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0600000044

第44章 公务员的辞职、辞退与退休制度(2)

3.退休制度是调节公务员领导职务、克服公务员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重要形式。领导职务事实上的终身制是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弊端之一,造成此弊端的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没有坚持正常的退休制度。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政治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的形成同封建主义的影响有一定关系,同我们党一直没有妥善的退休解职办法也有关系。”(《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291页)。干部能上不能下,没有正常的退休解职制度,必然导致机构臃肿,层次多,副职多,闲职多,而机构臃肿又必然促成官僚主义的发展,大大影响行政效率。

4.退休制度有利于廉政勤政建设。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都会进入老年,这是自然规律。退休制度给老年人提供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保障,使在职的公务员解除了后顾之忧,有利于他们努力工作,有利于降低和杜绝以权谋私、非法敛财现象的产生,对保证公务员的勤政廉政有重要意义。

公务员辞职的内容

公务员辞职分为辞去公职与辞去领导职务两类。

一、公务员辞去公职

公务员辞去公职是指公务员根据本人意愿提出,并经过任免机关批准,依法解除其与机关的职务关系。

(一)辞职与擅自离职、免职的区别

辞去公职与擅自离职、免职是不同的。

辞去公职和擅自离职的区别:辞去公职和擅自离职虽然都是公务员本人意愿的表现,但两者在法学上仍然存在质的区别:

(1)公务员辞去公职的意愿是得到法律确认的,因而受到法律的保护;而擅自离职的意愿并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定,因此,擅自离职可以认为是公务员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从而承担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

(2)辞去公职是公务员自主择业的权利,公务员是否行使这种权利以及行使辞去公职的法律后果,法律不加干涉,由公务员自行处理;而擅自离职则是一种违纪行为。违纪行为是要追究责任的。因此,违纪行为的法律后果并不是公务员本人所能决定的,而是由公务员所在机关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公务员本人相应的处理。可见,擅自离职的法律后果是事先设定的。

辞去公职与免职的区别:免职是公务员的任免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事由和经过法定的程序,免除公务员所担任职务的一种人事行政行为。免职是相对于任职而言的。虽然辞去公职和免职都属于公务员与行政机关职务关系的变更,但是,辞去公职和免职存在本质的差别:

1.性质不同。辞去公职是公务员的自主择业权利,是公务员自愿的法律行为;而免职则是机关的一项人事行政权力,是任免机关的单方面的法律行为,公务员必须服从。

2.发生的原因不同。辞去公职的原因是因公务员个人而引起的,是出于公务员的个人意愿;而免职则必须有法定的事由,如因转换职位任职的,离开工作岗位学习超过一定期限的,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等。没有这些法定事由是不可能任意免职的。

3.导致的法律后果不同。辞去公职是公务员与机关职务关系的废除;而免职则有两种情况:一种因退休、离休、辞职等原因而引起的免职。这种免职是终止公务员与机关之间的职务关系;另一种是由于公务员职务的变更,工作岗位变换等原因引起的免职。这种免职不是公务员与机关职务关系的终止和公务员身份的消失,而是职务关系的变更,即免职是为了任新职。

(二)辞去公职的限制性条件

公务员辞去公职的条件,是指公务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行使辞去公职的法律权利。法律行为有效的实质性条件,可以分为肯定性条件和限制性条件。肯定性条件是指采取正面列举的方法规定的有效条件,如公务员不愿意或者不适宜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可以辞职。限制性条件是指采取反面排除式方式规定的有效条件。《公务员法》只规定了公务员辞去公职的限制条件,而没有规定肯定性条件,这是因为在《劳动法》中规定了劳动者有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自主选择职业意味劳动者可以辞去原有的职务,重新选择新的工作。这就是公务员辞职的肯定性条件。《公务员法》突出公务员辞职的限制性条件,是因为公务员承担的是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重大,因此,在保证公务员辞去公职自由的同时,也必须保证公共利益不受损害,所以要对公务员辞去公职加以一定的限制,这也是许多国家公务员法的通常做法。我国《公务员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的公务员辞去公职的限制性条件为:

1.“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为了维护机关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也为了体现机关与公务员职务关系的契约的严肃性,双方协定公务员应有最低服务年限。按照公务员所在岗位工作的性质、特点的不同,最低服务年限一般是3~5年不等。在最低服务年限内,公务员是不能辞职的。

2.“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这一限制是出于保守国家机密的考虑。任何国家为了国家的利益,不同时期都有一些不让外人知晓的秘密事项,如政治机密、商业机密、技术机密、军事机密等国家机密。经管国家秘密事项的工作岗构成特殊工作职位。在这些特殊职位上工作的公务员,掌握国家的机密,其辞去公职可能使国家利益受到重大损失,因此,《公务员法》规定,在这些特殊职位上工作的公务员不得辞去公职。另外,即使由于某些原因公务员离开了这些特殊职位,不再接触机密事项,但仍在国家规定的脱密期内,也不得辞去公职。脱密期限由国家保密法规定。

3.“重要公务尚未处理,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这里的“重要公务”是指与国家或政府机关的重大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务活动。公务员承担或参与了这些重要公务,在这项公务尚未完成时,如果公务员辞职,中途换人,由于新人需要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甚至中断,势必影响工作的全局,损害国家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是不能辞职的。

4.“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公务员的职位工作凡是涉及财务活动的,都要定期或者不定期接受审计,以加强财经纪律、保证廉政建设。为了保证公务员勤政廉政,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必须遵守的纪律。违反纪律必然危害到国家和公众利益,就要受到纪律审查,严重的就构成犯罪,就要受到司法审查。公务员在接受上述审查期间是不准辞职的,只有待上述审查结束,并作了相应处理后,才可以辞职。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防止公务员以辞职逃避违法违纪责任;另一方面也是对公务员本人负责。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上述四方面的限制性条件是规范和限制公务员辞去公职的主要条件,但不是完全的条件。为了防止公务员在辞去公职问题上的法律漏洞,规定了这项兜底条款,为进一步完善辞去公职制度留下了余地。同时也表明,对公务员辞去公职的限制性条件只能由法律、行政法规进行规定。

(三)辞去公职的程序

公务员辞去公职,既关系到公务员自由选择职业权利的实现,又关系到国家和公众利益,因此《公务员法》不仅规定了公务员可以辞去公务员职务的权利,同时又规定了一些限制性条件;不仅规定了条件,还规定了辞去公职的法定程序。按照《公务员法》第八十条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必须遵循以下的程序和规定:

1.公务员要辞去公职,首先必须提出辞去公职的书面申请。公务员辞去公职,意味着公务员身份的消失,是关系到公务员个人重要切身权利的法律行为。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符合法律行为的形式要件。既可以使公务员严肃对待、慎重处理,又能防止可能出现的纠纷和便于纠纷的妥善处理。

2.任免机关进行批准。任免机关是任命公务员担任某种职务和免去公务员职务的主管机关,公务员要求辞去公职也就是免去其职务。因此要经过任免机关审批,根据公务员辞去公职的条件,确定是否同意公务员辞去公职,还是不同意其辞去公职是完全必要的。没有得到任免机关批准的离职,属于擅自离职。擅自离职是违法行为,机关要追究公务员的责任。

3.公务员任免机关在收到普通公务员辞去公职的书面申请后,要在30日内进行审批,而对领导成员辞去公职的书面申请要在90日内进行审批。领导成员辞去公职的审批期限之所以比较长,是因为领导成员是机关某一部门、某一单位的领导者,他的离去会影响到部门或单位的各方面工作,关系到部门或单位内各个公务员的工作,因此更需要认真谨慎。同时,领导成员的离职还涉及其接替人选等一系列问题,也需要较长的审批时间。规定审批时间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给任免机关足够的时间认真审查,另一方面是督促任免机关提高办事效率,保证公务员辞去公职权利的依法实现。

公务员辞去公职的,离职前应当办理公务交接手续,将其职位工作的内容、要求等向其接任者进行交接,以保证机关工作照常进行。对于主管或经管财务的公务员,离职前还要按照规定进行财务审计,对其任职期限内执行财务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本单位财务开支的合法和正确。

(四)辞去公职的法律后果

公务员辞去公职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两方面:

1.职务关系废除,公务员身份消失

公务员在被录用之后,通过任免机关的任命,和机关就建立了职务关系,获得公务员的身份。当公务员辞去公职,公务员与机关的职务关系就自然废除,公务员身份自然消失。

2.失去公职待遇

公务员与行政机关建立职务关系后,就可以享受公职的相关待遇: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待遇。但公务员一旦辞去公职,职务关系自然废除,公务员身份自然消失,公务员也就失去因从事公职所享受的待遇。

辞去公职的原公务员所在机关要负责给辞去公职的原公务员办理好各种有关身份、职务级别、工资待遇、工作年限等的证明材料和递转手续,以作为他们重新就业时确定各种待遇的参考。

二、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

辞去公职是包括所有公务员的权利,但辞去领导职务只限于承担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按照《公务员法》规定,行政机关的领导职位从高到低有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等十个领导职位。辞去领导职务是指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依照法定程序和条件,辞去其所担任的职务。辞去领导职务的直接法律后果是公务员领导职务的消失,但并不丧失公务员身份。

(一)辞去领导职务的类型与程序

《公务员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根据辞去领导职务的事由不同,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有以下四种类型:

1.因公辞去领导职务

因公辞去领导职务是指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变动职务,依照法律或者政协章程的规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常委会或者政协提出辞去现任的领导职务。异地或异职位调动的,首先要辞去现任的领导职务。因公辞去领导职务主要适用于人大、政协选举产生的领导干部。

《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规定:领导干部担任由人大、政协选举产生的领导职务,任期未满因工作需要变动职务,依照法律或者政协章程应当辞去现任领导职务的,向本级人大、人大常委会或者政协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领导成员因公辞职,应当在接到党委(党组)通知后七日内,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

2.自愿辞去领导职务

自愿辞去领导职务是指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不愿意继续领导岗位工作时,自行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自愿辞去领导职务是领导干部的权利。由于领导职务的特殊重要性,为了防止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可能造成对国家和公众利益的损害,国家在辞职程序、辞职条件等方面作了必要的限制。根据《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这些限制包括:

(1)党政领导干部在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上任职或者虽离开上述特殊职位,但不满脱密期限的,不得辞职;

(2)有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而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不得辞职;

(3)由人大、政协选举、任命、决定任命的领导干部任职不超过一年的,不得辞职;

(4)正在接受纪检机关、司法机关调查或者审计机关正在审计的,不得辞职。

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自主辞去领导职务的,必须提出书面申请,报任免机关审批。任免机关接到辞职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要以书面形式答复申请者所在单位及本人。超过三个月不予答复的,视为同意辞职。

同类推荐
  • 中国周边

    中国周边

    大国之间的博弈,正如邱吉尔所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国目前的处境,内有经济衰落、金融危机的困局,外有领土争端、军事战备的烦恼,如何在内忧外患中成功博弈并突围,事关中国未来的兴衰与荣辱。本书以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博弈为核心,从地缘政治、金融经济、军事战略三个方面,深度剖析了中国与俄罗斯、日本,以及与欧洲各国的历史矛盾、领土争端、政治博弈等多角度的国际关系,如中日钓鱼岛之争、朝鲜半岛核危机、美国发起的“货币战争”等。作者用事实与数字说话,通过详尽的资料、鲜明的观点,展现了大国博弈的阴谋和真相,便于我们在深入浅出的说理中发现影响世界格局变迁的历史规律。
  • 徘徊前进: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徘徊前进: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一大宣布,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徘徊前进》详尽地介绍了第十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大会概况、重要特点和重要贡献、代表大会的重要决定决议,以及会议热点、代表建言、会议影响等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立、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是一部具有较强历史纪实性、资料性和知识性的党史读物。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静如教授担任主编。
  • 论利益与政治

    论利益与政治

    本书运用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理论和方法,从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出发,研究利益与政治这一人们时刻关注和敏感的问题。本书以利益是主体在实现其需要的活动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体现的价值,政治是特定社会中各权力主体在以政权为核心的条件下围绕着对利益的权威性调控而结成的一定关系和所展开的活动等基本观点,研究了中西方关于利益与政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利益和政治的本质及其形式,实现利益的活动规律和进行政治的活动规律,利益与政治的基本关系,利益关系与政治格局,利益效用与政治效应,利益秩序与政治控制,政治控制中的权威与服从、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 为联合国发言

    为联合国发言

    本书将由对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和其工作的界定开始,围绕联合国发言人在纽约总部的典型工作、战争时期的业余活动,陪同秘书长出访,联合国和欧盟的联合发言人、战区的信息市场、新闻发布会、与记者的关系等许多层面一一展开。
  • 战争与社会思想:霍布斯以降

    战争与社会思想:霍布斯以降

    本书指出,无论是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者还是第一代社会学家,多数社会思想家缺乏理解战争的理论工具。除了少数例外,笃信社会进步的学者对战争这一大规模暴力冲突现象束手无策,因为他们将战争视为边缘或过时的现象。直至20世纪,大部分社会理论家对现代世界抱有过分乐观的展望,对战争与暴力现象或视而不见,或语焉不详。社会理论志在对我们所处的时代作出令人信服的诊断,但对战争有意无意的忽视是其大的缺陷。由此,本书倡议重新审视战争和现代性的复杂关系。
热门推荐
  • 万界系统之我是传奇

    万界系统之我是传奇

    堕落的世界,腐朽的时空,崩塌的宇宙,肩负着的使命。这是苍穹的逆命,这是恶魔的法则,这是真理的救赎,这是……一个腹黑少年和贱萌猫咪的奇妙探险。
  • 记世录传

    记世录传

    《记世传》,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记录一个世界,记录一个拥有着漫长的历史,一个拥有的多彩的纪元,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感受着每一个时代的变迁,与那些时代的气运之子一同成长,见证着每一个纪元那些最精彩的瞬间。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一个略显青涩的文笔,在一起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记世传》的篇章将由此开启……
  • 别让现在的坏习惯毁了未来的你

    别让现在的坏习惯毁了未来的你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的一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习惯的力量大得超乎你的想象。它就像是你的自动驾驶模式。当你没刻意去思考某件事该怎么做时,大脑就会按照已经存储的习惯回路来处理那件事。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就是能给你带来积极影响的习惯,坏习惯就是能给你带来负面影响的习惯。我们每养成一个好习惯,自身的综合素质就会提高一分,未来的竞争能力就会增强一分。坏习惯恰恰相反,会让我们的一生不断贬值,降格为不良资产。《别让现在的坏习惯毁了未来的你》揭示日常生活中种种屡见不鲜的坏习惯,并借助心理学等知识来解释坏习惯难以改正的症结所在。此外,《别让现在的习惯毁了未来的你》还着重介绍了一些养成好习惯的原理与办法,帮助大家学会逐步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成就一个值得期待的美好未来。
  • 我被师傅逼成仙

    我被师傅逼成仙

    锦柒是谁?锦柒是狐妖师傅的爱徒呀,她就想下山去玩会儿,玩够了就回山,却不知下山才几日,师傅竟脸色大变,硬要她去修仙。锦柒哭:“师傅,徒儿只想和你在一起啊!”“既然如此……”师傅笑得一脸诡异:“让你死在病痛里,还不如死在为师手里。”锦柒脸一僵。 于是,在师傅的逼迫下,她十分苦逼的踏上了一条注定不平凡的修仙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厉害了我的哥:我要在上
  • 我叫卫宫士郎是个厨子

    我叫卫宫士郎是个厨子

    盖提亚:你到底是什么人?伊莉雅:他是我的哥哥。美游:他是我的哥哥。小黑:他是我的哥哥。咕哒子:他是我的哥哥。C狗:他是我的哥哥。卫宫士郎:我只是一名路过的厨子罢了……喂,库丘林你在闹哪样啊!
  • 妖王瞳

    妖王瞳

    大陆常识:丹田被毁,从此再无修炼一途。然而,一个十年前被毁丹田的少年。却在十年后,引发了响彻整个世界的觉醒异兆。无法修炼内力,那我就借你未来修为一用,捎带借下你的内力属性。火属性,破坏力不错,我借。狮身虚影,以一敌百用,借来突围。沧海怒吼,这个……借来后,会不会将春源城淹掉?面对称霸大陆的天楚宗,秦政发出了震惊世人的怒吼:苍天不仁,吾为妖王,挡我者,死!
  • 哭也心理学笑也心理学

    哭也心理学笑也心理学

    心理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境界和生活状态,要喜要忧,是哭是笑,就看你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生活中,人们难免会为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感到困惑,为失去良好的精神状态而倍感难过,为人际交往、职场工作、家庭生活的很多难题而烦恼不已,身心疲惫……而要想摆脱以上种种困扰,离开心理学的帮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们越是在心理上逃避,这些问题就越会接踵而至。只有敢于面对、勇于突破、积极反省自我,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 腹黑王爷独宠天才召唤妃

    腹黑王爷独宠天才召唤妃

    宁静小岛她,第一杀手,被自己所爱的男人杀死这是背叛还是另有隐情?魔幻大陆她,一名废柴,同时被人害死于是,她穿越到其身这是幸运还是冥冥之中有人设计说她废柴看她如何成为人人敬仰的召唤师说她没人疼看她如何找到真爱,寻找亲人,让天下英雄好汉跟随说她冷酷无血看她如何守护至亲至爱且看一个废柴如何傲视天下这是一个老套的的剧情,但会带给你不一样的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快来围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