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47700000012

第12章 大学(12)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人生修证八步曲。接着谈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一个国家的君主到一个最普通的民众,都要以修身为根本,修炼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的品德。“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一个人内心很乱,没有建立根本,却能把这个家治理得很好,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把天下平定得很好,这是没有可能的。之所以产生这么多棘手的问题,就是因为本乱了,“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公司管理不好,这些都是末啊!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只有知本,然后再建立这个根本,本立而道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些才是本。如果这些课程没有完成,却想把外在治理好,做不到呀。“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如果不注重心性的提升,本末倒置,梦想颠倒,最后肯定没有好的结果。“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正确的次序。“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这是颠倒的次序。如果你做不到前面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却想得到后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结果,那是虚妄的空想。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意诚而后心正,之所以要诚其意,是因为要正其心。心诚则灵,如果意不诚,心就不会诚,心不诚就不灵,就找不到那个灵,找不到真实的自己了。大家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去河边钓鱼,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三心二意,最后一无所获。小猫的目的是钓鱼,却总是被外在的蜻蜓或蝴蝶所影响,最终徒劳无获。世人都想专注地做事业,却总是被外在的物质所诱惑,被情感所干扰,最终一事无成。

那么三心二意是指什么?《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亦不可得。”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此为三心。当你停留在三心的任何一个层面时,都无法回复本心,而是迷失了本心。当你回味过去,心就被过去带走了;当你畅想未来,思虑和盘算自己的未来,心就活在了遥远的明天;当你说现在的时候,现在就已经过去了。执著于三心,都无法活在当下。只要念念灵明,守住当下,回归当下,就可以远离三心,达到心一境性。

禅宗故事里有位德山禅师,他对《金刚经》下了很深的工夫,写了一部《青龙疏钞》。听说南方提倡“顿悟成佛”,颇不以为然,便带着《青龙疏钞》南下,准备驳斥这一“邪说”。

到了南方,路上经过一所卖饼的小店,德山腹饥,欲买饼充饥。店中仅一老婆婆,见德山买点心,当即问他:“你肩上担的是什么啊?”

“《青龙疏钞》。”

“是讲哪部经?”

“是《金刚经》,你不懂。”

“那我考你一个《金刚经》上的问题,如果答得上来,点心免费供应。”

“请说来听听!”德山满怀信心地答应。

“《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大德要吃点心,点的是哪个心?”

德山愕然不知所对,最初的一番气势,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南方慧能大师的顿悟之说,在老婆婆那里有了印证。

时间上有过去、未来、现在之说,但无住真心没有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分别,只有一念,吾人的本来面目,“自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长新”,有何过去、现在、未来呢?

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你怎么去理解它呢?三心二意很轻易就听过去了,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孟子讲:“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么这个二意是指什么呢?宋老师你说说看。(宋老师答:我觉得应该是唯识里所讲的意识的意,第六意识或是第七意识。)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里面有一个章节,讲孙猴子打了唐僧一棍子,有没有?(众答:有。)那个孙猴子是不是假的?(众答:假的。)这真假猴子难以辨别,最后来到如来佛祖面前,佛说假的猴子是六耳猕猴。这里面提到了两个孙猴子,就是二意。虽然孙猴子跟唐僧去西天取经了,他愿意保护唐僧,护持三藏,但是心里却不虔诚,没有诚意啊,还有一念的退转之心,道心并不坚固。因这一念的疑惑,心就不诚了,这时就生出二心,被六耳猕猴发现了,乘虚而入,然后幻化成孙猴子,打了唐僧,抢走了他们的衣钵。这就是真假悟空的由来。孙悟空在经历了这件事情后,心比从前更加专注了,更加虔诚了,坚定了道心,一心一意,誓取真经。在这件事情之前,悟空的心里存有两个念,一是陪着唐僧西天取经之心,另一个是回花果山为王之心,心不诚,意不专,此为二意。当孙悟空降伏了内在的六耳猕猴,才完成意诚的功课。

在2005年年底的一个深夜里,我曾经写下一首诗:“吾之存心有两人,一个王者一菩提。王心欲要服世界,悲心太重爱世人。真是天道、王道还是人间道?我在悲心却无意,我有私心却空抛。”其实那时我的心里也是有此二意,一个是想要治国、平天下的王者之心,一个是慈悲爱人的菩提之心。世人都活在三心之中,都被二意作用,在矛与盾的纠结中,无法走出迷乱的梦境。

虽然有的人现在有了信仰,也愿意去修道,但是谁的道心是坚固的呢?(有人答:唐僧。)不是说唐僧,反观自照,说说自己呀,谁的道心是坚固的呢?(众答:难!)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的道心是多么坚固啊!生命可以放下,抛头颅,洒热血,道心坚定不移。你一方面想去修行,另一方面又会被世间的名利、享乐所诱惑。你总会想:“今天不追求金钱,明天会有吃的吗?今天不追求伴侣,明天能娶到老婆吗?”你的心无法达到专一的状态,根本谈不上真正的信仰。普通大众认为他相信了,就是有信仰了,但是我对信仰的定义不是这样的,一般人达不到信仰的层面,只有在意诚的状态下,才会有真正的信仰。在《圣经》里,耶稣说“信我者得救”,如果想要得救,必须要信我。所信的这个“我”到底是谁啊?基督教徒认为是耶稣,这个并没有错,在《圣经》里,神告诉世人“神与你同在”、“神就在你的心里”,所信的“我”就是与你同在的神。然而这个信怎么才能建立起来啊?其实信是一种状态,仰是另外一种状态;信是开始,仰是结果。为什么叫信仰,而不叫信卧呢?当你抬头仰视天空的时候,你会感叹上天的浩瀚和博大,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敬仰之情。每当你看到辉煌博大的天空,就会认知到自己的渺小,这种就是仰的状态。每当你觉察到那个至高无上的神,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卑微,从而走向臣服之路。这种臣服就是信仰,这时你才相信神了,愿意把自己全然地交给那个至尊的力量,交给那个无限的慈悲。信就是开始,仰就是臣服,全然交出自己的时候,你就回归了,你才能成为一个觉悟者。

《道德经》里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状态,就是一种真正的信仰。一个真正的灵修之人,他所走的路必然是臣服之路。在《西游记》里,孙猴子要做齐天大圣,他谁也不服,不服天,不服地,最后被压在了五行山下。后来,他被唐僧所救,到西天取经,起初他没有臣服,心意并没有纯粹,当他破掉六耳猕猴后,才算真正的臣服。直到这时候,孙猴子才建立了信仰,心不退转了,一心一意,保唐僧取回真经。

2011年5月份,我从北京来到郑州,创办了心一文化公司。心一是从我的名字而来。我的爸妈都是文盲,在我出生的时候,爸妈找到邻居的叔叔,他是高中生,在那个年代的农村,高中生是很了不起的,方圆几里都没有几个,他给我起了个名字,叫刘法兹,并不是刘法慈。那时没有给我这颗心。后来登记户口时写错字了,给我加了一颗心,就成了刘法慈。上天要让我做一个有心人,只是自己一直愚昧,迷失了这颗天赐之心,直到走上修行之路,才开始找寻自心。通过人生的行愿和奉爱,我最终找到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要把这颗心给予更多的人,所以才创办了心一文化公司。

在我的心中,“心一”有几个含义:

第一,心一代表万法归一。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儒释道一心贯之,一心是本源。我希望每个人都回归本源,回归心中的一。

第二,心一通心依,心一是心灵依止的地方,它是心灵的家园。

第三,心一代表一心一意,我希望心一的每一个家人,都能一心一意地服务大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心一通心意,它是我带给众生的一份心意,送给众生的一份礼物。

心一的宗旨就是:把觉悟带入生活,让生活充满喜乐。这是我的使命,也变成了我的信仰。我坚信每个人都有良知,众生皆有佛性,他们都是神的儿女。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一切无碍。爱才是众生心中真正的信仰。

现在,在很多人的心里,信仰都变成了一种形式。比如说,一个信基督的人,过几年后可能去信佛了。一个信佛的人,过一段时间可能会成为穆斯林。也有的人,现在信基督,过一段时间又成为一个无神论者,什么都不信了。你可以选择宗教,选择不同的信仰,但是这种信仰会伴随着你的认知而发生变化。只要还在这种变化之中,说明你的信仰根本就没有建立。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却不是独立存在,是要和身边的人发生关系的。在关系中,他们要相互服务。作为一个妈妈,她要服务自己的儿子;作为一个老公,他要服务自己的妻子;我现在就在服务大家,你们也会服务更多的人。一个穆斯林要服务他的真主,一个基督教徒要服务他的上帝。甲服务于乙,乙服务于丙;国家为人民服务,人民为国家服务。就像水和流动性在一起,火和光与热在一起。如果水离开了流动性,就不再是水;如果火离开了光和热,就不再是火。流动性是水的永恒特性,光与热是火的永恒特性。那么人的永恒特性是什么?人的永恒特性就是服务。世人都是通过服务创造价值,今天你所使用的金钱都是通过服务而来。即使你是一个家庭主妇,并没有去挣钱,你也要服务自己的老公和孩子,老公也同样会服务你,他把挣来的钱交给你,让你去使用。在服务里没有宗教门派之分,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服务多少人,能让多少人因为你而改变。所有的成功之人都是一个充分燃烧自己,并用光和热服务别人的人。爱与服务是永恒的宗教,也是永恒的信仰。《圣经》里讲“爱人如己”,爱就是服务的动力,服务就是爱的交流。

人生活在这个世间,应该相互服务的,你不能在那里等待别人为你服务,而应该主动地为别人服务。在学习《大学》的课程里,有时我会给大家讲一讲《圣经》。《圣经》里有很多智慧的语言,耶稣的品质特别美好,他是真善美的化身,虽然我们并不了解他所说的神,不清楚神是否存在,但是他的确是伟大的圣人,是大智慧的成就者,我们应该虚心地向他学习。每一个人走到你的身边,你都应该呵护他,服务他,给予他光和热,给予他爱与喜乐,不要有门派之见,你要爱每一个人。不要因为他是基督教徒或是佛教徒,你就不爱他了。佛爱众生,神爱世人。当你把他挡在门外的时候,恰是你没有爱心的表现。而当你爱人如己,慈悲为怀,即使他是路边的乞丐,没有任何的信仰,你都会爱他。为什么你不能爱一个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呢?因为你的意不诚,而诚是一种明净的状态,这时你的心会非常干净、纯净、专注、无私。当你做到意诚,自然远离分别,远离宗教的门户之见,展示出无条件的爱。意念对人生的影响非常巨大,当你的意念不干净、不纯粹,就会乱造自己的人生,展示的结果就是烦恼的人生,就是苦难的人生。但是当你意念诚明了,所造的人生就是觉悟的人生,就是智慧的人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世人有一种品质,就是自己欺骗自己,人最难做到的就是不自欺。自己如何欺骗自己呢?比方说,今天你在公司受了委屈,心里窝着火,情绪非常不好,回到家里,把老婆大骂了一顿,事后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给老婆道歉,最后老婆也原谅了你。但是在老婆的心里感觉还是挺冤的,无缘无故成了你的撒气筒。第二天你和老婆一起回丈母娘家,老婆就把昨天发生的事说出来了,这时你面子上有点挂不住,赶紧辩驳说:“不是那么回事,老婆你别冤枉我呀!”但是你昨天已经认错了,今天碍于情面,你就不承认事实了。这就是人自欺的品质。

所谓自欺就是自己欺骗自己,那么自己为什么会欺骗自己呢?大家好好体会一下,比如说,我欺骗了你,这里面有个我,还有个你;有欺骗者,还有被欺骗者。在自欺的状态里,欺骗者是谁啊?被欺骗的对象又是谁啊?在你的心里存在着两个自己,一个是佛,一个是魔;一个是神,一个是撒旦。只是有时你分不清楚,不知道该听谁的。佛、魔都在你的心里,你拥有自由意志,有独立选择的权力,就看你是跟着佛走,还是跟着魔走。如果你跟着佛走,就是在走向天堂;如果你跟着魔走,就是在走向地狱。你要不要跟着佛走?(众答:要。)要不要跟着魔走?(众答:不要。)佛、魔在哪儿啊?(众答:在心里。)你可以选择做魔,也可以选择做佛,当你无私的时候,你就做佛;当你自私的时候,你就做魔。

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先天本是归于佛的,但是当人来到红尘世间,被物质熏染,就有了后天的魔性,这时人就开始慢慢远离佛,一步步走向魔了。诚意就是去除身上的魔性,魔性就是习性,去掉过后,完成格物,回头是岸,再次归于佛道,这才是真正的皈依。魔给你带来的是苦难,而佛给你带来的是喜乐。此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心里有佛,就活在天堂;心里有魔,就活在地狱啊。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就是先天的状态,财就是后天的状态。如果你想要掌控财物,对“末”的驾驭源自于“本”的力量,如果没有“本”的力量,没有佛的大能,你就会被金钱俘虏,成为习性的玩偶,成为魔的工具,被摧残,被戏弄,悲惨的人生就此开始了。所以曾子才告诉你:要诚意,不要自欺。一个不自欺的人,就是一个能当家做主的人,就是一个明白人,就是一个合道的人,就是一个因信而得救的人。

同类推荐
  • 安全灯谜集萃

    安全灯谜集萃

    本书收入的各类安全灯谜,为分上下两编。上编以安全题材为谜面,下编以安全题材为谜底,为了便于读者对灯谜的理解,作者对大部分谜作加了简注。同时,为了普及灯谜知识,帮助读者提高猜谜、解谜能力,作者专门编写了《猜灯谜的基本方法》和《猜带“格”灯谜的要领》两部分,分别介绍了24种猜谜方法和36种谜格知识,每种猜谜方法和谜格知识,都用3条灯谜为例进行讲解,形象直观,易懂好记。
  •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本书由“文学评论”、“学术评论”和“访谈及其他”三部分组成,理论、学术和记事色彩兼而有之。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希腊,是传说中天神宙斯、雅典娜和阿波罗的故乡,也是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故乡;是天地间盗火英雄普罗米修斯的故乡,也是军事天才亚历山大的故乡;是绝色美人海伦的故乡,也是千古诗人荷马的故乡;是科学和民主的故乡,也是现代文明的故乡。
  •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本书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原典作为核心内容,选取了国学经典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一部作品,从传播学的角度将文化原典产生的社会背景、各个时期的传承情况以及围绕经典重大问题研究的不同观点一一陈述,力求从全新的角度建构出文化经典学习的多维知识体系,以帮助读者更方便地领悟。
  • 世界文明奇迹

    世界文明奇迹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
热门推荐
  • 恶童日记(珍藏纪念版)

    恶童日记(珍藏纪念版)

    《恶童日记》:一座被外国军队占领的城市,由于粮食短缺,人民生活艰难困苦,一位年轻妇女只好带着双胞胎儿子们投靠住在乡间的母亲。这位“外婆”不仅不识字、骯脏、吝啬、凶恶,甚至是一名凶手。两兄弟在艰困的环境中成长,为了让自己变得坚强,两人每日以互相打骂对方、绝食等各种方式锻炼生存本领。他们将每天发生的事情仔细记载在一本大笔记本中。随着日记一页页被翻开,一场冷酷的梦魇式寓言也逐步呈现。《二人证据》:这对双胞胎分开了。其中一个人跨越了边界进入另一个国家,另一人则留了下来。留下来的那个人叫作路卡斯。自此以后,他便独自一人过活。他致力于协助周遭不幸的人们。他收留雅丝密娜和他的私生子玛迪阿斯;他每餐必定会带食物前往镇上神父家;他试图安慰因丈夫被判通敌罪吊死的克萝拉;他倾听文具店老板维多长久以来的作家梦想……然而,在战争背景之下,这些事情的背后,却直指人类最初的原始本性。而孪生兄弟的另一位——克劳斯,为通篇叙述带来急转直下的情节,几乎推翻了原有的架构。《第三谎言》分离五十年后,这对双胞胎兄弟终于见面了。期盼多年,他们之间的距离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消逝而缩短。在“路卡斯”与“克劳斯”的叙述中,那段童年时的真相逐渐被揭开,他们在分离的岁月中各自遭遇了什么事情?从《恶童日记》纠缠至《二人证据》,到了《第三谎言》,终于真相大白。
  • 试炼者之地之十二试炼神

    试炼者之地之十二试炼神

    在宇宙的某个地方,有着一座宫殿。如果有人能有幸进入其中,一定会发现有十二座雕像,他们均匀的分布在大殿内的两边。而正中间则高高的树立着一个王座,只是王座上没有人,而那十二座雕像似乎等待着一个人的归来,等待着那个人带他们重现曾经的辉煌……
  • 混迹在直播间的豪门

    混迹在直播间的豪门

    姬焱,京城姬家大少爷,退伍回来后不愿接手家族产业非要自己创业,拿着家族的钱,口口声声的说要白手起家。
  • 万界唯一计划

    万界唯一计划

    《同时穿越99个世界》的作者是个天才,可以随时切世界的无限世界观这个瓶子借我这个灵感容易中断的用一下
  • 校园里的魔法少女

    校园里的魔法少女

    变出一片小清凉吧。。。∧_∧(??ω??)つ━☆..?*。?ノ?゜+.しーJ°。+*?¨).·??.·*?¨)?.·*¨)(?.·?(?.·’*
  • 刚子刚子

    刚子刚子

    三无小青年刚子,与知名大学毕业高才生小芳的爱情故事……
  • 禩心难得

    禩心难得

    胤禩做了一场梦。梦见了额娘的死。梦见康熙说他额娘贱妇,说与他父子之情绝。梦见他被雍正圈禁,梦见小九被那人折磨至死,梦见妻子被锉骨扬灰。梦见弘旺……然后他醒了。
  • 皇花劫

    皇花劫

    她刚一出生就是整个王朝最尊贵的人,异国国主是她外公,其他附属国也都和她牵连关系,身为轩辕皇室的长女,她从小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精美腹黑双子,谪仙叔叔,霸气小将,妖艳花魁,倾城公子……她的归宿是…
  • 小灰和大莉的爱情

    小灰和大莉的爱情

    小灰和大莉之间的“爱情故事”。“王振辉你找打!”“你来呀,打到我,我就帮你这学期的作业都包了。”“好,你说的,嘿嘿!”“哈哈哈哈哈,你追到我再说吧!”………………
  • 浆糊梦

    浆糊梦

    《浆糊梦》是一部张佳玮读金庸的随笔集,作者把金庸小说里可看可品可回味的部分,杂糅进他独特的视角和脑洞,提出许多有趣的创见。金庸的武侠世界,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体悟,张公子与读者一起,解读字里行间的烟火气、兄弟情、情人泪,从老故事里发现新味道,老江湖里捣浆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