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64200000017

第17章

川边速写

林茨

在空气清冽、万籁俱寂的措普湖边,一颗划过夜幕坠落地球的流星使我想到身边这个广大的“有情世间”。灵魂是否真的生生不息如车轮回旋?心识是否真的永无断灭循环不止?面对着亘古如斯的星空和湖山,遥念逝去的亲人和消亡的时间,在那一刻,我是宁愿相信的。

被一束目光攫住

在2002年4月号《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一组藏民肖像,拍摄者是17年前以一幅《阿富汗少女》震动了全世界读者的《国家地理》杂志记者史蒂夫·麦卡瑞。看麦卡瑞的人物摄影,最不能忘怀的就是画中人的炯炯双目,它们在纸面上凝视,甚至是逼视着你,似乎能发射出一种无声而有力的语言,把读者的目光牢牢攫住。

一个住在帐篷里的康巴小牧民,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头戴芝加哥公牛篮球队的鸭舌帽,一只苍蝇悄悄地落在他的新衬衫上。引起我注意的首先是这少年的装束。毫无民族特色的衣服表明牧区生活已不再闭塞,商品经济在改变着牧民的形象,帽子上那个芝加哥公牛队的标志甚至还让人读出了一点“全球化”的感觉。但这个印象一晃而过,随即有另一种东西浮出了照片,一种遥远、悠长的东西开始越过视网膜,触及我的记忆。少年的眼睛里透着一丝似曾相识的笑意,这笑意是轻淡的,也是沉稳、自在的,我敢说,这样的微笑在今天的汉地已经很难见到了。

《国家地理》杂志的报道一贯是大手笔大制作,2002年的《藏民》专题也不例外,上下纵横,气势恢弘,同时涉及卫藏、后藏、安多、川滇甘青的康区以及流落到南亚次大陆各国的藏族人的生存状况。《国家地理》的记者是令人羡慕的。而对一个普通旅游者来说,他对青藏高原的认识往往只能是一个多次断续、积累的过程。就我自己的体验来看,过去十年里在尼泊尔、西藏、云南、青海的几次藏区行程就像一组变奏,贯穿着某个不变的、超越时空的主题。麦卡瑞的照片传递给我的或许正是这样一种东西。

这一次“变奏”,是借着“相约格萨尔故里”活动的机会,去“考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巴地区的十几个县份。

不断飘落的杨花

茶马古道的走向与川藏线317国道大致相同,自东向西穿过甘孜州的道孚县。道孚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沿途农区、牧区间杂,草原和青稞田间闪过一座座白色佛塔,随着地势增高,地质年代久远的山原地貌逐渐让位给山势圆缓的年轻高原。这一带的藏式民居极有特色,一律用粗大的圆木作骨架,肥梁胖柱的结构外筑以石墙或土墙,据说有冬暖夏凉的好处,外观上是白墙花窗、“品”字滴水檐,内部则描金绘彩,装饰得富丽堂皇。

进入炉霍县境,汽车攀上了海拔3000多米的高度,到县城新都镇时天色已暗,一干人等匆忙晚餐后便顶着风赶往县城灯光球场,藏戏演出即刻开始。四周看台上早已坐满了人,音乐声起,只见盛装的骑手从球场一侧且舞且行地登场,表演起《格萨尔王传》的传奇故事来。故事情节相当的简单,照例有赛马、登位等经典片断,演员是认真的,没有对话和唱词,只有肢体语言,举手投足说不上有多少戏剧性,更像是漫画、图解式的表演,倒也有某种古拙的趣味。伴奏音乐里带着很多粗糙的电子器乐的成分,听起来和民歌风味的旋律不大搭调,却也不足为怪。

接下来一段“群魔乱舞”最是精彩,音乐干脆摈弃了民歌旋律,不加掩饰地变成了粗犷的“迪斯科”。才舞到一半,格萨尔还没来得及上场降妖伏魔,满场拳打脚踢舞枪弄棒的“妖魔”却不知惊动了何方神圣妖魔,风越刮越猛,卷起球场旁的杨树落絮,像下起了鹅毛大雪,团团撒落到演员和观众身上。终于,冷雨无情地兜头浇下,舞者仍在水泥地上坚持着,看客们纷纷瑟缩着起身退场了。这一阵雨下来,高原上气温骤降,夏天突变为凉冷三秋。

有趣的是,按照传统炉霍的格鲁派(黄教)寺庙是禁止说唱格萨尔的,炉霍人从民间到官方也都忌讳说唱格萨尔传。追根溯源,这是炉霍人的自尊心使然。炉霍与格萨尔传说中的霍尔古国有着密切关联,霍尔部曾被格萨尔王的岭国征服,传奇并非都是无中生有,在农牧交叉地带,发生这种游牧部族(格萨尔王的岭国)和农耕部族(霍尔戎)之间的激烈争斗是完全可能的。

感觉到地面在震动

沿川藏线进入德格县境后到达的第一个乡镇是马尼干戈,一个尘土飞扬的高原驿站。从这里出发,离开川藏线,拐上一条颠簸不平的公路,往北不到一百公里就到了雅砻江河谷。这段不长的路,“震骨车”艰难地走了半天,每隔几百米便会出现一丛冒着青烟的“煨桑”树枝,熏烟持续几十公里连绵不绝,就像古代战争中燃起的一堆堆烽烟。在这烽烟的护卫下,汽车前后左右已被千军万马包围。魁梧的康巴汉子骑着高头大马、驾着摩托车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的坐骑上系着各色战旗,骑手打着响亮的唿哨,呼喊着“扎西德勒”的祝福语从汽车两边疾驰而过,所有人都像是在奔赴一个大战场。

8点30分,天刚擦黑,格萨尔王的

故事在传说中的格萨尔诞生地———海拔3800多米的阿须草原上开始演出。最初是横笛独奏,反复吹着一段婉转的旋律,一个藏族女人舞着长长的水袖出场了。观众都知道她就是格萨尔王的母亲。格萨尔是个不戴面具的男童,一降生便具有超人的力量。这时“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头戴着禽冠的怪兽,然后是几个长袖飘舞的女子,她们互相周旋着。一个手持三叉戟的凶神恶煞企图刺杀小格萨尔,但终于没有得逞,被格萨尔击倒在地。片刻之后,那个失败者翻身站起,灰溜溜地举着一把伞退下,观众里便传出一阵笑声。

表演者的面目渐渐地变得模糊不清,天色暗下去了。笛声终止,音乐突然换成节奏铿锵的进行曲,这是“赛马”的开始。一个个山峰似的康巴大汉头上系着彩幡,背后插着三角战旗,前仰后合做骑马状依次登场,一时间忙碌一团。待他们合着音乐节拍腾挪舞蹈起来时,我感觉到地面的震动,耳听到男子身上的银饰在空气中相触发出的金属声音。

托梦附身的吟唱者

50多岁的《格萨尔王传》说唱者阿尼出现在德格县城礼堂的文艺晚会上。阿尼上场时,礼堂外飞来一块砖头,击中礼堂的玻璃,在玻璃迸裂的声音和观众的惊呼声中,阿尼安详端坐着,耐心地等着。直到骚动平静下来,他才放开喉咙,一字一句,抑扬顿挫地唱将起来。他唱的是什么,我一个字也听不懂。没有伴奏乐器,但旋律清晰可辨,乐句匀称规整,不断地重复再重复。有一瞬,我有一种恍惚之感,好像被歌声带到了某个辽远的地方,一个和礼堂、舞台、灯光无关的不知名的地方,也许是像阿须草原一样水草丰美的开阔地,有温煦的风吹过,说书人的词语变成白花纷纷坠落……但是这个瞬间很快消逝,我重新回到县城礼堂的观众席中。

阿尼随身带着他珍藏多年的一张奖状和一枚绿松石佛像,逢人便要展示一番。他告诉我,他的格萨尔说唱并非得到凡人传授,而是由于年轻时遭遇了一场大梦,连续酣睡数日不醒,梦中受到“神示”,醒后如神灵附身一般,能够口若悬河唱上几天几夜格萨尔传奇,内容绝无重复。

和《格萨尔王传》这部世界最长的史诗一样,格萨尔说唱艺人堪称是一篇篇活着的传奇。他们多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几乎所有艺人都不约而同地声称,他们或是在年幼时得到“托梦”,或是某次大病昏迷中因“神授”而无师自通地走上云游说唱之路。这类神乎其神的说法令人难以信服,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都是这样言之凿凿。说书人所承载和传播的格萨尔传奇实际上是他们民族的古老的“集体记忆”,而传承记忆的行为本身却被描述成一个无意识的过程,一种“缘分”的造化,这似乎也成了一个谜样的传奇。

德格县内到处是有关格萨尔王和他的“30多员大将、80多员小将以及13名爱妃”的遗迹。这里有格萨尔小时候的放牧场,格萨尔爱妃的浴池和梳妆台,王妃向格萨尔敬酒处,格萨尔的马蹄印。

无始无终地循环流转

出德格城,行20多公里便到金沙江边。在一座白教寺庙里,我见识了活佛转世的开山始祖———噶玛拔希大师那小小的塑身坐像。据说这位能水遁、飞行、断臂重生等神变奇迹的13世纪噶玛噶举派高僧在80岁圆寂前缩身一半,身材竟如儿童,算是眼见为实。元世祖忽必烈远征云南时听到噶玛拔希的名声,曾相邀同行,但噶玛拔希惯以四海为家,于是他在一个明月之夜悄然离开大汗,重新踏上云游路途。几年后,噶玛拔希在从敦煌返回西藏路上接到元宪宗蒙哥汗的亲笔诏书,被敕封为大法师,授予一顶金边黑帽,这黑帽后来成为噶玛噶举派的象征物。

在噶玛拔希自知将要圆寂的那个马年,他声称世间必将出现一个继承黑帽的人。圆寂后,噶玛拔希的魂魄企图夺舍(借尸还魂),不料躯体已被火化,便转而寻找其他尸体施以夺舍法,他找到一具刚满3岁的男孩死尸,夺舍转生后刚能转动眼珠,死者家人以为死人转动眼珠不祥,取下眼珠,噶玛拔希无奈只得再次脱身,重新寻找合适的尸体。他最终只找到了一只死鸽子,大为灰心,决定放弃投身人间。此时守护地方的二十五空行母驾到,劝其仍旧转世为人,预计他将降生于某日某地。那男孩出生后即显露各种奇征异兆,能述说前世情景——是为噶玛拔希的转世灵童。活佛转世制度自此开始流行。

藏传佛教的要义是轮回说。世界成、住、坏、空,人类生、老、病、死,但这一切不过是一股无始无终的涡流的表象。在巴塘县的一个星夜,我从篝火边热烈地跳着弦子舞的人群中抽身走出,去到空气清冽、万籁俱寂的措普湖边。一颗划过夜幕坠落地球的流星使我想到佛教对身边这个广大的“有情世间”的说法。灵魂是否真的生生不息如车轮回旋?心识是否真的永无断灭循环不止?面对着亘古如斯的星空和湖山,遥念逝去的亲人和消亡的时间,在那一刻,我是宁愿相信的。

但是,第二天太阳升起之时,措普湖在高山松和冷杉林的怀抱中暴露无遗,草甸上星罗棋布地撒满白幔围帐,经幡飘扬,法号长鸣,桑烟弥漫,到处都是人的踪影,一切都改变了。每个人所要面对的,终究只是属于他自己的有限的生命河流。

(作者系《南方周末》记者)

同类推荐
  •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祝酒辞大全

    祝酒辞大全

    本书是一部祝酒辞的选集,收入了各类祝酒辞数百篇。这些祝酒辞大多符合祝酒人的身份,符合当时的各种环境,可以作为酒宴上祝酒时的参考。作为一种酒文化,祝酒辞也有不少传统的成分,值得学习借鉴。
  •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它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他源远流长,博大情深……
热门推荐
  • 你是我的草莓棒棒糖

    你是我的草莓棒棒糖

    一场差三岁的恋爱,一场十年的陪伴。“有你在我身边,我好像不知道什么是害怕。”“有你在我身边,我才知道什么是心安。”“白娅菲,你愿意嫁给我吗?”“有谁求婚用草莓棒棒糖?你还想我嫁给你么?你爱我吗?”“想,我爱你,一如你爱草莓棒棒糖。答应我吧。”
  • 无聊的修练日常

    无聊的修练日常

    轻松文,正常人物,正常剧情,正常套路,正常主观以日常生活剧情为主
  • 育儿百科

    育儿百科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从母亲的孕前准备一直到婴儿的生长发育、科学喂养、日常保健、婴幼儿心理、学前启智以及常见病的防治、小儿用药等,对其数百个专题进行了科学、细致的研究、分析和解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参考价值。此外,书内还别具匠心地穿插了许多栩栩如生的情趣图片,使本书的内容得以更加形象化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可以说本书是集科学性、学术性、普及性于一体的百科式的全书;是新婚夫妇、年轻父母的必读之书;也是妇幼保健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 曾国藩大智慧全集

    曾国藩大智慧全集

    如果将中国历史用人物来断代,那么可以这么说: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史上的第一人。毛泽东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崇拜曾国藩,说他“足为吾人之资”。而大才子梁启超历来眼中无人,但他却对曾国藩推崇备至,面对民国军阀混战的局面,他认为如果曾国藩在世,当时的混乱局面,一定得靠他来拯救。可以说,中国近代史上的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都认为曾国藩是一个“大人物”。
  • 天地双决

    天地双决

    “斩情根,断红尘,入无情道。”“练魔气,修魔心,化魔形。”“从今天起,我叫沐寒幽。”男孩儿一脸坚定道。“寒水柔今日以血起誓,不杀沐寒幽,誓不罢休。”“木头,我走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沐大哥,其实我一直...哎,所以,只要能救你,就算用我的命来交换,我也愿意。”“我不信,我不信命,我不信天,你在骗我,你们都在骗我,啊,为什么?”......
  • 仙魔无间录

    仙魔无间录

    在风起云涌的中土大陆,感受不一样的仙侠文明。在南域魔国做仙道卧底。在历史的迷雾中重重突破,得知真相的你又会如何选择。
  • 应应鱼塘进鲨鱼啦

    应应鱼塘进鲨鱼啦

    【得不到甜甜的恋爱就自己创造一个吧!是经常出现在柯柯梦里的内种男朋友噢,恋爱主线电竞只是辅助噢,荣耀小娇夫and国服野王少女】高中时代的老同桌,是现在战队的队长!他不是个渣男嘛?怎么还来嚯嚯我?姜雅:你不要过来啊!我是洁身自好的妙龄少女!
  • [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

    [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远东审判

    远东审判

    本书以前后长达三年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为主线,以32个分镜头,全面再现了远东审判的全过程,充分展现出这是人民的胜利,这是正义的胜利这一主题。但是,如同阳光总会有阴影相伴,远东审判在澄清战争事实、宣判战犯罪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当时行将登场的冷战的影响,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日本731部队头子居然不是战犯,等等,“正义的遗憾”不一而足;当读到由于中国内战阴云渐浓,国民政府不惜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打赢内战增加筹码时,不禁令人扼腕……今天,当人们面对日本军国主义死恢复燃的危险时,尤其值得回顾这段历史。
  • 灰白色

    灰白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生都不尽相同,若苦难是画笔,画板上想必已经是浓雾般的阴沉,我们生来存在,但是每个人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若痛苦是明灯,那我们奔向它,是否会狼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