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69000000032

第32章 漫谈茅盾对新诗发展的贡献

茅盾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兼文学翻译家,又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的文艺批评家。他和鲁迅、郭沫若是鼎足而三的文学巨匠,为我国现代文学运动奠定了基础。他对新文学历史的贡献是卓越的,多方面的。1983年3月27日到4月3日,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首届茅盾研究学术讨论会,在茅盾研究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茅盾研究的崭新局面已经到来。为了响应这次会议“开拓茅盾研究新领域”的号召,我不顾谫陋,想就茅盾对新诗发展的贡献谈些浅见,抛砖引玉,求教于国内的专家和读者。

对初期白话诗的倡导和关注

“五四”时期,鲁迅用他的《狂人日记》等振聋发聩的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郭沫若用他狂飙突进的浪漫主义诗篇,崛起于诗坛;茅盾则是以文学评论家、外国文学翻译家和刊物编辑家的身份,走上了文学道路。除了在文学上各自的主要建树外,他们对于新诗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郭沫若自不待言,鲁迅在1918年也写了一些新诗,为当时寂寞的诗坛敲过“边鼓”;茅盾虽然没有写过新诗,但为了初期白话诗能够在古老的中国扎下根来,披荆斩棘,做了大量的拓荒工作,可以说,他是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之一。

茅盾在“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开始专注于文学,翻译和介绍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为的是给“创造划时代的新文学”提供借鉴。出于同样的目的,他也翻译介绍了不少外国诗歌。计有:《阿富汗的恋爱歌》、《匈牙利国歌》(斐都菲著)、《杂译小民族诗》、《“假如我是一个诗人”》(瑞典巴士著)、《乌克兰民歌》、《佛列息亚底歌唱》、《塞尔维亚底情歌》、《塞尔维亚底情歌(续)》、《永久》《季候鸟》《辞别我的七弦竖琴》(瑞典泰伊纳著)、《祈祷者》《少妇的梦》(散文诗,阿美尼亚西曼陀著)、《东方的梦》《什么东西的眼泪》《在上帝的手里》(葡萄牙特·琨台尔著)、《浴的孩子》《你的忧悒是你自己的》(瑞典廖特倍格著)、《南斯拉夫民间恋歌(四首)》、《乌克兰的结婚歌》、《花冠——乌克兰的结婚歌》、《乌克兰的结婚歌(二首)》、《恋爱——一个恋人的日记》(丹麦维特著)。可以看出,茅盾很注重弱小民族的诗歌和外国民歌的译介,因为它们既能振奋中华民族的精神,又能为初期白话诗的创作提供借鉴。

茅盾是从1921年元月起负责编辑《小说月报》的。他一上马,就对这个刊物实行全面的革新。在《<小说月报>改革宣言》中,他宣称“将于译述西洋名家小说而外,兼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之趋向,讨论中国文学革新之方法”,在“译丛”栏实行“说部,剧本,诗,三者并包”的方针。在他主编《小说月报》的两年内,刊登了不少文学研究会同人和他自己的译诗,还开辟了“海外文坛消息”的栏目,由他负责编写。由于他“采的内容包罗万象,很得关心外国文坛近况的读者的欢迎”。所以,1923年他不编《小说月报》后,接编这个刊物的郑振铎仍然要求他把这一栏目编下去。他一直到1924年6月才结束了这个专栏,共写了206条消息。在这些消息中,有不少是介绍外国诗坛动态和诗人情况的,如介绍了苏联、荷兰等国的情况,报道了勃洛克(苏联)、伐佐夫(保加利亚)、奥斯柴支(斯罗伐克)等诗人的死耗,并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及创作,等等。

此外,他还撰写、翻译了许多文章,评介外国一些著名的诗人和作品,评介的诗人有济慈、拜伦、彭斯、裴多菲、马雅可夫斯基等。1923年发表的《匈牙利爱国诗人裴都菲的百年纪念》一文,是继鲁迅的《摩罗诗力说》之后评论裴多菲的一篇重要文章。前面提到的裴多菲的那首《匈牙利国歌》(即《民族之歌》),就是茅盾第一个把它介绍给我国人民的。鲁迅于1925年也曾经翻译过裴多菲的五首短诗。为什么这两位新文学的开拓者如此推重裴多菲呢?就因为他是爱国诗人,他的斗志“能鼓动青年战士的心”,而当时灾难深重、风雨如磐的中国正需要“富有反抗精神的震雷暴风般的文学”。

与鲁迅和茅盾相反,当时曾经出现一种贬抑翻译的论调,有人说看外国文学作品“不如看原著,一经翻译就没有味道”,还有人认为创作是“处女”,翻译是“媒婆”,等等。鲁迅和茅盾针对这种论调,都先后予以辩驳,阐述了翻译的重要意义。鲁迅指出:“注重翻译,以作借镜,其实也就是催进和鼓励着创作”;“翻译并不比随便的创作容易,然而对于新文学的发展却更有功,于大家更有益”。茅盾对译诗的意义作了强调,认为外国诗的翻译可以“感发本国诗的革新”。他说:“我们翻开各国文学史来,常常看见译本的传入是本国文学史上一个新运动的导线;翻译诗的传入,至少在诗坛方面,要有这等的影响发生。”“据这一点看来,译诗对于本国文坛含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将有新兴文艺蹶起的民族,含有更重大的意义。”在外国诗歌影响下,“五四”时期白话诗的兴起,就是一个明证。时隔半个多世纪,我们前两年又听到贬抑翻译的老调重弹,有人说,学习外国诗歌“应该去学原作”,通过译作是“学不出什么名堂来的”,翻译诗歌“实属徒劳无益”,云云。此论之谬,无须笔者辩驳。我们的文学前辈有容纳百川、“取精用宏”的恢弘胸襟,他们采取“拿来主义”,汲取他人的优长化为自己血肉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切在翻译领域长期辛勤耕耘、严肃劳动的同志,都值得我们尊敬。

在革新《小说月报》的前后,茅盾除了注重外国诗歌的翻译介绍以外,还热情倡导、扶植白话诗的创作。据统计,1921年《小说月报》发表新诗十首左右,其中有叶圣陶的《感觉》、《成功的喜悦》、《锁闭的生活》和朱自清的《旅路》、《人间》等。他在这年的最后一期上发表《一年来的感想与明年的计划》时说,“我们今年虽有戏剧,诗歌却不多;明年起拟多登诗歌”。果然第二年情况大变,共发表新诗一百首左右,数量增加十倍!茅盾在给一位作者写信时说,他“极喜朱自清先生的诗”,并以《旅路》和《星火》二诗为例,说“那中间悲哀,只要地球上尚有人时,总是不灭的”。他在给另一位读者复信时又说:“我并不是单喜欢朱自清先生的诗,其余各家的诗,亦有我所极喜欢读的”。是这样的,比如郭沫若的《匪徒颂》、《凤凰涅槃》等诗发表时,茅盾就同别人议论过,“对于作者这种热情横溢敢于创新的气魄十分钦佩”;《女神之再生》发表不久,他还撰文介绍,称赞道:“对于郭君此篇我不能不佩服为‘空谷足音’。”

新诗草创期,茅盾在诗歌方面主要从事翻译介绍、编辑出版活动,为新诗创作提供借鉴,开阔新作者们的视野,为新诗这枝新花的成长争取园地。在诗歌理论上,尽管他已经感到“评诗自是现在极紧要的事”,认为应该建设“新的诗的评论法”,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参加实际的革命斗争),尚无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这项工作。据他自己解释,“现在评新诗尚嫌材料缺乏”,这也是一个原因,所以没做出更多的建树。于1922年先后发表的《独创与因袭——对于近年作新诗者的箴言》和《驳反对白话诗者》,是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两篇文章。前者针砭了新诗作者因袭和模仿的弊病,规劝作者不能模仿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要“自出心裁地去‘创作’”,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当然,他并不反对接受别人的影响,他反对的是“生吞活剥”,主张“消化”,因为消化以后,它们“已不是谁们的而是我的了”。当时,茅盾能有这样的看法,很为可贵,这对初期白话诗创作无疑是一帖祛病的良药,对新诗作者是宝贵的“箴言”。后者,对反对白话诗的谬论,如诗应该有“声调格律”,白话诗是“拾自由诗的唾余”,只为“少年”所喜等等,一一加以驳斥,痛快淋漓。诗歌在文艺的各部门中,“一向是最贵族式的”,“五四”时期“提倡白话文已是非圣无法,罪大恶极,何况提倡白话诗”。因此,初期白话诗所受攻击最多。我们从茅盾的这篇文章和俞平伯所作《社会上对于新诗的各种心理观》的文章中,可以略知当时新诗成长的艰难。因此,茅盾对于初期白话诗的提挈、倡导之功,实在应该在新诗发展史上留下光荣的一页。

对新诗创作的评论和指导

茅盾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有影响的评论家,他以大量戛戛独造、具有真知灼见的文艺评论,阐述了马列主义的文艺思想,丰富和完善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总结文学运动的经验教训,促进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他在晚年说道:“自从走上了文学道路,六十多年来陆陆续续写了不少文艺评论……近有热心友人统计一下,竟有六七百篇之多。”其中,专门评论诗歌创作的文章只占很小的比重,据笔者粗略统计仅有二十篇左右,但在其他文章中涉及诗歌创作或与诗歌有关的论述,却数量不少。茅盾对新诗的发展始终是关心的,而且对新诗创作做过认真的深湛的研究。“五四”时期,茅盾的诗评不多,如前所说,主要为新诗的成长做了许多实际工作。“左联”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诗评产生较多,到这时茅盾建设“新的诗的评论法”的愿望才得以实现,像《徐志摩论》、《一个青年诗人的“烙印”》、《诗人与“夜”》、《论初期白话诗》、《叙事诗的前途》、《这时代的诗歌》、《<诗时代>》、《<诗论>管窥》等力作都写于这两个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偶有诗评,“为诗人们打气”,鼓励诗人“在大众化的路上快步前进”。新中国成立,担任文化和文学艺术部门的领导工作以后,他把全部心血倾注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用理论批评指导文艺创作,培养文学新人,除了文艺理论问题的探讨和擅长的小说评论外,仍继续关心诗坛的动态,发表意见。例如,50年代中期有人乱贴标签,简单粗暴地批评田间的近作,他很不以为然;对《诗刊》刊登的“工人百首诗歌”和“工人谈诗”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论;参加了1958年新诗发展问题的讨论,为新诗的自由体辩护,对新诗的民族形式等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在“大跃进民歌”盛行之际,他有胆有识地指出“把革命浪漫主义误解为浮夸、空想”的倾向,等等。现在看来,茅盾的诗歌评论虽然个别地方论述不够全面、精当,有些文章不免带有时代的历史的痕迹,但任何人都不是完人,不能苛求。茅盾的诗歌评论对新诗运动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略作评介。

第一,《徐志摩论》是新诗批评史上最早的一篇全面探讨徐志摩思想和艺术的诗人论。它对徐志摩不同时期的诗歌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诗人的创作从《志摩的诗》到《猛虎集》,每况愈下:“‘怀疑的颓废’到这时完全成熟,正和那些诗的技巧上‘成熟’了一样。”深刻地揭示出诗人的诗情从“横溢”到“枯窘”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对于眼前的大变动不能了解且不愿意去了解”,所以“遁入艺术至上主义的‘宝岛’”。茅盾认为,“这是一位作家和社会生活不调和的时候常有的现象”。最后的结论是:“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我觉得新诗人中间的志摩最可以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最足供我们研究。他是布尔乔亚的代表诗人。他最初唱布尔乔亚政权的预言诗,可是他最后的作品却成为布尔乔亚的‘Swan-Song’!”从茅盾对这个“布尔乔亚的代表诗人”所作的历史的美学的批评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和“发展到最后一阶段的现代布尔乔亚诗人的特色”。大家知道,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思想和创作表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时代局限和两重性。对于他的评价,不仅在当时毁者有之,誉者有之,就是在今天也仍然存在着分歧的意见,需要继续探讨。但是,不管徐志摩的研究今后深入到什么程度,茅盾的这篇论文自有它的历史价值,因为直到今天,我们看到它的基本观点还得到多数研究者的首肯和引用。《徐志摩论》所以至今还有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剖析公允客观,就在于它的结论是在全面考察了研究对象的思想和创作之后得出的,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第二,对诗坛新人诱掖劝勉,给以热情的帮助和指导。几十年来,茅盾在文坛辛勤地浇花锄草,以培育新的文艺战士为己任。对青年诗人的培育也有生动的事例。1933年正当新月派、现代派的诗歌风行之时,臧克家的第一本诗集《烙印》出版。茅盾很快发表了《一个青年诗人的“烙印”》予以很高的评价。他说:“我相信在目今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因为“他不肯粉饰现实,也不肯逃避现实”,“只是用了素朴的字句写出了平凡的老百姓的生活”,“作者的创作态度是够严肃的”。茅盾不溢美,也不护短,通过对作品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善意的批评,指出作品有“无可奈何聊以自慰的情绪”,“缺乏一种‘力’,一种热情”。并帮助找出原因,认为作者在观察和描写劳动者的时候,“他是超然的第三者的风度”,关键是“对于现实还没有确切的认识”。希望作者接受“前进的意识”,写出“在生活上真正有重大意义的诗”来。像这样分析精当、批评中肯的评论,确实能给作者以切实的帮助,对今后的创作有指导意义。

林庚的《夜》和蒲风的《茫茫夜》出版后,茅盾也及时撰写《诗人与“夜”》一文,评论了这两部“同是以‘夜’题名,然而形式内容完全不同的作品”。通过分析比较,他指出:“倘说《夜》的作者有其缠绵忧悒,则《茫茫夜》的作者是刚健而朴质;前者如苍黄暮色中‘一缕青烟飞荡’,后者如闪电雷鸣。”他认为这不同,“是根源于各人的生活背景”。这真是一针见血之论。蒲风是中国诗歌会最活跃的诗人,他有着痛苦的生活经历,“在帝国主义殖民地的爪哇,以及其他各地,领受过‘移民厅’的滋味”,“眼中的人间是动荡的肉搏的向前进展的”,表现在作品里,“诗人的世界观和对于时代的认识,是广大而且健全的”;林庚没有蒲风那样下层生活的经历,他是在清华园里开始吟唱的,“眼中的人间是‘古墓’似的”,诗中表现了他“对于‘二十世纪’的迷惑”,流露出“‘世纪末’似的情感”。精辟的见解通过散文诗般的笔调传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不明说,让读者和作者自己判断,是这篇评论的独特风格。再如,对《诗时代》创刊号刊登的一些诗人作品的评论,也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体现了茅盾实事求是、褒贬得体的一贯作风。

第三,总结诗歌创作的经验,特别是对叙事诗的创作提出不少建设性的意见。这里着重介绍《论初期白话诗》和《叙事诗的前途》这两篇综合研究的论文。

先谈《论初期白话诗》。茅盾写此文时,新诗创作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初期白话诗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有“三代以上”之感。茅盾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初期白话诗还有值得青年诗人取法之处。为此,他用一些佳作说明初期白话诗的三个特点,也就是它的好处:第一是力求解放而不作怪炫奇,第二是注意句中字的音节的和谐,第三是它的写实主义(即现实主义)精神。同时,他还举例说明初期白话诗“病在说尽,少回味”,“明快有余而深刻不足”等缺点。今天看来,茅盾的评论有不够全面、不够精当的地方,但他的研究是个很好的开端。对初期白话诗,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新诗创作,以及各个重要流派的诗歌创作,我们都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新诗发展到今天,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固然要继续继承本民族诗歌的优秀传统,借鉴外国诗歌的长处,但是也不能忽视自身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我们应该在前辈诗人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再作新的探索。这就是《论初期白话诗》给我们的启迪。

对于叙事诗的创作,茅盾似乎给予更多的关注,在不少文章中都针对叙事诗的创作,发表了很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叙事诗的前途》一文,对田间和臧克家叙事诗的分析,就很有独到之处。他认为田间的《中国·农村底故事》好像“一部剪去了全部的‘动作’而只留下几个‘特写’几个‘画面’接连着演映起来的电影”,有气魄,但是“不能近瞩”,把以前作品“只见勾勒未成间架”的缺点“加倍地凸现了”,“然而生活的图画也应该确是图画,不能只有勾勒”。而臧克家的《自己的写照》与之相反,“随手翻出一页或一段来读着,很好,铸词练句,没有什么败笔,然而就全部来吟味时,总觉得缺少些什么”。茅盾认为,这缺少的是“壮阔的波澜和浩浩荡荡的气魄”。最后他说:“田间太不注意的地方就是臧克家太注意的地方”,因而主张取长补短,指出,“长篇叙事诗的前途就在两者的调和”。这个意见多么新颖精辟!他在其他文章中,还对叙事诗创作谈了一些颇中肯綮的看法。例如,他说叙事诗表现繁复的现代生活“有胜场独擅之处,然而亦有难尽如意之苦”。也就是说,它有自己的所长和所短。虽然不能像小说那样对人物和场景作细致的描写和刻画,但它“宜于抒情”,应当“以抒情为其基本任务”;并且要注意发挥自己“韵文”的优点,注意语言的音乐性,“倘无音乐之美,便会变成分行写的小说了”。我认为这些意见深得诗歌创作三昧,对我们当前叙事诗创作很有指导意义。

第四,提倡诗歌的大众化、民族化,为建立新诗的民族形式发表一系列宝贵的意见。在三四十年代关于文艺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的两次讨论中,茅盾都发表过许多文章,探讨了如何实现大众化与创造新的民族形式问题,这其中就有不少关于诗歌的意见。茅盾认为诗人是“新时代的鼓手”,不但要坚持人民大众的立场,不断地“充实自己,改造自己”,而且要将诗歌“换装”,“挤进泥腿草鞋的群中”,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抗战开始不久,诗歌创作很为活跃,仅半年时间他就读了八种诗集,为诗歌出现“步步接近大众化”等特点感到由衷的欣喜,撰文欢呼“诗坛的暴风雨”的降临。当时武昌出版的诗歌半月刊《时调》以其热烈地提倡诗歌朗诵运动,深得茅盾赞赏,认为“诗歌朗诵运动就是大众化的一个方式”。后来,他在总结抗战时期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时,肯定了诗人们“大胆地尝试、勇敢地创造”的精神,认为抗战诗歌运动“紧紧抓住了大众化的方向”。他对今后的新诗寄予了厚望,说:“在大众化路上与其姊妹们赛跑时它捷足先登的希望最大。”

茅盾认为民歌“质朴,刚健,有音乐性而又容易传唱”,是我们“光荣的文学遗产”。他多次强调新诗要向民歌学习,热情鼓励学习民歌做出成绩的诗人。对于在诗歌大众化方面成绩斐然的蒲风,他一再给以赞许,对柯仲平、田间、马凡陀等人的探索也表示赞赏。他认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是一个“卓绝的创造”。

对于文艺民族形式问题,他有一系列宝贵的意见,并且有一些独特的见解,比如,不同意把民族生活内容看成是构成民族形式的重要因素,认为民族形式包含文学语言(这是主要的)和表现方式(这是次要的)两个因素。这样的意见,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就建立诗歌的民族形式来说,他在1940年说的一段话,虽然是针对整个文艺而言,但对新诗同样有指导意义:“新中国文艺的民族形式的建立,是一种艰巨而久长的工作,要吸取过去民族文艺的优秀的传统,更要学习外国古典文艺以及新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品的典范,要继续发展五四以来的优秀作风,更要深入于今日的民族现实,提炼熔铸其新鲜活泼的质素。”是的,新诗应当走民族化和群众化的道路,应该建立自己的民族形式。可是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有些同志过分地强调学习民歌和古典诗词的重要性,以至到了只此一端的不恰当程度,而对学习借鉴外国诗歌和发展新诗自身的优秀作风,有不同程度的忽视。这有失偏颇。我们应该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诗歌遗产,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新诗运动的优良传统,深入我们今天两个文明建设的现实生活,坚持双百方针,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创造出新诗的民族形式。

关于茅盾对新诗的贡献,可作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本文限于资料的缺乏和笔者的水平,只能略举荦荦大者,如能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注意和研究的兴趣,我将感到莫大的荣幸。

(载《宁夏社会科学》1985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一个偶然的机会,位于中国西部骊山脚下的八千兵马俑破土而出,这一旷世奇观立即震惊寰宇,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经过考古人员几十年的努力探寻,秦始皇陵园地下殉葬品的神秘面纱被层层剥去。本书真实地再现了这支庞大的地下军团被发现、发掘、珍藏、展览的全过程,并以兵马俑军阵和陵园内外陆续出土的铜车马、百戏俑、石铠甲、文官俑、青铜仙鹤等珍贵文物为线索,全景式展现了大秦帝国的风采。同时对这些国宝出土后发生的盗窃与侦破、人事纠葛与恩怨是非,作了较为翔实的描述。这是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以来最为精彩动人的一部纪实力作。
  • 小溪从梦中流过

    小溪从梦中流过

    本书是郝天钦第二本诗集。诗于现代都市人来讲,是雅达者心灵的寄托。雅,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当是一曲宏大的交鸣曲。天钦应在其中,我们来看他是发出什么样声音的音符。
  • 温暖的门边

    温暖的门边

    这部散文集记录了作者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观察与思考,涵盖了日常生活中丰富而常见的诸多的小小图景,并以小见大,衍生出不同层面上的思想火花的碰撞,或多或少,给人带来种种有益的启迪与思考。面对喧嚣躁动的都市生活,她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着世态人情的演绎与嬗变,有质疑,有批评,有认同,也有感动与欢喜。
  • 散文之道

    散文之道

    散文是国粹,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不管是老子、庄子、孔子,还是《尚书》《春秋》《史记》,现在推崇的许多国学经典著作,大多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唐宋八大家使散文灿烂起来,明清小品使散文多情起来。“五四”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写作的出现,散文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但是,“五四”到现在,快百年时间了,我们的散文基本上变化不大。散文作家似乎都穿着老北京布鞋在走路,很少有皮鞋、凉鞋、运动鞋等敲击路面。
  • 蒋子龙文集3:人气

    蒋子龙文集3:人气

    小说以一个大城市的房改为背景,描述了从市长到平民形形色色的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感情波折,尽现男女之战、金钱之战、权力之战、利益之战。作者蒋子龙1972年3月入党,1958年8月参加工作,中专学历,编审。蒋子龙,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作为着名作家和中国文化的使者,他先后出访过欧美亚等十几个国家。
热门推荐
  • 生活知识百科(第二册)

    生活知识百科(第二册)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知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家庭生活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因为更完善、更及时地向人们介绍生活知识已经成为大众的普遍需要。本书针对家庭生活知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科学的指导,是专门介绍家庭生活知识的百科式的工具书。其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其他图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华南宫庭

    华南宫庭

    宫石玉:他玩世不恭,却大智若愚!单剪剪:身份低微,却怜悯众生!宫成玉:出类拔萃,却在成长的路上走岔了路!宫无玉:私生女,在爱与恨的路上挣扎。宫明玉:嚣张跋扈,离开父母,独立反而成长。傅炎俊:为爱找对方向。赵天鸿:精美而固执,惹下大祸,却也学会了接受。赵萍光:任性妄为,害人害己。成长的路上都是曲曲折折的······有的人会在历经的途上迷失了方向!有的人却能道迷糊的路上找到爱的真谛!有的人能冲破世间一切邪恶!一群年轻人懵懵懂懂的撞击着人世间的爱恨情仇······
  • 诸天剑皇

    诸天剑皇

    陆阳带着遗憾,重生回到少年时代的第五纪年九十五载。‘才能’早已经被夺走,宗族岌岌可危,“最璀璨的一代”妖孽们即将出世,长生神藏的钥匙还在某个地方沉睡,界域战争的阴影正悄然浮出水面……三千小世界、八百上域、九天大世界,震动诸天的号角已经响起。长生不朽、立于诸天之巅——“拔剑吧!”
  • 你的人生不应如此

    你的人生不应如此

    其实,在这个世上,有很多种职业任你选择,你可以在充满活力的青春中去打拼出你的人生。
  • EXO之女配逆袭虐恋

    EXO之女配逆袭虐恋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喜欢你…一次陷害,苏慕希意外重生,认识了个系统,获得女配世界的任务,苏慕希内心吐槽:天哪,重生一次我容易吗?【先虐后甜1v1】【不要上升明星,纯属虚构娱乐】【禁止转载谢谢配合】
  • 青春之恋曲

    青春之恋曲

    《青春之恋曲》是一部约九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以金丰、徐倩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然而它不仅仅是描写男欢女爱的才子佳人式的小说。也围绕着丰、倩爱情主线,作品表现了这一世代富贵与贫寒之家的生活差别,以及少爷、小姐们的爱情观、价值观、及道德观。与之同时,以金丰周围朋友们的爱情为辅助,描写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及他们的生活经历,奋斗与追求的远大理想的目标,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部长篇爱情小说还展现了这些年轻人,才子、佳人,在思想中对贫富之人平等相待,共同的愿望是宏济苍生,做出了可歌的丰功传奇,并引人入胜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而他们的言语、行动的刻画、皆流畅机趣而富于个性特征。尤其是对话、心理描写部分切合人物的身份、教养、性格以及特定环境中的心理,他们天真憨厚,精明睿智,善处进退,善良懦弱,心地偏狭,泼皮无赖,个个独具面目,绝无雷同。如此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并且活灵活现,跃然纸上。《青春之恋曲》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体现了极其平淡中,创造了耸人听闻的传奇,充分表扬了这一世代才子佳人们非凡的“创新思想”的功力,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深度性与广度性。犹如一个巨大的多棱镜,闪射着多方面的思想光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众龙众·伏地龙

    天众龙众·伏地龙

    “天众龙众”系列是最世文化继“骑誓”系列之后重点策划的奇幻书系,由最世实力作者张瑞、陈奕潞、自由鸟、宝树联袂打造。《天众龙众·伏地龙》结合印度神话和佛教说法,出神入化地重构了八部众之一“摩睺罗伽”的故事,将八部众的渊源巧妙地一一展现开来。该部作品,作者不仅研究了不少资料,还曾亲自前往敦煌等地采集素材找寻灵感。全文构架清晰,设定大胆有趣,将佛性、人性与兽性的冲突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担任该系列收官之笔的宝树此次首度涉足古风玄幻,用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将该题材驾驭得恰到好处。与《天众龙众·伏地龙》同期上市的《天众龙众·金翅鸟》更是另一番精彩!
  • 墨上梧桐

    墨上梧桐

    一朝身死,来到异世。如果上天给他一次生的机会,他还上天一个璀璨的人生。不为别的,只为寻找他所爱的人,只为保护他所在乎的人。废物又怎样,他有一颗强者的心,势必要让这大陆,风生水起。
  • 如何加工稻米产品

    如何加工稻米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稻米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稻米总量供求平衡、丰年有余,人们在吃饱以后就要追求吃好,而吃好就必然要求有较高的稻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