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6700000004

第4章 饮食与睡眠不良行为矫正

在父母心中,孩子的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而饮食与睡眠问题又是健康的基础。有调查显示,3~6岁婴幼儿问题行为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各种问题行为的发展存在相应的关键期;小班可能是婴幼儿饮食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大班可能是婴幼儿一般行为发展的关键期,而整个幼儿期可能是睡眠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要更多地从小知识入手,科学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吧!

必要约束,孩子不爱吃饭的好方法

十之八九的妈妈都会有这样的抱怨:宝宝吃饭怎么这么费劲儿呢?为什么就不能痛痛快快地、乖乖地把饭吃完呢……

宝宝行为案例

陶陶5岁了,他的吃饭问题始终困扰着妈妈。陶陶每天吃饭都要大人在后面追着喂,一顿饭下来,话没少说,路没少走,可陶陶却没吃多少。如果妈妈不是这样喂饭,陶陶干脆就不吃,可以说一天下来你不叫他吃饭他都不想吃,陶陶妈妈真不知这种“追捕”喂饭到何时才会结束?

专家指导

■孩子不爱吃饭是令家长们头疼的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讲一些不吃饭的危害]如不好好吃饭身体就差,身体差抵抗力降低就要生病,生了病要看医生,要打针吃药,孩子一听到打针就会害怕,自然也就好好吃饭了。

[正面鼓励法]可以运用孩子最崇拜或最喜欢的人的行为去激发孩子的食欲。比如:“你喜欢警察叔叔,愿意当警察吗?吃得饱饱的,身体棒棒的,长大了才能当警察。”孩子一心想当警察,也就会顺利进餐了。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及各种游戏活动]家长有空时尽量带孩子出去活动,让孩子多运动。运动能加速能量消耗、促进胃肠蠕动和新陈代谢,增强食欲。肚子饿了的孩子是很少拒食的。运动量增加了,饮食量也会随之增加。“饥不择食”、“饥饿是最好的厨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改进烹调法]创设进餐情景,幼儿园要培训营养员,让她们多学点烹调技术,把孩子不愿吃的东西做得色、香、味俱全,让孩子一闻就想吃,一看就喜欢,要给孩子这种东西很好吃的感觉,孩子挡不住诱惑,即使不喜欢吃的东西也会大口地吃起来。

做饭菜时选料很重要。如好米烧出来的饭晶莹剔透,香气扑鼻,很容易勾起孩子的食欲。菜要选新鲜的,不但营养好,也容易烧出色、香俱全的佳肴。

[让孩子受点约束]孩子不肯好好吃饭,放任她肯定不行,喂她也不行,实践表明,强制一点对这些幼儿有帮助。办法是限时制,吃中饭和晚饭时,饭后有孩子喜欢看的动画片VCD,规定幼儿,在放VCD前5分钟必须吃完,否则不能看。孩子们为了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一般都会按时吃完。有时候没有动画片,也可以利用他喜欢的一个玩具或一本书。他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肯配合的。这个办法既然带有强制性,所以执行时一定要严格。在没有道理可讲的时候,让孩子受点约束是应该的。

[保证孩子有个好的心情]吃饭的时候必须保持愉快的气氛,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件快乐的事,不是被父母挑剔或强迫的痛苦事,这也是促进亲子、家人之间沟通的好时机。孩子在吃饭的时候表现好要及时表扬鼓励,吃饭不好也不要边吃边教训孩子,这样做会使他们觉得吃饭时就是挨骂的时候。

[控制零食]提倡给孩子的零食要适当,过量的零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给孩子零时要做到三个“适当”,即零食品种要适当,食用时间要适当,虾条、薯片等油炸类食品尽量少买,以让孩子尝尝味道为主,而酸奶及海苔等食品可多食用一些。严格做到一日三餐二点,决不让孩子乱吃零食。

[饥饿法]对已实施了以上所有办法且机体无病痛,还实在不愿意进食的孩子,那就不必强求,不妨让其离开饭桌,去搭积木、看画书等,饿一下后下顿饭必能香喷喷地吃。

知识导读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群孩子吃他们想吃的食物,而让另一群孩子吃大人给他们准备的食物。研究的结果非常有趣:那些高兴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孩子反而比另一群自己没有权利选择食物的孩子,长得高、胖,而且健康。有时他们只吃一、两样喜欢的食物,有时对以前喜欢的食物一口也不吃,有时他们一天只吃少量食物,有时却一日三餐吃得很多。

但是,仔细统计他们吃饭的量和质,也许每一餐吃得并不足够或均衡,但一星期下来,食物的摄取量居然是足够的,且均衡的!我想,每个人生下来体内便有一种机能,保证机体获得营养的均衡,所以做父母的不要剥夺了孩子的这种权利,让孩子的本能充分发挥吧!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不爱吃饭

■父母注意以下问题,可以及时防止孩子不爱吃饭问题的发生

(1)不要对孩子不吃东西过分担心,只要他身体健康,没有生病便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胃口不会每顿都一样,饿了自然会吃。不要期望孩子每顿吃一样的量,他这顿只吃一两口,下一顿他可能会吃得很多。我们大人有时也会因身心状况不同吃得多或少,或者喜欢的多吃一点,不喜欢的则少吃或不吃,孩子又未尝不是如此呢?

(2)除考虑营养以外,孩子的食物还要注意色、香、味俱全。另外,给孩子的菜应切得细些,米饭不要煮得太干。

(3)饭前半小时不宜给孩子吃东西,即使一块糖也不能吃,以免抑制正餐食欲。

(4)不要用甜点,如冰淇淋、饮料等来诱骗孩子吃饭。如果孩子只想吃你准备好的蛋糕或小点心,就让他只吃这些东西,因为它们分量不多,也很快就会饿了。

(5)在吃饭前,应将孩子的玩具全部收起来,不能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边吃边看电视。

(6)吃饭时,父母千万不要采取哀求、恐吓或哄骗的方式逼孩子吃,这只会使孩子更执拗。我们可以用既坚决又和蔼的语气告诉孩子,这些就是今天吃的食物,不爱吃就没有了。

(7)不要在饭桌上和孩子讨论他不爱吃饭的问题,没有人在吃饭时喜欢被唠叨的。孩子不喜欢吃时,可以请他离桌,父母们则继续愉快地享用。如果想讨论孩子不爱吃饭的问题,可等吃完饭后,找一个适当的沟通时机,和孩子好好谈谈。通常行动比说更有效,父母照以上的建议进行一段时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8)尊重孩子的爱好。如果孩子真的很不喜欢某种食物,就不要强迫他硬吃下去。如果孩子喜欢把菜汤拌到饭里一起吃,大人也不要多加干涉,不然会使孩子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而抑制食欲。要由孩子自己决定他要吃多少,而且由他自己使用碗筷和夹菜。当然,如果孩子太小,你可以给他一些帮助。

一个固执的孩子可能好几顿不吃饭,甚至好几天不吃,不要给他过多的注意,在没有零食和吃完饭便收拾的原则下,假如父母坚定地以行动表示,那么没有人能忍受长期不吃东西。为了孩子未来的良好发展,请收起没有好处的同情心。吃饭是孩子的事,父母不要干涉太多。通常父母愈少操心,对孩子吃饭的情形愈有帮助。

积极暗示,不给孩子挑食的机会

挑食是幼儿常见的坏毛病,如果不及时矫正,不仅会导致孩子营养摄取不足,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会养成他们任性违拗的坏习惯。

宝宝行为案例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挑食的孩子却越来越多了,四岁的瑶瑶就是其中的一个。她不吃油菜、白菜、豆腐、鱼、鸡蛋……而不吃这些东西的理由也非常奇怪,不吃油菜是因为油菜这个名字让她觉得恶心,不吃白菜是因为白菜是小白兔吃的食物,鱼和鸡蛋的味道跟她想象的不一样。瑶瑶这个挑食的毛病让全家人伤透了脑筋。瑶瑶的奶奶软硬兼施地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家里只做几样菜,让瑶瑶没有选择,而瑶瑶宁可饿着也不吃,最后奶奶挺不住了,还得另为瑶瑶做她爱吃的菜。

专家指导

■以下给出几个防止或纠正孩子挑食的方法,供家长参考

[避免进食前的剧烈运动]孩子刚刚做完剧烈运动后是没有食欲的,如果此时就餐,孩子必然会挑挑拣拣,长此以往,易养成挑食的坏习惯。

[给孩子找一个效仿的榜样]幼儿最喜欢得到别人的称赞,可以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称赞不挑食的孩子,从而使孩子因羡慕而积极地效仿。

当然,在树立榜样时避免幼儿间的妒忌是很重要的。例如,小华不吃鱼,但大伟最爱吃鱼。成人可在大伟吃鱼的时候说:“大伟真是好孩子,大伟爱吃鱼,又健康又聪明,我知道小华也会像大伟一样,喜欢吃鱼的。”这样说既使小华有了效仿的榜样,又避免了对他的打击。

[鼓励孩子做餐前服务]孩子天生就对餐前的准备工作感兴趣,家长可以利用他们好奇、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帮忙摆桌椅、端菜碟、分碗筷,甚至在做菜时让他们帮忙洗菜、拿佐料。面对自己参与劳动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会胃口大开。

[制造进餐时的和谐氛围]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切忌在孩子进餐时恐吓、责骂或以其他方式惩罚孩子,因为恐惧、担忧、愤怒等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食欲。家长应善于营造就餐时的欢乐气氛,使孩子心情愉快,乐于进食。

[给予孩子独立进食的机会]二三岁的幼儿会产生独立进食的要求,家长不能因担心孩子吃得不够,或弄脏衣服、地板而忽视了孩子这一心理需求,进而使孩子失去对食物的兴趣。

[不要给孩子挑食的机会]不少家长习惯于每次吃东西时问孩子:“你喜欢吃这个吗?”“你喜欢吃什么呀?”这些问题容易给孩子提供挑食的机会,是不必要的。

当然,家长在训练幼儿独立进食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各个年龄段的能力。对于较年幼的孩子,练习进食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来说,二三岁的幼儿,自己拿起汤匙吃5分钟后就可能因累了而不愿再吃。如果家长认为他吃的分量不够,可以再喂他,让他吃饱吃好;最好不要勉强他继续练习,否则同样可能导致挑食、拒食。

[避免让孩子挑食的行为得逞]小明不吃牛肉,妈妈怕他饿坏了,立刻为他预备别的食物,小明因挑食行为得逞,坏习惯就会由此养成。相反,假如妈妈告诉小明牛肉很好吃,全家都爱吃,吃了以后身体会强壮,而且这个时候只有牛肉吃,不吃就要饿肚子。这种积极、坚定的态度就会有效地阻止孩子的挑食行为。

[孩子需要积极的暗示]吃饭时,家长要表现出对食物极大的兴趣,可以边吃边赞:“真好吃!”“我们都喜欢吃。”孩子得到积极的暗示后会主动地模仿。

[对孩子进行巧妙诱导]

(1)小珍不爱吃鱼,但最爱吃火腿蛋。妈妈就把鱼放进火腿蛋里,请小珍吃。最初放一点点,渐渐把鱼的分量加多,结果小珍爱吃的“火腿蛋”,其实已经变成了“火腿蛋和鱼”。这时妈妈不妨告诉她真相,然后说:“小珍原来是喜欢吃鱼的!”

(2)将家里常吃的白米饭换成由黑米、白米和小米组成的“混合饭”。黑米富含大于白米三倍的粗纤维,仅1/4茶杯的黑米就包含约1g重的纤维。计算宝宝每日对纤维的需求量,即在他的年龄上加5.例如,一个2岁的孩子,他的纤维需求量为7g。另外,由于主食的色彩丰富,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刺激食欲。

知识导读

■孩子挑食,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1)因身体不适,消化力弱,食欲不振而挑食(这属于正常现象,家长无需过虑,只要注意在孩子病好后及时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即可);

(2)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正常饮食习惯的培养,或对孩子过于迁就与放任,助长了孩子挑食的坏习惯;

(3)家长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某种食物的偏好,孩子受了偏食意识的影响而自然地加以模仿;

(4)家长对孩子的身体过于关注,经常强迫孩子进食某些营养食品,从而引起孩子对这些食物的反感。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挑食

■预防孩子挑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哺乳期时妈妈就应该及时给孩子添加各种辅食,使孩子从小逐渐习惯各种食物。

(2)家长要以身作则,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不在孩子面前讲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孩子的模仿性很强,跟着学就会形成偏食。

(3)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孩子的饮食应定时、定量,最好不让他们吃零食。同时增加活动量,以促进孩子的食欲,并保证让孩子吃到一定数量的蔬菜和水果。

(4)变换花样,使饭菜可口。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吃味道鲜美、可口的饭菜。一位母亲把蔬菜做出许多花样,让孩子胃口大开,以后就不挑食了。另一位母亲在女儿的盘子底上贴了一张很可爱的粘贴画,孩子只有把饭菜吃光才能发现它。每次不要把孩子的盘子盛得太满,要让孩子吃了以后还想再吃。尽量使饭菜色、香、味俱全,同时还要注意不同味道的食物的搭配。例如,吃完葡萄干再喝牛奶,味道就不会太好。

(5)在孩子进食时,父母要多诱导和鼓励,使孩子增加进食的信心,鼓励他与其他不偏食的小伙伴一起进食。

(6)回避涉及吃饭的话题:父母的强迫和过分关注,会使孩子不愿意好好吃饭,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如果你能在几个星期内完全回避吃饭、食物这类话题,你就很可能改变了孩子不愿吃饭的毛病。每次给孩子少盛一些饭,对他的饮食习惯不做任何评论。如果孩子把盘子里的饭吃完了,不要主动问他是否想再添些饭,如果他还想再吃一点,那么可以给他添上饭,但什么话也别说;一定要做到减少孩子的零食,这样他在吃饭时就会感到饿了。

(7)不要用威吓或者强迫手段逼孩子吃不爱吃的食物,以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应采取改变食物的烹调方式或以讲道理的方式,逐步达到纠正孩子偏食的习惯。

(8)饭前半小时不宜给孩子吃东西,即使一块糖也不能吃,以免抑制正餐食欲。

(9)不要借助冷饮、可乐等来引诱孩子吃饭,这样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膳食合理,避免孩子贪吃

“贪吃”在医学上被称为食欲亢进,指孩子食量大大超过正常同龄婴幼儿。此类孩子多喜食油腻、甘甜食物,且多不喜欢运动。由于长期摄入的食物大于消耗,机体便会将代谢后剩余的能量转为脂肪贮积,导致身体肥胖。

宝宝行为案例

乐乐今年4岁零5个月,他比较贪吃。从7个月开始,一见人家吃东西就会在旁边看着,目不转睛的,虽然没流口水,但已经明显感觉到他的馋劲。现在更离谱,如果你把他要吃的东西拿开,他居然大叫甚至大哭。妈妈为此教训了他很多次,虽然家里的老人总认为能吃是福。但是,肥胖也会诱发多种疾病。

专家指导

■对贪吃的宝宝,父母可采取以下方法

[纤维]无论可溶性纤维还是非水溶性纤维都有助于减肥。非水溶性纤维所含的卡路里比较低。富含非水溶性纤维的食物包括高纤维谷类、全麦面包、麦麸以及水果和蔬菜;可溶性纤维则有利于使人体更长时间保持饱腹的状态。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包括草莓、苹果、梨、麦片以及豆类等。

[多汁食物]富含水分的水果和蔬菜很容易会使你吃饱,可以试试西瓜、生菜、西红柿、黄瓜、蘑菇、柚子和哈密瓜。

[瘦纤蛋白质]蛋白质有利于加速新陈代谢,要确保每餐都要摄入一些瘦纤蛋白质。可选的食物包括:鸡胸肉、罐装金枪鱼、虾、低脂牛奶、豆腐、瘦肉等。

[将食物分成小份]如果你面前只有一小份食物,你永远也没有机会多吃。

[在满足孩子吃的同时,更要因利势导地教育]比如,他刚刚吃完午饭却又要吃糖,你可以问他糖是什么味道的?你知道糖是由什么制的?这样可分散他对吃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糖的由来上去;你还可以讲一些贪吃的小故事来教育他。总之,要在不知不觉中转移他的思想重点,孩子的可塑性是极大的。一段时间后,他会有很大的改变。

知识导读

对因“贪食”使体态过于肥胖的小儿,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由病理性因素所致。对生理性因素导致者,要向孩子讲明“贪食”对身体的危害,鼓励孩子节食和增加体力活动。需要治疗者要严格控制产能量的糖类(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入;根据肥胖程度不同,能量可比同龄儿减少30%~50%。控制脂肪的摄入也很重要,但因小儿正处在生长期,蛋白质的控制不宜过严。开始时,饥饿感可能过重,可以多吃些蔬菜或诱使小儿慢食慢饮,引起胃内食物对食欲的反馈抑制作用。一些降低食欲或肥胖症的药物会给小儿带来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使用。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贪吃

父母溺爱孩子,往往以食物作为表现形式。由于过分珍爱孩子,父母经常为孩子提供过多的食物。而孩子在被动地吃的过程中,会获得被疼爱的心理满足,由此可产生对食物的更大需求,从而强化了孩子的多食心理。

其次,家长常以食物作为奖品,时间一长,婴幼儿每有进步,便会主动提出吃的要求。

再次,许多父母对食物的作用有偏见,认为只有多吃,才能身体好,因而软硬兼施,迫使孩子多吃东西。这样,就会使孩子形成“多吃——强壮”、“多吃——好汉”的错误认识。婴幼儿的生理需求是多方面的。与满足其他要求相比,对食物的需求具有容易满足、易于操纵的特点。

孩子受挫折后以食物作为发泄物。婴幼儿受挫折后,往往不会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构成挫折的事物,而是寻找其他发泄途径。由于食物是婴幼儿最容易得到的东西,多吃东西不会被阻拦,因此婴幼儿常以多食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还有一种表现是以获取食物来作为自我防卫手段。如父母不准婴幼儿玩水、玩火、单独外出,或强迫他做作业,婴幼儿在接受这些要求时,往往提出要某些食物作交换条件,而父母又最容易答应。孩子在获得食物后,心理上会有所平衡。

可见,避免孩子贪吃,父母是关键。为避免婴幼儿因多食带来的身心影响,父母们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尽量满足婴幼儿高层次的需求]父母应创造条件,让婴幼儿生活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要多和婴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丰富婴幼儿的精神生活,以避免婴幼儿产生用食物来代替其他需求的心理。

[掌握婴幼儿贪吃行为的真实情况]当发现婴幼儿饭量突然增大或零食需求增加时,要了解孩子是否遇到挫折,并针对其真实意图加以开导,以防孩子形成间接攻击心理和不正常的自我防卫心理。

[不要强迫孩子多吃]父母对食物的作用要有正确的认识,疼爱孩子不一定非要通过给予食物来体现,多买一些书或玩具也许会更有意义。

[发现孩子有贪吃行为]除应做到以上几点外,还应制定一个明确的定时定餐定量表,并认真执行,尤其要严格控制副食量;同时要让孩子多进行体育运动和户外游戏。

适当添加,让孩子爱上吃肉

有不少年轻的父母总是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吃肉。孩子不喜欢吃肉,除个别属异常外,多数属于心理因素。

宝宝行为案例

孩子已经三岁了,但不喜欢吃红烧或者煮的,炒的猪肉、牛肉、鸡肉,只喜欢吃油炸的猪排,牛排,鸡柳,可是油炸的食物孩子不宜多吃,而且市场上卖的鸡柳都是用肉鸡做的,含激素,有没有什么好的法子让孩子多吃肉呢?

专家指导

■蛋白质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营养,可有的孩子就是不喜欢吃肉,对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积极暗示对孩子很重要]比如爸爸故意大声说:“哇!好香!”一家人争着说鱼好吃,肉有营养。孩子一直生活在积极暗示的环境里,家长也不会为孩子的饮食而发愁。大人不爱吃没关系,可千万别说出来影响孩子。当然,积极暗示不同于鼓励。它更多的是在不知不觉中从侧面去影响孩子,避免了鼓励和表扬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不真实的判断的弊病。

[花样翻新]孩子不爱吃肉,就做鱼蛋饼给宝宝试试吧!原料:鸡蛋半个,净鱼肉20g,净葱头10g,黄油6g,番茄沙司10g。制作:(1)将葱头切成碎末;鱼肉煮熟,放入碗内研碎。(2)将鸡蛋磕入碗内,加入鱼泥、葱头末调拌均匀成馅。(3)把黄油放入平底锅内熔化,将馅团成小圆饼,放入油锅内煎炸,煎好后把番茄沙司浇在上面即成。(4)煎饼时不要煎老,以免影响婴儿食用。对婴幼儿来说,鱼肉、禽肉优于牛、羊、猪肉。

[吃肉也要从小培养]人工喂养的孩子出生后2~3个月就可以尝尝鲜美的鱼泥了,母乳喂养儿则要在4~6个月以后添加。首先将鱼蒸熟,去刺,捣成泥,每日喂l~3汤匙,或拌入奶糕中喂。肉泥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待孩子出牙后,可将肉剁成末,拌在粥或烂面条中喂。1岁以后的孩子可将肉切成小肉丁或细肉丝做熟拌在饭中喂,或做肉丸子、蒸肉饼、包馄饨、包饺子,这都是孩子爱吃的。当然,烹调时还要注意色香味俱全。时间长了,孩子渐渐就会对吃肉习惯了。

[逐渐增多]比如给孩子包饺子,第一次,往饺子馅里放1/5的肉,如果孩子吃了,那么,在下一次再包饺子的时候,可多放一点点肉。或者,试试给宝宝做蔬菜和肉混合的饺子、馄饨、包子之类的,或者是肉末蔬菜羹、炸酱面等。慢慢地孩子就不会拒绝吃肉了。

[把肉、米饭、青菜同炒]就是将肉(鸡肝,牛肉,鱼肉等)切得粉碎,而后把洋葱,土豆,胡萝卜,西红柿,菜叶等孩子喜欢的菜加入进来,用略带盐味的黄油入锅加热后,统统将它们放在一起炒,而后加一些热米饭,一点也吃不出来有肉。

知识导读

从婴儿5~6个月起,在机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开始添加少许鱼、虾肉。鱼、虾肉的纤维成分较少,肉质鲜嫩,易于消化吸收,特别适合婴幼儿消化道尚不健全的特点。而且鱼虾类的脂肪酸中,EPA、DHA含量较高,对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有良好的作用。

怎么给孩子吃肉食呢?刚开始时应从单个品种开始,少量添加。要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鱼虾给婴儿食用,剔除鱼刺和虾壳后烹调。烹调方法尽量简单,以清蒸为好,不要添加任何调味品。婴儿的味觉处在早期形成阶段,要让他体验食物的原有风味,不需要增加其他味道,以免掩盖食物的真实滋味。此外,婴儿的肾脏功能尚不健全,过量吃盐不利于婴儿的健康。婴儿的牙齿尚未萌出,要将蒸熟的鱼、虾碾碎,用小勺喂婴儿吃。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不吃肉

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的暗示则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使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孩子吃饭也存在一个暗示的问题。很多人在孩子面前说“我不爱吃肉,太腻”,“我不爱吃菜,没油水”。或和别人交谈时,当着孩子面说“我这孩子只爱吃鱼”,“我这孩子很少吃水果、蔬菜”等……这种说法就是暗示孩子:肉不好吃,菜不好吃,我只爱吃鱼,我不爱吃菜。其实,等于“教”孩子挑食。于是,导致孩子吃饭很难,也很挑剔。其实,初生的婴儿都一样,先天并没有注定谁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除了要积极地暗示孩子以外,为避免孩子不爱吃肉,父母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边喂一边观察]观察有无过敏或其他不适。如果婴儿表现正常,可继续添加其他种类。同时要注意观察婴儿的表情和反应,一般情况下健康的婴儿都喜欢吃鱼虾。家长要注意的是,即使婴儿食欲再好也不要过量喂食,以免消化不良或“伤胃”。要观察婴儿的皮肤反应和排便情况,如果一切正常,可逐渐增加摄入量。如果婴儿拒绝肉类,不要硬塞,先分析原因,再对症下药。

[不要勉强宝宝]注意进食量由少到多,不要勉强孩子。如果孩子拒食,一定有理由,年轻妈妈应尽量找出原因。对体质较弱、有挑食习惯、“难喂养”的婴儿要有耐心。妈妈不能看到其他婴儿已经能吃很多食物,而且长得壮,就加大饭量,逼迫孩子吃肉,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往往会引起婴儿逆反和抵触的情绪。其实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相同,而且婴儿的饮食爱好还受父母遗传等影响,具体应用时要掌握个体化原则。

[寻找宝宝拒食肉类的原因,也可以让妈妈有正确的应对]

(1)纤维过粗过长:肉类应挑选肉质细嫩的部位,做的时候可以先整块炖烂,然后切碎连肉汤一起拌在主食里喂宝宝。

(2)过于油腻:肉类可以留少许肥腻部分,但是一定不能多,否则孩子容易倒胃口。

(3)口味偏好:给孩子的食品应该淡一些,挑选新鲜肉类,避免腥味,而且要少放调味品。但孩子也有他的口味特点,妈妈不要用自己的喜好代替孩子的口味。可广泛收集婴幼儿菜谱,变换花样,来调节食欲,吸引孩子就餐。

(4)家庭排斥:应该避免家庭成员谈论食物的偏好,以免孩子在心理上拒绝某一种肉类。

(5)用餐环境:要在愉快、安详的环境下用餐,让幼儿细嚼慢咽,慢慢享用,有利于消化吸收。

增加食欲,孩子吃饭慢的解决之道

孩子吃饭慢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发现孩子吃饭慢,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呵斥孩子,一定要找一找原因,这样才有利于解决问题。

宝宝行为案例

妮妮现在两岁三个月了,近两、三个月开始不肯让大人喂,自己进食,她什么都吃,也不挑食。到吃饭时间,还能自觉地洗手、围围兜。但她吃饭速度非常慢,边玩边吃、边说话边吃,如果把玩具全部拿掉她就玩别人的筷子、汤匙等,甚至不断找人讲话。比如早上七点钟开始进餐,往往要一个多小时才可以把早饭吃好,经常会因为吃饭慢而耽搁了爸爸妈妈上班的时间。

专家指导

■对吃饭慢的孩子,有几方面需要注意

[不要强迫孩子]对没有食欲的孩子,吃饭变成了负担,没有食欲就让孩子少吃。

[经常提醒或者暗示孩子要抓紧时间,帮孩子制定做事情的时间表]如果在一件事情上耽误了时间,别的事情就要推迟或取消。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一周菜单”]就像做游戏一样,通过互动,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爱吃什么,同时适当地调整营养搭配,并让孩子自己点单。作为父母辛苦制餐的交换条件,让孩子逐步加快进餐速度。

[想办法增加孩子的食欲]对于吃饭磨磨蹭蹭的孩子来说,家长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引起孩子的进餐欲望的研究上。孩子吃饭慢,除了他本身动作慢以外,绝大部分原因是边吃边玩,吃饭对他来说是一种任务,没有乐趣,因而喜欢拖拖拉拉。家长呢,则辛辛苦苦地求爷爷告奶奶让小祖宗多吃点。如此一来,吃饭就变成了一场拉锯战。若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提高孩子对“吃饭”这件事情的兴趣。可以通过变换每天的菜式,注意色泽的搭配(孩子一般都喜欢颜色鲜艳的)来达到。

[不过多干预孩子吃饭的过程]吃饭的时候,不要训斥孩子,也不要唠叨孩子究竟吃了什么,吃了多少,快点吃等。做到这一点,开始时会觉得有点难,但你要尽量做到这一点。对孩子的吃饭过程干预过多,如对他(她)说:“吃掉你盘子里的蔬菜”,或者是“你到底还吃不吃”,那样都会使孩子对吃饭产生抵触情绪。

[让孩子慢慢接受新食物]在孩子的天性中,对新食物有一些与生俱来的排斥心理。添加新食物的时候,孩子吃得都会比较慢。这时,父母应先告诉孩子,他们应该尝试不同口味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让他们快快长大,而且越来越聪明、漂亮。然后,一点一点地、循序渐进地做给他们吃。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吃饭时全家人要在一起,大家(尤其是父母)都要专心吃饭,不要做别的事情,比如看电视、谈事情什么的。父母需时刻提醒自己以身作则,明白自己传递出的信息,随时反思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因为孩子是会模仿父母的。

知识导读

■那么孩子吃饭太慢原因何在呢?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孩子生来就是“慢郎中”性格,生性如此,父母不必一再催促。

(2)专注力差。听家人说话就会忘了吃饭,总是需要在别人的督促下完成。

(3)肠胃有问题。孩子有很饱的感觉,肚子很胀,吃下去胃不舒服,所以吃到最后就慢下来了。

(4)牙齿有问题。比如牙齿上下颚咬合不紧密,牙齿缺乏钙质,咬纤维高的白菜、菠菜、韭菜或是红烧牛肉就比较费时;嘴里没有办法含太多的东西,必须分批咀嚼才行。

(5)孩子没有食欲。吃吃停停,注意力转移,或是碰到不喜欢吃的食物。

(6)孩子的运动量太少,或上一餐吃得太多了,或饭前吃了点东西,在勉强让自己吃一点的状态下,当然没办法吃得那么起劲了。

(7)把吃饭当成一种负担。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总是给孩子盛满满的一大碗。孩子一看见那么多的食物就有压力,胃口自然就消失了。

(8)当成向父母提条件的资本。有些孩子觉得是父母在求他吃,于是故意吃得很慢,以便在父母要求他快些吃时提出自己的要求,答应了要求就能吃得快。

(9)喜欢在餐桌上和家人聊天。孩子认为吃饭时全家人聚在一块,气氛比较轻松,可以聊天,经常谈一些幼儿园里发生的事,也想听听家人谈论外面发生的事,吃饭就慢了。

(10)孩子的心情不太好。孩子今天有心事,比如受了什么委屈、挨老师批评了或者被小朋友恐吓了,心情不好会食不知味,吃饭的速度就会慢下来了。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吃饭慢

吃饭慢一点其实无所谓,细嚼慢咽还有利于健康,如果没有着急的事情,孩子吃饭慢一点,家长不应该发脾气。现在的问题是有的时候时间比较紧,大人希望孩子吃饭快一点,而孩子快不起来,家长就认为这是平时慢惯了。怎样避免孩子吃饭慢呢?

[跟妈妈抢着吃]妈妈和孩子一同吃,告诉孩子:你要是吃慢了,妈妈就把好吃的菜给吃光了。他就不敢慢了,甚至有时候还要求妈妈等她呢。

[先吃掉不喜欢的东西]有不喜欢吃的菜,妈妈就要求他在没吃掉不喜欢的菜之前,就不准吃喜欢吃的菜,没办法他就什么都吃得快了。

[不要溺爱孩子]孩子吃饭慢,很多时候就是由于父母太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依着孩子的性子,舍不得让他们吃苦挨饿。

[告诉孩子时间的紧迫性]假如孩子知道有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在等着他,去晚了就玩不上了,他吃饭还会那么慢吗?显然不会。所以,家长急孩子不急这也是孩子吃饭慢的一个重要原因。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反复地把事情的急迫性讲给孩子,并讲清其后果,比如慢了会迟到,迟到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就戴不上红领巾了。

[在规定的时间吃完饭]父母要提出目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吃完饭。当孩子经过努力达到了家长的要求,就给他一个奖励,如画一个五角星或一面红旗,积累了10个奖励后,家长可满足孩子一个要求,如奖励他看一次动画片,或买一本他喜爱的书等。这样坚持下去,习惯也就成了自然。

[吃饭时不能干别的事情]很多孩子吃饭时不能专心,这也是造成吃饭慢的一个原因,刚吃了几口饭,就去翻画报,或者东张西望的,这显然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采用“强化训练+激励”的办法。

定时定量,给贪吃零食的孩子制定规矩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整顿饭不想吃,总爱吃零食,这是一种不卫生的坏习惯。长期下去,就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宝宝行为案例

丁丁已经快五岁了,特别贪吃零食,他有很多零食,如薯片、牛肉干、糖果、饼干……应有尽有,总之,零食成了丁丁的影子,总是不离左右。平时丁丁总是缠着妈妈买好吃的,若妈妈不答应,便转向爸爸。妈妈曾和他讲过要节约,可没过一会儿就忘了。吃零食饱了,家里开饭的时侯,丁丁便经常缺席,总是有一顿没一顿的。这让妈妈头疼死了。

专家指导

父母已知道贪吃零食的孩子往往不好好吃饭,会影响机体得到全面营养。但是也不能硬性地反对他们吃零食,这样会使孩子的生活失去很多乐趣。对爱吃零食的孩子,矫正的方法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晓之以理]家长要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孩子,不要吃零食。经常吃零食,对人体健康发育有危害。让孩子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吃零食的坏处。并告诉他们在饭前一个半小时,不能吃零食,帮助他们克服吃零食的习惯。

[定时饮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吃饭。饭前不可给孩子吃零食,以免影响食欲。孩子吃好了正餐,也就不再想吃零食了。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时间,让孩子按时进餐,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良好习惯养成后,孩子无需一直努力,就能按时吃饭。每当接近吃饭时,他们就会出现饥饿感,吃饭香甜,易于食物消化和吸收。

[吃零食时亦要定时定量,有规律地在两顿正餐之间吃]零食分量要适可而止,切忌整天频繁进食;不要太接近正餐时吃零食,以免影响胃口。

[调剂饭菜]为了增进食欲,使孩子好好吃饭,家长要尽量把饭菜做得好一些,要常变换花样,烹调得色、香、味俱全,再取个好听的菜名。

[防止偏食]要使孩子得到足够的营养,最好给予平衡的饮食,防止偏食。每样食物都不要吃得过多,因为几乎每一种食物中,都包含着人体需要的某种营养;但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如果偏食,就会导致其他营养素缺乏。

[零食不要喧宾夺主]零食毕竟只是孩子获得营养的一条次要渠道,不能取代主食,应在量上加以限制,在品种上进行选择。父母不妨上午给孩子吃少量能量较高的食品,如2~3块巧g力、1块蛋糕或2~3块饼干;午睡后喝一点凉开水,下午吃一点水果;晚餐后不要再给零食,睡前喝一杯牛奶为宜。要注意饮食卫生,吃零食前先洗手,吃完后刷牙或漱口。

[家长不宜在家中贮存大量零食]以免增加零食的诱惑,要避免让小孩一面温习功课一面吃零食。

[控制零花钱]现在有许多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常给自己孩子零花钱,这就为孩子买零食提供了方便条件。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有目的地控制孩子的零花钱。这样就能使孩子做到不该买的不买,不该吃的不吃,能有效地控制孩子吃零食的量。

知识导读

■关于零食的误区

[果冻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零食]市场上销售的果冻基本不含果汁,它的甜味来自于精制的糖,而香味则来自于人工香精。

[常吃果脯、蜜饯可以代替新鲜水果]这些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所含的维生素C基本被破坏,而用纯度达99%以上的白砂糖进行加工。食用如此多的糖,可想而知会有什么后果。

[坚果营养丰富,可以多吃]事实上,坚果中的脂肪含量非常高,食用过量会造成肥胖。

[吃水果可以取代吃青菜]有些宝宝不爱碰蔬菜,干脆以吃水果来替代,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首先,水果的能量比蔬菜高,糖分含量也高,有些宝宝用喝果汁替代吃水果,更加错误。因为少了重要的纤维,营养效果已大打折扣。其次,蔬菜中的矿物质含量比较高,尤其是深绿色叶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植物性化学物质,每天都不能缺少。相较之下,水果里含较多的是维生素。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贪吃零食

我们不是一概反对吃零食,我们反对的是贪吃零食及因吃零食而影响正餐的食欲,不好好吃饭。所谓贪吃,就是指吃的量太多,吃无定时,吃无选择。

其实,科学地给孩子吃零食是有益的。美国专家为此做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认为零食能更好地满足身体对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调查中发现,在三餐之间加吃零食的婴幼儿,比只吃三餐的同龄婴幼儿更易获得营养平衡。孩子从零食中获得的能量达到总能量的20%,获得的维生素占总摄食量的15%,获得的矿物质占20%,铁质占15%。这表明,零食已成为孩子获得生长发育所需养分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选择合适的零食给孩子,家长协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吃零食习惯。那么零食应该怎么吃?零食选择,每个年龄段都不一样:

(1)坚果很好,但不宜多吃。有些坚果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都比较高,有些干果浓缩了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但不能给三岁前的孩子吃。如果特别想让孩子吃,那只能改变它们的形状或加工方式,如把核桃仁做成馅,把炸花生改为煮花生等,但一定不能吃得太多。

(2)鱼片、牛肉干虽然能磨牙但也很费牙,不要给三岁以下的孩子吃。可以选择肉松、鸡肉松等。有的妈妈让两岁左右的孩子啃鱼片,一给就是一包,对宝宝的身体发展有害无益。

(3)奶酪是非常好的食品,蛋白质、脂肪都非常高,而且非常浓缩,只要很少的一点,营养价值就很好,而且容易消化,可以为孩子备一些。

(4)零食的选择应以五谷、蔬果等天然食物为主,如以香蕉、苹果或粟米制成的小吃等。

(5)尽量减少高糖、高盐及高脂肪的零食,而选择纯味饼干条、饼干或全麦面包三文治(馅料可选低脂芝士与番茄)等配脱脂奶或淡豆浆作零食。进食零食后要饮少量清水,防止蛀牙。

在三餐正餐中一定要保证营养,零食可作为加餐或者作为两餐之间的间食。有必要进行营养搭配时,可配一瓶乳酸饮料,加上10块小饼干。不能给孩子4、5个小果冻当加餐,这类东西一点营养价值都没有。吃一包膨化食品当加餐,还不如喝一袋纯酸奶为好。

对三岁以下的孩子加餐还是要多加照顾,食物要切碎一些,细一些。要教育孩子从小吃多种多样的食物。妈妈千万不要因孩子爱吃某种食物就老给他吃,要让孩子品尝多种食物,以得到多种营养素,但要注意量。

改变烹调方法,让孩子爱上青菜

到了1岁以后,一些宝宝对饮食流露出明显的好恶倾向,不爱吃青菜的宝宝多起来。可是不爱吃青菜会使宝宝维生素摄入量不足,以致于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怎么才能让宝宝多吃蔬菜呢?

宝宝行为案例

珍珍13个月了,吃饭时就是不爱吃蔬菜,换了很多花样都不吃。因为珍珍不吃蔬菜,纤维素摄取不足,致使肠肌蠕动减弱,粪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过长。因而,珍珍经常发生便秘,已经影响到珍珍正常的新陈代谢。妈妈不知道怎么办好。

专家指导

■对不爱吃青菜的孩子,妈妈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妈妈要改变做菜方法,尽量在色香味上变换]不要经常只吃一种菜,或一种菜的做法总是不变。要讲究色、香、味,让宝宝一看就爱吃,一吃就想多吃。

提高厨艺其实也是一件简单的事。举个例子:一杯酸奶,一个西红柿,可能他只喝酸奶。那么,试试把西红柿切去一小块做盖子,中心挖空,然后把酸奶倒进去,插上吸管喝,最后让孩子把罐子吃掉,孩子可能会很感兴趣地把它吃光。孩子是有童心的,并且很好奇。你还可以把一餐饭摆成一个造型,比如把米饭堆在一起,做娃娃的脸,上面放两个葡萄做眼睛,胡萝卜是鼻子,月牙形的蛋清是嘴巴,油菜或是油麦菜做头发。当然您还可以再加耳朵身体什么的。一边解说,一边让孩子吃掉娃娃的“脚”等。

[告诉孩子正确的健康理念]当他生病的时候,每一次都要告诉他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并且以后会更严重,更难受。

[把青菜藏起来]把菜弄成泥或是碎末,加在肉等一些他喜欢的食物里;还可以利用宝宝爱吃面食的特点,经常包些馄饨、饺子,让宝宝很自然地摄入一定量的蔬菜。

[吃饭时]一开始不要急于先给宝宝吃鱼吃肉,可趁着宝宝饥饿、胃口好时,先让宝宝吃蔬菜。常言道,饥不择食,宝宝会觉得蔬菜的味道也很好,以后,他就习惯吃蔬菜了。

[让宝宝参与拣菜]1~2岁的宝宝也许不会做这样的事,但大人可以教他,如教剥豆子、摘菜根等,只要让宝宝体验到他参与了做饭的劳动就行。这样,在吃饭时,大人说:“这是宝宝拣的菜呀!”宝宝吃起来会特别有味。

[实行分餐制]让他把属于他的那份必须吃光,否则将不能实现其他的某种愿望等。

[很多孩子都不喜欢那些闻着有“怪味”、表面有粗糙纹路,或者看上去颜色深绿的蔬菜]有个巧妙的迂回方法:偷偷地将蔬菜藏在孩子的比萨饼或汉堡包中,即将洋葱和菠菜切成适合孩子咀嚼的小块,在加番茄酱和乳酪之前先将它们撒在饼上。孩子们不会看出有何不同,更不会拒绝和抱怨它。

[宝宝不吃蔬菜]切忌硬塞,那样反而会加重宝宝对蔬菜的反感。

[大多数孩子不会拒绝添加了调味品的更“有滋有味”的蔬菜]可以在凉拌菜芯中加一些番茄酱补充孩子所需的额外营养,孩子一般不太喜欢清炒的蔬菜,最好采用盐爆或者糖醋的方式来做菜。

[如果蔬菜汤在你的家中不受欢迎]那么,尝试着去做一款美味健康、冰爽可口的水果汤吧。选择3种不同颜色的水果(颜色越多,营养越丰富),将水果切成小块后煮烂过滤,把水果汤放在冰箱中冷藏。水果和蔬菜中包含着许多相同的营养物,比如维生素A和C,而水果汤的香甜更能吸引孩子。

[鼓励孩子多喝番茄汤]因为它内含丰富的β胡萝卜素,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它还可以帮助孩子抵抗重大疾病。可在番茄汤中放一些卡通形状的通心面,换个花样吸引孩子的兴趣。

[蔬菜或者水果沙拉能够给孩子补充足够的营养]为了避免沙拉中的食物混杂,可用生菜包住如瘦肉块、草莓及乳酪等美味食品。同重量的生菜和黄瓜相比,前者维生素A的含量几乎是后者的7倍。

知识导读

■对于不爱吃青菜的孩子,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充分认识偏食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使家长和婴幼儿本身能从主观上去纠正这种不良习惯。

(2)进食要多样化,在喜爱吃的食物中夹杂不喜欢吃的食物,将某种不喜欢吃的食物的色、香、味加以调整,或设法改变这种食物的形态后再食用。

(3)有的婴幼儿因对某种食物过敏而厌食,对于这种情况则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去纠正,不是特别重要的主食,可以不予纠正。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不吃青菜

宝宝的口味是大人培养出来的,小时候没吃惯的东西,有的人长大后可能也会不接受。因此,培养宝宝爱吃蔬菜的习惯要从添加辅食时做起。在添加蔬菜辅食时可先把蔬菜制作成菜泥来喂宝宝,比如胡萝卜泥,土豆泥。现在也有为断奶期宝宝特制的蔬菜泥产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宝宝慢慢适应后,再将蔬菜切成细末,熬成菜粥,或添加到烂面条中喂给宝宝。等宝宝出牙后,有了一定的咀嚼能力时,就可以给宝宝吃炒碎菜了,可把炒好的碎菜拌在软米饭中喂宝宝。有的蔬菜的纤维比较长,一定要尽量切碎。这样循序渐进,宝宝会很容易接受,一般情况下,长大后他们吃蔬菜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如果宝宝从小吃蔬菜少,而偏爱吃肉,那么长大后就很可能不太容易接受蔬菜。这时就要爸爸妈妈多花些功夫了。

一要父母为宝宝做榜样,带头多吃蔬菜,并表现出津津有味的样子。千万不能在宝宝面前议论自己不爱吃什么菜,什么菜不好吃之类的话题,以免对宝宝产生误导。

二应多向宝宝讲吃蔬菜的好处和不吃蔬菜的后果,有意识地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宝宝懂得,吃蔬菜可以使身体长得更结实、更健康。

三是要注意改善蔬菜的烹调方法。给宝宝做的菜应该比为大人做的菜切得细一些,碎一些,便于宝宝咀嚼;同时要注意色香味形的搭配,来增进宝宝食欲。也可以把蔬菜做成馅,包在包子、饺子或小馅饼里给宝宝吃,宝宝会更容易接受。

四是不要采取强硬手段,特别是如果宝宝只对个别几样蔬菜不肯接受时,不必太勉强,可通过食用其他蔬菜来代替,也许过一段时间宝宝自己就会改变的。

提供多种选择,让孩子远离洋快餐

近年,各种各样的洋快餐纷纷进入我国大中城市,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麦肯基等洋快餐落地生根,一家家连锁店生意红火,节假日更是异常火爆。仔细观察,出入洋快餐店的大多是少年婴幼儿。孩子们都爱上了洋快餐。

宝宝行为案例

“妈妈,我要吃麦当劳!”每个周末,力力都要缠着妈妈带他去吃麦当劳,从不改变。一看到店里的薯条、香辣鸡腿堡,力力眼睛都跟着发亮。于是,一会儿炸鸡腿、薯条,一会儿可乐,直到肚子撑得受不了才肯回家,下一顿什么也吃不下了,饿了就靠吃零食。如果不满足他,力力就不高兴地耍脾气。妈妈担心他吃多了这类食品后,不能保证均衡地摄入营养,怎么办呢?

专家指导

■孩子爱吃洋快餐怎么办?父母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做可口的饭菜吸引宝宝]在给宝宝做饭时,家长应尽可能根据宝宝的口味喜好,转移宝宝对“洋”快餐和零食的注意力,吃饱饭后的宝宝往往很少惦记零食。当然,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宝宝亲自参与做饭的一些环节,比如让宝宝和妈妈一起摘菜、做面饼等。饭菜里加入了宝宝自己的劳动,宝宝吃起来会格外地香!

[多补充水果、蔬菜]洋快餐对孩子的诱惑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无法做到杜绝,就得想办法让他得到均衡的营养。可以让孩子在家吃饱了再带他外出,这样既不会让孩子吃太多的“垃圾食品”,又能保证营养需要。

吃完快餐后还要记得多给孩子补充水果,弥补一下快餐中缺少的营养。另外,在买洋快餐的时候,要选择其中比较健康的食品给孩子吃,譬如沙拉、牛奶、鲜果汁等。孩子喜欢洋快餐,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喜欢那里的游戏场所,而对吃什么可能并不十分在意。

[适当加餐弥补空缺]由于宝宝胃的容积较小,每次不会进食太多,加上宝宝活泼好动,所以每天最好在上午十点、下午三点左右给宝宝加一次餐。可安排吃一些水果、少量点心等,以弥补宝宝在这个时间段的胃肠消化空缺,降低宝宝对零食的欲望。

[不要把洋快餐当作奖励]经常吃洋快餐不利于孩子身体的发育成长,但每到一处店面,总是大人小孩座无虚席,异常热闹。很多家长总认为洋快餐是营养好的食品,并且作为孩子表现好的奖励。这种奖励,使孩子的胃口越调越高,嘴巴也越吃越刁。快餐属于高能量、高脂肪的食品,常吃易引起孩子肥胖。肠胃功能不好或者体态肥胖的婴幼儿,更不宜吃洋快餐。

[控制宝宝零食的储存量]对于好吃零食的宝宝,家长应注意少给宝宝买零食,适当控制家里零食的储存量。并应合理安排宝宝吃零食的时间,控制宝宝对零食的摄入量。在宝宝要买零食时,可通过买书或其他健康玩具,如足球、溜冰鞋等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这样做不仅抗拒了零食,还可以帮助宝宝锻炼身体、增进食欲。

知识导读

汉堡包、炸薯条、炸鸡,许多人爱吃“洋快餐”,但是“洋快餐”却对身体健康有危害。

能量过高。“洋快餐”的最大缺点是肉量多、蔬菜少。“炸薯条”大大增加了能量,不仅破坏了维生素,还含有毒性物质丙烯酰胺。“洋快餐”具有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质的特点;同时还有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膳食纤维的特点。

具有成瘾性。美国有关研究表明,汉堡包、炸薯条、炸土豆片等“洋快餐”可引起进食者内分泌系统改变,使人难以控制进食量。因而,“洋快餐”具有一定的成瘾性。

有致癌物。瑞典食品安全机构研究发现:汉堡包、炸薯条、炸薯片、薄脆饼、烤猪肉、水果甜品上的棕色脆皮,以及油煎、油炸等食品中含有的大量丙烯酰胺,可以导致基因突变,损害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采用煎、烤、炸、焙等西式烹饪制作的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丙烯酰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kg食品中丙烯酰胺不得超过1mg。而美式快餐的炸薯条中丙烯酰胺高出规定标准约100倍,一包普通炸薯片超标500倍。

引起婴幼儿性早熟。美式炸鸡易引起婴幼儿性早熟和肥胖,中国肥胖婴幼儿的增多与此有关。据报道:天津婴幼儿医院内分泌科,接待过一些带孩子来治疗性早熟的家长。有的孩子五六岁就变声、乳房发育、出现生理性月经,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爱吃“洋快餐”。

行为矫正TIPS:宝宝爱吃洋快餐

既然无法避免孩子吃洋快餐,那么,聪明的妈妈不妨从孩子喜爱的洋快餐店里偷艺,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吃下你搭配好的“维生素大餐”。

色拉自助餐

仔细研究一下必胜客里的色拉为何诱人:其一,品种多,自由选择余地大,可任由你创造性地搭配。除了西芹、生菜、紫包菜、西兰花等生菜外,还有甜玉米、圣女果、葡萄干、菠萝块等小朋友喜爱的水果;其二,规定论碗计价,所以许多父母会规定孩子“只能吃一碗”,后一种限制反而是一种巨大的诱惑,每个孩子都会由此而仔细研究玻璃碗的容量,以期装得更多。

由此妈妈可以得到启发:做蔬菜色拉时,妈妈只需要提供“半成品”,比如西芹粒、紫包菜丝、煮过的罐头片蘑和甜玉米粒、洋葱圈、土豆泥、黄瓜丁、火腿丁、甜豌豆、葡萄干及榛子仁等,再加上一甜一咸两种色拉酱,然后就由孩子自己创造菜式吧。

当然,你可给孩子一个“不够大”的碗,也规定他“只能吃一碗。孩子肯定把小碗装得满满的,吃得香香甜甜。

家制寿司宴

在日本料理店中胃口大开,回来就“吞咽艰难”的小朋友,很可能是饮食上的惟清淡主义者和惟美主义者。那就快去日本料理店学艺吧!趁剩饭还温热时平铺于整张的紫菜上,内夹黄瓜条、莴笋条、紫萝卜条或海蟹肉条,卷紧,用小刀切成小段,每个“寿司”上铺以装饰性的萝卜花、南瓜块或海鱼片。

除了制作寿司能让孩子“消化”一部分蔬菜外,烹制方法简单的日式豆芽和日式土豆泥,都值得借鉴。

方法得当,帮助断奶的孩子吃辅食

奶类,尤其是母乳,只是婴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食品。出生后至4个月,婴儿只吃母乳就可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奶类所提供的营养素已无法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了,必须接受其他食品。如果只吃奶,拒绝其他食品,必将导致生长发育迟滞。

宝宝行为案例

孩子六个月大了,妈妈说:在他四个月时就给他添加了辅食。表现得还挺好,但这两个星期他突然变得不爱吃辅食了,不管是哪一种。我奶水少,他前段时间又一直不吃奶粉。这两周他不吃辅食,幸亏又喜欢吃些奶粉了,不然我真不知怎么办才好。

专家指导

■婴儿只吃奶,不吃饭的纠正方法是

[每日的进食时间固定,先喂饭,后喂奶]进食时间固定,可形成有益的条件反射,使婴儿食前就产生饥饿感(即使这是由吃奶而建立起来的也无妨),然后,先喂饭。此时婴儿已经感到肚子饿了,他就有可能接受除奶以外的食物。在加饭时应先从少量开始,使他有个适应和品味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注意调整,让婴儿逐步适应]6个月至1岁的宝宝味觉、嗅觉最灵敏,此时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辅食的选择建议从流食、半流食再到固体食物,经过这样的适应过程,不仅能促进宝宝的味觉、嗅觉及口感的正常发育,而且宝宝1岁后就能非常轻松地适应各种口味、口感的食物,断奶自然会顺利得多。在改变宝宝饮食口味的过程中,小家伙可能会不愿吃新食物。此时,家长切不可因为心疼宝宝就放弃饮食口味上的尝试。否则会错过宝宝正常味觉及口感的最佳发育期,造成孩子的偏食,甚至患上厌食症。

[逐步增加婴儿辅食的量和花样]添加一种新辅食应该循序渐进,从少量开始,逐渐加量,若操之过急,容易失败。孩子出生4个月时增加鸡蛋黄,开始添加1/4,1周后食欲、消化都正常,增加到1/2,以后渐渐增到一个蛋黄。6个月后可以吃整个鸡蛋。不要同时添加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新的食物。要先添加一种孩子从没有吃过的辅食,待孩子适应了以后,再添加另一种新的辅食。花样翻新,吃得比较“杂”时,既可以满足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又能防止孩子偏食。即使孩子喜欢,也不能天天吃一样的食物。

[由稀到干,先软后硬]1~3个月的婴儿可以喝米汤、菜汤、果汁等,随着月龄增加逐渐添加稀粥、烂面条、饼干等。给孩子添加一种新辅食时,如果第一次吃不好,可能会造成以后不喜欢吃。所以,第一次喂的新辅食应该做得软一点、可口一点,使孩子容易接受,避免食物太硬造成孩子呕吐。

[食物的制作要精细,颜色要适当调配,要适合婴儿消化系统的发育水平,使之能够接受]婴儿对色彩鲜艳的东西有较高的兴趣,在提供食物时可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将饭菜的颜色调配适当,使他更容易接纳这种食物。切忌把食品做得颜色很深,那样会引起反感。

[家长要有信心和恒心]婴儿在开始吃饭时恐怕会用哭闹等方式进行对抗,家长不能因为他哭闹就不坚持了,一旦“妥协”,就更不容易纠正这一毛病了。

知识导读

小孩刚开始添加辅食时,量比较小,所以在制作辅食的时候,会有一些麻烦。有时做一点,孩子吃不完,父母觉得每次做,挺费事的(一天要添加两、三次),不如一次多做些,存到冰箱里,下次拿出来稍加热就可给他吃。其实,放在冰箱里并不是安全的,细菌的感染在冰箱里仍然可以进行。我们主张孩子的辅食尽量现做现吃,可以把生食(比如猪肝等)切成小块分别用保鲜袋装起来,冻在冰箱里。在食用时,只取出一小块给孩子做;而不是冻一大块,然后都做了,放在冰箱里分顿给孩子吃。现在商场里有很多方便食品,比如肉泥,蔬菜泥,肝泥等,标签上注明:一次吃不完,下次可以接着吃。如果不被污染的话,是可以的。不过,有的父母在打开之后,先给孩子吃,忘记把剩下的存放起来了,半小时、或一小时之后,再盖上,把它放在冰箱里。在这段时间,难保食物不被污染。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不吃辅食

一般孩子不吃辅食都与辅食添加晚有关。在宝宝满4个月的时候是开始锻炼他的咀嚼能力和刺激味蕾发育的最佳时机。如果错过这个时机,辅食的添加就会变得困难。不过那也不是说孩子以后就永远要偏食了,可以通过不断地变换口味来吸引宝宝对食物的兴趣。

乳儿辅食的添加必须遵循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按月逐渐添加的原则,不要急于求成。通常先加一种辅食,量要少,观察几天孩子的大便状况,如孩子大便成形,那么适应5~6d后,可继续增加辅食的量。如果出现消化不良、拉肚子或大便不成形,应暂停添加,直到孩子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重新开始少量添加。每次只加一种新食品,待孩子适应一段时间后再添加另一种。添加辅食最好安排在喂奶前宝宝饥饿时进行,这时宝宝容易接受新食品。在添加粮食类食品时要注意添加量不可过多,因宝宝吃淀粉类食物过多,容易引起腹胀,消化不良,同时也会影响孩子对其他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取。至于多少ml才合适,完全看孩子的消化能力,不同的孩子接受力是不同的,不能机械地照本执行。

加强控制,让爱吃糖果的孩子明白规矩

喜爱吃甜食是小孩子的天性,糖果也不是小孩子的绝对禁忌,关键在于妈妈要把握好宝贝吃糖果的“度”。

宝宝行为案例

婷婷7个月了,就是爱吃糖,什么口香糖、棒棒糖、巧g力、水果糖等都爱吃。每次看到糖果必定吃很多,爷爷奶奶于是顺其意为她买了许多糖果,逢结婚去贺喜都带着她。前段时间,给她买了两瓶蜂蜜、每次喝水放两勺,后来她白水都不喝了。这样不仅对她的牙不好,而且还影响她吃饭。

专家指导

■对特别爱吃糖的孩子,父母可以试试如下方法

(1)规定吃糖果的时间。吃饭前后、睡前不要让宝贝吃糖果。孩子饭前吃糖,会使血糖升高,导致饥饿感消失,使孩子在吃饭时不想吃饭,而过了吃饭时间又会有饥饿感。这时许多孩子只好再用糖果来补充。这样长期下去,会使孩子身体所需要的其他营养供应不足,易造成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此外,饭前吃糖过多还易伤胃,因为大量的糖留存在胃内,会使胃肠道酸度增加,导致反酸、腹胀等肠胃不适。由于孩子大多活泼好动,能量消耗较多,适量吃些糖果以补充能量的消耗是可取的,但时间应安排在饭后一两个小时。

(2)控制吃糖果的量。根据目前我国婴幼儿的饮食情况,每个月大约需要250g糖就能基本满足幼儿的身体需要,即大约一天摄入10g左右的糖较合适。

(3)给爱吃糖果的宝宝补充维生素B10,吃糖会消耗宝宝体内的维生素B1,而缺乏维生素B1会严重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因此,妈妈平时应给爱吃糖果的宝宝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糙米、豆类、苹果、动物肝脏、瘦肉之类。

(4)给孩子讲道理,用比喻的方式使他明白吃糖果对自己牙齿的伤害,而且让他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5)不要在家里放糖果一类的东西,把糖果对孩子的诱惑降到最低。

(6)孩子要求买糖果的时候,尽量给孩子推荐别的零食,水果类最好,小孩子也应该多吃水果。

(7)对于贪吃糖果的小孩子,家长可以和他谈谈“糖果日”的问题。在这个特殊时期,孩子可以按事先商量好的规定吃糖果,当然,这个“糖果日”要定在哪一天需要让孩子来决定,但家长一定要限制糖果的量,比如全家人周末外出游玩时,家长提前问问孩子喜欢吃哪些糖果,并让孩子也参与到糖果的选购中,让他知道哪些糖果是健康食品,适度食用对身体有哪些好处等。

(8)教孩子如何平衡饮食并做出明智的选择。请孩子们参与准备饭食,如果他们选择的是健康食品,就可以吃些糖果。

知识导读

■婴幼儿过多吃甜食会引起甜食病

营养不良。甜食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饱腹感,导致他不想吃正餐。由于甜食中除了大量的糖外,几乎没有孩子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其他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蛋白质等。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不是过于肥胖就是十分瘦弱。而孩子营养不良又会成为引发其他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龋齿。龋齿的发生与甜食有着密切的关系。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既能给菌斑中的细菌提供生活和活动能量,又能通过细菌代谢作用使糖酵解产生有机酸。这些酸如果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就会破坏牙齿表面的釉质,而其中的某些细菌又会使牙齿中的蛋白质溶解形成龋洞。

降低免疫力、影响睡眠。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甜食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一个白血球平均吞噬病菌的能力为14,吃了一个甜馒头后会降低到10,吃了一块含糖的点心后,降低到5,吃了一块奶油巧g力后降低到2.可见,甜食对免疫力是有一定影响的。此外,吃过多的甜食对睡眠也有不良的影响。研究人员曾对1000例睡眠障碍者进行调查,发现87%以上的病人爱吃甜食。

内分泌疾病。如果孩子一直过多地食用含糖量很高的甜食,就会引发许多潜在的内分泌疾病。比如,孩子过多食用甜食,糖分摄入过多,血糖浓度提高,就会加重孩子体内胰岛在代谢中的负担,从而诱发糖尿病。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多吃甜食

■给妈妈的“甜食病防御法”

[父母要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想让孩子少吃甜食,父母首先要控制自己吃甜食的量,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逐渐减少甜食的量]也许让孩子少吃甜食很困难,但完全可以找一些健康的甜食来代替巧g力、糖果和蛋糕。比如纯果汁、葡萄干等,这些都是既营养又好吃的甜食。

[控制孩子每天吃的甜食的量]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要控制孩子饮食中摄入的糖分的量。一般来说,孩子每天摄入的糖量不能超过孩子体重的0.5%。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的体重为15kg,那么他每天摄入的糖量不应该超过7.5g(15kg×0.5%)。

[培养孩子的口味]从婴儿期开始,就不要给孩子吃口味过于浓烈的食物,要让孩子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而不要过早地用过甜、过鲜或者过咸的食物去刺激孩子的味觉,使他对于食物味道的要求提高,从而影响他接受其他营养丰富但口味清淡的食物。

[不要在饭前饭后以及睡觉前给孩子吃甜食]经常让孩子在饭前、睡前吃甜食,会导致孩子得牙病,使孩子食欲下降和发胖。而在孩子饱餐之后给他吃甜食,则最容易使孩子发胖,而且胰岛素过多的分泌容易诱发糖尿病。

[保证孩子膳食中营养的均衡]在平时的饮食中,不要因为孩子爱吃甜食,而一味地满足孩子或者一点甜食也不让孩子碰。这都是不正确的。在膳食中,一定要保证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饮食,保证营养的均衡。

[把甜食“隐藏”起来]不要把放甜食的罐子、瓶子等放在孩子一眼就可以看到,伸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

方法得当,避免孩子边吃边玩

吃饭不专心、边吃边玩是宝宝成长过程的一个具体表现。不少妈妈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当宝宝把饭吃得差不多时,就开始东摸西摸或者四处乱爬,而当他正饿的时候则是旁若无人地狼吞虎咽。孩子边吃边玩是常让妈妈们忧心忡忡的大问题。

宝宝行为案例

莎莎这个月就满1周岁了,她的三餐成了最让妈妈伤脑筋的问题。每餐莎莎只会在最初的3分钟内表现出热切的态度,可是往往还没吃到一半,她就开始分心了;而且让人头疼的是,每次吃饭时她都坚持要在房间里到处走,就是不肯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为了能让她好好吃饭,妈妈真的是什么方法都想尽了。妈妈鼓励她:“看看我们谁先吃完,谁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她每次都是嘴巴答应得干脆,可是真吃起饭来却又是老样子。莎莎对拿饭勺、把手伸进碗里、把杯子推倒、或把碗里的东西扔到地上等各类新奇的活动比对进食本身更感兴趣。

与莎莎一样,还有的孩子常常在吃饭时满屋乱走,“吃一口换一个地方”,害得父母四处找他们喂饭;还有的孩子一边吃饭,手里一边玩着各种玩具。孩子吃饭时不老实,这是他正在长大的一种表现。

专家指导

■对不愿意吃饭,边吃边玩的孩子,父母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换换烹调方法]宝宝吃饭坐不住的理由,不一定在于菜的味道不好,有时是因为烹调的方式让宝宝无法接受。所以不妨经常换换烹调方式,清蒸啊、红烧啊,让宝宝有新鲜感。

另外,大多数的宝宝都喜欢色彩鲜艳的食物,若烧成灰灰的,恐怕就很难吸引宝宝乖乖坐着吃饭了。此外,温度太冷或太热的食物宝宝也不会喜欢。

[餐中多加宝宝喜欢吃的东西]虽然均衡摄取各类食物,才可帮助宝宝健康地发育成长,但也不可强迫孩子进食。可先以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为主,再由少至多,渐渐加入其他的或新的食物。让宝宝接受各类食物,这样可以发掘出更多宝宝喜欢吃的食物,只要饮食更富于变化,宝宝自然乐意安安稳稳坐下吃饭。

比如宝宝很喜欢吃豆腐和豆子,在尝试新菜的时候就可以经常放点豆腐或豆子进去,这样新品种就比较容易被接受。

[吃饭的时候不要让他玩玩具,或看电视,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吃完,否则就端走]父母可以在宝宝吃了几口就跑开的时候,心平气和地说“好了,宝宝吃饱了”,然后把碗收掉,不要在乎他剩下多少。几次下来,宝宝就会知道不乖乖坐下吃饭就要饿肚子。

这个方法听着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父母首先要硬下心来,不能总担心孩子饿,给他零食吃,那就适得其反了。

[为宝宝准备一套专用餐具]大人的碗筷、叉子不适合宝宝使用。用又大又重的杯、碗盛满果汁或牛奶,宝宝会有压迫感而影响食欲。尖锐的叉子以及易破的餐具,也不宜让宝宝使用,以免发生意外。婴幼儿餐具比较适合宝宝,可以带宝宝一起去购买,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餐具,以促进吃饭的兴趣。

[提前十分钟通知孩子吃饭]若宝宝玩得正高兴时,突然被打断,难免会有生气、反抗和拒绝的心态,所以即使面对的是一个2岁大的孩子,也应该事先告诉他即将要做的事,然后给予他缓冲时间,将玩具收拾干净,准备用餐。

[少吃零食]少量多餐是最有利于宝宝的饮食方式,但是正餐之外点心的份量不可太多,以免宝宝到了正餐时却吃不下。而且要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婴幼儿食品)当点心,不要吃“垃圾”食品。想想如果在宝宝下午4点刚吃完一杯酸奶、1袋薯片,那么他还会在5点时乖乖坐着吃晚饭吗?

[让宝宝一起帮忙]为了满足宝宝的学习欲望,吃饭前妈妈可以叫宝宝一起来帮忙,如整理餐桌、摆碗筷等,这样,宝宝会充满对用餐的期待,乖乖坐下来吃饭的可能性也就提高了。

知识导读

■导致婴幼儿边吃边玩的原因主要有

[运动量不足]缺乏运动的宝宝通常食欲不佳。其实宝宝不仅喜欢运动,而且也非常需要运动,这个问题在寒冷的季节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值得引起妈妈们的普遍重视。

[健康状况不佳]1岁以内的宝宝还不能用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身的种种不适,因此常常拒绝吃饭往往就成了宝宝患上疾病的征兆。

[缺乏微量元素锌]缺锌会导致味蕾功能减退,使宝宝食欲不振。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边吃边玩

不少吃饭坐不住的宝宝都是由父母喂饭的,所以宝宝三岁后,父母就可以教他学用筷子。学会自己吃饭,宝宝也容易坐得住。对三岁以下的宝宝,也要让他学会自己用勺吃饭,若他能自行吃光,就会有成功感,慢慢就能增加他对吃饭的兴趣。虽然开始弄得满桌饭粒,脸上身上都一塌糊涂,但是这是必须有的一个开始。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不再好好吃饭了,通常就证明他的小肚子已经吃饱了,这时妈妈完全可以把饭碗端走,而不必再绞尽脑汁地骗他再吃一些,甚至冲宝宝发脾气。

另外,宝宝通常会在两顿饭之间的某一时候会有一些饥饿感,这时注意不要给他吃太多的点心或零食。可以少给一点,或者干脆什么也不给——而是选择把下一顿正餐的时间稍微提前,这样宝宝在吃饭时就会因为有饥饿感而吃得十分香甜了。坚持下去,就会养成专心吃饭的习惯。

如果你的宝宝恰恰喜欢先把小手伸到饭碗里去翻来翻去、或把饭菜抓在手里捏来捏去,然后才肯放进自己嘴巴里,你可以不必采用强硬态度阻止。其实,宝宝的这些行为正是他在进行“试验”和“探索”的过程。他想要试一试自己的能力,看尝试这些被妈妈严令制止过的动作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妈妈的反应越激烈,宝宝的好奇反而会越重。当然,如果宝宝打算掀翻餐桌,那么妈妈就没必要再犹豫啦,果断地把饭菜从宝宝的面前端走吧!通过以上方法都可以有效地避免宝宝边吃边玩的问题。

自制饮料,避免孩子只喝饮料不爱喝水

碳酸饮料、果汁、果冻等现已成为城市婴幼儿消费的主流,有的婴幼儿就喜欢那种酸酸甜甜的口味,一天不喝饮料就不行。

宝宝行为案例

松松快2岁了,从半年前给爷爷过生日时喝了一些汽水类饮料开始,就再也不肯好好喝水。以后看见饮料瓶子就“喝喝喝”,每当口渴时,甚至每到吃饭时都要妈妈给他饮料。

专家指导

■对不爱喝水的孩子,家长可以试试如下的方法

(1)家长从小就要控制孩子喝饮料的数量。家中不要常备饮料,吃完不要就买,冰箱不要常放,孩子不能随意就喝。可以在周末和节假日适量提供一些。

家长要注意,不要禁止孩子品尝这些食品,关键是控制这些食品的供应量,在供应时要告诉孩子多喝这种空营养素饮料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如果绝对禁止孩子喝这些饮料,孩子会对喝饮料的害处一无所知。以后有了零用钱,孩子就可能会在同学的鼓动下大量饮用这些饮料。

(2)家长要经常给孩子打“预防针”。对洋快餐、冷饮等也应如此。对超重和肥胖的孩子,可以提供同类的无糖饮料。

(3)要控制孩子甜果汁的饮用量,每天不得超过1玻璃杯。你可以在白开水中加入一片橘子,或者将纯果汁的浓度适当稀释。要知道,果汁不仅不含一个水果所有的纤维,同时还会降低孩子对其他食品的食欲,半杯浓果汁就包含了60~75cal能量。

(4)假如你的孩子要喝高糖分的饮料,你可以在给她的草莓汁中加矿泉水半杯,这足以补充她每日所需的维生素C。

(5)在早晨给孩子喝的橙汁中,掺入半杯胡萝卜汁以增加对胡萝卜素的摄取量。两者的颜色是如此相近,孩子又怎能识破其中的秘密?

(6)做家长的千万不要强迫宝宝喝白开水,要有耐心、适当引导。一开始先减少饮料的摄入量,买一个宝宝喜欢的水壶或水杯,通过奖励、游戏、和小朋友比赛等方式刺激宝宝喝水。比如:带宝宝在外面玩耍,口渴了,就说:“你和姐姐比赛,看谁先喝完。”当然大一点的小朋友可故意少喝点,宝宝这下就高兴了,自然而然就喝下去了。对于大一点的宝宝可以给他讲道理,实在不行,在他上幼儿园时,要狠下心来,不要给宝宝带喝的。因为幼儿园定时定量饮水,在小朋友的带动下,宝宝渴极了,自然也就喝了。

知识导读

(1)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饭前喝汽水可使孩子有饱腹感,影响孩子的食欲,同时还易使孩子患龋齿。

(2)汽水型饮料中含有碳酸氢钠,它可以中和胃酸,影响胃酸帮助消化和杀菌的作用。

(3)孩子的胃容量有限,多喝汽水可能引起腹胀,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

(4)有些质量低劣的汽水,还会引起孩子消化系统的疾病。

行为矫正TIPS:节制宝宝喝饮料

近年来,我国肥胖婴幼儿检出率急剧上升,年增长率男童为10%,女童为8.7%。研究证实,这些婴幼儿肥胖与无节制地饮用饮料有关。

专家建议,每天给婴儿喂水果汁一定要适量,不要超过半奶瓶;尤其是苹果汁,大量服用后还可能导致腹泻。专家们鼓励给孩子多饮白开水,因为白开水容易透过细胞膜,有利于新陈代谢,保持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白开水中可适量加些水果汁,但不宜过多,更不可用水果汁代替白开水。饮料是孩子喜欢的一类食品,家庭自制饮料是一个好的办法,我们建议:

(1)购买榨汁机,自己动手榨果汁,如橙汁、猕猴桃汁、番茄汁、黄瓜汁、西瓜汁等,但最好现榨现吃,不要存放过久以免孳生细菌。

(2)用刚刚榨出的柠檬汁或橙汁作底物,然后在其中加入少量蜂蜜,搅拌均匀后放入冰箱。

(3)夏天时做一些绿豆百合汤,放在冰箱里,既解渴又清凉。也可以用菊花、大麦、或草决明泡茶喝。

(4)在家里准备足够的矿泉水,或凉白开,以备孩子们口渴时饮用。在孩子外出或上学时,应该为他们准备一些矿泉水,或者是一次性纸杯、塑料杯,一般学校里都提供免费的开水,这样还可节省开支。

(5)鼓励孩子每天喝2~3杯牛奶,为增加孩子的兴趣,还可以在牛奶中加入自制的果汁,如草莓汁。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代谢旺盛,对水的需求量大,因此家长应该注意科学地给他们补充水分。给孩子喝水,颇有讲究,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饭前不要给孩子喂水。饭前喝水可使胃液稀释,不利于食物消化,喝得胃部鼓鼓的,也影响食欲。恰当的方法是,可在饭前半小时让孩子喝少量水,以增加其口腔内唾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

(2)睡前不要给孩子喂水。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夜间深睡后,还不能完全自己控制排尿,若在睡前水喝多了,很容易遗尿。即使不遗尿,一夜起床几次小便,也影响睡眠。

(3)不要给孩子喝冰水。孩子天性好动,活动以后又往往浑身是汗,十分口渴。此时,有的家长常给孩子喝一杯冰水,认为这样既解渴又降温。其实,大量喝冰水容易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不但影响消化,甚至有可能引起肠痉挛。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在喝水时不要暴饮,否则可造成急性胃扩张,有碍健康。

查明原因,让孩子不再厌食

厌食症即食欲不振。随着食欲明显减退,孩子体重下降,毛发增多,表情淡漠,注意力涣散,学习成绩退步,体温下降,心率慢,血压偏低,女孩还可引起闭经或月经延迟,心脏变小等。

宝宝行为案例

宝宝什么都不爱吃,钙也不吃(有酸的、有酸甜的),水也不喝,蛋黄也不吃,也不认奶嘴,用勺子生喂也哭,连母乳也不爱吃,有时5~6个小时不喂她她都不吃,也不哭,这是不是厌食呀?

专家指导

孩子厌食,应到医院请医生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如果不是由疾病引起的厌食,可用下列方法进行纠正。

(1)年龄小的孩子多半不喜欢黏稠的食物,例如芝麻糊之类。尤其以一、二岁到进入幼儿园这个年龄之间的孩子较为明显。他们比较喜欢脆脆的,咀嚼时会发出声音的食物,例如油炸的东西。

(2)食物中不要加入太多刺激性的调味品,如葱、蒜、辣椒等。

(3)食物不要切太大块,以免孩子一看到就有吃不下的感觉。在切的时候,不妨也变些花样,例如胡萝卜可以切成各种形状,孩子觉得有趣,或许胃口就会好些。

(4)食物的分量不要太多,而且要在孩子真正饿的时候再给他吃。

(5)注意餐具的变化。用惯了饭碗,可以改用碟子或围上一条可爱的餐巾,食物摆放的式样也可以随时变换。

(6)注意食物烹调的变化。孩子不想吃饭,可以让他换换口味,同一种食物采用不同方法,可以使孩子胃口大开。例如不吃蛋,可以改做蛋糕等;不吃青菜,可以做春卷、饺子等食物。

(7)中医药袋疗法。通过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对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达到健脾开胃、和胃消积的作用。

(1)高良姜、青陈皮、荜茇、苍术、薄荷、川椒各等量,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置于胸前,每月1剂,1月为1疗程,连续戴1~2个疗程。

(2)黄芪、炒白术、焦山楂、炒六曲、炒内金、皮硝各10g,陈皮、广木香、砂仁各6g,共研细末,放入布袋中,置于肚脐处,适当固定,每月换药1次,1月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知识导读

引起孩子厌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病理因素外,还可能有饮食不当和教育不当等。不少幼儿在1岁甚至1岁半时还以乳类为主食,过迟添加副食阻碍了幼儿味觉的发展,影响了食欲。过多摄入甜食,孩子血糖增高,大脑里的“摄食中枢”就会有饱的感觉,自然不思饮食。父母在饭桌上喋喋不休地劝孩子多吃,把鱼、肉、虾、蛋不停地夹给孩子,孩子会产生腻烦心理,把“不吃东西”作为威胁父母的手段。

有的孩子吃饭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父母时常威胁他“你不吃饭我不喜欢你”“你不吃饭我不要你”,这些父母注重了进食的需要,却忽视了孩子心理上的需要,他们的威胁和强迫使幼儿在心理上产生了恐惧和紧张情绪,在极大的压力下,孩子就会厌食。

小儿厌食二三事

■孩子厌食的几种原因

[零食过多]有些家长经常买糖果、甜点心、巧g力、花生、水果等,给孩子随便拿着吃,孩子的小嘴整日闲不住,到吃饭的时候当然就吃不下去了。

[食不定时]有的父母见孩子一哭就喂奶或喂饭,进食没有一定的规律;也有的父母在婴幼儿吃奶、喂饭时逗孩子玩,致使孩子不能集中精神吃奶、吃饭;大一点的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或小人书,随便吃几口就急于到邻居家或外面玩,时间久了就会影响消化液的正常分泌,造成食欲不振。

[饮食无度]有些年轻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饱、长不胖,于是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吃大量的高蛋白、高糖饮食滋补品,炖炖鱼、肉,喝各种含糖饮料,伤了孩子娇嫩的胃肠,使胃肠不能正常消化、吸收,久而久之,食欲必然下降,引起厌食。

[精神因素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吃饭的时候,经常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有的在吃饭时,批评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的精神刺激很大;也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不一致,一个严,一个偏爱,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会发生厌食。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厌食

避免孩子厌食首先要让孩子精神愉快。家庭应该有和谐融洽的气氛,父母有矛盾不要在孩子面前吵闹,更不要拿孩子出气。大人和孩子最好能一起吃饭,要教育孩子集中思想,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吃饭时,家长切忌批评训斥孩子,也不要在吃饭时逗孩子玩。孩子拒食时不要坚持引诱,更不要强迫进食,以免导致孩子情绪紧张,影响消化功能。

(1)要使孩子的饮食科学化,合理化,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父母不要把有营养的东西都给孩子吃,使饮食没有节制,应该做到定时定量,科学合理。

(2)培养习惯,预防小儿厌食症。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婴儿时期起就要注意进食时要定时定量,一般婴幼儿每日3餐,每餐间隔4~5小时;幼儿每日4餐,每餐间隔3~4小时。这样才能使孩子产生正常的空腹感,促进胃液正常分泌。1岁以后则应培养孩子自己进食的能力,以提高他们进食的兴趣。

(3)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议论他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孩子不吃饭时,家长不要有忧虑的表示。到吃饭时,把应该吃的饭菜端上来,耐心地喂。如果孩子不吃,不要许愿,也不要打骂,应该把饭菜端走,让孩子饿上一两顿。要知道,适当的饥饿能改善孩子的食欲。

(4)控制零食。不要给小孩太多零食、饮料等。中医认为,甘则令人中满。果汁型饮料中糖分含量较高,婴幼儿饮用后腻胃滞脾,且孩子可从饮料中获得不少能量,从而影响正常进食,久而久之形成小儿厌食症。因此,要控制小儿的零食及饮料摄入。必要时,可给小孩吃少量干鲜的果品、酸奶或新鲜果汁。

(5)体育锻炼。适当增加小孩户外活动的时间,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及轻微的家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消耗能量,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6)平时可给孩子服用一些保健食品或药品。轻度厌食患儿,可服稚儿灵、八珍膏;大一些的孩子可吃山楂膏、山楂片;较严重的患儿,可服用中药调脾合剂,配方是苍术10g、焦山楂10g、陈皮3g、鸡内金3g,用水煎服。

宝宝行为案例

虹虹19个月,平时不太爱吃水果,就算吃也是凭兴趣,比如今天突然爱吃芒果了,可到了第二,三天她又不喜欢了。吃苹果呢,总是咽不下去,咬两下就把渣吐出来。吃芦柑,草莓都要皱眉头。近来市面上有很多的新鲜水果,品种也很多,给她买回家的也不少,可她连看都不看,无论怎么说就是不吃。为保证营养摄取,妈妈经常给她榨新鲜果汁喝。虹虹对果汁倒是蛮喜欢的,可妈妈又担心,这样会不会更使她对咀嚼水果产生反感。

专家指导

■对不爱吃水果的孩子,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父母的表率作用]孩子不爱吃水果跟平时父母的习惯和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可能是爸爸妈妈平时的坏习惯影响了他。因为小孩子从小对食物的味道和偏爱没有选择。你要想让孩子什么都爱吃,那么从现在开始,无论吃什么都要营造出一种氛围,让他感觉到这些水果是如何的好吃,由此使他的观点慢慢改变。

[做成水果菜肴]孩子喜欢变化多样,因此除了提供水果原形外,父母还可以考虑把水果做成菜肴。如水果色拉、拔丝苹果、卡夫酱拌草莓黄瓜、牛奶香蕉片、水果羹等;也可自制草莓酱、苹果酱;酸奶拌水果是多数孩子喜欢的一道餐后食品。

[制成果汁]有些水果,如橙子可以榨成汁给孩子喝;也可以将水果汁与酸奶混合给孩子喝。

[分步骤进行]可以先给孩子做果汁喝,然后再把水果做成沙拉,最后才让他吃整个水果。这需要时间,当然家长的引导和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

[提供多种水果让孩子选择]事实上,真正任何一种水果都不爱吃的孩子并不多见。有些父母以为自己的孩子不爱吃水果,其实他们可能只是不爱吃苹果或香蕉,但并不排除葡萄、草莓、橘子、西瓜等汁多味美的水果。最好两天就换一种,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

还有一些孩子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内对水果不感兴趣,尤其是父母把水果的品种仅仅局限于苹果或香蕉之类时。因此,父母在得出孩子不爱吃水果的结论之前,首先应该自问:“是否给孩子提供的水果品种太单调?”“提供的水果是否符合孩子的口味?”如果父母能及时纠正供应方面的偏差和局限性,相信水果不难成为孩子喜爱的食品之一。

[告诉孩子水果有营养]可以给孩子讲讲水果里所包含的营养(如维生素C),如果不吃,牙齿要出血了,一般孩子害怕出血,都会吃的。

[大家一起分享]也可以找来孩子的同伴,大家一起吃。小孩子爱热闹,喜欢分享!和其他孩子一起吃,也是不错的选择。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将削好的苹果分三份,孩子看父母都吃他也会尝尝;也可能是爱吃的多吃,不爱吃的就会不吃,久而久之妈妈就能找到他有兴趣的水果了。同时,要根据时节给他介绍不同的水果让他认识,让他有兴趣自己要水果吃。

知识导读

研究人员发现,婴幼儿时期的水果消耗量与成年后患癌症的概率成反比关系。小时候吃水果多的成年人,很少会患肺癌、肠癌以及乳腺癌。参加这项研究的伦敦医学研究会的梅娜德医生说,这项研究显示,婴幼儿时期的水果摄入量对防止成年后患上癌症能够起到长期的保护作用。

研究还发现,多吃水果除能减少患癌症外,还能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率。梅娜德医生表示,水果富含抗氧化剂,这是一种防止老化的物质。水果中还含有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均能防止基因发生病变,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科学家们还研究了维生素C、E和β胡萝卜素对癌症的影响。但他们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显示,单独的抗氧化物质能像水果那样具有防癌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蔬菜的摄入量与降低癌症风险之间没有联系。

行为矫正TIPS:宝宝吃水果

水果虽好,但给孩子吃的量也不要太多。给宝宝选用水果时,要注意与体质、身体状况相宜,要看孩子肠胃的吸收情况。

舌苔厚、便秘、体质偏热的宝宝,最好给他吃寒凉性水果,如梨、西瓜、香蕉、猕猴桃、芒果等,它们可败火;而苹果、荔枝、柑橘吃多了却可引起上火,因此不宜给体热的宝宝多吃。消化不良的宝宝应给吃熟苹果泥,而食用配方奶便秘的宝宝则适宜吃生苹果泥。

所以父母要了解孩子的体质,懂得一些水果的冷热性质,给孩子提供适合他们体质的水果,避免发生上述现象。即使是对体质正常的孩子,也要注意搭配不同性质的水果,如西瓜和荔枝,猕猴桃和桃子,苹果和橘子等,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对于脾胃功能较差的孩子,可以请中西医先改善肠胃功能。

有些孩子吃了水果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吃菠萝后嘴唇发麻、腹痛、呕吐、皮肤发红、身上出现风团块等,这主要是因为菠萝中含有一种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菠萝蛋白酶。如果预先用盐水浸泡去皮的菠萝块,就可以破坏这种蛋白酶的活性,不会引起过敏。会引起过敏的水果还有橘子、桃子、杏、芒果等,其过敏症状为:口麻、唇肿、荨麻疹等。出现过敏后,应立即停食这类水果。

良好的习惯,让爱醒的孩子睡得踏实

夜醒是睡眠障碍的表现。有的婴幼儿常表现为夜间容易惊醒、夜间哭闹。有的白天睡觉夜间哭闹,常常给父母带来很大的烦恼。

宝宝行为案例

莎莎19个月了,近两个月每天晚上睡觉不安稳,12点到6点之间不停地翻滚,不停地在动,像是非常不舒服。开始时,他的眼睛不睁开,似乎还在睡着,然后就会醒过来。醒来后,有时站在床上,有时跪在床上,有时趴在大人的身上,有时从床这头爬到那头。每个晚间都要这样醒来4、5次。白天他能睡4个小时而且睡得非常好。

专家指导

■如果孩子夜间爱醒,父母该怎么办呢

[孩子夜醒也是部分孩子成长需要经过的一个过程]做父母的应该了解婴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昼醒夜睡成节律的道理。夜醒的症状虽然会自行消失,但还是应该到妇幼保健部门找医生帮助,寻找可能的原因,针对问题及时处理。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要让孩子适应规律的上床制度。到了一定的时间将婴儿放在床上,让其自动入睡。母乳喂养的婴儿于夜间12点到早晨6点不要喂奶,让其熟睡,避免形成不良的条件反射。如用摇篮固定一个姿势,抱着孩子抖动摇晃,或让其口含奶头、咬着被子或手指等恶习都不可取,不要孩子一动一哭就将其抱起喂养拍抚。

[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父母应态度和蔼,动作轻柔;卧室要安静,光线较暗;室温适宜,空气新鲜,被褥合适;婴儿入睡前需保持平静,避免过渡兴奋。入睡前可听平静的音乐,也可给孩子准备好音乐,让他在醒来不能入睡时听一听以帮助自己入睡。

[教孩子入睡]白天时让孩子做一些练习,让他想象一幅温柔、恬静、单调的画面:海浪拍打岸边,绵羊跳过篱笆等;也可让他反复默念ABC……或一首童谣。

[与孩子一起消磨入睡前的时间]给孩子安排一些能在床上做的安静的活动——看书、听故事录音、玩动物玩具或洋娃娃,这样孩子醒来就不需要找你了。

[奖励孩子]如果孩子夜里起来的次数少了,给他一些奖励。例如,如果他以前每天晚上哭闹三次,而现在减少为两次,就要奖励他;如果以后他能做到夜里只哭闹一次或根本不哭,也能得奖。

[帮助孩子重新入睡]故意置之不理的技巧对大孩子也有帮助,但对他们还须做些其他事情。

知识导读

新生儿由母体内生活转变为母体外生活,由于生理功能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使其不安而哭闹。一般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醒着的时间很少。出生3~6个月后的大多数婴儿开始将主要的睡眠时间固定在晚上,初步适应了睡眠——觉醒的昼夜规律。从六个月起婴儿夜醒的次数增多,这种现象会持续到一岁以后,到两岁时至少有1/3的婴幼儿晚上仍有不同程度的夜醒。

每个孩子都会偶然地出现夜里喊叫爸爸妈妈的情况,这种行为是正常的。孩子有时睡眠不安是因为身体或精神方面有问题。但多数情况下,这仅仅是一种不良的睡眠方式。如果孩子夜里爱醒的毛病比较严重,那就需要请医生治疗。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夜醒

■造成婴幼儿夜醒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大脑发育不成熟]如早产儿,产伤儿,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难以适应正常的睡眠节律,容易出现夜醒。

[气质特征]可能某些婴幼儿感觉阈低,适应性及节律性差。

[抚育不当]父母来帮助婴幼儿完成睡眠的过渡,如以父母怀抱、轻拍、摇晃、给抱洋娃娃、吃奶头或是安抚奶嘴等“催眠”方式帮助孩子入睡。如将这种方式撤离会使小儿睡眠变浅或者中断,有的会持续地哭闹。实际上,从醒到进入睡眠是无需父母参与的。婴幼儿在睡眠中短暂的觉醒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过分关注反而会养成不良的习惯。如果房间过冷,过热,口渴,衣服过多过紧,被褥太多太厚也可使睡眠受到影响。

[心理、社会及疾病等因素]家庭中的矛盾冲突,父母不和常吵架,母婴分离及父母的焦虑抑郁情绪都可使小儿夜醒。应急性的生活条件如迁居旅行,生病发热、腹泻、腰痛、皮疹以及睡眠过渡兴奋(如喝饮料、咖啡、茶)都可夜醒。

要避免孩子夜醒,需要观察孩子的睡眠习惯,查出孩子夜醒的原因,如果有器质性原因,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治疗。如果没有,以下问题可以帮助父母判断孩子是真的有情况需要你帮助,还是仅仅想引起你对他的注意:孩子从床上爬起来后做什么?他喊谁?你们不理他时他会怎样做?他是否每天夜里都要喝水?当你不理他时,他是否自己又回到床上睡觉?

父母可以按以下方式行事。如果孩子起来了,你可以让他回到床上,简短而高兴地向他说声晚安就离开房间。父母事先考虑好让孩子哭叫多久再进去看他,但无论如何不能超过20分钟,因为夜间20分钟对孩子来说是很长的时间,但也绝不能少于5分钟,否则他很快就会利用这一点。

如果父母等待了一段时间孩子仍然不停地哭叫,可走进去告诉他现在必须睡觉了。你的口气要平静而不容置疑,不要把他抱起来哄或拥抱他,再次说过晚安后就要离开,你每次这样做时都要让他比上次多等5分钟,最后达到20分钟的极限。如果你每次都让孩子等上20分钟,这个方法很快就会收效。如果你对小家伙的哭叫感到很不放心,可以进去察看一下,但不要对他讲话或安慰他,因为你并不想用亲切的关注奖励他的行为。如果一切正常,你就可以实行置之不理的策略了。

自己玩耍,让早醒的孩子有事可做

如果孩子总是醒得太早,或是在你还没有起床时就爬起来自己在房间里乱跑,吵得你不能睡觉,使你为他担心,你可以训练孩子再回到床上睡觉或者安静地在床上玩。

宝宝行为案例

卫卫妈正美美地做着梦,刚刚1岁半的宝贝儿子的声音便清清脆脆地传了过来:“妈咪,起来。”卫卫妈费力地睁了睁眼,看了儿子一眼,同时迷迷糊糊地咕哝了一句什么,随即又闭上了疲惫的双眼。卫卫妈还没来得及进入梦境,她的耳朵便被生痛生痛地拎了起来,随即,卫卫妈的脸被狠狠地拍了几掌,在儿子的小手缩回去的一瞬间,又被他小手上刚刚长出的指甲顺势狠狠地划上一道……“妈咪,起来!起来!陪宝宝玩!”儿子的叫声急促而尖利,并渐渐带上了哭腔。

专家指导

对那些上床睡觉不费事,一夜都睡得很香,但是没到起床时间就醒来的孩子,可利用下列方法训练他再多睡一会儿。

[直接提醒孩子]如果孩子醒得太早,你可以坚定地告诉他要继续睡,或者告诉他在你未喊他起床之前,必须呆在床上。如果孩子了解你一向说话算数的风格,他就会按照你说的去做。

[让孩子放心地睡觉]有些孩子会担心自己睡过头,所以睡不安。可以让孩子明白,我们会按时叫醒他们的,或者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闹钟。

[在宝宝的床上放一些布料或纸板书,供他“早读”]要确保宝宝有足够的灯光看书,如果没有的话,可在晚上宝宝上床前留下一盏不太亮的长明灯。

[清晨的玩具袋]在一只软口袋或枕头套里装上玩具或者其他东西,这样孩子早上醒来就可以安安静静地摆弄上好一会儿。把袋子系在床上,每过几天把袋子里的东西换一下。要让孩子知道口袋的用途,知道怎样玩袋子里的东西。里面放小玩具、蜡笔、纸、一些布料或一些有趣的可当玩具的家庭用品。这样他就能够把这些东西拿来玩。

把一些新鲜的水果或面包放在一个纸袋里,再放在宝宝的床头。为安全起见,千万别把食物放在塑料袋里。

[利用录音机]讲故事的磁带可以使早醒的孩子有事可做。你可以把孩子最喜欢听的故事录下来,教他学会使用录音机。如果你把原书也放在他床头,他会边听边看书上的画,那就更有意思了。

[让婴儿看照片]在他容易看到的地方贴孩子的、你自己的或者其他亲人的照片,也可以放一个打不破的镜子,让他从镜子里看到自己。

[遵守“等5分钟”的规则]当你听到孩子在床上翻动甚至哭闹时,不要立即跑到他跟前,等上5分钟或10分钟再走进他的房间。当然如果你认为孩子出了什么事,就不必等待了。几天之后,你就会发现他闹了一阵就又睡着了,或者醒得迟一些了。如果他醒来的时间还是有些早,就继续按这个办法去做。

[不要指望奇迹]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好结果就是让孩子的睡眠时间逐渐延长。如果你的孩子通常是早上6点钟就醒了,那么你不要指望他会睡到8点钟。如果他能睡到6点15分,以后又能睡到6点30分,就很了不起了,每次争取有一点进步即可。

知识导读

宝宝的睡眠时间和次数,一般是根据宝宝的生理需要,按宝宝的年龄和健康状况来制定的,但这个时间和次数也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6个月以下的宝宝,白天睡3次,每次2小时左右,夜间睡10小时;6个月以后白天睡3次,每次1~2小时左右;从9个月起,白天睡两次,每次约2小时,夜间睡10小时。

如果宝宝的睡眠时间略短了些,但是他的精神很好,体重正常增长,就说明这样的睡眠和饮食对他来讲是合适的。父母不必一定要让宝宝在早晨7点以后起床。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早醒

有些孩子需要的睡眠时间会比其他孩子少得多。所谓睡眠充足对一个孩子来说可能意味着要睡够12小时,而对另一个孩子来讲可能只需要8小时。有时候,孩子睡觉少是多动症的症状,但是在多数情况下这只是反映了个人睡眠的不同类型。对于早醒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弄清孩子的睡眠是否充足?

如果孩子因睡眠不足而白天没精打采,你应该教他养成迟一些醒来或醒了之后再睡的习惯。如果他比一般孩子睡得少,但是精力充沛,那么你就要训练他在你起床之前自己坐在床上或在安全的地方玩。下列诸因素可以确定孩子的睡眠是否充足,孩子是否总是比同龄孩子睡得少,他的睡眠时间是固定不变的还是每天变化很大,他早晨起床后心情好吗,能一直保持到午睡或晚上睡觉的时候吗,他每天晚上睡几个小时等。要对孩子一周的睡眠情况做记录,算出平均值,看看他每天晚上平均的睡眠时间。

■避免宝宝早醒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奖励]对已经能听懂大人讲话的孩子,如果他早上晚起了一会儿,记得给他一个奖励,这对3岁以上的孩子往往有作用。

[自我睡眠]很多孩子醒了以后不知道怎样才能再入睡,我们可以在白天和孩子躺在一起,告诉他怎样才能入睡的方法。让孩子闭上眼睛,语调柔和地给他描绘一种场景:浪花轻轻地拍打海岸,然后又静静地退下去,可反复讲这段话。当孩子睡觉时,提醒他自己做练习,闭上眼睛安静地躺着,心里想着浪花。大孩子可以教他数数,或者让他自己想象一副宁静的画面。

榜样与规定,解决贪睡孩子的好方法

早睡早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幼儿来说,充足的睡眠更加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可是,有的孩子却恰恰相反,每天都是晚睡晚起,而且还经常因为不愿早起而延迟去幼儿园的时间。

宝宝行为案例

明明读小学三年级,这个学期开学两周来,妈妈发觉他比以前贪睡了,晚上9点多钟睡觉,早上7点钟还不肯起床。妈妈要催好几次,明明才极不情愿地爬起来。而在上学期好像不是这样的。

专家指导

一大早把孩子从床上拎起来是很困难的事,尤其父母早上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对于贪睡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父母的行为引导着孩子,家长绝不能忽视这点。应该给孩子带个好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晨应起来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晚上尽量不要超过11点睡觉。

[按时叫醒孩子]孩子如果贪睡就不可能自觉早起,家长可以将其叫醒,但千万不可打断孩子的睡梦。如果孩子的睫毛在颤动,就表明他快醒了,这时,你就可以将其叫醒,不至于打断他的梦。

[和你的孩子态度明确地、负责任地谈谈这个问题]告诉你的孩子,早些起床能使你们的一天有一个更好的开端。问问他,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们每个人能做些什么。

[尽可能使早晨对你的孩子来说变得令人快乐]如果你的孩子能够在醒来后和你玩上几分钟,或者享受一顿特别的早餐,他最终会主动早起。

[在使他真正清醒前,尽力先用你的声音唤醒孩子]要使孩子自己认为自己有责任醒过来。如果你一直晃动孩子以使其清醒,这个过程就会拖延下去。相反地,如果你用一种温柔的声音唤醒你的孩子,他必定会自己清醒过来。

[用赞扬来巩固孩子有益的行为]对孩子在对于全家都适当的时间起床的行为,要给予赞赏和感谢。

[用闹钟鼓励孩子自己按时起床]如果你的孩子坚持睡到很晚,而且除了用动作唤醒外,其他的方法都不起作用,那么,你可以试试闹钟。要对孩子强调这一步骤对你们俩的重要性,可以一起去买闹钟,然后告诉孩子如何使用它,可以利用游戏的时间练习几次。这将使孩子对他的觉醒更加负责,对解决问题也大有帮助。当然孩子能够自己主动早起时,父母不要忘了表扬他。

[要求孩子早睡早起]孩子如果睡眠不足也是不行的,为了让孩子能早起,父母应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睡觉。只有早睡才能做到早起。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放任孩子晚上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等,即使看书也应到时候就叫停。

[不要叫喊]对你的孩子,对于你,还是对于在听力所及的范围内的任何人,这种叫唤都是十分具有破坏性的。如果用温柔的声音不起什么作用,那么,用轻柔的动作去唤醒是比较好的。

[适当实施惩罚]对于那些总不按照作息时间行事的孩子,可以给其一点小小的惩罚。掀开被子或将其抱下床,命令他站一会儿都可以。父母不要在叫孩子早起时,自己反而躺在床上。

知识导读

■孩子贪睡可能有如下四方面的原因

(1)可能春节期间作息时间比较混乱,在家习惯了睡懒觉,刚开学时生物钟还没有调整过来,需要一个适应期。

(2)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至少需要10个小时,看看孩子的睡眠是否足够。

(3)观察孩子在家的表现,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看看他跟以前有没有大的改变,是否有什么突发事件令他不喜欢去学校或产生厌学情绪。

(4)女孩子比较早熟,不妨和她聊聊天,看是否出现了感情问题或其他问题。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贪睡

下面提供的方法可以避免孩子贪睡,一些方法适用于小孩子,另一些则适用于能够承受因睡懒觉而受到惩罚的大孩子。

父母首先要观察睡眠的孩子:不要在孩子做梦的时候把孩子叫醒,如果孩子的睫毛在颤动,你要等几分钟再把他叫醒,这样就不会粗暴地打断他的梦了。

其次是给孩子以鼓励:为了让你的小懒虫早上一起床就感到愉快,为他准备一份可口的早餐或为他放悦耳动听的音乐,都是好办法。你对他讲话时要和颜悦色,如果你总是不耐烦,孩子就更不愿意起床面对新的一天了。

当父母搞清了孩子的睡眠是否充足,或者是否睡得太多了以后,可以用让孩子早些或晚些上床睡觉的方法确定出孩子究竟需要几个小时的睡眠。如果他睡觉的时间很长,但是仍然整天无精打采,懒洋洋的,就要请儿科医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有病。

如果孩子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你必须承认一个重要事实:你不可能把贪睡的孩子变成早上爱起床的孩子。但是,你可以叫醒孩子,并使这一过程变得对大家来说都更愉快。

提议并练习那些使觉醒变得容易的动作。可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让他说一些简单的话语,这些措施能使其更加成功而愉快地清醒过来。比如,示范给你的孩子看,告诉他如何进行转体运动,并按一定顺序伸展胳膊和腿,同时说着“我就要开始美妙的一天了!”

建立习惯,改变孩子睡觉无规律

要养成孩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该睡时睡,不该睡时就要叫醒。每天按时睡觉很重要,可养成孩子在固定时间睡眠的习惯。

宝宝行为案例

雯雯快6个月了,她白天睡觉没有规律,有时一天睡5个小觉,20分钟或半小时一次;有时睡2觉,一小时左右;晚上睡觉还可以,10小时左右。雯雯的妈妈担心,雯雯睡眠是不是太少了?还有许多疲惫不堪的妈妈也会向医生求援:“为什么我的孩子从来不整夜睡觉?”“孩子1~2小时醒一次,每次都要吃奶和哄拍才能再次入睡,我都快撑不住了。”

专家指导

■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有效方法

(1)妈妈要有良好的夜间育儿心态。夜间育儿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必要工作,不可焦虑,甚至愤怒。

(2)了解婴儿的睡眠规律,不要过多地打搅孩子。婴儿睡眠周期较成人短,浅睡眠时间比较多,时有微笑、皱眉、伸展四肢、哼哼声等。此时,不要因过分照顾而打扰婴儿。当婴儿在睡眠周期之间醒来时,不要立刻抱起,哄、拍或玩耍(这样很容易形成每夜必醒的毛病)。只要不是喂奶时间,可轻拍宝宝或轻唱催眠曲,不要开灯,以便让夜醒的宝宝尽快入睡,不要过分打扰。3~4个月以后,夜间就可不再喂奶了。切不可婴儿一醒就喂奶,以免养成宝宝夜醒多次和含奶睡眠的习惯。

(3)建立一套睡前模式,一般应该在3个月之前逐渐形成:

① 洗个热水澡,换上睡觉的衣物;

② 喝奶,喝奶后不要马上入睡,应呆半小时左右,此期间可拍嗝;

③ 与孩子说说话,念1~2首儿歌,把一次尿,然后播放固定的催眠曲(可用胎教时听过的);

④ 关灯,此后不要再打扰孩子。

每天按时做这些规定很重要,可使孩子养成在固定时间睡眠的习惯。

(4)良好的睡眠环境。温暖而舒适的空间,衣被要舒适,室内光线要暗,适当保持安静。

(5)白天哭时,抱起喂奶。让孩子白天醒得多,夜间才能不影响睡眠,并形成昼夜规律,但不可做得过分(如白天不让孩子睡觉)。一个太疲倦或白天过于兴奋的孩子,晚上会更加睡不好。

(6)夜间可给孩子使用纸尿裤。

(7)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就习惯了各种声响,所以孩子睡眠时不必过分安静,否则可能使孩子易于受到惊吓而惊醒。至于什么样的声音适合宝宝,要依个人情况而定,父母应仔细观察,发现孩子最喜欢的声音。

专家提出的只是几点建议,是否适合您的孩子,需要妈妈去尝试。如果有必要,还可尝试其他的方法,应找出既适合孩子性情又有利于家长生活方式的方法。

知识导读

妈妈应当了解睡眠的一般规律,但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按此规律作息。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与生俱来的性情)。两个月的孩子平均每天睡18小时,但也有睡10小时和22小时的,这也不能算异常。只要孩子各方面发育良好,清醒时眼睛明亮、情绪好,就不要过于担心。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睡觉不规律

■要避免孩子睡觉不规律,父母可以试试用以下方法

(1)制定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表,确保孩子晚上有1~12小时的睡眠。充足和有规律的睡眠对于婴幼儿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那些在晚上9点半或10点以后睡觉的婴幼儿,比那些睡觉早的婴幼儿更容易出现脾气暴躁的现象。

(2)让孩子穿特定的睡衣,形成一种特定的就寝仪式。合适的睡衣可让孩子的身体感觉舒适,并对睡眠产生心理暗示,让孩子在睡眠前得到心理上的缓冲;也可以让孩子在睡前做一些转换心情的活动,如让孩子养成睡前刷牙洗脸的好习惯。

(3)避免在睡觉前让孩子看电视或者玩电脑游戏。学龄前婴幼儿不能区分想象和现实,一些电视节目和电脑游戏中让人恐惧或带有暴力倾向的镜头会对孩子的入睡造成困难。

(4)如果婴幼儿拒绝睡觉。父母的态度要温柔而坚决。父母温柔而坚决的鼓励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支持,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身边,那些睡觉前的恐惧和担心都是多余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坚决的态度是不能改变的。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自己慢慢地独自去睡。此时,父母可以温柔地跟孩子说说第二天的活动,强调第二天是美好的一天;也可以和孩子做一些睡觉前的准备,如给孩子讲一段故事,让孩子喝一杯牛奶,拿一个孩子喜欢的玩偶上床,关灯之前拥抱或者亲吻一下孩子,鼓励孩子闭上眼睛培养睡意等,来帮助年幼的婴幼儿驱除独自在黑暗中不适的体验。父母的态度越是坚决,婴幼儿越容易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5)如果孩子晚上经常醒来,父母应给孩子更多的安抚和情感支持。父母可以在孩子惊醒的时候安抚孩子,拍拍孩子的背部或者亲吻孩子,和孩子安静地呆在一起,直到孩子睡着。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要吓唬孩子,不要用粗暴的话语对待孩子,要使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

(6)若是孩子不肯睡,不要给孩子吃任何药物。药物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发育,而且会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入睡习惯。

孩子的睡眠方式和睡眠问题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人类行为的文化差异。我们研究孩子在睡眠中常见的问题和影响孩子产生睡眠问题的一些因素,是希望对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找对方法,解决孩子不肯自己睡

培养孩子独睡的习惯,似乎已为大家所共知,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常常是爸爸妈妈拗不过自己的软心肠,受宝宝的哭闹影响而中途放弃。

宝宝行为案例

静静三周岁了,晚上一直不肯单独睡,并且一定要与妈妈一同上床,即使她眼睛都睁不开了,把她一人放在床上也不肯睡,闹个不停。早上如果她还想睡,就不让妈妈先起,搞得妈妈头都大了。

专家指导

■对不肯自己睡觉的孩子,父母应注意下列几点

[告诉孩子独睡是长大的标志]刚刚要求孩子独睡时,孩子通常会有这样的想法:爸妈不再爱我了,不要我了。因此,爸妈一开始就要跟孩子解释清楚:分开睡是一个人成熟、长大的标志,是勇敢的象征,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这是很自然的。另外,还可以带他参观其他小朋友独睡的床,让他觉得别人也和他是一样的。

[创造适合的睡眠环境]室温宜稍低,光线宜暗而不是太黑,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喧哗;床垫要干燥软净,被子不要过厚,枕头不宜过高也不要太过柔软,以免孩子把脸埋在枕头里造成呼吸困难;开窗睡眠较好,但冷风不能直吹孩子,室内温度最好在20℃左右。

[睡前准备让孩子更易入睡]先做一些常规的睡前准备工作,如刷牙、上厕所、脱衣服等,孩子也因此而做好了睡觉的心理准备。然后播放一些柔和的轻音乐或催眠曲,让孩子自己选择临睡前要看的书或要讲的故事。入睡前应将灯光调暗,待孩子睡着后再关灯。

[睡前避免孩子过度兴奋]在睡前至少1小时内,就不宜让孩子有大量、兴奋的活动了,这个时候需要让孩子逐渐安静下来,要不然比较难入睡。要让他自己躺在床上入睡,而不是抱在怀里,等哄睡了再放到床上。要定时睡眠,严格遵守睡眠时间,一般8时左右上床,以形成时间性条件反射。

[及时鼓励让孩子更爱独睡]第二天起床时,要记得及时说些鼓励的话,比如“你昨天的表现很好,妈妈喜欢能自己睡觉的宝宝、宝宝太棒了”之类的话,以强化孩子的独立心理和行为,减少孩子由于最初分床所带来的孤寂情绪。

[训练孩子独睡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可以先在父母的房间里给孩子搭一个小床,让他自己睡一个床,慢慢习惯后鼓励他自己单独在一个房间内睡觉。初期爸爸妈妈可以坐在床边,给他讲故事,等他睡后再离开,逐渐过渡到让孩子自己睡。

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分床的最初阶段,爸妈要比平时更多地关心和爱抚孩子,注意孩子的睡前准备工作。但不要养成大人抱他、拍他、摇他或搂着睡,或让孩子含着奶头、手指或糖块入睡的习惯。

知识导读

孩子和父母同床睡觉对孩子和父母双方都没有好处,当然偶尔这样做是可以的。研究表明,孩子经常和父母睡在一起,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心理问题。经常同父母睡在一起的孩子,依赖性可能会很强,他会养成不肯在家以外的任何地方睡觉的习惯。他可能会对父母的性生活感到困惑不解,不能理解他在家里所处的地位或对父母之间的关系感到焦虑。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不肯自己睡觉

父母的很多行为会妨碍孩子养成独睡习惯。如有些父母不让孩子上他们的床,有些父母允许孩子星期天晚上和他们在一个床上睡;或者父母往往把生病的孩子留在身边,这样便于关照孩子,他们自己也可以睡一会儿;还有些父母等孩子睡着以后,再轻轻地把他抱回到他自己的床上,可是,当他们早晨醒来时,会发现孩子又回来了;更有一些父母经常和孩子睡在一张床上。

■为了培养孩子独自睡眠的习惯,父母应注意以下问题

[不在睡前谈论不合适话题]爸妈要注意创造良好的睡眠气氛,不宜发脾气,也不宜谈论令宝宝不愉快的话题,比如说“今天又做错什么事情”等。

[过分亲昵让宝宝“吃醋”]爸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当着宝宝的面表现出过分的亲昵,以免宝宝产生忌妒心理,让他认为大人是因为自己碍事才要求分开睡的。

[爸妈“心太软”]独睡的最初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宝宝的坚持和适应,同时更需要爸妈的坚持。独睡是种习惯,只要用适当的方法坚持,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形成。但有的爸妈在分床后一见宝宝哭闹,就坚持不下去了,让宝宝又回来和自己睡。这样的爸妈往往太溺爱宝宝,下不了决心。只有持之以恒,好习惯才可能日趋巩固。

最好不要让孩子错把父母的床当作自己的床,可试用以下方法改正孩子的习惯。

[开始就要避免孩子形成习惯: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孩子生病了,可以让父亲或者母亲睡在孩子的房间里。如果你允许孩子睡在你们的房间里,那么当他病好了以后,要立即让他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

[把孩子送回去]如果你的孩子在夜里爬上你的床,要不由分说地把他送回去,不要给予他太多的温柔慈爱和照料,可由父母中较少优柔寡断的一位来做这件事情。

爸妈只要在以上几个环节多加注意,相信您的宝宝完全可以顺利渡过“独睡”的最初阶段,并且爱上独睡。

按时起居,培养晚睡孩子的习惯

虽然孩子睡觉的时间可灵活掌握,但许多宝宝在晚上七至八点就要睡觉了,可有的孩子却睡得很晚,像成年人的作息时间一样。

宝宝行为案例

瑶瑶已经4个多月,但每天都很晚才睡。她每天晚上8~9点会小睡半个小时,但真正入睡都是凌晨12点或1点。妈妈也试着跟她玩到10点左右才让她睡,但她也只是睡一阵子就醒了。醒了后,妈妈尝试给她讲故事,但她会显得不耐烦,又开始闹。放音乐时,她就睁着两只大眼睛,就是不睡。而且真正入睡前还要闹30~60分钟才睡。并且闹得特别厉害,一定要抱着,哼着儿歌,在厅里走着。即使1点后睡了,过一阵子也会哭醒,要妈妈再哄抱一下才能睡到天亮。

专家指导

■对付喜欢晚睡孩子的办法有

[给孩子讲晚睡的坏处]规定正常起居时间,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

[给孩子一张自己的小床]宝宝出生后,妈妈最好为他挑选一个小床,让他睡在自己的小床里。小床上放有他自己的枕头、被子、床单,这样有利于孩子从小熟悉“床”这个睡觉的环境,看到床就意识到“这是睡觉的地方”,从而形成正确的睡觉习惯。

最好把孩子的小床放在房间的一角,不要放在窗户旁边,尽量放在白天可以晒到阳光、而不潮湿的地方。在孩子2岁以前,可以将孩子的床放在父母的房间里,如果条件允许,在孩子2岁以后,则可挪到他自己的房间。

[播放催眠曲]建议在每天孩子睡觉前,播放同一首催眠曲来帮助孩子入睡,《摇篮曲》等悠扬舒缓的曲子是不错的选择。

[说同样的话]每天在睡觉之前,可以对孩子讲同样的话:“你看,小狗睡觉了,鸟儿睡觉了,我们的宝宝也要睡觉了。我们来比比看,谁睡得最快最香。”

[讲故事]睡前给孩子讲故事,但是最好时间不要太长,要控制在5分钟以内,而且情节不要太离奇或恐怖,这样反而会引起孩子兴奋。可通过讲不同小动物睡觉的故事,来引导孩子适时睡觉。

[晚餐时间要固定]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下班晚,就算7点回到家,8点左右才能吃饭,孩子跟爸爸妈妈玩玩弄弄,最早也要到9、10点钟才能睡觉。这种父母回家晚、吃饭晚、玩得晚,而造成孩子晚睡的情况,并不利于孩子日后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幼儿的晚饭时间最好选择在晚上5:30~6:00,这样吃完饭后,他可以玩1个小时,7:30就可以准备睡觉,8点钟左右正式上床睡觉。

[减少孩子白天的睡眠时间]建议在白天多跟孩子玩耍,减少他白天的睡眠时间,这样他晚上就会睡得多一点。尤其在晚上六、七点时,最好想办法别让他睡觉,比如跟他玩一些相对比较激烈的游戏,让他兴奋起来。早上可以每天提前一点点叫醒他,不过叫醒他的时候一定不能让他吵闹,可以用玩游戏的方式把孩子逗醒,让他开开心心起来跟你玩,建议从提前几分钟开始调整,不要一下子把提前起床的时间调整太大了,否则宝宝接受不了,可能会导致效果更加不好。

[睡前避免兴奋]吃过晚饭以后,最好让孩子做比较安静的活动或游戏,比如看书、画画、听音乐、讲故事、堆积木等,千万不要让孩子做剧烈的体育运动,或让他看惊奇、恐怖的电视节目,避免导致孩子特别兴奋,影响夜间睡眠。

[提早安定情绪]对于那些情绪特别容易兴奋的孩子,下午玩的游戏和活动也不能太激烈,也不要因小事而打骂孩子。

知识导读

■宝宝睡眠小知识

[新生儿]睡眠不分昼夜,妈妈可以按孩子的生理需求来确定喂奶时间。通常,每间隔2~3个小时喂一次奶。

[2~3个月]晚上的睡眠时间应该长一些。尤其是晚上10点过后,婴儿就应该睡觉,不要吵醒他,这样他后半夜的睡眠时间会越来越长。

[4~5个月]半夜里孩子起来喝奶的次数就少了,后半夜逐渐延长,一次可睡5~6小时。

[7~12个月]幼儿睡觉的时间一般如下:早上7、8点~10点睡觉;10~11点玩玩、吃中饭;中饭过后1点到下午3~4点再睡一觉;醒来过后吃点心,然后玩一会儿,到5~6点钟吃晚饭;到晚上7点半进入睡眠;晚上10~11点左右喝点奶,然后就一觉睡到天亮。对于半夜的一餐,如果孩子不醒,就不必给他吃,可以让他一直睡,这样有利于他养成具有成人睡眠习惯的生理时钟。

[1岁左右]一天要睡觉13~14个小时。白天上、下午共睡3~4小时,晚上睡10~11小时,从晚上8点半到次日早晨6点半左右。

[2~3岁]一天要睡12个小时,晚上要睡10个小时,晚上就寝的时间最好是在8点左右。

[3~6岁]晚上要有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6岁前都应有午睡1~2小时的习惯。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晚睡

■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可以培养的,父母注意以下几点便可以避免宝宝晚睡

[晚睡前不要吃太多东西]睡前不要吃巧g力、喝咖啡类的饮料,可用温水给孩子洗洗脚,并用手轻搓孩子的脚心,能使孩子快速入睡。

[让孩子先吃饭]晚归的父母尽量不要和孩子一起吃晚饭,可以让爷爷奶奶或保姆陪孩子先吃,让孩子形成在固定的时间吃晚饭的习惯和意识,并让孩子在晚饭后、睡觉前有一定的活动时间。

对于已经习惯晚吃饭的孩子,建议可以每个礼拜提早1个小时让他吃饭,一个月下来就可以调整到8:00~8:30睡觉,不能强迫孩子睡眠。要自然地养成习惯,至少需要1个月的时间来调整。

[在睡觉时,千万不能吵醒孩子]在刚刚睡着的时候,或睡眠中的浅睡眠阶段期,孩子可能会翻个身、动一动、哭一两声,这时妈妈不用紧张,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跟孩子说话或抱起他。除非情况特别严重,否则不必去理会孩子。因为父母一旦过于担心孩子、吵醒他的话,孩子就可能兴奋得完全醒了,反而不太容易睡着。

[使用睡袋]孩子睡觉用睡袋比较好,尤其是有袖子的款式,这样孩子晚上怎么动都不容易着凉。同时,妈妈最好购买比孩子长出10~15公分的睡袋,睡袋不要太紧,这样既不妨碍孩子睡觉时做任何动作,又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冬天时,可在睡袋上盖一层毯子或被子。

适当陪伴,解决孩子要抱着睡的问题

很多母亲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看看怀里的孩子已经睡着了,放到床上却不行,只要妈妈不抱着,小家伙一定醒过来。

宝宝行为案例

凌凌六个月大,睡觉特别困难,根本就无法自己躺在床上睡,非要大人抱着,抱睡了之后再放到床上,而在此过程中还有可能惊醒。现在天热了,抱着他,总是两人都出一身汗,身上不舒服,他就更不肯睡了。

专家指导

如果孩子不能自己躺在床上睡,非要大人抱着,那么这是父母培养的结果。如果想培养他自己躺着睡,父母就要作好两个思想准备。第一,得花一定的时间,耐心地慢慢来。第二,在培养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哭一阵子。另外,他睡的时候可能希望挨着父母,那么可以把他放在床上,父母半躺在他的旁边,让他和父母有身体的接触。边说些安慰的话,边轻轻拍拍他,让他安心。父母若完全不管他,让他一个人睡,对他的心理可能有伤害。

知识导读

同其他各种能力的发育一样,孩子睡眠机能的发育也要经过一个相应的发育过程。在孩子刚刚出生后不久,他们在一天中的睡眠时间一般都要维持在20个小时以上。当他们长到3个月的时候,睡眠时间就会慢慢地侧重于晚上。从他们长到两周岁的时候开始,睡眠模式就渐渐和成年人相似。因此,对于孩子们的睡眠习惯,父母绝对不能把它和大人相比,不要从大人的角度来理解。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要抱着睡

对非要抱着才能入睡的孩子,可试试这套很有规律的控制方法,不过惟有妈妈坚持实施并愿意为之忍受几个不眠之夜,这套方法才能奏效。

建立一套让宝宝入睡的常规程序,比如说,给宝宝洗洗澡,讲讲故事,抱抱他,喂喂他,然后把宝宝放到小床上,亲亲他,跟他道“晚安”,然后再离开。如果宝宝哭起来,你可以回到他身边,但不是把他抱起来,而是陪他聊聊天,拍拍他的背,摸摸他的手,使他得到安慰和爱抚,然后你再离开。

如果需要,你每次都可以这样做,只是每次都要多拖延一些时间再回到他身边。妈妈要一直保持安静的态度,以让宝宝感到安心。这些行动将使宝宝明白,只要他需要,妈妈就会回到他身边,但你不会抱他起来。如此一两周以后,就可以见到这套方法的效果。

避免紧张,让孩子远离噩梦

年幼的孩子晚上睡觉常会做噩梦,而且从梦中惊醒后仍会惊恐不已。为此家长常常会很担心。其实,噩梦是睡眠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宝宝行为案例

5岁的杰杰看完枪战片,非常兴奋,临睡前还模仿电影里的招式,把妈妈逗得笑个不停。可刚刚才睡着半小时,杰杰突然惊叫一声坐起,他的两只小手紧紧抓住妈妈,全身似乎在颤抖,表情惊恐地大叫:“妈妈!妈妈!我梦见妖怪追我……”妈妈赶紧抱住他,安抚他:“别怕,别怕,妈妈在呢。”但杰杰毫无反应,依然又喊又叫,还全身发抖。几分钟后,他才停止喊叫,继续睡觉。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安然入睡。此后,短则3~5d,长则1~2个月,此现象即会发生,且每次发作后醒来他都能讲出梦里发生的恐怖情形。

专家指导

■为使孩子摆脱可怕的梦魇,父母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仔细听孩子的噩梦]当孩子做噩梦时,一定要去帮助他们。噩梦通常是近期内所有紧张情绪的发泄。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紧张,寻找原因,帮助孩子平息冲突,这有助于消除孩子的不安情绪并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

[帮孩子驱赶噩梦]在分析梦境时,父母不妨充当一下心理学家。如果是美梦,这表明孩子幼稚的心灵之窗开启了,父母只需尽量让他把这种情绪维持下去即可,让美梦伴随孩子成长。如果是持续不断的噩梦,父母不妨尝试着将孩子从虚幻中拉回现实。婴幼儿心理学家还有更有趣的建议,那就是借助一些游戏帮助孩子摆脱噩梦的困扰。

明明最近经常做噩梦,于是爸爸决定和明明一起赶走噩梦。爸爸走进卧室,连喊了3次“噩梦!噩梦!离开房间!”不要小看这种做法,孩子信任父母,他们相信父母有力量解决一切难题。这是一种有效的游戏解决方法。

[安慰孩子]大多数父母一般都把做噩梦的孩子唤醒,然后安慰他,告诉他什么可怕的事情也没有发生。父母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但不要大惊小怪。因为孩子以后可能学会用“做噩梦”来让父母关注他。孩子刚醒来时不要问他做了什么噩梦。

[让孩子自己想出一些办法]如果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做同一个噩梦,那么,父母可以肯定他在担心焦虑某件事。鼓励孩子在白天谈论他做梦的内容,并把它表演出来——但要想象出一个愉快的结尾。另外,对大些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感到自己有对付做噩梦的“法宝”,通常对他们会有所帮助。

[对于做噩梦的孩子,可及时唤醒,给予安慰]向孩子解释所梦见的内容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同时告诉孩子不必害怕,父母可以保护他们。待孩子情绪平静后再让其入睡,但尽量不要陪孩子睡觉。

[反复排演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上小学的孩子。第一步是让孩子详细地描述恶梦的内容,从开始直至结束,如果能用文字或图画描述出来最好。第二步是设法改变恶梦的结局,如跳下悬崖时,你可让孩子选择背负降落伞;被大灰狼追赶时,可让孩子选择遇到了爸爸。第三步是想象新的结局,如跳崖时,你可让孩子打开降落伞安全着地;大灰狼扑上来时,可让孩子想象爸爸一枪把它打死。

[对于频繁做噩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诊治,在排除心理性障碍后,才可按照医生的诊断证明,服用药物,切不可擅自给孩子用药。例如,佳乐定这种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就适宜孩子服用,可以每晚睡前给孩子服用0.4mg,但只限短期服用。

知识导读

孩子做噩梦并不少见,常见于5岁~11岁的孩子。做噩梦并不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且愈后情况较好,主要表现为在睡眠中梦见可怕的东西及场景,如猛兽、妖怪等;当睡醒后十分害怕并伴有焦虑。

在生活中,孩子难免遇到困难,困难通常会带来困惑。因为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原因,只是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头,做噩梦便是一种对困惑的表现。对于家长来说,这时候应该注意倾听,鼓励他将噩梦说出来,或采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家长可以建议孩子用纸和铅笔将噩梦描绘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将心灵里的魔鬼驱赶出来。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做恶梦

婴幼儿做噩梦多与白天精神过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所以避免孩子做噩梦就要从消除孩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入手:

(1)消除诱因。3~7岁的婴幼儿往往在白天受惊吓、打骂或在入睡前看了恐怖的电视、动画故事书后,比较容易发生梦魇。因此,家长应寻找出孩子做噩梦的诱因,尽量避免。对于幼小的孩子,家长要避免用“大灰狼来了”、“把你关在黑房子里”、“爸妈不要你了”等带有恐吓性质的语言,否则易导致孩子噩梦连连。

(2)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有助于孩子拥有良好的心境,促进睡眠。

(3)避免过分兴奋。所有的孩子在睡觉前,都应有一段平静放松的时间。因此,明智的方法是不让孩子在临睡前看有刺激性的或恐怖的电视节目,不让他们听吓人的故事或做剧烈运动。

(4)同孩子谈话。尽量了解孩子遇到了什么问题,白天同孩子讨论他们的噩梦,尽量减轻他的恐惧和担心。同时,也要预见可能引起孩子紧张的事件并使他有所准备。例如,可提醒孩子在假期或旅游结束后要去幼儿园,孩子常常因为不知道他们下一步将要做什么而感到害怕。

对症施治,孩子夜间磨牙的根治

有些孩子晚上入睡后常把牙齿磨得格格响,医学上称之为夜磨牙症。夜磨牙发生在孩子熟睡时,他们自己并不察觉,所以也无法控制。

宝宝行为案例

杜帅天生聪明可爱,发育上与同龄婴幼儿也无不同,但就是每晚睡觉时会发出“格格”的磨牙声。有时早上醒来了,还在磨,白天一切正常。杜帅的爸爸说自己小时也有这毛病,这是遗传。他认为只要不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就用不着治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专家指导

■应该针对孩子磨牙原因,采取相应方法进行治疗

[肠道寄生虫病]孩子患有蛔虫病。由于蛔虫扰动使肠壁不断受到刺激,从而引起咀嚼肌的反射性收缩而出现磨牙。解决方法是每年秋天及时为孩子驱虫,但两岁以下的小儿不应进行驱虫治疗。

[消化功能紊乱]孩子睡觉以前吃了太多的食物,增加了消化系统的负担,在睡觉时也会磨牙。

[营养不均衡]孩子过于挑食,会导致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引起晚上面部咀嚼肌的不自主收缩,就会造成磨牙。因此,父母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孩子不挑食,充分摄取各种营养。必要时带孩子到医院做微量元素测定,根据测定补充相应的营养素。无条件时不妨先让孩子服两周21金维他,也许能奏效。

[精神紧张]白天受到父母或是老师的训斥,或是睡前过于激动,而使大脑管理咀嚼肌的部分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睡着后不断地做咀嚼动作。因此,父母尽量不要给孩子压力,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在孩子睡前,避免过度兴奋,不看过于激烈或恐怖的电视。磨牙严重时,睡前也可以让孩子服用适量的安定药,如安定、鲁米那,也可选用镇静安神的中成药。

[牙齿发育不良]在孩子换牙期间,如果因为营养不良或先天性个别牙齿缺失,可使上下牙接触时发生咬合面不平的现象,也是产生磨牙的原因。这时应请口腔科的医生检查一下孩子是否有牙齿咬合不良现象。如果有,需磨去牙齿的高点,并配制牙垫,晚上戴它可以减少磨牙,同时,要针对营养不良和佝偻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孩子缺钙]钙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对神经系统起到调节的作用。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不仅身体需要钙,大脑对钙的依赖性同样很大。因此,一旦缺钙,其皮质中枢自控能力就会变差,从而引起夜间磨牙。如孩子缺钙,要及时补充适量的钙及维生素D制剂。

[中医认为]夜间磨牙多与“胃热”有关,用芦根10~20g、黄连1.5g煎汤服用有一定疗效。如果夜睡不安加夜交藤8~10g,消化不良加炒谷芽10g,每日服一剂。针刺合谷等穴位也有一定效果。

知识导读

■孩子处在非常重要的发育阶段,如果不及时治疗磨牙的症状,可能会带来以下影响

(1)长时间磨牙会影响睡眠。

(2)磨牙使面部过度疲劳,引起下颌关节和局部肌肉酸痛。

(3)磨牙时咀嚼肌不停收缩,久而久之,咀嚼肌增粗,会使孩子的脸型发生变化,影响美观。

(4)磨牙使牙齿受到损害。由于牙釉质受到损害,引起牙本质过敏,遇到冷、热、酸、辣时就会发生牙痛。

行为矫正TIPS:宝宝早晨不起床

■预防小儿磨牙,要仔细查找引起磨牙的原因,并尽量避免一些可引起磨牙的因素

(1)有磨牙症的孩子,家长要注意使其精神放松,尤其在睡觉前1~2小时,不要做一些紧张激烈的活动。

(2)注意调节饮食,可多吃一些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晚饭不要吃得过饱。

(3)进行相应检查,如检查大便中有无虫卵(一次不一定能检查出,需要检查几次),发现有肠道寄生虫,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驱虫。

(4)有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关系错乱的,要进行矫正。

(5)如果夜磨牙不能纠正,可到医院口腔科做一个称为磨牙矫治器的“塑料牙垫”。晚上睡觉时戴在上下牙之间,能防止夜间磨牙并保护牙齿。

培养习惯,让孩子早晨愉快起床

有些孩子早上起床后高高兴兴,说个不停;也有些孩子一早起来就闹别扭,耍小脾气。任何一个人,包括成人和孩子,偶尔闹点情绪是正常的,但要适可而止。

宝宝行为案例

清晨,大多数家庭是在匆忙中开始新的一天的。爸爸妈妈做家务、准备早餐、照顾宝宝起床,争分夺秒赶着上班。而宝宝往往一时半会儿还醒不过来,任你怎么叫,他都不肯醒过来。爸爸妈妈心一急,就硬拉宝宝起床。结果,宝宝还未完全清醒,就会闭着眼睛先发脾气。真是可惜,新的一天刚开始,不愉快的情绪就已经伴随着宝宝和父母了。

专家指导

要孩子养成高高兴兴独自起床的习惯,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好呢?

(1)父母不能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大声呼叫或强行拖起孩子。要唤醒处在大脑抑制状态的孩子,应采取诱导的方法比较妥当,使孩子自然觉醒至完全清醒后再起床。

(2)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好:小孩子往往不理解自己经常闹些小脾气会影响其他人的情绪。你在孩子发过脾气情绪好转后,要同他好好谈一谈,让他回想当时的样子。你们可以一起读有关的书,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一个人闹脾气会把大家的情绪都弄得很糟的原因,请孩子自己说他准备怎样改正这个行为。

(3)早晨,室内不要太暗,保证孩子能够看清自己玩的东西;如果室内光线很暗,可以在小床旁边开一盏小灯,或者换一个浅色的窗帘。

(4)限制时间。告诉孩子,如果他不情愿,可以闹些小脾气,但不能超过5分钟。要让家里人都遵守这个规定,家里所有的人想埋怨、发牢骚、闹脾气的时间都只限于5分钟。

(5)讲明原因。对大孩子说大家已经把他当作大人对待,每个人都会有抱怨的情绪,这大家都理解,但这不能解决问题,只会使别人也不愉快。因此,不要影响别人,要大声宣布:我现在情绪不好,但我正尽力克服。

(6)使用排除技巧。让孩子走开,等他感觉好些了再回来,但是一定要给孩子铺好下台的台阶。例如,你可以说:“你自己呆一会儿可能更好,等你觉得好些了,请快点回来,因为我们会想你的。”

(7)父母可用亲切的声音呼唤孩子,用手轻抚孩子的背腰部,再抚摸他的手和脸,触动他的听觉和触觉器官。在舒适的刺激中,孩子会逐渐从浅睡状态自然地转换到静态觉醒状态,再转换到动态觉醒状态,这时孩子会睁开眼睛,活动身体。

婴儿可能会短暂地哭闹一下,幼儿在觉醒后睁开眼睛看到的是父母的微笑,听到的是父母亲切的呼唤声,自己会愉快地起床。若孩子还未完全清醒,可以等2~3分钟再以同样的方法进行一次。

(8)调整起床时间:有些孩子起床后闹情绪是因为他们总是在睡得正熟的时候被喊起来。所以,要根据情况把叫醒孩子的时间提前或推后一些,也可以用闹钟或放音乐的方法让孩子慢慢地醒过来。

(9)置之不理的技巧:运用这个策略时,对孩子闹脾气的事要只字不提。当孩子试图高兴起来时,要尽快对他进行表扬。

(10)用幽默的话改变孩子的情绪:你可以同孩子开个玩笑帮助他摆脱坏情绪。讲个轻松愉快的笑话,大家笑上一阵,就一切都过去了。但是必须承认,有时候开玩笑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孩子的脾气变得更坏。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情况,要立即中止这种做法。

知识导读

2岁左右的孩子开始用说“不”来显示自己的独立性,父母们很容易把这看成是不听大人的话或闹脾气的表现,其实并不然。当孩子长到十几岁时往往会有喜怒无常、过分敏感的表现,这也是相当正常的现象。

行为矫正TIPS:宝宝早晨不起床

如果孩子在早晨起床后精神一向很好,现在却变得爱耍小脾气了,这说明他可能出了什么问题:如睡眠不足、身体有病或者精神紧张等,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要训练孩子高高兴兴独自卧床的习惯,首先得训练好自己不要躺在床上等着听孩子醒来的声音,听到后马上冲到孩子身边,再看看孩子有没有情况;应该让孩子自己叽哩咕噜自由地说点什么,时间越长越好。如果孩子表现出不安或烦躁情绪,你可以起床去看他。起床后可再等一等,看孩子能否自己安静下来,这是在训练孩子的自立性和独立性。但是如果孩子表现出不安,一定要立即来到孩子身边,给孩子以爱抚。

(2)每天清晨,在孩子起床前10分钟,可先将窗帘拉开,让光线射入,再播放轻音乐,以光和声音组成的柔和刺激去唤醒孩子。父母也可以唱一首自编的起床歌,使孩子对这首歌建立起条件反射,听见这首歌就知道起床的时间到了。光和声音的刺激,还能使孩子从深睡状态逐步地自然地转换到浅睡状态。

(3)在小床边放置供孩子玩耍的小物件。在孩子的小床上方挂一个有趣的风铃,风铃随着微风轻轻摇动,每当孩子醒来的时候,都呈现出不同的样子,会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或者在小床边上安1个边缘光滑的镜子,孩子在醒来的时候,可以看着自己的影子,就不会感到孤独了。

在孩子能够抓东西以后,给孩子挂一根绳,上面穿上各种东西,供孩子拨动和玩耍。这些东西无需花很多钱,家里的物品,例如小木勺、棉线轴、衣服钩或者孩子最喜欢的玩具都可以挂在绳上并拴在小床上,供孩子玩耍,达到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目的。

注意方法,对付不肯睡觉的孩子

有些父母总担心孩子不肯好好睡觉,在睡觉前,孩子会找许多借口拖延睡觉的时间,如口渴,吃饭,上卫生间等。如果不依着孩子,他就会哭闹。

宝宝行为案例

文霞快十六个月了,晚间总是不肯睡觉。在这两三个月前,每天晚上,如果父母让她自己玩耍,十二点她都不想睡。睡觉的时候,每天都要父母背她睡,搞得爸爸妈妈非常辛苦,第二天又不想起来,一般都要八九点,甚至十点十一点。白天她不会睡很长时间,一般是二三个小时。

专家指导

生活中,做父母的应如何对待孩子不肯睡觉的问题呢?其实只要善于引导,方法得当,这个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

(1)可以把睡觉的好处告诉孩子,如可以长身体、变聪明等,孩子慢慢会明白,晚上上床睡觉的时间要尽量固定,有规律后会加快睡眠。不要轻易打破规律,周末节假日也要保持,每晚睡前可以给孩子做全身按摩,这有助于放松神经,增加睡眠深度。

(2)亲近孩子。当小孩躺在床上时,给孩子朗读一个小故事,与孩子聊聊白天的事情;睡前吻他一下,然后让小孩单独呆一会儿。孩子不一定会马上睡着,但他需要这个过渡期来放松。

(3)培养良好的睡觉习惯、要坚定地告诉孩子,现在是该上床睡觉的时候了,每天晚上到9点就要关灯。因为小孩还没有时间观念,父母可以帮助小孩一起做睡前准备。婴儿最好侧睡,与其是吃饱后应向右侧睡,俯卧易压住口鼻影响呼吸,仰卧会因吐奶引起呛咳。逐渐让孩子养成或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要轻易破坏这种习惯。

(4)营造气氛。应安排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场所,室温适宜,空气清新,被褥厚薄合适,灯光可暗些;或在孩子的床上放一些动物玩具或布置一个空间,使孩子的床变得美丽舒适;床上用品让小孩自己挑选,并和小孩一起布置自己睡觉的小天地,这样孩子每天晚上就会乐意上床睡觉了。

(5)使用“信号”。对孩子讲清睡觉的具体时间,比如,对孩子说:“电视剧结束了就上床睡觉。”你也可以在纸上画一个钟,在表盘上分别标上游戏、睡觉和讲故事的时间。用指针告诉孩子现在该做什么事情了。或者,把纸钟放在闹钟旁边,让指针指向睡觉时间,当两个钟的时间一样时,孩子就知道该去睡觉了。

(6)睡前不要做剧烈活动。打闹和剧烈的游戏会影响孩子入睡。要提前半个小时让孩子做安静的活动,这样他才能放松。不要让孩子睡觉前用枕头打仗或打球玩,可以给他读书、讲故事或者让他听音乐。如果,孩子白天玩得很累,他也不容易入睡,睡觉前可让孩子做一些安静的活动帮助他入睡。

(7)不要用暴力强迫小孩睡觉。上床睡觉不应是处罚,否则小孩会抗拒上床睡觉。同时父母必须知道怎样结束睡前的活动。否则,这些活动就会没完没了,使人讨厌。不允许孩子拖延,不要被他的“再讲一个故事”的纠缠所打动,事先讲好的条件不能让步。如果父母觉得做到这一点有困难,可以让闹钟帮助你。

(8)不要急躁。不要急切地催孩子睡觉,要心平气和。父母焦躁不安,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不能使小孩有父母想要摆脱他的感觉,否则孩子就会哭闹,不愿上床睡觉。

(9)规定睡觉时间。一旦给孩子规定好上床睡觉的时间就不要改变,但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让孩子一到8点就去睡觉。睡觉时间越明确,孩子就越容易按时去睡觉。不要把“天黑了”当作孩子上床睡觉的标准,因为夏天白天很长,这种说法会引起误解。

知识导读

小儿的内在因素对睡眠也有影响:大脑神经发育尚未成熟,使孩子生理上尚未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婴儿至少要等五个月后,较有可能整夜睡眠,妈妈不用晚上起来喂奶。宝宝生物时钟日夜规律的调整,要倚赖宝宝生理成熟度的配合。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不肯睡觉

孩子不肯睡觉有许多原因:怕黑、担心自己不能醒来、害怕一个人睡觉等。同睡觉相比,他们无疑更喜欢玩或看电视,而且他们愿意父母总在他们身边关照他们。当他们大些时,他们会和同伴在一起玩,不再总是需要父母。然而,每个孩子必须学会按时上床睡觉,如果父母不想让家里乱作一团,就不能让孩子在这件事上有选择的余地。

对待不肯睡觉的孩子,父母要尽量使孩子感到安心:小孩子尤其是学走路的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会感到安心,他们喜欢从某种固定的程序或物品中获得安全感。例如:有的孩子喜欢每天晚上把他的一个玩具放到床上;有的孩子在回自己房间前必须吻每个人;还有的孩子要把洋娃娃放在身边,并给它盖上毯子。

无论是一种程序还是一件东西,都可以帮助孩子离开亲人,进入梦乡。不要取笑孩子采用的方式,同时,也不要让这些方式变得太繁琐,不要让孩子拿到床上去的玩具太多。有些孩子很善于创造出一系列的“告别”活动,这样他们足足可以磨蹭上15分钟。

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讲出他的恐惧与担忧。任何一个人,包括孩子在内,都会在晚上感到害怕和担心。帮助孩子讲出他的心事,这样父母就可以减轻他的焦虑并帮助他入睡,也可以轻轻地抚摸他的背。

另外,孩子喜欢预先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而固定的睡前准备活动就可以使孩子想到上床的时间要到了。

在制定要求时要考虑到孩子在家里的一般习惯,要让孩子从准备活动中获得温暖和安全感。同大孩子聊聊白天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告诉他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取出来,或者让他把明天要用的东西准备好,都可以起到提醒作用;也可以在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或吃点心,这样他们也会知道该睡觉了。

安全防卫,警惕有夜游的孩子

梦游(也称之为梦游病)在上学的孩子身上很常见。估计年龄在5~12岁之间的孩子至少有15%的人在睡觉时行走过。持久性梦游病在男人中比较常见,常与夜间遗尿联系在一起。

宝宝行为案例

8岁的男孩欣欣,圆圆的脸蛋,胖胖的体态,蛮讨人喜欢。有一天晚上,欣欣看完电视后,大约睡了2个小时,突然从熟睡中睁开双眼,迷迷惘惘地走下床来,在房间里一会儿走来走去,一会儿无目的地翻箱倒柜。爸爸见了,叫他把衣服穿好,他却无动于衷。十来分钟后,又回到自己床上继续睡觉。

第二天早晨,爸爸把昨晚的情景向他讲述了一遍,他竟全然不知道。此后每隔十天半月,欣欣总要半夜起来一次,同样是走来走去翻箱倒柜,同样是第二天不能回忆起前一天晚上的情景。一次,欣欣半夜起来,迷迷糊糊地对着爸爸的长筒雨靴解小便,随后,又若无其事地回到自己床上继续睡觉。后来爸爸只好带,欣欣到心理问诊咨询。医生告诉欣欣爸爸,这种病叫做“夜游症”,俗称“梦游”。

专家指导

当小孩过度疲劳或担忧时,他们更容易发生梦游。睡前做些放松性的活动并且早睡可能会有助于预防睡眠骚动的发生,将卧室和房间弄得尽可能安全可以避免发生梦游时受到伤害。

■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1)不要让孩子睡双层床;

(2)确保床边没有锋利或易打破的东西;

(3)在楼梯上安上门;

(4)锁上门窗。

一般来说,发现宝宝夜游,妈妈不必强行叫醒宝宝,因为那样可能会使宝宝出现更为严重的意识模糊、兴奋躁动等状态。为帮助梦游的小孩重新进入正常的睡眠状态,可以轻轻地将他引回床上。在发生夜惊时要不断地重复安慰性的话,如“你是安全的,你是在自己家的床上”等,叫醒他是不必要的,有时候也是不可能的。

对经常梦游的小孩,一种被称为促进清醒的方法可能有助于用来避免将来再发生的情况。记录夜间小孩从入睡到梦游开始之间的时间长短,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夜,在小孩还没有但将要发生梦游或夜惊情况的前15分钟叫醒他。在他就寝时告诉他,你在试图很快地叫醒他/她,并让他/她在五分钟内保持完全清醒。

如果是心理压力造成了睡眠紊乱,进行咨询可能会有所帮助。大人和小孩都有可能从催眠或生物反馈中受益。

如发现夜游症发作的患儿已走出家门,家长可将孩子牵回家中,使其回到床上,继续睡觉。家长应使婴幼儿避免可能加深睡眠的因素,如白天过度疲劳、睡前过于兴奋等,以免诱发夜游症的发作。对于发作频繁的孩子,需在正规医院经专业诊断后,按医生的要求服用安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逐渐发育完善,夜游症可不治而愈,家长们不必为此担忧。

知识导读

一直以来,夜游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患有夜游症的人睡觉时会行走、以一种从深度睡眠中部分清醒过来的状态做一些看起来有目的的动作。近年实验研究发现,夜游并不是发生在梦中,而是发生在非眼快动睡眠的第3~4期,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通常发生在入睡后2~3小时。事实上,“夜游”是一种很常见的婴幼儿睡眠障碍,家长对有夜游症的孩子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爱。

这种症状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但也与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及精神创伤、心理紧张等因素有关。大多数小孩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这些症状会逐渐消失。夜游对宝宝的健康并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一般无须特殊治疗。梦游开始比较晚或直到成年还一直存在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如压力过重或少有的医学上的原因,如癫痫病引起的。

行为矫正TIPS:宝宝夜游

宝宝的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白天过度疲劳、睡前兴奋都容易诱发夜游。妈妈要注意避免这些诱因,加强对宝宝的保护,防止宝宝在夜游时发生意外。比如:注意防火,把刀具收藏好,不在房间内堆放危险物等。父母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夜游症:

(1)如一次或多次起床,通常发生于夜间睡眠的前1/3阶段,走来走去;

(2)发作中,个体表情茫然,目光凝滞,他人试图加以干涉或同其交谈,则相对无反应,并且难以被唤醒;

(3)在清醒后,无论是在发作中还是在次日清晨,孩子对发作不能回忆;

(4)尽管在最初从发作中醒来的几分钟之内,会有一段短时间的茫然及走向力障碍,但并无精神活动及行为的任何损害;

对于夜游频繁的孩子,父母要带他去看医生,按医嘱服用药物。

如果没有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痴呆或躯体障碍如癫痫的症状,那么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皮层逐渐完善,宝宝的夜游症将不治而愈,父母不必为此害怕、担忧。

多管并施,解决孩子尿床

医学认为,尿床多是由于小儿大脑功能有障碍造成的,因此又称功能性遗尿症。引起这种病的最常见原因是精神因素,例如受惊、过度疲劳、来到新环境、不正确的教育等。

如果小儿从小尿床且从未停止过,医学上称为原发性遗尿症或夜尿症;如果小儿在2~3岁已能控制夜间排尿,但以后又出现夜间遗尿,称为继发性遗尿症。遗尿症一般到12~18岁后可痊愈。

宝宝行为案例

伟伟今年五岁。他从小就尿床,至今仍没有改过来。为此,好多小朋友都笑话他。伟伟的爸爸妈妈很苦恼,伟伟自己也很自卑。

专家指导

心理问题引起的尿床解决方法:如果性格焦虑的孩子深受周围事件的影响,但他又克制自己不表现出来,父母可以用以下方法:

(1)不要责骂孩子。每当宝宝尿床的时候,千万不要责骂他,不是他故意这样做的,这不是他的错,他心里已经很愧疚了;更不要对他施加压力,否则会使宝宝产生自卑感,影响心理健康。

(2)教给孩子放松的技术。睡前给孩子按摩背部或让孩子听舒缓的音乐。让孩子趴在床上,家长用一只手的小鱼际从下到上推孩子的七节骨(即腰骶部第二腰椎至尾椎之间的位置),当孩子皮肤局部有温热感时最好。此外,按揉孩子脚部的太溪、三阴交穴各1分钟,也可以帮助宝宝改掉尿床的毛病。

(3)每天为孩子做一个小记录,如孩子这几天没有尿床,父母就应给予奖励。

(4)午睡中或半夜把孩子叫醒如厕,但不要将痰盂放在床的附近,请他多跑几步上厕所,这样有助于他调整生物钟。

(5)训练孩子增大膀胱容量。鼓励孩子多喝水,向他解释这样可以增大膀胱的容量。如果孩子想小便,让他尽量多憋一些时间,告诉孩子膀胱的容量和控制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增大。这个问题不可能一夜就得到解决,但通过训练可以逐步改善。如果你或家人小时候有过尿床的经历,仅仅让孩子知道他尊敬和喜爱的人也曾有过相同的经历就足以减轻他的思想负担了。

(6)晚饭时避免让宝宝喝太多的汤,睡前1小时不要给宝宝喝太多的水,临睡前一定要让宝宝排尿后再上床睡觉。

(7)夜里妈妈要注意每隔3~4小时,就叫宝宝起来排尿。需要注意的是,让宝宝起来排尿时,一定要在醒透了后再坐盆,否则不利于形成自觉排尿的习惯。一般来讲,很多宝宝在刚一开始训练时并不能与妈妈很好配合,可能在妈妈叫他起来排尿时哭闹或发脾气,不能很听话地坐在便盆上排尿。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千万不要发火或表现出不耐烦,应该耐心、细心地观察宝宝的排尿时间和规律。这样,妈妈就逐渐会在宝宝要排尿前叫醒他坐盆,慢慢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夜里不再尿床了。

如果孩子在3岁后,还频繁尿床,那么建议家长马上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首先,看看是不是病理性尿床。如果是病理性尿床,家长也不要过分担心,勇敢去面对、积极治疗。而中医疗法根据本病的导致因素——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虚、肺脾不足,主张培元补肾、健脾益肺的疗养原则。下面介绍的几种疗法家长可以参考:

[药物治疗]去氨加压素(DDAVP,商品名:弥凝片)有改善睡眠、促进觉醒的作用。口服0.1~0.2mg,每晚1次,3个月为1个疗程,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用药时须限水以防水中毒等副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小剂量长疗程(6~12个月)的远期疗效较好。

[中医疗法]中医认为,此病是由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虚、肺脾不足所致。因此,治疗此病应培元补肾、健脾益肺。常用的中医疗法有以下几种:

(1)肚脐贴药法:取吴茱萸10g,将其研为细末。将药末用米醋调成稀糊状,敷在患儿肚脐处,盖上一块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好。每天换药1次,可连续用药5~7d。

(2)药物浴足法:取川断、狗脊、女贞子各30g,党参、茯苓各20g,甘草6g。将上述药用水煎,滤取药汁。然后用温热的药液浸泡双足,每次泡10~15分钟,每晚泡1次,可连续泡5~7d。

知识导读

父母在着手解决孩子尿床的问题前,必须先找出孩子尿床的原因。

健康原因。多数专家认为1%~2%的尿床者是因生理问题或疾病引起的。有些孩子生理上有一些问题,例如膀胱比较小,括约肌松弛等。或者,如果孩子很久不尿床了,之后又突然开始尿床,那么可能是尿道感染引起的。如果医生排除了尿道的常见疾病的可能性,而孩子持续尿床,父母最好先去请教泌尿科医生,然后再从其他方面找原因。

心理因素。有些孩子会因为心理压力而偶然出现尿床的情况,但因紧张而尿床的孩子只占2%。孩子尿床很少是纯粹由心理原因引起的,这就是为什么心理治疗对尿床者的作用不大的原因。

发育状况。虽然有些尿床的孩子看起来身体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并不是说明他尿床没有任何生理上的原因。孩子的膀胱可能还未发育好,不足以使他坚持整夜不上厕所,或者控制排尿功能的括约肌尚未发育完全。

睡眠方式。许多孩子尿床是因为他们睡得太沉,以致他们完全意识不到膀胱已经胀满,而睡眠方式往往具有遗传性。搞清这个问题,可以使孩子感到安心,同时也为预期孩子何时能停止尿床提供一些线索。

行为矫正TIPS:宝宝尿床

对尿床小儿的矫治不可用限水的方法,因为小儿体内的水分占体重比例较成人高,而且对水缺乏的代偿能力不足,饮水过少对小儿健康有害。如果白天限水过度,孩子总是口渴,到晚上会大量喝水,这样,孩子睡觉时尿液量增加,尿床会加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小对小儿进行排尿训练,根据孩子尿床的情况,白天稍增加饮水量,在孩子要排尿时,让其憋片刻,以锻炼膀胱的收缩能力。如果小儿膀胱的功能有所改善,膀胱的储尿量增加,睡眠时排尿次数减少,那尿床就会有所改善。

另外,在保证白天有充足饮水量的同时,在下午4时以后可适当控制孩子的饮水量。晚饭不宜给孩子吃水分太多的食物,也不宜吃促使饮水多的过咸的食物。

有的时候什么都注意到了,宝宝还是总尿床,怎么办呢?这时父母可以用心观察一段时间,掌握夜里宝宝何时容易尿床的规律,每天夜里就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叫醒宝宝,让他小便,这对父母来说比较辛苦。也有不少父母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不过分在意,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身心的成熟,绝大多数宝宝尿床的毛病自会不治而愈。

宽心安慰,让孩子不再夜惊

婴幼儿夜惊症属于一种睡眠障碍,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都可能是导致夜惊出现的原因。现代神经医学将婴幼儿时期孩子出现的这种症状称为“夜惊症”。夜惊不是病,大多数情况也与疾病无关,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孩子正常成长的证据之一。

宝宝行为案例

大力2岁10个月了,临睡前还模仿恐怖电影里的招式,可刚刚睡着才半小时,大力突然惊醒,表情惊恐,还不停地喊着妈妈。有时候,大力在熟睡中突然惊叫或大哭(闭着眼睛,如果抱起,身体扭来扭去,似乎很烦躁),同时伴有出汗现象,近两日次数繁多,一二十分钟就惊醒一次,几乎整夜无法入睡。第二天,妈妈问大力:“昨天晚上你为什么又喊又叫啊?”大力竟然完全不知道。

专家指导

孩子夜惊时父母帮不了他的什么忙,只能等着发作平息,夜惊对孩子不会有什么伤害或长时间的副作用。孩子夜惊时,妈妈可以采用如下办法:

(1)孩子出现夜惊时,家长首先应寻找可能造成的原因,并设法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要避免使用威胁的语言训斥孩子;平时还要注意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惊喜和不幸,遇到喜事要克制自己的过度兴奋,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克制自己的忧郁,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2)安慰孩子:如果发现宝宝夜惊,妈妈可以轻轻地拍拍他、轻声细语地哄他,让他安定下来继续睡觉;也可以用冷毛巾给他擦脸,当孩子开始清醒过来后知道了发生什么事情时,这些做法可以使孩子得到安慰。

(3)调整睡眠时间:让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并得到充分的休息。

(4)不要让宝宝睡前太兴奋,不要让宝宝在睡前吃得过饱。

(5)不要让宝宝接触到恐怖紧张的场景。

(6)请专业人士帮助:虽然一般来说孩子的夜惊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但有时它可能是孩子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请医生进行检查、确诊,如果孩子的夜惊很频繁,药物可能会缓解症状。

知识导读

做噩梦和夜惊是两种不同的情况。与做噩梦不同,夜惊不是因为做噩梦受了惊吓,而是因为孩子睡眠的生理过程有问题,他不能正常地从深睡眠转为浅睡眠。

夜惊多见于4~12岁婴幼儿。夜惊的宝宝容易让妈妈特别担心,因为此时宝宝的表情常常表现为惊骇。他会突然惊醒坐起,面露恐惧表情,但意识仍朦胧,同时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瞳孔扩大、出汗、脉搏加快。发作时,如果妈妈叫唤宝宝,一般很难叫醒。宝宝常会紧张地抓住任何人,有的下床行走,还有的可出现非常激动的自语,意识呈朦胧状态,似乎在继续遭受某种强烈的痛苦,面对妈妈的安抚、拥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自行入睡。醒后不能回忆。夜惊可一夜发生数次,也可能几天或十几天发作一次。部分宝宝夜惊时伴有夜游。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夜惊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些心理学家认为,50%的孩子有夜惊家族史;另外,一些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如家庭的矛盾,学业负担过重,精神受到打击,或睡前听恐怖的故事、看恐怖惊险的电影、电视等。这些外界刺激印在大脑里,到睡眠时,会引起某一部位强烈的反应而使孩子出现夜惊。

虽然夜惊的诱因很大程度上是生理发育的因素,但父母们还是能够科学地帮助孩子尽量避免出现夜惊症的:

(1)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睡眠卫生(包括睡觉时不要开着灯,室内空气流通,睡姿正确,睡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等),能够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并得到充分的休息。

(2)帮孩子放宽心。排除了生理和身体上的因素,父母们就要尽量避免那些可能引发夜惊症的事情,从客观上解除孩子心里的压力。同时,以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解除焦虑、放松身心,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在上床后,家人亲切地陪孩子说说话,或共同听一段轻松的音乐,也往往能让孩子心情愉快地入睡,这是避免夜惊的好方法。

(3)白天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且孩子白天的活动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可提高睡眠质量。

随着年龄增长,宝宝依然夜惊,或是某一段时期内宝宝夜惊频繁,妈妈应仔细观察并带宝宝前去求诊,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宝宝患了以下疾病:

(1)可能有癫痫病。夜惊可能为癫痫的早期症状之一,可由医生结合脑电图检查,加以区分和治疗。

(2)可能是佝偻症。注意带宝宝到室外阳光下活动,可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E和钙剂。

(3)可能是脑发育不全。脑发育不全的孩子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组织不能起很好的协调作用,所以容易引起频繁的夜惊,妈妈应带宝宝去就诊。

同类推荐
  • 准妈妈心灵励志书

    准妈妈心灵励志书

    本书从准妈妈的心理出发,告诉准妈妈心灵快乐的秘诀,帮助准妈妈调整心态,轻装上阵,愿天下所有的准妈妈都能在孕期拥有一份好心情,孕育一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宝宝。
  •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本书作者是中国著名幼儿教育机构李跃儿芭学园的资深教师马丽娟老师,本书描写的正是芭学园的老师和孩子们的幸福生活。作者在这里工作长达10年,并将在这里的教育感悟汇集成了本书。书中的点点滴滴都湛透着作者的爱与责任,更向人们展现了宝贝在幼儿园中那些不为家长所了解和知晓的宝宝性格的另一面。
  • 0~3岁亲子助长游戏

    0~3岁亲子助长游戏

    本书介绍了适合0-3岁宝宝的智力开发重点,列举了231个亲子助长游戏,通过游戏对宝宝的大脑进行刺激从而提高宝宝的思维能力,通过刺激宝宝的听觉、视觉及身体感觉提高其认知能力、观察能力、社交能力、想像能力等。
  • 我就是最大的金矿·认识自我

    我就是最大的金矿·认识自我

    本书是一本高考学生心理辅导书。指导高考学生揭开自我的面纱,认清自己,了解自身具备的宝藏,然后有效地运用这些宝藏。认识自己是高考成功的关键,不了解自己,就难以明白自身到底具备什么样的优点和盲点,如何进行人际交往;不了解自我,就难以明白自身的学习潜能优势到底在哪里?难以明白学习成绩无法突破的瓶颈在哪里?难以明白高考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是什么?难以明白未来的人生之路该通向哪里?全书从心理健康教育出发,以心理学基本常识为指导,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帮助方法,和一些心理辅导的操作手段,通俗易懂,富于启发性而且很实用,是一本适宜学生阅读并实践的高考心理指导性书籍。
  • 孕期红绿灯

    孕期红绿灯

    280天的怀孕历程,既是幸福的,也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孕妇在从准备怀孕到受孕至临产这一段时间,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和烦恼,为此,编者急准妈妈、准爸爸们之所急,对孕前准备时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四个时间段中的妊娠安全问题做了详细分析,明确指出了哪些事情该亮红灯,应当刹车禁行;哪些事情可以亮绿灯,能够安全前行,以解释她们的困惑与烦恼。本书通俗易懂,观点明确,指导性、实用性,适合孕妇及家人阅读。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奥森日记

    奥森日记

    《奥森日记》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14年的“跑步生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上楼都困难,到能够在4小时内完成马拉松全程,并在60岁达到国家3级运动员成绩。作者不仅有效控制了血压以及被认为不治的糖尿病,重新拥有健康的生活,还治愈了抑郁症,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中有国内外马拉松赛事的世界冠军,充满善意、活力与热情的年轻人,崇尚健康简约生活理念的中老年人,也有癌症患者、盲人、糖尿病患者。《奥森日记》,脱胎自作者多年的跑步日记,将跑步生活的人事见闻和人生思悟,融于细腻感人的文字,向人们展开了一幅炫丽壮美的“人生晚霞图”,被跑友盛赞为“中国版的《跑步圣经》”。
  • 和前夫一起的日子

    和前夫一起的日子

    “刘浩天,我们离婚吧!”莫飞飞再一次见到自己的丈夫在夜总会抱着一个妖艳的女人神情的唱着歌时,终于开口,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她的心累了。可是,刘浩天却不肯放手,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多么的爱飞飞,只是因为要赚钱养家,所以他没有办法必须要应酬,他很苦恼自己的身不由己,更苦恼如何抓住飞飞已经死去的心。横插中间的美女秘书,已经离婚的初恋情人,还在上学的孩子,纠葛的感情中两个人到底会怎样收场?
  • 我有一个笔灵陪我

    我有一个笔灵陪我

    高考之后,许寤陷入了迷茫,堪堪二本的成绩,瘦弱的小身板,除了长得帅点,一个平凡而落寞的未来似乎已经在向他招手。然而,一次在夜市闲逛却让他买到了一支不同寻常的毛笔。“啥?笔灵...这么好看的吗?”…从此,许窹开始了崭新而奇幻的生活…
  • 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学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精神科基本护理精神疾病患者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精神疾病治疗过程的护理等。
  • 世上最强赘婿

    世上最强赘婿

    两年隐忍,没想到院花老婆的这个上门女婿居然精通异术,一夜之间癞蛤蟆变成金龟婿!医术,体术,样样强于常人,知识,谋略,是上顶的人中龙凤!看岳顶如何观五气,斗纨绔!我说要护的人,便是与天下为敌,我也要护到底!
  • 男神站住不许动

    男神站住不许动

    【1V1独宠追妻火葬场】避雷针!必看!!!第一卷第二卷学生时期,甜蜜撒糖。第三卷分手以后,大学娱乐圈,商界大佬强势回归。不喜欢校园风可以直接看第三卷,不影响阅读。兮阳追求祁怿的时候轰轰烈烈,分手的时候两不相见。后来兮阳凭借一部网剧爆红,祁怿也终于丰满了羽翼回到国内。一场慈善拍卖会,他逆着光而来,“久闻兮阳小姐明艳动人,人美歌甜戏还好,果然久闻不如一见。”兮阳站在台上强装镇定,语气清冷的回他,“先生谬赞,只是我见这位先生有些面熟,不知可是旧相识?”后来夜里,祁怿压着她的长裙,声音沉沉带着危险,“兮阳,你说我们可是旧相识?”此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兮阳,我与你之间差得不过是那我走向你的100步。——祁怿“祁总,兮阳小姐最近在传绯闻,说是好事将近,对象是……”祁怿冷笑,“给我注册个微博,要大V。”“祁总,兮阳小姐接了一部剧,吻戏十八场,床戏……”祁怿咬牙,“去问他经纪人,需要不要吻替,不需要就让他滚蛋。”兮阳,“最近怎么都没有亲亲的剧本找我了?”祁怿,“呵呵。”
  • 龙族之契约

    龙族之契约

    在一遥远的星空中,存在着一个名为龙契的世界。在龙契中,存在着三大国,分别为龙之国,契之国,黑混沌。又以三大国为主分出尾数小国。而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 就业与面试

    就业与面试

    本书以大学生为就业主体,从大学生的就业视角来组织体系,从大学生的就业基本流程来设置基本写作结构。本书阐述了必要的就业基本理论,更多的篇章用于介绍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首先为大学毕业生介绍当前的就业环境及党和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而出台的新政策,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毕业生应改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在新的就业观念与就业心态下,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职业目标;有了明确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就可以去搜集就业信息,准备就业材料,接受就业面试,选择用人单位,完备就业手续,实现角色转换,从而使自己从一个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转变成为一个社会职业人的角色,真正走上工作岗位。
  • 小皇后,乖乖让我宠

    小皇后,乖乖让我宠

    丫丫的,穿越居然成了冷宫小皇后?皇帝薄幸,众妃无良,她终是落了个命丧冷宫的下场。好不容易得以重生,她才逃离皇宫,却又招惹上妖孽美男子,此男号称江湖皇帝。恰逢此时,正牌皇帝也登场,两个男人扬言要将她撕碎,各分一半带回家!呜呜,她能说不要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