的也一定是自己的名字。理由是作者不会凭空搞出这么多的名字来,更何况,哪位评述者会胡诌一个名字去署名呢?但脂砚斋和畸笏叟明显是曹雪芹身边之人,并未闻名于世。绮园、鉴堂、玉蓝坡、左绵痴道人的批语多为后批,研究的意义不大。所以,杏斋、松斋、立松轩、梅溪、棠村五人就成为我探索的重点。

靖本眉批:“前批‘知者寥寥’,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说明“杏斋诸子”(杏斋、松斋、立松轩、梅溪、常村)是实实存在的人物。“杏斋”二字在所有的批语中仅出现了一回,前辈俞平伯校“杏斋”为“松斋”,认为这个“杏斋”并不存在。我们能够找的就只有“松斋”“棠村”(靖本的“常村”定然是“棠村”的误抄)、“立松轩”和“梅溪”了。

让我们先来寻找“松斋”。

脂本中署名松斋的批语有两条,在甲戌本和庚辰本第十三回中,可谓

弥足珍贵。甲戌眉批:“语语见道,字字伤心,读此一段,几不知此身为何物矣。松斋。”(庚辰本也有此批),庚辰眉批:“松斋云:好笔力。此方是文字佳处。”有前辈提出,第二条批语存在方向性的变化,即存在他人作批,复述“松斋”之言的可能,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松斋”的署名评语也仅有一条。

在《楝亭诗钞》卷二,有题为《虎丘雪霁追和芷园看菊韵寄松斋大兄筠石二弟》一诗。这个松斋大兄,不管是谁,我认为都与《红楼梦》的批书者没什么关系。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中引此诗时,丝毫未提及松斋与批书者的问题,只是说“这个松斋大兄,不知是指曹荃还是曹钊?”的确,他的年龄太大了,比曹雪芹的爷爷都要大,根本与批书者就不是同一时期的人。曹寅生于顺治十五年(1658 年),到了 1754 年,即乾隆十九年(甲戌年),脂砚斋再评《石头记》时,曹寅应当有九十六岁了,那这位松斋大兄的年龄就近百岁了。这位百岁老人如果真的存在的话,恐怕早已震惊朝野上下,蜚声九州八方了。即使他身体好,能活到批书的日子,还会有精神、有心思参加孙子们的评书吗(批书者并非一人)?再者说,为何仅有一条(或两条)署名批语?老爷子不屑于发挥余热吗?如果“松斋云”一句是脂砚斋语,脂砚斋何敢直呼其为“松斋”?所以,简单的认为这个松斋大兄就是批书的“松斋”是不可以的。

红学家吴世昌先生根据敦诚《四松堂集》记载的《潞河游记》一段文

字中有一位名叫白筠的人字松斋(因傅雯字凯亭),就认为写这条批语的署名“松斋”就是白筠。其实,这是误判。松斋一词出自白居易诗“况此松斋下,一琴数帙书”(《松斋自题》);“水巷风尘少,松斋日月长”(《题施山人野居》),是个常用的名字、名号。仅凭这一小段游记就认定松斋就是白筠,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

潞河在通县,从“先生凯亭、墨翁、子明在南甸,贻谋在丰牐,松斋在白园,余往寻之。时届寒食,春云蔽岫,轻烟暗野,凉风拂面,细雨飘丝,急策吟鞭,而青衫半湿矣”一段来看,凯亭、墨翁、子明、贻谋、白筠等人都在通县周围居住,与曹雪芹的寓所毫不相干。若非如此,他们纵情游玩,为何却对雪芹只字不提呢?

除此之外,《四松堂集》里就再无任何关于白筠的记载,更何况曹雪芹虽与敦敏、敦诚兄弟交好,而他二人却从未参加过《红楼梦》的评论。前辈赵冈也认为敦氏兄弟与曹雪芹社会地位与年龄悬殊,主要是文字之交,敦氏曾说“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雪芹是不可能当过织造的,因此敦氏与雪芹相知有限。白筠与曹雪芹不大可能相识,他又怎能是批书的松斋呢?因此,我逐渐否定了松斋就是白筠这一结论。

两年中遍寻书洋史海,我终于发现了这位深藏不露的批书者——松

斋,原来他就是清代中期著名书法家梁巘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我将

在下文细述。

其实“松斋”并不乏其人,清代的名人中除了梁巘、白筠,还有贵州松桃的杨芳(1770 —1846)和禹州的赵经元(与胡玉如是同学,画家),但他们二人的生活年代都略晚于曹雪芹,也与《红楼梦》扯不上任何关系。

梁巘(生卒年代尚有争议,但生年不会早于 1710 年,亦不能晚于 1735年),字闻山、文山,号松斋,又号断砚斋主人。不说别的,单单从“断砚斋”三字,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与《红楼梦》的莫大关联。

他是与曹雪芹生活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域的人,他青年时期在金陵

学习多年,几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在京城因其书法才能,结识豪门而得

志(颇似红楼梦中贾雨村的经历)。他与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家张照、王澍、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等人齐名,与钱塘梁山舟、会稽梁文定,并称为“三梁”,是清代中期著名书法家之一。他的名字也很特殊,“巘”字音:yǎn,出自郦道元《三峡》、柳永《望海潮》及林景熙《蜃说》等,意思是“大山上的小山”。

梁巘曾著《承晋斋积闻录》,是清代极重要的书论专著。他的学识和

才能,完全符合《红楼梦》批者的条件。《清史稿》记载:梁巘字闻山,安徽亳州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官四川巴县知县。晚辞官,主讲寿春书院,以工李北海书名於世。初为咸安宫教习,至京师,闻钦天监正何国宗曾以事系刑部,时尚书张照亦以他事在系,得其笔法,因诣家就问。国宗年已八十余,病不能对客,遣一孙传语。巘质以所闻,国宗答曰:“君已得之矣。”赠以所临米、黄二帖,……巘少著述,所传绪论仅此。当时与梁同书并称,巘曰“北梁”,同书曰“南梁”。(参见《清史稿》卷五百三列传二百九十)

清史稿中的记载简单而不明,只能作为参考依据。据梁巘后人梁太明

先生考证,梁巘祖居亳州十九里镇,曾祖父梁继宗;祖父梁尔禄,字天赐,国学生;父亲梁接孟,字介贤,候选经历,敕赠文林郎(文职、正七品);兄梁峰,字屏山、号六松,性孝友,善文章、工书法。梁巘长子俊业,早卒;次子伟业,嘉庆六年(1801 年)辛酉拔贡,官浙江於潜县知县。据文献记载,梁四岁能诵《毛诗》,十二岁读完经、史,善文章、工书,志向高洁;《亳州志》记载:梁巘弱冠(20 岁左右)时随兄梁峰就读于金陵“钟山书院”,拜

师陈师古;在就读时,他的座右铭是:“生有知,死有闻。死而无闻,与草木何分!”

梁巘与《红楼梦》的关键联系点之一就是他的这段金陵的学习经历,

虽然他的生卒年代目前有好几种说法,不一而足,但 20 岁时拜师陈师古,就读金陵“钟山书院”,则是确信无疑的。曹雪芹是不是也曾就读于金陵“钟山书院”?梁巘与雪芹是不是学友?这些问题尚待考证,但不论他二人孰长孰幼,梁巘的才华与学习精神却一定是曹家教育雪芹之楷模。曹家作为金陵首户,为官数载,却被查抄,这件事梁巘亦不会不知道。这样大的变故一定触及并影响了梁巘的思想。梁巘祖父梁尔禄是国学生,其父亲梁接孟是文林郎(文职、正七品),以曹寅与其子曹顒、嗣子曹頫酷爱交友、酷爱文学之家风(第三回林如海赞贾政:“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梁尔禄与梁接孟父子与曹雪芹的长辈曹寅和曹頫父子一定相识。

梁巘在金陵朋友很多,最好的例子就是他对“清代书法第一人”邓石

如的帮助,邓石如生于乾隆四年(1743 年),安徽安庆府人,1775 年,邓石如到寿州结识了当时已经成名的梁巘。梁巘见到邓石如的书法,称“笔势浑鸷,余所不及,究其才力可独步一时矣。”立即约见,二人秉烛彻夜深谈。

次日,梁巘写书荐其到江宁(今江苏南京)梅镠居石先生处。梅氏为北宋以来江左望族,是清初著名的天文家、数学家梅文鼎的曾孙。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南巡,在船中召见了梅文鼎,并亲笔题写“绩学参微”赐之。梅文鼎、梅文鼐二兄弟都与曹寅是至交(在红楼梦中被雪芹写成了忠靖侯史鼎、保龄侯史鼐)。梅氏家藏丰富,秦汉以来碑版刻石拓片无所不备。邓石如到江宁后,结识了梅镠三兄弟,深受他们赏识。梅氏尽出所藏,并且为其具衣食楮墨之费。邓石如居留梅家用功 8 年,终于成为一代名家。梁巘与望族梅氏的相熟表明了他在金陵的影响力。梅文鼎与曹寅都是康熙皇帝眼中的金陵宝贝,曹、梁两家与梅家都是世交,这表明了梁松斋与曹雪芹、梅镠的特殊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邓石如后来在安徽歙县,又结识了清代名书家、进士张

惠言、金榜(事见《先正事略》:“武进张编修惠言方授经金修撰榜家,编修故深究秦篆,见先生书,语修撰曰:今日得见上蔡(指李斯)真迹”)。并在1786 年被金榜推荐给清廷一品重臣曹文埴,曹文埴也是安徽歙县人,是金榜的同乡,他也被邓石如的才能所震服。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弘历皇帝八十寿辰,曹文埴入都祝寿,邀邓石如同去。

曹文埴是魏武帝曹操儿子、曹植的嫡脉后裔,与曹雪芹同宗,都是宋朝大将曹彬的后代,这一点已经被周汝昌、吴恩裕、吴世昌、冯其庸等多位红学泰斗所证实。曹文埴同其子曹振镛世称‘父子宰相’,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道光十五(1835),历三代皇帝,把持朝政 75 年。文埴世家与雪芹世家不仅同宗,而且同朝为臣,自然少不了来往。最重要的是曹文埴家是扬州盐商之首,而曹寅又曾任此地巡盐御史,要说他们两家没有瓜葛,恐怕谁都不会相信。曹文埴赞邓石如:“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邓石如挽曹文埴:“涉水跋山,来泻两行寒士泪;临风对月,常怀一片故人心。”

因此,不管是邓石如还是梁巘、曹文埴家族和梅氏家族,都与曹

雪芹的家族有过不少交往。

乾隆帝六次南巡,多落脚扬州,文埴承办差务,深得乾隆帝信任。这与康熙南巡时曹寅接驾的情形何其相似?乾隆帝对文埴及其母多有赏赐,御赐“四世一品”。这一点也与曹寅一家世受隆恩相仿。曹文埴收藏富甲,传世名作《兰亭序》及李白《上阳台贴》均曾为他家所有,另藏有石鼓名砚,斋号为石鼓砚斋。因此,我判断“脂砚斋”这一名字的由来,一定与梁巘(号松斋、断砚斋主人)和曹文埴(斋号石鼓砚斋)有莫大的关联!

曹文埴善藏画,他适时地将萧云从(1596 —1673,字尺木,号于湖老人、无闷道人、默思,安徽芜湖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的山水长卷献给乾隆帝,引起他极大的兴致。乾隆皇帝在诗中说:“侍郎曹文埴因进所藏山水长卷,笔墨高简洁净,颇合古法”,“几点萧萧树,疏皴淡淡山。由来以意胜,无不寓神间。秋景宜寥廓,客人自往还。粗中具工细,识语破天悭”。

清初,新安画派的领军人物弘仁,字渐江,也是徽州歙县人,人称渐江和尚,与曹文埴是同乡。明亡后,渐江剃发为僧,流寓芜湖,过着清苦生活。经徽州太平县人汤燕生介绍,渐江结识了比他大 14 岁的萧云从,登门向他请教画艺。萧云从对渐江说:“天下至奇之山,须以至灵之笔写之。”

渐江大彻大悟后作《黄山图册》给恩师萧云从审读,萧云从给予极高推崇。

对书画极有研究的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渐江《十竹斋图》的题跋上更明确

说道:“渐师学画于尺木,而品致迥出其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以上事实充分展现了曹雪芹与曹文埴的两个同宗世家相通的志趣,

如果不是来往密切,我想就不会有这样多的共同喜好。当然,曹文埴乾隆

二十五年(1760)才与毕沅一起金榜题名,而当时雪芹家族已经败落多年

他本人也几近日暮西山了。如此说来,二人是神交的时候为多,如果相识,也只能是在金陵。当时曹雪芹家族如日中天,曹文埴家虽然也是大盐商,由于地位的不同,却也只有巴结的份了。

当然,梁巘与《红楼梦》的最关键联系点还是在于他多次进京赶考的

生活经历,最后他不仅结识了何国宗和张照,还结识了精于书法的成亲王

永瑆((乾隆皇帝第十一子),赞其:“执笔好,入门正。”永瑆回去将梁的情况告知父亲,乾隆皇帝爱才,随授其文林郎壬午科举人、同进士出身;在咸安宫任教习。梁巘在京城,与何国宗、张照、永瑆交往密切。

乾隆元年(1736),曹寅的妹夫傅鼐与张照共同为皇帝谋划当朝“刑罚”的轻重,足见二人关系之密。张照是个全才,能诗,善画,通音律,精鉴赏,尤工书法,精晓法律。曾为平署编纂宫廷大戏,作有杂剧《月令应承》《九九大庆》等;并作传奇《劝善金科》《升平宝筏》,规模宏大,开“连台本戏”之先河。戏曲研究家星煜说他是“中国连续剧的创始者,无可争议”。

对于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相识只是时间问题。梁巘通过张照结识了傅鼐又通过傅鼐认识了金陵的老乡甚至是同窗——曹雪芹。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松斋是个实实在在地人物,而且还是个著名人物——书法家、评论家梁巘。

现已知梁巘所书碑刻书法有据可查的共有六十二块,分布在亳州(其贝叶经记碑,合第十八回“贝叶遗文”)、寿州(其阴骘文碑,合第十回“莫过你把我从前注的《阴骘文》给我令人好好的写出来刻了”;其太上感应篇碑,合第七十三回“迎春劝止不住,自拿了一《太上感应篇》来看”)、凤阳(阴骘文碑)、泗州、江宁、扬州、安庆(其大观亭记碑,合“大观园”)、当涂、山东峄县、苏州一块、婺原、桐城、徐州、宁国、歙县(其鲍君家传碑,是鲍楷祖碑,详见下篇文章)、武进、阜阳、山西大同。

上述碑刻地域分布较广,可以看出梁巘交游之广。而从碑文的内容,

也会看出《红楼梦》一书对他的莫大影响。

梁巘任湖北巴东县知县九年,因“性恬淡,不交势利”,为人耿介、不善逢迎巴结,终未能升迁。宁问礼说:“余弱冠时,伯兄勖之曾给我讲:‘吾於人伦,独见长洲胡东表、宛平孙雨髯、亳州梁闻山,愿汝终身效之。’”辞职不久,山西平定州的张佩芳到寿州任知州,亲自到亳州请梁出任寿州“循理书院”院长。从梁任院长所写《八蜡庙碑记》的落款:“敕授文林郎壬午科举人,湖北宜昌府巴东县知县,加二级记录四次,亳州梁巘书丹,乾隆四十年,岁次余十月乙亥朔十二日丙戌建”来看,他应当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辞去知县职位,乾隆四十年前后去循理书院。梁巘在寿州主持循理书院长达十数年,其论书笔记《闻山评书帖》《承晋斋积闻录》等均是在寿州讲学期间整理而成。在寿州的十余年中,他除了向门生弟子讲授经史之外,还向他们传授书法技法与学书旨要。

1784 年,42 岁的邓石如又重新回到了金陵,仍旧住在梅镠家。其间是否去寿州拜访过梁巘?梁巘批《红楼梦》的地点究竟是在京城还是寿州抑或巴东县?梁巘所批的《红楼梦》底本应当较甲戌本及庚辰本都早,那么假设他批书的地点是在寿州,是否是邓石如从京城过录回来的?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入探讨!

不止如此,梁巘与曲阜孔继涑有“南梁北孔”之誉。孔继湅,字信夫,又字体实,号谷园,又号东山、葭谷,山东曲阜人。孔继涑是孔子第 67 代衍圣公孔毓圻的孙子,其父孔传铎于雍正元年(1724 年)袭封衍圣公。孔继涑是张照的女婿,由于张照与梁巘的密切关系,孔继涑自然与梁巘熟识。

徐铎,字令民,号枫亭,又号南冈,江苏盐城徐马庄人,生于 1693 年。他天资聪慧,政事、文章均佳,尤其擅长书法。1723 年,中举人,1736 年,中进士,升任翰林院编修,从此走上仕途。后又任山东学政、山东按察使、山东布政使。他到山东赴任不久,山东曲阜的孔继涵、孔继涑兄弟,就慕名前来向他求教。徐铎见到孔氏兄弟学书心切,就将他们兄弟俩收为徒弟,并将自己的三女儿许配给孔继涵,由于书法名家张照也将女儿许配给孔继涑,因此在书坛上一时传为佳话。

徐铎死后,江宁举人梅镠为他撰写了墓志铭。这位梅镠正是梁巘给邓石如写推荐信的梅氏三兄弟之一。足见梁巘同徐铎、张照、曹文埴、孔继

涵、孔继涑、邓石如、梅镠众人都是因为书法而结缘。1748 年,邓石如在金陵通过梁巘和梅氏三兄弟结识了徐铎的儿子徐嘉彀。他们两人一见如

故,彼此敬慕。后来,徐嘉彀还邀请邓石如到盐城家中居住,并作媒使邓石如在盐城娶沈氏姑娘为继室。由于邓石如对徐嘉彀父亲的政事、文章、书法均有佳绩而十分敬佩,便主动为梅镠撰写的徐铎墓志铭进行了铭文。从此,一块墓志铭将徐铎、梅镠、邓石如三位历史名人联系到了一起。

徐铎的女婿孔继涵与吴揖峰平时来往密切,经常一起赋诗、唱和(见

孔继涵诗集),因而通过吴揖峰的介绍,梁巘、孔氏兄弟终与曹雪芹相识,并结为知己。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红楼梦》中的批书人松斋(梁巘)和东鲁孔(孔氏兄弟)!

至于梁巘的生卒年,我们会在今后的文章中细考。湖北省档案馆存

有《明天启七年梁天赐地契(公元 1627 年)》,虽未见其原本,我推测应是梁巘祖父梁尔禄(字天赐)的地契。另据梁巘1762 年被敕授文林郎壬午科举人、同进士出身时已经五十多岁(20 岁金陵上学,进京赶考数次,同何国宗、张照相识时何国宗已约 80 岁),种种迹象表明他确为 1710 年左右出生,这样他大曹雪芹五岁,一切交往都在情理之中。

梁巘与《红楼梦》的关系谱中,还有两位必须提及的人物,他们就是钱泳和毕沅。钱泳(1759 —1844)原名钱鹤,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清代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他长期做毕沅的幕客,乾隆五十六年(1791)邓石如也入幕毕沅府,二人就此相识。钱泳《履园丛话》记载“和珅四十岁生日时,毕沅赋诗十首,‘并检书画铜瓷数物为公相寿’。后毕沅因和珅事受到牵连,晚节不保。刘大观曾给钱泳写信(致梅溪先生),也曾为敦诚的《四松堂集》作序,这两件事在刘大观的《玉磬山房诗文集》里有详细记载。通过刘大观和钱泳,邓石如自然和曹雪芹的朋友敦诚认识。只可惜曹雪芹的寿命太短,否则他还会交好这一位“钱梅溪”——钱泳。他虽然不是批书的“梅溪”却也是曹雪芹身边友人的重要联络者。

由于邓石如与曹文埴、梁的关系,再因傅鼐、张照、孔继涵、孔继涑与曹雪芹的关系,还包括曹文埴的同乡鲍楷(号棠村,另文细述),曹寅的同乡郎廷槐(字梅溪,另文细述),这就是我们苦苦寻觅的《红楼梦》的批书者,曹雪芹身边的挚友:棠村(鲍楷)、东鲁孔(孔继涵、孔继涑)、梅溪(郎廷槐)、松斋(梁巘)。

乾隆皇帝对《红楼梦》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曹文埴、毕沅、张照、和珅等官员就不止一次地出重金延请抄手、文士,抄写红楼。作为毕沅幕客的邓石如、钱梅溪与张照十分欣赏的梁松斋、张照的女婿孔继涑,因他们在书法和文学上的高超造诣,就自然是充当抄手、改手的最合宜之人。

他们因书画而结缘,才华横溢、志同道合,因抄写、评论《红楼梦》而成为今世人们仍旧关注的焦点,却最终被历史的滚滚红尘深深埋葬,此时方再见天日!

同类推荐
  • 凡间九姊妹

    凡间九姊妹

    一罐米饭三条人命的悲惨故事,不仅演译了山里人的贫困和无奈,也改写了一个家庭中的九个儿女的命运。
  • 潘德拉的葬礼

    潘德拉的葬礼

    一个农民探索死亡的故事。。。。。。。。。。。。。。
  • 千浮录

    千浮录

    何必待之子[原作:时一九于院暑作]天狼有命嗜残血,月湮何必留犬命。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步履维艰步步走,闲庭岁月玉弄轩。墨疏影淡随风过,直到岁月了无痕。
  • 猫巷

    猫巷

    一部短篇小说,作者即兴所写,一个关于猫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巷子里,猫巷。
  • 哪个傻瓜爱过你

    哪个傻瓜爱过你

    如何处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如何真诚地去爱你生命中最亲爱的人。
热门推荐
  • 时光里的温度

    时光里的温度

    尹羽:“我不能再爱他了,只希望他能有个爱他的人在他身边。那样我才能安心的放弃。”安逸木:“既然她已经有足够保护她的人,那么我会站的远远,看着她幸福。”
  • 从仙剑四开始

    从仙剑四开始

    迄今为止,已经读了很多同人、穿越等小说。好想写一部或几部自己喜欢的同人。我不喜欢的:种马、脑残、狗血、无限意淫。历史文不要小白,不要大开金手指。不喜欢看战争的描写,大多枯燥。不喜欢看滥情的描写,不喜欢看跪舔女人、厚颜无耻泡妞类。感情描写要自然,符合人物性格,符合情节发展。希望能写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 重生娇妻,老公难御

    重生娇妻,老公难御

    她以为,被他赶走就是最坏的结果了,可接下来的一场车祸,更是让她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等她睁开眼,金灿灿的阳光简直要刺瞎她的眼,她难道是…重生了吗?本来一切都是美好的,直到她又遇上了那个人。
  • 阴阳谭

    阴阳谭

    这就是作者无聊想的一个小脑洞,恩。暂定1v1,带穿越的仙侠文。非常慢热,后续不知道,想到再加。
  • 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这是一本促人行动的书,“允许自己慢慢来,才能重新上路”。认真的过好每天,认真的对待生命。试读的读者说,看完书,就想明早去跑步,锻炼身体。或者耐心把一些基本的事做好,开始慢慢来;学习接纳生活中的痛苦,并记录下每一份微幸福。
  • 周天演武

    周天演武

    杨玄机:这世界上有很多条路。左紫迪:比如说呢?杨玄机:自身是废材通过刻苦努力一步一步走上巅峰的、也有家世很牛逼出生就站在终点线的、又或者扮猪吃虎玩心机的,而我不一样。。。左紫迪:嗯?杨玄机:大夫说我胃不好,只能吃软饭左紫迪:。。。
  • TFBOYS浪漫青春

    TFBOYS浪漫青春

    你说过,你是我生命中的最重要的一个人,我不会离你而去,永远在一起……你可以依赖我,不要逞强,我会永远守护在你的身边,永远保护你……爱上你是因为有缘,分开是因为无分,和好是因为爱得太深。Iloveyou.
  • 基因异道

    基因异道

    地球濒临废弃,基因武道盛行,在异星球猎杀幻兽,进化基因,为星际移民开疆拓土,却摆脱不了尔虞我诈和本性贪婪。当唐轩攥着大把的基因核终于从血海尸山中站起来时,一扇神秘的基因世界之门正徐徐打开……“获得初级玄铁幻兽黑血蜘蛛基因核,能量值+1……”
  • 莲子的心事

    莲子的心事

    一群人的故事集,他们像不平行的线,有交集,又擦身而过。故事写给热爱生活的人看,平凡人生的点滴风波,从中也许你会看见你自己或你的亲人,原来人这么复杂,而事情这么简单。
  • 望衍遇川

    望衍遇川

    她的出现,激起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暗滩。她情动,他放任;她撩拨,他沦陷。一个薄凉、冷漠、疏离,一个炽烈、热忱、主动……一个热烈的追,一个隐忍的退。隐事曝露,旧伤揭面。他困守,守她如命;她逃脱,脱他如疾。殊不知离开的这几年,她一刻不曾离开过他的视线……若说三年前她背离他的牢宠,带着他的小蝌蚪落荒而逃,三年后她可是卯足了劲的抱娃追。被吃干抹尽后,她仰天长啸,娃都生了,这男人还矫情个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