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44700000011

第11章 孩子是怎样进行模仿的 (2)

对卡通片中人物行为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男孩子喜欢扮演奥特曼和超人,从床上到地上“飞来飞去”,和怪兽、坏人作战;女孩子想当公主或小仙女,穿着漂亮的裙子,手拿仙女棒。然而,由于孩子的知识有限,有些模仿行为对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比如孩子模仿卡通片中的小动物,把雨伞当作降落伞从家中窗户往外跳,结果导致摔伤。因此,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模仿的对象加以限制。

孩子模仿守则——

为了让孩子模仿好的榜样,健康地成长,家长应当牢记以下守则:

第一条,适当的角色和行为示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第二条,孩子是面镜子,爸爸妈妈可以从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在孩子面前要努力做个好榜样。

第三条,要鼓励孩子模仿好的行为,对孩子所模仿的不好的行为要加以制止。

第四条,对孩子在模仿过程中出现的自创动作,只要是对孩子和周围人无害的,不必干涉。说不定,未来的发明家就在你的身边。

如何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高手。

在饭厅里,一个大人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婴儿看到了一幅画了许多水果的画。他一边看着画,还一边做出假装吃东西的样子。当时这个婴儿本来还在吃奶,由于他曾经看过大人吃水果的样子便模仿起来。抱婴儿的大人看见孩子模仿的那么开心又很有兴趣的样子,就抱着他站在画前,一直到婴儿兴趣索然才离开。

孩子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他们具有异常敏锐的观察力。大人想象不到的事物,孩子可以想象到,大人观察不到的事物,孩子都明察秋毫地看到了。

孩子借助模仿大人的机会进行最早的练习,故事中这个大人满足了孩子塑造自我能力的需求。他无意中的配合动作顺应了孩子的天性。这个大人真是我们所称的“教育家”!

一个小孩看见大厅的芭蕾舞者雕像后,立刻跳起舞来,因为孩子曾经看过别人跳舞的样子,所以他知道雕像的姿势就是跳舞的动作。

这就是孩子天生的模仿和学习能力。他们正是这样得以进步和提高的。他们的智能也是这样得以开发的。所以,成人一定要学会敏锐地观察出孩子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其中让孩子参与我们的生活将是首要的一项。

很多父母,乃至教育家们都认为,孩子就像“软蜡”一样可以任意塑造。大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任意塑造他们。父母可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成长。这样的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致命的错误在于:大人可以像上帝造人那样随时捏制孩子的“软蜡”。而事实上,孩子必须依靠自己来塑造。任何的强暴介入都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永久创伤。就是把大人的这种干扰称为邪恶,也不为过。

当孩子抓住了你犯的错误时,别防范他们,好好利用这个条件将你的尴尬变成一次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在孩子听到我骂了人后,我承认了我的错误。我当时是因为怒气冲冲,但我对我的怒气承担了责任。我并没有在孩子面前啧啧不休地责备那个抢占停车位的人,把责任都推给了对方。我勇敢地向孩子道了歉。所有这些行为都是树立你在孩子面前榜样的无价品质。

孩子学习你的一举一动。如果你谎称自己12岁而逃过成年人买票时应多付的那份钱,你无形中便教会了孩子说谎;当丈夫在家时,你却对打来电话的人说他不在,你就教会了孩子说谎;如果你吃饭时搞得乱糟糟的,那么你就教会了孩子吃饭时弄得乱糟糟的一团;如果你整日看电视,那么你就教会了孩子整日去看电视;如果你大喊大叫着人们的名字,那你也教会了孩子没有礼貌;如果你对孩子动怒,孩子就会对别人动怒;如果你对抢占停车位的那个人说了些脏话,你则教会了孩子去说脏话。

相反,如果你能心平气和地讲话而不是怒气冲冲,你则教会了孩子怎样在被激怒的情况下保持冷静;你对自己说的脏话道歉时,你则教会了孩子怎样对所犯的错误负责;你对自己的怒气负责,你便教会了孩子对自己的怒气负责;你彬彬有礼,你则教会了孩子彬彬有礼;你能事事与大家分享,你则教会了孩子事事与他人分享;你能与人为善,那么你的善良也传授给了你的孩子;当你全力以赴做事时,你的孩子也会学着专心致力于所做的事情;你常常读书,你则培养了你的孩子对待读书的正确态度;你吃健康的食品、积极地健身,那么你的孩子也会紧紧地跟从;如果你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行事,那么你的孩子也将会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行事。

这其中如果你给孩子树立了一种虐待的榜样,那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你怎样虐待了孩子,孩子也会在日后怎样虐待你。为人父母的你动用武力,怒气冲冲地打了孩子一顿,天常日久,在孩子的心中则形成一种印象:“父母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对待他们的孩子的。”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也将以此种方式对待他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一举一动是否象你,仔细观察一下你的行为就会一目了然了!和孩子一起模仿

孩子们从一出生就开始模仿大人,在学习中形成自我。那么父母呢,在孩子模仿你们的过程中,你是不是也可以有所收获?

当你喂小孩子吃饭时,把小勺递到他面前,宝宝自然地张开了嘴,等着品尝美味。那么你呢,你的嘴是否也张着?你们俩谁先张开嘴?到底是谁在模仿谁?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艾普·迪叶特斯特辉解释说:“在4/5的情况下是孩子看到伸过来的勺子后先张嘴,然后父母才模仿孩子的动作;余下1/5的情况是父母先演示,孩子再模仿。”

这个简单的喂饭的例子说明了,模仿不是单向的,模仿其实可以理解为父母和孩子间的交流的一种方式。

模仿——我的爱对你说……新手爸妈要学会与新生宝宝交流。

艾普教授告诉我们:“如同水中的鱼群群居群嬉一样,人也时时参照周边的人们:互相观察、互相模仿。我们需要一种归属感和获得认可、接受的愿望,而模仿可以满足我们的这种愿望。”

很多父母都知道一项研究结果,就是在很小的婴儿面前做吐舌的动作,宝宝也会模仿。你们也可以和自己刚刚出世的宝宝来做一个特殊的游戏:爸爸或妈妈在宝宝面前做出亲吻的嘴型,看看宝宝是否也会模仿出同样的姿势。有研究者在刚刚出生不过42分钟的婴儿身上就观察到了这种行为。

父母和孩子可以一开始就通过模仿互相交流。你可能会感到,当孩子模仿你时,你的面前似乎有一面镜子,你做什么,孩子也做什么。当然,这种模仿也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如果孩子看到大人抽烟,观察手是如何在嘴前往复的,他或许会用一块积木代替香烟来模仿你。

不管他模仿你抽烟的动作让你感觉如何,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愧疚,但孩子在模仿你时毫无恶意。他模仿你,是因为父母是他的偶像,他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你的孩子毫无保留地信任你。当你把宝宝抱在怀里,他同时也抱着你,贴在你身上向你表达他的爱,如同你对待他一样。

模仿——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6个月的婴儿得到一面小摇鼓的话,他会立刻意识到,他不仅可以将他攥紧,也可以松手扔掉。因为这么大的孩子开始有意识地抓住东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因而宝宝突然意识到,他可以“有所作为”影响什么了。于是他开始非常热情地练习,将事物与目的结合起来。此时,模仿可以起很大作用。例如当你把礼品纸揉成一团发出声音,孩子会好奇地学着尝试,是否他也可以用手和纸制造出同样的音响效果。

慕尼黑马普研究所研究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小组成员艾儿丝纳博士说:婴儿在9个月到12个月大时达到模仿的高潮阶段,此时他们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我们成年人会知道其他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进了厨房,就会推测他去那儿是有目的的。那么孩子呢?她和同事一起研究2岁的孩子是否同成人一样思考。最初的结果表明,孩子会对模仿事物的意义有自己的理解:大人若是像孩子一样把玩具塞到嘴里的话,孩子先是很吃惊,但他们并不去模仿。

知道了这一点,下次你逗孩子玩时可别被那聪明的小脑袋瓜取笑哦。

模仿——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如果孩子因为肚子痛而整夜睡不安稳,第二天早上,父母的情绪通常会有些烦闷,这是人之常情。但假如宝宝这时冲着你们笑,所有的父母都会不由自主地喜笑颜开,疲劳被笑容驱赶得无影无踪。这是因为父母在模仿孩子的笑时,大脑通过面部肌肉的运动传输了愉悦的信息,立即分泌出营造快感的激素。

当人们模仿他人表情的同时,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容易了。神经生理学者发现,大脑具有使人拥有模仿能力的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原。它不仅仅在做动作如用手抓玩具摇鼓时活跃,而且在观察别人如何拿起摇鼓时也变得活跃。大脑会模仿该动作,同时我们会设想他人大脑中的意图:他想拿起摇鼓晃动发出声响。镜像神经原能让人通过模仿,推己及人从而更加体谅他人。再简单一点说,通过对周围的人表情的模仿,宝宝学会了善解人意。阅读:“我”有各种情绪

模仿——你说我也说。

父母在和小宝宝说话时会不自觉地用“儿语”,他们改变了通常讲话的节奏,几乎是像唱歌一样和孩子们说话。而且语速相对缓慢,句子之间停歇较长,经常重复所说的和所做的。当父母模仿孩子的方式进行交流,仔细观察宝宝的反应,就会发现宝宝在“密切注视”并“回答”你,尽管他可能还不会说话。宝宝大一点后模仿的能力更强了:比如他还不会说话,可已经能学着你们拿起电话听筒煞有介事地“打电话”了。孩子每一次模仿的尝试都促进着语言的发展,同时加强了父母与孩子间的联系。

模仿——时间停止,生活继续。

对于新生的婴儿来说,不存在昨天或明天,只有现在算数。当你给孩子穿衣、洗澡、哺乳时,对他重要的只是你正在做的事情。你可以在宝宝观察你的时候,望着他,用二三分钟来营造一个小小的永恒,一段美妙的时间。而且你要将动作的节奏调节到宝宝的频率上来,“慢动作”有时候恰好是合适的速度。这些都有助于宝宝的时间感和记忆的形成。

当然我们能从孩子身上学到的时间观念也至关重要:有的父母全天候24小时为这个小小的大人物服务,忙得焦头烂额,担心自己支撑不了多久。宝宝却有能力让你坚持下去,就像他自己一样保持旺盛的精力:不停地挥舞手臂,趴着时不断向前爬,可能只为够到一只红色的球或毫无目的。孩子的这种耐力、耐心和集中注意力恰好是父母也应当效仿的。孩子可以引导你,尽全力去生活,日复一日。孩子们从环境中学习

同类推荐
  • 超级好爸爸就这8招

    超级好爸爸就这8招

    “父教”能使孩子远离柔弱脆弱、自私自利、羞怯自卑、自暴自弃、害怕失败等消极因素,赋予孩子自信、坚强、果断、豪爽、独立等优良品质,从此健康成长。本书为家长们提供了全新的“父教”方法。通过简单易行的8招让你成为一个超级成功的好爸爸。
  • 好男孩是炼出来的

    好男孩是炼出来的

    本书共分十章,以男孩要炼着养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分别从培养男子汉气质、“穷”养男孩更出息、承受挫折的能力、炼出责任感、培养独立意识、炼出自控力、培养为人处世的能力等方面入手,为天下父母在培养男孩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建议。
  • 通往哈佛的家庭教育传奇:门萨女孩张安琪成长之路

    通往哈佛的家庭教育传奇:门萨女孩张安琪成长之路

    “门萨女神”、“全能型学霸”,光鲜的外表之下,安琪不过是一个普通女孩。在农村疯跑,在城镇长大,父母也只是普通高中教师。直升落榜,竞赛失利,却屡仆屡起,愈挫愈勇。清晰明确的人生规划背后,也有迷茫和失落。
  • 快速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快速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所有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常常为子女的学业,操尽了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传说中的神童一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稍加点拨,便能创造奇迹,扬名四海。然而,经过几年的学习,结果却不一样: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最终如愿以偿;有的学生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屡遭挫折,心烦意乱。造成后一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所谓“读书百法”正是此意,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利用大量生动有趣且具有哲理的小故事将你带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寒门长嫂

    重生之寒门长嫂

    重生到一个没有电器网络的时代,置身于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原主的脑子有些痴呆,而且还嫁了人。这不是最悲催的事情,悲催的是她身为长嫂,底下还有一堆拖油瓶,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萌萌哒的小包子管她叫娘亲,好吧,为了这群孩子,只能够拼一把了,没有十八般武艺,有得只是一双勤劳的手,一颗想发家致富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匹夫的世界

    匹夫的世界

    寒门子弟误入仙门深处,获得逆天机缘!梦醒时分,只望终有所依!
  • 守望命运

    守望命运

    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没有雄厚的背景,也没有无可匹敌的学习成绩,甚至在父母关系正常的情况下,弄得像单亲家庭一样。天大的幸运降临,使他拥有了看似无上的权利。命运弄人还是命中注定?一步一步走下去吧。
  • 老朽是猫

    老朽是猫

    本书大致内容:一个注定了“普通”的普通人,遇到他生命中注定的那只超级老猫后,不断重树三观。然后,在各种藏在历史深处的“异常"的漩涡中,普普通通地度过了一生。精彩的世界里,谁真的是哪个世界的主角?
  • 侍蝶

    侍蝶

    有的人喜欢你,却不会说出来,只会一直小心翼翼地在你身边保护着你,保护着你的纯真。这是林若走到最后才发现的,一直在暗地里的,‘保护‘。
  • 千金小姐的贴身家丁

    千金小姐的贴身家丁

    21世纪的王牌雇佣兵,不幸的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了大小姐的御用车夫!
  • 降临于十二点的梦

    降临于十二点的梦

    对你是不知不觉的喜欢,但我们终是情深缘浅不管是何时或是何事,我们终归是孽缘。---沐璃对你是至始至终的爱,我终归逃不出你的心而你,也不准逃开。---帝孤言
  • Bug恋人

    Bug恋人

    陷入绝境的宁为真在捡到一枚“指环”后,人生迎来了大逆转。从待业青年到城市英雄,周旋于各大美女之间,绝色明星、富豪千金、少妇上司、电子萝莉到底谁是他的真爱?鬼神莫测的幻术和千奇百怪的异能大比拼,热血青年和邪恶宗教的对立,魔高一尺还是道高一丈?南海与东月双州争一个座位,各方势力的博弈谁能胜出?海底的遗迹,人类起源之谜,什么才是最终真相?百年前天下无敌的宗师,得到远古传承新人,两者相斗谁能胜者为王?神一样的对手,无计可施的绝境,且看英雄怎样力挽狂澜。
  • 不再让你孤单

    不再让你孤单

    《不再让你孤单》这本书,读全稿,是一种想哭又觉得欣慰的奇秒感受。掩卷良久,我最后用了这样一句话概括:在我们跟生活的较量中,红尘恋事令人璀璨,四面楚歌也让人觉得充盈。在这10个故事里,每个故事的主角,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在读这些故事时候,我们触碰着他们的内心,读着可能属于很多人的秘密。
  • 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

    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