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23000000014

第14章 茶席美学,诗情画意(4)

古人有花看水影、竹看月影、美人看帘影的审美情结,这种“隔”,恰恰把画面带入了一种相异于现实的另一个幻想中的世界,把不完美变成了完美,把有限变为了无限。例如,茶席上可能出现的帘幕,背景或者四周的雕窗、槅扇、回廊、栏杆,花木掩映等,都是极好的隔离道具。“隔”实际上是对物象制造距离感,真实距离并没有变化,但在视觉上,直接看和隔着一重层次看,其距离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是距离产生美、朦胧产生美的道理。

不隔,是直观的美,一览无余。隔,是含蓄的美,造成的精致而朦胧的层次感,体现出一种意犹未尽的美。

明末清初的才子冒襄,在《影梅庵忆语》写道:“秋来犹耽晚菊,即去秋病中,客贻我‘剪桃红’,花繁而厚,叶碧如染,浓条婀娜,枝枝具云罨风斜之态。姬扶病三月,犹半梳洗,见之甚爱,遂留榻右,每晚高烧翠蜡,以白团回六曲,围三面,设小座于花间,位置菊影,极其参横妙丽。始以身入,人在菊中,菊与人俱在影中。回视屏上,顾余曰:‘菊之意态足矣,其如人瘦何?’至今思之,淡秀如画。”冒襄同时欣赏菊花和大病未愈的董小宛,是隔着纱幔,透过烛影审视的。菊花的投影,“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浓淡疏影,妙丽无穷,人与菊花俱瘦。这种淡秀如画、引人入胜的美感,就是典型的耐人寻味的“隔”的艺术。

《秘传花境》中也有类似记载:“海棠韵妖,宜雕墙峻宇,帐以碧纱,烧以银烛,或凭栏欹枕其中。”海棠娇媚,如果隔着碧纱欣赏,会更含蓄,有着咀嚼不尽的美感。

在茶席设计中,我们尽可能地用好“隔”的概念。例如,茶席上的插花,如过于鲜艳夺目,可以挂一半透的竹帘,使之花韵隐隐透出。如果是晚上举办的茶会,可燃以红烛,用微弱的烛光,去弱化周边环境对茶席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烛影摇曳,恍若梦境,倍添茶席的韵致和光影的层次感。

茶席的背景,尽可能选择在靠窗或有光线的位置,让窗外的绿意和花红透进来,让人们的视线,从茶席的这个空间穿透至窗外的另一个空间,从而使两个空间彼此渗透。这样设置,既能增强景物的深度感,又能显现空间的层次变化。如果背景杂乱且无法避免时,可吊挂竹帘遮挡掩饰,如此之隔,均会有效地增加茶席的简素和宁静之美。

在茶席平面的一侧,搁置紫竹的茶棚,既可收纳、放置临时不用的茶具,也能起到很好的遮挡视线的效果,以增加茶席的空间感与深远美感。

在茶席的布置过程中,要敢于和巧于用“借”,尽可能地借景,利用门窗或四周的槅扇形成的框景,通过“隔”的艺术处理,把彼处的景色引入此处,营造那种迷离不可穷尽的美感。

画面之感,意境清美

茶席是以人为本,借茶器育化茶汤,以茶盏为桥梁,让席主及客人在温馨素雅、清新如画的茶境中,随心赏茶与品茶的美学空间。

茶席的设计,要体现出茶席的诗意美、画面美,悦目方能赏心,神驰物外,悠然自得。茶席的美,不是枯燥刻意的形式美,是对茶味、茶韵、茶意、茶境合乎功能性的诗意表达,正所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茶席的画面美感,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都应当是以意境表达的深邃程度,来确定其审美格调的高低。古代园林家造园,也讲究“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注重的也是画意。

茶席的画意,主要依靠人体的视觉器官眼睛来感受的。画意的荡漾,通过茶的色、香、味、形、韵,升华情感便能触发我们的诗情诗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评价王维诗画的入木三分,对我们茶席的构思和茶席的命名,具有很深刻的启迪作用。画是空间的艺术,它诉诸的是视觉;诗乃时间的艺术,它诉诸的是听觉。茶席的画意,是诗与画的结合,究其实质,也是时间与空间、听觉和视觉的交融。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画同源。茶席设计也是如此,它借助茶器、插花的有机组合,通过构图、形式、色泽、茶汤,去表现我们对茶的理解和诠释,通过分享茶的美好,去表达我们的情感、理念、关怀和诗情画意。明代陈眉公的茶席,不仅有“翠竹碧梧,高僧对弈;苍苔红叶,童子煎茶”,如有“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其间,无论哪一帧茶席的画面实现,都足以令我辈的心目间,“觉洒洒灵空,面上俗尘,当亦扑去三寸”。

唐代诗人王昌龄提出的“三境”之说,适用于我们对茶席的解读和认识。茶器的组合是物境;人们对茶、茶汤、茶席的感受,上升为情境;搜求于象,心入于境,茶席的物境和情境融会贯通,渐渐便升华为圆融无碍的意境。

有意境的茶席,必然有韵。韵者,美之极。北宋的范温,认为韵是“有余意”。而王定宽的解读更为形象:“大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宛转,声外之音。”凡茶席既尽其美,必有其韵。如果茶席的韵味不足,必然也会伤及茶席的形式美。茶席的韵,与品茶的喉韵相似,都是画外之音,象外之旨,悠扬婉转地回味,意韵无穷。

水为茶母,清轻甘活

陆羽的一部《茶经》,清香透卷。他倡导的煎茶清饮、煎茶之要,囊括了择水与煎水之妙。明代张源的《茶录》写道:“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晚唐苏廙的《十六汤品》,更是直指择水的重要性:“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汤,则与凡末同调矣。”

陆羽《茶经》里的择水标准是:“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推崇的“山水上”,指的是“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这句话最为重要,不要看到乳泉,就简单地望文生义,认为是和钟乳石相关的泉水,相反,从钟乳石上滴下或涌出的泉水,硬度很高,不见得适合泡茶。

我嗜茶多年,从事水专业研究二十余载,从专业角度认为,因茶择水,至少要满足“源、清、轻、甘、活、洌”六个基本条件,简称“择水六要”。满足了六要的水源,用以烹茶,才能甘淳有味,不逊慧麓。

水之源

按陆羽的择水标准,“山水”是指山泉水,这个山泉水就是“乳泉”。所谓乳泉,是指像乳汁一样经砂石过滤层,慢慢从石头缝隙里渗透出的泉水。渗透出的泉水,又要汇集到水池里,充分接触氧气和二氧化碳,最后从石池溢出的水,才为上品。因为从地层渗透出的水流,不是急促巨量地汩汩涌出,所以汇聚在石池后,是满溢流缓。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续集》记载:“岩中有丹灶盆,乳泉滴沥。”这里的丹灶盆,是专指火山爆发产生的红色多孔的玄武岩,玄武岩大多有磁性,可以软化和磁化水质。“乳泉滴沥”描述的是,从以玄武岩为主的天然的过滤层里,渗透出的泉水,水流缓而量少。清代孙嘉淦的《南游记》也进一步说:“岩壑空幻,石骨玲珑,乳泉滴沥,积而成池。”张源《茶录》里关于“山顶泉清而轻”的记载,进一步佐证了山水为上的原则。山水上,以水流舒缓者为佳,这是对水的禀性的较高要求。对于水,古人形而上地认为,水性平和的益茶。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同时也契合了“和”为茶魂的哲学理念。

明代徐献忠的《水品》中指出,趵突泉的水不适合泡茶,这是很有道理的。他写道:“山东诸泉类,多出沙土中,有涌激吼,怒如趵突泉是也。趵突水久食生颈瘿,其气大浊。”趵突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虽然在国内名胜中位列第一泉,但却一直不能进入历代茶人的视野和论茶的典籍。其主要原因是趵突泉位于千佛山之下,地质为石灰岩结构,泉清而重,水质硬度高。另外,喷涌之水,势能较大,性不润和,未能涵光澄物,所以不能与茶的静寂之性相和,这也是我作为泉城人的遗憾之一。

“江水中”是与山泉水相比较的。“江,公也,众水共入其中也。水共则味杂,故曰江水次之。其水,取去人远者,盖去人远,则湛深而无荡漾之漓耳。”江水是由诸多源流、雪水、雨水汇集而成,在唐代可以携茗就烹,珍鲜特甚。而今,江水奔流直下时,杂汇着工业用水、城市污水、雨水等,如不做深度的物理和化学处理,确实已不适合饮用,何况瀹茶茗饮?即使在江水泉源的上游,离人远处,也少有湛深清流,又怎能且鼎且缶,以饮以啜?

“井水下”,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却别具意味。我们喝茶时的鉴水别水,已经不能拘泥于简单比较江水和井水的高下。如今在偏僻清旷、山乡野土的井水,已好过中下游的江水许多。例如,云南建水古城的小节井、大板井,千年不涸,水甜清洌。另外,我生活游历之处,多见古井澄澈,泉源不息。常见的人工水井,在勘探挖掘时,一般会选择泉源充足的地方,且每年都会用细沙与不同粒径的卵石,填充井底,又称为淘洗井底。乡民以井为生,汲多则水活。在我生活的济南南部,就有许多古井,经年不旱,水甘益茶。

陆羽尝谓:“烹茶于所产处无不佳,盖水土之宜也。”此论诚妙,他准确道出了茶与水的真实关系和内涵,很恰当地指出了茶在生她育她的原产地,冲泡出来的色、香、滋味最佳。田艺蘅的《煮泉小品》,也有类似记载:“余尝清秋泊钓台下,取囊中武夷、金华二茶试之,固一水也,武夷则黄而燥冽,金华则碧而清香,乃知择水当择茶也。鸿渐以婺州为次,而清臣以白乳为武夷之右,今优劣顿反矣。意者所谓离其处,水功其半者耶!”田艺蘅讲得很明白,茶离开了养育她的故乡水,用他乡的水瀹茶,事倍而功半,汤色和香气便会大打折扣。

一方水土育一方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产茶之处的水,瀹泡当地的茶,茶、水和饮茶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相似的物质而相融共生,饮之生津,味如甘露,芳洌洗神。我们知道,新鲜茶青的含水率在75%左右,茶叶杀青干燥后,成品茶里的干物质,更易溶解于滋生孕育她的故乡水,从而提高了茶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了茶汤的浓度,这种现象符合现代科学中的相似相溶原理,所以古人有“烹茶,水之功居大”的说法。田艺蘅进一步写道:“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我们熟知的茶与水的绝配,不只有号称西湖双绝的虎跑泉与龙井茶,还有顾渚茶与金沙泉,庐山云雾与第一泉,碧螺春与太湖水,君山银针与柳毅井,黄山银针与人字瀑,雁荡毛峰与大龙湫,武夷岩茶与九曲溪,等等,名茶和佳水的绝配,在幅员辽阔的中国,不胜枚举。

同类推荐
  • 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

    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

    《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是一部关于甘肃历史文化特色及其发展的专题性研究论著。《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共分四个专题。每个专题又针对不同的特色及方向,对所研究的文化资源进行了重点的介绍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该历史文化资源对甘肃近现代文化的影响,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闪光的金牌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闪光的金牌

    该系列丛书为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本书详细讲述了为国争光的体育明星,闪光的金牌的动人故事。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 爱国奉献(上)

    爱国奉献(上)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热门推荐
  • 我真不是靠运气

    我真不是靠运气

    量子力学的发现,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概率的世界。——鲁迅众神的国度,所有的多元宇宙全都是泡沫,地球也只是进行实验的众多培养皿之一。用来探索生命的创造与进化。历经五个纪元的史前文明,人们褪去了狮身人面,告别了亚特兰蒂斯,演变成了如今的模样。生命进化的序列也在漫长的星历中,不断地重组与排列。只为组合出一个令神满意的排序。而正是这微乎其微看不到任何可能的概率下,却诞生了一组至今无与伦比的序列。我们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 我家祖先是文王

    我家祖先是文王

    姬长文原本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但是这普通的生活,在他接到家里催自己赶快回家的电话后,一切都变了。一件又一件带着灵异性质的事情发生在了他的身上。抓鬼?这只是最低级的,捉妖?勉勉强强有些看头。最是险恶的,还是无穷无尽的阴谋。
  • EXO之谢谢我们曾经爱过

    EXO之谢谢我们曾经爱过

    【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我听说,在这辈子遇见了喜欢的人,就要跟她一起玩儿躲猫猫,然后让她再也找不到我,这样的话,下辈子就一定可以在一起。”“可是,我也听说,如果你这辈子想跟她在一起,就不要跟她玩儿躲猫猫,因为可能一躲,就是一辈子。”【我们的前世恩恩怨怨,我欠你的,本应该今世来偿还,可惜一不小心,我就再也找不到你了】
  • 人族之心

    人族之心

    生命大地天空,三神受困虚空,扶持兽人、精灵、天人三族为其征战。昔日霸主人族,自死神陨落后,便沦为最弱一族面临灭顶之灾。这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英雄并起的时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始与痛,苦与末

    始与痛,苦与末

    反映社会现实,高度发达的##主义社会,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从未真正幸福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爆笑喜剧之少包重出江湖

    爆笑喜剧之少包重出江湖

    翻龙劫过后大家都回归了故里,公孙策为了考区功名答应了给她的承诺考上状元之后就向她爹提亲,里面有搞笑日常,也有恐怖日常,看不了的可以路过…
  • 压寨相公你别逃

    压寨相公你别逃

    我叫宋乐,虽为女儿身,但却有着一颗百分之百土匪心。喝酒、吃肉、打架、骂人……日子过得好不自在。直到我等了十年的那个人出现,一袭白衣,却偏偏穿的与众不同,怎么看怎么受用。我一边流着口水,一边心中怒吼一句,真他妈不枉是我从小等到大的人。可惜的是,他却不认识我了,奶奶的,话不多说,想我堂堂土匪岂能受如此大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打晕了杠上山。
  • 至尊爱情诀

    至尊爱情诀

    打小就被人欺凌的杨家魂,终于在十五岁后忍无可忍做了反击,却被拘留七天!少年含恨,终得奇遇后强势崛起,横扫黑道,战隐世界无敌,闯武圣界战三大宗门,立天下第一派,成就武道至尊。注:《爱情诀》只是一本武功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