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0600000015

第15章 公务员的职位与级别(2)

就职位分类而言,其优点在于:(1)它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职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及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这就为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奖惩、职务升迁等提供客观依据;(2)它有一套科学的分类方法,即将公务员的工作职位按其性质、难易程度等分门别类地予以安排,使职位状况一目了然,为公务员的科学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它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有一套严谨、客观、准确、完整的法规文件,便于公务员明确职责、掌握标准,提高效率,因为它有一套严格公正的标准,同工同酬,所以能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但它的短处和缺陷是:(1)职位分类较适合于专业性、机械性、事务性较强、易于规范化的职位,而对于责任较大,需要高度发挥个人主观性和创造性的职位,以及职责范围不易确定的职位,则不太适合。同时职位分类重视的是职位而不是人,其硬性的规定虽然适应行政工作量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但忽视了人对职位的影响,使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受到限制;(2)职位分类结构的严密性给人事管理带来了许多方便,但职系区分过细,职级设置过死,官员的升迁、调转缺乏弹性,非特殊情况一般不准跨职系进行,因而阻碍了人员流动,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3)职位分类的程序过于繁琐,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同时静态的分类难以适应职位结构的不断变化。

从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势来看,两类分类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取长补短。实行品味分类的国家在吸收职位分类的长处,如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实行职位分类的国家也在吸引品味分类的优点,简化分类结构和分类程序,使其更富有弹性,更重视人对职位的影响,注意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制度

一、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含义

职务是公务员所承担的应该完成的任务,是机关对公务员职权、职责的委托,职务把人和事结合在一起,把职权和职责结合在一起;级别是反映公务员职务、能力、业绩、资历的综合标志。我国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制度主要由职位类别划分、职务设置和级别设置三部分组成,下面对这三个部分进行简要介绍。

1.职位类别划分。这部分主要包括我国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明确职位类别划分的依据标准、具体职位类别及其特点,各单位进行职务设置的依据与要求。《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依其性质、特点及管理需要的不同,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职位类别的划分是设置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基础。

2.职务设置。包括职务序列设置的依据和有关职务类型、职务层次、职务名称的规定。《公务员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两个类型。领导职务承担领导职责,非领导职务只承担岗位职责。其中,领导职务在各类别职位中均有设置,分为十个层次,由高至低依次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仅对综合管理类进行了划分,其他类别的非领导职务由国家另行规定。

3.级别设置。包括级别内涵、作用级别确定与晋升的依据、职务与级别对应的原则。《公务员法》第十九条规定:“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级别设置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级别本身的确定。公务员级别应当根据其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级别与职务共同作为确定公务员工资和其他待遇的依据。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在以职位分类为导向的同时,还吸收了品味制度的合理因素。二是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我国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关系既不是彼此取代,也不是完全分离,而是“一职数级,上下交叉”的对应关系。

公务员职务序列根据职位类别分别设置,形成多种职务序列,而多种职务序列对应同一个级别序列。级别成为平衡比较各类公务员职务序列的同一标尺。由职位类别划分、职务序列、级别序列构成的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制度,可以被视为一个以职务为横轴,级别为纵轴的“坐标系”,用以标识不同类别、不同职务、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在各层组织中的位置。

二、建立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意义

我国《公务员法》构建的职务与级别制度,是对《公务员暂行条例》中相关规定的继承和发展,目的在于克服原有制度条件下的各种问题,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地划分职务与级别,为公务员管理提高了科学性和针对性

一般说来,公务员都是担任一定职务的公务员,而职务是机关与公务员之间产生权利义务的主要依据。公务员依据职务来履行职责,对公务员的管理也要根据公务员所担任的职务来实施。一定的职务不仅蕴涵一定的职权与职责,也是确定公务员报酬和待遇的根据。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务员法既是一部权利义务法,也是一部职务关系法。

职务设置是其他公务员管理环节的前提与基础。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等都是在职务设置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公务员个体来说,职务设置规范了公务员的职业发展轨道,对公务员激励保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各国公务员制度的实践看,公务员都是有级别的。一般来说,实行职位分类的国家,主要依据公务员所在职位级别来确定公务员级别。实行品位分类的国家主要依靠公务员身份、经历、学历、考核结构等因素来确定公务员的级别。我国公务员级别是反映公务员职务、能力、业绩、资历的综合标志,既体现了职位的因素,又考虑了品位的因素,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级别和职务一样,可以识别公务员在机关中职务的高低,是确定公务员待遇的重要依据。对于多数国家来说,职务和级别都是公务员职业发展的台阶,职务晋升与级别晋升都是职业发展的标志,同样可以带来公务员待遇的提高。

由此可见,职务与级别的设置是公务员管理的基础环节。通过合理的职务级别设置,可以健全职务级别制度,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一个科学的管理基础和管理框架,使公务员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增强职务与级别的激励作用

原有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比较简单,在实践中初步解决了原来机关中普遍存在的“因人设事”问题,但没有职位类别的划分,级别设置数量过少,使得公务员职业发展渠道单一化,难以有效激励广大公务员。

《公务员暂行条例》区分了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但由于没有划分职位类别,非领导职务的设置根本无法满足公务员职业发展的需要。而《公务员法》根据不同职位类别的特点设置职务序列,除各类职位均有的领导职务外,在综合管理类职位中延续了原来非领导职务的设置,并进一步明确在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职位类别中设置非领导职务,这无疑为公务员提供了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阶梯。

原有《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公务员级别设置过少,职务对应的级别段过窄,级别的确定受职务的影响过大,都使级别晋升难以成为职务之外的另一职业发展途径。《公务员法》则在级别设置的因素中融入了品味分类的因素,将级别职务一样作为确定工资待遇的主要标准,使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也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相应的提高工资待遇,建立了职务晋升与级别晋升的“双轨制”,这样重新确定了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发挥了级别晋升的激励保障作用。

3.便于借鉴国外公务员分类制度的合理因素

公务员制度与级别制度在国外属于分类制度的范畴。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设置,既可以建立在职位分类的基础上,又可以建立在品位分类的基础之上。两种分类制度近年来有相互兼容的发展趋势。以英国为代表的品位分类,开始重视公务员的专业化建设;以美国为代表的职位分类,开始重视通才的培养与流动。

国外分类制度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一是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正在走向融合,而不是走向两个极端的“分流”。原来实行职位分类的国家都在简化分类,但并不是取消分类,而原来实行品位分类的国家,其品位分类制度也在不断融进职位分类的内涵;二是在两种类型的分类制度中,类别的划分标准可能各异,却都划分公务员类别;三是在两种类型的分类制度中,公务员的职务序列都是根据类别设置的;四是职务与级别的功能是有区分的,在职位分类制度下,职务一般解决领导指挥关系,级别一般解决经济待遇。

建立健全我国公务员的职务级别制度,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公务员分类制度的合理因素和发展经验,将我国公务员职务级别制度建立在职务分类的基础上,以职位分类为导向,同时吸收品位分类制度的合理因素,建构有中国特色的职务级别制度。

职位分类

一、职位分类的作用

我国公务员的分类是一种以职位分类为主,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相结合的分类制度,其内容包括职位类别划分的依据标准、具体职位类别及其特点、职位设置等三方面。职位分类制度在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划分职位类别,二是职位设置。

职位分类的作用在于:

1.为职务设置提供基础

世界各国普遍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例如,法国公务员在纵向分为A、B、C、D四类,在横向上将公务员职位分为一般行政类、财务会计类、工程技术类、教育科学类。属于A类的一半为行政类公务员,行政官职适用行政官职务序列,行政法官职系适用行政法官职务序列,外交官职系适用外交官职务序列。职位类别的划分是职务设置的前提,职务设置是职位类别划分的结果。我国原来的公务员制度中正是因为没有职位类别的划分,才导致职务序列设置的单一化。在职位分类的基础上,划分职位类别,是设置多样化的职务序列的必要条件。

2.为各项管理提供依据

职位分类不仅是为了解决公务员职业发展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公务员的各项管理提供依据,为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提供了前提。职位设置中关于任职资格条件与工作职责的规定,为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培训、交流、职位聘任提供了客观标准。职位类别的划分,为职位序列分类设置、录用考试分类、培训分类、考核分类、工资制度分类等管理奠定了一个基本前提。对此,我国《公务员法》中也有所反映。例如,《公务员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公务员法》第六十条规定,机关“对公务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公务员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全体公务员应当进行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其中对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要求,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等。

二、职位分类的标准和类别的划分

分类必须符合标准的统一性与类别的排他性原则,必须能够涵盖所有公务员范围。有多少分类标准就有多少分类。我们坚持以职位分类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划分职位类别的标准,不仅要依据职位的性质和特点,还要取决于管理的需要。类别划分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优化管理,提高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公务员职位的“分类”,实为“分化”,就是优化把最需要分化出来的类别区分出来。分化就是逐步演化。从长远看,国家根据公务员管理需要可以适时调整职位类别划分。《公务员法》就是根据这一分类标准,把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首先从综合管理类中区分出来,同时规定:“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

实行职位分类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按照职位的性质、特点与管理需要划分职位类别。如美国1923年的《职位分类法》对文官从事的工作,按其职位性质的不同分为五大类:专门技术类,次专门技术类,文书、行政和财务类,保管类,文书机械类。1931年改为七类,1949年新的《职位分类法》实施后改为两类,都是从管理的需要出发的。1978年新增加的“高级文官序列”实质上也属于一个类别,增加这一类别的目的,在于促进流动,增强高举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日本1950年以《一般职员报酬法》替代了《国家公务员职阶法》,以工资分类表代替了职位类别的划分。一般职员的工资表分为行政、税务、公安、海事、教育、研究、医疗、指定八大类,实际上就是划分八个职位类别。日本的八大职位类别突出了工资分类的管理需要。2000年加拿大依据职位的责任大小、所需技能、所需劳动付出程度、职位工作环境四大因素,将公务员职位类别由72个压缩为6个类别,也是根据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做出的调整。

我国《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

同类推荐
  • 全球打黑行动

    全球打黑行动

    本书是一本最新的全球打黑档案,以各国政府打黑大事件为主要线索,囊括了全球跨世纪的打黑大事件及过程。
  • 中国梦

    中国梦

    一个产业专家解读的中国梦,一段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共呼吸的赤子情,一部演绎全球化时代产业竞争、开拓产业新格局的思想录。《中国梦(未来国家战略与中国崛起)(精)》由姚晓宏所著,“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百年前,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龚自珍、梁启超分别写下了心中的梦想和期望。百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又处在更为波澜壮阔、风险丛生的大变局中,只要我们信念在胸,责任在肩,只要我们不停步,不止步,只要我们的双脚不断迈向梦想,蓝图就会化成现实,我们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 冷战年代的危机和冲突

    冷战年代的危机和冲突

    本书充分利用新近解密的多国档案,从“国际史”的多维角度探索冷战中的中美对抗,考察中美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讨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分析了中共对美国压力的反应,揭示了国际第三方对中美互动的影响和牵制。
  • 以规矩成方圆:欧盟技术标准化制度

    以规矩成方圆:欧盟技术标准化制度

    本书介绍了技术标准化的概念、历史、分类;从历史的角度、分阶段阐述欧盟技术标准化体系形成的过程、内容和特征,以及它“对内自由、对外保护”的作用。从“无处不在的标准化”到欧盟标准化的国际目标和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列举了一些遭遇贸易壁垒的案例。
  • 做合格党员

    做合格党员

    本书按照“两学一做”活动要求和基本精神,围绕做合格党员要讲合格有标准,讲学习有进取,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讲服务有宗旨,讲严实有作风,讲克己有奉公,讲廉洁有清白,讲勤俭有奋斗,讲责任有担当等十二个方面,详细、准确、系统地阐述了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势下,广大党员参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党性锻炼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全书内容全面、简明易懂、务实管用,是广大党员增强四种意识,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行动指南,也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必备辅导读物。
热门推荐
  • 有你在我才是王者

    有你在我才是王者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一朝白捡了个‘男朋友’,秦莫晗悔不当初。可是谁想到这个她无意挑逗了的男人竟然闲着没事就出现在她的眼前?还动不动就调戏她?真是红了她的老脸。她说:“我不喜欢打游戏的男生。”可是为什么他拿着她的手机告诉她“没事,我帮着你打。”她说:“我不喜欢比我小的男生。”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他要离她这么近?他说:“没关系我比你成熟。”我的天,谁能告诉她,这个便宜的男朋友是个什么鬼?他爱李白却不是对月吟诗的李白,而是身背酒壶到处推塔的李白。可是比起李白,他却更爱那个撩拨了他心弦的她。她爱文字,她爱书中那些她喜欢的小哥哥,可是比起他们,她却更喜欢现实里这个霸着她不放的他。
  • 我家大黄能寻宝

    我家大黄能寻宝

    养了三年的土狗居然能嗅到各种各样的宝物的味道,作为他的主人,我的人生就犹如开挂般从一个坑里掉进另一个坑里。“哼,看见我掉坑里居然也不拉一把。”“汪汪”
  • 假面骑士Amazon的世界之旅

    假面骑士Amazon的世界之旅

    前期在Amazon世界过渡,后期会去其他世界
  • 环天险象

    环天险象

    他出身名门,却因她的出生遭到灭门屠杀,成为孤儿。他从小习武心中只有一个念想——报仇,保护身边的人。他在复仇之路上艰难前行,却不想成为整个大陆的主……
  • 冰山王爷逍遥妃

    冰山王爷逍遥妃

    他是整个圣灵国百姓的骄傲,冷若冰霜,漠然至极,却唯独将全部的温柔给了她:“她若死了,本王就要天下陪葬。”她一朝穿越,开酒楼,建组织,只为放纵一生逍遥度日,却为了他卷入天下纷争:“敢动本姑娘的人,子云,通知隐部,将皇室影卫全部给我灭了!”谁知前世孽缘尾随而至,百般阻挠,棋逢对手的两个人准备以天下做赌,换她一世欢颜。而此时,琉璃国太子出山,联合她最好的朋友——愁涧山庄的武林少主,再掀风波,想要一统这个天下。天下之争一触即发,场面焦灼之际,传说中最古老的月族却突然现世,宣称她是月族圣女,必须终身为月族守节,要毁了她肚子里的孩子,且月族已经开始着手收复天下。一时间竟四面楚歌,此时被所有人忽略的暗阁却一跃而起,切断了四国的所有命脉,原来那暗阁阁主竟然是他。尽管都在努力抓住彼此的手,可上天却终于没给他们顺顺利利在一起的机会,波折不断,何安此生。。。
  • 暗杀(希拉里·曼特尔短篇小说集)

    暗杀(希拉里·曼特尔短篇小说集)

    两届布克奖得主、《狼厅》、《提堂》作者希拉里·曼特尔短篇小说集;阶层鸿沟、社会矛盾、家庭黑洞……种种问题都在《暗杀》中得以体现;细腻的人物刻画,敏锐的细节观察,《暗杀》中的每一篇小说都能唤起隐藏于日常生活背后、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惧——典型的曼特尔式哥特风格;主打短篇《刺杀撒切尔》入选BBC短篇小说奖短名单——一场关于刺杀撒切尔夫人的政治幻象秀;《暗杀》是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出版于2014年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11个短篇小说,其中大部分为曼特尔应《卫报》或《伦敦书评》等报刊邀约而创作的作品,但其中多篇都入选了各种“年度最佳”短篇小说奖。这十一个短篇故事,题材迥异,长短不同:一场失败的族裔融合(《很抱歉打扰你》),一桩令人不寒而栗、“故意杀人”的交通事故(《寒假》),一个被社会“潮流”异化吞噬的家庭(《心跳骤停》),还有一位处于事业瓶颈、追问写作如何干预生活的女作家(《我该怎么认你》)。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篇,还是《刺杀撒切尔》,故事通过对真实的历史人物实施虚构的暗杀,巧妙地将读者引向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 国度之琴牵一线

    国度之琴牵一线

    他们的开始,是以35次单方面的杀戮为起点,所以也注定了这情感的惨烈。在复仇与遗忘之间,她迟疑犹豫,然而到底还是免不了,彼此试探,彼此伤害。如果维系彼此的,只有举剑相向,那么他们的感情,是否也能涅磐而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飞扬:第十五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才女卷

    飞扬:第十五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才女卷

    《飞扬:第十五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才女卷》精选了第十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才女卷,承载着新概念获奖者特有的年轻个性的文风,丰富的内容,精彩的佳句,娴熟的笔法,让你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通过新概念获奖者作品的学习,让你从思想老套、素材陈旧、主题落后中成功脱颖而出。本书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迅速提高成绩的有力法宝。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更是最佳的选择。
  •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本书介绍了中国一些主要文化名城、文化名镇的历史渊源,以及鲜为人知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