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44700000007

第7章 给纪律重下定义 (2)

家长要选择孩子感爱好的科目进行重点辅导,使孩子在这些方面钻得深些,学得广些,成为这些科目的佼佼者,以此使孩子体验荣誉,增强自信。家长要努力创设机会让孩子拥有自以为了不起的拿手本事,让他得到更多的赞赏。

从家有女儿之日起,我的信念至今未改:只有严格管教孩子,才是真爱孩子。到美国去的很多人都发现,美国人生下来就和心理学家打交道,因为教育孩子必须要学习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要得到心理学家的指导。

所以,做合格的父母必须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孩子的教育从出生时开始,但教育绝不是盲目的。所以我们应该大声疾呼:请正确的管教孩子!注重与孩子的合作而不是控制

许多父母对管教的目的感到糊涂。他们认为管教就是掌握孩子的行为,而不管他们做什么。这样的目标是错误的,而且常常不会改进孩子们的行为。管教不是掌握,而是合作。合作意味着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因为它值得那么做,这样促使你的孩子朝好的方向发展,是一种良好的管教方式;不幸的是,太多的父母每天只知道满足追着他们的孩子硬逼着他们去做事。

管教不应该是一种负担,不应该让其中的每个人都感觉糟透了。

管教孩子并不是越严越好。

父母往往为孩子提供过多过细的帮助,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是坐在孩子身边指指点点,就是亲力亲为,以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老老实实地把作业做完。并且在很多时候,家长习惯于强迫孩子严格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

作为家长,他们不是培养孩子认真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而是每次都要亲力亲为;他们不是让孩子自己找到做错题的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方法,而是唠叨、吵骂个没完。家长也许会说:“是老师要家长每天监督孩子学习、检查孩子作业的。”殊不知,他们完全误会了老师的本意,因为孩子从小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老师是希望家长能和学校配合,多督促孩子学习,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是让家长如此这般地把孩子管“死”。

家长每天守着孩子,未必是好办法。这样会导致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严重依赖父母。有的家长甚至做了孩子的陪读,孩子学到哪里,家长也学到哪里。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依赖家长的习惯和惰性。慢慢地,孩子根本检查不出自己作业中的错,或者一遇到困难就绕道而行。

据对部分学生家长的调查,一些家长总是大胆地放手,让孩子自己管自己。家长先是对孩子进行一段时间严格的管教,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告诉孩子什么事该怎样做,然后再让孩子自己管自己。如果孩子确实可以把自己管好,而且每天能让自己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家长就给予鼓励。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荣誉感,都争强好胜,只要你充分信任你的孩子,大胆地放手让他管理自己,他就会比你想象的还要出色。如果孩子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好,千万不要严厉地批评他,应该多给予理解和安慰,应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在一天天提高。孩子的能力提高了,信心增强了,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愈挫愈勇。

无论是大发脾气还是胡乱扔东西,或是早上不肯穿衣、不愿洗脸……孩子们总是在不断地测试你的忍耐极限,深深地吸口气,不要放弃。

虽然我们已经能克隆出绵羊了,但要哄你的孩子乖乖地穿上衣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仅就管教孩子问题设立一项诺贝尔奖也不为过。美国纽约州的安德瑞·海丝柯尔谈起女儿3岁时的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那天早上,我正准备送基娜去幼儿园,可她死活不穿衣服。我好言相劝、哀求、恐吓,什么法子都用了,她不仅置之不理,反而跑回床上蒙上被子睡觉……我简直让她气坏了,拉开被子在她屁股上打了几下,她就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最后,基娜终于穿上了衣服,不过她的忘性挺大,第二天仍然闹着不肯穿衣服。安德瑞妈妈却为此内疚了好几天,对自己的失去控制感到非常不安!

安德瑞妈妈的行为的确不符合现代育儿观念,但又有哪一位父母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能保持十分理智的态度?尤其是1到3岁的幼儿,都是些自我中心、不明事理、专门考验你耐心的小东西,幸亏他们很可爱,不然的话,真要令大人们厌烦了。因此,要决定什么是适宜的行为并教会(而不是强迫)孩子这些适当的行为,一直是困扰着父母们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使出版了无数的育儿指南、父母必读一类的书籍,对此仍是莫衷一是。能不能教导一个9个月的婴儿不要扯爸爸的眼镜?能不能指望一个14个月的幼儿懂得与别人分享玩具呢?能不能教会一个2岁的孩子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呢?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学教授助理维多利亚·拉维尼说:“问题的症结在于怎样让孩子不是强迫地,而是自觉自愿地做你认为适当的事情。”

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采用“管教”的方式让他们分辨是非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当孩子拽电话,把手指塞进电源插座,用指头去戳别的小朋友的眼睛时,他并无恶意,仅仅是在探索新奇的事物,而这正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主要任务,做家长的总不能因噎废食,把孩子限制起来吧?唯一的应对策略是:把东西挪开、挪开、再挪开!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良行为的发生常常是因为渴求自主,或希望引起他人注意,或仅仅是由于挫折感。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无法分辨是非(大约要到3岁左右才开始分辨是非)。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霍夫曼认为:18至20个月的婴儿已经可以对其进行劝说,他们已经开始懂得适应他人的要求了。

以下是一些幼儿的典型行为:

闹脾气:专家们认为闹脾气是孩子学习表达愤怒和挫折感的正常方式,如果不是闹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多、并随着年龄毫无改观的话,父母无须过分干涉。两岁半的本·卡洛尼就是一个坚持自己的喜好,对试图改变他习惯的人吵闹不休的典型。他母亲说:“他坚持以某种方式刷牙,以某种方式爬上椅子,别人倒果汁必须有他帮助……最近,当本谢谢爸爸后,爸爸没有象往常那样说‘不用谢’,而是说‘不用,谢谢你,本。’本为此就大发脾气。”专家建议卡洛尼夫妇,当本发脾气时不要理睬他,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试着和他谈心,让他解释生气的原因。这种方面有时奏效,有时一点用也没有。但为了哄孩子把他抱起来或顺从他的要求只会使他更加变本加厉。

不愿分享:孩子在2至3岁时才开始懂得与人分享东西,但不要指望他们发自内心的乐意,也不必为孩子的你争我夺而担心。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精神学和儿科学教授斯坦利·格林斯潘说:“孩子与其他儿童的相互交往更为重要。分享是通过这些交往获得的一项成果。”居住在加州的帕蒂·拉尔夫尝试鼓励两岁半的女儿杰西与人分享东西,结果却是成功失败兼而有之。帕蒂说:“她固执地不愿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打人:大人们对孩子动手打人常常是不能接受的。但斯坦利·格林斯潘认为:“不必对此大惊小怪。”有时孩子打人是为了应付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有时候是从同龄小朋友那儿学来的。住在伦敦的13个月大的美国女孩劳拉·斯科特就是一个例子。一次,劳拉打了另一个女孩之后,她的父亲抓住她的手温和地对她说:“不能打人,不能打人。”从此,劳拉就再也没有打过人了。

穿衣服:杰西·拉夫喜欢将衣服前后反穿,或穿互不搭配的衣服,或将鞋子左右反穿,还有一次她想穿着睡衣上学,这些都可能演变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杰西的母亲说:“她只是在学习如何表现自己的意志,只要不过分,我一般是不干涉的。”

吃饭:在维多利亚时代,孩子进餐时都乖乖地坐着将分给自己的食物吃完;而今天呢?如果能让一个不足3岁的孩子在餐桌前乖乖地坐上15分钟以上就是一个奇迹了。父母不断地与孩子作斗争,企图使他们吃各种不同的食物,这实在是浪费精力。马里兰大学人类发展学教授查尔斯·弗莱特认为:“只要睡觉和代谢正常,孩子偏食不是大问题。”格林斯潘则认为:“正确的方法是父母不要给孩子制定过多的规则,应该使规则适合每个孩子的需求。”

就儿童的行为而言,以上列举的都是容易对付的。斯坦利·特雷基博士在《难以管教的孩子》一书中指出:那些过度活跃的孩子对父母的耐性是一种挑战。这类儿童好动、十分任性和固执,注意力难以集中,严重的可以确诊为儿童多动症。临床上很少发现3岁以下的孩子患多动症,但问题却隐藏于这一阶段的发育过程中,如果孩子8个月后仍未显示出有意识的抓取动作、微笑、发声,2岁时仍未显示出对较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相处能力,这些就会是3岁时导致情绪和智力障碍的前奏,届时会出现无法分辨幻想与现实,或缺乏适当的认知和语言技巧,这些问题更令人担心!怎样管教让孩子快乐成长

常常听到新教师抱怨:“爱的教育是不切实际的,我实施了一段时间,结果学生不听,常常弄得教室秩序一片混乱。”深入了解才发现这些新老师误将“管教”等同为“处罚”,所以实施“爱的教育”就不能实施管教。其实不只是新老师,有不少的父母也将管教视为处罚。

要感受孩子的感受。

孩子并非天生就知道对错,是非观念必须通过父母的教导才能懂得,管教就是要帮孩子建立行为的尺度和准则。父母要孩子遵守规矩,但是规矩是成人规定的,孩子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可以那样做不可以。

父母在孩子的行为逾越规矩时,固然要制止,并告诉他这是错的,但是也没必要大发雷霆,甚至责罚孩子。处罚孩子会给孩子这样的信息:个子大的可以打个子小的,侵略是一种手段。

幼儿园里攻击性最强的孩子,有不少是来自以打骂方式管教的家庭。想想自己当孩子时被处罚的经验,很少人会认为这是好的。父母如果能够感受孩子的感受,就不会去处罚孩子了。

要了解孩子特性与孩子一起互动。

管教孩子要先了解孩子的发展和能力。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他们发展上的一些共同特性和能力。父母管教孩子,应根据孩子的发展和能力,去制定行为的要求尺度,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同类推荐
  • 孕产妇饮食营养全书

    孕产妇饮食营养全书

    本书介绍了孕前需要了解的常识、准妈妈孕前的营养准备、准爸爸的孕前营养准备、孩子成长的助力剂——孕期补钙、孕期进补微量元素、孕期进补维生素、孕期宜食的水果、孕期食用蔬菜的讲究等。
  • 别用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别用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本书是著名导演江小鱼和韩国妻子金京心合著的一本亲子教育手记,记录了他们这个“中韩组合”的家庭里,两种教育理念相互碰撞、融合,滋养孩子健康成长的点点滴滴。作者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自私、懒惰、骄横、脆弱、懦弱、低能、贪占等带有普遍性的、影响较大的问题,写下了自己的思考及具体做法,与各位父母分享。
  • 哈佛家训(钻石版)

    哈佛家训(钻石版)

    本书以哈佛人生哲学为主线,讲述了大量的经典案例,寓能力培养干思维拓展之中,通过对孩子自信、诚信、爱心等品质的培养,引导孩子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卓越人生。如果此书是灯,希望能照亮青少年前行的路。如果此书是路,希望能引领青少年走向理想之路。
  • 培养聪明宝宝就这样简单

    培养聪明宝宝就这样简单

    本书介绍了婴幼儿教育的相关内容,包括孩子就是孩子,要玩着教育聪明宝宝成长环境什么样接纳孩子,发现他的闪光点天才的家教智慧,你懂吗等内容。
  • 最精彩的胎教胎教故事:准爸爸讲故事,准妈妈读童谣

    最精彩的胎教胎教故事:准爸爸讲故事,准妈妈读童谣

    本书包含了适合用爸爸慈祥、值得信赖的声音讲给宝宝听的,充满了诚实、勇敢、协作、趣味相关的胎教故事。打破了一直以来主要由妈妈为孩子读胎教读物的这一固有观念。准爸爸讲故事,准妈妈读童谣,同妈妈一起亲身经历胎教的这一过程,会对与孩子出生后的情感交流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热门推荐
  • 一丝领悟

    一丝领悟

    感受一个超能力班级的生活,他们的成长,他们的历练,他们的感情。每一件事情的共同努力,协力合作,促成了这个神奇的班级,这个永远1405.
  • 异乡战记

    异乡战记

    一位魂穿异界的国术大师,在异位面的热血传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商海潮生

    商海潮生

    本书的架构主题是商业、爱情,书中的多数桥段,均取材于改革开放30年以来真实发生过的商业案例。小说人物也是借鉴了那些传奇的真实经历,可能会出于情节需要,有些与实际不符,希望不要断章取义。关于爱情,文中在渲染浪漫主义的同时,也力求真实,许多人在现实中也曾那样爱过。
  • 星海武帝

    星海武帝

    横飞剑走,踏水不波,走壁飞檐,钢筋铁骨……早已不是梦想!高山之中,一位不出世的老师父,一脚将他的嫡传弟子踹进世俗!目的——就是混口饭吃……谁想到,他居然……
  • 单身狗的自我修养

    单身狗的自我修养

    活在这个年头,如果没有梦想,咸鱼和狗你挑哪个?
  • 异世全能高手

    异世全能高手

    “什么?他是于凡?天啊,是那个遇万千少女而不乱心,对异世对手而不从心的于凡吗……”在国际贸易的一次交易中,在全世界的瞩目里,一个青年,站在世界最高交易的平台上。手里始终拿着一本破旧的书,青雉的脸庞上带着一副银蓝色眼镜,让他多了几分沉稳!
  • 堕冥

    堕冥

    他出生的时候,整个世界为之颤抖,大地在崩塌,天空被撕裂。一座与天地同时诞生的家族,分崩离析,无尽的苍穹,为之黯淡。曾经掌控亿万万亡魂,今险成亿万万亡魂之列。自斩修为,落入凡尘,狠心封印,躲避来自天宇的追杀。他们的离去,他的苏醒,那源自混沌之初的血脉,慢慢苏醒。
  • 女神是怎样被坑爹的

    女神是怎样被坑爹的

    从前有一个貌如女神的姑娘叫夏轻歌。她喜欢一个技术性宅男叫贺至善。还有一个男神级别的哥们喜欢她叫宋白。他们纠结来纠结去。然后,她就变成了女人。子曰:三人行,必有炮灰也!
  • 鬼拍手之阴阳迷城

    鬼拍手之阴阳迷城

    一位小说家偶尔闯入一个亦人亦鬼的迷幻世界,碰到了许多让他难以想象的奇异事件,最终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人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