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5200000012

第12章 十一、昭君自有千秋在

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连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霍卫同。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纵使承恩宠,怎能保始终。至今青冢在,绝胜赋秋风。

——[清]彦德《咏王昭君》

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郊外大黑河以南,有一座高三十多米的沙土堆。据说它是距今两千多年的一座古墓,墓主就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友好的使者王昭君。在墓的前面建有亭子,旁边有碑碣,上面记录着这位友好使者的动人故事。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的友好、团结和亲睦贡献了力量,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宫中多怨女

王昭君名王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晋时为避司马昭讳,时人也称她为明君或明妃。相传她是齐国王襄的女儿,才貌出众。竟宁元年(前33),年方十七岁的她被选入宫,时在元帝刘奭当政时期(前48-前33)。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妻妾众多,所谓有“七十二妃”,或“粉黛三千”,这些说法有一定道理。据《礼记》记载,周朝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说明,早在我国周代,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嫔、世妇、御妻等名号,数量也相当惊人。秦统一六国后,改天子为皇帝,以后“六宫”数额,均一脉相承。汉代亦是如此,当时被汉元帝选入宫中的女子很多,汉元帝本人是按画工所画的像来选择的。“宫中多怨女”,在封建社会里,多少青年女子被关进宫内,终生不得自由。尤其是那些失宠了的女子,只好在宫中禁室里等死,遭际更为悲惨。所以,深居后宫的宫女们,想尽种种办法以得到皇上的幸召。而汉元帝依照画像来取舍,所以,宫内女子们不惜以重金、财物贿赂宫中的画工,以此来换取被皇上宠幸的机遇。

宫中一个叫毛延寿的画工,有高超的技艺,能把中人之姿画得十分姣好。因此,宫女们都暗中给他钱帛财物以求其以笔修饰。王昭君初入宫廷,并不懂得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同时,她也自恃貌美,天真地以为皇上不会不宠幸召见,所以,在毛延寿为她画像时,她竟一个钱也没给。

据说毛延寿在给王昭君画像画到眼睛时,对王昭君说,这画人的功夫全在这点睛之处,真是一点千金呀!王昭君明白毛延寿借机索贿之意,但她非但不买他的账,反而讥讽了他几句便离去了。毛延寿见她如此傲慢,便把那点睛之笔画到了脸上,就这样,王昭君便被遗弃在宫中,虚度年华。

出宫西行去

就在王昭君于宫中孤单生活之时,汉朝和匈奴族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转折改变了王昭君今后的命运,也使得王昭君成为了民族友好的使者与和平的象征。

前57年,匈奴内部发生分裂。原来,汉武帝时期,随着反击匈奴的战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匈奴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了,无力再大举南下。同时,匈奴族人民和其他被奴役的各族人民反抗匈奴贵族的斗争也日益强烈,许多被奴役的少数民族也趁机脱离了匈奴贵族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匈奴贵族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内讧,出现了五单于争立事件,随之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甘露三年(前51),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北匈奴被迫西迁,后被汉西域都护甘延寿等所杀。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帮助下,重新统一了匈奴。

就在这一年,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朝见汉宣帝。汉宣帝十分重视这次朝见,用最隆重的礼仪接见了呼韩邪单于,并赏给他一套非常华丽的衣服,一口上等的宝剑,一把精致的佩刀,一辆用珠玉装饰的车子和十五匹拉车的马,还有大量黄金钱币和绸缎丝绵。呼韩邪单于回归之时,宣帝还派一万六千名骑兵护卫护送。两年之后,呼韩邪单于第二次来长安朝见宣帝,宣帝还是用最隆重的礼节招待了他。

为了感谢汉朝的军事支援,呼韩邪单于在前33年第三次来到长安。这时的皇帝已经是元帝,呼韩邪单于真诚地向元帝提出,他愿意实行和亲,当汉家的女婿。

和亲并非是此时才出现的,在汉初高祖之时就已经出现了。汉朝刚刚建立之初,力量相对薄弱,无力对抗强悍的游牧民族,时常遭受他们的骚扰。汉高祖刘邦为了稳定与匈奴的关系,采取了和亲政策,即以宗室的女儿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在当时,采取这一政策虽然是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但毕竟带来了相对和平的局面,有利于汉、匈两族间的友好往来和发展。到了汉武帝之时,汉朝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向匈奴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以至于断绝和亲达八十年之久。所以当呼韩邪单于提出和亲后,汉元帝当即答应下来。

把谁许配给呼韩邪单于呢?元帝决定在宫女中进行挑选,并下了一道命令,谁愿意嫁到匈奴去,就把她当做亲生女儿看待。按照常理,即使是皇帝将其当做亲生女儿对待,那也不会有人愿意去,因为匈奴远离长安,气候恶劣,生活在中原的人到了大漠深处的草原上,生活之不适应就可想而知了,且和亲之事,万无反悔之可能。因此,谁也不愿主动提出去匈奴。只有王昭君听说匈奴前来求亲,主动提出要求离宫去匈奴。元帝只知她缺少姿色,便答应了她的请求。

到了呼韩邪单于临别那天,汉元帝亲自送行。当汉元帝见到王昭君时,才发现她是宫中最漂亮的女子,而且举止文雅,应对自如,和画像上的模样完全不是一回事。他真想把她留下来,但又怕失信于人,只好忍痛割爱,把她嫁了出去。据传说,在王昭君出嫁之后,汉元帝迁怒于画工毛延寿,将其处死。

王昭君离别长安去匈奴之日,元帝又特设盛宴为他们送行。文武百官一直送到十里长亭。一路上,王昭君手抱琵琶,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心情十分复杂,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呢?她一面向前行走,一面低声唱起了自己所谱的曲子,来诉说心中的苦衷。此曲就是著名的《昭君怨》,又称为《明妃曲》。

王昭君到了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是对匈奴单于正妻的称呼,相当于汉朝的皇后。“宁胡”,意思是为匈奴带来了安宁。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相处得非常融洽,夫妻恩爱。后来生儿育女,尽到了贤妻良母的责任。可是好景不长,没几年,呼韩邪单于去世。其子继位。按照匈奴习俗,王昭君嫁给他为妻。

王昭君出嫁匈奴,把汉族先进的文化介绍给了匈奴,帮助匈奴族百姓发展了生产,也改革了游牧民族一些落后的生活习俗。据说经过王昭君的努力,匈奴人学会了使用从汉朝输入的农业生产工具,逐渐发展了农业生产,基本上解决了百姓的吃粮问题,不再到汉族居住地抢夺粮食和其他物品,也不再需要依靠汉朝的救济。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牲畜的饲料也有了可靠的保障,畜牧业变得发达起来。

可以说,昭君出塞,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此后约半个世纪,在北部边境出现了“边城晏闭,牛羊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

汉匈恩与怨

和亲是西汉时期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长期以来,对此政策的实施也是褒贬不一,但大多数学者还是能实事求是地来分析和评价。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匈奴是我国北部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他们依靠畜牧、狩猎和劫掠为生,对开发我国北部地区作出了重大贡献。匈奴人民跟中原人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匈奴贵族时常带兵南下掠夺人口和牲畜,为了防止匈奴人的进入,秦、赵、燕三国先后修筑长城,派兵驻守。秦统一以后,秦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夺回河套地区,在那里修城设县,并把内地百姓迁去实边。秦始皇后来把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向东西扩展,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

在秦汉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匈奴势力空前强大,随即建立了一个奴隶制军事政权。匈奴冒顿单于乘楚汉战争之机,南征北战,东破东胡,西攻月氏,北征丁令和坚昆,南灭楼烦和白羊等,占领了河套地区,控制了中国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区域,拥有骑兵三十多万,势力强盛一时,并常常侵扰西汉的北部边境地区。

在前201年,冒顿单于发兵围攻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韩王信无力抵挡,只得投降,次年,匈奴军队攻陷晋阳(今山西太原)。第二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三十二万前往迎战,结果,刘邦自己和先头部队被匈奴四十万骑兵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南)达七天七夜,与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后来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单于阏氏进献贿赂,才勉强得以脱身。这就是著名的“平城之围”。平城之战的失败,说明当时西汉政府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来与匈奴交战。

出现这样的状况并不足奇,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由于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残破到不能再残破的地步。“齐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即当时的西汉百姓没有任何的积蓄,皇帝老子竟然连拉车的马也找不到四匹颜色一样的,而那些王公大臣们有的只好乘牛车了。可见当时的局势是什么样子。总之,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经济亟待发展,政权尚未巩固,无力与强大的匈奴贵族相抗衡。在这种情况之下,汉高祖只好采纳娄敬“和亲”的建议,把汉室公主嫁给单于,每年送去大量的金钱、丝绸、粮食、酒和布帛等,还互通“关市”,交换产品,与匈奴约为兄弟,以缓和与匈奴的关系,以此来换得和平与稳定。

从那时起,直到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初年的七十年间,汉朝一直奉行和亲政策,先后跟匈奴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结为姻亲。和亲和互市在客观上加强了汉与匈奴族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匈奴奴隶主贵族对汉朝的攻掠也曾一度缓和。

但是,和亲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刚刚建立政权的西汉政府,无论是在军事力量,还是在经济实力等各方面都不是匈奴的对手;而另一方面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本性是不可能改变的,他们本来是以对外掠夺为目的的。处于这样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下,是不可能和平共处的。事实上也是这样,和亲政策并没有阻止匈奴贵族的南侵和掠夺。每当秋高马肥之时,他们仍旧不断进袭西汉边郡地区。匈奴骑兵甚至两次深入到长安附近,使得西汉都城一度战云密布,情况十分严重。文帝、景帝之时,尽管也多多少少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做了一些防御准备工作,但仍是无济于事。经济实力不强,导致军事力量薄弱,汉朝军队在两军交战中常常处于下风,被动挨打。由此也使得西北边郡各地经常遭受匈奴骑兵的蹂躏,百姓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

到了汉武帝之时,经过六七十年的努力奋斗,生产发展,政治一统,国家的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军事上也有了充分的准备,反击匈奴的条件已经成熟。

元光二年(前133),汉武帝决定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反击。从此,和亲中断,战争频仍,到元狩四年(前119),先后与匈奴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经过这些战役,汉朝不仅收复了河套失地,占领了河西走廊,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而且还打败了匈奴军队主力。匈奴力量被大大削弱,无力再大举南下,匈奴王庭不得不迁到大漠以北,从此之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残暴掠夺,保护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北部边境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便利了汉与西域的交通。此后,西汉王朝在新辟地区设立亭障,修筑城堡,屯田垦边,加强防御。

战争给匈奴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口和牲畜大量减少,匈奴势力大减。在这期间,匈奴族又遭受了几场大的自然灾害,如宣帝地节二年(前68)的大饥荒,人口和牲畜死亡达十之六七,社会经济濒于破产。紧接着,匈奴贵族内部又起纷争,几个单于之间互相争夺统治权,使得匈奴族百姓死亡无数,牲畜损失达百分之八九十。再后来又形成了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之间南北对立的局面。宣帝五凤四年(前54),呼韩邪单于被郅支单于打败。

呼韩邪单于才华出众,受到匈奴各阶层的尊敬与爱戴。宣帝甘露元年(前53),匈奴左伊訾王建议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以便在汉朝的援助下,重振匈奴。呼韩邪单于采纳了这一建议,便率众南移,准备同汉朝结好。第二年,呼韩邪单于亲自到五原塞(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要求朝见汉宣帝。汉宣帝表示欢迎,决定以贵宾之礼相待,派车骑都尉韩昌远道迎接,沿途派两千骑兵充当仪仗与护卫。汉与匈奴的关系得以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而王昭君出塞就是这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的象征。

汉匈两亲睦

王昭君离开长安,辞别故土,渡过滔滔黄河,翻过莽莽群山,来到了大草原上。她把自己带去的贵重礼品全部分赠给匈奴同胞,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欢迎、爱戴和信任。

在塞外,王昭君克服种种困难,逐渐习惯了那里的环境。据史料记载,王昭君在那天寒地冻、风沙蔽日的气候当中,整日过着住毡制帐篷、穿皮裘、食牛羊肉、饮乳浆的游牧生活。她经常教给当地的妇女织布、缝衣和农业生产技术,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深受人们的爱戴。后来,她生了一个儿子,后来长大后成为了匈奴右日逐王。

成帝建始二年(前31),呼韩邪单于去世,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被立为复株累若鞮单于,依照匈奴旧俗,王昭君应当“从胡俗”下嫁复株累若鞮单于。这与汉族当时的封建伦理道德是相悖的。所以王昭君上书成帝,要求归汉。成帝没有答应她的请求,而是下令她从胡俗。王昭君体会到成帝的用意,于是打消了归汉的念头,做了复株累若鞮单于的阏氏。可以看出,王昭君还是十分珍惜汉匈之间关系的,并为两族间的友好作出了自己应做的一切。王昭君人在匈奴,但心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据说她常常派人送信回去,并不时地让单于派遣使者向汉朝皇帝馈赠匈奴的土特产品。

自王昭君出塞到匈奴,匈奴和汉朝之间就一直和睦相处,此后六十多年没有发生过战争。昭君出塞,播下了汉匈两族间和平友好的种子。王昭君死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女婿须卜当,都能秉承她生前的遗志,继续致力于汉匈两族的友好。匈奴单于多次朝汉,并派侍子入朝。在汉平帝时,太后临朝,汉政府曾邀请须卜居次云访问长安并朝见太后,太后赐给她很多珍贵的物品。王莽执政后,对匈奴采取了错误的政策,使得汉与匈奴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发展到始建国三年(11),匈奴单于发兵进扰北方地区,王莽也动员三十万大军准备进行反击,战争一触即发。此时,王昭君的女儿、女婿挺身而出,设法弥合。始建国五年,乌珠留单于去世,在须卜居次云和须卜当的积极努力下,立乌珠留的弟弟咸为乌累若鞮单于,并劝其与汉和亲。王莽天凤元年(14),须卜居次云派人到西河塞(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下求见和亲侯王歙。王歙是王昭君的侄儿,也就是须卜居次云的姑表兄弟。王莽于是下令王歙、王飒(即王歙的弟弟,封展德侯)出使匈奴,会见须卜居次云,祝贺乌累单于新立,并送去众多礼品。次年,王歙再次出使匈奴。天凤五年(18),单于再次派王昭君的长女及其女婿、外孙等出使长安。新朝皇帝王莽把自己的庶女陆逯公主嫁给了王昭君的外孙须卜奢为妻。不过,尽管王昭君女儿、女婿做了不少努力,使得汉与匈奴的关系出现了一丝光明。但终因“其后莽复欺诈单于,和亲遂绝”。

汉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和睦亲善及友好往来,与王昭君出塞是分不开的。在呼韩邪单于归汉以后的五六十年间,汉与匈奴之间出现了一个“边城晏闭,牛羊布野”的和平局面。此间,战争烽火熄灭,长城内外,牛肥马壮,炊烟冉冉,不时传来阵阵欢歌笑语。匈奴百姓用自己的马、牛、羊和骆驼,换取汉族人民的农副产品、铁制工具及手工业制品,互通有无,频繁交往,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自有千秋在

王昭君年老的时候,立下一个遗嘱,希望在自己死后能安葬在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外,坟墓要坐北朝南,以便死后仍能遥望自己的家乡。她去世之后,她的子女在那里选择了一块向阳并且水草丰茂的山坡地,修建了坟墓。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及的“青冢”。之所以称之为“青冢”,是因为每到秋凉之时,塞外草木皆已枯黄,但独昭君墓上草色青青,没有枯黄之色,远远望去黛色溟蒙,故有“青冢”之称。

墓前立有一通石碑,上面镌刻着蒙、汉两种文字的题词:“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3年10月参观昭君墓时所题。园内有介绍王昭君身世和经历的文物陈列室,并陈列着清代以来许多有关王昭君墓的碑刻。

如今,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出现了十几座昭君墓,各地都在为争夺真正的王昭君葬地而力争。怎么会出现这一奇特现象呢?这也不奇怪。这是因为王昭君出塞,下嫁匈奴单于,在匈奴生活了几十年,为当地匈奴族百姓带来了生活和生产的安定和繁荣。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王昭君成了女神,人们对其生前身后事多有渲染之处。

后来,还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牧民们说,早先这里常年兵荒马乱,是王昭君至此平息了胡汉之间的干戈,带来了民族间的和睦。也有人说,埋葬昭君的地方,原来是一片穷山恶水,当昭君随呼韩邪单于到来后,用一曲琵琶止息了漫天飞舞的大雪,用一把金剪刀裁出了满山遍野的牛羊和骏马,用一捧种子种出了塞外的一片青葱,无限春色。完成了这一切后,她伴随着雷鸣,披着霞光,返回天界。这座被后人称为昭君墓的小山,是她临返天界时留下的标识,也是赐给草原百姓的幸福吉祥。据传说如果谁家丢失了羊羔,只要到那青青的小山上去找,就一定会找到,并且比以前长得更大、更肥。如果谁家无子,媳妇只要到青冢上和衣睡上一夜,梦到身边的青草中开出许多芬芳的花朵,当年就会怀孕生子。

总之,在秦汉时期,尽管匈奴贵族和汉族政权之间经常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是,汉族与匈奴族之间却保持着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双方在边境地带互通关市,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匈奴的马匹、牲畜大量运往内地,先进的养马技术也传到中原。汉族人民的凿井技术、筑城技术等也传到匈奴地区。这不仅仅丰富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内地百姓的经济文化生活,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匈奴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时,匈奴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农业和定居生活,有了城郭等。从匈奴族的文化遗存中发现的房屋、砖瓦以及各种丝织品,说明了匈奴人在与汉族人民接触后,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进步。而王昭君出塞可谓是汉和匈奴人民交流史上最灿烂的一朵奇葩。

同类推荐
  • 打倒

    打倒

    有的人被大势所趋,昧着良心在压迫,剥削中,浑浑噩噩的过一生,有的人抓住机会,成就伟业,成为站在最高巅峰的神...历经坎坷.不死不休...
  • 杞乡中宁名胜大观

    杞乡中宁名胜大观

    《红枸杞历史文化丛书(共5册)》中宁县是中国枸杞之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神奇。枸杞文化、红色经典文化、边塞文化、宗教文化、古人类遗址文化和非物质遗产文化相互融合。双龙石窟、黄河古渡,胜金雄关、牛首佛光、鸣沙雁塔、石空灯火等八大胜景底蕴深厚。在建国六十周年和宁夏解放六十周年之际,中宁县县委书记张兴斌,代理县长左新波依据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编撰了《红枸杞历史文化丛书》,整套丛书既相辅相成,又风格迥异,集中涵养了中宁历史延跌、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历史事件、重大战事、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和文化艺术等全景内容,是中宁县打造杞乡地域特色文化、研究中宁、宣传中宁、建设中宁的人文基石。
  • 我为曹贼

    我为曹贼

    大梦方醒,他成了宛城之战的一员。曹晖不想再次蹉跎一生,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将前世所失去的一切,百倍拿回来,所经历的一切,百倍的踏平!曹贼,即曹室之贼。ps:序言就是前世,诸位可以看看
  • 落鹜飞

    落鹜飞

    南宋后期,一个男人骑上战马,马蹄踏破江南。四面边声连角起,辛弃疾大口饮酒,高呼快哉!四川战场,京湖战场,两淮战场,这是义理之战、忠奸之战、民族之战………“命运选牌和派牌,而我们则负责出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黑炭团看向蒙古铁马心中懊恼不已,权臣贾似道手落棋子面不改色。一代闲君赵君参悟大道羽化成仙,英武度宗一日谢恩三十人…面朝扎赉特神山,忽必烈祈求长生天赐予他力量;伯颜将手中的旗子插入沙盘上的临安;周国公主图穷匕见;宋末三杰桃园结义………“人生其实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不停地来回摇动,不是无聊,便是痛苦”……一只孤鹜拍打翅膀,飞向另一片天空。雨水冲刷掉身上的污泥。原来,它是一只天鹅!
  • 讲给孩子的历史故事系列丛书:世界史(上)

    讲给孩子的历史故事系列丛书:世界史(上)

    本书精选了从古埃及文明到十五世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50多个经典故事,通俗生动地介绍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
热门推荐
  • 未语梦中人

    未语梦中人

    你就是尊主送给我的女人?”青年坐在王座上,居高临下的看着下面跪着地上伤痕累累的少女。“是,奴泷姬参见伯塔克殿下!”墨泷嘴角扯出丝笑,心里害怕,故作镇静道。
  • 欢喜冤家

    欢喜冤家

    平凡的我,相亲场上的败将,再一次无意中邂逅了蓝氏姐妹,结束了我的相亲生涯,迈入婚姻殿堂。我们之间的故事也就从此开始上演。本故事轻松幽默,让你在看每章故事都很开心。
  • 昇王枭妃

    昇王枭妃

    弑父放逐,迷雾中的寻仇之路。点点滴滴,寒冰融化的怦然心动。撕裂后,本末倒置,追逐与反追逐的甜宠轻虐。平凡不平凡的,只是,逆流直上。
  • 她胜骄阳她胜你

    她胜骄阳她胜你

    李钰的变化很大,她三四岁五六岁的时候是很乖巧听话的奶娃娃,家长说什么她就听什么;到了七岁的时候她就不太爱说话,总是一个人,她讨厌和陌生人交流,觉得很麻烦,和熟悉的就会特别话多,不过最大的变化是她的性格,特别的暴,小小一姑娘一群小男孩都打不赢她,打不赢就算了还说不赢她,嘴巴也毒,在村子里那家的孩子都不敢惹她;十一二三岁的时候比同龄人叛逆,脾气也是越来越暴,总和叶女士顶嘴吵架;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她就开始冷静沉稳了很多,性格温顺了很多,心里也透彻了不少事与物。她的性格变化起起伏伏,但是随着生活的环境不同,她的改变都会很大。她身边的朋友最能清楚,她就像一只变色龙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人。
  • 校花:少爷能不能不腹黑

    校花:少爷能不能不腹黑

    自己爱上了一个爱吃醋的男人却遭婆婆嫌弃身世最终决定放弃最后自己的身世曝光婆婆后悔当初的决定巴结着自己蜜月旅行怀孕了孩子格外早熟比一般大的孩子都聪明
  • 从FGO开始的随机金手指

    从FGO开始的随机金手指

    开局一个“废系统”,能力全随机。无敌文,迦勒底世界为主世界,其它待定。
  • 穿越诸天万界之我是个魂环

    穿越诸天万界之我是个魂环

    逗逼青年在一次偶然下穿越异世界获得奇妙系统,后发现自己居然到了小说中的世界,从此逍遥法外,在各大位面之间来回穿,斗一到斗四,斗破到元尊,成为“别人家的主角儿”!我的发……别人都是穿越成魂兽或者封号斗罗的,为啥我是个魂环啊!
  • 沉睡时光里的爱

    沉睡时光里的爱

    一场爆炸,让顾深深听到了过去的声音,因此拯救了八年前的盛承淮,也因此相逢,但两人均不知对方是旧识。令人生疑的是,爆炸案后,意外一次又一次降临在顾深深身上,到底杀害盛承淮母亲的凶手为什么要一直死咬着顾深深不放?另一边,负责案件的关皓,在调查中发现顾深深似乎有些不对劲,直到邢志彦落网,关皓终于确定此顾深深并非彼顾深深。而顾深深在生活中找到蛛丝马迹,开始怀疑自己不是自己。盛承淮早已察觉,但什么都不说,只是默默守着她。直到一次高烧,顾深深恢复了所有记忆……
  • 痴醉青春

    痴醉青春

    白小沫,从校园到毕业,范有着诸多心事,这期间的无奈,还有第一次对乔宁的接受,外表冷静内心却胆小的白小沫,开始了她的故事。终归终究,她还是感受每一天有太阳的美好时光,每一天对自己的青春痴迷与感情的无奈。
  • 闺密你好

    闺密你好

    赵云沫,柳默鸣,陈紫环,三位女主在学业上磕磕撞撞,还是一路挺了下来,在小学六年级毕业的那一刻大家都流下了泪水,本以为不会再见面没想到初中竟然成了室友,又擦出了友情的火花,具体的内容大家自己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