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8400000059

第59章 侠士义女传奇

女豪杰秦良玉

明神宗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四川忠州贡生秦葵家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这就是后来青史留名的巾帼英雄秦良玉。

秦葵的祖上本是佃农,由石柱土司招来忠州垦荒,经历几代人的努力,秦家已成了忠州的一个有名的大户;更兼他家祖上传下规矩,家境再穷,子孙耕作之余,必须习文练武。到秦葵已不务农,从事举业成了贡生。秦良玉上有一个哥哥,名秦邦屏,下有两个弟弟,名邦翰、民屏。

秦葵是一个有远见的读书人,并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自良玉幼年时就教她读书,良玉聪明绝顶,过目不忘,自小打下了很好的书史基础。他又看到万历年间政治已经腐败,预计天下会大乱,因此他总是教子弟以兵法,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他曾对良玉说:“你虽然是女子,也应当学习军事、武艺,自强自立,免得将来受人欺负。”秦良玉很乐意习武,于是她和兄弟一起学习骑马、射箭、格斗、技击。秦葵又教他们兵法韬略。秦良玉虽是女子,不管是武艺还是兵法韬略都比兄弟们精通。秦葵向良玉叹息说:“唉,可惜你不是男子,你的兄弟都比不上你啊!”秦良玉说:“锦伞锦车,难道一定是男子享用的吗?如果将来我掌握了兵权,夫人城、娘子军,都算不了什么啊。”因此秦葵认为女儿是个奇才,一般人家来求亲他都不答应。年轻的石柱宣慰司使马千乘仰慕秦良玉的名声,派人前来求亲。秦葵了解马千乘文武双全,不是那种纨绔子弟,就答应了这门婚事。一对文武双全的年轻人结为夫妇,自然志同道合,相敬如宾。

婚后不久,秦良玉对丈夫说:“现在天下不宁,而石柱处在楚、黔交界之处,是兵家必争之地,我们不可不预作准备,保卫自己的家园。况且作为男子,一生应当建立不朽的功勋,像这样坐守祖宗基业怎么行呢?”马千乘很佩服妻子的远见卓识,夫妻一同预作军事准备。他们注意发展生产,广积粮草;同时召集本宣慰司所属青壮年男子进行军事训练。没有武器,就砍下较粗的树枝制成白杆,创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白杆军。

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冬,播州(今遵义市)土司宣慰司使杨云龙率部造反。由于纪律松弛,他们的部队不仅攻城掠地,还到处烧杀抢掠,对近邻石柱造成极大的威胁。朝廷派兵镇压,并命令石柱宣慰司助征杨云龙。马千乘率兵三千从征播州,秦良玉也率领五百名精卒,自带粮草随后赶赴播州。

虽然石柱兵纪律严明,打了几个胜仗,但总的形势却是互有胜败。总督李化龙改不了奢侈恶习,在军中也常常举行宴会。第二年八月的一个夜晚,杨云龙趁着李化龙夜宴,准备连夜偷袭。秦良玉夫妇侦知,预先埋伏,一举击败杨云龙部。并乘胜追击,直捣对方老巢,连破播州的金筑等七寨。在酉阳土司等部队的配合下,一举消灭了杨云龙。战事结束,朝廷于次年取消播州宣慰司,改置遵义府。总督李化龙不上报秦良玉的战功,秦良玉也淡然处之;但白杆军却从此名扬天下。

通过这次战争,秦良玉夫妇深感筹措军费的重要性。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采矿业。创建大明时,轻徭薄赋。由于宫廷奢侈,上行下效,加上连年战争,到明神宗时,却加重矿税。而矿税由太监掌管,他们任意勒索,使得矿业越来越艰难。马千乘上书议论现行矿业税制的弊病,得罪了太监丘乘云,他竟然找借口逮捕马千乘,把他关进云阳(古县名,在四川东部,毗邻湖北)监狱,致使马千乘死在狱中。朝廷下诏,由秦良玉代宣慰司使一职。

秦良玉一上任,就剪去头发,撤去钗珥,除去佩环,穿上男装;并且挑选健壮的青年女子五百人,组成一支娘子军作为亲军。秦良玉成了花木兰一样英武的男装女统帅。

明光宗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后金(后来建国号为清)入侵,朝廷征石柱兵援辽。秦良玉派兄邦屏、弟民屏率数千人马先行赴辽。朝廷赐秦良玉三品官服,任命邦屏为都司佥书,任命民屏为守备。

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秦邦屏率兵赴敌。刚渡过浑河,恰遇后金人马铺天盖地而来,邦屏只得率众背水一战。邦屏身先士卒,白杆兵一以当十,奋勇杀敌。无奈后金人马越来越多,终因寡不敌众,邦屏战死,民屏率众突围而出。

秦良玉亲率三千精兵赴辽。因兄长战死,残兵待抚。秦良玉上表请求抚恤殉国者,并派使者至京,制冬衣一千五百套分给残兵,让他率领回川。由于战事紧急,自己来不及亲自慰问,就亲督精兵抵榆关。

秦良玉兵屯杏山,就与酉阳土司商议:敌人因我们远来疲劳,一定会连夜来劫营,我们可以如此如此,预作准备。当夜三更,后金人马果然偷偷搬开石柱、酉阳军营前鹿砦,大队人马蜂涌而人。等他们发现是一座空寨时,忽听到一声高呼:“杀尽鞑虏!为英勇殉国的石柱兄弟报仇!”看到一员大将挥动三尖两刃刀从营门外当先杀来,杏山大营四周冒出无数人马,把兵营围得水泄不通。营内敌兵顿时乱作一团,自相践踏。石柱兄弟同仇敌忾,逢人便杀,与酉阳土司的兄弟们配合,歼敌数千名。这一仗打出了中华女子的威风。

石柱白杆兵胜利的消息传到京中,朝廷认为石柱兵能征惯战,而后金又大肆增兵。兵部决定在石柱再征兵二千。秦良玉与弟弟民屏驰还石柱,准备增兵再战。刚到家,得知永宁土司奢崇明反叛朝廷的消息。朝廷命令巡抚朱燮元镇压,朱燮元命石柱兵助征奢崇明。

原来永宁土司也应诏援辽,先由属将樊龙统兵赴重庆。巡抚徐可求点核士兵,发现有许多老弱残兵,想要裁员。樊龙不服,杀了徐可求和道府总兵官二十多人,乘机占领了重庆,并报崇明父子援应。奢崇明父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纠集杨应龙余党,连永宁人马共数万人,攻破泸州、遵义,建国号大梁,再进兵围成都。他们畏惧石柱白杆兵,派使者备礼请秦良玉援助。秦良玉本来就痛恨叛逆,加上使者出言不逊,秦良玉拨剑把使者挥为两段,随即率领自己的子弟及白杆兵沿江西上行,驻兵重庆南平关,阻断永宁军归路。秦良玉布下伏兵歼敌一部,分兵守忠州,并驰檄燮州注意防御邦塘上下。由于计划周密,永宁军无路可走,冒险出战,又被打败。这时成都危急,李燮元檄秦良玉进军成都;良玉长驱抵成都,奢崇明向来怕白杆兵,见白杆兵到,解围而去。李燮元乘胜追击,收复遵义,奢崇明父子逃跑。

此时后金屡屡进犯,内忧外患交至,无力顾及彻底剿灭奢崇明。趁着兵力空虚。水西土司安邦彦也起兵响应奢崇明。贵州的兵力调去攻安邦彦,遵义空虚。奢崇明又乘机占领了遵义。两土司互相配合,气焰更加嚣张。这场战争变成了旷日持久的内战。

讨征奢崇明的战争打得异常艰苦。和胆小如鼠的朝廷命官一同作战时尤其如此。那些怕死的将军,未见敌人时,叫喊得比谁都响;一旦对垒,总是闻风先逃。一次战斗中,总兵李维新的队伍一触即溃;待秦良玉得胜归来,想和他商讨对策,李维新竟然紧闭营门,不敢和秦良玉相见。经过旷日持久的战争,奢、安的兵力损失很大,总算逐步平定。而秦良玉一家也受到很大的损失:弟弟秦民屏战死,两个儿子马佐明、马祚明身负重伤。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后金大举进犯。由于朝廷举措失当,蓟州、三河、顺义等地相继失守,后金兵直迫北京。秦良玉和儿子马翼明奉诏勤王。连年征战使石柱的经济也遭受很大的破坏,秦良玉散家财作军费。兵到北京,崇祯皇帝在平台召见秦良玉,封为一品夫人,写了四首诗赞扬她的功劳,其中有“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这样的诗句,朝野都为她感到光荣。京都的人听说白杆兵到了,都跑去围观,使人马都不能前进。白杆兵军容严整,京都人民深感敬佩,把石柱军驻地称作“四川营”,这个尊称流传至今。此次勤王,袁崇焕用扼险固守的方法,后金兵远来,不可持久,大肆抢掠一通后,退到关外。朝廷令翼明驻守京畿,良玉回四川。

此时西北连年荒旱,加上贪官污吏诛求不已,人民无法生存,纷纷举起义旗。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义军势力已经壮大。

崇祯七年二月,张献忠攻下蕲州,进逼太平,秦良玉兵到,张献忠撤走。

崇祯十三年,罗汝才部西进,秦良玉守住巫山,阻断去路;罗汝才转攻夔州,秦良玉援救,罗汝才撤走。秦良玉料敌如神,在马家寨挡住去路,杀敌六百,追至留马垭,斩其大将东山虎。再配合友军,大败罗汝才于谭家坪之北山,继又败之于仙寺岭。夺取罗汝才军中大旗,擒获其大将塌天,罗军渐衰。

此时张献忠部已占领湖北,朝廷派杨嗣昌往讨。杨嗣昌想把张献忠赶往四川,他以为张献忠害怕石柱白杆兵,不敢西进,就故意解除了秦良玉的军职,张献忠果然西进四川。但秦良玉认为保卫四川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也还是带着石柱的子弟兵保卫四川。

秦良玉纵观四川形势,向巡抚张士奇献计,请增兵守住四川的十三个关隘,陈士奇不用其计。她又向巡按刘之勃献此计,刘之勃同意,但他手上无兵。崇祯十七年春,张献忠长驱至夔州,秦良玉驰援,但寡不敌众,兵败,只好率众保卫重庆。

四川巡抚邵捷春只有二万弱卒守重庆,所依赖的只有秦良玉和张令两支人马。邵捷春胆小且不懂军事,他把秦良玉军留在离重庆三十里处,以保证自己的安全;派张令守黄泥洼,地形很不利。秦良玉担忧张献忠击败张令后会移师攻击石柱兵,到时候不能救重庆,屡次进言,捷春不听。她向人叹息说:“我一个妇人,屡受国恩,战死也是应该的,只可惜要与邵公同死啊!”果然这一年十月,张献忠接连在观音岩、三黄岭连败官军。秦良玉和张令急忙赴竹固坪拦截,张令阵亡;良玉援救无效,再战再败,三万人几乎伤亡殆尽。秦良玉单骑往见邵捷春,请示他说:“四川很危急了,把我们土司人马全部召来,还有二万人。我们自备一半军粮,还可以同张献忠决一死战。”但邵捷春说仓中已无粮,不用其计。张献忠部占领了四川全境。

秦良玉只得退兵保石柱。她召集石柱子弟说:“有投降张献忠者,我们族中决不宽恕他!”于是分兵守住石柱四境。张献忠部竟不敢犯石柱。

(南)明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秦良玉在家乡病故,终年七十五岁。

临终前,她告诫孙子马万年说:“现在石柱得以保全,是因为我活在世上啊。我死了,贼寇一定会来犯。石柱城东有座万寿山,有险阻可守,我已经预备了军粮在那里。一有警报,你赶快率领人马去守住。”两年以后,谭宏果然率大队人马进犯石柱。马万年遵照祖母遗命,事先率军民守住万寿山。幸亏粮草充足,谭部人马屡攻不克。

石柱竟得以保全。

风流才子唐伯虎明代苏郡(今江苏苏州)有一位有名的风流才子,姓唐名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信佛,号六如居士,还有桃花庵主,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别号,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唐伯虎不仅书画兼精,晓畅乐理,而且也诗文绝佳,才倾一时,他与文征明、祝允明、徐贞卿一起,被并称为“吴中四才子”,是吴中有名的风流之士。和许多有成就的文人一样,唐伯虎才高气雄,轻世傲物,为人放浪不羁,不修边幅。每每遇到花宴酒会的开心之处,则纵情开怀,放浪形骸。而对意中的名花异草,靓女秀姝,则是别具神形,不惜屈身埋名以求。且说锡山有一位名叫华虹山的学士,乃唐伯虎平时最为推崇,也最为倾服的时人之一。唐伯虎虽然和他彼此之间已神交多年,却从来不曾谋面。一天,唐伯虎乘船前往茅山进香,路上经过无锡。返回之时,唐伯虎准备前往无锡去拜访华学士。黄昏时分,小船在徐徐降临的夜色之中,停泊到了无锡的一条小河边。唐伯虎离船登岸,缓步而行,来到了城内的一条大街上。正行之间,唐伯虎偶然发现自东面走来了一顶轿子。但见这顶装饰秀美的暖轿周围,前呼后拥地跟了许多随行的女婢。唐伯虎让到路旁,目送着这顶暖轿子在眼前匆匆而过。忽然,轿后随行的女婢中,一个容貌艳丽,姿色过人的女子,引起了唐伯虎的注意。这个随行的女婢太漂亮了,唐伯虎不由地心旌一动,不自觉地又多看了几眼,并暗暗地尾随其后,希看她到底是栖身于何处。时间不大,只见这顶暖轿来到了一家富丽堂皇的大门之外,众人一拥而入。唐伯虎看得真切,心中且喜且忧。他对着这座高宅大院,凝盼、怅然了许久。他开始在周围私下里查访这座大院的主人,这才知道这座高宅大院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还未曾谋面、正欲前来造访的华学士。唐伯虎若有所思地又返回了船中。这一夜,唐伯虎神思迷惑,辗转难寐。他的脑子里,怎么也摆脱不了那个女婢的影子。一见钟情的唐伯虎夜不能寐,他在苦苦地思索着既不在华学士面前失去知书达理己这个吴中名士的面子,又能得到华府这个女婢的办法。他终于有了主意。夜半时分,唐伯虎突然从床上狂呼起来,如同中了邪魔一般。众人大惊失色,急忙起床将唐伯虎从梦中唤醒。“你刚才是怎么回事?这么大呼小叫的?”唐伯虎惊犹未定地答道:“我刚刚做了一个梦,梦中见到了一个红头发、青面獠牙的天神,手中拿着一根金棍在打我,说我鞋香控心不虔诚,天帝见责,便让他来教训我。我眼见他手中的金棍要落将下来,内心十分惊惧,赶忙给天神跪下啊头,乞求再三,天神这才暂时放手,但却警告我说,除非我只身再一次进香,一路上顶礼膜拜,到山庙中谢罪,这才有可能免遭惩罚,否则我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我惊恐不已,胆颤心寒,却被你们给叫醒了。没办法,我现在就当遵着天神的指教,只身前往山上谢罪还愿,你们可以驾船先回去吧!”

不久,天已大亮,唐伯虎换了便装,拿过了包裹和雨伞,奋然离舟登岸,疾行而去。

众人苦喊不止,唐伯虎只管向前疾奔。几个从后面追赶而来的人刚刚要赶上唐伯虎,却被唐伯虎一阵怒斥,快怏而退。

唐伯虎见已甩开了众人,心中不由地暗暗一喜。他紧赶几步,一转身便向华府的一个典铺行去。

唐伯虎来到了典铺之中。典铺的主管是一个看上去面相较为和善的长者。唐伯虎卑词下气对他说:“小人是吴县人,比较擅长书法。近因家中发生变故,小人只好出来谋生,想投奔一大家充当抄抄写写之类的杂役,不知府上是否见用。若方便的话,烦请您代为引见一下,小人将感谢不尽!”

“噢?你可否先写几行字我先看一下,如何?”主管对唐伯虎说道。

“可以。”唐伯虎随即操起柜台上的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数行小楷,递给了主管。

主管带上唐伯虎那清秀的笔迹,走进了华府。

“噢?这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瞧这么好的一手字,倒不似俗人之笔,唤来人进来见我!”

“是!老爷!”主管一会儿便应声走出门来。

唐伯虎平静地走进了华府,来到了华学士面前。华学士见唐伯虎生得仪容俊美,一表人才,更有一手漂亮、清秀的书法,心中不由地大喜,他在问过了唐伯虎的姓名之后。又问道:

“你平时可读过些什么书吗?”

“回老爷,小人自幼便读过一些儒家经典,比较擅长作文章。也曾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怎奈屡试不中,遂以流落至此。如蒙老爷不弃,小人情愿进府上做一名抄写工。”唐伯虎低头答道。

“我府上暂时还不缺抄写人员。这样吧,你就给公子作伴读吧!”

唐伯虎点头致谢。由于他进府之时,用的是假名,华学士也并不知道他就是唐伯虎,所以,在决定收下唐伯虎进府作公子伴读的时候,他还特地给唐伯虎取了一个名字,名日华安。唐伯虎被送到了书馆陪公子伴读。

唐伯虎终于得到了进身华府的机会,私下里便暗自留意查访起自己曾在外面见到过的那位婢女来。

不久,他便搞清楚了那位女婢的情况。原来,这名婢女名唤桂华,是府上女主人十分宠爱的近身丫环。唐伯虎暗暗地有些着急,一时间竞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能使自己早一天跟桂华在一起。

唐伯虎每日照例陪公子就读,公子文章里文意有不妥当的地方,唐伯虎常常私下加以修改或代为写作,致使公子的文章晓畅达意,文理皆通,令人耳目一新。

书馆中的老师见公子的学问骤进,文章精美,心下十分惊喜,便拿着公子的文章向华学士夸奖。

知子莫若父。华学士看了这些文章之后,却摇了摇头说:“这不是孺子的功底所能达到的,如果不是他抄来的话,也是请人代笔而作的。”

说着,华学士便使人唤过公子,诘问文章的来由。公子不敢隐瞒,只好据实禀告:“孩儿的文章曾经华安修改。”

“什么,华安!你的文章是经过他修改的?”华学士不由地吃了一惊,忙唤华安过来出题面试。

华安面对华学士的考题,拾起笔来不加思索,一挥而就。不大一会儿工夫,便将其所作呈给了华学士。

华学士惊奇地接过了华安呈上来的答卷。就在这一瞬间,他看到了华安的左手,有一个枝指。

华学士阅过华安的文章后,心下十分高兴。华安的文章不但词意兼美,字稳句妥,而且字迹秀丽,洒脱大方。便即刻将华安留为亲随,掌管文房。一应往来的书信,均令华安处理,没有不合华学士心意的。因此,华学士对华安更加器重,恩宠有加。

不久,掌管华府典铺的主管不幸病逝,华学士便让华安暂时先代管其事,掌管典铺。华安不负所望,典铺的出纳帐目有条有理,历历在目。华安的工作也特别小心谨慎,秋毫无私。

华学士非常满意华安的工作,意欲将其升任为典铺的主管。但唯有一点使华学士不很放心的是,华安眼下尚是孤身一身,没有妻室,万一哪一天他一走了之的话,委任其主管这样的事务,岂不是有点儿用人不当?

华学士觉得眼下这样还很难对华安委以重任,必须等到华安有了妻室,心真正安定下来才好。于是传呼媒婆,商议起为华安择偶婚配的事情来。

唐伯虎风流史

明代苏郡(今江苏苏州)有一位有名的风流才子,姓唐名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信佛,号六如居士,还有桃花庵主,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别号,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

唐伯虎不仅书画兼精,晓畅乐理,而且也诗文绝佳,才倾一时,他与文征明、祝允明、徐贞卿一起,被并称为“吴中四才子”,是吴中有名的风流之士。

和许多有成就的文人一样,唐伯虎才高气雄,轻世傲物,为人放浪不羁,不修边幅。每每遇到花宴酒会的开心之处,则纵情开怀,放浪形骸。而对意中的名花异草,靓女秀姝,则是别具神形,不惜屈身埋名以求。

且说锡山有一位名叫华虹山的学士,乃唐伯虎平时最为推崇,也最为倾服的时人之一。唐伯虎虽然和他彼此之间已神交多年,却从来不曾谋面。

一天,唐伯虎乘船前往茅山进香,路上经过无锡。返回之时,唐伯虎准备前往无锡去拜访华学士。

黄昏时分,小船在徐徐降临的夜色之中,停泊到了无锡的一条小河边。唐伯虎离船登岸,缓步而行,来到了城内的一条大街上。

正行之间,唐伯虎偶然发现自东面走来了一顶轿子。但见这顶装饰秀美的暖轿周围,前呼后拥地跟了许多随行的女婢。

唐伯虎让到路旁,目送着这顶暖轿子在眼前匆匆而过。

忽然,轿后随行的女婢中,一个容貌艳丽,姿色过人的女子,引起了唐伯虎的注意。

这个随行的女婢太漂亮了,唐伯虎不由地心旌一动,不自觉地又多看了几眼,并暗暗地尾随其后,希看她到底是栖身于何处。

时间不大,只见这顶暖轿来到了一家富丽堂皇的大门之外,众人一拥而入。

唐伯虎看得真切,心中且喜且忧。他对着这座高宅大院,凝盼、怅然了许久。

他开始在周围私下里查访这座大院的主人,这才知道这座高宅大院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还未辟谋面、正欲前来造访的华学士。

唐伯虎若有所思地又返回了船中。这一夜,唐伯虎神思迷惑,辗转难寐。他的脑子里,怎么也摆脱不了那个女婢的影子。

一见钟情的唐伯虎夜不能寐,他在苦苦地思索着既不在华学士面前失去自己这个吴中名士的面子,又能得到华府这个女婢的办法。他终于有了主意。

夜半时分,唐伯虎突然从床上狂呼起来,如同中了邪魔一般。众人大惊失色,急忙起床将唐伯虎从梦中唤醒。

“你刚才是怎么回事?这么大呼小叫的?”

唐伯虎惊犹未定地答道:

我刚刚做了一个梦,梦中见到了一个红头发、青面獠牙的天神,手中拿着一根金棍在打我,说我进香之心不虔诚,天帝见责,便让他来教训我。我眼见他手中的金棍要落将下来,内心十分惊惧,赶忙给天神跪下叩头,乞求再三,天神这才暂时放手,但却警告我说,除非我只身再一次进香,一路上顶礼膜拜,到山华安听说后,生怕主人配错了鸳鸯,使他与桂华不能结百年之好,便暗中乞求于与女主人关系甚好的人从中通融说:华安蒙老爷与夫人的厚爱,为之操办妻室,恩同天地,华安没齿难忘。但唯恐老爷和夫人选了外面的小家之女,不习里面的规矩。只要老爷夫人从府中的侍妇中为华安挑选一人为配偶,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华学士夫妇知道了华安的心愿后,觉得这的确不失为一个两全之策。但府内婢女这么多,也不知道华安能看中哪一个,倒不如干脆让华安自己选择算了。

华安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心下十分高兴。他终于流露出欲得桂华为妻的意愿。

华夫人初听之后,面有难色,她也实在有些舍不得桂华。后来,她终于满足了华安的要求,择日让二人拜堂成婚。

华安和桂华终于在华学士及其夫人的鼎力帮助下,拜过花堂,适时完婚。婚后二人情投意合,恩爱日深。

二人在一起相处的日子长了,华安终于将实情告诉了桂华:

“我本名叫唐伯虎,因羡慕你的芳容,遂屈身在此,为华府的杂役。今终于如愿以偿,能跟你喜结良缘,这是你我的天分。然而,此地并不是久留之地,我们可以一道再潜回苏州生活,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桂华欣然答道:“不知道你原来就是苏州赫赫有名的唐伯虎。现在,既然你为贱妾之故,不惜千金之躯,妾得遇郎君,又安敢不唯命是从呢?”

于是,二人暗自雇下了一只小船,泊于河下,又将室内的物品一一封好,遂连夜乘船朝苏州进发。

第二天天亮以后,家人见华安的房门紧锁,便赶忙去报告华学士。

华学士大吃一惊,满腹狐疑。他立即命人打开门锁,进房中查看。但见室内的衣饰细软,俱各登记,一应物品,分毫无取,只是不见了华安和桂华夫妻俩。

华学士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遂使人四处查寻,八方走访,竟查无二人的形迹。

一年多以后,华学士因事经过苏州阊门,随行人员发现书坊中端坐的一个正在读书的人,其外貌颇似华安。

随行人员立即将这个隋况报知华学士。华学士颇觉意外,马上令随行人员再去细访。

随行人员再次来到书坊附近,但见书坊中之人仍在持书翻阅,手上有一枝指。一打听,才知道此人名日唐伯虎。

华学士听了随行人员的查访汇报后,惊异之余,心中不由地想到:久闻唐伯虎为人放荡不羁,难道华安就是他?不如我亲自造访一次,以查明事情真相。

于是,华学士寻到唐伯虎府上,递上自己的名帖,请求拜谒唐伯虎。

唐伯虎听说华学士前来拜见之后,赶忙走出门来,将华学士迎人客厅之中。

华学士再三审视眼前之人,觉得他果然酷似华安。偶尔唐伯虎捧过茶来,华学士看得真切,对方的手上果然有一个枝指!

看来唐伯虎就是华安无疑,华学士几次想张口问之,却每每都是踌躇再三,还难以启口。

喝完茶之后,唐伯虎又令人上酒与华学士对饮。酒至半酣之际,华学士实在忍耐不住,便详细地向唐伯虎叙述华安其人的来去始末,想以此先探询一下唐伯虎的口实。

唐伯虎只是以话搪塞,不置可否。华学士见唐伯虎只是一味敷衍,忍不住又问道:

“我刚才所说之人,与你面貌酷似,不知道这是何故?”

唐伯虎依然还是以话搪塞,不置可否。

看看唐伯虎一味躲躲闪闪,不肯透露详情,华学士愈发狐疑,坐了一会儿之后,便要起身告辞。

唐伯虎赶忙对华学士说道:“且容先生稍留步一会儿,唐某自当为你解开心中之谜。”

又是几巡酒过后,唐伯虎命小童秉烛前面引路,自己则陪着华学士一道来到后堂,请新娘出来见华学士。

但见新娘子珠珞重遮,不露姣面,莲步轻移地走了出来。新娘子来到了华学士面前拜了几拜。拜毕唐伯虎挽起新娘,走到华学士身边,笑着说道:

“先生方才说我面貌颇似华安,不知道看看这个女子还是桂华否?”

华学士仔细一看,果然是桂华,二人不由地相视而笑。唐伯虎遂将过去的事情,仔细地给华学士说了一遍,大家不由地又是一阵开怀大笑。

出身名门 少有俊才

侯方域,字朝宗,明河南归德府商丘县(今河南商丘)人。他出生于世宦之家。祖父侯执蒲,官至太常卿。父亲侯恂,做过户部尚书。叔父侯恪,曾任国子祭酒。侯家世代讲求节义,其祖父、父、叔皆为官清廉刚正,雅好读书。父、叔都是东林党骨干,在与阉党的斗争中不怕破家丢官,为世人敬仰。

侯方域生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为侯恂第三子。长兄史书记载不详,可能是早夭。二哥名方夏。方域早年随父亲住在北京,曾师从明末名臣倪元璐。由于他天赋异禀,读书的速度和悟性远远超过几个同学,虽然当时年龄尚小,字的间架结构还掌握不熟练,但他写的文章开头、结尾常出人意外,行文奇特,气势不俗。倪元璐见过的读书人很多,象侯方域这样的学生,他是第一次见到,他向人断言:“侯生文章日后必定纵横天下!老夫教过的学生虽多,似此生文章确为平生所仅见。老夫得遇此子,也算此生一大乐事,诸君且待之。”后来,他祖父候执蒲因反对魏忠贤代天子祭天地罢官家居,便督导诸孙读书作文,管教甚严。调皮的方域每每在祖父有容来访、有事出门时,带领几个兄弟,说动老仆人偷偷外出,听歌妓唱曲,观歌妓跳舞,或到野外游玩。虽然如此,但他都能按时完成功课,甚至提前完成,因此,祖父虽然板起面孔训教一番,内心却为他的聪明过人而高兴。

天启四年(1624),方域七岁,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魏忠贤大兴东林党人狱,侯恂因此罢官,回家闲居,整日郁郁寡欢,常常感叹:“阮大铖聪明过人,竟然干出如此卑鄙恶毒之事,可惜啊可叹!”不懂事的方域不知所云,直到成年后方才明白。

崇祯元年(1629),魏忠贤畏罪自杀,侯恂被任为广西道御史。第二年,又调任太仆少卿,方域随父到达北京。到北京后,使方域的眼界大开。崇祯三年,侯恂又改任兵部右侍郎,督师昌平,阻挡后金的进攻。在大凌河(今辽宁省西部)战役中,侯恂破格擢拔偏将尤世威为元帅,擢犯有死罪的普通士兵左良玉为副将,并为左良玉取字为“昆山”。左良玉冒死作战,打败了后金军,为明朝立了大功,因军功第。一升为总兵。侯方域很为父亲的知人善任自豪。

崇祯五年(1632),侯方域参加了取得科举资格格童子试,通过了考试,成为秀才,踏上了通往封建时代象牙塔的阶梯上的第一个台阶。

崇祯六年(1633),无论对侯方域还是侯氏家族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首先,这一年。按照父母的安排,十六岁的侯方域娶东平太守常维翰之女为妻,从此成为成年人。其次,这一年,侯恂由兵部右侍郎迁为户部尚书,不久,向崇祯帝推荐何楷为给事中,推荐户部主事倪嘉庆、史可法为员外郎、郎中,第二年,又擢史可法为右参议。对史可法,侯恂尤其器重。史可法感侯恂的知遇之恩,执弟子礼。第三,方域的二哥方夏参加本年河南乡试,名列第二。这些事,特别是侯恂对左良玉、史可法的擢拔,对侯方域日后的生活具有重大影响。

在北京期间,侯方域逐步成熟起来。除继续攻读四书五经为科举做准备之外,从父亲、叔父的政务社交活动中大长见识,懂得了东林党与阉党的对垒,懂得了辨别士大夫的忠奸。这期间,他的聪明过人博闻强记给到过侯府的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能够流水般地背诵四书五经及《史记》、《汉书》、《三国志》中的有名段落,并能头头是道地分析天下大事及朝政得失。以至有人当面向侯恂称赞:“公子博闻强记如汉朝张安世,干才似唐朝李文饶(李德裕),日后必为国家栋梁!”侯恂虽免不了谦虚几句“犬子徒有虚名”,内心则颇涌起生子如斯的自豪。

这时,农民起义于内,后金崛起于外,明朝正如大厦将倾,但当政大臣互相倾轧,排除异己,无人为国事操劳。东林党人虽然以气节相尚,忧心国事,但大多是白面书生,称得上是廊庙之器者寥寥无几,侯恂常常感叹:“天下将乱,所见的卿大夫竟无足佐中兴的人,大事难道无救了吗?”

崇祯九年(1636),侯恂因在镇压农民起义中不力,宰相薛国观、温体仁指使宋之普奏劾他糜费孳饷,侯恂被捕入狱。十九岁的侯方域从北京快怏归乡。回乡后,他发愤读书以图博取功名。在读书写竹的同时,结交地青年俊彦,先后结识了吴伯裔、吴伯胤兄弟,贾开宗、徐作霖、张渭、刘伯愚等人。

后来,由侯方域、贾开宗发起,成立了雪苑社,吴氏兄弟、徐作霖、刘伯愚加入。他们在一起各展才华,读书作文,登高赋诗,饮酒联句,砥砺气节,忧国忧民。因为特别相投,方域还和徐作霖结为盟兄弟。由于他们的才气和气节,影响逐渐扩大。特别是侯方域已文名远播,连东南才子众多、名气极大的著名社团,如张溥、张采主盟的复社,陈子龙、夏允彝主盟的几社也对他们另眼相看,称他们为“吴侯徐刘”,他们与东南才子激浊扬清,品评人物,遥相呼应。这样的生活,转眼三年过去。

留都应试 东南交游

崇祯十三年(1639),乃乡试之年。这一年,侯方域6一十二岁。经过几年的苦读,与社友的切磋,自觉满腹经纶,决心参加本年乡试,一试身手。同时,他也想亲自会会那些神交已久尚未谋商的东南友人,亲眼看看号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东南名胜。于是,他带着满怀憧憬、满怀希望于春初南下,往南京而来。

到达南京后,找到一家豪华旅店住下,恒开始拜访已到南京的朋友。黄宗羲、吴应箕、打以智、陈贞慧、冒襄、顾杲、张自烈等,一一见过。这些朋友都是东林党后以。个个胸怀大志,人人风华芷茂,朋友们见他到来,喜不自胜。初到南京的一个月,几乎天天有友人为他接风,谈笑皆名士,往来无白丁,使性爱交游的侯方域如鱼得水,其乐无穷。夏初的一天,侯方域正在住处读书,书童禀报说:“桐城方公子来访!”方域高兴地说:“还通报什么,快点请进来!”书童把方以智请进来刚坐下,忽然下起雨来,两个人紊眭脱下外衣,畅谈起来。这时,方以智从怀中拿出一柄纨扇,说:“朝宗兄法眼,看此扇书画如何叫他接过来一看,但见书法劲挺,如惊鸟之斜飞:画格萧疏,似落鬣之孤逝。上面还题诗一首《过虎丘吊贞娘墓》,情思幽凉,风格秀劲。诗、书、画俱佳,确为上品。方域拿在手中,把玩再三,爱不释手,不停地在房中走动,连连赞叹:妙!绝妙!海内才子,赖有此君!不知为何人手笔?”方以智笑道:此即宣城梅朗三手笔!日下正住在天界寺,距此不过数里,愿意认识一下吗?于是,两人立即到秦淮河边,叫了一艘小艇,直奔天界寺,到了天界寺,方以智为他们做了介绍,梅朗中(朗三乃其字)正久闻侯方域之名,见到侯努域,连道:雪苑社吴侯徐刘之名,如雷贯耳,今日终于得见侯兄,才了我夙愿!此后,他与梅朗中相约游莫愁湖,登鸡呜山,谈诗论文,极为尽兴。

在与东南才子、名士的交往中,侯方域以其超人的才华,高迈的气节,倜傥的风度,给东南友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如方以智对他的印象是“美才而豪,不耐寂寞”。经友人的介绍,他加入了影响遍及全国的著名社团——复社,并受到了复社领袖张溥、复社中坚杨廷枢、陈子龙的器重,受到了东南文人的推重,人们把他与另外三位同样出身名门、才华横溢的陈贞慧、方以智、冒辟疆并称为“复社四公子”,一时间,“人人引重,无不愿交恐后”,侯朝宗之名不胫而走。

在读书、交游之余,他也时常携友人到秦淮河去游玩,挟妓纵酒,观舞听曲。在观舞听曲时,虽然人声嘈杂,侯方域往往在高谈阔沦、杯盏交错之时听出歌妓极小的差错,使友人和歌妓无不叹服他矧音乐的高深造诣,纷纷称赞:“曲有误,周郎顾,今天才亲眼见到啊!”在秦淮河众多的美人中,“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董小宛,时年十六岁,天性聪慧,书商、针线、食谱、茶经无不精通,性爱幽静,气质脱俗。董小宛色艺双绝,但她极端厌恶凡夫俗子,只接待有气节、有才华的爱国志士、才子文侯方域非常惋惜这株南国名花,生非其地,他有意帮董小宛脱去妓籍。在与方以智、吴应箕商量后,觉得只有“四公子”中的冒辟疆方才匹配。冒辟疆,名襄,字辟疆。能文善诗,书画俱佳,丰神俊朗,是复社有名的才子兼美男子。他们三人数次向冒辟疆介绍了董小宛。希望他纳小宛为妾,帮其脱籍。冒辟疆走访了董小宛,惊为天人,二人相见恨晚,日后几经曲折,终成良缘,成为三百多年来广泛流传的佳话。

不久,到了八月,方域参加了本年乡试。他以风格独特的文笔,深邃过人的见解,给主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列为本年南京乡试第三名。但侯方域的文章中也有使主考官为难的地方,他在策论中批评了崇祯帝贬辱忠臣、用人不当,这在主持考试的官员中引起了争论。放榜前一天晚上,副主考找到主考说:“侯方域如以这样的策文考中,你我就等着处置吧!”侯方域的阅卷官廖国遴听说后,认为侯方域人才难得,便向主考力争说:“如因此策文获罪,属下愿独自承担!”主考官徘徊良久,考虑到崇祯帝的刚愎自用,猜疑成性,最后说:“我们获罪,不过降级罚俸而已;传扬出去,恐对侯生功名不利,这一科不取他,对他也是保全。”侯方域于是落第。

襻人虽未考取,但侯方域的文名却日益扩大,生性自负的他并不在意功名。不久,以吴应箕为首的广业社举行社集,大会参与《留都防乱公揭》的朋友,名士毕集,济济一堂。作为中坚人物,他与吴应箕、陈贞慧、方以智、冒辟疆、顾杲、梅朗中、张自烈等连日宴集,酒酣耳热,便拿阮大铖作为笑料,时光过得热闹快乐。接着,十一日初,复社又在南京举行社集,他的才华引起天下敬仰的复社领袖张溥的重视。张溥认为侯方域少年英才,名不虚传,对他特别器重,说道:“四公子,五秀才,真乃我复社荣耀!”就此,侯方域介绍他的雪苑社其他成员及胞兄方夏、堂兄弟方镇、方岳一同加入了复社。

社集之后,杨廷枢、夏允彝、吴应箕邀他同游镇江。在金山寺,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他们对酒抒怀,侯方域不觉长叹道:“大厦将倾,极目神州,舍我其准!”杨廷枢在一旁赞道:“壮哉斯言!公子真当世之周公瑾(周瑜)、王景略(王猛)也!”接着,他与杨廷枢、夏允彝、吴应箕评论当世人物,从当政大臣到文人名士,往往三言两语,画龙点睛,使比他大二十五岁的杨廷枢及夏、吴二人服其精当,这使他十分得意,深感自己找到了知音。

才于名妓 千古美谈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本次东南之行,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家喻户晓的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后来孔尚任据此创作了传奇《桃花扇》。

游览镇江之后,张溥、夏允彝激赏他的年少美才,见他功名未成,索居南京,便想起“秦淮八艳”中的李香君,认为是天造地设,郎才女貌,有心为之撮合。便向方域介绍道:“公子少年英俊,风流潇洒,何不到秦淮走走,看看南国名花。如媚香楼之李香君,歌四茗堂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其歌琵琶词,余音绕梁,更称一绝,名列‘秦淮八艳’。尤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小小年纪,风调不群,能辨士大夫贤否。歌喉虽美,不轻易示人,公子独处留都,雅好丝竹,欲红袖添香,此其人也!媚香楼主人李贞丽,为定生(陈贞慧之字)兄相好,香君乃其养女,何不去会会。”侯方域来往秦淮,常听人言李香君色艺双绝,见识不凡,便有心到媚香楼一识其庐山真面。听了张、夏的介绍,便决定一往。一次,他访友归来,正沿秦淮河漫步,正巧碰上了李香君的师傅苏昆生,苏昆生说:“公子今日无事,何不到媚香楼看看姑娘们的盒子会(当时秦淮妓女色艺并佳者结拜为手帕姐妹,定期聚会,各以食盒盛自做之美味佳肴比赛,称为盒子会)?今日群芳毕至,争奇斗艳,机会难得!”方域闻听此言,正合己意,便顺水推舟,随苏昆生奔媚香楼而来。

到了媚香楼,虽然盒子会已散,群芳已去,香君犹在。苏昆生向李贞丽、李香君介绍道:“今天给你们介绍一位鼎鼎大名的大才子、真名士,‘复社四公子’之一,商丘侯朝宗。”随后介绍了李贞丽、李香君。李贞丽、李香君见侯方域英姿焕发,举止中透出超拔之气,果然人中龙凤,不觉肃然起敬。侯方域看那李香君肤如凝脂,声如莺啼,确有南国少女特有的风韵,虽然身材略低,但娇小玲珑,反添几分可爱,且举止大方干练。只见李香君一个万福道:“公子之名,复社诸公屡屡称赞,我母女久仰之至。公子今日光临媚香楼,真乃蓬荜生辉!”随后,侍女献茶,品茗漫谈,从国家大事到江南风光、人物,无所不谈。说到当政大臣的误国,侯方域长叹道:“放眼天下,目前是享乐者多,忧国者少,大事堪忧啊!”开始时,侯方域谈笑风生,谈到国事不觉满面含忧。李香君感到侯方域名不虚传,爱慕之情油然而生,目光中表现出明显的倾慕之情。方域本性情中人,心中早已领会。在交谈中,香君对忠臣义士的敬仰,对复社人士的敬重,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临别,香君母女递过文房四宝,请方域题诗留念。方域并不推辞,提笔在手,略停一停,挥笔便写,众人看去,乃是一首五绝:

南国佳人佩,休教袖里藏。

随郎团扇影,舞动一身香。

表面歌咏的是扇坠,实际写的是香君,因为李香君的雅号正是“香扇坠”。众人看过,齐声叫好,并把目光集中到香君脸上,香君不觉脸红。随后,方域拱手作别,香君脉脉含情,目送方域远去。侯方域走后,香君便将对他的爱慕给李贞丽说了,李贞丽在一旁早看得明白,也有此意,专等机会来临。

此后不久,罢职闲居的前江宁知县、风流名士杨文骢来媚香楼饮酒。杨文骢能书善画,为人豪爽,性格随和,广交朋友,和复社人士十分熟悉,也是媚香楼的常客。看到杨文骢到来,李贞丽分外高兴,便谈了香君对侯方域的爱慕,方域对香君的恋情。听说两两有情,杨文骢欣然答应:“此事包在杨某身上!”侯方域媚香楼初会李香君之后,李香君的风韵、见识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读书、独处之时,香君那庄重大方的举止,少女成熟的体态,秋波中涌现的爱慕之情,不时闪现在眼前。从燕京到南京,他见过多少国色天香,论起品貌双全、见识不凡,李香君确如凤毛麟角,“这样的美人真是可遇而不可求,难怪张天如、夏彝仲对她赞不绝口!”

正思量间,书童报道:“贵阳杨老爷来访!”杨文骢坐下,寒暄了几句后说:“今日不谈诗文,不论书画,专程为侯兄送个美人来!”随后将李香君愿托终身之意说出,侯方域一听,自是喜出望外,不觉脸色~红,说道:“香君姑娘才貌双全,肯托终身,自是小弟幸运。只是客居留都,囊中羞涩。所需聘礼,一时难以齐备。香君虽是青楼女子,终身大事,礼数总是应该周到的。”杨文骢见侯方域因聘礼为难,慷慨表示:“杨某虽然不敢夸富,也要奉送妆奁,助侯兄成此好事!”侯方域谢了杨文骢,便议定了喜期。

到了吉日一早,杨文骢便送来数箱妆奁,十分排场,另送白银三十两,置办酒席。早饭之后,名妓卞玉京、寇白门、郑妥娘,名艺人丁继之、沈公宪、张燕筑都来贺喜。客人到齐,立即排开喜筵,名妓唱曲,丁、沈、张伴奏,竹肉相发,行令猜拳,热闹了一天。到了红日衔山、乌鸦选树之时,送新人进洞房。杨文骢提出:“且慢,侯公子为复社才子;李香君为绝代佳人,合欢有酒,岂可定情无诗?”于是,香君捧砚,方域提笔道:“小生带有宫扇一柄,就题赠香君,永为订盟之物。”随即挥毫写成七绝一首: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东。

青溪尽是辛荑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众人齐赞好诗。杨文骢又道:“杨某不才,送香君一首催妆诗。”随即一挥而就,众人看时,也是一首七绝: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

何缘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

接着便将二人送入洞房。

第二天,杨文骢又来祝贺,李香君道:“这都亏了杨老爷玉成。我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马士英)至亲,却也拮据作客。此巨额银两,老爷施之无名,奴家受之有愧,今日问个明白,以便图报。”方域接着道:“昨日承情太厚,甚觉不安。”杨文骢答道:“既蒙问及,实不相瞒,这些妆奁酒席,花费二百两银子,皆出圆海(阮大铖之字)公之手。”

侯方域一听,吃惊道:“阮圆海乃敝年伯,小弟鄙其为人,绝之已久,他今日无故用情,令人不解。”

杨文骢道:“圆老也有难言之隐。圆老原是赵梦白(赵南星字梦白)的门人,本是东林一党。后来结交魏党,只为救护东林。不料魏党一败,东林反与之水火。近日复社诸生,倡论攻击,大肆殴辱,圆老每日向天大哭道:‘同类相残,伤心惨目,非河南侯君,不能救我啊’!所以愿纳交足下。”

方域听完,言道:“阮圆海悔过来归,也不可绝之太甚,何况罪有可原。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见,即为分辩。”这时,李香君粉面生怒道:“公子这是如何说话!阮大铖巴结权奸,残害忠良,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公子救之,公子要如何自处?我自幼随义母认识了陈公子,敬仰他气节高迈,吴君更是铮铮男子,他们都是公子至交,为何以阮大铖辜负至交?以公子之世望,何必定要与阮大铖交往?公子读万卷书,见识难道不如贱妾吗?”一边说一边把珠翠玉钗摔到了地上。并和侯方域把杨文骢送来的礼物——拿出,请他带回。方域听完道:“香君见识,方域自叹不如,真是方域的畏友啊!”

杨文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此后,侯方域与李香君新婚燕尔,时光过得飞快,不觉三个月过去。这时,北方因农民起义的发展,家书频传,催他速回商丘。但他实在舍不得美貌多情的香君,犹豫不决。香君却劝他勿效儿女之态,坚定了他北归的主意。

分别那天,香君为他在桃叶渡饯行,复社的几位朋友一起来送行。流水滚滚,别情无限。香君演唱了被称为绝技的《琵琶词》。然后,无限庄重地说:“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蔡中郎。中郎学不补行,常为后人诟病。如今《琵琶词》所传故事虽有虚构,但他趋附董卓,是难以遮掩的定论。公子素来豪迈:不羁,现在又失意而去,相见之期难料。愿公子珍重自爱,不忘妾所歌《琵琶词》。自此之后,妾誓不再唱《琵琶词》。妾身不幸沦落青楼,但立志不二,此后迎奉卖笑则可,卖身则不可,此志如此杯之酒。”说着,将杯中之酒泼于地下。在座之人无不为之眼中含泪。

接着,香君又拿出一个扇坠道:“远望中原,烽火遍地,公子远去,归来之期难料,这个扇坠儿请带在身边。见了它,如同见了妾身一般……”方域双手接过,放在贴身内衣里,随后,扬帆起航,与香君及朋友们依依而别。

国耍赖皮家回到商丘后,侯方域继续与雪苑社的社友忧虑国事,钻研诗文。崇祯十四年(1641),在农民起义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侯恂在囚禁五年之后,被从监狱中放出,回家闲居。这时,李自成农民军攻人了河南。在祖父侯执蒲死后,侯方域随父亲移居浙江建德。第二年,又移居南京。

崇祯十五年(1642),农民军攻入归德府城,留居城中的侯方域祖母田太夫人、堂兄弟方镇、方弼、方将因抵抗农民军被杀。雪苑社成员吴伯裔、吴伯胤、徐作霖:张渭战死。接着,农民军包围开封。在此情况下,崇祯帝任命侯恂为兵部左侍郎兼河南平贼总督,并赐尚方宝剑,命他统率左良玉等部兵力援救开封。方域随父亲迅速奔赴河南。因向父亲献计不果,被父亲派回南京。

到了九月,黄河在开封城北决口,开封城被李白成攻破。侯恂因援救不力被免职,避难扬州。不久,再次被逮入狱。

回到南京,方域立即到媚香楼来找香君。见到方域平安归来,香君喜出望外,二人畅叙别情。方域才知道香君在自己走后,只靠卖歌度日,坚不接客,立志为他守节。方域立即捧住香君的脸道:“香君对小生的情义,叫小生怎生酬报!此后我要好好守住你,恩爱度日。”

这时,驻守襄阳的宁南侯、平贼将军左良玉看中了繁华富庶的南京,以粮草匮乏为借口,扬言要东下就食,移兵九江。左良玉是明末的主要将领,农民起义军的劲敌,在抵挡李白成、张献忠农民军的进攻巾多次立功,为明廷倚重。左良玉如东下就食,荆襄一带将成空虚之地,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占领区将迅速扩大。消息传出,朝野震动,南京城里更是人心惶惶。为了阻止左军东下,兵部尚书熊明遇派人到媚香楼找侯方域,说左良玉为司徒公(侯恂)旧部,因此请他到九江劝阻左良玉。侯方域分析了形势,认为兵荒马乱,不可轻出,便以父亲的名义给左良玉写了一封信,说:“将军十年建树,中外倚赖”,希望他通晓“功名愈盛,责备益深”的道理,不要居功自傲,汲取唐朝中兴名将李光弼功高遭忌的教训,不要引兵东下。这封信写得激切惋转,有情有理。信封好后托著名说书艺人柳敬亭带走,驰致左良玉。

第二天晚上,侯方域、李香君正与苏昆生琢磨新腔,忽然见饧文骢匆匆而来,满面惊恐之色,见了方域也不寒暄便说:“侯兄,天大祸事来了!”方域道:“有何祸事?这删京恐!”杨文骢道:“今日在清议堂议事,阮圆海对众人说,你与宁南有旧,常通私书,是宁南的内应。当事诸公,俱有逮你之意。”方域听说惊恐不解:“我与阮大铖素无深仇,为何下此毒手?”杨文骢道:“还不是因‘却奁’一事过于激烈,致使阮圆海老羞成怒。”

侯方域气愤地道:“不料想老贼如此阴狠,我要投书羞辱老贼。”随即提笔在手,手不停挥,片刻便写完,这就是著名的《与阮光禄书》:

前辈本是我的父执。神宗末年与家父同朝为官,十分相得,后来却发生了想和您保持友谊而不得的事变。前辈自己应当回想其中的缘故,不必在下多说。

家父罢职还乡之时,我尚年幼,每当陪侍在家父之侧,家父常常感叹前辈的才华,并终日嗟叹惋惜。等我年龄稍大,懂得读书时,要到金陵去访友,准备启程时,家父叮嘱我说:‘金陵有个御史成勇公,虽然是我的晚辈,我心里一直很看重他,你到那里要把他作为师长。还有老友方孔熠,你应当拿着名帖拜在他的床前。’却没有提到前辈。等到了金陵,成公却已经获罪离去,仅见到了方公。方公的儿子方以智是我的旧交,因此我早晚都在他那里。前辈与方公都是在下的父辈,按理本应拜见,可我却不敢去,这其中的缘故前辈应当回想,无须在下述说。现在前辈却责备我亲近方公、疏远前辈。唉!这是否有点不妥当呢?

此后,突然有一天,有个王将军来到我这里,态度十分恭敬。每次来这儿,一定请我作诗,等得到了十分高兴,又是为我买酒,又是让歌伎陪酒,或招游船游览,或一同登山观景,非常殷勤,一连十来天不知疲倦。我开始不以为意,后来不免疑惑地问王将军为什么对我这样热情,将军才屏退外人告诉我说:“这是因为阮光禄愿意和您结交,才让我这样做的。光禄现在正被复社诸君辱骂,希望您能在您的好友陈君定生、吴君次尾面前多加美言,这样可以稍微洗刷光禄的罪名吧?”我当时严肃地推辞说:“光禄身为高官,并不缺少贵客,足以自娱,何必一定结交我们两三个书生呢?我若告诉那两位,一定会遭到两位的坚决拒绝。要是在下单独陪光禄游玩,恐怕对光禄没什么益处。承蒙您款待八日,情意深厚,十分感谢。鉴于上述原因,我们不得不中断来往了。”这些事我都是内心再三权衡过的,我以为没有做得太过分,而前辈至今心怀仇恨,那我也实在无法逃脱罪责了。

昨天夜里,我正在睡觉,令君杨文骢敲开门说:“左将军的人马要到南京来,陪都人心惶惶。阮光禄在清议堂说,您和左将军是老朋友,要做他的内应,您何不赶快走呢?”我这才知道前辈对我不只是有怨气,而且恨我,要把我灭族方才舒心。

我和左将军确实是旧交,并且已遵奉熊尚书之命给他写了封快信阻止他东来,他心里到底作何打算还不知道。如果他反抗朝廷,那就是叛贼;我如果真作他的内应,那也是叛贼。读书人稍微懂得礼义,何至于甘心做叛贼?万一有这样的人,那一定是日暮途穷,倒行逆施,就像以前魏忠贤的干儿义孙那帮家伙。在下难道是那样的人吗?为什么前辈要为我罗织如此严重的罪名呢?

我以前常常奇怪,前辈常希望结交天下的贤士,而光阴流转到如今竟然要嫁祸于人,使人灭族,这也太违背前辈本来的一心愿了吧。假使前辈突然有一天思索天下士人对前辈疏远的原因,未必不后悔;如果后悔,未必不改己过;如果真的后悔并且改过,静静地等待几年,前辈的本心就会剖白出来;本心真剖白出味。天下士人自会相继来到前辈的门下;我如果看到天下士人相继来到前辈的门下,也一定追随其后,深深地鞠躬请罪,那难道能算晚吗?而前辈怎么施用毒计害人,竟然到了这般地步呢?

我现在遭逢离乱,无家可归,扁舟短桨,放浪于江湖之间是十分容易的。只是担心前辈怀此心机,长在草野还好;万一重新得志,一定会对天下士人大开杀戒,以渲泄自己以前的怨气。这就使天下士入再也不会到前辈的门前了,并且那些后世修撰史书的人评论起前辈时,决不会象在下这样语言曲折意思婉转的。

我将要出发,本来可以不说这些,又担心前辈不加细想,又说我对前辈傲慢无礼,所以又说出自己的浅陋之见。言语未尽,就此打住。

随后,方域便与香君及众人告别,可怜二人刚刚重逢,又要分别。只见香君泪光莹莹,依依不舍地说:“天下大乱,烽烟遍地,后会之期难料,望公子多多珍重!”

方域深情地望了香君一眼,与众人频频抱拳施礼,便匆匆奔宜兴毫村而去,投靠密友陈贞慧。陈家与侯家是世交。陈贞慧之父陈于廷与侯方域的祖父侯执蒲为同年进士,后同官御史,意气相投,共同弹劾奸臣朱赓、李廷和。其后方域的父亲侯恂又与陈于廷共同与阉党抗争,一起被免官。陈、侯两家的友谊是有深厚的政治基础的。陈贞慧见方域到来,又惊又喜,抱住方域双肩道:“没有此事,你也难得来宜兴久住,我们也好畅叙阔别之情,等风平浪静后再作道理。”

宜兴古称阳羡,东接太湖、无锡,北靠常州,山青水秀,气候温和,以阳羡茶、紫砂壶、溶洞、毛竹著称于世。苏东坡游宜兴后曾有“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诗句。侯方域住在这里,又有陈贞慧为伴,可以谈诗论文,遨游山水,过了一段比较愉快的生活。只是父母、妻儿及香君的安全让他时常挂心。想起香君时,他便拿出香君相赠的香扇坠来再三端详,仿佛从上面可以看见香君美丽的面容。

马阮当政 大祸临头

此后,农民起义军如海潮奔涌,摧枯拉朽。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大学士范景文和侯方域的老师、户部尚书倪元璐等自杀殉死。

五月十五日,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即位,称弘光帝。马士英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不久,阮大铖复官光禄卿。九月一日,马士英力荐阮大铖为兵部右侍郎。阮大铖当政后,向昏庸、腐朽的弘光帝上奏,请求铲除反对拥立弘光的东林、复社人士,将东林、复社人士编为《蝗蝻录》。弘光帝下诏搜捕东林、复社人士。

九月的一天,他正与陈贞慧在书房商讨对策,忽报缇校来到,陈贞慧说:“我前去应付,你快从后门逃走!”方域仓惶从后门逃出,渡江投奔在扬州督师的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史可法。到了扬州,史可法将侯方域留在幕府,并告诉他,李自成进北京后,司徒公被从狱中放出,并任司徒公官职,司徒公找机会逃出北京,现流寓徽州。

十一月,为了防止李白成农民军渡河南下,史可法派高杰率部驻防睢州(今河南睢县)。因侯方域熟悉当地地理形势,派他协助高杰,一同前往。到了睢州,高杰不听从方域的建议,刚愎自用,十二月十二日被部将许定国赚杀,许定国率部降清。

侯方域只身南下,到徽州探望久别的父亲。使他颇感自慰的是,父亲虽久陷囹圄,却体魄强健。探望了父亲,便顺道东下,到宜兴探望陈贞慧,贞慧执意留方域在宜兴过春节。

正月还未过完,又来祸事。阮大铖侦知侯方域住在陈府,又派人到宜兴,秘密包围了陈府,逼陈贞慧交出了方域。临别,贞慧送方域到船上,紧握方域双手道:“君此去如有不测,故乡又在战火中,妻儿将归何方?你我祖孙三世休戚相关,我想以季子宗石娶君幼女,照应起来名正言顺,不知君意如何?”方域极为感激地道:“患难方为真朋友。一切全由陈兄安排!”侯陈两夫人便于船上置酒定约。这时,陈宗石二岁,方域幼女三岁。接着,侯方域被押往南京,投入监狱。阮大铖费尽心机,终于捕获了侯方域。但由于他声名赫赫,又无可杀头的罪证,阮大铖只好暂将他囚禁,徐谋杀他的罪名。

此后,清兵攻势日紧,南京危在旦夕。阮大铖自身难保,也就顾不上杀他了。五月初十,马士英、阮大铖随弘光帝出奔。五月十四日,清兵人南京,南明弘光朝灭亡,侯方域因而出狱,捡回了一条性命。

侯方域一出狱,便立即到媚香楼找李香君。到了媚香楼,只见满舍狼藉,一片凄凉。听说侯公子归来,李贞丽连忙出来迎接,却不见香君出来。方域迫不及待地问:“香君在哪里?”却见李贞丽双目落泪:“香君,我那苦命的孩子……”侯方域顿感不祥,又问:“我的香君在哪里?她出了什么事?”李贞丽又道:“公子,你来晚了……,我先请公子看两样东西。”说完,从箱子中拿出一把宫扇和一封未开拆的书信。他接过扇子一看,看来是他洞房花烛夜赠给香君的定情诗扇,只是诗行之间多了一枝鲜艳如血的桃花。那封书信信封上是香君媚秀的字迹,上写“侯公子亲启香君手缄”,他连忙打开,见信上写道:朝宗公子英鉴:自君匆匆离去,屈指已梅开二度。落花无主,妾命可悲;如飞絮般寄人篱下,妾又于心不甘。分别以来,妾身从未下绣楼一步。午夜梦回,常常以铜钱占卜公子之归期。只是自别后公子音信杳然,只能长望明月以度长夜。偶尔有朋友探问你的行踪,我只能遥望北方,哽咽难言。

呜呼!花残月缺,我越来越相信望夫化石的传说。天崩地陷,神州竟然陆沉。甲申年以来,烽烟蔽日,战鼓震空。妾以为南都遭此奇变,一定会学申包胥哭楚、张良复韩的志气。不幸的是,阮大铖、马士英入掌内阁,虎狼杂进,猫鼠同眠。他们推翻三朝的要典,却要把忠良一网打尽,大肆株连,妾身也未能幸免。幸亏有师友斡旋,方才脱祸。现在妾身避入栖霞山,终日以念经为业。最近,弘光帝又大选歌妓,排演阮大铖的《燕子笺》、《春灯谜》,大唱《玉树后庭花》一类的亡国之音。这种事妾身说起来无比伤心,公子听到一定也痛心疾首。

眼下,妾身每天晚上仰观银河耿耿,静听钟声迟迟,更感到度日如年。何时才能与公子形影相随,共同欣赏音乐呢?幸好苏师傅不辞路途遥远,愿传红叶之书。卞姐可怜我孤独,督促写此书信。这真是患难见真情啊!

遥望中州,灵魂常在公子左右。手拿笔时,心中如有千言万语,提笔在手,又不知该从何说起。柔肠寸断,言不尽意。附带寄上素扇、香囊及玉块、金钿各一个。

啊,桃花虽然已经暗淡,血痕与胭脂毕竟不同;豆蔻的馨香虽然化淡,手迹之中还有兰麝的香气。贱妾之志坚如玉块,不知公子之志是否也象金钿一样?

香君拜缄

读完书信,方域已是泪流满面。见方域读完书信,李贞丽道:“让我从头说起吧。”公子走后,香君立志为公子守节,卖艺而不卖身,简直是度日如年。不久,马士英的亲戚,新任漕抚田仰慕香君之名,以三百两银子邀香君见面,香君不为所动,说:‘我已立誓为侯公子守节,公子不来,决不下此楼一步!’田府之人欲行劫持,香君便用此诗扇挥打,最后见寡不敌众,便以死相拼,头撞墙壁,血溅诗扇,昏死过去。来人见成此局面,只好作罢。杨老爷(文骢)赶来,见诗扇染血,便提笔添些枝叶,点缀成一枝折枝桃花。香君醒来,说是‘桃花薄命,扇底飘零,为我写照……’此后,弘光帝荒淫无道,大征歌妓,阮大铖借机报仇,将香君与玉京、白门、妥娘等几个姑娘强选人宫。人宫之前,香君给公子写了书信,托苏师傅到睢州投书。

“人宫之后,马阮二贼强迫她们歌舞升平,香君刚烈之性,借唱曲骂他们‘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马阮恼羞成怒,把她们一顿毒打,丢在雪中,想把她冻死。多亏杨老爷在场,巧行回护,才留下一条性命。性命虽保住了,但在宫中罚做苦役。想香君身如弱柳,很快命如一线。后来,南京城陷,才回到媚香楼,但已奄奄一息。苏师傅回来,说高杰被杀,公子已不知何往,将书信带回。国破家亡,公子又久无音信,香君在三天前的夜晚抑郁而去。”

李贞丽说完,抬头看方域,见他衣襟已被眼泪打湿一片。

随后,李贞丽便领方域到楼后看香君的坟冢,只见纸钱满地,坟土尚新,墓碑上书“义女李香君之墓”。侯方域扑在坟上哭道:“香君啊,香君!我来了,你却走了,让我这后半生还有何乐趣?”李贞丽知道他伤心、后悔,也不劝他,让他大哭一场,渲泄他对香君的思念、悔恨,只站在一旁陪着流泪。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李贞丽才将方域拉起,回到楼上,相互劝慰。方域道:“死者长已矣,生者且珍重。妈妈多保重,我必须即刻到徽州探望家父。日后来南京,再来看望你们。”说着带好香君的遗书和诗扇,下了媚香楼,怏怏而去。

到了徽州,侯恂说,家乡来的人说,清人占领商丘后,已逐渐安定下来,他们决定冒险回故乡看看。方域便陪着父亲,北上返乡。

回归故乡 重新结社

清顺治二年(1645)夏,侯方域随父亲返回商丘。这时的商丘,残墙颓垣,百孔千疮,死尸枕藉,举目荒凉。回家之后,经过一个时期的筹备,方域与二哥方夏重整家园,还新建了幽雅的园林——南园,供父亲安度晚年。

不久,社友贾开宗也从淮阳返回商丘,来看望方域,见彼此乱后幸存,深感欣慰、幸运。听说侯、贾归来,徐作霖之弟徐作肃、其侄世琛速来看望,说到徐作霖、张渭之死,众人不觉默然。徐作肃提出:“我们四人可重新立社,让世人知道雪苑社尚有幸存者。”方域道:“不必着急。大乱已过,天下必有新才子脱颖而出。我们要寻访新社友,扩大雪苑社。”此后,便开始与贾开宗及二徐讨论诗文。第二年,徐邻唐的文名逐渐显露。徐邻唐为商丘中年儒生,在雪苑社成立时,还未成名。至此,与侯方域等互通声气。贾徐等人同意吸收。顺治五年,原明朝宰相宋权之子宋荦从燕京回到商丘。宋荦少年成名,有神童之誉。他一回商丘,便来拜访侯方域,切磋为文之道。于是,他们在顺治九年正式建立了“雪苑六子社”,以区别于前此四个成员的“雪苑社”,仍推方域为盟主。

不久,到九月中,他接到了陈贞慧邀他南下的书信,说阔别数载,至为思念。现陈宗石已能读书,开始通晓世情,多次说想念未来的岳父,希望他能南下相会。两年前,陈贞慧就邀请过他一次,他立即收拾好行装,才要起行,却因父亲突然生病作罢。这次接到书信,他想起生死之交的贞慧,想起渐晓世事的宗:石,想起宜兴的山水茶竹,他兴奋不能自己:是啊,宜兴一别,倏忽已七年过去,人生能有几个七年啊!第二天,他便欣然启程。

十月初,到了宜兴毫村,一见面,他就与贞慧彼此细细端详,而后久久拥抱,当晚作长夜之谈,畅叙别后诸事,历大难而不死,重新聚首,彼此均感谢上苍照应。接着,九岁的宗石随长兄维崧出来拜见丈人,小小年纪,行礼作揖,俨然象个大人。坐下之后,放言谈天下事,声音宏亮,见解成熟,令举座皆惊。方域有婿如此,大喜过望,平时酒量很小的他连续与贞慧干了几大杯。酒酣耳热,他手抚宗石之背说:“为你取名宗石,字子万,是要你学习万石君(西汉石奋,本人与四个儿子都官二千石,景帝称他为万石君,以孝义著称)。你祖父、父亲都是当世名人,家教有方,你们兄弟中人才竞出,日后必定光耀门庭。你的父亲无愧于少保公(陈于廷),愿你日,后无愧于你的父亲。你如能每次见我都有进步,以后还会有什么惭愧吗?”

宜兴人士听说侯方域来到陈家的消息,极为欢喜,便置酒欢会,一来欢迎他的到来,二来互庆劫后尚在,有缘聚会。于是举杯行令,分曹赋诗,长吟短咏,诗声朗朗。方域置身其间,宠辱皆忘,不知今夕何夕,不知身在异乡。明朝灭亡六年来,他还没有这样快乐过。令他不禁想起崇祯十二年他应试初到南京,方以智首倡的那次宴集。那时,天下虽已显乱兆,南京尚一派升平之象,朋友们一个个少年俊才,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月旦人物,意气昂扬,不可一世。现在,吴应箕蹈刃而死,陈子龙投水殉节,李雯抑郁而逝,方以智出家为僧,冒辟疆吞声隐居……江山之恨、黍离之悲涌上心头,不禁叹道:“今之江左,视昔日又何如?”大家不约而同停止了吟咏,半醉的朋友也因而醒酒,相对垂泪……

这次聚会后,他又在陈家住了几天。临别,作了一首《种松歌》赠给陈宗石,中有诗句云:“种树当种松,生儿当生龙。松能参天三百丈,龙能腾地九万重。”希望陈宗石幼怀壮志,早日成才。

不耐寂寞 自毁晚节

在侯方域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生活中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贪图功名、出应清廷乡试。

侯方域自成名以来,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大遗憾,那就是自己虽然文名赫赫,但一直未能博取功名,着青衣,戴小帽,深以为耻。明朝灭亡前,他的友人中,以四公子论,方以智中进士,点翰林,给皇子当老师;陈贞慧、冒辟疆中副榜。其他如张溥、陈子龙、夏允彝、杨廷枢等都考中进士,尤其吴伟业会试为会元(会试第一名),殿试为榜眼(殿试第二名),一夜之间名扬天下,出人头地,使他好不羡慕。总之,他的密友几乎都博取了功名。平心而论,他那些取得功名的朋友,论才华,与他各有千秋,在散文创作上,他甚至要超过他们。因此,他一直为自己没有功名深为遗憾。

明亡清立,江山易主。

清人入主中原后,为了稳定全国局势,仍按汉族封建皇朝的惯例,逢酉、子、卯、午年举行乡试,次年举行会试,以此笼络人心,吸引汉族文人为其效力。

侯方域回到家乡的第二年即顺治二年(1646),清廷举行会试。这时,南方虽然有隆武、永历等南明政权进行抗清斗争,但清朝建立已三年,在长江之北的广大土地上已经建立了稳固的统治,清朝代明已成不可动摇的事实。忠于明朝的武将文臣虽然以“反清复明”号召人们,但大众虽不满于清朝的民族歧视,如强行剃发等等,但对腐朽透顶的明朝统治者并无太深的感情。在这种形势下,数年之前早已看出明明灭亡之势不可避免的侯恂决定面对现实,归顺新朝,于是让方域二哥方夏参加了本年会试,考中进士。

仲兄的考中,对跃跃欲试的方域是一个推动。他也决心步仲兄后尘,参加考试。但当他把这种想法讲给友人们时,却引起了友人们的反对,侯方域虽然心向往之,却也只好作罢。

此后几年内,顺治帝采取了许多安定社会的措施,普通大众已逐渐适应在新朝的治下生活,从北京还不断传来一部分朋友在新朝做官的消息,如周亮工、龚鼎孳,连身为东南文坛领袖的钱谦益也做了清朝的吏部侍郎,连与他相约决不仕清的吴伟业也做了国子祭酒。于是,他决定参加顺治八年的乡试,试图“龙门三尺浪,平地一声雷”。为了应付清议,他一面对外界说,当地官吏强迫他应考,另外还买通一武士,在乡试之前,强行劫持了徐作肃,强迫他一起参加了本年乡试,免得他一人挨骂。考试之后,他以洞晓世事的策论、独居风格的文笔引起了阅卷官的激赏,准备取他为本届河南解元(乡试第一),但主考官妒忌他文名太大,故意将他降为副榜。侯方域真是时运不佳!

放榜之后,名满天下却只中副榜,侯方域后悔莫及,作为成名已久的人物,倒不如不中光彩。此后,他建一室取名“壮悔堂”,后悔以自毁晚节的代价,仅仅中了个副榜,由此毁了弱冠以来砥砺气节的声名,毁了与吴传业相约“不以过眼浮云而改初志”韵誓言。在最为相契的四公子中,方以智出家为僧,令满人无可如何;陈贞慧隐居不出,数年之内足迹不入城市;冒辟疆放意林泉,以诗画自娱,都表明了不与满人合作的态度。其他友人如吴应箕、杨文骢抗清殉国,夏允彝、陈子龙自沉明志,自己敬仰的老师倪元璐也自杀殉国,他们都因忠于故国而使天不人敬仰,甚至连清朝都对他惘表示敬仰,称扬他们的气节,赐以谥号。自己在不久以前还信誓旦旦地与友人勉励要忠于故国,现在却背叛故国、背叛朋友,做了不忠不义之人。既对不起九泉之下的朋友,又无脸面见在世的友人。古人三十岁称“牧年”,这时三十五岁的侯方域感到莫大的羞愧和悔恨,想到崇祯十二年应试金陵,豪爽多智的方以智曾以“美才而豪,不耐寂寞”评论自己,当时虽然不大爱听,现在想来,终究是“不耐寂寞”四字毁了自己的名声,他不禁慨叹:“一失足成千古恨,待回头已壮年身!”

应试事件之后,他连连追忆往事,以至“历寝食不能忘”,神情抑郁,这使本来比较文弱的侯方域日见消瘦,又过了一年,终于在顺治十一年(1651)盛年而逝,年仅三十七岁。

侯方域死后,留下《壮悔堂文集》十卷,《四忆堂诗集》六卷。他的散文继承韩愈、欧阳修的笔法,简洁传神,自成家数,与魏禧、汪琬并称清代“国初三大家”,公推第一。人们评价魏禧为策士之文,汪琬为儒者之文,左域为才子之文。

叔远长到了十五岁,在家里顶一个大劳力了。每天一千完农活,他就拿着扁担往森林里钻。“儿子,别背柴了,灶坑里多着呢。”母亲心疼他。

“娘,呆着没事,黑了天我再回来。”他喜欢去那片乐园。

两个老人煮好了饭等着儿子回家。等啊,等啊,天都快黑了,儿子还不回来。老母亲焦急万分。“他爹,山里狼多吗?”

“嗯。昨儿邻村李老二的儿子被叼走了。”

“他爹,快去看看!”当娘的坐不住了。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两个老人奔到森林,正打算一个从东、一个从西寻呼,一眼看到王叔远正趴在一块光滑的巨石上,手里挥舞着小刀“唰唰”地刻凿着。他们的心像石头落地一样踏实了。可是,凑近一看,他们的心一下子又提到了嗓子眼儿,禁不住“啊”的一声叫了出来。原来,王叔远刻了一只猛虎,老虎张着血盆大口,摆出一副张牙舞爪、正欲吃人的狂态。年迈的爹娘简直难以想象,儿子能够把猛虎刻得如此传神!

“孩子,回家吧,狼要吃人的。”

“别急,娘,我把虎牙刻上就好了。”

爹娘笑眯眯地看着儿子给老虎刻好了牙齿,然后,三个人欢欢喜喜地回家了。

叔远的父亲去过城里。城里的达官显贵建造住宅时,都要请工匠给房子雕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工匠们可以凭手艺赚钱,从此以后,他支持叔远雕刻,有时自己外出碰上好的山石、木料,也不辞辛劳地往家里搬。叔远平时也常雕刻一些东西送给村里乡亲。

日子又过了三年,村里人口渐渐多了,许多人家都要盖新房。他们喜欢在房梁柱脚上刻一些玉米、麦穗等五谷杂粮,希望年年丰收,吉庆有余。这时候,王叔远的雕刻手艺已扬名全村。谁家造新房,最后一道工序必定请叔远给刻上一些吉祥物,喜庆一番。

连小孩子们也缠着王叔远不放。叔远十分喜欢小孩,想尽办法给孩子们雕些玩具。他用钢丝锯先把白杨木或白茶木加工成要雕刻的东西的大致轮廓,再用平凿雕铲,最后用三角刀拉衣纹、瓦楞等。他刻了许多风筝、小鸡、卧牛、小狗、兔子等给孩子们,在孩子们的眼里,王叔远的手就像会变魔术似的,要什么得什么。

王叔远的手艺越来越精湛,他已经能够坦然地按照人们的要求熟练地刻出东西,不费吹灰之力。到了收获桃子的季节,王叔远和乡亲们一块儿在山上收摘桃子。累了,大伙儿就休息一会儿,吃几个桃子。休息的时候,叔远看见人们吃了桃子后扔得满地的桃核,忽发奇想:闲着也是闲着,何不用桃核刻点小玩意儿。

他挑了一个又扁又长的桃核,在上面随便地刻了一个桃子形状。他发现桃核还是比较容易下刀的,而且顺着核形刻,刻出的东西极富立体感。他便捡起桃核又刻了几样东西,发现效果都不错。兴奋之极,他像发现了金子似的,用篮子盛起地上一堆堆桃核,带回家去。

从此,王叔远的注意力转移到桃核上面,开始冥思苦想,在桃核上大作文章。渐渐地,他不但能雕刻一件件简单的器物,而且能雕刻较为复杂的画面和场景。不但刻桃核,也刻其他的果核。

王叔远交游很广,朋友中有一个文学家叫魏学咿的,知道叔远用桃核雕刻的创新后,很想得到一个桃核雕刻作品。叔远思前想后,考虑到他经常舞文弄墨,就挑了一个狭长的桃核刻上了苏东坡游赤壁图送给他。

魏学河尹拿到雕刻成的桃核作品,吃惊得瞪大了眼睛,高声赞叹:“绝妙之极!”

桃核上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主体是一艘船。船从头至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约有两颗黄米粒摞起来那么高。中间突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逢覆盖着。旁边开着小窗户,左右各四扇,共八扇。开窗望去,可以看见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得窗户,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对联,字用石青涂过。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和尚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观看一张横幅的书画,东坡右手握着书画的右端,左手轻轻按着黄鲁直的背部。黄鲁直左手握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人微微侧着身子,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中。佛印特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与苏、黄二人完全不同。他右膝平放,右臂弯曲着支在船上,竖起他的左膝,左手臂上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面,珠子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起义军首领李岩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并发,接连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和蝗灾。那些明朝的高官富人不但不赈济灾民,反而丧心病狂,大发国难财,直闹得饿殍遍地,人相为食。百姓走投无路,只好起而造反。于是农民起义如星火燎原,愈演愈烈。在东北,后金政权见明朝廷日益腐朽,农民到处起义,便在努尔哈赤领导下,加紧选将练兵,准备入关南下,夺取明朝的江山。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有识之士为国家忧心忡忡。在这些人当中,“明季四公子”是其中的一部分,参加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李岩也是其中之一。

李岩,原名李信,字伯言,明河南归德府杞县人(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李岩)。出身书香世家,生年不详。他的父亲为万历年间进士,因见阉党当道,朝政浊乱,居家不仕,以教导子弟读书为乐。李信自幼聪明过人,读书用功,加上父亲的精心教诲,进步很快,于天启七年(1677)考中丁卯科举人。他的弟弟:李侔也考中府学,成了秀才。李信考中举人后,看到魏忠贤势焰熏天,号称九千岁,朝政更加腐败不堪,天下即将大乱,便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而与弟弟李侔一起留心经世致用之学,钻研兵法,击剑练武,以备将来报效朝廷。

天启七年,熹宗突然病死,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钦定逆案,驱逐阉党,朝政呈现喜人之象。这使李信看到了希望。但这时的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党派之间,不以朝政为重,唯思清除异己。崇祯皇帝生性多疑,刚愎自用,频频更换宰相,政局动荡不安。而从天启末年起,天灾年年不断,旱涝频仍,飞蝗满天。崇祯元年,陕北发生特大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开始吃蓬草、树皮,最后出现了吃死人肉的惨象。为此,农民起义的烈火熊熊燃烧,很快形成燎原之势。之后两年,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两大领袖李自成、张献忠均投入了农民起义的洪流。

在东北的后金,皇太极即汗位后,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一系列改革,设立六部,创制新满文,吸收汉族知识分子为自己的事业服务,虎视关内,准备灭亡明朝,取而代之。

内忧外患,使李信内心更加沉重,他一方面钻研经世致用文学,一方面结交当世豪杰。他英俊潇洒的风波,淡于功名的操守,下笔千言的文才,飞马射箭的武艺,很快使他驰名远近,开封,洛阳之间,李公子之名不胫而走,士人均以结交李公子为荣幸。但在众多的朋友中,李信认为有大才者只有牛金星、宋献策二二人。牛金星,字聚明,河南宝丰县人,与李信一同考中天启七年丁卯科举人,但年长李信十多岁。牛金星好大言,通天文、地理,颇好孙子兵法,讲古今治乱兴亡,随手拈来,如数家珍。但他有一点不为李信喜欢,即功名心太重。宋献策,河南永城人,面如猿猴,身长不过三尺,一腿微跛,绰号“宋矮子”、“宋孩儿”,虽相貌奇丑,但周易八卦、奇门遁甲,天文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堪称怪杰。他以卖卜为生,云游天下,书剑飘零,留心当世治乱,常能道人所不能道,道人所不敢道,李信认为他是当世奇才。牛金星、宋献策对李信的文才武艺也极为佩服,彼此成为至交。

虽然对于国事深怀忧虑,但作为一个无官无职的举人,对于如何扭转国家的形势也无能为力,他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些好事,也算是为朝廷尽一份力,内心也是一种安慰。

崇祯十一年(1637),跑马卖解的绳技艺人红娘子杂耍班到杞县卖艺。红娘子二十出头,正当妙龄,时常穿一件红上衣,红上衣与她白晰红润的面容交相辉映,加上她艺人特有的矫健身姿,另有一种既不同于大家闺秀,又不同于小家碧玉的独特风韵。但这红娘子虽然出身低贱,却天性倔强,艺高胆大,虽行走江湖,但坚守节操,卖艺不卖身,正所谓“艳若桃花,冷若冰霜”,因此深得同行钦佩,被推为班主。一次,红娘子在街上表演刚完,杞县宋知县的小舅子上前搭讪,用言语调戏,惹得红娘子心头火起,上前便打了他一个耳光,宋家家丁一哄而上,企图将红娘子抓走。杂耍班伙计也一齐动手,准备拼命也要救出红娘子,眼看一场恶斗就要发生。恰好李信经过这里,问明情况后,便向那个花花公子说了几句好话,又劝艺人们以大局为重,不要动武,早日离开杞县。李信是附近几县名声赫赫的举人,花花公子见李公子出面斡旋,只好作罢。红娘子往来豫东卖艺,李公子之名早有所闻,只知他文武双全,仗义疏财,淡于功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李公子那英俊潇洒的风度,主持正义的豪气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位与她素不相识的世家公子竞出面搭救她一个绳技艺人,既使她大出意外,更使她的心灵受到震动。

就在读书交友、深研世事的岁月中,不觉到了崇祯十三年(1640)。九月十九,李信到开封探望岳母,顺便访友。朋友们见李信来到,十分高兴,便相约补行登高,到禹王台赋诗谈心。禹王台相传为春秋时晋国音乐家师旷审音之处,又称古吹台。人明后,台后的碧霞元君庙被改为禹王宫,此地便改称禹王台,是开封文人诗酒雅集之地。这时的禹王台金风萧瑟,黄叶满地。谈起国事,朋友们忽而慷慨悲歌,忽而痛哭流涕。最后,大家赋诗纪事。李信拿起诗笺,落纸如飞,写下一首《沁园春》:

登古吹台,极目平沙,万古欲空。叹平林尽处,烟村寥落,田畴如赭,零乱哀鸣。我本杞人,请君莫笑,常怕天从西北倾。凭谁去,积芦灰炼石,克奏神功?英雄未必难逢,且莫道人间途已穷。幸年华方壮,气犹吞牛;青萍夜啸,闪闪如虹。应有知己,弯弓跃马,揽辔中原慷慨同。隆中策,待将来细说,羽扇从容。

众人读罢,称赞这首词忧国忧民,气势宏大,却见李信拿起稿子苦笑一下,便撕个粉碎,扔在地上,说道:“近来文思枯滞,未能成篇,诸位千万不要见笑。”大家想了一下,方才明白他撕稿的原因。

古人云:“国之将亡,必有灾异。”到崇祯十年(1637),河南开始出现罕见的旱灾、蝗灾,接着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均早蝗并发,土地龟裂,飞蝗蔽天,百姓逃亡,饿殍遍地。在此种形势下,李信慨然捐米二百石,赈济灾民,并劝知县宋子贵免征田赋。可宋子贵说:“杨阁部(杨嗣昌,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连连催促,若不征赋,何以供应讨贼大军?本县钱粮匮乏,只有分派富户赈灾。”可杞县的富室大户置若罔闻,一毛不拔。见其他富户无动于衷,李信挥笔写下《劝赈歌》,劝各家赈济灾民,流芳后世:

年来蝗苦频仍旱,嚼啮禾苗岁不登。

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

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尘飞爨绝烟,数日难求一餐粥。

官府征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狼豺。

可怜残摧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

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

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成还成点血斑。

奉劝富家同赈济,太仓一粒恩无既。

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

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得厚福长臻。

助贫救乏功勋大,德厚流光裕子孙。

这首歌文词通俗,风格朴实,写出了百姓的心声,所以很快在豫东一带流传开来。

饥荒在发展,灾民们性命难保,便聚众找富户要求助米,由于绝大多数的富户一毛不拔,见死不救,饥民只好强行抢夺。富户人家只好找知县帮忙,知县立即传令灾民:“速速解散,各找生路,不许借名求赈,恃众要挟。如有违者,即按乱民严拿治罪。”饥民闻讯随即齐集县衙前,大叫:“我等无粮,只有饿死,不如共抢富户,尚有活路。”

知县束手无策,请来李信商议对策。李信建议说:“请君速传令暂免征发,并劝富户出米,减价粜给饥民,富户得钱,饥民得米,骚乱便可很快止息。”知县按李信的建议传下令去,饥民很快散去,临走时说道:“我等先回家去,如无粮食,再来不迟。”宋知县听得此言,暗道:“李信赈济灾民,买得善名,致使灾民聚众要挟,倘明天再来,如何应付?”想起前两年李信帮助红娘子,使自己的内弟白挨了一耳光,自己知县的脸面都无处放,不如乘机除掉李信,刁民们无人支持,谅也成不了气候。于是暗中向河南省按察司(明代主管全省司法的机构)举报说:“举人李信图谋不轨,私散家财,收买人心,以图大举。恐滋蔓难断,祸生不测,特此报告,望早捕奸宄,以靖地方。”按察司接到密报,立即传令密捕李信。宋子贵便在一天晚上捕李信下狱。

李信被捕的消息迅速传开。李侔急忙到省城开封找关系营救,同时派人送信给已经起义反明的红娘子。原来红娘子去年在商丘城卖艺时,被一个恶霸骗到后花园,企图占她的便宜,她忍着怒火,说自己是良家女子,卖艺不卖身。不想那恶霸日常霸人妻女如同儿戏,根本不听红娘子的话,上来便动手动脚,红娘子无法,一耳光打得恶霸鼻子出血,那恶霸便喊来一帮仆人,将红娘子团团围住,声言一定要抓住红娘子,打得她乖乖陪宿。红娘子见事已至此,索性拔出宝剑,结果了恶霸狗命。这时,她的伙计们也冲了进来。一不做,二不休,杀了恶霸全家,放火烧了宅子。接着,便拉起队伍,造了反。那时,豫东连年大灾,百姓没有活路,便纷纷投奔红娘子,她的队伍很快发展到上千人马。

听到李信入狱的消息,红娘子心急如焚,立即点齐人马,向大家说明李公子蒙冤下狱的情况。部众早就听说过李公子是个爱护百姓的举人,有的人还直接受过他的恩惠,都愿意为搭救李公子冲锋陷阵。红娘子下令偃旗息鼓,悄悄将队伍开到商丘西北。另外,派人秘密潜入杞县城,和李侔联系,让他们在城内做好破城的准备。两边都做好准备后,红娘子将队伍悄悄拉到县城之外,亮出“红”字旗号,声言为救李公子率众攻城,城破之后,只杀贪官污吏,开仓赈灾,不扰百姓。县城附近又有一大批百姓加入义军,于是里应外合,很快攻破了县城,救出李信,杀了宋之贵和几个民愤很大的恶霸,打开官仓,放粮给百姓。

李信出狱后,红娘子鉴于李信文武双全,李家特别是李信在豫东威望素著,自己出身低贱,又是外省(河北)人,现在队伍里绝大多数都是河南人,诚恳地请李信做主帅。李信一再谦让,红娘子再次劝说道:“我为了在杞县一带号召饥民,诚心推你做主帅。倘若你们兄弟不愿做‘盗贼’,或者半路上想洗手不于,咱们可以随时各奔东西,我决不勉强。”

李信沉思红娘子为救自己长途奔袭,而且现在县城已破,知县被杀,即使自己不造反,朝廷也决不会放过自己,事到如今已无后路可退,于情于理都势在必行。于是拔剑起誓道:“好,我不再推辞。我李信兄弟若中途变卦,卖友求荣,犹如此柱!”声发剑出,砍在身旁的柱子上,震得灰尘四溅。红娘子随即拔出一支箭道:“我与两位公子同心造反,拯救黎民,倘若三心二意,天诛地灭,鬼神不容,犹如此箭!”说着箭杆一折两段,投于地上。众人无不动容。

于是,第二天打出了白地红字的“李”字大旗。从此,李信结束了他诗酒风流的世家公子生涯,一夜之间变成了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一个首领。

第二天,李信将队伍带回故乡李家寨,召集族人、家奴宣布:所有家奴,不管是否家生,一律发还卖身契,永作自由之身。凡身强力壮、愿随军造反者,一律发给马匹;不愿造反者,赏给衣物银钱,各回家乡。

李信的夫人汤氏,乃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信国公汤和之后,世受明朝国恩,受忠孝节义影响极深,听李信说要起义造反,立时如五雷轰顶。她劝李信不要造反,要他兄弟俩隐姓埋名,到远处逃亡。李信告诉她,这种想法,糊涂至极。逃亡在外,天长日久,难免败露形迹,束手被擒。只有造反才有生路。汤氏回到房中,想自己乃功臣之后,怎能随夫造反做贼?且自己久处深闺,弱不禁风,不会骑马,无力步行,造反之后,东征西杀,如何受得下去?思来想去,进退无路,便于晚上房中无人之时上吊自杀。

李信正在安排起义事宜,忽报汤夫人寻了短见,急忙赶到卧室。这时,夫人尸体已被解下,放在床上,但见夫人面色如生,妆台上留下绝命诗一首:

三千银界月华明,控鹤从容上玉京。

夫婿背侬如意愿,仍将后约订来生。

李信看了诗,想到几年来的恩爱夫妻竟如此生离死别,两行热泪潸然而下……

由于处在非常时期,李信迅速、隆重地安葬了汤夫人,随后与红娘子、李侔商议大事,大家都认为,自己的队伍兵少势弱,天长日久便会被官军剿灭,于是决定率军西上,投奔在南阳一带转战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自崇祯二年(1629)参加高迎祥的农民起义军后,由于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号称“闯将”,深受高迎祥的器重,并娶高迎祥之女高桂英为妻。崇祯九年(1636),闯王高迎祥在整厘(今陕西周至)被俘遇害,他被推为闯王,继续领导起义军。经过南北转战,所部不断壮大,逐渐成为与张献忠并称的两大农民军领袖,明廷称他们为“闯献”。崇祯十三年(1640),河南宝丰县举人牛金星、江湖奇人宋献策见李自成所部军纪严明,深受农民群众的拥戴,李自成在众多的农民军领袖中显露鹤立鸡群之势,相继加入李自成农民军,牛金星被尊为宾师(没有官职而受君主尊重的人),宋献策被拜为军师。此后,李自成得牛宋二人佐助,如鱼得水,所部发展更快。牛宋二人极力向李自成举荐李信乃当世英才,并拿李信编写的《劝赈歌》给李自成看,李自成很希望李信能加入义军,共图大业。前不久,李自成正准备进攻洛阳附近的几个县城,豫东传来消息说李信被人诬陷入狱,有可能被定为死罪。根据朝廷规定,被定为死罪者,只有经过朝廷核准才能处死,从地方到京城的往返需要一段时间。加上当时抽不出兵力,与牛宋商议后,李自成准备攻破洛阳后挥师东下,破杞县,救李信。过了几天,又听说红娘子率部攻破杞县,救了李信,李信兄弟加入了义军,与红娘子一起西上来投奔。

李自成闻此消息,喜不自胜,让牛宋二人写了一封书信给李岩,命义子、大将李双喜带领五百精锐骑兵东下迎接李信、红娘子。

李信、红娘子率部从新郑、长葛问西行而去,第三天黄昏到达禹州神星镇。第四天早晨,在神垕之西碰上了李双喜的骑兵,李信开始有些紧张,以为是官军,等看清了“闯”字大旗,喜出望外,忙与李双喜相见。李双喜递上牛、宋二人的书信,献上犒军用的酒肉、银两,高夫人还送给红娘子一副七宝镂金雕鞍。李信、红娘子深受感动。

李信与红娘子、李侔、李双喜商议之后决定,李双喜陪李侔率一百骑兵下午出发,日夜赶路,先去谒见闯王,大军在神垕休息一日,次日清晨出发。在李侔出发之前,李信写了两封信给闯王和牛金星、宋献策。在给闯王的信中,首先表示了对闯王的敬仰,并提出了自己的用兵建议。

李信兄弟还献给闯王蒙古神骏马一匹,冷锻瘊子甲一袭,雌雄鱼肠剑二口。红娘子也献给高夫人几件礼物。

三天之后,李信、红娘子即将到达李自成所在的伏牛山、熊耳山、嵩山三个山脉交接处的得胜寨。李自成闻报,派大将高一功、军师宋献策到五十里外迎接。在他们到达得胜寨时,由牛金星陪同,李自成亲自出寨门迎接,一见面就紧紧握住李信的手。

李信忙道:“久仰将军宏才伟略,实恨谒见之晚。承蒙不以碌碌见弃,命双喜少将军远迎于二百里外,高将军、宋军师相迎于五十里外,李信受此殊遇,五内感激,非言语可表。”

李自成道:“自成草莽无知,自惭无德无能,承足下不远千里而至,真令自成受宠若惊。”

李信道:“将军恩德在人,百姓莫不欢欣鼓舞。是以信与红娘子、舍弟李侔率众数千,愿效前驱。”

李自成道:“足下龙虎鸣韬,英雄伟略,必能与自成共图义举,创业开基。”

李信道:“信才疏学浅,徒有虚名。此后定当竭忠尽智,保将军荡平天下,使黎民早解倒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接着,李岩与牛金星、宋献策畅叙了阔别之情,对殊途同归很觉确有缘分。随后谈到,为表示与过去的李信诀别,并告别先人、父母,从此一心造反,决定以字为名,改言为岩,名李伯岩,另改字林泉,“保闯王打下江山之后,弟即解甲归隐,以遂初衷,长作岩穴之士,优游林泉之下。”

李自成道:“伯岩与伯言字虽不同,音却是一样的,不如索性大改一下,单名李岩,叫起来也顺口。”李信欣然同意,牛宋也都称妙。从此,李信改名李岩,字林泉。李侔将人旁去掉,写作李牟。

接着,李自成便同李岩谈起军国大事。

对这个问题,李岩本早有思考,但为了表示谦虚,沉思一下答道:“目前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固然因为朝政浊乱,官贪吏猾,处处激起民变,但究其根本乃在土地不均,赋税不平。所以,均田均赋实为开国立业的根本大计。”

李自成、牛金星、宋献策都称赞他一语中的。李自成内心道:“看来这位李公子果然名不虚传。”随后,摆宴为李岩接风洗尘,从闯王起,牛金星、宋献策、刘宗敏、高一功、李双喜、郝摇旗等将领逐个向李岩敬了酒,真诚地欢迎他加入义军。

在内宅,高夫人与义军的女将们设宴为红娘子接风。由于高夫人崇祯十一年在永宁县救过红娘子的性命,红娘子对高夫人感恩戴德。在红娘子的再三要求下,高夫人收红娘子为义女,红娘子行了大礼。随后又出来向李白成及高夫人之兄高一功行了礼。

当天晚上,李岩把李牟找来,交换对李自成等人的印象。李岩深有感触地道:“闯王胸怀大志,奋发有为,谦恭下士,待人以诚,自奉甚俭,私德无可挑剔。所部军纪严明,上下一心,文臣武将,人才济济,确为历代起义英雄中罕见人物。我们与红娘子来投闯王,甚得其所。我近几年虽然抛弃举业,涉猎经世致用之书,但十年来足迹不出杞县、开封,交游多是社友、同窗,言谈不离纸面文章。今日到闯王军中,一日见闻,远胜读书十年。我平日自视甚高,今日爽然若失,恨无真才实学,报闯王知遇之恩。自今往后,你我千万不可再存往日的狂妄习气和想法。切记!切记!”李牟点头称是。

李岩、红娘子的队伍安排就绪之后,高夫人、李自成及牛宋都觉着马上就要过年,李岩与红娘子应该早日成婚。李岩夫人已死,红娘子已经二十二岁,本是大姑娘了。而且他们是患难之交,彼此有恩。李岩文武全才,红娘子侠骨芳心,天作良缘,珠联璧合。

高夫人问红娘子心意,红娘子心中愿意,不便直说,只说凭父母做主。

宋献策问李岩,李岩说:“闯王与夫人关怀,诸位热心玉成,使我由衷感激。但弟与亡妻朝夕相处十载之久。内子为我而死,今墓土尚新,实无心思于仓卒问再结新欢。”

李自成道:“林泉此言甚是。但过年之后,将攻打洛阳,打起仗来,便无暇顾及此事,拖延下去,便不知到什么时候。”

牛金星道:“成大业者不拘小节。事出非常,林泉兄不必过于拘谨才是。”

李岩提出过百日后,再议此事。高夫人提出,不如趁现在军中闲暇,先行定婚。等打破洛阳之后,再拜堂成亲。这个方案大家一致赞成。于是在第二天交换了庚帖,李、红二人定了婚。

一过元宵节,李自成下令东下攻打洛阳,首先攻破了周围的几个县。接着,包围了洛阳。为了破除官军说李自成杀人如麻的谣言,李自成下令:“破城之后,对城中现任文武官员,除率众继续顽抗者,一概不杀不捕,只禁止出城。”洛阳城中的福王是崇祯帝的亲叔父,平日霸占百姓田产、妻女,民愤极大,城中的百姓早就盼着闯王的队伍进城。当刘宗敏、李过率军攻城时,百姓群起响应,洛阳很快被攻破,福王被俘。闯王进城,下令处死福王,开仓济贫,洛阳人心大快,人人称赞闯王的人马救民倒悬,秋毫无犯,纷纷参加起义军。

第二天,洛阳城里群情欢悦,到处燃放鞭炮,庆祝义军攻破洛阳。李自成在这一天为李岩、红娘子举行了婚礼。

因为这是闯王起义以来第一次攻破大城市,杀了亲王,又是第一次为高级将领举办婚事,大家特别高兴,所以酒宴一直到深夜才结束。客人离去,李岩才回到洞房中来。他见红娘子今日一身红装,面如桃花,比平日的英武平添几分妩媚,几分温柔,比他以前认识的红娘子更多几分风姿。红娘子自三年前第一次见到李岩,便已钟情于他,当时认为门第悬隔,只是镜花水月,徒添烦恼。不想沧海桑田,历经磨难,三年后的今天,有情人终成眷属,自己成了李岩的夫人,平生心愿已足。

攻破洛阳以后,赈济十多万灾民是一项重要工作。鉴于李岩起义前曾赈济过灾民,李自成委托他负责赈济灾民事宜。

接受闯王委托之后,李岩按照以前在杞县时的经验,把十多万灾民分成一群一群,排列成队,全城的大街小巷全部坐满。然后让每一队推举出正副队长,约束自己的队不许乱动。一个大的街区设一个放粮点,凡领了粮食的,由正副队长带领立即出城。洛阳城里的灾民,领了粮食立刻回家。凡领粮出城的不许再进城,回到家里的不许再出来,以此防止冒领和重领。城内不许有闲人走动。另抽出部分军队维护秩序。这样,只用了一天时间,便完成了赈济十多万灾民的工作,既防止了冒领、多领,又避免了别处赈灾时饥民互相拥挤践踏的弊病,忙而不乱,秩序井然。洛阳周围各县也照此办理,迅速完成了赈灾工作,总数共有三十多万人。灾民们数年来吃树皮、吃草根,被饿死者不计其数,今天终于能够吃上粮食,从内心里感激李闯王,感激李公子。他们派出代表到闯王行辕,请求闯王在洛阳建都称王。有的人把李闯王与李公子当成了一个人,甚至有些人只知有李公子,不知有李闯王。

饥民们得到粮食后,感激闯王的救命之恩,便纷纷前来投军,闯王下令对前来投军者严格挑选,共招收了近二十万人。闯王的队伍空前壮大,成为所有起义队伍中力量最为雄厚的一部。

队伍壮大了,赈济灾民的工作业已完成,闯王召集义军将领讨论下一步用兵方略。牛金星吸收李岩“据宛洛川收中原,据中原以争天下”的意见,建议闯王在洛阳建都称王,号召天下,不要辜负父老百姓的殷望。牛金星的意见得到不少人赞成。但陕西省籍的老将领提出应乘胜西进,入潼关,破西安,以关中为根本,建都西安。会议从下午一直开到傍晚,两派相持不下。李自成提出晚饭后再议。

李自成注意到李岩、高一功在大家争论时没有表态,分明是另有看法,便在散会时拉李岩到院中一僻静处,征求李岩的意见。李岩道:“大家意见虽多,都是出于对闯王的一片忠心。我在会上不多说,是因为忽然想起朱升对朱元璋说的九个字,反复思索起来。”

李自成问:“哪九个字?”

李岩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意思是:巩固疆土以站稳立脚之处;奖励农桑以足食足兵;缓称王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李自成听完,若有所思地点头道:“林泉的意思我完全明白了。”

晚饭后,继续开会。李自成向大家说道:“诸位的拥戴之诚令我感激。经再三考虑,目前我的德威尚不足以服人,称王太早,不惟无益,反而有害。请暂缓此议。”牛金星接着建议,如不称王,仿古人先例,可先称大元帅,在大元帅前加几个字为美称,大家一致赞成。牛金星建议称“奉天倡义神圣文武大元帅”,李自成斟酌后删掉“神圣”二字,决定用“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的称号。最后宣布,成立健妇营即娘子军,由红娘子统带,随后散会。

经过与高级将领商议,李自成决定挥师东下,奇袭开封。因为开封是河南省会,户口百万,商业繁华,富裕超过洛阳十倍以上。如能攻破开封,政治上可以扩大影响,军事上可以使河南的官军群龙元首,经济上可以获得极为丰厚的给养。但进攻开封也有不利之处。开封原为北宋都城,城池异常坚固,建藩开封的周王朱恭枵是有名的贤王,平日礼贤下士,素得民心。洛阳被攻破后,朱恭枵发散府中积金,大募壮丁,加紧了操练和防守。对这些,李自成已做好了思想准备,但对外扬言要从武关人山西。

二月初八夜晚,李自成下令大军开拔。在百姓们的支援下,大军到处,势如破竹,相继攻破邓州、内乡、镇平、唐河、泌阳等州县,浩浩荡荡向开封进发。在此期间,张献忠的农民军攻破襄阳,杀了襄王,大学士、督师杨嗣昌畏惧自杀,明朝的大势已去。

按照闯王的部署,李岩随闯王进攻开封,红娘子随高夫人留守伏牛山,李岩与红娘子依依而别。红娘子因为李岩没有真枪真炮地打过仗,在得胜寨时时为李岩兄弟的安危担惊受怕,但作为首领又不能对别人说。这次进攻开封由于开封防守严密、李自成左眼中箭受挫,大军很快撤回伏牛山。红娘子见李岩兄弟平安归来,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大军回到伏牛山后,李白成继续招兵买马,加紧训练新兵,整顿军纪,积极准备再攻开封。七月底,另一支起义军首领罗汝才因同八大王张献忠合作不愉快,率部众20万人马来投奔李自成,李自成授罗汝才以“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的称号。他与罗汝才商定,待秋天天气凉爽,合兵五十万再攻开封。到了八月底,张献忠因在勋阳被官军打垮,带领剩下的一千人马来找罗汝才,罗汝才急忙来请示李自成,对张献忠如何安置。

张献忠在崇祯八年(1635)李自成兵败去投奔时,听从军师徐以显的建议,知李自成日后定会成为与他争天下的劲敌,曾密谋暗杀李自成,合并他的部众。由于有人向李白成告密,李自成才得逃脱。对于这件事,闯营将士一直引为奇耻大辱,发誓“不报此仇,誓不为人!”现在,张献忠送上门来,正是报仇的好机会。况且张献忠为人反复无常,曾经投降过官军,杀他有的是罪名。但张献忠与罗汝才是结拜兄弟,杀了张献忠,可能吓跑罗汝才,眼下削弱自己的力量不算,以后其他小股义军也不敢再来投奔。

为了决定这一问题,李自成再次召集众将开会。在会上,那些追随闯王多年的将领纷纷发言,几乎一致要求杀掉张献忠,形成了一边倒的局面。牛宋李岩都没有表态。

散会后,李自成送李岩出寨,单独征求他的意见,李岩道:“我想起三国时曹操与刘备的故事,值得闯王深思。当时,左右的人都劝曹操杀刘备,以免后患,只有郭嘉劝他不要杀刘备。郭嘉说:‘主公起兵后,为百姓除暴,推诚致信,招揽俊杰,天下英雄纷纷来投。刘备有英雄之名,今兵败来投,若主公杀了他,便落下害贤之名。日后,有智谋的人心生疑虑,离开主公,主公与谁平定天下?杀了刘备虽除了后患,却丢掉了四海的敬仰,请主公三思而行。’曹操听了郭嘉的话,立即替刘备添了人马、粮食,命刘备到沛县收拾残部,牵制吕布。”

李自成听李岩说完,称赞道:“林泉确是善于读书,将古比今,我列这件事已经想定了。”

第二天,李自成力排众议,摆宴欢迎张献忠,还送给张献忠五百骑兵,另外将一斗谷、瓦罐子两支队伍将近两万人马也拨归张献忠节制,条件是张献忠要打李自成的旗号,到鄂东和江淮一带去牵制官军。

李自成以德报怨。不杀张献忠,反而资助他兵马这件事,令张献忠、罗汝才及他们的部众特别感动,从内心深处佩服闯王高瞻远瞩,胸怀如海,确有创业之主的气度。这样三雄联合,壮大了义军的力量,也提高了闯王的声威。此事传到远在他省的义军,也令他们敬服,这对闯王队伍后来的迅速壮大起了极大的作用。

到了九月,李自成率闯营、曹营人马约五十万大军东下,在项城大败明朝新任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保定总督杨文岳,傅宗龙被俘,自杀而死。接着又挥师西向,攻下豫南重镇南阳,杀了唐王。

十二月九日,李自成命大军分成数路,浩浩荡荡向开封进发。沿路百姓夹道迎接,有的地方的百姓杀了知县,打开城门,迎接闯王。李自成闻报,内心非常喜悦。

腊月二十四日,大军到达开封城外。经过三天准备,从腊月二十七开始攻城,由于城内周王、河南巡抚严命督战,义军猛攻,官军死守,战斗极为激烈,双方伤亡都很重。

正月十四那天,虽然城墙被炸开,奇怪的是砖头石块都向城外飞,又砸死很多将士。李自成认为是天意在保护开封。这时,细作回来说,左良玉的十万大军已到杞县,李自成怕受到夹攻,下令撤离开封,开往偃城。

这时,新任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奉旨前来进剿李自成军,驻兵襄城,计划与左良玉夹攻李自成。汪乔年前不久曾奉崇祯帝密旨,掘毁李自成家的祖坟,以破坏他家的风水。李自成闻报大怒,突然甩开左良玉,挥师包围襄城。左良玉乘机退回湖广境内。经过三天攻打,二月十七日破城,李自成杀死了仇人汪乔年,人心大快。在几个月内,李自成破洛阳,攻开封,杀福王,又连杀傅宗龙、汪乔年两个总督,声威大振,如日中天。

攻破襄城后,李自成将人马驻扎在偃城漯河旁边,操练人马,准备进攻商丘。

不久,细作来报,在陈州一带转战的起义军首领袁时中有意来投奔闯王。

袁时中为河北大名府开州人。崇祯十年起义,现有人马二三万人,军纪较严,爱护百姓。牛金星、宋献策建议闯王对袁时中以诚相待,使袁时中成为闯王麾下的一员战将。牛、宋讲完,李自成征求李岩的看法。

投奔闯王后,李岩自觉比牛宋后到,且自己是牛宋推荐的,所以议事时,从不抢先发言,以示无争功之心。现在见闻王问到自己,便侃侃而谈道:“闯王的将士,多数来自西北。现在有一部分河南将士,还不算多。袁时中虽系大名府开州人士,可近几年多在豫皖交界转战,成为一方义军领袖。倘若他能诚意归顺,对河南、河北与皖西众多义军领袖颇能号召。泰山不厌细壤,乃成其高;江海不择小流,乃成其大。我们对袁时中应该优礼有加,使他心悦诚服。这样,天下豪杰纷纷来投,闯王麾下乃能文臣如云,武将如雨,定鼎中原,立国开基。”

李自成听罢,高兴地说道:“林泉一番话,已将道理讲透,今后不管何方豪杰真心归顺,我们都来者不拒,以诚相待。”

李自成于是热情接待了袁时中部众。

三月二十七日,李自成率大军包围商丘,二十八日开始攻城,第二天,商丘被攻破。商丘为归德府府治,共辖一州七县,为豫东重镇,曾经是宋朝的“南京”。天启末年以后,河南大部分地区闹灾,战乱频仍,只有豫东比较太平,故归德府特别富庶。攻下商丘后,军需物资得到了充足的补充,接着,就对商丘城是守还是拆,李自成再次召集众将开会。

作为本地人,李岩这次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商丘富庶繁华,城墙高大坚固,为豫东重镇。得城而不守,失百姓乱久思治之望。我军以五十万之众,经长久准备,此次定能攻破开封。一旦攻破开封,就应设官分治州县。另分兵一路,由商丘进兵江淮,略地徐、砀,则漕运截断,北京坐困,南京震动。闯王可以立定中原,虎视八方,经营天下。”

宋献策深知闯营陕西籍将士乡土之情极重,及时提醒李岩道:“下一步如何?如何进兵关中?”

李岩赶快继续讲:待河南大局粗定,即分兵两路:一路由灵宝人潼关,一路由邓州、商州人关中,攻占西安,再派一支人马渡黄河北上,骚扰畿辅,为大军进攻北京作准备。

李自成知道李岩的方略很有道理,但可惜他有难言之隐,目前无法实施。他的难言之隐是:罗汝才与他合兵以来,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两军联合以来,对战利品一直是“闯六曹四”分成,如设官分治,罗汝才将分得一少半地盘,这对闯王将来统一天下将成重大隐患。他计划攻下开封后,剪除异己,然后再设官分治。但他不便明说,使用眼色征求牛、宋二人的意见。

攻破洛阳以来,牛宋二人在闯王左右,地位日重。李岩因是豫东将士首领,时常操练人马,常常不与闯王住在一起。他本性澹泊,不象牛、宋二人醉心事功,除非闯王召唤,很少追随闯王身边。所以牛宋二人的重要性在李自成心中,远比他重要。尤其牛金星,另有私心,他知道李岩深通兵法,有过人之才,不愿李岩有更多的建树,超过自己。他接着说道:“林泉之见,在平时实为上策。目下大元帅纵览时局,不欲分兵,以免受制于敌。故林泉的方略稍缓再议。”李自成点了一下头,遂决定扒毁商丘城墙,大军向开封进攻。

在朱仙镇,李自成大败援救开封的左良玉,使左部全军覆没,左良玉与部将换了服装,逃回襄阳,捡了一条命。打败左良玉后,李岩建议李自成乘朱仙镇大捷余威,抓住战机,派一员大将穷追左良玉,不等左良玉喘过气来,占领襄阳。他分析说:“襄阳扼南北咽喉,襟带江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占据襄阳即可以争夺中原,拱卫皇陵(嘉靖皇帝的父、祖坟墓都在襄阳之南二百里的钟祥),屏藩武昌。然后,将襄阳与南阳连成一片,第三步再经营郧阳。如此,则我军进可攻,退可守,将立于不败之地。”

但李自成不肯采纳,可惜李岩的一着妙计,又作罢论,宝贵的战机白白丧失。

五月二十四日,闯曹大军又抵开封城下,再次包围开封。这次围攻开封,李自成总结了前两次的教训,采取“围而不攻”的战略方双,待其粮绝坐困。

这一招果然奏效,到了八月,开封城中粮食被吃光,开始出现人吃人的惨象。官兵因饥饿而战斗力大减。

进入九月,开封城中白骨如山,断发满街。到了中旬,李自成开始准备攻城。不料这时的黄河因从八月至九月阴雨连绵,河水暴涨,于九月十五日在开封之北决口,大河横流,排山倒海,远远低于河床的开封城遭受“灭顶之灾”,转眼之间成了泽国,围城的农民军特别是城中的老弱居民被淹死者不计其数。周王及其家属、河南省的官员因逃离及时未被淹死。从五代以来就富甲中州的汴梁古城一夜之间被洪水吞噬,埋于泥沙二丈以下,宏伟的周王府只剩下殿尖露出水面上。

黄河决口之后,李岩奉李自成之命率领所部人马及其他会水的人马近六千人进行援救工作,抢救了许多妇女儿童。

开封被淹后,李自成按照李岩当初之计,挥师西上,大败明三边总督、督师孙传庭,攻占了南阳。孙传庭败回西安,紧守潼关,上疏请罪。接着,李自成又南下攻克汝宁,生俘保定总督杨文岳、汝宁知府傅汝为,杨傅因拒降被杀。接着由豫入楚,在樊城再次打败左良玉,包围襄阳。经三日夜激战,于十二月四日攻克襄阳。此后,大军南下,势如破竹,连下光化、谷城、夷陵等州县,杀得湖广巡按宋一鹤全军覆没,自缢而死,义军于十二月二十八日占领了武昌。

过年之后,攻占承天府。这时,明朝在中原的精锐部队已大部被李自成消灭。于是在三月初,李自成设计杀掉了与他同床异梦的罗汝才及左金王、草里眼等,兼并了他们的部众。为了号召天下,李自成接受牛金星、宋献策的建议,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设内阁、六政府(六部)。消息传出,老百姓欢欣鼓舞,大江南北,官军将士人无斗志,大部弃城而走。

对于下一步的用兵方向,李自成召集全体将领进行讨论。牛金星提出先取金陵,宋献策提出直捣燕京,大家形不成一致意见。这时,参军顾君恩起身说道:“金陵地居下游,虽易攻,失之过缓。直捣燕京乃行险侥幸,万一不胜,则退无所归,失之太急。关中乃大王桑梓之邦,百二河山,天然险要,诚宜先取之,建立基业,然后旁掠三边,资其兵力,攻取山西。待山西底定,然后用全力进取京师,庶几进退战杀,万全无失。”

李岩听完,鼓掌称赞:“参军之见,棋高一着。目下孙传庭在陕西,秣马厉兵,预备固守秦关,而朝庭连降严旨,催其出兵,趁此兵将不习之时,一鼓可以歼之。若再迟延,待他的兵马训练熟悉,那时便难着手了。”牛金星、宋献策等齐声赞成。李自成遂下令先入关中。

这时,李自成的队伍越发声势浩大,由楚入豫,沿途人民迎接,长驱直入,于十月攻破潼关,杀死明三边总督孙传庭。十一月,攻破西安,秦王朱存枢投降。李自成又派兵攻取甘肃、宁夏等地。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接受部众拥戴,在西安正式宣布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改西安为西京。调整和加强了中央政权机构,以天祜殿为最高行政机关,封牛金星为天祜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封宋献策为军师。添设六政府尚书。设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大封功臣。李岩被封为武将中二等的制将军,祥符伯(第一等为权将军,如刘宗敏等)。可见,李岩的地位在进一步下降。

二月,李自成乘胜出关,进攻山西。李自成于正月初八攻克太原,山西巡抚蔡懋德自缢而死,晋王朱求桂投降。此后,李自成兵分两路,一路由故关(今河北井陉西南)、真定(今河北正定)、保定北上。李自成亲率主力经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北上。这时,明军已闻风丧胆,大顺军除在宁武关遇到顽抗外,进展极为顺利。三月十五日,京师北方门户居庸关守将唐通、杜之秩迎降。十七日,大顺军包围北京。十九日,北京城被攻破,崇祯帝吊死煤山,李自成率大顺军进入北京,统治中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朱明王朝至此结束。

进入北京以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事业到达了鼎盛阶段。令人惋惜的是,却从此开始走了下坡路。

李自成从崇祯二年起义以来,至此渡过了十五年的戎马生涯。那些骨干将领也大多追随李自成九死一生,奋战了十多年。进入北京以后,大臣文如牛金星,武如刘宗敏,绝大部分人都被明朝灭亡、占领北京的巨大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心在北京城里抢夺胜利果实。牛金星忙于筹备李自成的登基大典,催促李自成尽快即位。他身穿玉带蓝袍,坐着八抬大轿,招摇过市,得意洋洋,往来拜客,遍请同乡,俨然是一位太平年月的宰相。而武将之首的刘宗敏,不去扫荡明朝的残余部队,却一心在北京拷打明朝大臣,逼他们献送金银。其他将领也纷纷住进显宦府第,听歌观舞,抢占美女。刘宗敏就先把明末名妓,明朝宁远总兵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抢在手里。上行下效,刚进城时,大顺军士兵的军纪尚严,时间不长,军纪便开始败坏,出现抢劫民财、奸淫民女的现象。

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听说父亲被逮,家产被抄,连忙率山海关守军来投诚。走到半路上,听说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遂决定投降后金,借后金的兵力向李自成、刘宗敏复仇,这就是著名的“冲天一怒为红颜”。

这时,李岩表现出非凡的政治头脑和军事才能,他忧心忡忡,立即向李自成上疏,提出四条建议:

一、扫清大内后,请主上退居公厂。待工政府(工部)修葺洒扫,礼政府(礼部)择日率百官迎进大内。次议登极大礼,选定吉期,先命礼政府定仪政,领示群臣演礼。

二、文官追赃,除死难归降外,宜分三等。有贪污者发刑官严追,家产入官。抗命不降者,刑官追赃既完,仍定其罪。其清廉者免刑,听其自输助饷。

三、各营兵马仍令退居城外守寨,听候调遣出征。今上方登大宝,愿以尧舜之仁自爱其身,即以尧舜之德爱及天下。京师百姓熙熙嗥嗥,方成帝王之治。一切军兵不宜借住民房,恐失民望。

四、吴三桂兴兵复仇,边报甚急。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择吉已定,官民仰望登极,若大旱之望云霓。主上不必兴师,但遣官招抚吴三桂,许以侯封吴镇父子,仍以大国封明太子,令其奉祀宗庙,俾世世朝贡,与国同休,则一统基业可成,而干戈之乱可息。

李岩的建议从政治、军事、战略、策略各方面都是完备的,提出了急需所决的重要问题。但遗憾的是李自成对这个奏疏反应很冷淡,并不付诸实行,白白错过挽回错误的机会。

不久,吴三桂与后金联军打下了山海关。消息传到北京,李自成才感觉事情的重要,连忙召集众领商议,他先派刘宗敏,后派李过出征,他们都贪图北京城里的舒适生活,推辞不肯出征。但军情急如火,李自成只好御驾亲征。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六万军队匆忙离京。四月二十二日,大顺军在山海关一片石遭到吴三桂与后金军的夹击,大败而回。二十六日,回到北京。

这时,吴三桂与后金的联军人关而来。二十九日,李白成在武英殿即皇帝位,第二天撤离北京,奔向陕西。

军事上的失败导致了明朝降官及各地地主的叛乱,河南各地的叛乱事件不断发生。到了山西后,李自成招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李岩奏道:“目下我军锐气正失,一时难与清兵争锋。陛下暂时只好固守秦、晋两省,不使清兵越雷池一步。然后休兵养马,再图恢复。惟河南文武系新附之众,大半皆不可靠。臣愿亲回杞县一行,暗中招募中原健儿,先据开封,再乞陛下假臣以便宜特权,以臣之力,足以控制中州,使清兵不入河南一步。然后萃集西北兵力,大张挞伐,则满洲胡骑不难逐出关外!”

李自成一听大喜,说道:“卿能如此,真不愧社稷之臣!”随即传旨:进祥符伯李岩为祥符郡王兼督河南全省兵马大元帅,赐尚方剑,节制文武,准其便宜行事,朝廷不加遥制。

李岩叩首谢恩,退了出去,与红娘子、李牟收拾兵马,准备起程。

当天晚上,牛金星求见李自成,屏退太监奏道:“李岩厚貌深心,文武兼资,非等闲可比。今见陛下大势已去,实欲趁机脱离,自己另图大事。何况李岩素得河南人心,百姓知有李岩,不知有陛下。今一旦假以大权,无异纵虎归山。臣料李岩今日一去,不但此后不为陛下用,诚恐天下又多一劲敌。离京之时,李岩曾对人说,‘十八孩儿主神器’,恐怕另有一姓李之人当为天下主。他如此说,其狼子野心,岂不是昭然若揭?不如趁早除去,免留后患。”

听完牛金星的话,李自成越想越觉得李岩去河南后果可怕,便命牛金星设计除掉李岩。

随后,牛金星口称奉旨为李岩兄弟饯行,请李岩、李牟赴宴,李岩兄弟刚坐下,甲士突起,乱刀将李岩兄弟杀死。可怜李岩兄弟忠心耿耿,却落得如此下场!

李岩死后,文武大臣见李自成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纷纷离开。第二年正月,李自成也在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死。

以李岩之文韬武略,超人品格,本来可以对李自成的事业起更重要的作用,却不料李自成千虑一失,听信牛金星的谗言,将赤心赤胆的李岩杀死,李自成也很快失败被杀,使清朝入主中原达三百年,读史至此,不能不使人沉思历史教训,一洒同情之泪。

同类推荐
  • 江山如画美人多娇

    江山如画美人多娇

    江山如画,美人多娇,多少英雄竞折腰!是非恩怨,爱恨情仇,几人迷惘,几人心安?
  • 超级跨时代霸主

    超级跨时代霸主

    携带超级芯片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葛东成,在清朝末年大展宏图,制定强国计划,造先进坦克、隐形战机、航空母舰、太空飞船......,竭力推进中国跨越式发展。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这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落后的中国在周围虎狼之国重重包围之下岌岌可危,葛东成利用现代技术迅速崛起,战日本,轰美国,......称霸全球,直至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都飘扬着大中华鲜艳的旗帜。日本、美国火急头大:“中国人来了!”
  • 屌丝重生咸丰帝

    屌丝重生咸丰帝

    21世纪的大学生屌丝穿越为咸丰帝,平定太平天国,痛宰八国联军,坐拥三千佳丽。
  • 创弄天下之恶源

    创弄天下之恶源

    不要嘲笑我们的幼稚,或许我们仍然能够称王;也不要嘲笑我们的玩世不恭,或许我们依旧能达到最高峰;这是我们的时代,这是我们的天下,创造属于我们的世界,这才是我们的标志,当你仰望我们的成功之时,别忘了,最初的自己。一个生来愚钝无知的大族之子;一个天生聪慧流放他乡的流浪人;一个天生神力武艺超群的大山之人。他们会怎样拯救自我,怎样拨弄天下,怎样创造历史,敢问世间谁主沉浮!?
  • 淮南鸿烈传

    淮南鸿烈传

    淮南王就是那个炼丹的淮南王刘安,不过炼丹是幌头,修书和造反是主业。《淮南鸿烈》(又称《淮南子》),是他组织人写的传世名著。门下客卿八千,道、法、儒各家高手云集。玩家将扮演淮南王刘安的女儿——刘陵。师从身怀异术的八公学艺,在朝堂大臣、各国王侯间一力周旋。还要提防一心想把刘陵□□成趁手兵器的腹黑美男子:淮南小山。且看刘陵能否玩转西汉武帝一朝,乱世逢生,改写团灭命运。携琴载酒,一匡天下!笔者燕策三,历史系毕业,用最严谨的历史考证,最立体的历史人物还原,做最好玩的历史游戏。欢迎考据党留言切磋。
热门推荐
  • 帝姬南宫

    帝姬南宫

    帷帘放下的那一刻她不再是庇佑整个大汉王朝的天族神女,而是替真公主和亲的南宫帝姬,受漠北王庭祖祖辈辈的人尊为萨满女巫,但她没有忘,这一生使命是护他一世。
  • 此间此剑

    此间此剑

    百年之前,天门大开,仙人涉世,天下大乱。有一年轻人修成大道,此人站在天门口,将手中长剑横于身前,“此剑横于天间,其上是天,其下是地,此二者从今以后再不相连!”那一日,天上仙人、凡间强者不知陨落几许,均为此一人所杀。……看腻了爽文,点进来看看也许会有惊喜也说不定哦。………………另外,新人想要亿点点支持,就亿点点!
  • 反boss是我相公

    反boss是我相公

    莫名其妙的被杀死之后,来到了这谁都不认识的地方。第一眼看到的男人宠她入骨,现实中好友接踵而来。一场变故,对我不冷不淡的,对好友仇恨之至。罢了,我爱的就是他,与好友断交也好,相杀也好。冷漠如何,杀人如何,冷血又如何。只要伴在你身边,就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代枭商

    一代枭商

    美媚拿包砸头,女友暗中劈腿,下属设局陷害,兄弟翻脸无情……绝处逢生,遇到冤家女总裁,他如何将她收拾得服服帖帖……商场风诡波谲,暗中操控,谁又是一切阴谋的幕后黑手……商场如江湖,父子如仇雠,欲置对方于死地,到底谁对谁错……人生低谷,他又如何一步步走出窘境,叱咤商界,抱得美人……陈翰林,孟忭儿
  • 完美的恋爱

    完美的恋爱

    徐明,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一次撞击,撞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爱情本身是完美的,可是生活是残酷的,如何看男主角应对属于他的爱情呢?俞贤达,徐明的同学,最好的兄弟,怎么找到自己的老婆?陈琳,徐明的租客,一个美女的美好生活,却也在为爱情发愁。如何看三人寻求自己的人生的另一半呢?主角又怎么面对自己的爱情呢?大家来看看吧
  • 恋爱脑的形而上学

    恋爱脑的形而上学

    恋爱脑的最突出症状,认为自己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结果到了晚期,喜欢自己的人自己不喜欢。这种发展太过于形而上学,两情相悦难度太高,所有的结局都变成一厢情愿。错过、重逢是从来演不厌的戏码,一段细密而温柔的暗恋混含着暧昧,还有那些或明朗或晦涩什么都还来不及开始的青春。所有悲欢离合都抵不过心动时的万物复苏,她瞒着所有人继续爱他动魄惊心,不负他说过对她刹那的动心。
  • 我靠吃就能无敌

    我靠吃就能无敌

    李然穿越到超凡世界,并获得一个“吃货系统”,吃就能变强! 你吃了大米饭,积分+1。你吃了牛肉,积分+3。你吃了一级妖兽竹叶蟒,积分+50。你喝了百年血灵茶,积分+100。……是否消耗积分领悟“罗烟步”?是否消耗积分提高“境界”?李然两眼放光:是!是!是!……灵气复苏?妖兽肆虐?文明入侵?这个世界很危险?李然一脸不在乎的在一旁大口吃肉。 某天才:李然,你怎么还不修炼?“不好意思,修炼是什么?能吃吗?”食物即力量,我靠吃就能无敌!
  • 精英学院

    精英学院

    都市青年沈云进入唐宋精英学院,为人类的未来而战。神圣白龙次魂在身,绝世剑法天下无双,妖族进攻声势浩大,人鱼神殿扑朔迷离,幽灵岛的艰苦试练,觉醒龙变三境界!十三邪魔轮番出场、世界高手各显神通。看沈云力压群雄、斩获神格、救世于水火之中!
  • 七姓陇传说

    七姓陇传说

    西江省乃华夏内陆经济重省、江九市是西江省核心经济特区,经济发达,高楼林立,私营企业如春后竹笋般遍地开花,距江九市90华里外有一处叫七姓陇的地方是一世外桃源之地,之所以说是世外桃源,是因为七姓陇四周环山,自然而缘地形成一天然水库,水库水最深时可达180余米,面积达38.8平方公里,与外界不通汽车,只有一条一尺来宽的山路。在水库的四周住着高、李、曹、周、江、张、范等七姓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