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23000000012

第12章 茶席美学,诗情画意(2)

纵观中国的饮茶史,同时也是一部茶具的发展史。唐朝以前,茶具还没有上升到器的概念,那个时候的饮茶,尚停留在食用和药用,生存、生理层面上,没有上升到文化的行为。喝茶的器具,多为粗陶瓦盂,并且是喝酒、吃饭、饮茶混用的,不存在专门的饮茶工具。《茶经》中记载了西晋八王之乱时,晋惠帝“蒙尘还洛阳,侍中黄门,以瓦盂承茶上至尊”。贵为皇帝的晋惠帝喝茶,用的瓦盂就是古代盛装汤浆或食物的陶器,并没有专门的茶瓯。

陆羽著述《茶经》以后,抛弃了煮茶过程中的葱、姜、枣、橘皮、薄荷等诸多调料,把茶饮从瀹疏羮饮中提升出来,成为一种“越众饮而独高”的独立的文化饮品,丰富了人类的饮食和精神生活。

唐代的《封氏闻见录》记述,陆羽论说煎茶炙茶之法,又造了二十四种茶具,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于是,每个爱好茶的人,会因拥有一套自己的茶具而自豪。有个叫常伯熊的人,不停地广为润色陆羽的茶论,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以饮茶为时尚。饮茶之风的兴起,刺激了对专用茶具的需求,专用茶具的推广,又同时提升了饮茶的品质和茶饮的审美情趣。

唐代的茶器用瓷,以北方类银似雪的白瓷与如玉似冰的青瓷,最为受人瞩目。白居易诗云“白瓷瓯甚洁”,皎然也赞美“素瓷雪白漂沫香”。颜真卿、陆士修、皎然等六人的月夜茶会,所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中,陆士修有“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的精彩联句。诗中的素瓷,即是白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皎然和白居易等人,喝茶还是喜欢用白瓷的,此时的陆羽,是否已经提出了“青瓷益茶”的著名论断?还不好去猜测。

《茶经》问世以后,陆羽“青瓷益茶”的观点,对唐代煎茶的品饮美学,影响深远。陆羽认为,越瓷类玉,这使得古代君子与玉比德、“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美学思想,在茶具中有了充分体现。又言越瓷类冰,其冰清玉洁的质感,其实也是饮茶君子内在人格的外在表现。因煎茶、炙茶的原因,茶汤可能因轻微发酵而使茶汤绿中泛黄,越瓷的青绿釉色,可使茶与器的色泽相得益彰。釉色的绿,会衬托得茶色更绿,茶的汤色,也会因青瓷釉色的影响,而愈发含蓄、深沉、自然。

另外,陆羽从茶器的功用上也讲,越瓷的茶碗“口唇不卷,底卷而浅”,是适合饮茶的。越瓷的茶碗,口沿不外翻,利于饮茶时茶碗与口唇的密切接触。茶碗的浅而不高,使茶碗具备更高的稳定性,使用起来比较安全。

从唐代的诗词里,我们能读到很多对青瓷的赞美之句,这可看作是对茶器美学的有益补充。唐代徐夤《贡余秘色茶盏》诗中写道:“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施肩吾有这样的诗句:“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陆龟蒙这样赞美越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从出土的越窑瓷片,以及秘色瓷器的青绿色可以判断,“青中带湖绿,不留一丝黄”,这种纯净的不沾一点烟火气的青瓷,确实最利于唐代煎茶的茶汤欣赏。

陆羽说:“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在唐代,没有多少发展前景的黑瓷茶器,到了宋代突然受到重视,并能发展到极致。唐代的黑色茶器,造型线条不是不够简练,釉光温润不是不够深沉,然而不被重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黑瓷不能呈现当时的茶汤之美,归根到底,还是功能上的欠缺。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是钧、汝、官,哥、定等名窑珍品辈出的时代。但为什么上到皇帝下至平民,唯独钟爱通体施以黑色釉水的建盏呢?作为斗茶、鉴茶、赏茶、喝茶的工具,不是因为器具的珍稀难得,才会备受茶人的珍视和推崇,关键要看茶器能否准确无误、恰如其分地去表现和表达茶。

我们再来看一下,宋代斗茶的特点:一斗汤色,二斗水痕。斗茶首先要看茶汤的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因为汤色反映出的是茶的采制水准,茶汤纯白,是好茶的标志。色偏青,说明蒸茶的火候不足。色泛灰,说明蒸茶的火候已过。色泛黄,说明采制不及时。色泛红,说明烘焙过了火候。其次,还要看汤花持续时间的长短。如果碾茶得当,点茶、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汤花就匀细并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现象名曰“咬盏”。反之,若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的地方,会立即露出水痕,这就输定了。水痕出现的早晚,是茶汤评判优劣的依据。“斗试之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

明确了宋代的斗茶规则,我们就能明白,黑褐色的建盏,在斗茶的功能中,确实具备其他名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了。蔡襄《茶录》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中说:“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黑釉茶盏与雪白的汤色,互相映衬,这种黑白分明的对比美,会让我们体悟到,建盏不只是在使用功能上符合斗茶的需要;在审美上,也符合宋代理学崇尚自然、追求朴实无华的最高美学标准。

明代朱元璋废了团茶,开始推行简明自然的瀹泡法,彻底颠覆了复杂的煎茶和点茶,人们喝茶可以更简单自在,再也不用去为衬托汤花的唐时绿、宋时白而绞尽脑汁了。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里说:“吾朝所尚又不同,其烹试之法,亦与前人异。然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尤其是明清至今,六大茶类陆续开始粉墨登场,泡茶法更注重茶的香气、茶汤的色泽和清透度,所以白色的茶杯开始备受推崇。另外,从文献和出土资料中,我们能够看到,唐宋的茶盏胎体厚重,容易快速吸收茶汤的热量,从而影响到茶的香气表达,这也是景德镇的薄胎白瓷茶杯,在明代以后迅速受到茶人追捧的重要原因。

从唐代的青瓷益茶,到宋代的黑瓷益茶,发展到明代的白瓷益茶,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是随着制茶工艺和品茶方式的变化,为了彰显茶的不同层次的美,从根本上导致了茶具发展的巨大变革。

史学家连横在《茗谈》中写道:“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若深杯,最早见于康熙年间,后人对若深杯有如下总结: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起香。潮汕茶客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但已不易得。紫砂壶也是在明代以后,为适应茶的瀹泡技法出现的。自此,孟臣壶和若深杯,联袂形成了茶席画卷上的珠联璧合。

明代冯可宾《茶录》中说:“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文震亨的《长物志》里,也特别提到:“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而张谦德在《茶经》中说:“茶性狭,壶过大则香不聚,容一两升足矣。”以上三位茶学大家的著述,都同时表达了好茶器具有“利汤扬香”的优点。也即是说,上佳紫砂壶的标准,应该具备器小幽雅,既不能吸附、影响茶的香气,也不能因自身的气息而影响了茶的香韵表达,最好能发挥出器物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去改善茶汤,准确展现出茶的优点来。以上这种对器物的鉴赏审美,应该成为我们在茶席上品物择器的首要标准。

作为合格的茶器,只有满足了实用和利茶的基本功能之后,才能谈到外观如玉、线条和比例等其他的审美。例如,一把黄花梨的椅子,如果设计成三条腿,坐着不稳定,或坐久了让人腰酸背痛;再如,一把紫砂壶,器型很美观,可是出水不通畅,或是化工泥料低温烧成的。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上述这些不能合乎器物的功能,类似的器物,即使外观和纹理再美,也是种病态的、不健康的美。在自然界中,我们看到的健康的美,十之八九是因为合乎生命功能而产生的。

玉器的文化和美学,始终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和陶瓷发展的始终。而茶器的外观美,表现为如玉、类玉、似玉,也就是说,茶器的釉色,要像玉一样温润,不能刺眼;胎体要像玉一样坚硬致密;叩击的声音,要像玉一样婉转动听。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说:“陶成雅器,有素骨玉肌之象焉。”清代朱琰的《陶说》记载:“坛盏色,以正白如玉为贵。”直到清末,学术界在研究瓷器的来龙去脉时,发现瓷器和玉器实为同宗同源之物。他们认为,在器具的发展上,先由陶器,铸造出周、汉铜器,由铜器琢磨出玉器,模仿玉器仿造出瓷器,它们之间周而复始地更迭循环着。这种发展规律的揭示,为瓷器严格遵循着崇玉的传统,以是否如玉、似玉、类玉作为茶器的美学标准,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茶烟袅袅,透窗荡尘

茶的韵高致静、致清导和,来自大自然的烟云供养。隐士与茶,多藏于名山大川、深山野泊里,又多烟岚雾影,这使得烟雨中的山川多了幽深野趣。大自然的渲染,把茶与青睐烟云的隐士,很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烟云慢慢成为了文人和隐士超脱闲逸的美学追求。

煮茶之处,必有茶烟。茶烟在历代文人骚客的诗境里,成为了咏之不绝的美的意象。最著名的茶烟,出自唐代杜牧的《题禅院》诗:“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载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每每读之,口齿噙香,意象分明。

在古人的诗词里,茶烟主要是指生火煎水的烟气。刘禹锡的《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诗中,有“客至茶烟起”,郑板桥的《小园》诗中写道:“竹间烟起唤茶来”,朱熹也有《茶灶》诗:“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可见,茶烟不是茶汤里袅袅升起的蒸汽,是“吹嘘对鼎立”、“红炉炭方炽”的烟火气息。当然,茶烟在很多时候或在一定的语境里,已成为了茶事活动的代名词。

茶烟缭绕、行踪不定的动感意象,在幽静的茶席上,容易触动人们内心细微的感受,在茶烟的动中,感受茶空间里相对的静。袅袅的茶烟,牵动着我们的思绪,进而更容易体悟到茶禅一味的妙趣。

今日的茶席上,我们多用电炉、酒精炉等,很少再敲炭煮水了,茶烟的美好意象,渐渐离我们远去。茶席上可以没有茶烟,却不能没有诗意。每一个爱茶之人,还是要尽可能地去留住茶烟,营造茶烟的禅味空灵景象。

还是无法忘记古诗里的茶烟,有色、有形、有质、有感、有趣味。“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生凉。”《红楼梦》里的茶烟,被潇湘馆里的修竹幽篁染绿了。唐代郑谷的“乱飘僧舍茶烟湿”,与宋代曾几的“安得僧舍雪,霏微湿茶烟”,是被唐宋的霏霏雨雪湿透了的。最令人叫绝的是,黄庭坚《题落星寺》中的诗句:“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他把从窗户里袅袅升腾的茶烟,妙喻为枝枝盘曲而上的枯藤,真是逼真精微。如此佳句,或许只有爱好插花的袁宏道最能懂。袁宏道在《从云峰寺至天池寺》一文中,描写庐山云雾的飘荡之态时,同样写道:“少焉云缕缕出石下,缭松而过,若茶烟之在枝,乃若人物鸟兽状。”茶烟,是茶席上具有立体感的深远风景,它和琴韵、书香、松风、蕉雨一样,颇可玩味,也是茶席上的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逻辑构架,形生势成

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中指出:“造园如缀文,千变万化。不究全文气势立意,而仅务辞藻叠砌者,能有佳构乎?文贵乎气,气有阳刚阴柔之分,行文如此,造园又何独不然。割裂分散,不成文理。”陈从周先生把造园比喻为写文章,茶席是表现茶道美学的行为艺术,茶席的设计,也应像构建苏州园林一样,要讲究气势和立意。因此,茶席在构思之初,能准确地去把握茶事活动的立意,对茶席的设计,又是何等的重要!

当茶席确定了立意,构架其中的茶具元素,如同造园中的片石多致、寸草生情,也就赋予了语言和温情。通过视觉器官,去寻找物境和意境的契合点;由听觉器官,去捕捉天籁之音与茶席主题的契合点;由嗅觉器官和味觉器官,去感知香气、滋味和茶席的契合点;如板桥画竹,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然后表达出来,便是手中之竹。王昌龄的《诗格》说得好:“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艺术的美和趣味,本来就在似与非似之间。

茶席的构架,如同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根据茶席的主题和茶事活动的要求,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泡茶器和匀杯,安置在席主的身体中心线、方便泡茶的一侧,作为茶席的“起”。有了“起”式,品茶器皿的组合安排,可视为茶席的“承”。泡茶区和品茶区确定以后,切题与符合茶席比例的插花,就是茶席的“转”。

最后,要认真审视插花组合等因素对茶席布置造成的不平衡性。

体积较大、有重量感的滓方,其位置的灵活安排,就是茶席的“合”。用滓方的体量,去平衡茶席设计中可能造成的视觉上的不均衡。在茶席的布局中,茶席上存在的每一件茶具,都不是孤立的元素,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衬托,互为呼应,甚至彼此还存在着因果关系。

同类推荐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院合作项目“十五”国家重点图书:本书沿着美国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总结了各个时期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汇通两国的文学关系史,对美国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
  • 思想课堂-典籍笔记

    思想课堂-典籍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中国家风 家训 家规

    中国家风 家训 家规

    家国一体,家国同源,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家风、家训、家规在岁月的积淀中已经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本书以中华历史长河中的经典治家家书、家训、家规中的格言、俗语等为引子,以一个个历史小故事展开说明,用一段文字进行评述,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体悟古人的家教风范,从而获取有益于当代家庭教育的精神滋养。家风、家训、家规,是千百年来先贤们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并弘扬它们,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 上海特色餐厅

    上海特色餐厅

    本书选取了59家地处上海最热门消费娱乐区域的特色餐厅,荟萃了中外不同菜系,囊括了传统和创新各种烹饪流派,是探寻上海风味餐厅的可靠依据,也是了解上海美食潮流的极佳指南。无论你是想了解上海的饮食文化还是想为旅游准备实用的参考书,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热门推荐
  • 掌门又耽于她徒弟美色

    掌门又耽于她徒弟美色

    沈雾穿越了。她活到当上掌门的时候,前掌门和他的夫人从宗门外带回来了一个小孩,叫她收徒。小团子过分好看,沈雾心花怒放就收了。后来她发现徒弟貌似就是小说《诸天》里杀人如麻,心狠手辣,心思诡谲的男主……沈雾想要把她徒弟丢掉。“师尊?”团子睁着漂亮的眼睛。沈雾:哦,这么可爱,那一定都是巧合。团子把沈雾推了。沈雾满脸问号:哈?团子:师尊我已经大了,可以了!软脚虾沈雾:看在你够好看的份上,随便你吧?
  • 一分钟亲子沟通

    一分钟亲子沟通

    本书的1分钟亲子沟通技巧摆脱了传统的无益的沟通方式,教给父母如何采用1分钟亲子沟通技巧,让孩子在1分钟的随即轻松沟通方式中受益终生,并且拉近父母和儿女之间亲子关系。1分钟亲子沟通技巧包括1分钟倾听技巧,让孩子爱和父母说;1分钟的说话方式,让孩子爱听父母的话;1分钟合作的技巧,让父母赢得孩子的合作;1分钟的惩罚,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1分钟的赞美,让孩子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动力;1分钟的激励,给孩子心灵补充能量。
  • 海贼之温暖海洋

    海贼之温暖海洋

    这是一本海贼文。本书讲述了一个傻X,在感叹有生之年不能等到海贼完结后,被雷劈死重到了海贼世界,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牛X,进而装X的故事。但是他发现,说好的穿越金手指大礼包呢?说好的屠龙宝刀点击就送呢?说好的走上人生巅峰,赢取白富美呢?等一下,这个真是真正的海贼世界么?
  • 神宠进化

    神宠进化

    重生来到御兽世界,获得魔宠进化系统。别人:辛苦训练一个月,灵兽终于升了一级。韩风:睡了一个月的懒觉,灵兽直接达到满级。他有多懒,灵兽就有多强。他的存在向世人们证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天才,是不需要付出努力的......
  • 倾心于你的小时光

    倾心于你的小时光

    校园文,男强女强。遇见苏婉之前,江郁是出了名的顽劣不服管教。遇见苏婉之后,,,“江郁上课不准睡觉!”“好的婉婉”“江郁不准欺负人!”“好的婉婉”“江郁……”“好的,老婆。”“不要脸。”
  • 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

    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恋曲之爱如诗意

    青春恋曲之爱如诗意

    滚滚红尘,有爱才美丽,有爱才牵动着你我跳动的心,有爱才演绎了一场又一场的悲欢离合,有爱才让你觉得万家灯火中有你的温暖,有爱才让你的一生情有所属。爱是一世的情缘,是一生的陪伴,是心底最深的眷恋,是人间最温暖的感觉,是不了的红尘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国之江东才子

    三国之江东才子

    我,葛玄一,穿越人士,生于江东,顺带一提,葛玄是我奶奶,可是即便我长得帅,我也不想吃软饭!我努力修习道法之道,看我如何在这娘化乱世中,叱咤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