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57700000022

第22章 企业资源理论

主流现代企业理论都是基于契约观的企业理论。在这个框架中,我们关注的是一项交易应该在企业内部生产还是应该在市场上购买的问题,由此得到企业的本质就是通过权威来配置资源从而达到节约交易费用的特殊组织。或者说,在科斯主义的分析框架中,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存在,能够发展到多大规模关键是看该组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节约交易费用。这无疑大大深化了我们对企业的认识,然而当我们在为科斯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欢呼的时候,一些经济学家却在冷静地思考着这样一些问题(杨瑞龙,2005):企业仅仅靠节约交易费用就可以生存和发展吗?企业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令人惊讶的是,在企业的契约理论刚刚兴起的时候,理查德森等人(Richardson等,1972)就已开始反思这些问题了,并由此逐渐产生了一个认识企业的新视角,即关注于企业的生产性的理论——企业能力理论。该理论框架强调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生产性知识和能力的集合。与新古典经济学和企业契约理论根本不同,企业能力理论主张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性,强调企业成长的根源是内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企业理论研究主要转向了企业内部,不过受其分析范式的影响,其理论价值受到了限制,不过因为它更加贴近企业现实,从而得到了广泛推崇。在本章中我们将集中介绍企业资源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和企业知识理论。

一、企业资源基础论的形成背景

长期以来,研究者围绕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产生了许多理论和流派,这些研究多从产业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的角度,着眼于把企业的最终目的看成是超额利润的追求者,在企业如何达到这一最终目的的方式上,各理论和流派对企业的定义、分析的视角等有所不同,其中具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是以迈克尔·波特(1980)为代表的强调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结构的产业分析理论。该理论受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认为企业作为一个“黑箱”,是同质技术上的投入、产出系统,企业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并且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相对确切的技术关系。他沿用经典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主张从外部环境中寻找机会,认为超额利润源于产业中认识有利结构性特征的基本能力,认为决定企业赢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强调产业结构分析是建立竞争战略的基础,理解产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分析的起点。

迈克尔·波特的产业分析理论在解释公司绩效与环境的关系上获得了相当的认同,开创了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先河,但对于企业资源与绩效间的研究显得不足(Barney,1986),该理论难以对同一行业内企业间利润差距的深层原因作出恰当的解释,致使战略管理领域存在的两个基本问题仍未得到解决:①为何各公司间彼此不同?②为何有些公司可以领先其同行业并持续其竞争优势?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实证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对上述理论的质疑,Rumelt(1991)的研究发现:产业内中长期利润率的分散程度比产业间利润率的分散程度要大得多。他认为,表现为超额利润率的企业竞争优势并非来自外部市场力量和产业间的相互关系,而应当是市场力量以外的、存在于企业自身的某种特殊因素在起作用。研究者认为,在信息技术与全球化的带动下,企业竞争环境的变迁较之过去更为快速和激烈,因此,企业对于外在的动态竞争环境的分析与掌握将比过去更为困难,相比之下,企业的内部资源与能力容易管理与控制,更适合作为企业拟定战略方向时的参考依据(Grant,1991)。由此而来,研究者将探索企业竞争优势的着眼点和对战略管理“不同投入”重要性的认知,逐渐从外部转移到企业内部,“资源基础观念”(Resource-Based View, RBV)与“资源基础理论”便在对主流战略理论的反叛中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目前战略管理领域中的主要理论前沿之一。

二、企业资源基础论的理论溯源

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资源基础观方面的研究还是相当零散的。张伯伦(Chamberlin,1933)和罗宾逊(Robinson,1933)是最早研究企业特有资源重要性的两位经济学家。与传统的市场结构理论不同,他们重点研究了企业的异质性,并认为特有的资产或能力是使企业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并获取经济租金(Economic Rent)的重要因素。张伯伦在研究中曾列举了企业的几种关键资源,如技术能力、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管理者独立工作或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商标、专利等,这些资源在以后被广为引用(Day,1994)。

1959年,潘罗斯(Penrose)进一步发展了资源基础观点。潘罗斯认为,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单位,同时还是一个由各种生产资源组成的集合,管理者通过管理决策将这些生产资源在不同的使用者或部门之间进行配置。潘罗斯研究了管理者在培育和配置资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资源和企业界限之间的关系,并且她还对资源的性质和作用提出了许多敏锐的看法。

尽管潘罗斯的理论在资源基础观点学者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Markides和Williamson,1996),但是由于当时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忽视甚至否定了企业差异的存在,潘罗斯的声音在经济学界显得相当孤单。然而,总结组织经济学的一些著名流派,如新古典完全竞争理论、贝思的产业组织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芝加哥学派的信息成本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理论,我们可以发现资源基础观点同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资源基础观从传统组织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还拓展了资源的范围,并且,它认为资源是不完全流动的,复制障碍可以使企业间的异质性长期存在。

1984年,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正式提出了资源基础观,然而,这个概念依旧没有引起其他学者的关注。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波特理论对产业结构的过分关注招致了众多学者的批评,通过实证研究,他们不仅在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间发现了业绩差异,而且对于不同产业的企业来说,业绩差异也同样存在(Cubbin,1988;Hansen,1989)。这是波特理论所无法解释的。于是学者们开始对企业的特有资源产生兴趣。他们积极主张采纳资源基础观,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重心也开始转向了企业的特殊资源(资产、技能或能力)。1994年,沃纳菲尔特的研究成果被美国战略管理杂志授予最佳论文奖并被称为“在一个非常重要领域所作出的开创性的研究成果”(Zajac,1995),综合经济学严密性与管理学现实性的资源基础观从此在企业理论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黄旭,2005)。

三、企业资源基础论的主要内容

1.企业资源的内涵

企业资源是企业赖以形成和运作的基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资源的有机组合体。巴尼(Barney,1991)认为,企业资源包括企业所控制的、能用以制定和实施战略以提高效率和效果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程序、企业品质、信息与知识等。以传统的战略分析术语来说,企业资源就是企业能够用来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实力。企业资源分为三类:实物资本资源、人力资本资源和组织资本资源。实物资本资源包括企业使用的有形技术、厂房和设备、地理位置和原材料使用权;人力资本资源包括企业中管理人员和工人个体的训练、经验、判断、智力、关系以及洞察力;组织资本资源包括企业的正式报告结构,正式和非正式计划、控制和协调系统,企业中团体内的非正式关系,以及企业和其环境中团体之间的非正式关系。当然,并非所有这些资源的所有方面都是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相关资源,有些资源的特性或许会阻碍创造价值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有些则降低企业的效率和效力,有些则没有什么影响。

除巴尼以外,还有许多学者探讨过企业资源的定义。如蒙格尔(Menger)认为,机器设备、货币等的积累和储备就是企业的资源;沃纳菲尔特认为,企业强项或弱项的所有一切都是资源,包括了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达伏特(Daft)认为,资源是企业所控制的并能用以制定和实施战略以提高效率和效果的因素;米特和斯科美克尔(Amit, Schoemaker)认为,企业资源是由企业所控制或拥有、能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以满足人类需求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人力的和非人力的所有投入要素;格兰特(Grant,1991)认为,资源是生产过程的投入要素等。有的学者甚至将社会外部资源也纳入企业资源的范围。

综观上述定义,如果以投入要素作为标准,则一些经投入后再生产出来的有价值的无形资源有可能被排除在企业资源范围之外,如果以拥有或可控制作为标准,则会忽视一些不能或不易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企业资源,如仅能对企业施加影响的资源,企业的社会认知资源和其他外部性资源等。因此,以功效作为标准,对企业资源赋予一个相对宽泛的定义是比较合理的,即凡是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影响企业价值(租金)创造的所有经济事项都可以视为企业资源(王国顺,2006)。

2.可持续竞争优势和经济租金

通过上述回顾我们可以发现,资源基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早期的垄断竞争经济学,这有助于解释它对竞争优势理论的吸引力,因为市场竞争理论比其他理论更少依赖经济学基础(Bartels,1988)。资源基础观点假设企业管理的理想目标是可持续竞争优势(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持续地获得经济租金。下面我们将分析可持续竞争优势及经济租金产生的资源基础。

1984年,戴伊(Day)在竞争优势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维持竞争优势”概念,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初见端倪;1985年,波特在研究竞争的基本战略类型时正式提出了“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概念;1991年,巴尼(Barney)为可持续竞争优势下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即可持续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实施了一种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未同时实施的价值创造战略,并且这种战略及其收益是其他企业所无法仿制的;霍夫曼(Hoffman,2000)后来对巴尼的定义进行了修正,他认为可持续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实施某种独特的价值创造战略所具有的长期优势,并且竞争对手没有同时实施或者无法复制这种战略。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具有非常的理性,经济租金将会因此而消失(Schoemaker,1990)。然而,资源基础观认为,当企业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时,它将能够获得经济租金,其中包括李嘉图租金(Ricardian Rents)、张伯伦租金(Chamberlinian Rents)和熊彼特租金(Schumpeterian Rents)。李嘉图租金是基于资源稀缺性而产生的,即有形资源越稀缺,其价格就越高,一个资源禀赋良好的企业就能够比禀赋差的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租金;张伯伦租金是基于资源的垄断性产生的,通过利用经济规模、高额的转移成本等机制建立行业的高进入壁垒,企业可以获取额外的垄断经济租金;熊彼特租金是基于创新的租金,它是由具有特殊知识与技能的企业在一个不确定性很高的复杂环境中承担风险并形成独创的洞察力而获得的(黄旭,2005)。

3.企业资源观点的基本假设

企业资源具有异质性和不完全流动性是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的基本假设。如果一个产业中各个企业的资源具有完全同质性和完全流动性,则这个产业中的任何一个企业均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当一个企业制定和实施一项具有创造价值的战略时,这个产业中的其他任何一个企业均可以立即进行模仿,任何一个企业均不能获得比竞争对手高的利益,即均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基于这一结论,资源异质性和不完全流动性是企业能够获得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前提。巴尼从首动优势和进入、流动障碍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证(Barney,1991)。

(1)首动优势与资源异质性和不完全流动性假设。在一些情况下,产业内第一个实施某种战略的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首动企业可以先于那些后实施他们的战略的企业获得销售渠道,同顾客建立起亲善关系,或者建立起好的声誉。因此,首动企业可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但是,如果参与竞争的企业掌握有完全一样的资源,那么,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由于首动而获得竞争优势,这一点是很清楚的。要成为先于其他企业实施一种战略的首动者,该企业必须能洞察到可以实施一种不被产业内其他企业或潜在进入企业拥有的战略机会,这种独特的企业资源(有关机遇的信息)使得消息更灵通的企业可能先于其他企业实施它的战略。但是,根据完全同质性假设,在这类产业内并不存在特殊的企业资源,如果这种类型的产业内的一个企业能制定和实施一种战略,那么所有其他的企业也同样能制定和实施该战略,并且这些战略是并行地被制定和被实施的,因为完全一样的企业能意识到相同的机会且会用同样的方式利用该机会。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产业内从不存在首动优势。而是说,因为存在首动优势,所以产业内的企业对于它们所控制的资源必须具有异质性。

(2)进入流动障碍与资源的异质性和不完全流动性假设。即使产业内的企业是完全同质的,但如果存在强大的进入障碍或流动障碍,那这些产业内的企业与不在该产业内的企业比较起来还是可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这个持续竞争优势会以这些被进入或流动障碍保护的企业的超过正常经济效益的业绩得到体现。

另外,进入或流动障碍只有在当前或潜在的企业在它们所控制的资源方面是异质的且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异质性要求是不言而喻的。当存在进入或流动障碍时,被这些障碍保护的企业与那些寻求进入这一被保护的竞争领域的企业相比必定实施不同的战略。被限制进入的企业不可能实施和产业内企业相同的战略。因为战略的实施需要利用企业资源,被限制进入的企业不可能实施和产业内企业相同的战略意味着寻求进入该产业的企业必定没有那些与产业内企业拥有的与该战略相关的相同的资源,因此,当竞争企业所掌握的与战略相关的资源异质时,进入或流动壁垒就存在了。

为使进入或流动障碍存在,要求企业资源是不可流动的,这一点也是很清楚的。如果企业资源是完全可流动的,那么任何所需的资源对于那些寻求进入该产业的企业来说都是易于获得的。而这些寻求进入该产业的企业一旦获得了这些资源,就能够与该产业内的企业以相同的方式制定和实施相同的战略,那这些战略就不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这里也并不是意味着进入或流动障碍不存在,而是说只有当企业资源不是同质地分配在各个企业之间且这些资源不是完全可流动时,这些障碍才能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产业内的企业之间,还是在产业内与产业外的企业之间,企业资源具有异质性和不完全流动性是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的基本假设。

4.资源基础观对优势资源特性的分析

一个企业要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它的资源就必须具有相对于现行和潜在竞争对手的异质性和不完全流动性。换句话说,并非所有的企业资源都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潜力。如果要具有相对于现行和潜在竞争对手持续竞争优势的潜力,企业资源必须同时满足如下四个条件(Barney,1991):①企业资源必须是有价值的,能利用企业环境的机会,抵御企业环境的威胁。②企业资源必须在企业现行和潜在的竞争对手间具有稀缺性。③企业资源必须是不可完全模仿的。④企业资源不能存在有价值的、并不稀缺和并非不可完全模仿的战略等价替代物。

第一,价值性。企业资源有价值是指企业资源能使企业选择和实施改善企业效率和效力的战略。企业资源有价值仅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或持续竞争优势的可能源泉。传统的“优势、弱势、机会、威胁”企业业绩模型认为,只有当战略能够利用企业环境中的机会并抵御企业环境中的威胁时,企业才能改善其业绩。基于资源的企业业绩模型认为,当企业品质能够利用企业环境中的机会并抵御企业环境中的威胁而导致企业业绩改善时,则这些企业品质具有一些成为竞争优势之源的特征。企业资源有价值是对竞争优势环境论和资源论的重要补充。环境论模型帮助分离出利用机会并抵御威胁的企业品质,然后从中甄别出作为资源的企业品质。资源论模型找出产生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所必须具有的特征。企业资源的价值还会随着消费者口味、产业结构、技术的变化而变化,甚至贬值,最严峻的贬值为“熊彼特革命”有可能导致企业几乎没有获得竞争优势的希望。

企业资源必须在所选择的产品市场中,与企业的经营模式相结合,才具有竞争价值。例如,市中心的超级市场与郊区的量贩店所需的资源是不同的,如果将两者的资源对调,就会出现不相关的资源而毫无竞争价值。

企业资源必须具有耐久性,才具有持续竞争价值。有些资源如机器、设备、有专利保护的技术等只具有一定程度的耐久期限,因为机器、设备的损耗和折旧是在所难免的,而有专利保护技术的保护期一过,价值就大打折扣。有些资源如品牌、商誉、经营能力等则可以长期拥有,没有时效问题,因为它们大多蕴藏在组织之中,与个人的去留没有即时性的关联,一般属于耐久性高的组织资源。有些资源如企业真正拥有的人力资源具有自我增强的特色,优质人力资源在适宜的环境中会持续提升其能力水准,拉大与竞争对手的优势差距。

另外,企业资源的价值还具有动态性。因为如果对企业资源实施持续的投入和经营,则这些企业资源的价值就有可能实现保值和增值,这无论对于实物资本资源,还是对于人力资本资源和组织资本资源都是这样。企业资源价值的动态性启示企业,要具有战略眼光,长期用心经营、管理其企业资源,特别是战略相关资源,以维持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

第二,稀缺性。企业资源稀缺指的是该项资源仅由单一的或极少数的竞争者所拥有。只有当有价值的企业资源同时又是稀缺时,才有可能成为竞争优势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否则,如果一项特殊的有价值的企业资源被众多企业拥有时,则这些企业中的任何一家均有能力以相同的方法来利用这项资源,选择和实施共同的战略,因而任何一家企业均不具有竞争优势。企业资源越稀少就越具有竞争价值。对于一项资源是这样,对于多项资源组成的资源集也是这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有价值的但普遍的企业资源不需要,相反,它们被用来创造一个产业中的竞争均衡,因而保障企业的生存,或至少能使企业获得短期的竞争优势。在竞争均衡条件下,虽然没有一家企业能获得竞争优势,但均提高了经济生存的可能性。因此,资源的稀缺性、独特性是一项重要的价值指标。这一条件启示企业不能仅仅注重标杆学习,还必须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企业的定位和经营模式创新等问题上,因为一味学习的结果仅使大家具备相似的资产或能力,而并不具备提升竞争优势的价值。知识产权、相对议价能力和镶嵌资源是稀缺资源中的三种重要形式。

(1)知识产权。系指当企业所拥有的技术性资产或能力一部分依附于员工时,员工能在其他企业中使用的这些技术性资产或能力。资源稀缺性要求在知识密集的产业或追求知识本位优势的企业有必要通过较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使员工留下,而保有技术,以维持资源的稀缺性。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或企业中,经常通过让员工入股的方式来使员工也成为企业的所有人,以解决员工流失而导致企业资源流失的问题。

(2)相对议价能力。系指当员工拥有的技术在A公司可以形成竞争优势,而移到B公司也具有同样功能时,员工所拥有的议价能力。当员工拥有的能力在人力市场上越难找到,对企业重要性越高,员工的议价能力就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总是处于议价能力低的一方。为了专用该项资源,企业就必须付出相当高的代价来保有资源,以维持竞争优势。

(3)镶嵌资源。指的是员工个人拥有某项资源的程度。个别员工离开而资源仍然留在企业内,就代表资源高度镶嵌。品牌、经营能力大多属于高度镶嵌的资源。一般而言,无形资产的镶嵌程度要高于有形资产而不易流失。

关于稀缺程度,巴尼认为,在一个产业中,拥有特殊的有价值资源的企业数小于这个产业中产生动态完全竞争所需的企业数时,这项特殊的有价值资源(集)就具有产生竞争优势的潜力。

第三,不可完全模仿性。资源不可完全模仿指的是当企业因拥有某项资源而具有竞争优势时,其他企业不可能通过模仿而完全拥有该项资源,因而具有竞争优势。复制和替代是模仿的两种方式,前者为模仿企业建立与被模仿企业相同的资源,后者为模仿企业用另外的资源去替代模仿的资源。形成企业资源的不可完全模仿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①一个企业获得资源的能力取决于独特的历史条件;②一个企业拥有的资源和一个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联系具有因果模糊性;③产生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具有社会复杂性。

(1)独特历史条件和不可完全模仿资源。除同质性和流动性外,企业竞争优势环境论模型的另一个假设是,企业业绩独立于企业的特殊历史和其他特殊品质。资源论模型放松了后一假设,认为企业是历史和社会的实体,它获取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取决于它的时空地位。一旦历史上的独特时间过去,不具有时空依赖资源的企业就不能获取它们,因而这些资源就是不可完全模仿的,最典型的如卡特皮拉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各同盟国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世界性服务和网络(在两天之内保证把卡特皮拉设备的任何部件送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巴尼认为,资源论者的这一理论并非独一无二,传统战略研究者(如安索夫等)也有类似观点。企业收购、企业地址、科学突破以及企业文化等因与企业独特历史条件有关而往往具有不可完全模仿性。这些资源可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2)因果模糊性和不可完全模仿资源。当一个企业所控制的资源和它的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联系不能被揭示或不能被唯一地、非常完全地确定时,我们就称之为具有因果模糊性。在因果模糊性的条件下,一个企业试图通过资源的模仿而复制一个成功企业的战略是困难的,因为不知道应该模仿何种资源。模仿企业可以描述被模仿企业的资源,但被模仿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可能来源于其他没有被描述到的企业资源。因此,具有因果模糊性的企业资源就具有不可完全模仿性。

反之,当企业的资源和它的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联系被揭示时,其他企业即可学习到这种关系,因而模仿成功企业的资源,进而使成功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不再具有优势。因此,因果模糊性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巴尼(1995)在“从内部寻求竞争优势”一文中所论的“无数小决策的重要性”就是因果模糊性的一个实例。

(3)社会复杂性和不可完全模仿资源。企业资源具有不可完全模仿性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企业资源也许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超出了企业进行系统管理和影响的能力。基于复杂社会现象的企业资源,大大限制了其他企业模仿这些资源的能力。具有社会复杂性的企业资源非常广泛,例如,企业经理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企业文化、企业在供给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声誉等。但复杂的实体技术如机器工具、机器人、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等,由于具有典型的可模仿性,因而没有包含在这种不可完全模仿资源之中。另外,实体技术的运用常常包含社会复杂性企业资源的运用。如果社会复杂性企业资源没有被模仿,那么结合社会复杂性企业资源、实体技术运用的企业有可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第四,替代性。资源替代指的是某项资源的功能作用能否被其他资源所替代。如果两项(或两束)企业资源能独立地执行相同的企业战略,我们就说这两项(或两束)企业资源是战略等价物。如果企业资源存在战略等价物,则其他现行的或潜在的竞争企业就能够使用不同的资源、应用不同的方式来执行相同的战略,因而就不具有持续竞争优势。

替代资源至少具有两种形式:①类似。虽然一个企业去精确地模仿另一个企业的资源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去替代类似的企业资源却是可能的。例如,高水平的顶层管理团队不太可能被精确复制,但是发展自己独特的管理团队却是可能的。虽然特殊企业的特殊管理团队是有价值的、稀缺的和不可完全模仿的,但如果存在战略等价物,则这支高水平的顶层管理团队就不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②不同。非常不同的企业资源也可以是战略替代物。从企业未来愿景的角度出发,具有超凡魅力领导人的企业资源和具有正式计划系统的企业资源也许是战略等价物,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王国顺,2006)。

四、企业资源理论的评析

1.企业资源理论的主要贡献

(1)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形成了新的理论分支,树立了新的努力目标,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试图以资源作为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分析起点,开创了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理论研究领域,初步形成了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分支,这一领域和分支的研究方兴未艾。与此同时,这一研究横跨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开创了管理问题的经济学研究以及经济问题的管理学研究传统,学术界正在试图构筑一个综合框架,以打通这两个学科的边界而实现融合,这为学术研究树立了新的努力目标。

(2)从企业内部寻找企业成长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成因,实现了研究方法的转变。20世纪60~80年代,企业研究揭示了经营绩效和外部市场环境之间的关系(SCP)等分析框架理论,认为大多数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决定了厂商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决定了企业的业绩,继而形成了以波特为代表的产业组织理论、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理论,以及PIMS(Profit Impact of Marketing Strategy)等理论,其特点是强调企业成长和持续竞争优势的环境论(外因论),强调外部因素,忽视了对内部因素的研究,其结果是,既存在理论上的缺陷,也产生了实践中的误导,并导致了许多现象无法解释,如同一产业中的不同企业的业绩差异有时会很大、通用战略会失灵等。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却从企业内部入手、从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角度寻找企业成长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成因,实现了研究方法的转变,弥补了理论上的缺陷,矫正了实践中的误导,将理论、实践与方法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3)总结了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的类型及其特征。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的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总结,其结论不尽相同,但最具代表性的是巴尼的实物、人力、组织三种类型和有价值、稀缺、不可完全模仿和不可完全替代四大特征。依据这些结论,我们可以大体判断某一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竞争力。

2.企业资源理论的主要不足

(1)逻辑起点构筑工作远未完成。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其理论体系构筑的关键之一。企业理论构筑的这一工作尚缺乏开山力作,任务远未完成,因此,也可以说该理论尚不成熟。

(2)理论体系的参数化工作远未完成。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是其理论体系的参数化完成情况。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体系的参数化工作远未完成,无论是资源的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还是不可完全替代性均是如此,它们目前的研究状况都不能有效地、直接地实现参数化、数量化,妨碍了该理论的定量分析和实际应用。

(3)基于实践检验的理论分析困难。企业成长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理论上可以归因为企业内部的独特性资源,但从实践的角度看,这种归因和分析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人们无法正确确定企业众多资源中,哪种或哪个组合的资源对企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难以确定企业资源的价值是因为无法将各种资源的作用隔离开来。在现实中很可能是一组资源在起作用,而非某个单独的资源决定企业的成功。另外,不同的资源配置可能产生相同的价值,相同的资源配置可能产生不同的价值,这些价值产生的资源原因是什么呢、如何分析,也是实践中的难题。因此,竞争优势与资源的关系难以识别、分离和度量,也难以检验,基于实践检验的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分析比较困难。

(4)忽视了独特性资源之外其他资源的价值。独特性资源需与其他资源共同作用才能决定企业的成功,而独特性资源与其他资源的界限难以理清,因此,作用谁多谁少、谁大谁小难以界定,从而导致实践中忽视独特性资源之外其他资源的价值(王国顺,2006)。

同类推荐
  • 企业基本功:中小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规范大全

    企业基本功:中小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规范大全

    本书遵循实用的原则,较为全面地解答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常见的难题。我们就企业如何进行经营策划、经营管理、经营运作等核心实务工作和如何处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法律事务等问题进一步展开了说明,是一本企业经营管理者手上必备的实用细节全书。一册在手,企业管理中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 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成功奥秘

    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成功奥秘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而快速地发展,在中国的商业画卷中,零售业毫无疑问是未来中国最具挑战性,也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这一。如何正确地认识零售业,如何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零售业的知识,这是盘旋在每一个对零售业怀有浓厚兴趣的人心中的问题。本书选取了零售巨头沃尔玛的个案,一步一步,以一种全景式的、立体的手法向我们讲述了沃尔玛从创建、发展,到最终成为零售业巨鳄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全过程。崛起的策略、文化的策略、竞争的策略、销售的策略……本书中我们能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沃尔玛在商业竞争中战胜对手逐步走向卓越的众多策略,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本土零售业的启示以及对于中国零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 和商制胜

    和商制胜

    和谐经济,是经济过程人和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对称,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结构的合理有序,是老板之间、股东之间、出资者和管理人员之间、老板和员工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合作伙伴之间、团队成员之间、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双赢合作,是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之间、生产链的上一个环节和下一个环节之间的最佳组合。只有经济过程、企业内外各种关系协调有序、和谐运作,才能发挥经济主体的最佳功能。
  • 销售战将:“90”后销售菜鸟到销售高手的实战纪实

    销售战将:“90”后销售菜鸟到销售高手的实战纪实

    《销售战将:“90后”销售菜鸟到销售高手的实战纪实》推出了巨海集团7位“90后”在工作中的突出事迹,介绍了他们对销售工作的认识和从事销售工作的心得体会,他们在年轻员工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真实呈现了巨海集团年轻员工创新发展、勇担责任、开发客户的真实案例,不失为企业文化宣传和员工培训的有用教材,对做好新一代年轻员工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鼓舞士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决胜红海,生死转型

    决胜红海,生死转型

    有些企业家说,他们的商业模式很好。但我们看他们的商业计划书时,看到的却只是一个商业创意。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肯定是要有一个好的商业创意,但商业模式是一个包括客户价值创新、收入模式、组织架构的系统,商业模式的创新意味着整个企业的改革。唯有如此,企业才可能持续赢利。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给超级影帝守活寡

    我给超级影帝守活寡

    结婚两年,纪念和影帝老公见面不超过五次。离婚当天,纪念发了微博:“老公还给你们了,请某些粉丝别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我了,谢谢!”影帝表示:我就算饿死,死外边,从这里跳下去,我也不会喜欢纪念的。然后,他真香了。据说,有人看到,某影帝绑了十八线女演员,去民政局复婚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姐的坏男人

    大姐的坏男人

    [花雨授权]这看起来有点眼熟的家伙,竟暗示她是投怀送抱的不正经女人!?拜托!她只不过是刚搬来,哼,这种空有皮相、没有内涵的跩男,她才不屑……呃?等等!他就是那个她很喜欢的顾氏集团的执行副董事长!?
  • 医道仁仙

    医道仁仙

    一个手镯,一个隐世宗门的传承,掀起了现代都市的江湖风云。平凡的年轻人秦毅得到了妙手神医门的传承,开始了人生的逆袭。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没落的妙手神医门重新走向辉煌。在江湖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说!
  • 花心之后认定你

    花心之后认定你

    高彦泽是谁?他可是坐拥上亿身家的集团总裁!论财论貌论教养论学识,地球上有多少男人能比得过他?怎么找了个女朋友没有像狗血小说里说的那样对自己爱得死去活来,反而一年三百多个日子,能见到她面的时候光用手指就能数清楚了?这还算什么情侣!这还算什么女友!这还谈什么恋爱!所以……他决定了——他要花心!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班头传

    班头传

    江湖上最努力的班头,以及他的精彩人生。说的不是如何才能够成功,却只是简简单单讲一个青春、诙谐、搞怪且励志的故事!
  • 蜻蜓王妃

    蜻蜓王妃

    小蜻蜓,等我可好?元也哥哥,来生换我守护你。你不记得青亭,那你是否还记得这蜻蜓簪子,那是你送我的求婚礼物……
  • 十万个发泄

    十万个发泄

    如果生活压力大,没处发泄,好你来对地方了,这本书专为你们量身定做!
  • 乔的怪奇物语

    乔的怪奇物语

    作品源于50年代的一段故事,泛黄的夏日,看不见的笔友,一段离奇的故事就此展开。
  • 星空大航海

    星空大航海

    “浩瀚的宇宙是人类的向往,无边的星空是勇士的乐园”战机战斗群,机甲骑士团,古代舰船,太空要塞,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人类的崛起,古代船的争夺,宇宙奇物的归属,泰坦族的霸气,虫族的入侵,这是一个瑰丽但并不平静的宇宙。“我总是对宇宙怀有一颗敬畏的心”穿越者陆星凡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