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21000000008

第8章 吃(2)

第二天端午节,妈妈起得很早,收拾家什,打扫卫生。太阳出来的时候,妹妹叫醒了我,要我带她到资江河边去看龙船。

我起床,看到屋里屋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妈妈坐在堂屋的门边,在补一件破旧的衣服,不时抬头望着大路的远方。

妈妈见我起床,说,你去菜园里砍几蔸牛皮菜回来,洗干净,等你爸回来了就煮饭吃。妈妈说着又望了望门前伸向远方的大路。

我按照妈妈的吩咐,去菜园砍了牛皮菜回来,洗净,放在灶台上。我想主动帮妈妈做一点事情,就去淘米煮饭。我发现米桶里居然没有一粒米。这时我才隐约知道,妈妈不住地望着大路远方的缘故。

太阳已经老高了,仍不见爸爸回来。妹妹催妈妈快些做饭,吃了饭好去看龙船。这时候,我看见下边屋里的袁婆婆慢腾腾地朝我家走来。妈妈其实老远就看见了袁婆婆,但却低下头去补衣服,装作没看见。袁婆婆名叫李金秀,她男人叫袁汉斌。袁汉斌与我父亲同岁。我们管他叫同年爸爸。父亲称他老庚。在那个年月,我们家有一门袁汉斌这样的近邻可以说是同病相怜。两年前,袁汉斌因急性阑尾炎耽误了治疗去世了,丢下袁婆婆和五个儿女艰难度日。因此,父亲经常去袁婆婆家,帮她家干一些重的体力活,袁婆婆一家都很感激,也经常到我们家来走一走。

袁婆婆来到我家门口,和我母亲打招呼。我母亲没说什么,只是很不自然地点点头。我拿来一把竹椅子,请袁婆婆坐。袁婆婆是那种特别聪明的人,他看了我母亲的神色,大体上猜到了其中的原因,她径直走到厨房灶台前,看到灶里没生火,再揭开锅盖一看,锅里一粒米都没有,她的猜想不到一分钟就被完全证实了。

袁婆婆转身走到我跟前,对我母亲说:“今天过节,快点烧火做饭吧,小孩吃饱了好去看龙船。”一边说一边从衣兜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打开,拿出一张一元的钞票,放到我手上,对我说:“三里桥有议价米买,你去买点米回来,快去快回,不等你爹的米了。”

袁婆婆给我钱时,我看到她的手很粗糙。她打开那个小布包时,手指有一些发抖,很吃力的样子。因为她的动作比较慢,我看到她给了我一块钱后,小布包里面只有一张五角的和几张一角的钱了。

母亲看我接过袁婆婆的钱,眼里含着泪,一再表示感谢,说等我父亲回来了,钱一定还给她的。袁婆婆说:“快莫讲些这样的话,今天我是碰巧身上有一块钱,平时你们家老郭帮我的事情多着呢!”

我拿上米袋,带着那珍贵的一块钱,飞快地跑到三里桥,买了三斤议价米。妈妈很快煮熟了饭,炒了一大钵子牛皮菜。我和妹妹都吃得很香,吃完饭我带妹妹到西流湾去看龙船。

那天晚上,父亲回家很晚。睡意朦胧中,我听父亲说,公社修猪舍,要赶在市领导下来检查前完工,所以不放假。父亲对母亲道歉说:“让你们母子三个失望了。”母亲说:“别说了吧,别把孩子们吵醒了,你也不是故意要这样的。”

于是父亲和母亲都停止了说话。夜很静,窗外青蛙的叫声显得特别的响亮,我不知道青蛙们是饿、还是吃饱了撑的,心里无端地诅咒了一阵青蛙,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第二天,太阳很鲜亮,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去了公社基建队。日子没人挡得住,延续到了今天,那个端午节的记忆也一直保持至今。

6.忆苦餐

上世纪60年代末,深秋的一天,天下着毛毛细雨,略带寒意。生产队长通知,根据上级的指示,全生产队的壮劳力带碗筷到队屋里集合,开一个诉苦会,然后吃忆苦餐。

我按时出席了。大家聚在一起,先唱了一支当时很流行的歌,歌词是这样的:

天上布满星,月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枉伸。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仇……大家这么唱着,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有的记得歌词,有的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跟着瞎哼哼。但不管怎么样,大家还是唱得很认真,有的人还很投入,很动情,甚至声泪俱下。当然也有不是很认真的,边唱边用筷子敲碗,那场面很引人发笑。

唱完歌以后就开会,队长首先引导大家学习了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然后讲了一通话,大约讲了一个多小时,同时安排副队长带我一块儿去做忆苦餐。

副队长叫臧杏林,他的农业生产技术特别好,是我们队上有名的老实人。他和队长商量了一阵,大概是商量忆苦餐怎么做的问题。商量完以后,副队长叫上我跟他去做忆苦餐。

因为生产队上的二十多个壮劳力都要吃了这顿忆苦餐才能散会回家,我想这活儿恐怕是相当不容易的。没想到副队长这老实人也有好点子,他叫我用一些现成的废砖头三下五除二打了一口临时灶,安上一口大灶锅,然后向大锅里倒了半锅水。我把水烧开之后,只见副队长从生产队的猪舍里挑来一担喂猪仔的粥,他把粥倒进锅里,又加了一小瓢谷糠,再用锅铲搅拌了几下,所谓忆苦餐就这样做成了。

忆苦餐做成之后,副队长首先请队长尝了一点点。队长尝过之后说,行呢,你给每人分一碗吧。又交代说,吃不完的还要挑回去喂猪仔,不要浪费了。

队长说完以后,副队长就招呼大家吃忆苦餐,但他没给大家分,而是让大家自己去舀。这时队长站在一旁,和几个老社员商量秋收后抓紧种油菜的事情,根本就没吃忆苦餐。

到会的社员都挨个儿走到大锅边,用筷子挑了一点粥,尝了一下,都说“真苦”,能够使我们回忆起万恶的旧社会的苦,看到今天新社会的甜。我也用筷子挑了一点尝了一下,但并不觉得很苦,只是有点儿涩,还有点儿谷糠的气味,但我没说什么。我知道,这个年代,像我这种家庭出身的人,在什么场合都不要多说什么。

散会了,副队长挑着比原来还满很多的一担粥,送回猪舍去了。

7.半斤肥肉

1976年初夏,秧苗由黄转青,微风拂去,洞庭湖平原,蓝天白云之下,宛如一望无际的绿海。

这是希望的田野,这是象征着丰收的田野。但是,在那个年代,在这希望的田野上辛勤劳作的农民,很多人家都面临着青黄不接,饿肚皮。我家由于国秀精打细算,善于用粮,粮食还能吃一段时间。

只是家里也有好多天没油星了,明明吃得饱饱的,很快又饿的慌。我明显地感觉全身乏力,步履艰难。因为我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国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天晚上收工回来,国秀对我说,家里还有半斤肉票,你明天早上去买半斤肥肉回来,熬了油,也能顶一阵子。我说,那怎么行呢?家里就只有那半斤肉票了,万一来一个客人什么的,一点点荤菜都没有……国秀没等我说完,抢过话头说,现在管不得那么多了,你看你这个面黄肌瘦的样子,这么多天没看见过一个油星子了,把你拖垮了,家都没了,还来什么客人……国秀说着眼泪流了下来。我听从国秀的主意,第二天4点多的时候就起床,拿了那半斤肉票,去大队代销店去买肉。我到达代销店时还不到5点,但还有比我更早的,我排在第五位。

那时候,猪肉由市肉食公司统一供应,全市只有西流湾一个屠宰场,郊区的每个大队代销店每天只有半边猪肉供应,大概五、六十斤重,另有少量猪头、猪脚,以及心、肝、肺、肠、肚等下水。每天早上,大队代销店的陈师傅到西流湾屠宰场把猪肉运回来,再凭票卖给大队的社员。我和许多买肉的社员在代销店门前排成长队时,店内空无一人,因为陈师傅去西流湾运猪肉还没回来。

同类推荐
  • 冯梦龙民间传说

    冯梦龙民间传说

    寿宁在挖掘传统文化遗存过程中,刘春民同志又带领一批文学工作者,搜集、整理、编纂《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一书,这是为研究冯梦龙知寿宁吏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横断面。书中作品对习总书记褒奖冯梦龙为官清廉积极响应,希望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冯梦龙其人、其事,让更多人认知、效学他写书为人民、做官为人民的高尚情操。愿更多的文学工作者能学习冯梦龙“作而行之”的人格魅力,唯有这样,其作品才能成为经典的传世佳作。
  • 李自成第四卷:李信与红娘子

    李自成第四卷:李信与红娘子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智勇双全:蔺相如

    智勇双全:蔺相如

    本书讲述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敌,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以一己荣辱为念的高尚品德。内容包括:蔺相如生活的时代、范睢入秦、对峙上党、长平之战等。
  • 中华女杰(现代卷)

    中华女杰(现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中华女杰(现代卷)》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1949年至今在中华大地上涌现的20位女英雄(女杰)故事,讴歌了她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美菜好风范。
  • 我本一无所恋

    我本一无所恋

    本书以史实为依据,辅以合理的文学想象,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萧红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叙述其从童年到成年,从哈尔滨流亡到香港的全部人生经历,详细展开她与汪恩甲、陆哲舜、萧军、端木蕻良等人的情感纠葛,以及与鲁迅、茅盾、聂绀弩等文化名人的交往,将萧红人生中存留的诸多迷案一一解开,还原一代才女的悲情一生。
热门推荐
  • 萧飒秋风近清水

    萧飒秋风近清水

    在大婚之日走火入魔,不慎杀了冥王最疼爱的女儿,为躲避惩罚,她冒死逃到人间,却不料他随她一起转世,两人双双失忆,历尽磨难,可否苦尽甘来……
  • 我的极品女友们

    我的极品女友们

    扒衣扒那些要钱要房要车的极品前女友们的极品史,追述那段屌丝情缘~我没有干爹,我为自己代言,我是屌丝~-生活太矮!!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我们低头奔跑!~
  • 寂寞圣哲

    寂寞圣哲

    《寂寞圣哲》是一本帮助中学生朋友学会读书、提高读书能力而编写的好书,将带学生与大哲人、大智者零距离接触,现为“黄老师课堂”丛书之一。本书将引导阅读者在寻找真实中确立自我与环境、社会的关系,由特级教师倾力推荐、帮助提高语文素养与考试成绩。
  •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是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之一,收录汉语诗人宇向的近体诗72首,分九辑编排,包括:你只是到我这儿来;这个人就要消失了;我的心悬在半空,没有落下来;要一只鼻子永远指着前方;明天,他们仍然要与一些继续生活的人交错而过;现在我打算退休,成为平凡无害的人;我们身体的形状将贴在一起;一根为亡灵弹奏的断指;我要告诉你一件事。
  • 一生一世只爱傻妞

    一生一世只爱傻妞

    我写的这部小说,而是写的我一生的过程,虽然我书读的不够,有的写的不好,但是还是请读者们莫怪。
  • 恶魔总裁请听话

    恶魔总裁请听话

    受姑妈所托她像支狗皮膏药粘在了他身边,他却把她当成了整蛊的对象,想尽办法赶她走。且看她如何智斗恶魔总裁,最后赢得高富帅的倾心。
  • 有明月如眉

    有明月如眉

    明月眉父母皆为西陇大户人家,父亲又年纪轻轻就金榜题名蒙圣恩钦点入翰林院,更是官至三品户部侍郎。怎么看她都应该是那个前呼后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千金小姐。可现实却是在她出生之前她母亲的正妻位置就被镇北侯府小姐齐菀芝以“平妻”的名义抢了去,并终生被父亲放逐在了老家。关起门来明月眉是明家三老爷、堂堂户部侍郎的嫡长女,可是门外轻视与嘲笑从来不曾离开过她们母女。明月眉的母亲更因常年郁结于心早早撒手人寰。面对母亲的突然离世、冷漠的父亲、虎视眈眈的继母、各怀心思的亲戚们、逢高踩低的下人们、年仅十四岁的明月眉不但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身边的人,还要顺便为自己谋个好前程。出身已经这样了没得选,下半辈子她可要好好为自己谋划一下,她要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她的人生目标是“先苦后甜”。
  • 阿浅

    阿浅

    她这一辈子,终究是情浅。和顾漠,和顾北。
  • 月月月圆

    月月月圆

    月月月圆我叫罗月月,老妈说我出生在月亮最圆的圆月之夜,能挑到如此良辰美景降生,肯定是大奶奶神在照顾自家人,也预示我这一生要过的圆圆满满、顺顺当当。可事实证明,这就是当妈的美好心愿啊,大奶奶她根本不是这意思。许多年后,当我坐在一群人鬼妖魅混杂的朋友中间,郁卒的用手撕着烤的半生不熟的黄羊肉,听山风呜咽,看斜月寂寥,终于在痛苦中明白一件事:神仙也不是万能的,她也有走眼的时候,从她帮我转世,让我做她的关门弟子开始,一切,都在朝着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