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51900000001

第1章 珞珈山与珞珈诗派——《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序言

一所大学能拥有一座山,已属罕见;而这座山在莘莘学子心目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在当代中国也是少有;并且,这座山还被誉为诗意盎然的现代诗山,就堪称是唯一的了。在这里,我说的就是武汉大学所在地珞珈山。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是武汉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著名企业家陈东升在校友会上的发言。他说:“珞珈山是我心中的圣山,武汉大学是我心中的圣殿,我就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和使者。”把母校如此神圣化,让人震撼,也让人感动,更充分说明了珞珈山的魅力。

武汉大学每年春天举办一次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在校大学生的樱花诗会。有一年,作为樱花诗会的嘉宾,我也说过类似的话:“站在这里,我首先要对珞珈山致敬。这是一座神圣的现代诗山,‘珞珈’二字就是闻一多先生给它的一个诗意命名。从此,珞珈山上,诗意源源不断,诗情绵绵不绝,诗人层出不穷。”

因此,关于珞珈山,我概括了这样一句话:珞珈山是“诗意的发源地,诗情的发生地,诗人的出生地”。在这里,我想对此略加阐释。

第一,关于“诗意的发源地”。关于诗歌的定义,有这么一个说法一直深得我心:诗歌是自由的美的象征。而美学界早就有过这样的论述:美是自由的象征。在武汉大学,很早就有过关于珞珈山上武汉大学的特点的讨论。不少人认为,第一就是自由。即开放的讨论,自由的风气,积极进取的精神。早在20世纪80年代,武汉大学就被认为是中国高校改革的试验区,学分制、转学制、双学位制、作家班制、插班生制等制度改革影响至今。关于自由的概念争议很大,但我同意这样的看法,人所取得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是其自由创造的结果。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四十年来自由创造所取得的成果。珞珈山诗人王家新曾说,现在的一切,是20世纪80年代精神的成就和产物。这样一种积极自由的努力,在珞珈山上随处可见,这也是武汉大学创造过众多国内第一的原因。包括珞珈诗派,在国内高校中,也是第一个提出诗派概念的。所以,武汉大学是诗意的发源地,因为这里也是自由的家园。

第二,关于“诗情的发生地”。武汉大学校园风景之美中国公认,世界罕见。这样的地方,会勾起人们对大自然天然的热爱,对美的热爱,这是一种天生的诗歌的情感。而在这样美好的地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人,比一般人就敏感,也更随性随意,这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樱园、桂园、桃园、梅园、枫园,校园里每个地方每个季节都触发人的情感,诗歌就是“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因此,珞珈山是“诗情的发生地”。在这里,各种情感的发生毫不奇怪,比如很多人开玩笑说武汉大学出来的学生,比较“好色”,好山色水色、春色秋色,还有暮色月色,以及云霞瑰丽、天空碧蓝等。情感也比一般人丰富,对美的敏感度远高于其他高校学生。而比起那些一直生活在灰色都市里的人,珞珈山人的情感也好,故事也好,显然要多很多。

第三,关于“诗人的出生地”。意思是在珞珈山,因为环境的自由,风景的美丽,很容易成为一位诗人,而成为诗人后,必定会有某种自觉性。自觉地,然后是努力地去成为更纯粹的诗人,以诗人的方式创造生活。当然,这并不是说珞珈山出来的人都会成为诗人,而是说受过珞珈山的百年学府文化影响和湖光山色陶冶的学子,都会有一颗纯净的诗心,执着于自己的追求;会有一种蓬勃的诗兴,充满激情地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陈东升说,珞珈山出来的人,天性气质“质朴而浪漫”,这就是一种诗性气质。珞珈人具有天然的诗性气质,也是珞珈人特有的一种气质,它体现为一种精神:质朴,故能执着;浪漫,所以超越。

说到珞珈山的诗人,几乎都有单纯而质朴的直觉。王家新算得上珞珈山诗人中的大“诗兄”,他是“文革”后第一代大学生,又参与过第一本全国性大学生刊物《这一代》的创办。《这一代》是由王家新、高伐林与北京大学陈建功、黄子平,吉林大学徐敬亚、王小妮,湖南师大韩少功,中山大学苏炜等发起的,曾经轰动一时。后来王家新因出名较早,经常被划入“朦胧诗派”,他的写作、翻译影响了好几个时代,他现在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当教授、带博士生,一直活跃在当代诗坛。家新兄大名鼎鼎,但写的诗却仍保持非常纯粹的初始感觉,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他的《黎明时分的诗》,全诗如下:

黎明

一只在海滩上静静伫立的小野兔

像是在沉思

听见有人来

还侧身向我打量了一下

然后一纵身

消失在身后的草甸中

那两只机敏的大耳朵

那闪电般的一跃

真对不起

看来它的一生

不只是忙于搬运食粮

它也有从黑暗的庄稼地里出来

眺望黎明的第一道光线的时候

我总觉得这只兔子是珞珈山上的,其实就是诗人本身,保持着对生活、对美和大自然的一种敏感。这种敏感,源于还没被世俗污染的初心,也就是“童心”和“赤子之心”,只有这样纯粹的心灵,才会有细腻细致的感觉,感觉到和发现大自然的种种美妙。王家新虽然常常被称为知识分子写作,但他始终没被烦冗的修辞技术淹没内心的纯真敏锐。按敬文东的说法,王家新是“用心写作”而不是“用脑写作”的。

无独有偶,比王家新年轻十来岁的邱华栋也写过一只小动物松鼠。邱华栋少年时就是诗人,因为创作成绩突出被保送到武汉大学,后来主攻小说,如今是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的诗歌不同于他的小说,他的小说是他人生经历和阅读学习的转化,乃至他大块头体型的体现。他的小说庞杂,包罗万象,广度深度兼具,有一种粗犷的豪放的躁动风格。而他的诗歌,是散发着微妙和细腻的气息的,本质是安静的,是回到寂静的深处,构建一个纯粹之境,然后由这纯粹之境出发,用心细致体会大自然和人生的真谛。很多诗句,可以说是华栋用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身体感觉提炼而成的精华。比如他有一首题为《京东偏北,空港城,一只松鼠》的诗歌,特别有代表性,堪称这类风格的典范。全诗如下:

朝露凝结于草坪,我散步

一只松鼠意外经过

这样的偶遇并不多见

在飞机的航道下,轰鸣是巨大的雨

甲虫都纷纷发疯

乌鸦逃窜,并且被飞机的阴影遮蔽

蚱蜢不再歌唱,蚂蚁在纷乱地逃窜

所以,一只松鼠的出现

顿时使我的眼睛发亮

我看见它快速地挠头,双眼机警

跳跃,或者突然在半空停止

显现了一种突出的活力

而大地上到处都是人

这使我担心,哪里使它可以安身?

沥青已经代替了泥土,我们也代替了它们

而人工林那么幼小,还没有确定的树荫

我不知道我的前途,和它的命运

谁更好些?谁更该怜悯谁?

热闹非凡的繁华都市,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空港,已是文坛一腕的邱华栋,心底却在关心着一只不起眼的松鼠的命运,它偶尔现身于幼小的人工林中的草坪上,就被邱华栋一眼发现了。邱华栋由此开始牵挂其命运,到处是水泥工地,到处是人流杂沓,一只松鼠,该如何生存?邱华栋甚至联想到自己,在时代的洪流中,在命运的巨兽爪下,如何安身立命?这一似乎微小的问题,既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追问,其实也是一个世纪的“天问”。文学和诗歌,不管外表如何光鲜亮丽,本质上仍是个人性的。在时代的大潮中,诗歌可能经常被边缘化,无处安身,实际上也不过是一只小松鼠,弱小得无能为力,但有自己的活力和生命力,并且这小生命有时会焕发巨大的能量。这只松鼠,何尝不也是诗人的一种写照?

一只兔子,一只松鼠,这两只小动物,其实可以看成珞珈山诗人在不同场景中的一个隐喻。前一个是置身自然,对美的敏感;后一个是身处都市,对生活和社会的敏感。这两只小动物,其实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显现。

其他珞珈山的诗人也多有这一特点,比如这套诗丛里的汪剑钊、车延高、邱华栋、黄斌、阎志、远洋、张宗子、洪烛、李浔等,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美、生活和社会的敏感点,可见地域或背景对诗人的影响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凡在青山绿水间成长的诗人,总是有一种明晰性,就像一株草、一朵花或一棵树,抑或晨曦的第一缕光、凌晨的第一声鸟鸣或天空飘过的一朵白云,总是清晰地呈现出来,不像那种雾霾都市昏暗书斋的诗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发泄和表达些什么,总是晦暗和艰涩的。

当然,珞珈诗人的特点不限于敏感,虽然敏感是诗人的第一要素。他们还有着很多的其他的特点:自由,开放,具有理想的情怀、浪漫的色彩和包容的气度,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切,也是珞珈山赋予他们的。自由,是珞珈山的诗意传统和无比开阔的空间,给了珞珈诗人在地理上、精神上和历史的天空翱翔的自由;开放包容,是武汉大学特有的居于中央贯通东西南北的地理位置,让珞珈诗人有了大视野、大格局;珞珈山那么美,东湖那么大,更是珞珈诗人想象力的根基,也是珞珈诗人浪漫和诗情的来源,而最终,这些都会转化为一种大气象、大胸襟和创造力。所以,珞珈诗人的包容性都是比较强的,古今中外兼容并蓄,没有拘谨地禁锢于某一类。所以,除了诗人,珞珈山还盛产美学家、诗歌评论家和翻译家,他们也都写诗。整座珞珈山,散发着一种诗歌气质和艺术气息。

总之,珞珈诗派的诗歌追求,在我看来,首先,是有着一种诗歌的自由精神,一种诗歌的敏锐灵性与飞扬的想象力;其次,是其开放性与包容性,能够融汇古今中外,不偏颇任何题材形式;最后,是对诗歌美学品质的坚持,始终保持一种美学高度,或者说“珞珈标准”,那就是既重情感又重思辨,既典雅精致又平实稳重,既朴素无华又立意高远。现实性与超越性融合,是一种感性、独特而又有扎实修辞风格的美学创造。

李少君

2018年10月

同类推荐
  • 永远的邂逅——淑曼散文集

    永远的邂逅——淑曼散文集

    人生有许多的感情需要表达,在适当的时候,遇到适当的好人,体现一种价值,真是一种幸事啊!文以载道,首先所写的文章应该是褒扬人世、人性的真、善、美,我的文章,今天看来仍然有那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内心里却总是怀着敬畏之心,感悟一种真真实实,一路走来的善良……写下来,仿佛从这些文章里作用到我的内心里,我会轻松许多,因为这本书得到了一种认可与垂青。就好像园子里诸多的芹菜似,被施了肥,浇了水,铆足了劲,葱郁向上的生长着。
  • 另一艘船儿

    另一艘船儿

    诗集内容主要收集了从2010年上网六年来书写爱情、亲情、友情,乡情诗歌百余首。每一首诗都倾注了作者的热爱和真情。后记则选用作者爱人三年前送给作者的生日礼物,一篇《山翠赋》见证作者的诗写经历。
  • 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

    文化人类学认为,一切重大文化的核心机密是集体人格。余秋雨进而认为,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中国文化的钥匙也在其中。了解君子之道,是在追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人格世界的底蕴。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君子之道的轮廓,缕析儒、道两家在君子之道上的九项要点和四大难题,同时探讨君子如何处理与世间、名誉、伪君子、自由的关系;第二部分阐述了作者面对人生问题从佛学中得到的修行感悟,得益于三“无”,精进于三个“少”,以自如、自在、自由之心化解难题;第三部分为当代中国愿意做君子的年轻人,提供更充分的国际视角,在故事中介绍国外思想家和艺术家的人生价值和终极关怀,互为观照,互相滋养……
  • 文学考古: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隐型结构」

    文学考古: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隐型结构」

    「文学考古」与「隐型结构」乃此书提出的两个学术概念,前所未有。事实上,文学创作中多见有意识的移植,纯粹的移植不足称道,而金庸在其武侠小说中移植中、西小说中的原型、情节以至于故事结构及道具,均作了很大程度的改造以至于创造,甚至同一人物同一情节亦多有衍变,令人目不暇给,叹为观止。
  • 陌路相逢

    陌路相逢

    本书收作者中、短篇小说5篇,讲述了一件件情感故事,希望能让读者们有所感悟。
热门推荐
  • 远古天帝传

    远古天帝传

    这一纪元,天地异变,远古遗迹、重宝纷纷现世,天才辈出、无数人杰,横空出世。众多推命师纷纷推衍预测,这一世或许是末世之乱、或许是盛世之序;前路迷雾重重,天机难以窥探;这一世注定不会平静,乱世也好,盛世也罢,注定血流成河。血与火的交织,阴谋与罪恶的纠缠,命运的巨轮滚滚而过,无情辗压命轮下的众生。这一世极尽辉煌、人杰争锋,万古前破灭的成仙希望,或许将在这一世出现,诸神陨落后,这是唯一成仙的机会,只此一世。天地大乱降至,风云将起,祸乱天地,无数大能陨落,无数新秀崛起;只是这一世迷雾重重,天机难测,唯有强大方是在乱世存活的资本。远古逝去的辉煌年代被后人称作黑暗时代,也叫做罪恶之世。
  • 我真能创造世界

    我真能创造世界

    那年夏天,平凡的我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世界……
  • 无限梦剑

    无限梦剑

    从未做过梦的白夜第一次做梦了,他的梦中有一方奇特古怪的剑台。上面插满了万界之中有名的宝剑,有代表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剑,有代表剑气纵横、夺命十三的剑,有代表武林神话、万剑归宗的剑,………………………………………………当他终有一日踏上剑王之境时……
  • 易烊千玺之你好陌笙人

    易烊千玺之你好陌笙人

    但愿青春别离阳光依旧唯愿时光不变我们还在。
  •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十六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十六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传统中国”的概念,似乎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理解:就时间即“纵”而言,始自上古三代,历经汉唐宋元,降及是有清诸朝,均在其规范之内;就专业领域即“横”而言,则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风俗、宗教等等,全都包罗其中。
  • 无生葬心

    无生葬心

    一身傲骨踏天行,一双紫瞳灭幽冥。七重枷锁断其身,三尺青锋斩圣灵。若世间有完美那我就是唯一的完美,若世间无完美那么我就是打破规则之人。你的善恶由吾判定,你的生死由吾掌控!你的噩梦来了,你准备好了吗?吾为世间客,亦是永恒人。
  • 墓洞惊魂

    墓洞惊魂

    新作品自然不能与【鬼吹灯】、【盗墓笔记】这等大作相比但是我会努力的!这是一部悬疑推理小说内容有前面两部有借鉴之处一入盗墓深似海!
  • 星星煮饭

    星星煮饭

    来品尝一个小故事吧,梦里要洒满星光,晚安。(不定时投送一个小故事)
  • 意天行

    意天行

    千万年来,人妖两族相争于世,旷日持久,惨烈非常。幸得天下修士,帝国不至倾颓。其中肱骨者概出三宗,而三宗之内,又以天门为尊。某一日,天门宗少年路游忽闻噩耗,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曾经的万千宠爱,如今的千夫所指,家仇、爱恨、阴谋接踵而至,他该如何行路?修道路漫漫,不可忘初心,九霄凌云事,何如自在人?
  • 向阳格桑

    向阳格桑

    遭遇家族破产,女友背叛的韩格桑没有就此次垮下去,他还年轻还可以重新站起来,面对风雨他总是笑着露出一口白牙,命运是不会放弃爱笑的人,不信你看,格桑他又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