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8400000046

第46章 后妃轶事

“狸猫换太子”传奇

西宫宋真宗赵恒在宰相寇准等大臣力请下,决心御驾亲征去澶渊之前,曾对刘妃和宸宫李妃道:“二卿均已有孕,将来谁生子,便立谁为后。”只由这一句话,导出了“狸猫换太子”的一场大波。

刘妃性乖巧,善心汁,好名利,只因皇帝口出一句生子立后的话,便生出一分心病来。她想,如果自已生子,李妃也生子,便有一番争执;可万一自己生女,李妃生子,不便说立不上后,还可能失宠。到那时,一切都完了。为此,她心中十分着急,便把一个姓郭名槐的心腹内监召来定汁。计出之后,刘妃决定让郭槐和一个叫寇珠的女宫人去实施。

光阴荏苒,又是几个月过去。刘妃小产,生子无望。但将死婴暗交郭槐偷偷埋掉,不让宵中他人知晓。又过两月,李妃腹痛临产,刘妃听说后也叫腹痛要产。郭槐急忙到御花同内捉了一只小猫,用脚踏死,将皮扒去,置于一个金漆果盒之中,假装到李妃宫中探望,伺机将果盒交给寇珠。寇珠本为按计来侍候李妃的,接果盒后,不敢怠慢,急到李妃室中。此时,李圮已生下儿子,痛昏过去,寇珠乘机将死猫留下,抱走李妃所生儿子。当她给刘妃送去时,不料在御花园门口被内监都堂陈琳遇见,陈琳见其神色慌张,以为可疑,将其责问。寇珠不敢隐瞒,便如实告诉了陈琳。之后,宫中便出来了李妃生了个妖怪,刘妃生了个太子的传闻。李妃醒来,决心一死了之,幸有陈琳急入宫中,对李妃说明原由,李妃才觉心中稍安。但陈琳责问寇珠,恰被郭槐从侧看见,言于刘妃。刘妃大怒,召寇珠入宫,严加拷问。寇珠已有良心发现,拼着一死,也未说出陈琳知晓此事。寇珠受刑不过,一头撞死宫内。刘妃为斩草除根,又与郭槐定计,火烧宸妃宫。陈琳闻讯,急争人将李妃悄悄救出,放出城去。后真宗回宫,听说刘妃已生太子,大喜,遂将其封为皇后;听说李妃因生妖怪,放火自焚而死,也便没再追究。李妃逃出宫中,行乞来到陈州草桥镇,遇到一个叫范仲华的青年男子。范仲华见其可怜,领到家中,认做母亲,此后倒也能安然度日。

一晃又是十多年过去。1022年2月,宋真宗死于延庆殿,由13岁的赵祯即位,是为仁宗。宋仁宗即位后,刘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3月,刘皇后病卒,仁宗亲政,任命包拯为开封府知府,后又封为龙图阁大学士,去陈州放粮,便又出来了李妃拦轿喊冤的事故。接着,包拯将李妃带回京城,由陈琳作证,共审郭槐,查明实情,方有戏曲中“打龙袍”的故事,仁宗始认生母,尊为太后。

以上系一种说法。另据正史言,刘氏亦无生子,将李氏所生据为己有,交杨氏哺育。时李氏为刘氏侍女,人不敢言。及刘后死后,众臣才敢言明,仁宗才知生母。因李氏先逝,及刘后死后,方追生母为庄懿皇太后。

嫔妃不敢浓妆

庆历年间,广州官府将没收藩商的珠宝进于朝廷。当时仁宗与嫔妃一起欣赏。时有张贵妃正受仁宗宠爱,提出要将珠宝据为己有。其他嫔妃也要争赏。当时仁宗高兴,便将珠宝分散给她们。然因珠宝少,嫔妃多,分赏不过来,只好令人去市场购买。一时间,珠宝价格便猛涨起来。仁宗听后,十分后悔,认为这都是张妃所致,故有意将其疏远。对此,张妃也有所察,便千方百计讨仁宗欢喜。这年3月的一天,春光明媚,御花苑内牡丹初放,蜂蝶云集,仁宗邀众嫔妃一同观赏。这张妃闻悉,便梳妆打扮起来,不仪带上了仁宗赏赐的所有珠宝,且浓粉艳抹,欲压群芳。谁知仁宗一见,便知其意,更加有些不悦。为了好好教圳一下张妃,故以袖掩面道:“如此满头白光纷纷,连一点忌讳都没有了,成何体统!”张妃见此指责,方想起仁宗经常告诫臣下的“勿奢靡”圣谕,颇感惭愧。急忙回去,去粉换装,尔后才去和大家一起观赏。仁宗见张妃改了装束,便转怒为喜,重又宠爱张妃。自此,宫内嫔妃再不敢披戴珍珠。

母子消隙

宋仁宗赵祯嫉妃虽然不少,但其体质赢弱。无有儿子。曹皇后心中忧虑。当下密奏仁宗,拟就宗室中取一幼儿,仁宗同意。适有太宗第四子赵允让第十三子名宗实,年方4岁,生得聪明伶俐,很讨曹后喜欢,便收入宫中,由曹后扶养,视为亲生。1062年8月,宗实被立为皇子,改名赵曙。及1063年3月,仁宗病死,赵曙即位,时年31岁,是为英宗。宋英宗即位后的第4天,便得病卧床不起,遂由曹太后垂帘听政。这期间,有个叫任守忠的,在仁宗欲立英宗时,企图谋攫内权。他见英宗聪明成年,不好控制,便建议立庸弱之子,仁宗见怒,将其免职逐出宫廷。及至英宗即位后,营皇后又将其召入宫中,他便常常挑拨曹后和英宗之间的关系。英宗和养母奉来关系密切,经任守忠一拨弄,遂生怨隙;再加之英宗有病,几成仇家。虽经知谏院吕诲多次上书两宫,词诚语切地劝解,仍未能消除其母子间的怨恨。

这一日,重臣韩琦独自入宫,以向皇帝问安的名义劝英宗凉解太后。英宗道:“太后对朕,有时也太过分了。”韩琦闻言当即严正谏道:“圣上此言差矣。自占以来,圣帝明王,也属不多,然都称舜为大孝,这难道说其他的就不孝了吗?非也。亲慈子孝,乃是常道,这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若父母不慈,子乃尽孝,便可闻名千古。臣以为陛下事亲未尽,尚亏孝道。天下只有不孝的儿子,难道还有不是的父母吗?”英宗听后,心有所动。后来,侍读刘敞劝英宗读《史记》。当读到尧授舜的故事时,刘敞便拱手对英宗讲解道:“舜起自侧陋·尧乃禅受大位,天下归心,万民悦服。这并不是说舜育什么特殊的能耐,只是因其孝亲友弟,德播远近,所以讴歌朝观,不召自来。”直到这时,英宗方恍然大悟道:“朕知道了。”随后,便到母后处问安,自述病时头痛昏迷不清,冒犯母后,请其治罪。太后大喜,欣慰道:“病时小过,不足为罪。况我身为母后。怎会计较儿子?想想皇儿自4岁入宫·我旦夕顾复·抚养成人,正是为子你今天即位啊!除此,难道还会有异心么?”英宗哭泣拜道:“圣母隆恩·如天罔极。儿若再忤母命,就会失去做人的资格,还说得上什么治理国家呢?”太后亦不禁泪下,急忙上前扶起道:“如今国事自有大臣辅弼,我一妇道,不过暂时听政,所有要务,仍凭宰相裁定。待我儿体愈后,即当归政。”英宗道:“母后多一天训政,儿得多一天受教,请母后不要急着撤帘。”太后道:“我自有主意。”自此,母子和睦如初。又过一年,曹后撤帘,英宗亲政,曾一日裁决政务10件,众臣尤不敬服。太后听说后,心中自是欢喜,并将那个拨弄是非的任守忠斩酋示众。

李道姑

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清净庵的住持是金冠拿道姑。李道姑为江南人,相貌十分秀丽。早年有许多人追求她,但谁追求她就会暴死,所以她才决定出家云游四方,最后在清净庵中住了下来。宋真宗去泰山求仙拜佛的时候偶然与她相遇,十分喜爱,便纳她为妾。后来她为真宗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便是宋仁宗。从此,清净庵也就改名为龙骨寺。

掌打皇帝

宋代,尚美人、杨美人都很得宠。她们几度与郭皇后争吵。一天尚美人在皇帝面前说郭皇后的坏话,皇后大怒,举手想击尚美人的脸,皇帝急忙挡驾,于是这一掌打在了皇帝的脖子上。皇帝大怒。宫中内侍阎文应和皇帝商量着要废黜皇后。孔辅道等十人上书皇帝,反对废黜皇后,皇帝皇帝不予理睬。

李宸妃坠钗生儿

李宸妃初选人宫是为章献太后做侍女,照顾宋真宗的饮食起居。后来她有了身孕,被纳为妃子。一次,李宸妃随真宗登临砌台,不留心玉钗堕了下去,宸妃很不高兴。这时真宗卜了一卦,说:“如果金钗完好无损,定生男孩。”手下的人取回金钗一看果然丝毫不坏。后来宸妃真的生下一男孩,这就是仁宗。

攻于心计的杨皇后

宋宁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一个大雪纷飞、寒风浸骨的冬夜,可宁宗的爱妃杨氏住的官内,却是灯烛璀灿,春意融融。那天,杨贵妃花了足足两个时辰,把自己精心梳妆一番,又命内侍备下一桌丰盛的酒宴,一切准备就绪,她焦急不安地等待着。

她所等待的,与其说是盼望已久的机遇,还不如说是一场决定她命运的生死搏斗。

两年前,当宁宗赵扩的皇后韩氏一死,册谁为继后,便成为宫内外人所窃窃私议的话题。对于杨贵妃来说,藏在心底的这个愿望从那一刻开始,突然升腾起来,就再也无法压抑。她暗自揣度着:宁宗身边最得宠的,无非是她和曹美人两人。皇后入选,非她即是自己。但是宁宗对此从未表过态,而从他的行止好恶中也看不出一点意思来。

击败曹美人,一举夺得皇后的桂冠,这就是近年来杨贵妃日夜思索的问题。她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计划。

一天,她去找曹美人。像平时一样,两人有说有笑地闲聊了一会儿。杨妃突然正色对曹美人说:

“此番册立继后,不外你我二人,若是早些窥知官家的属意,你我姐妹也不必相争。我看这样吧,哪天我们两人各在宫内备齐一桌酒宴,请官家驾临,各自向他问个明白,你看怎样?”

比起心计多端的杨妃来,曹美人要忠厚得多了。近年来,杨妃突然对她亲热起来,她一点也看不出杨妃的用心,而是真心相待。因为她愿意与人为善,不喜欢倾轧相斗。

几乎没有什么考虑,曹美人便同意了杨妃的这个建议。杨妃暗暗高兴,又故意做出谦让的姿态,说道:

“你我设宴时辰须分个先后,这样吧,我作姐姐的让你先走一步,请皇上先驾幸你那里,然后再到我宫里去。”

曹美人听了,又高兴又感激。

今夜便是杨曹二妃约请宁宗赴宴之机。

看看时辰已经不早,去曹美人处探听消息的宫人回来向杨妃报告:“官家在曹美人宫中宴饮,刚是酒过一巡。”

杨妃闻报,立即起身,向曹美人住处赶去。

这一天,宁宗下朝特别晚些,曹美人好容易盼到车驾,忙接宁宗进宫坐下,自己侧坐陪饮。酒过头巡,她提起勇气想开口问及册后之事,未及出言,忽听宫女人报:“贵妃娘娘来了!”曹美人又惊又疑,只得起身相迎,邀杨贵妃一同入席。只听见杨贵妃对宁宗说道:

“陛下不可厚此薄彼,既已答应妾身,何故车驾迟迟不到?妾特来迎接陛下!”

宁宗哈哈一笑,站起身来想走。急得曹美人拦又不是,放又不舍,只得恳求宁宗再饮几杯。

杨贵妃半拉半请,把宁宗接到自己宫中。银缸红酒,宝髻绿妆,美人儿使出浑身手段,曲意献媚,把宁宗哄得六魂出窍,七魄飘荡,搂着杨妃一意求欢。杨妃乘机提出,要宁宗册立她为皇后。宁宗一口答应下来。杨妃要求宁宗用纸笔写下。醉意朦胧中,宁宗哪顾得上多加考虑,取过纸笔写上:“贵妃杨氏可立为皇后”一语。杨妃取过一看,不由心花怒放,忙曲膝谢恩,一面又唤过内侍,嘱咐一番。便转身伺候宁宗去了。

第二天一早,文武百官鱼贯进入朝堂,只见一名大臣昂首阔步登上金殿,从袖中取出御笔手诏,当众宣布:“皇上有旨,册立贵妃杨氏为皇后!”

众人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杨贵妃之兄杨次山。其实,杨次山并非杨贵妃的同胞骨肉。杨妃出身微贱,原是会稽人,从小随母人宫充作歌女。因天生丽质,能歌善舞,六宫粉黛比之不及,很得吴太后的欢心,把她赐给宁宗。先封婕妤,后进贵妃。杨妃因家世寒微,母家无人,恰巧有个朝臣名杨次山,与她籍贯相同,便认为兄妹,两相利用。杨妃依靠自己的狡诈智谋击败曹美人,取得宁宗手谕,唯恐夜长梦多,便命内侍速召杨次山进宫,面交皇帝手谕,嘱其及早宣布,以免生变。

听到杨妃被册为皇后的消息后,大臣中最懊丧的莫过于宰相韩侂胄了。

韩侂胄是宁宗原配韩皇后的叔祖,仁宗朝宰相韩琦的曾孙。韩皇后从小同姐姐一起被选人宫,性情柔顺,侍奉两宫太后(高宗吴皇后与孝宗谢皇后)尽心尽力,特别得到她们喜爱,于是,由太后作主,把她许配给嘉王赵扩,封新安郡夫人。嘉王即位,她册为皇后。韩侂胄初时官并不大,因在逼光宗禅位,册立新皇的过程中立了功,又加上同韩皇后的这层亲属关系,不断获得升迁,以至在宁宗即位后的七八年功夫,位至宰相,执掌了朝中大权。满朝文武,多半投靠韩侂胄,拜其门下。而韩皇后的父亲韩同卿,尽管官拜庆远军节度使,加封太尉,但小心谨慎,不闻政事,所以朝内外人士,但知韩侂胄是皇后至亲,不知韩同卿是皇后父亲。

韩皇后短寿,于宁宗庆元六年逝世。韩侂胄仍然不知收敛,专权用事,骄横如前,引起一些人的不满,特别是礼部侍郎史弥远。此人素来怀有野心,觊觎韩侂胄的相位,一直窥伺着机会想把韩侂胄搞下台去。

韩皇后死后,韩侂胄侂又在册立继后的问题上输了一招。他明明知道,杨、曹二妃相比较,宁宗似乎更宠爱才色俱佳,机敏多智,且熟读书史的杨贵妃,但他还是竭力建议宁宗册立柔弱纯情的曹美人,他的目的无非是想抑制杨次山等新贵,让自己继续控制朝政。杨妃知道这事后,怀恨在心,另一方面也促使她运用谋术主动出击,终因棋高一招击败了曹美人。

当上皇后之后,杨氏便寻找机会报复韩侂胄了。

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相位,于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说服皇帝,出兵北伐抗金。由于军事准备不足,加上投降派官僚史弥远、杨次山等人的破坏,北伐没有成功。史弥远乘机秘密上书给宁宗,请求杀韩侂胄,宁宗没有理会。杨皇后暗中推波助澜。密嘱皇子赵严乘宁宗退朝时。面奏宁宗,弹劾韩侂胄,说他是“轻易挑起兵端,祸及社稷”。赵严是宋太祖长子赵德昭的九世孙,宁宗因没有子嗣,将他收养,晋封荣王。

宁宗不但不听赵严的话,还斥责他是“年少无知”。杨皇后在一边开口了:

“宫廷内外,哪个不知韩惋胄奸邪?只是怕他势大,才不敢明言。陛下怎能置多数人的意见不顾,只相信韩侂胄一个人呢?”

宁宗素来宠幸杨后,听了这话,不觉沉吟起来,说:“待朕查明后,再定罪不迟。”

杨皇后紧迫不放,说:“陛下深居大内,何从查究?不如派一名亲信大臣去查。”

宁宗点头同意。

当天夜里,杨皇后秘密召见杨次山,命他速去找史弥远商量,借口有宁宗口谕,设法杀掉韩伲胄。

过了几天,逢韩惋胄的如夫人过生日,暗中勾结史弥远的郎官张镃备上份厚礼去韩家贺寿,同韩惋胄畅饮通宵。第二天一早,韩侂胄酒意尚存,匆匆起身准备上朝,刚要出门,他的一名亲信名叫周筠的,急速跑来向他密报,说史弥远等人可能会采取谋变行动。韩惋胄根本不相信,说:“谁敢造反?”便大摇大摆地登上车,向皇宫驰去。

车行至六部桥,突然前面有数百名禁军拦住去路,韩侂胄正想发问,只见殿前司公事(皇家禁军将领)夏震走了上来,大声说道:

“皇上有旨,太师罢免平章军国事,着夏震去太师府宣读诏书!”

韩惋胄不相信宁宗会撤消他的军事大权,反问夏震道:“既有诏书,我何以不知?莫非假传诏旨?”

但是,夏震不听,指挥禁军七手八脚拥着韩侂胄的车,一直驰往玉津园。到了园中,把韩饨胄拖下来,命他跪下听旨。还没等到夏震读完,忽有一人转到韩惋胄的身后,用铁锤朝他头上猛地一击,韩侂胄顿时脑浆进裂,倒地而死。

再说宁宗接到韩侂胄的死讯,又惊又气,想追究史弥远、杨次山等人目无君父、擅杀大臣的罪责,但后来知道是杨皇后命令他们干的,只得作罢。

宋宁宗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闰八月,五十七岁的皇帝赵扩崩于福宁殿。

杨皇后一面主持丧事,一面准备让宁宗选定的皇太子赵竑登位。宁宗没有儿子,原先过继的皇子荣王赵严于四年前病死,只得再选赵德昭的另一个九世孙赵贵和为皇储,赐名赵竑。但是,围绕着皇位继承人,一场违背宁宗意愿的废立阴谋早就在宫外悄悄进行了。

五天前,宁宗已不省人事。右丞相兼枢密使史弥远假传宁宗诏旨,又过继太祖的十世孙赵贵诚为皇子,赐名赵昀,并授武泰军节度使,封成国公。宁宗皇储已定,在这种节骨眼上,又新立一个皇子,大臣们无不暗中猜疑,人心惶惶,而杨皇后却被蒙在鼓里。

宁宗驾崩的第二天,史弥远请杨皇后的侄子杨谷和杨石进宫面见皇后,将丞相已另立皇子这件事告诉了皇后,杨后又惊又怒地斥道:

“史丞相怎能做出如此不法之事?难道他怀藏异心,想要废立不成?”

杨谷和杨石忙回答道:“正是如此。史丞相以为,国君当择贤而立,皇子赵昀英明仁孝,足可托付神器,宜登大室。”

杨后坚持不同意。杨谷、杨石没有办法,只得退出。

史弥远不死心,又命两人进宫劝说皇后,这一夜,谷、石七进七出中宫,力劝皇后同意废立,杨皇后始终不肯答应。逼到最后没有办法,杨谷和杨石哭着对皇后说道:

“皇后不答应也罢,如今丞相以下百官、内外军民,都是一心向着成国公赵昀,若不拥立他为新皇帝,势必引出祸患,恐怕我杨氏一门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听了这话之后,杨皇后沉吟良久,最后慢慢吐出四个字:“此人何在?”

杨谷、杨石见皇后已经动心,忙三步并作两步出宫去报告史弥远。史弥远又命人火速宣召成国公赵昀进宫觐见皇后。

不多时,一个眉清目秀、行止凝重有方的翩翩青年跪在杨皇后的面前。杨后见了,感到印象不错,这才放心一些,她抚着赵昀的肩头说:“今后你就是我的皇儿了!”

史弥远为什么废赵泫而改立赵昀呢?

原来,自从韩惋胄死后,史弥远步步升迁,也成为执掌朝政的权相。他内与杨皇后联成一气,外又结交私党,培植亲信,把一个宋家王朝变成了史家天下。于是,引起皇子赵泫的愤慨不平。

老奸巨滑的史弥远看出了赵汯对他的不满,怀恨在心。他见赵汯喜欢古琴,特意买了一个善于弹琴的绝色女子献给赵竑。美女加上知音,赵竑被她倾倒,也顾不上去思考史弥远究竟怀的什么心思了。久而久之赵竑和美人变得如漆似胶,无话不谈了。有时候,赵竑下朝回府,用笔记下史弥远勾结杨皇后做下的不法之事,末了,又愤愤地批上“弥远当发配八千里”的话。又有时,赵竑偕美人一起读书议政,讲到愤慨处,手指壁上地图所示的琼崖(今海南岛)地区,对美人说:“我即位后,一定把史弥远发配到那里去。”

赵竑哪里知道,他身边的这个心爱女人,竟是史弥远布置的暗探,他的一切言行,早都落入史弥远的耳目之中。史弥远恨赵竑简直咬牙切齿,下决心要废掉赵竑。

先是在宁宗跟前百般造谣诬陷赵竑,无奈宁宗深爱赵兹,听不进谗言。史弥远便留心物色其他的皇储人选。他派人去会稽找到太祖十世孙赵贵诚,将贵诚接到临安,送给没有子嗣的沂王(宁宗的堂兄弟)做儿子,暂时安顿起来。等到宁宗将死,便开始实施废立阴谋。

有了杨皇后的支持,阴谋很快公开,得以异常顺利地实现。那天,赵竑接到宫中的宣召,满以为自己登上皇位的吉时已到,喜孜孜带着随从进宫去。但是等到百官齐集,也不见有人请他进去见皇后。一会儿,殿上突然烛炬齐明,抬头一看,只见御座上坐着一个身披黄袍的少年天子。他这一惊,非同小可。起先,他还不肯跪下,被人猛地一推,只得屈膝下跪,向新皇帝叩了几个头。接着,新即位的宋理宗赵昀宣布,尊皇后杨氏为皇太后,垂帘听政,授皇子赵竑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济阳王,出京居住湖州。

过了几年,有人为赵竑抱不平。发动兵马造反,拥立在湖州的赵竑为帝,但不久就失败,赵竑被迫自缢身死。

皇太后杨氏,临朝九个月后归政给新皇帝,十分荣耀地度过了晚年,享寿七十一岁,到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才死,谥号“恭圣仁烈”。

谢太后

宋理宗宝庆年间,朝廷下旨,为新即位的皇帝挑选后妃。皇太后杨氏为感谢当年她自己册立为后时,丞相谢深甫支持有功,特下手诏,命在谢家诸女中确定皇后人选。

太后谕旨到达天台县谢家的时候,全家人又喜又忧。谢家仅有一个女孩子,便是谢深甫的长子谢渠伯之女谢道清。渠伯早死,家业破败,道清从小依靠叔父谢举伯抚养长大。只因谢道清长得不够漂亮,肌肤黧黑,一只眼皮上还留有一道明显的疤痕。谢家不免担心她不能人选。

“道清即使被选人宫,也只能充个官婢,还是多准备一点资装,让她今后出宫嫁人吧!”叔父举伯说道。

过了几天,正是元宵张灯时节,忽有大群喜鹊飞到灯山上筑巢,谢家兄弟们见了,说这是吉祥之兆,象征着道清此番入宫,必定贵为后妃。他们说服父亲,坚持把谢道清送上去临安的宫车。

到了京城,谢道清被送到掖庭候选。谁知第二天她就生了病,病得十分厉害,好几天昏迷不醒,滴水不进。宫人们都以为她活不成了。可是过了十几天,她忽然痊愈了。更使人惊奇的是,她的手蜕掉了一层皮,肌肤变得洁白如玉,新浴过后,更如芙蓉出水,海棠带露;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如一泓清泉,眼皮上的那片疤痕也不见了。

几天后,理宗在便殿召见新人选的妃嫔。除谢道清外,另有一名贾氏之女,不仅生就一副倾国倾城之貌,而且极尽柔媚之术。理宗少年好色,见了爱之不及,想册立贾氏为皇后。但是杨太后不同意,她对理宗说:

“谢女相府出身,端庄有福,还是立谢女为皇后吧!”

在理宗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些大臣也窃窃私议:“不立真皇后,难道立一个假(贾)皇后不成?”理宗不便违背太后的意思,便于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十二月册立谢氏为皇后,又封贾氏为贵妃。亏得谢皇后谦和宽容,理宗专宠贾妃,她毫不妒忌。贾妃死后,理宗又专宠阎妃,后妃之间始终和睦相处。因此,谢皇后也一直受到理宗的尊重和礼遇,逢有政事不能决定,只要谢皇后有所建议,理宗总是虚心采纳。如开庆初年,元兵大举进犯,渡江南下,理宗想迁都去浙江四明。谢皇后竭力劝阻说,这样恐怕会动摇民心,理宗才作罢。

理宗在位长达四十年,沉溺声色享乐,任用史弥远、贾似道等奸相,使南宋国势如江河日下。他死于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没有儿子,只得过继同胞兄弟荣王的儿子祺为子。赵祺即位,尊谢道清为皇太后。

度宗赵祺比理宗更加昏庸无能,让贾似道把持军政大权,自己一意享乐,因纵欲过度,于三十五岁壮年时就死了。这一年(公元1274年),蒙古军队已经渡过长江,直逼扬州了。但是贾似道为了个人权欲,反对立稍年长的皇子赵昰为帝,而拥立度宗全皇后所生幼子,四岁的赵显做皇帝。他自己出兵不战而逃,还上书太皇太后谢道清,要求朝廷迁都南逃。谢太后坚决不肯。

在大臣们的再三要求下,谢太后下诏罢免贾似道的宫衔,贬到循州(今广东龙川等县)安置。半路上,作恶多端、误国误民的贾似道被押解人员杀死。

在元军逼近临安的时刻,垂帘听政的谢太后被迫以老病之身出来主持抗元大业。当时,主管军事的枢密官员和一些武将纷纷逃跑,朝中一片混乱。谢太后急忙下诏各路兵马进京勤王,她说:

“我朝三百余年,于士大夫一贯以礼相待。今日我和新皇帝遭难,你们大小官员们,没有人说过一句救国的话。朝内的官员离职逃走,朝外的守将丢印弃城。御史言官不能替我监察,二三宰相,又不能统率群臣。相反,却是里外合谋,不断在半夜逃走。你们平时熟读圣贤之书,在这种关头却做出这等事来,你们活着有什么面目见人?死后又如何去见先帝?”

亡国在即,谢太后的悲愤焦急并不能打动这些“食君之禄”的官员,到后来,进官上朝的文官,竟少到只有六个人。眼看元军兵临城下,首相陈宜中请求谢太后迁都,太后不肯。文天祥、张世杰等抗元将领请求两宫太后与皇帝一起下东海避难,自己率师背城一战,但是贪生怕死的陈宜中派人捧着传国玉玺和投降书出城去向元军投降了。谢太后至此,只得把这出投降戏演下去。

宋恭宗德桔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蒙古军元帅伯颜进入临安,立马观潮于钱江,南宋灭亡。三月,小皇帝赵显,皇太后全氏以及度宗的生父母等,被俘北去。谢氏因病留在临安,后被押送去大都。七年后病死,终年七十四岁。

将相野史

发迹

北宋的京都开封,有一市井之家,雅好藏画。当时的骚人墨客、学界名流如易元吉、郭熙、崔白、崔懿等都与这家交情至深。主人童浞,凭着过人的聪敏机智,与官宦文人们应酬往来,对古今书画颇有研究,善于收藏。童家有一子,小字道夫,大名童贯。生性乖巧,生得一副可人的妩媚相。从小跟在父亲屁股后头,与大人们交接谈笑,时不时还冒出一两句精彩的话来,博得大家赞赏。父亲也经常有意识的教他一些鉴别古画的方法,希望有朝一日能派上大用场。这孩子也真继承了一点儿父亲的灵性,只要交代过一遍,他便能心有灵犀,融会贯通。所以年岁不大,已经掌握了不少鉴别古画的绝招。

元符三年,开封府内突然紧张起来。传说是哲宗皇帝龙体欠安,朝廷正在为选定继承人而争执不下。各家皇妃都想选定自己的儿子,但没有一个中皇上的意。

请占卜家推卦,神秘的仪式完成以后,相书上出现了两个字:“吉人。”没有人能够解释这两个字的玄机,宫廷内仍然处于混乱之中。

童家自然也听到了宫内的传闻。童浞想,“吉人”就是“估”。诸公子中赵佶喜好书画,如果他做了皇上,童贯倒正有条件接近他。这也许是儿子进宫的一个好机会。于是,童家宴请易元吉等人,商量送童贯进宫的办法。按规定,男子进宫除了高官就是太监。童贯要想进入内宫,必在阉割之后。童浞对此并不反对。不久,手术已毕的童贯便投到了李宪门下。一日,宫内传出消息说,哲宗皇帝已经驾崩,由太子赵佶登基,定为徽宗。

宋朝的时候,把五、十三、二十三看成是不吉利的忌讳数。赵佶的生日五月初五由于犯忌被改到了十月初十。后来,有人说李宪门下一个小太监也是五月初五的生日,依皇上的例,改到了十月初十,并说这个小孩很会说话。这一消息被皇帝听到,便想要见见这个和自己生日相同的小太监。

很快,童贯被带到皇帝面前。

“你叫什么?”徽宗问道。

“小的名叫童贯,贱字道夫。”

徽宗听到这个“贱”字,心里一动,觉得这个小孩很会说话,懂得长幼尊卑的规矩。

“走近前来,让朕好好地看一看你。”徽宗非常友好地打量这个小太监,总觉得与自己前世有缘,便决定留他在内宫服侍自己。

童贯从此便不离皇上左右,悉心尽责。

徽宗皇帝不仅嗜好古玩书画之类,更擅长水墨工绘,他的书法人称“瘦金书。”聪明伶俐的童贯把这些记在心上,千方百计地讨好皇上。他使出浑身解数,揣摸主子的心思,事先便逢迎承顺,越来越得到徽宗的好感。

时间荏苒。童贯由一清秀少年长成英俊潇洒的青年。他不像其他太监,软叽叽说话有气无力,而是生得彪形魁梧,双目炯炯,面皮白嫩。不光是皇上喜欢他,后宫的嫔妃人人愿意结交他。童贯从父亲身上学得了一套笼络人心的本事。他在小是小非上从不与人计较,度量颇大。平时,他给别人以小恩小惠,所以,宫人也非常喜欢他。

他时常被差遣为皇帝及嫔妃搜寻书画。不久,便奉召赴江浙钱塘,去访求古代书法图画。

童贯来到杭州,为西湖美景陶醉。在这富庶的江南城里,他享受着呢喃艳曲,美味佳肴。

这一天,有人来报,说是已遭贬谪的宰相蔡京求见。童贯心里明白,蔡京是因前朝贤臣上疏参奏其“奸”而下野的,现在切盼朝廷复用,以图东山再起。这样的人是可以利用而于己无害的。

童贯延请蔡京坐上座,以贵宾相待。这使蔡京颇为感动。

两个人话语亲密,意气相投,打得火热,成为莫逆之交。

蔡京出身名门世家,除饱读诗书之外,还有一手绘画的功夫。在取悦皇帝这一点上,与童贯心照不宣。他对童贯说:“童大人只管玩乐享用,征集书画方面有我蔡京,您在皇上面前得意过关。”

童贯毫不客气,连声说道:“拜托!拜托!日后朝廷复用您大人出山,成败也就系于此画了。”

两个心怀不轨的人相视一笑,拱手告别。

自童贯处回来,蔡京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精心绘画,研求书法。甚至重金购得名人书画,加以篡改,修饰题跋,冒充自己的作品,托童贯进呈皇宫。

童贯在杭州的一段时间,为自己也勒索了足够的财帛,不久便回到了京师。

为了早日使蔡京官复原职,一方面,童贯密表谕扬,称蔡京为国家栋梁之材,不应放置闲地;另一方面,他打通关节,联络太常侍范致虚及左阶道录徐知常等人,为蔡京说情。同时,加紧在后宫嫔妃宦官处活动,重金贿赂。一时间,朝廷上下交口赞誉蔡京有“德”有“才”,像这样德才兼备的人物,实在是朝廷应该重用的贤臣。

徽宗皇帝果然宣下圣旨,起用蔡京为定州知府。不久,迁升大名府知府。

童贯的上下煽动,惹恼了左宰相韩忠彦。韩忠彦在朝多年,深知政治斗争中宦官与大臣勾结而误国的厉害。当他看穿了童贯想借蔡京之事而稳固自己的政治势力的野心时,他便勃然大怒,在朝廷上严厉反对起用蔡京。被童贯串通好的右宰相曾布,一心想排挤韩忠彦而独揽大权。于是在朝廷上与韩忠彦针锋相对,数出起用蔡京的诸般好处。曾布抓住徽宗好虚荣的心理,说道:“起用蔡京,是当今皇上重视人才,不计前嫌,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如此皇恩浩荡,开明之举,怎么能被韩大人说得那么耸人听闻呢?”

满朝大臣没有人站出来支持韩忠彦。

徽宗皇帝急于退朝,也不辨是非,宣旨了事。

童贯暗中得意。不到一年的时间,蔡京从大名府调回朝廷任翰林学士承旨,专门为皇上起草诏书。不久,曾布退职,蔡京为右宰相。第二年正月,韩忠彦被免职,蔡京为左宰相。蔡京一步步的被提升,童贯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一日,早朝之后,蔡京对童贯说:“如今天下已把握在咱们手中了。您也不用在外面东奔西跑,访求什么书画,赶快回到朝中,你我共掌天下吧。”

童贯说:“虽然朝中百官无人敢反对你我,可边关的军队我们都不能控制。我看倒不如演一出‘双簧’。你掌握朝中大权,我主管军队事务,这样文武兼备,岂不更好吗?”

蔡京非常赞同。

第二天,皇上下旨,封童贯为“节度使”,主管边关军队,有权提拔立过战功的人入朝为官。

从此,童贯利用手中权利卖官鬻爵,成为京城首富。老百姓气愤不过,但敢怒而不敢言,就编了民谣来讽刺他:“想做官,买童贯;三千索,值秘阁;五百贯,擢通判。”

政和年间,童贯在京城重建府第,贾明仲作监工。快要落成的时候,贾明仲到童贯住处辞谢。童贯说:“多亏你长期劳心费神,我也没有顾得上款待你。这样吧,明天早朝之后,我不干其他的事情,招待你吃点点心。”

贾明仲叩头称谢。

第二天早朝之后,贾明仲按时来到。童贯并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过了一会儿,一个仆人拿来两个像皇宫中华盖一样的东西,边上缀满璎珞。他小心地把这东西打开,放在童贯和贾明仲旁边。贾明仲不知这叫什么。仔细看看,这上面都是用珍珠做成的。

两个丫环捧着一只小桌子走来,放在贾明仲面前。又有厨师拿来烧碳的银炉,在客厅两侧点火蒸包子。然后捧到客人面前。丫环给斟酒伺候。前后重复三次。每吃完一次换一回小桌。所用的果碟、酒杯之类,第一次是银的,第二次是金的,第三次是玉的。做工非常讲究,精美极了,贾明仲从来没有见过。

吃过点心,贾明告辞出来。先到了监工局里,然后才回家,看见有几个人在等他。见他回来,便说:“太师吩咐了,刚才您在客厅享用的一份器皿和两个丫环,都送给您了,请您接受。”

看看这价值几万钱的器皿,贾明仲感激不尽。从此,他成为京中豪富。

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十二月,童贯接受命令讨回前朝败给西夏国的湟州等地。

这是第一次领兵打仗,童贯雄心勃勃,浮肿的白脸皮上泛出几丝红晕。他被任命为西北监军,高永年、王厚为主帅。

北方的冬天,寒风凛冽,天空上飘着几朵惨淡的云。

童贯督帅王厚、高永年,领兵十万,直逼湟州。

这天,朝内太乙宫失火。一向迷信道教的徽宗,恐怕天象告警,不宜用兵,便立即手书敕令,使人乘快马给童贯送信,禁止他向西进军。

温顺逢迎的童贯,这次却违抗圣命。他看了命令以后,立即把它塞到靴筒里。王厚问有什么事,童贯不动声色。

“皇上催促我们赶快进军成功。”他从容不迫地说。

这样,求胜心切的童贯等于擅自出兵。

西夏羌兵早已得到消息。他们集结众多羌兵,据险固守,静静地等待着宋兵的到来。

王厚、高永年熟谙兵法。他们商定,一面佯装出兵,一面由高永年率轻骑抄道出击,首战羌兵首将多罗巴的三个儿子。

一场激战,天昏地暗。多罗巴的大儿子战死,接着二儿子也战死。小儿子阿蒙见势不妙,中箭后即败逃。

首战告捷。王厚部署兵马,准备攻克重镇湟州。

童贯求胜心切,命令高永年直接进攻。

气急败坏的多罗巴命令小儿子阿蒙沿宗水布下兵马,倚北山设下军阵,要以死来反攻宋军。

在这种形势下,王厚、高永年商议:羌兵早有设防,不可轻举妄动。

童贯不管这些,找到主帅营帐,对王厚、高永年骂道:“你们两个懦夫!我军眼看就要胜利,不进攻还等什么?”

二将军无奈,领兵冲杀,结果败下阵来。

童贯又气又急,咬牙瞪眼,拳头打着自己的大腿,弯着腰命令军队继续进攻。他嗓门很大,公鸭嗓拖出的尾音在寒冷的空中颤抖。

王厚、高永年兵分三路,杀人军阵。敌人负背受敌,不能抵抗,一哄而散。

突然,狂风大作,黄沙分扬。羌兵想组织兵马回头再战。弥漫满天的尘沙让人睁不开眼。宋兵顺风追杀,直逼得羌主母——龟兹公主率各部酋长开城投降。

王厚、高永年进驻湟州。

童贯耀武扬威,搬师回朝。

开封。艳阳高照,皇宫肃寂。

宋徽宗正举行庆功大典。蔡京表为司空,晋封嘉国公;童贯为景福殿使,兼襄州观察使。王厚、高永年官封原职,未得到任何奖赏。

湟州一战。蔡京在朝中地位大为巩固。

满朝文武多为蔡京、童贯死党,此举基本上没有人反对。只有蔡京的弟弟蔡卞挺身而出,反对这一奏议。

蔡卞说:“用宦官守疆,必误边计,童贯不配做监军。”

蔡京气得脸色铁青,手指弟弟骂道:“你这奸佞小人!我早就知道你有篡夺军权的野心,只是没有适合你的机会。今天,你侮辱童将军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真是痴心妄想。圣君在上,蔡卞心怀不诡,挠乱朝政,宜贬出朝廷。”

满朝文武大臣随声附和。徽宗下旨,将蔡卞贬出朝廷。

童贯再度领兵西进。

党项君臣,闻讯愤怒之至,主动发兵向宋朝边陲进攻。

位于宋朝东北边疆的辽国与宋并无战争。可是,这时正值辽国遣使向西夏和亲,于是两家联合起来,对付宋朝。

这些都及时地报告了朝廷,可童贯置若罔闻。大军继续西进。

西夏军愤怒之下,以大规模扫荡的阵势掠走北宋边疆数万居民。

党项族兵、重新组建的羌兵、辽兵三家合力,等待宋兵的到来。

到达边城的童贯会见王厚、高永年等将领。童贯说:“敌兵虽三军合力,也不抵我大宋之毫毛。我军必胜。”

高永年挺身而起,高声说道:“如今敌兵人多势众,士气旺盛。我军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对敌作战还是慎重为好。”

童贯最不能听见什么“慎重”之类的话,他拍案而起,横眉立目对高永年说:“我命令你马上增援宣威城。不打胜仗,别来见我!”

高永年谙于战事,知道此去必败无疑,但面对军令他无可奈何。只有前进,不能后退。

临近宣威城,天色将晚。高永年下令择地安营。至夜半时分,蓦地胡哨齐鸣,羌兵大至。高永年惊起,正想组织反击,不料羌兵前后杀人,攻破营寨。宋兵大败,纷纷逃窜。高永年也在混乱中被羌兵擒去。

不久,羌兵首领多罗巴将高永年杀头,为儿子报仇。接着,羌兵又毁掉大通河桥。邱州、鄯州危在旦夕。

暂时的平静潜在着更激烈的战争。在这种形势下,京城却连连得到边关得胜的捷报。童贯也就一次又一次地得到嘉奖,封公晋爵。

宣和元年,童贯觉得边关太过于平静。盘算之余,命刘法进攻朔方。在童贯的再三催促下,刘法领兵二万,孤军深入,直奔朔方北部小城统万城。

几乎与此同时,西夏王弟察克正引兵前来。察克自领步骑三队,直逼宋军前锋。另遣轻骑登山,绕道至宋军背后,迫使刘法前后失控,溃不成军。

刘法远道跋涉,正行进中,忽见敌军战旗招展,喊声阵阵。他知道已陷入包围之中,便命令士卒原地准备迎战。不想,部队后面也有敌兵杀来。前后夹击,军心大乱。

双方激战六七个时辰,宋兵人困马乏,伤亡参半。

刘法只得弃军逃去。途中,遇着几个商人打扮的西夏人,刘法侥幸求救。谁知这些商人却是军人所扮,当即把刘法杀死。

察克并不满足,带兵直捣统万城附近的震武城。进城如入无人之境,杀宋官吏,血洗震武城,最后留下一座空城而去。

明明是西夏兵留座空城,以此戏弄童贯,嘲讽宋廷无人。而童贯却再次谎报军情,反称宋兵大胜。

童贯又一次因说谎而受到表彰,晋封为“太师”“经国公”。宋徽宗赐号“媪相”。人们从此也就这样。称呼他。

“打破简,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这是北宋末年广泛流传的一首民谣。筒是童的谐音,指童贯;菜是蔡的谐音,指蔡京。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席卷中国东南的方腊起义终于爆发了。

起义的矛头直指巴结童贯而上台的朱勐。

朱勔,本苏杭一富商。当年童贯做为皇上的专使去苏杭搜求古画,他就有意巴结,进奉许多财帛给童贯。等朝廷中蔡京、童贯唱起了“双簧”,独揽朝纲的时候,他就更拚命巴结童贯、蔡京,以奉献奇珍异宝而被列到军功簿中。最初,徽宗在苏杭设“造作局”,童贯做首管。在他管辖时期内,修宫殿、筑园林,每天都要役使几千名工匠,为皇室造作牙角金玉竹藤织绣等各种奢侈品,曲尽其妙。三年后,再设苏杭“应奉局”时,因童贯领兵北去,就由朱动承管。

朱勔是以做花石生意起家的。他上台以后,强迫工匠走山寻湖,掘坟挖墓,寻找奇花异石。不管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在百米深潭之下发现有所需要的花石,千方百计也要取出来。

当地一些富庶人家,有收藏一些珍宝的,只要被发现,一律征收。稍有迟疑,不愿交出者,朱勔便带官兵前来,用带有官印的黄条封上,命令他的主人为皇上好好看管,不能有半点差错。有一点闪失,按欺君之罪处以死刑。十余年的时问,无数的花石被大量船只运送出苏杭。运送“花石纲”成为当地一项特殊职业。有的船只役夫就达数千人。一块石头所需的费用,据说要用掉三十万贯钱。两浙、两广、福建、四川等处官员也仿照苏杭,运送奇花异竹各种果木等进京师,沿途拆屋毁房,凿城廓、毁桥梁,江河中船只不断,陆地上役夫相连,沿途州县稍有积蓄的,也都为此耗费一空。

东南各省的下层百姓,不断有人造反,但都遭到镇压。运送“花石纲”的船只有时消失了,千百名役失一哄而散。朱勔感到威胁,增派大量监工严刑拷打怠工的役夫,企图以武力震慑百姓。

方腊再也不能忍受这严酷的统治。他组织东南方农民举起了“诛朱动”的义旗。起义军所向披靡,不到三个月,接连攻占了两浙首府杭州及六个州六十个县。义军所到之处,清算富豪之家,杀掉有民愤的官吏,痛打巴结拍马屁的读书人。

宣和二年底,起义军声势浩大,直向开封府杀来。

徽宗闻听消息,恐惧万分。朝廷紧急议事,商量对策。蔡京便又提议任用童贯为江、浙淮南等路宣抚使,带兵镇压起义。皇上表示同意,马上宣旨任命。

童贯以宣抚使的身份,做大将军,调原驻淮东的东南第一军和原驻荆湖北路的东南第七军、驻京畿的第四军官兵以及本来准备与金联合攻辽的陕西六路精兵共十五万人,前往东南,镇压方腊起义。

宋徽宗亲自率众臣送童贯出征。皇上手执童贯抱紧的拳头,一字一顿地说:“东南方的事,就都交给太傅您了。如果有什么紧急情况,来不及请奏朝廷,您就有权直接处理了。需要以圣旨的形式下达的,您也就大胆地办吧。”童贯听完这番话,激动得泪流满面。扑通跪倒,举拳向皇帝发誓说:“请皇上放心。我童贯一定不负您的厚望,割掉方腊的脑袋。”说完,飞身上马,领兵而去。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初,童贯到达杭州。他命令黄耘作“手诏”,称作“御笔”,说原来“花石纲”的事,都是当地地方长官做得不好,与私商勾结,才酿成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朱动父子,私心严重,今查其所为,十恶不赦,罢黜他们的官职以安民心。

杭州。朱勔府。在正房客厅的太师椅上,坐着一个人。他双眼泡微微肿起,松弛的脸皮有些倦意。旁边一个丫环侍立,为他轻轻垂着臂膀。这个人正是发布官令的童贯。

客厅左边坐着副将蔡攸,一旁站立的是起草“诏书”的黄耘。客厅右边站着一老一少,正是朱勔父子。

整个客厅气氛紧张。几个人正在密谋剿杀方腊的计划。从窗外射进来的几束光线使客厅显得幽暗、神秘。

过了几天,杭州地区被起义军清算过的地主豪绅都集中起来,听童贯训话。大家一起研究对付起义军的办法。有的说:“我知道他们藏粮的地方。”有的说:“他们的首领就在我家附近。”接着,起义军的粮仓被劫,小股部队被官军吃掉。整个起义的战斗力被大大削弱了。

童贯又命令偏将刘镇守金陵,然后进攻镇江。他亲率重兵夹攻方腊主力方七佛部,逼迫义军在弹尽粮绝,失去援兵的情况下,不得不于这年四月十九日放弃青溪,退回帮源洞。

帮源洞,方腊义军的大本营。这里山峦起伏,怪石丛生,地势险峻。义军余部退避洞中,各自凿地为家,摆兵布阵。洞口都用茂密的山间林草遮蔽,使官兵难寻路径。

童贯并不急躁。他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一方面广贴绘有方腊头像的布告,上题“御笔”,来瓦解民心,切断义军与农民的联系;一方面命令部将王禀等,在帮源洞前后左右布置重兵,然后以火为号,步步紧逼。他亲临战阵,督军作战。

由于义军遮蔽巧妙,官兵始终找不到帮源洞口。童贯气急败坏,他手指前方,高声喊叫,后来下令鸣镝纵火,焚烧山野。尽管如此,官兵仍然久攻不下。

方腊刚刚起义时,曾杀地主方有常一家,他的儿子方庚越墙逃脱。这时,方庚出来为童贯官兵带路,从小径会攻包围了帮源洞。

20万农民起义军,由于主力受挫,加上长年战争奔波,至此腹背受敌,最后失败。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毫等被俘。

据守帮源洞的义军继续抵抗,7万人壮烈牺牲。

童贯下令,士兵每杀一人赏绢7匹。大批青溪居民甚至来往行人都遭到杀害。

这年八月,方腊被童贯押解到开封凌迟处死。这一仗,宋官兵杀死起义军百余万,屠杀平民不下二百万!

童贯被列为“有功之臣”,晋封为“楚国公”。

不久,苏杭“应奉局”又重新开张了。

方腊起义,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徽宗、蔡京、童贯并不在意这些。在他们看来,只要武力镇压,再困难的局面也能安抚下来。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三月,金国来的使臣将一封约会宋朝共同进攻辽朝的信交给徽宗。君臣和议,两派意见针锋相对,不能统一。老将安尧臣大胆地说:“我以为联金抗辽万万不可。如果这样,我国北部边疆战争兴起,辽国灭亡,对我不利。到那时唇亡齿寒,金国就会对我国进行攻击呀!”

蔡京闻听此言,冷笑几声,不紧不慢说道:“辽国之患,从上祖时就是一块心病。辽贼不除,国无宁日。安大人所言是因惧怕而求得苟安吧?我大宋政权稳固强盛,况且又有金国如手足兄弟,联合抗辽,所向必胜。”

宋徽宗认为蔡京所言极是,乃命童贯为河北、河东路节度使宣抚使,蔡京子蔡攸为副使,勒兵15万,号称20万,出巡北边,以应金兵。

童贯慨然受命,领兵前往高阳关。

阳春三月,北方正是乍暖还寒时候。童贯、蔡攸左右相傍,马不停蹄。官兵浩浩荡荡,所到之处,鸡犬不宁。

这日,正行进间,先锋来报,说是有辽国的使者求见。

童贯很不耐烦地样子,设帐迎接。

使者上前报告了辽国君臣愿意与宋修盟和好,请求不要轻易用兵。

童贯以轻蔑的语气回答说:“你们辽邦早该对大宋俯首称臣。仗着宋国的强大,收拾你们只是早晚的事。现在宋朝皇上想开辟北国边疆,以使我国更为强大繁荣,你们的安稳日子没有几天了。”

辽使者并不生气,对童贯依然笑语相问:“童大人就一定有把握打赢辽国吗?安定、和平是我国君民所希望的,如果您非要发动战争的话,我们一定奉陪到底!”

说完,转身而去。

辽国君主看到和议没有希望,就派遣达什统领兵马,迎战宋兵。

童贯继续统兵北进。蔡攸在一旁说:“童大人的话对辽使就是一种威胁。说不定他回去一说,辽人已经害怕了呢?”二人满怀信心,来到边陲。

童贯部署:大军休息。部分士卒要贴出告示,晓谕百姓,官兵师出有名。他这样虚张声势,无外乎想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到处张贴“吊民伐罪”的黄榜,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二是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拉辽国人投降。

边陲村镇分外平静。没有人前呼后拥来迎奉王师,更没有人箪食壶浆,愿意为王师效力。

童贯有些发怒,他不能允许百姓们也不买他的帐。军中有人开始骚扰百姓生活,抢东西,调戏妇女,童贯只做不知,任其发展。

又过了几天,还是没有人理会他。一气之下,童贯愤然命都统制种师道出兵,悍然向辽国发动进攻。

种师道接到命令,冒死对童贯说:“现在出兵,末将好有一比,不知当讲不当讲?”

童贯满脸怒气,瞪着眼说:“军中无戏言。还有什么话讲,说出来吧。”

种师道说:“现在出兵,就好像邻居家有了盗贼,我们不但不帮忙捉贼,反而与贼约好分赃。这样的事可行么?恳望太师您三思。”

童贯怒叱道:“天子有命,何人敢违?你怎么敢瞎说八道,动摇军心。”

种师道争辩说:“太师明察,我可是一片忠心,才说出肺腑之言呵!”

童贯喝道:“执行命令才是你应该做的。如果违抗军令,就地正法!”

种师道一声长叹,领兵出征。

种师道将部队分兵两路:东路由他亲自统领,进趋白沟(今河北雄县北);西路由辛兴宗率领,进军范村。

这时前方来报,先锋官杨可世已到白沟,与辽兵交锋。

早已等候多时的辽国将领达什见宋兵前来,前后包抄,直逼杨可世部。

杨可世部远道跋涉,兵疲将惫,一开战便节节败退。等种师道赶来,二人仓促应战,不能赢得主动。两军混战,自早至暮,难解难分……。

这时得到消息,西路军辛兴宗已败给辽军。

种师道部军心涣散,无人再战,只得退守雄州。辽军大胜。

第二天,辽国使臣备了厚礼,来到宋军营盘。直奔童贯大帐而来。

辽使说:“女真人建立金国是他们背叛了我国而行事的。对于这样的国家,你们宋朝理应鄙弃轻视。把我们辽国做为你们的后继援来看待。为什么会贪图一时小利,放弃我们辽国这样百年友好的国家,与豺狼交朋友,做邻居,为日后种下祸根呢?”

童贯无言以对。

辽使又说:“况且帮助邻邦从灾难中解救出来,是古今一样的道理,还是希望大宋朝好好决策一下,不要忘记古训中的礼节,更不要为自己种下什么祸患。”

童贯张口结舌,支吾难以对答。

辽使走后,种师道再次建议与辽和好。

童贯正有气无处发泄,对着种师道大吼起来:“你心存不满,故意战败,又来替敌人说服我。我要上报皇上,治你里通辽国的罪。”

童贯果然暗中密奏皇上,种师道暗通辽军,屡次阻止宋军用兵,居心叵测,乃至失败。朝中王黼极力袒护童贯。徽宗最终给种师道降罪,贬他为左卫将军,同普通军官一样的待遇。

童贯因密报有功,不承担战败的责任。回到京师,调养生息。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七月,传来辽国国王耶律淳死去的消息,大权由萧太后执掌。辽国臣民中有对女人专权持怀疑态度的,就投降到宋朝,说了许多萧太后无能的话。

由蔡京推荐的新任宰相王黼认为有机可乘,就串通童贯、蔡攸劝说皇上发兵辽国,夺取燕京宝地。徽宗皇帝见童贯也极力主张北上讨伐辽国,就说:“可以发兵。”

这时,朝散郎宋昭上书,反对出兵。他的话直指对准童贯等人。他说:“不能向辽国出兵,也不能以金国为邻。当初辽宋‘澶渊之盟’里说,毁坏盟约的人应该被诛灭九族。皇上以孝德赢天下,难道您忍心动摇先圣诸君的灵位吗?当今之计,是要诛杀主张攻打辽国的王黼、童贯、蔡攸等人。皇上您以仁德威震天下,难道您忍心将北方的百姓置于长年的战乱之中,使他们生灵涂炭,白白送死吗?”

听了这番话,王黼暴跳如雷,指着宋昭骂道:“你这奸贼,简直一派胡言。当初祖上和辽订立盟约,实是敌贼强大,我朝为积蓄力量而采用的缓兵之计。如今我朝有足够的武力征服它。况且,萧太后初掌政权,立足未稳。我们趁其不备,攻克这个女人布置的防线,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你现在竟敢以皇上的声望来威胁,实在是不安好心。像你这样的奸臣,我朝应立即除掉。”

于是,王黼专写一道奏折给皇上,建议除掉宋昭。徽宗马上降诣,把宋昭从朝廷里除了名。

童贯、蔡攸也纷纷上奏皇上,支持王黼,并且言辞恳切地要求马上出兵,尽早消灭大辽国。

自三月战败之后,金国一直伺机再度攻辽。但它不敢轻举妄动,也不好再主动到宋朝请兵,商量夹击辽国的事。现在听到童贯、蔡攸主动出兵的事,不免有些慌乱。大将粘罕在军帐中说:“不知道这个太监又玩的什么把戏。他是真的攻打辽国呢,还是对准我国而来?我看还是主动去探个虚实,了解他们北上的真正意图。”于是,金使者求见童贯。

童贯上了几分年纪,行动有些迟缓。公鸭嗓说话带着颤音:“我朝有人说打下辽国就会受到你们金国的威胁,我看不会。你们金国地少人稀,与大宋相比,实力太差。你回去告诉你国国王,大宋不会欺负你们这个小国的。你们有什么困难,就到宋朝来说一声,我国会尽力相助。”

金使者没多说什么,转身回去了。

童贯轻蔑地说:“他们害怕了,所以前来打听。整顿兵马,我们出发吧。”

宋军人马号称几十万,以凶猛之势向北进发。

辽国人心大乱,无意战斗。

驻守涿州的常胜军统帅郭药师犹豫不决。

郭药师副将站出来说:“宋兵进驻白沟,离涿州咫尺之遥,我军还是调遣兵马,出击迎敌吧。如果只是坐在城里等死,那结果会更惨。”

另一副将反驳说:“如今军心涣散,无人愿意再战下去。白沟已经陷落,说不定士兵已经有开小差逃跑的呢。我看不如乞降宋军,落得个清白好名声。”

郭药师打断他的话,说:“看来辽兵惨败,实属天意。我们常胜军不怕打仗,只是天意难违,不如顺水推舟,也免得百姓遭受战乱之苦。我们准备投降吧。”

第二天,郭药师率八千人马,带上涿州、易州的版图,向童贯投降。

十月,童贯派遣刘延庆、郭药师领兵十万,攻夺燕京。

刘延庆部行至良乡,被辽兵截住。

郭药师部偷渡芦沟,袭人燕京边界。按约定刘延庆部为郭部后援,郭药师只好按兵不动,等待后援。

可刘延庆部纪律散漫,他的儿子刘光世贪图逸乐,迟迟不发兵。

这给辽军以缓冲的机会。他们调整人马,对郭药师大举反攻。郭部被辽军打得大败。

刘延庆在良乡整军,凌晨见辽军营中火起,误以为辽军来攻,自行烧营逃跑。辽军乘胜追击,直到涿水。

这一战,宋兵伤亡惨重,大败而还。宋朝自神宗王安石变法以来积存的军需,经此一战,几乎全部折损。

宋兵败退到雄州。童贯大惊。他与蔡攸商议如何推御责任。蔡攸说:“回朝不好交待,不如遣密使到金营,约请金兵会攻燕京。”童贯觉得有理,便派人到金国商请援兵。

十二月,金太祖亲自领兵出征,直奔燕京杀来。城内没有防备,金兵进驻燕京。

童贯、蔡攸在雄州呆等金兵消息。金国使者终于来到,童贯喜出望外。哪想到金太祖已进驻燕京城,这次是来责问宋兵为何不按约定夹击辽军。金太祖还提出,若燕京交给宋,以后每年宋朝需将燕京租税一百万贯献给金朝。

童贯不能决断,把金使陪送到开封。

徽宗、王黼依金使之言,一一照办。

第二年(公元1123年)四月,金兵退走还朝。按将帅命令,每个士兵可任意挑选奴隶、财物。燕京城内一片混乱。精壮男人被挑为奴隶,女人被唤为奴仆,被金兵肆意糟踏。满城狼藉,不堪入目。

童贯,蔡攸只接收到一座残破空城。

燕人作诗讥讽宋军无能,诗云:

痴心只望复燕云,庸帅何堪领六军?

一败已羞偏再败,寇氛从此溢河汾。

开封府内,却在大庆功勋凯旋。童贯、蔡攸被看做是得胜的大功臣,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童贯拟写奏本,大肆鼓吹收复燕京的经过,把一次又一次的败仗说成是胜仗,极力吹嘘。被时人嘲笑为“复燕奏”。

王黼、童贯、蔡攸却再次加官晋爵。

徽宗君臣自欺欺人,终于酿成了辽亡而北宋败国的祸端。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的春天,北方的冰河刚刚解冻,河畔的小草刚刚冒出嫩绿的新芽,金兵发动了对宋朝的进攻。

金军主将粘罕、斡离不为军队送行。

领兵大将是斜也,副将粘没喝。军队士兵个个精神饱满,神采飞扬。

斜也身穿虎皮战袍,头戴貂皮帽,身背一对铁锤,胯下一匹黑色战马,膘肥体壮、毛尖闪闪发亮。粘罕拍拍斜也的肩膀,语气坚定地说:“两年前,金国的使者被童贯侮辱说我们没有实力进攻宋朝。如今,辽国已灭,宋朝皇上只知道贪图享乐,根本没有防御的准备。此次向南进兵,对付的是有作战经验的宋将,全凭着我军旺盛的士气压倒他们。你一定晓谕士卒,勇猛作战。童贯是纸老虎,没有什么可怕。”

斜也点点头,不再说什么,领兵出发。与此同时,宋朝君臣也在商议接收燕地。听说斜也、粘没喝领兵南下,满朝感到诧异,纷纷询问童贯缘由。

童贯心里明白,但嘴上却说:“我军与金联合攻辽,取得燕京城,他们应如约交出燕地版图,不知为何带兵前来。”

童贯带一帮人马匆匆赶到太原城。马上派马扩、辛兴宗赶赴金营,拦住他们南下,询问他们对宋朝提出什么条件。

马扩、辛兴宗来到金营粘没喝的帐下,小心求见。粘没喝怒目以待,质问道:“你等前来,还是妄想索要两州两县的事么?”

马扩上前道:“不敢索要。此来一是迎接大将军人中原做客,二来是询问一下如约归还燕地的时间。”

粘没喝突发狂笑,坚定地说:“山前山后,都是我们金国的土地,哪有什么归还的事,不必再提这件事了。况且,你们接收我国燕地的叛徒,违背当初我们订下的盟约,应当另外割下几座城池交给我大金国。”

马扩、辛兴宗不能应对,像败下阵来的公鸡,快怏还报童贯,并提醒童贯我方加紧战备,准备迎战金兵。

童贯听完诉说,“呸”的一声,吐得马扩、辛兴宗满脸唾沫星子,说:“你们这二个不中用的东西,何必大惊小怪?金国只是初建小国,不会有许多兵马,对我朝堂堂大国只是窥视而已,不会有什么冒险的举动。”

这时,有人来报,说金使者王价儒、斡离不求见。

童贯整装接见,金使递上国书。

童贯拆阅来书,不禁脸色大变,过了半晌才战战兢兢地说:“你们说我纳叛渝盟,何不先来告知我呢?”

斡离不说:“我们已经发起了进攻,何必再告知你呢?想让我方退兵也不难,快快把河东、河北之地划割给我们金国,以大河为界,这样才能够保住你们宋朝的江山!”

一向威风不已的童贯,见金兵根本没有把他和宋军放在眼里,顿时张口结舌,支支吾吾半天才说:“你们不肯交地,反倒要我割地,这不是很荒唐吗?”声音越来越小,小到几乎没有。

宋军将领看了,个个义愤填膺,但没有办法。

此时,童贯已在暗鼬算逃脱之计,打算借回京禀告为名撤离前线。

太原知府张孝纯看透了童贯的心思。他知道,这个时候主帅临阵脱逃,必然动摇军心,两河之地就会轻易地被敌方夺走。他想到这里,挺身而出,劝阻童贯道:金人违背盟约,王爷您理应会寒各路兵将,合力抗敌,如果王爷一走,军心必然动摇。万一河东有失,河北还保得住吗?

童贯默然,没有说话。

张孝纯又说:“太原城地势险要,城防设备坚固,将士又善战勇敢,金兵未必能攻克它,诚恳地希望您留下几天,一起杀退敌兵,为国立功。”

一听这话,童贯气极败坏地说:“照你的说法,我是临阵脱逃了。我童贯受命宣抚使,并没有守边陲的责任,一定要我留在这里,请问要你们这些边将守臣干什么?”

当天夜里,童贯收拾行装,抄小道仓惶而逃。

张孝纯得到报告后,长叹一声,深有感触地说:“平日童太师,在人面前那么威风潇洒。现在畏金兵而退缩,抱头逃窜,有何面目见天子啊!”

童贯一逃,降将郭药师马上投降了金兵,并带兵攻朔州(山西朔州),克代州(今山西代县)、平州(今河北省卢龙县),破檀州(今北京市密云县)、蓟州(今天津市蓟县),至大河。北宋京师开封告急。

开封府此时乱作一团。

有大臣建议降童贯的职,参奏他历来谎报战功,如今引狼入室,不积极应战,却逃回京城。宋徽宗这时还袒护童贯,承认自己“任用非人,过听妄议,兴作事端,蠢耗邦财”,下“罪己”诏,晓谕各地军民,换取各地官兵和百姓起兵“勤王”。抵抗南来的金兵。

童贯不战而逃,名声极坏。徽宗任命宇文虚中取代童贯,为河北、河东路宣谕使。同时,召诸葶人援京师。

徽宗一面号召各地官民抗金,一面任命皇太子赵桓为开封牧,主持全国政事,以监国的名义来佧替自己抵抗金兵,自己仍然保持王位向金陵逃跑。李纲等主战的大臣坚持要求他传位给皇太子,以便更新政局,组织军民抵抗。宋徽宗为了自己能够逃命,只好同意退位。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宋徽宗假装得病,跌倒在地,昏迷不醒,大臣们急忙灌药。后徽宗又装着苏醒了,伸臂索要纸笔,用左手写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

此时,金兵在毫无阻挡的情况下,顺利渡过了黄河,进逼汴京城。

消息传来,朝廷上下,惊恐万状。

深夜,开封府通津门打开,一队人马仓促出城。他们先是坐船,延护城河东进。后又见几个人从船上下来,坐上小轿,快跑行进。只听见轿上的人说“太慢”“太慢”,于是又改乘运砖瓦的大船,赶到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县),弄了些衣被之类,又改乘骏骑飞奔到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北),才乘上官船,一直逃到泗州(今江苏省盱眙东北),方敢稍稍休息。

这一队人马就是宋徽宗、蔡攸、童贯和几个内侍。他们原定等天亮借口前往毫州烧香逃出开封,没想到金兵进攻如此之快,只好夜奔。

童贯随皇帝“东行”,找到的借口是带领“胜捷军”护驾。其实,他这时已被宣为东京留守,应该配合李纲的前线作战,做好京城的卫戌、备战等事。他的出逃,无非是贪生怕死,自私奸滑的又一表现。

童贯出来迎接。

张征示意童贯跪接“圣旨”。接着历数其罪。

随行执刑官从外庭飞奔而入,手起刀落,削掉童贯的脑袋。

一代奸宦,一命呜呼!

张征唯恐回京途中遭童贯“胜捷军”抢劫,便将童贯人头用生油水银浸泡,又用生牛皮裹好,放在竹济座底,并亲坐于上,回京城交差。

童贯之死,大快人心。有诗为证:

权奸误国祸几深,开国承家戒小人。

六贼尽诛何足道,夺回二圣远蒙尘。

辽太后胆略过人

宋真宗景德(1004-1007年)初年,辽军与北宋的军队在澶洲(今河南濮阳南)展开了一场激战。当时,辽方有临朝太后萧绰亲临战阵,北宋有真宗赵恒御驾“亲征”。这一仗,当然是孤军深入的辽军被击败了,但是萧太后不失时机提出了“议和”的战略方钵。“澶渊之盟”使辽朝变被动为主动,体现了萧绰作为军政总指挥的雄才智略。

萧绰,小字燕燕,契丹族国舅部人,生于辽穆宗应历三年(953年),死于圣宗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

萧绰出身于皇亲贵戚之家。景宗登基之年被选为贵妃,当年五月即被册立皇后。

萧绰在博通儒家经典的父亲影响下,从小就受到了比较先进的汉文化影响,懂经史,知诗书,聪慧机敏。十六岁当上了皇后,使她有机会接触军政界各方面的事务,也为她日后在政治舞台上独当一面、展政治雄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辽景宗年幼时几经宫廷变故,早年的坎坷遭遇伤害了他的身心健康,登上帝位后又不时患病,以致不能胜任日常繁忙复杂的政务。在这种情况下,萧绰以皇后的身份。承担起了综理朝政的大任。她支持倾向汉化、主张革新的一派,使辽朝政昏兵弱的局面开始得以扭转。景宗对萧后的政治、军事才能,也不能不心悦诚服。乾亨四年(982年)九月,景宗去世,其子耶律隆绪于柩前继帝位,是为圣宗,改元统和。隆绪虽登基称帝,但他不过是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三十岁的萧后奉遗诏总摄军国大政,被尊为“承天皇太后”。

承天后初临摄政位,辽朝廷正处于“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辽史·景宗睿智皇后萧氏传》,下同)的危难之际。宋太宗赵光义想趁机收复北方燕云一带失地,扩充领土。公元986年,宋军分兵三路,大举伐辽。承天后亲率精兵,身临前线,使士气倍增,在易州(今河北易县)大败宋军曹彬部。接着,又在代州围困杨敬业部,致使其军覆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雁门之役”。承天后作为辽方的最高指挥者,勇谋兼备,善于驾御兵众,把握战机,“赏罚分明,将士用命”,终使辽军变被动为主动,反败为胜,展示了她过人的军事才能。

公元1004年,承天后与辽圣宗调集二十万大军南下伐宋。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辽军迅速逼近了澶州。真宗在强兵压境和广大军民坚决要求抗辽的重重压力下,御驾“亲征”。辽军先锋将领萧挞览出阵督战,被射死在澶州城下。辽军既在军事上遭受一大挫折,又因孤军深入,粮草军食困难,处境渐渐不利。承天后权衡得失,当即决定与宋议和。

宋真宗不顾寇准等大臣的力谏,竞在十分有利的形势下,接受了和谈盟约:北宋每年向辽输贡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这对北宋来说,不能不算是一段屈辱史。不过从客观上来看,“澶渊之盟”订立之后,两朝各守旧界,南北长期混战的状恶得以改变。此后一百余年间,宋、辽两朝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社会环境比较安定,出现了南北相通、往返互市的新局面,这些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史称承天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成竭其忠”。承天后凭着洞明世事的敏锐目光和对汉文化的熟识,执政时期热衷于推行汉化政策。为了保证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措施能付诸实行,她不拘一格擢拔人才,敢委能臣以重任,尤其能大胆启用汉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官吏。因此,她执政时期能做到有令必行,得心应手,在政治改革中有所作为。汉族官吏韩德让文武兼备、有志于革新,承天后即把他视为心腹,信用不疑。后来,韩德让因功官至大丞相,成为辽朝廷中得力的支柱之一。

承天后为了将更多的知识才俊吸收到政府部门中去,还主持改革了旧有的官爵世袭制度。圣宗统和六年(988年),辽朝正式仿唐制实行科举取士。科举制取代世袭制,便为大批有学之士参政开辟了门径。她在以韩德让等为首的改革派官吏的支持下,对政治、经济、法律等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后来承天后下诏仿照汉人旧法(即封建立法)修订法律,在法律面前,不论是契丹人还是汉人,一律平等。

承天后深通军政韬略,卓具军事指挥才能,也曾多次带兵南征。但是,对待与辽并存的北宋、西夏、高丽等政权,她并不主张一味用兵,更多的时候还是互遣使者,平等交往,和平共处。受她重用的宠臣韩德让担任丞相以来,也能结欢宋朝,与宋保持和睦关系。她临朝执政后实行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使辽朝逐步摆脱了内外受逼的困境。百姓免遭征战杀戮之祸,便得以把精力用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这一时期,也正是契丹族历史上大步进展的时期。

承天后对儿皇要求很严。统和十五年(997年)秋八月,二十七岁的圣宗皇帝去平地松林游猎归来,承天后闻知,即狠狠圳诫说:“前圣有言,欲不可纵。吾儿为天下主,驰骋田猎,万一有衔橛之变,适遗予忧。其深戒之!”圣宗对承天后也十分敬重,总是言听汁从。统和二十七年十二月,承天后南巡时,因暴病而死于行宫。圣宗悲痛万分,遣使向邻国报哀,北宋、高丽等都先后派使臣奔辽吊祭。

承天后的军事活动和政治改革,使辽转危为安,促进了辽政权的封建化。她有胆识,有谋略,不愧我国契丹族杰出的女政治家。

同类推荐
  • 乱世奤商之关东恨

    乱世奤商之关东恨

    民国初年,冀东小镇少年周子恒辍学到奉天大商号茂兴源寻找当学徒的义兄,当得知义兄已被人灭口时,他开始了他的复仇行动……故事年代跨度十余年,再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奤商开办的大商号中各种经营模式和发展历程,以及中国民族工商业伴随国家命运在乱世风云中由盛转衰的曲折过程。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太平天国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斗争时间长达18年,势力遍及18省,在战斗中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制度,建立了各级政权,第一次担负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历史使命,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掀起的第一次革命高潮。
  • 宫廷政变

    宫廷政变

    本书讲述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的宫廷变化,内容包括:大唐的丧门星朱全忠陈桥兵变刘聪弑兄篡位等。
  • 重生古代我是大明星

    重生古代我是大明星

    一个在歌场执著的跑场十几年的小歌星,在一次大型演出中,为了增加粉迷们的新鲜感,使用了公司为之订做的先进的魔幻道具。没想电压过大,快速旋转的道具,直接把他给送到了另一个时空,一个类似盛唐的时代。什么,这里的丫鬟身上的劳动法保护,不可侵犯。那我怎么泡妞啊?什么,这古代竟然也有人开演唱会?皇上和宰相竟然还是粉迷。我的天啊,这是一个什么乱七八糟的古代啊。哼!做了十几年的男猪脚,怎甘心去做人家的粉迷,你们这些个什么烂蕃薯,就这原始的曲子也想当全国偶像,哥要让你们见识一下,谁才是大明星。
  • 我是吕布

    我是吕布

    如果吕布不是“三姓家奴”,如果吕布不是反复无常,如果吕布不是刚愎自用,那么东汉末年还会是原来的那个东汉末年吗?
热门推荐
  • 天神之傲

    天神之傲

    神!从不设置任何的限制和禁忌!没有地狱,也没有恶魔,有的只有人自行创造的黑暗!
  • 穿越之逗比千金大小姐

    穿越之逗比千金大小姐

    苦逼的安冉染才出门逛街就被车撞死了,幸运的是她还活着,悲催的是穿到古代的小屁孩身上了,然而这只是开始......
  • 斗罗大陆之邪灵传说

    斗罗大陆之邪灵传说

    出生自天斗星坦白城的沐少天,自小无父无母,当六岁之时在天斗星分院觉醒出至高无上的武魂之时,他的命运一切都变了。-------------------PS:求收藏推荐票!书友群号:734132194
  • 我在上界是剑修

    我在上界是剑修

    身负使命,我背剑前行。五年后,地球之上的位面将会有灭世之灾,为了守护我身后的蔚蓝星球,我以凡人之躯持剑徒步成仙。千万神魔在前,亿万生灵在后,我唯有前行。
  • 朝奉之女

    朝奉之女

    谢格物重生了,梦中前世因为利益害她家破人亡的表哥萧璟翎被三振出局。作为富商之女的她,本想着陪同父亲游山玩水,肆意一生的,却又碰到了“他”。到底是富商巨贾还是皇亲国戚,爱了就爱了!除了谈情说爱,她也没闲着,没有辜负“朝奉之女”,开铺子,攒嫁妆,一点没落下。
  • 三秒钟

    三秒钟

    我过你就像过清晨的马路一样-佩顿不不不,我过马路只需要三秒钟-秦阳当上帝给了秦阳三秒钟的无敌爆发力的时候,他就已经征服了球场
  • 九天神图

    九天神图

    地球神秘家族一则任务中,让林云走上寻找亲人道路上……
  • 月上海棠红

    月上海棠红

    月上花一朵,人间谁来折?相遇既是缘分,我下人间,为你而来。
  • 告诉你我不是笨蛋

    告诉你我不是笨蛋

    还没进大学她就和他杠上了,她以为他注定是自己的克星,他却一往情深,她以为“冰山”是不会感知人间温暖,他却因她而融化。一个调皮捣蛋,帅气逼人,却可给她满满的快乐和幸福。一个沉默孤傲,有“冷美人”之美誉,却可给她深深的拥抱和让人窒息的怜爱。
  • 记忆中的变化

    记忆中的变化

    她:你说,一个人究竟要怎样才算是“长大”了?他:我想,应该是当一个人学会照顾自己的同时,也懂得照顾其他人的时候,就算是“长大”了吧!她:那要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他:学会“放下”、“释怀”、“原谅”...不为难别人,也放过自己。她:好难~他: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关于“心灵成长”的旅程,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着,失去着;拥有了,然后又丢弃;反复循环,乐此不疲。她:我不明白,为什么知道会失去还要寻找?为什么拥有了又要丢掉呢?他:因为每个人都在找属于自己活着的“意义”啊!只有找到了这个意义,心灵才会真正的“成长”。有些人以为自己找到了,但这个“意义”会通过时间来体现它独有的价值。人们不惜一切代价去找自己认为对的“意义”,拥有后,却发现那并不是,只好丢掉,然后继续寻找。她:那要怎样才能知道自己要找的是对的呢?他:当你做一件事情,会让你感到持久的快乐和满足,并无愧于良心的时候,那就说明,你找到的是对的。她:这世上还有这等好事?我觉得我找不到~他:有的,我会陪你一起找。她:要是我一辈子都找不到呢?他:那我就陪你找一辈子。她:口说无凭。他在她的额上轻轻印下一个吻他:以此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