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3000000002

第2章 求知与智慧 (1)

第一章 求知与智慧 (1)

罗伯特?林德

1879-1949英国散文家.以小品文著称。生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从该地女皇学院毕业后.1899年赴英开始新闻事业。是热忱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者。最负盛名的著作是以笔名“Y·Y”为《新政治家》和《民族》周刊写的若干年的随笔.和用真名在《伦敦每日新闻》以及《伦敦新闻纪事报》上发表的小品文。其小品大多取材于琐细事物.但却继承了英国最盛时期的文学传统。他还有游记《爱尔兰漫游散记》,文艺评论集《文学的技巧》和研究专著《约翰逊博士及其文游》等。主要随笔秦有《无知的乐趣》、《蓝狮》、《想来令人不寒苏果》和《生活中的怪事》等。

无知的乐趣

同一个普通城里人在乡下散步—也许,特别是在四月份或五月份—而不对他的无知的领域像海洋那样宽阔感到惊讶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在乡下散步而不对自己的无知的领域像海洋那样宽阔感到惊讶是不可能的。成千上万的男女活着然后死去,一辈子也不知道山毛榉和榆树之间有什么区别,不知道乌鸦和画眉的啼鸣有什么不同。很可能,在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里,能够辨别乌鸦和画眉的啼鸣的人是例外。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见过这些鸟,而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它们。我们整整一生都有鸟生活在我们的周围,然而我们的观察力是如此微弱,以致我们中间许多人弄不清楚苍头燕雀是否会唱歌,说不出布谷鸟是什么颜色。我们像孩子似的争论布谷鸟是否飞的时候总是唱歌还是仅仅有时候在树枝上唱歌、争论查普曼〔1〕的下面两行诗是根据他的想象呢还是根据他对大自然的认识写的:

当布谷鸟在翠绿的橡树怀中歌唱,

初次使人们在明媚春天心花怒放。

然而,这种无知并不完全是可悲的。从这种无知我们可以得到有所发现的乐趣。这种乐趣是经常的。只要我们是足够无知的,那么每年春天,大自然的每一个事实就会来到我们面前;而每个事实的上面还带着露水。如果我们活了半辈子还从来没有见过布谷鸟,而且只知道它是一个流浪者的声音,那么当我们看到它因为深知自己的罪过而从一座树林匆匆忙忙地飞逃到另一座树林时,我们是特别高兴的;我们对布谷鸟在敢于降落到极树山坡上(那里可能有复仇者潜伏着)之前,像鹰那样在风中停住,长长的尾巴颤抖着的样子,也特别地高兴。假装说博物学家在观察鸟类生活中并无乐趣将是荒谬的,但他的乐趣是稳定的,同生平第一次看见布谷鸟的人的最初兴奋心情相比,几乎是一种理智的、缓慢沉重的消遣;而且瞧吧,世界给变成新的啦。

而,至于这点,甚至是博物学家的幸福在某种程度上也依靠他的无知,无知给他留下这类新天地让他去征服。他可能在书本上已经达到了知识的顶峰本身,但,在他用自己的眼睛证实每一个光辉的细节之前,他仍然感到是半无知的。他希望亲眼看见雌布谷鸟一种罕见的情景!——在地上下蛋然后角嘴把蛋叼到窝里(在这窝里注定要发生杀害幼鸟的事件)去。他将一天又一天地坐在那里,望远镜紧贴着眼睛,为的是亲自确认或驳斥这样的说法,说布谷鸟确实是在地上而不是在窝里下蛋的。而,如果他是十分有幸竟然发现了这种最遮遮掩掩的鸟在下蛋,那么也仍然有其他领域在等待他去征服,有一大堆有争论的问题等待他去解答,例如布谷鸟的那只蛋的颜色是否同窝里(布谷鸟把它的那只蛋遗弃在这窝里)的其他蛋的颜色总是相同的。无疑,科学家们迄今没有理由为他们错过的无知而哭泣。要是他们似乎什么都懂,那么这仅仅是因为你我几乎什么都不懂。在他们发掘出的每一个事实下面总是有一笔无知的财富在等待着他们。他们将永远不会比托马斯·布朗爵士更多知道塞壬唱给尤利塞斯听的是什么歌〔2)。

我把布谷鸟请了进来作为例子来说明普通人的无知,这并不是因为我可以就这种鸟作权威性的发言。理由仅仅是因为我曾经在一个似乎受到过非洲所有布谷鸟的侵袭的教区里度过春天,我从而认识到,对它们,或者任何一个我遇见过的人,是了解得十分十分少的。但我的和我的无知并不局限于布谷鸟。它涉及所有上帝创造出来的东西,从太阳和月亮一直到花卉的名字。我曾经有一次听到一位聪明的太太间,新月是否总是在相同的星期几出现。她补充说也许最好是不知道,因为,如果人们事先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天上的哪个地方能够看见新月,那么它的出现总会给人带来意外的愉快。然而,我想,即使对那些熟悉新月的活动时间表的人们,新月也总是出乎意料地来到的。我们并不会因为我们对一年四季的职司有足够的知识,知道要在三月或四月,而不是在十月里,去找报春花,而在发现一株早开的报春花就不那么高兴。我们也知道苹果树是在结果子之前而不是在结果子之后开花的,但当五月份我们到一家果园去度假日时,这并不会减少我们对假日之美妙所感到的惊讶。

也许,与此同时,每年春天重新温习许多花卉的名字会有一种特殊的愉快。这就像重读一本人们几乎已经忘记了的书一样。蒙田(3)告诉我们说,他的记忆力非常糟糕,糟到每次读一本旧书就好像以前从来没有读过这本书一样。我自己就有一个不可捉摸的、有漏洞的记忆力。我甚至能够读起《哈姆雷特》和(匹克威克外传》来好像是在读新作家油墨未干的作品一样,因为在一次阅读和另一次阅读的间隔中间,那些书的内容有那么多都消失了。有些时候,这样一种记忆力是一种苦恼,特别是如果你热爱准确性的话。但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当生活(除娱乐之外)另有其目的的时候。就纯粹给人以享受这方面来说,坏的记忆力值得提一提的地方也并不见得比好的记忆力少。一个记忆力坏的人可以一辈子继续不断地阅读普鲁塔克(4)的作品和《天方夜谭》。就像一群羊一个接一个地从树篱的缺口跳过去不可能不在荆棘上留下几撮毛一样,很可能,即使在记忆力最坏的脑子里也会留下零星片断的东西。但是羊本身逃出去了,那些大作家也以同样的方式从一个懒惰的脑子跳出去了,留下来的东西真够少的。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把书忘掉的话,那么当一年十二个月一旦过去之后,要把这些月份和它们向我们说明的问题忘掉是同样容易的。仅仅在一刹那间我告诉自己,我熟悉五月就像熟悉乘法表一样,并且我能够通过一场关于五月的花卉、这些花卉的样子和它们的顺序的考试。今天我能够满怀信心地断言:金凤花有五个花瓣(或许是六个?上个星期我是知道得很肯定的)。但明年我将很可能忘记了我的算术,并且可能得再学习一次以免把金凤花同白屈菜混淆起来。再一次我将通过一个陌生人的眼睛把世界看作是一个花园,美丽如画的田野将出乎意料地使我大吃一惊。我将发现自己在问自己,宣称雨燕(那只黑色的被夸大了的燕子;然而,可又是蜂鸟的亲属)永远不落下来栖息。哪怕是在一个鸟窝上也不落下,而是在夜间消逝在高空的是科学呢还是无知。

我将带着新的惊讶了解到唱歌的布谷鸟是雄的而不是雌的。我也许要再学习一遍以免把狗筋曼叫做野天竺葵,也许要再学习一遍去重新发现秦皮树在树木的成规中是来得早的还是来得晚的。一位当代的英国小说家曾经有一次被外国人问到,在英国,最重要的庄稼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黑麦。”像这样的完全的无知,在我看来似乎带有豪言壮语的味道;但是,即使是不识字的人的无知也是巨大的。使用电话机的普通人解释不了电话机是怎样工作的。他把电话、火车、铸造排字机、飞机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正像我们的祖先把福音书中的奇迹视作理所当然的东西一样。对这些东西,他既不怀疑也不理解。我们每一个人好像只是调查了一个小圈子里面的事实并把这些事实变成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外的知识被大多数人看作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然而我们还是经常对我们的无知作出反应,加以反对的。我们不时地唤起自己并思考。我们喜欢对什么事情都思考—思考死后的生活或思考那些像据说曾经使阿里斯多德感到困惑的问题—“为什么从中午到子夜打喷嚏是好的。但从半夜到中午打喷嚏则是不吉利的”—人类感受过的最大欢乐之一是:迅速逃到无知中去追求知识。无知的巨大乐趣,归根结蒂,是提问题的乐趣。已经失去了这种乐趣的人或已经用这种乐趣去换取教条的乐趣(这就是回答问题的乐趣)的人,已经在开始僵化。人们羡慕像乔伊特那样爱一问到底的人,他在六十岁之后还坐下来学习生理学。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到达他这个年龄以前很久就已经失去了无知感。我们甚至对我们像松鼠那样积攒的一点知识感到自负,并把不断增长的年龄本身看作是无所不知的源泉。我们忘记了苏格拉底之所以以智慧闻名于世并不是因为他无所不知而是因为他七十岁的时候认识到他还什么都不知道。

刘新舞译

(1)查普曼(1559?-1634):英国作家、翻译家。

(2)托马斯·布朗(1605-1682):英国医生和作家。塞壬:希腊神话中半人半鸟的海妖,常以美妙歌声诱惑经过的海员而使航船触礁毁灭。

(3)蒙田:法国十六世纪著名散文家。 (1)

(4)普鲁塔克(46?一120?):古希腊传记作家、散文家。

解读

纯粹的无知等同于愚昧,是完全没有乐趣可言的,就或硬冠以“乐趣”二字,那也只是“无知者无畏”的浅薄与无耻。我国的思想家老子说过“绝学无忧”的话,这表面意思是弃绝学习、闭目塞听从而避免烦恼,但这往往对人们的认识构成了误导,也成为我们民族中一些文化惰性的借口与挡箭牌。实际上,对什么是“忧”什么是“无忧”的认识都是需要“学”的。林德的《无知的乐趣》,也正是因为其背后深刻的离意而获得了广为流传的艺术生命力,它实际上是“求知的乐趣”。

这是一篇侧重论说的散文,但并没有陷入说理的枯燥,而是娓娓道来,情理交融。文章题目就以正话反说的形式,发人警醒。开篇三句,利用两个“不可能”层层推进,然后扩及芸芸众生,点明我们都有着巨大的无知范围,并抨击了许多司空见惯而变得麻木不仁的现象。作者借对生活中各种鲜活现象的描述,说明“无知”并不可怕,它为知识的增长留下空间,对知识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呼唤。若文章行文至此就打住,那说不上是一篇优秀散文。在看似散乱随意的笔调中,作者接着又更进一层,证明 “无知的乐趣”是从知识的求索中获得的,也即人类智慧的增进和不断进步。“人类感受过的最大欢乐之一是:迅速逃到无知中去追求知识。无知的巨大乐趣,归根结蒂,是提问的乐趣”,这才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文章引人之处还在于细节刻画的逼真,比喻的生动和趣味性强,以及名言警句的随处可见。如在强调“知识的温习”时, “就像一群羊一个接一个地从树篱的缺口跳过去不可能不在荆棘上留下几撮毛一样”,让读者既明晓道理,又享有了阅读的快感。

话题

1.“无知的乐趣”在这里实际上是指求知的乐趣,在文章中两者是怎样辩证统一在一起的?

2.“无知的乐趣”与老子所说的“绝学无忧”是否具有思维上的不同?两者哲学背景上的不同何在,契合处又何在?

相关资料索引

1.老子说过“绝学无忧”的话,意思是弃绝学习,闭目塞听,可以免除忧患。这话也许是真的,但实在太消极了。知道得少,迷惑和苦恼也少。什么都不知道,如同白痴,大概就没有迷惑和苦恼了。但同时,也就不会有任何乐趣,活着如同死去一样。林德说的“无知的乐趣”,与“绝学无忧”相反,不是弃绝知识的乐趣,而是从无知.中得到有所发现的乐趣。这种乐趣以无知为前提,通过求知而实现。所以,“无知的乐趣”,实际上是 “求知的乐趣”。 —《外国名篇散文选读》,周红兴主编,作家出版社,1986年

2. http: //www. 9s9s. com/books/wenxue/shiji

约翰·罗斯金

1819-1900 英国著名政论家、散文家、艺术批评家。他从唯心主义审美观点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主张用道流和审美教育建立他所理想的社会制度。生要作品有《近代画家》、《威尼斯之石》、《芝麻与百合》、《野橄榄花冠》等。

谈书

一切书籍无不可分作两类:一时的书与永久的书。请注意这个区别—它不单是个质的区别。这并不仅仅是说,坏书不能经久,而好书才能经久。这乃是一个种的区别。书籍中有一时的好书,也有永久的好书;有一时的坏书,也有永久的坏书。在往下讲述以前,我有必要对这两种书籍作一些限定。

所谓一时的好书—至于坏书我这里就不讲了—往往不过是一些印来供你观阅的有益或有趣的谈话而已,而发表谈话的人,你除了观阅其书以外,常常无法和他交谈。这些书往往非常有益,因为它会告诉你许多必要的知识;往往非常有趣,正像一位聪明友人的当面谈话那样。种种生动的旅行记叙;轻松愉快而又充满机智的问题讨论;以小说形式讲述的各种悲喜故事;事过境迁,由当事人亲自提供的确凿事实;—所有这些一时的书,随着文化教育的普及而日益增多,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事物:对于它们,我们应当深表感谢,而如果不能善为利用,还应当自己深感惭愧。但是如果竟让它们侵占了真正书籍的地位,那我们就又完全用非其当了:因为,严格地讲,这些很难算是什么书籍,而只不过是楮墨精良的书信报章而已。

我们友人的来信在当天也许是有趣的,甚至是必要的,但是有无保存价值,就需要考虑了。报纸在吃早饭时来读可能是最好不过了,但是作为全天的读物,但不适合。所以一封内容关于去年某地的客栈、旅途或天气的有趣记载的长信,或是其中讲了什么好玩的故事或某某事件的真相的其他信件,现在虽然装订成册,而且也颇有临时参考价值,却在严格的意义上讲,不能称之为“书”,而且在严格的意义上讲,也谈不上真正的“读”。

书籍就其本质来讲,不是讲话,而是著述;而著述的目的,不仅在于达意,而且在于流传。讲话而要印成书册主要因为讲话人无法对千千万万的人同时讲话。如果能够,他会愿意直接来讲的—书卷只是他声音的扩充罢了。你无法和你在印度的朋友谈话;如果能够,你也会愿意直接来谈的,于是你便以写代谈:这也无非是声音的传送而已。但是书籍的编著却并非仅仅为了扩充声音,仅仅为了传送声音,而是为了使它经久。一个作家由于发现了某些事物真实而有用,或者美而有益,因而感到有话要说。据他所知,这话还不曾有人说过;据他所知,这话也还没人能说得出,因此他不能不说,而且还要尽量说得清楚而又优美;说得清楚,是至少要做到的。

综其一生当中,他往往发现,某件事物或某些事物在他特别了然于胸;—这件事物,不论是某种真知灼见或某种认识,恰是他的世间福分机缘所允许他把握的。他极其渴望能将它著之篇章,以垂久远;镂之金石,才更称意;“这才是我的精华所在,至于其余,无论饮食起居,喜乐爱憎,我和他人都并无不同;人生朝露,俯仰即逝;但这一点我却见有独到:如果我身上还有什么值得人人记忆的话,那就应以此为最。”这个便是他的“著作”;而这个,在一般人力所达到的有限范围,而且也不论其中表现了他真正灵感的多寡,便无异是他的一座丰碑,一篇至文。这便是一部真正的“书”。

或许你认为这样写成的书是没有的吗?

那么,我就又要问你,你到底相信不相信世间还有诚恳二字?或许有仁慈二字?是否你认为,才隽之士的身上从来也看不到半点诚恳与宽厚的地方?但愿在座诸位当中不致有谁会悲观失望到抱持这种看法。其实,一位才隽之士的作品当中,凡是以诚恳态度和宽厚用心所著成的部分,这一部分便无愧是他的书或艺术作品。当然其中总不免夹杂有种种不佳的部分—例如败笔芜词、矫揉造作,等等。但是只要你读书得法,真正的精华总是不难发现的,而这些也都无愧是书。

高健 译

解读

比较是医治受骗的最好的方子,哲人如是说。比较论证则是议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便是运用比较论证的一个范例。

将好书与坏书作对比,是众所周知的比较。本文不谈这种人人会做的比较。作者独具“慧眼”,把好书一分为二:“一时的好书”与“永久的好书”。这种对比启人容智。“一时的好书” “往往不过是一些印来供你观阅的有益或有趣的谈话而已”,“无非是声音的传送”,“是楮墨精良的书信报章”,应当“善为利用”但却没有永久保存的价值。而“永久的好书”则是作家的“真知灼见或某种认识”,是作家“见有独到”的“值得入人记忆的话,,t,以此力最”,是“著作”,“不仅在于达意,而且在于流传”,“著之篇章,以垂久远;镂之金石,才更称意”。这样的比较,说理充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而且生动形象,易于接受。

鲜明的比较源于作者的深刻的认识。“一时的好书”“往往非常有益”“往往非常有趣”,该不该读?当然该,“颇有临时参考价值”;“如果不能善为利用,还应当自己深感惭愧”。而作者所界定的真正的“书”就完美无缺了吗?否,“其中总不免夹杂有种种不佳的部分—例如败笔芜词、矫揉造作,等等”。作者看问题颇为全面、客观、公允。

话题

1.“一时的好书”与“永久的好书”有何差异?2.运用甲、乙对话的形式,把本文主要内容写出来,字数不少于600字。

相关资料索引

1. http: //www. iw-en. com

2.《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3.《外国散文百年精华》,丛培香、刘会军、陶良华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

4.《最新外国优秀散文》,王剑钊,春风文艺出版社。

阿左林

1874-1967 本名马丁尼兹·雷士·约瑟,西班牙著名散文家、评论家和小说家。著作颇丰,涉及体裁多样,写过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剧本,以及许多散文和大学论著。土要作品有:自传性小说《心愿》(1902年)和《安东尼·阿左林》(1903年);散文和论文《西班牙文学》(1912年),《古典与现代》(1913年),《西班牙一小时》(1924年);戏剧三部曲《看不见的人》(1928年)及《短篇小说集》(1929年)等。

上书院去的路

葡萄藤的卷须转黄,灰暗的秋天的黄昏近了,我的忧郁也随着浓了起来,因为我知道已经到上学去的时候了。我第一次作这种旅行才八岁大。我们从莫诺瓦乘车往叶克拉,走下山谷来,爬上山头去;我们带着干粮在身边:一张烙饼,几块炸肉片,一些腊肠。

当这个愁惨的日子一天天近了,我看到我的衬衫整理好了,烫好了;被单,枕套,手巾,食巾。……一于是,在我出发的前一天,一只有粗皮盖的箱子从阁楼上搬下来了,我的母亲把我的衣服装在里面,很仔细。我也得提起那套银食器;现在我有时候沉思的望着食器架,看到那上面放着那一套服事我八年,如今破旧了的银食器;我一看到它们总觉得有一股真情涌上心来了。

从莫诺瓦到叶克拉是六个或八个钟头的路程:东天发白我们就动身;下午很早就到了。马车颠簸在崎岖的石道上;我们有时候歇一歇,在道旁的橄榄树底下吃一点点心。想起来也觉得十分可喜的,我记得清清楚楚,怎样从半路上高处一个石凹里,望过一片暗沉沉的牧野去,就可以隐约的看到高楼的白尖顶,新教堂的大圆顶闪耀在太阳光里。

于是,一种说不出的难过袭来了;我觉得好像已经被一把拖出了乐园的欢悦,扔进了一个地洞的黑暗了。我记得有一次我怎样想逃走;那个老仆人现在还常常笑我呢,当他告诉我这个故事。我跳下马车,跑过田野去;他捉住了我,哈哈大笑地说: “不,不,安东尼多,我们一定得上叶克拉!”

可是的确我们到底不得不上叶克拉:马车向前走去了,我又进了那个阴森的夜城,我又看到自己无法挽救的成为了一条没有头的链子的一节,闲步在走廊上,或是,不作声也不动,坐在课堂里的一张长椅上。

卞之琳译〔选自《西窗集》1936年版)

解读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批判的矛头指向传统教育制度对人类天性扼杀的弊端。人们从书院中获取许多知识,但是书院又给人带来重重束缚,甚至磨灭了许多人天性的优秀本质,这本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是作者避重就轻,采取了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对书院生活的单调,这里并没有正面描述,只是在文章结尾才较为直接地点了两句。作品大部分篇幅是用来、描迷上书院之前的准备以及在路上的心理感受,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使得全文由情生理,获得了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蒙田:法国十六世纪著名散文家。 (2)

文章开篇就以景物的变化来映衬“我”的心情,“黄” “灰暗”与“忧郁”相得益彰,心物感应在作者的笔下得到入神的运用,真可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然后以母亲“很仔细”的准备以及“我”对银食器的目睹,十分真切地体现了儿童对上学这件事的忧郁、难过与无奈。但是文章并不是直线延伸,而是精心设置了波澜。在“愁惨”的日子里,当看见路上的风景时,却也有“想起来也觉得十分可喜”的时候,这是符合儿童天性的,而且取得了以乐写哀的艺术效果,使人更深刻体会到 “我”心里的悒郁,“我觉得好像已经被一把拖出了乐园的欢悦,扔进了一个地洞的黑暗了”。接着,作者笔锋再次一宕,转向描写仆人的笑声,再次以乐衬哀。最后以一个意味深长的比喻总结感受,“无法挽救地成为了一条没有头的链子的一节”。全文结构天然巧成、尺幅千里,真让人拍案叫绝。

文章以儿童的口吻来揭露传统教育的罪恶,更增加了批判力度,这与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寓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儿童在这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人类许多方面还远远谈不上成熟,我们都还处于儿童时期,挣脱“没有头的链子”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话题

1.在上书院去的路上,为什么也有“想起来也觉得十分可喜”的时候?作者如此安排的深意何在?

2.老仆人的形象一方面是慈祥和蔼的,但是却又阻止了“我”的逃跑.这似乎又无意之中增加了书院制度的沉沉压力,你对此怎样理解?这种人物形象矛盾的原因何在?

同类推荐
  •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胡雪岩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胡雪岩胆识过人,才智超群,有着独特的“生意经”,也有其高超的处世智慧,学习胡雪岩的24堂为人处世课,你不仅可以获得经商之道,还会明白做人的智慧,从而在生活中更为游刃有余。
  • 心态决定人生

    心态决定人生

    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情商决定一切

    情商决定一切

    本书包括:情商决定命运、交往的情商、爱的情商、工作的情商、赚钱的情商、成功的情商六章内容。
  • 感悟生活:帮你能说会道

    感悟生活:帮你能说会道

    什么是能说会道?能说会道是指知道说什么话,知道怎样说,并且能把话说到位,把话说到点子上,把话说得滴水不漏。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话,那么他的能力就会被人低估。即使他思想如星星般光耀生辉,即使他勤奋得像一头老黄牛,即使他知识渊博得像一部百科全书,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口才,那么,他的成功概率就会比其他人小得多。能说会道的人,说话很有技巧,并且能把话说得让人听着舒服。有一位著名企业的总裁,当他要下属到他办公室时,从来不说:“请你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而是说:“我在办公室等你!”
  • 有一种感动让你泪流满面

    有一种感动让你泪流满面

    为了给朋友们一个寄托情感和心灵之所,我们特意选编了几十篇感人的美文故事,这其中有震撼人心的人间真爱;有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有揭示人性的善良之美;有净化心灵的童真童趣……这些真挚的情感,总能给人最强烈的震撼;这些动人的故事,总能让人潸然泪下。在感受真情挚爱的同时,本书也会让你领略到一种清新的异国风情,书中的几十篇译文来自世界各地。这些作者身份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但那些发自肺腑的感言却把大家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热门推荐
  • 甜蜜陷阱:男神追到手

    甜蜜陷阱:男神追到手

    【此书有后续!此书有后续!此书有后续!】她紧紧抓着他的袖子,他一脸黑线,“喂,我数三秒,再不放开……”,他突然抱住眼前的小东西,“再不放开,我就要沦陷了……”(这是一个甜蜜宠文,略微有一些虐,欢迎跳坑!!)
  • 和同事说说心里话

    和同事说说心里话

    在工作中,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有领导,还有一大帮同事。同事既是你的同盟,也是你的竞争对手,大家都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期望通过自己的表现得到领导的赏识,最终获得晋升。有句俗话:同行是冤家,同事是对头。同事是与自己一起工作的人,与同事相处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自己工作、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本书站在同事的角度,针对同事相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叙述,以此来帮助读者解决与同事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同事关系融洽、和谐,最终促进读者事业的发展。
  • 师父大量,吾乃小屁民

    师父大量,吾乃小屁民

    童小乐这人没啥大毛病,总体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姑娘,如果没有遇到天下第一山庄的庄主冷西凤,她日子也就平淡过去了,可偏偏,她不自量力把他惹了,真实的他,不仅斤斤计较,性格还格外别扭较真!总之,童小乐惹上他,日子就真的不好过咯!
  • 玩家听我指挥

    玩家听我指挥

    面对恐怖末日,李炎刚刚获得力量,便迎来死亡,命运促使他只能将希望放在其他人身上。带着这个想法,李炎发誓要开发出人类除了复读机之外,第二个本质属性,那就是——玩家!从出生开始,人类便在游戏中成长,学习是游戏(玩得好可以拿满分),工作是游戏(玩的好可以拿工资),抵抗末日的战争为什么不能也是一场游戏?所有玩家,听我指挥!目之所及,淹没敌群!36位异界黑暗神祗又如何,你有无上神力,我有万千玩家,真以为我会怕你?书友群:213932968
  • 一生一世爱丽颖

    一生一世爱丽颖

    本文是专门赞美赵丽颖的,黑粉别看,颖火虫们随便看。
  • 遇见内心的自己

    遇见内心的自己

    人生走走停停,我们遇见山川河流,遇见人来人往,也遇见那个最想遇见的自己。流浪人生,感谢带给我们的精彩。
  • 心理医生与侦探

    心理医生与侦探

    22年前父母离奇自杀,心理医生吴轩为了寻找真相,帮助刑警队长梁峰破获了一桩桩迷案,揭露出一个个隐藏在案件背后扭曲的人性。而一个神秘组织,也渐渐浮出水面。
  • 明星帝国

    明星帝国

    金钱,美女,权力这就是凌风精彩人生的目标。他来自大山深处,却拥有着非凡的神技,用自己的智慧创造金钱帝国,用自己的能力缔造明星世界。世家千金,美女校花,职场佳人,夜店靓妹,明星总裁,乡村娇妹……只要你想成为明星,我就让你红遍全世界。
  • 星耀千年

    星耀千年

    她终是不记得,忘了许多事,许多人,她在追这场虚无的梦。梦里是遍地星辰花海,银杏老树,落日的晚霞余辉,那抹被渡了一抹暖色的白色背影始终在那儿,是男孩亦是少年,多少次的转身是模糊的轮廓,但那嘴角的温暖始终向她敞开再次相见,她是皇后,却也忘了他,他找了三年等了三年,墨枫望着她离去的背影,熟悉的回忆一幕幕涌来难道她的存在在这个所谓的世界是多余的?自己究竟从何来二世回首,他从战火中走来紧紧抱住自己,从北辰将军变成军阀总督,南陌家的少帅--陌封她一直谨遵灵婆婆的意思,每一次的离开都会喝下灵婆婆带来的忘世汤,她不能带着这些记忆离开这些世界,无论多少次再次相见即使之前彼此之间多么熟悉她依旧不能记着...等一切结束,梦醒,她走在满是银杏落叶的大街,看着来往的行人驻足于此,手中的咖啡忽然颤了颤,她以为这张熟悉的脸她一辈子也不会再见到了,他就在她面前,西装革履,他被自己瞧的有些不自在低了低头礼貌询问“小姐,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她不回答只是摇了摇头视线盯着他一直未离开,心中却早已是思绪万千,眼眶里一直有泪水打转,咖啡还是温的,她喝了一口,朝着男人欠了欠身径直从他身边走过,泪水终究是留了下来.........
  • 九德天下

    九德天下

    地狱魔王降临现世,山海魔兽重现人间。神与魔的对抗。凡与仙的抗争。另一个世界揭开帷幕。谁,才是最后的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