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21000000013

第13章 病(1)

人生一世,三灾八难五劳七伤不可胜数。疾病几乎是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而贫病交加,给人的折磨更难于言表。我的父亲55岁因病不治而亡,我得过急性肝炎,营养接济不上,工作中又从5层楼掉下来,妻子得过痨病和直肠癌……还好,老天保佑,一切都已经过去。

1.父亲不治而亡

1968年农历5月27日,是我一生中最悲痛的日子。这天晚上,我那刚直、善良、忠厚、老实的父亲,因急性脑溢血,未经任何治疗散手西去。那年,父亲55岁;我19岁。

农历五月底,农活主要是中耕除草,不算太忙。经生产队同意,我随父亲去附近的江南化工厂做泥工。我们所得的工资全部交生产队,生产队给我们记工分,再按工分参加生产队里的年终分配。我和父亲在工厂里干一天泥工,一共能领到3元的工资,生产队会计去结账领回钱后给我们记30工分,年终分配时,按当年的收成计酬,每10工分能分到4角多或5角钱。父亲去世的那天是星期六,天气晴朗。白天,父亲还带着我在江南化工厂做工,身体上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只是在两天前,父亲因感到头晕、胸闷,曾找工厂医务室的王医师简单地看了一下病情,王医师开了一点药,吃过药后,父亲感到舒服了,就继续干活。

我和父亲在工厂里劳动了一天,回家以后,父亲照常去菜园里看了看,拔了一些杂草。吃过晚饭以后,天还没黑,他拿了一把竹椅子,坐在屋檐外看一本旧书。这是父亲多年来的习惯,只要闲下来,他总要到菜园里去转悠一阵子,或找旧书、旧报纸什么的看看,打发时光,我很少看到父亲去找人闲聊。

天黑的时候,生产队的记工员何鳌生来我家发通知,说今晚生产队开会记工分。父亲听到了,要我去参加。其实父亲平时也很少参加生产队的会议,原因是他性子太耿直,说话很容易得罪人。为这事,母亲经常劝他,也不免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样一来,父亲就索性不参加生产队里的会议,我自然而然地成了父亲的代表。

那天夜里,我从生产队里开会回来,已经夜里十一点多了,父亲、母亲和妹妹都已经睡着了。

那时家里的三间茅屋,一间是堂屋,一间是灶屋,灶屋的后面还隔开一小半做猪栏,剩下的一间就是全家几口的卧室了。卧室里本来只有两张床,因为夏天热,父亲心痛我,将一张竹凉板搁在两条木板凳上,支起一张临时床,让我一个人睡。母亲和妹妹睡一张大床,父亲睡一张小架子床,我的临时床和父亲的架子床并排,中间隔一张破旧的书桌,书桌上规规矩矩的放一盏小煤油灯,一口小闹钟。

这天晚上我回到家里,轻手轻脚上了床,没有惊动任何人。我躺下大概睡了一、二个小时,朦胧中听到父亲床上大声的喘气声,我被这喘气声惊醒,我大声地叫父亲,问他怎么回事。平时,父亲做梦的时候也会发出这样的声音,但一叫他,他会很清醒地回答,说是在做梦,有时还会把梦中之事说给我听。但是,那天夜里我叫他时,却没有听到他的回声。我使劲地叫了几声,仍无济于事。我连忙爬起来,走到父亲床边,掀开蚊帐一看,只见父亲两眼圆睁,表情特别痛苦,他的一只手举过头顶,嘴角颤动,好像在作最后的努力,有什么话要说,但怎么也说不出来。

母亲听到我的叫喊声,也赶忙起床,看到父亲这般情形,要我赶紧去叫外公来——我们家在益阳没有别的亲人,大小事情,除了外公、舅舅,就是舅舅、外公。

我转身出屋,看了一眼书桌上的小闹钟,已经凌晨两点了。外公家离我们家不到一华里路程,我沿着山路奔跑,很快敲开了外公家的大门。我告知情形,外公不顾70多岁的年纪,连忙叫醒隔壁的折桂满爹,3人快步往回赶。

外公和折桂满爹来到父亲的床边,外公提着四方的玻璃煤油灯,折桂满爹仔细地端详父亲的面容,探了父亲的手脉,又使劲掐父亲的人中,然后对外公说:现在我带哈咪去请郎中,你老就在这里照看照看。刚走一两步,又回头与外公耳语了几句,再带我朝三里桥方向走。

折桂满爹提一盏方型的镜子煤油灯,吩咐我拿一根细长的竹丫子,行走时用竹丫子在山路两旁不停地扫、打,以把路边的毒蛇吓跑,防止被它们咬着。

我们来到解放军驻益阳的一个中队营地,站岗的士兵告诉我们,军医请假回家了。没办法,我和折桂满爹又走了大约4华里,敲开了70多岁的丁老医师的家门。丁老医师听我们介绍完病情,很惋惜地说:这种病是“脑冲血”,治这种病中医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大医院才有办法。

听了丁老医师的这番话,我和折桂满爹只得失望地往回赶,心想回家商量后再作安排。回到家时,只见上下屋里的邻居们都来了,有的到了屋里,有的在外面三五成群的议论着什么。妈妈和妹妹在父亲身边失声痛哭。

折桂满爹把外公拉到一边,说他先前来家时就知道父亲已经没有脉了,掐人中也没什么反映,去请医师不过是免亲人遗憾,表示已经尽力而已。接着他又去摸了摸父亲的手脚,回头又对外公说,现在父亲的身体已经开始发凉了,哈咪年纪还小,请外公节哀,为他们做主准备后事吧。我久久地站在父亲的床前,望着他那双没有闭合的眼睛,我不相信,父亲昨天还和我在江南化工厂做工,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扑通一声跪在父亲的床前,千呼万唤,最终父亲也没有醒来。从这一年起,我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与母亲、姐姐和妹妹,共同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2.我患了急性黄疸肝炎

1968年,对于我和我家来说,真的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农历5月27日父亲不医而终;10月,全家都还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我被诊断患了急性黄疸肝炎。

10月是农村的大忙季节,上山摘油茶籽,挖红薯、收割晚稻,一系列的农活接踵而来。一天早上起来,我感觉浑身无力,脚酸手软。吃过早饭,我随母亲以及生产队上的人上山摘油茶籽,整整一个上午,我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摘的茶籽也比先天少了很多。

中午回家,母亲发现我的脸色很不好,就说,下午你就别去了,在家里休息。我说就是感到浑身没劲,也没见哪儿痛,不要紧的。

下午我仍然上了山,但没摘几颗茶籽,总感到全身无力,实在坚持不住了,就躺在树下休息,收工时才同母亲一道回家。

回到家里,母亲仔细观察我的脸部,越看越觉得问题严重,就赶紧跑到舅舅家里去借钱,反复叮嘱我明天一早去地区人民医院看病。

地区人民医院是当时益阳最大的医院,位于资江南岸一个叫做“大渡口”的地方,离我家有六七华里的样子。

第二天,我按照母亲的叮嘱,早早的去地区人民医院看病。我花了5分钱,挂了一个内科的号子。一位姓谌的女医师仔细看了我的眼睛,问我吃早餐没有。我说没有。她快速开了一张血液化验单,又请化验室按急诊病人处理,尽快拿出化验结果。

整个过程,谌医师一脸的严肃和认真负责,从她的脸色可以看出我的病情不轻。但我自己的感觉却不那么严重,心里想,就是感到没力气,哪有那么严重的呢?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化验结果出来了。谌医师看过后,迅速地在我的病历本上写道:急性黄疸肝炎,转住院部治疗。我连忙对谌医师说:我是农村来的,住院不起,您就开点药让我回家去吃吧。我说这话时,右手捏着口袋里仅有的几块钱——即便这仅有的几块钱,也是妈妈从舅舅家借来的呀,如果能少用一块或几毛,也就少欠一点账。

谌医师看我着急的样子,又把我的面部和眼睛仔细审视了一遍,然后用点水笔在病历本上写下“拒绝住院”4个字,才给我开了在医院打吊针的药,以及带回家口服的药,又一再叮嘱我,一定要按时打针吃药,与家人餐饮隔离,防止传染,千万不能粗心大意,最后给我开了一张“全休一个月”的病假证明。

从谌医师的诊室出来,我就去打吊针。打完吊针之后,我到街边的店子里吃了一碗不收粮票的“百粒丸”,然后转悠到了新华书店,我想去买一本关于肝病及其治疗方面的书,我要尽力省钱,为自己设计治疗方案。

那时书店里多半是毛主席著作,我好不容易在书架上找到《肝脏病知识》一书,书上除了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之外,究竟还有一些肝病的治疗和护理知识,我买回来认真阅读,按照谌医师的交代和书本上的知识,自己制定了医治方案:首先是与母亲和妹妹隔离食宿;其次是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双管齐下。

按照自己设计的医治方案,经一个月的时间,我到医院去做肝病检查时,各项指标居然都达到了正常,也就是说我的急性黄疸肝炎已经痊愈。

这里,我要特别补写几句话,感谢当时大队的合作医疗机构和赤脚医师陈爱华。在我与肝病抗衡的过程中,陈爱华不嫌弃我的家庭出身,他耐心地告诉我:这种病大队合作医疗室是不能治的。但他想办法给我搞来了保肝护肝的药物,药费在大队合作医疗室进行了报销,一共报销了46块多钱。

陈爱华大我四、五岁,40出头就离开了人间,但他的为人和医德永远留在我心里。

当时地区医院的肝病专家谌医师对病人极端的负责任,看病细心,体贴没钱的人,我后来没见到过她,但她给我看病时的那种亲切的神态,现在还记得十分清楚。谌医师年长于我,现在应该是退休养老的年龄吧,我真心地祝她晚年健康幸福。

3.国秀的痨病与直肠癌

我岳父母一共养育了10个儿女,除一个夭折之外,其余9个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我妻子国秀排行第四,她上头有三个姐姐,下面有三个妹妹,两个弟弟。国秀与我结婚后,继承了她父母亲勤劳节俭、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虽然她身体不算高大,但在同辈中干活从来不甘落后,我们生产队对她的评价很高,如果不是我父亲“伪军官”这个社会关系牵累了她,国秀肯定是当妇女队长或五好社员的材料。

1983年,我的女儿志群8岁,儿子志宏5岁,正是调皮玩耍、不谙世事的年龄。

这年的农历5月,妻子国秀突然出现吐血的症状,我带她到医院去检查,结果是肺结核,乡下俗称“痨病”。

因为国秀的姐夫是患痨病去世的,去世时才37岁,所以国秀得知自己得了痨病,不免悲伤落泪。从医院检查回来,她问我:这种病能治好吗?如果没得治,就不要花那些冤枉钱。国秀的声音很低,停了一下,叹了一口气,又说:“志群、志宏姐弟俩还这么小,怎么丢得开呢?我如果去了,你肯定要找个人的,其余都随你,但总要找个疼孩子的才好。”说着眼泪不住地往下淌。

我扶着国秀疲惫不堪的身体,对她说:“过去的痨病现在医学叫肺结核,这种病过去治不好,现在医学发达了,都能治好的。只要你按医师的交代,按时打针吃药,注意营养,不太劳累,没问题的。”

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国秀果然按照医师的吩咐,积极配合治疗;再加上当时已经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国秀也不用那么下地劳动,在家一边养病,一边做一些家务活。

在给国秀治病的过程中,我记忆犹新的是,我的叔外婆杨翠英对国秀的关心。她听说国秀得了痨病之后,打听到吃一种“胎盘”的东西有特别好的疗效。她就想方设法找医院妇产科的医师去买,前后买了10多个胎盘,每次都由她亲手做成可口的美食,送到国秀手上,只说是治病的好东西,国秀吃了没感觉出什么异味,病情果然渐渐好转。我和国秀内心特别感谢杨翠英叔外婆。她老人家为国秀的病操劳,寻医问药,无微不至。她老人家还健在。我们愿她健康长寿。

同类推荐
  • 愿为德国效力:平民总理默克尔传

    愿为德国效力:平民总理默克尔传

    默克尔从一名不知名的平民少女成长为德国第一位女总理,在冷漠、枯燥、内敛,甚至没有女人味的外表下究竟住着一个怎样的灵魂,才能让她以不屈不挠的意志迈向权力之巅?本书用细致朴实的笔法展示了德国第一位女总理默克尔的的成长轨迹。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到处理危机的冷静,从联邦部长到党派领袖,最终,她以“我愿为德国人民服务”叩响人们的心扉,凭借着坚定的意志成为德国总理。作者用最平实的文字将这位遥远的领导人带到读者面前,展现了默克尔沉稳、镇定的形象,以及她勇敢、坚强、不服输的特性。
  •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本传真实生动的描写刘禹锡积极参加中唐政治革新活动。其后,他在长期贬谪生涯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仍忧念天下,关爱百姓。他善于从历史、现实与民歌中汲取思想一书营养,创作出不少兼具诗人挚情,哲人睿智,气格豪迈、风情郎丽的优秀诗歌,实无愧于中国诗史上“诗豪”之誉。本书真实、生动的讲述了传主刘禹锡的一生,以及他济世安民的理想抱负。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刘禹锡在艰难困苦的贬谪生活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的精神,向读者传达了传主刚毅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善于反思,总结人生经验、教训的良好心态,引人深思。
  • 眉批大师

    眉批大师

    本书是一部用当代的思维与新鲜的文笔撰写的《巨人传》,选取了中外文学艺术史上数十位公认的大师,对他们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了个性化的诠释,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大师们的艺术个性和人格力量。本书既有学术价值、艺术品味,又有新意与可读性,既能丰富广大读者的文学常识,又能唤醒人们重温这些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量级文学家、艺术家。
  • 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五十年前的春天,林为干先生响应国家号召,举家西迁,来到成都,筹建成电,并在这里教书育人、潜心研究、著书立说,为新中国的微波事业与人才培养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微波之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鲐背之年的林先生,以开创者的身份参与和见证了成电的沧桑巨变,为成电的改革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竟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
热门推荐
  • 摇天纪

    摇天纪

    小镇少年,出身富贵,无忧无虑,父亲英武,兄长大才,大树底下好乘凉,本该游街戏马,哪料世事无常,顷刻间大厦崩塌。少年出山,道途争渡,逆九天而上,却见古来天骄皆埋骨,红粉骷髅一抔土。千古疑谜,神道薨、帝路断、长生死......三道冠绝,欲问苍天,路在何方?苟且还是毁灭?一念之间,且看他翻云覆雨,扶摇登天......
  • 耽美之花城至宝

    耽美之花城至宝

    花城至宝,能换取天下的至宝究竟是何物?盗贼又会如何从花城城主手中夺得至宝,他又会不会成功呢。
  • 云水千泽星海遥

    云水千泽星海遥

    每个人的世界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星海,在那片星海之中,总有人会为你沉沦。
  • 雪球专刊第026期:揭秘“非赚不可”

    雪球专刊第026期:揭秘“非赚不可”

    首先什么是雪球?我恐怕也没有答案。但我知道雪球是一个用互联网产品和技术服务于投资者需求的公司。在有雪球之前,投资这个事情已经存在,互联网这个事情也已经存在。那么互联网满足了投资者的什么需求呢?
  • 我和西木是兄弟

    我和西木是兄弟

    齐木:西木啊,我问你个事啊芭莎喜欢什么样的项链啊,西木:额这个这个咳咳。齐木:好了我拿小玉喜欢的事情和你交换可以了吧。这是一个倒霉蛋穿越到西木身体里一体双魂和西木成为朋友的故事。本书涉及多个世界,各种毒点危险慎进。
  • 毛毛奇奇成长记

    毛毛奇奇成长记

    随笔性记录孩子成长,并在成长中教导孩子快乐感知社会与自然。
  • 云边的星系

    云边的星系

    “遇见你不是我最大的幸运,但是看到你笑得那么开心,却是我最幸福的事。”
  • 越矩线

    越矩线

    一个不断做梦的故事。有时候,我分不清梦与现实,就像我不知道,是我在做梦,还是我就在梦里。
  • 千年宿缘

    千年宿缘

    一千年前,他是魔界之主最小的儿子,她是天帝最宠爱的女儿。他们,是恋人。一千年后,他是魔界之主,她是普通的人类女子。他们,是陌生人。几度轮回,一千年的时光,尘封了的记忆,忘不掉的情。
  • 欧盟与德国资本市场法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欧盟与德国资本市场法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为了加强欧盟金融监管的功能,欧盟在资本市场立法方面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条例和指令,加强了欧盟层面对资本市场的干预和监管,加强了欧盟和成员国两个层面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提高了欧盟资本市场监管的力度与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