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94600000006

第6章 大秦帝国枭雄

第一节 秦王之师:王翦

王翦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不过,王翦的前辈中却没有出现过一位足以担当大将之才的武将。王翦自然也是和那些兵家一般早识得刀枪的。在他的幼年,伴随他成长的就是孙武、司马的兵书和许多的他父亲、叔叔给他制作的木头的十八般兵器。王翦自己最喜爱的兵器是一柄开山大刀。那刀虽然也是木制的,但是分量很大,足有现在的10多千克。这在一个成人抡起来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分量了,在一个不满八岁的幼儿来看,那就是天文数字了。因为刀有10多千克,那至少要25千克的力量才可以玩得转。

王翦和秦国一些有名的武将的儿子玩耍,他一般只需要把大刀在空中舞圆了,那气势就足以把那些孩童给吓住了。于是,王翦很快就又开始去练习骑射,骑马、射箭再合成的一种功夫。王翦的力量很大,他在九岁的时候就可以拉开一种强弓了。自然那种强弓在那些成名的将军面前不值一提,就是很多校尉也是可以拉得开,但在10岁以下的孩童中,王翦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了。王翦射箭很准,但是在和伙伴们进行摘下箭矢的苇箭比试中,王翦往往只瞄准了对手,引而不发,凭自己的气势就战胜了对手。

后来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三晋,数破楚军,燕王逃亡。秦王嬴政欲灭楚国,倾心于年少壮勇的秦将李信,认为他贤能果敢。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虏获太子丹。秦王曾问李信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20万即可。秦王又问王翦,王翦道:“非六十万不可。”秦王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于是派李信及蒙武将兵20万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话,就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这时的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攻平与(今河南平舆北),蒙恬攻寝丘(今安徽临泉),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

秦王嬴政听到秦军失败后,大怒,使他知道王翦确有远见,于是亲自到频阳向王翦谢罪,说:“我没有听从将军的话,李信终使秦军受辱,如今楚军逐日西进,将军虽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弃寡人?”王翦辞谢说:“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乱,希望大王另择良将。”嬴政坚持要王翦领兵,王翦说:“若非要用老臣,必给我60万大军。”秦王允诺。于是王翦率60万秦军伐楚,嬴政亲自送他至灞上。王翦行军前大多向秦王要良田屋宅园地,嬴政说:“将军既已出兵,何患贫穷?”王翦说:“为大王部将,虽立战功却终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亲近臣下之时,多求良田屋宅园地,为子孙置业。”嬴政大笑。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认为他求赏太过分,王翦却说:“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倾尽全国兵力,交付给我,我只有以多请田宅作为子孙基业的方法来稳固自家,打消秦王对我的怀疑。”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领兵伐楚,楚军听说王翦集60万大军前来,也尽发国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60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坚壁而守,不肯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好酒好菜安抚他们,同时与士卒同饭同食,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军,以待最后殊死一战。不久,王翦打听士兵以什么来娱乐,有人回答说:“投掷石头,跳远比赛。”于是王翦发令出兵。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出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州东南),斩杀将军项燕(一说项燕自杀),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

长平一役,武安君白起使用欺诈的手段,把40万赵军坑杀。但是,赵国却在遭受这样的打击后却变得全民空前地集中了、团结了。刚刚取得战胜40万赵国精锐之师的秦国军队,却在王陵和王龁等人的指挥下,被疲惫的赵国少年军和前来救援的同样是疲惫不堪的魏韩军队打得狼狈撤离出赵国。秦军损兵折将达到了10万。

就在秦王为寻觅不到足以取代已故的武安君的将才的时候,年轻将领王翦请缨来了。他在朝廷上大声地说了自己的意见:我们不能等,韩魏赵虽然战胜了大秦的军队,但是他们因此也元气耗尽了。他们更需要停战修养。虽然我们秦军也遭受了一些挫折,但我们的元气未损,士气不衰反涨。更重要的是今年巴蜀谷米大熟,而东方六国正在遭遇蝗虫灾害,他们的国力下降,而我们的国力上升。现在正是我们灭掉六国的最好时机,时不我待。大王,我们出兵吧!

就在秦军战败退却十天以后,30万大军在各州县充足的粮草辎重供应下,只携带了轻便的武器就出关而去。他们的重装都已经在各地的前沿等候着了。等这些秦军一到,人马再和武器结合,就形成了秦军战无不胜的战斗力。士气已经悚惰了的赵军被秦军一击即溃。而王翦又是一个善于斗心的战将。往往秦军军力未到,战势就先一步摧城拔寨了。几乎兵不血刃,九座赵城被攻下。面对孤城邯郸,王翦没有轻易下令总攻。他们对邯郸实行了三面的包围,而在通往秦国西北的方向却空着一面没有部署任何军队。

六国也不来救援,因为秦军的机动力就在邯郸蓄势待发,随时可以打击外援。

秦军从北方匈奴取得的质量一等的战马现在发挥了威力。六国的骑兵还没进秦军战马的攻击圈就纷纷退却了。在战马退却的同时,秦军的兵器也要了六国士兵的生命。一马倒绝,千马心寒。于是,六国军队兵败如山倒。他们也不是不想救援,派出的试探部队全都败北,而自己的军力也有有限的时候,谁敢于举国冒险呢?邯郸终于在被困341天后,已经饿得面黄肌瘦的赵国人出城门投降了。

王翦给人的印象是一员智将,在伐楚之时,用请求赏赐田地来消除秦王的疑心,并成为一个典故,“王翦请田”由此而来。“王翦请田”也就成了明哲保身的代名词。从王剪率60万秦军伐楚攻百越直到班师回朝,秦王都不曾表示过怀疑,实属难得。

王翦虽然足智多谋,但不能助秦建德,是其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司马迁曾说王翦虽被秦王尊为师,但却不能辅佐秦的统治者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的统治。他辛辛苦苦帮秦打回来的江山仅历二世就烟消云散,这和秦的暴虐是分不开的,王翦被尊为帝师,可以说没有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他死后不久,农民起义的烈火就燃遍大江南北。而最后其孙王离兵败被杀,也和王翦的过错是分不开的。这也印证了一句老话:“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也正是因为如此,王翦也只能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留芳后世,而称不上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

第二节 “第一商人”吕不韦

如前文所述,吕不韦出身于战国末期的一个商贾世家,历代的史书,有的讲他是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有的称他为濮阳人。成年之后,他往来各地贩卖货物,以低价买进,再以高价卖出,获取了巨大的财富,史称“家累千金”。在赵国邯郸,他曾以惊天价格买走周天子的稀世镇国之宝——“皓镧”夜明珠,由此一“夜”成名。

他一生的重大转折,也是发生在邯郸。他意外结识了秦质异人。异人是秦昭襄王的孙子,秦国太子安国君20多个儿子中排行居中的一个,由于母亲夏姬不受宠爱,才被作为秦国的人质送到赵国。在邯郸,异人不被以礼相待,既无自由,生活也十分困窘。吕不韦发现了异人,认为“奇货可居”,在征询了父亲的意见后,开始实施他那惊世骇俗的超级生意。

吕不韦首先拿出五百金给异人,让他随意使用,广泛结交天下宾客,又用五百金购买了珍宝奇玩,然后西行到秦国,疏通关系,将其全部进献给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见到华阳夫人,吕不韦尽说异人的贤能和孝顺,循循善诱,鼓动无子的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嗣子,确保其“终不失势”,最终使异人获得了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的好感和重视。

为了达到目标,吕不韦还舍弃了自己所爱。在邯郸,他有一个颇具姿色而又善于跳舞的姬妾,两人同居后,此女还怀上了身孕。一次,已经更名为子楚的异人到吕不韦家饮酒,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并请求将其送给他。吕不韦很生气,但考虑到已为子楚花费了大量家产,只好忍痛割爱,隐瞒内情,将此女献给了子楚。数月后,此女生下一子,取名为政,子楚也随即立此女为夫人。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国攻赵,吕不韦和子楚密谋,贿赂赵国守城官吏六百金,使子楚得以脱身,返回秦国。6年后,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继位称王,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被立为太子。随后,子楚的夫人赵姬和儿子嬴政也回到秦国。

安国君即位不久就去世了,太子子楚继位,他就是秦庄襄王。登基称王后,秦庄襄王就迅速履行当初和吕不韦“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的承诺,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其为文信侯,并以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至此,吕不韦的经国奇谋终于实现。

子楚继位后,仅过三年就去世了。太子嬴政被立为王,因为年少,就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委其主持一国大政。

当政期间,吕不韦殚精竭虑,制定一系列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变法革新,因时而治,把秦国推向强盛,为秦国完成天下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吕不韦尽情施展宏大抱负的时候,那个与他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的秦王嬴政,也在渐渐长大。他越来越不能容忍吕不韦大权独揽,也要在政治上展现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他也隐约觉察到了吕不韦和他母后的秘密。

史书记载,嬴政即位后,年少不懂事,吕不韦和当初的赵姬、现在的太后就常常偷偷地私通。嬴政渐渐大了,太后仍“淫不止”。吕不韦害怕被秦王嬴政发现后祸及自身,私底下就寻找了一个名叫嫪毐的人,将他送进宫去,供太后倡乐。

嬴政九年(前238年),嬴政22岁,这年四月,嬴政离开咸阳,去雍城,他要在先祖的故地举行加冠大典,他要正式亲政了!

加冠是西周以后确立的一项重要的礼仪制度。周代规定,士人20岁进入成年,可以任职当官,可以生子。为表示进入成年,在20岁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称加冠礼。在仪式上要由长辈为其戴上一顶标志成年的帽子,因此古人将20岁称为“弱冠”。

同样,天子也要搞加冠礼,不同的是加冠的年龄。各国不一样,如周文王12岁加冠,春秋时期不少国君十二三岁就已加冠。令人不解的是嬴政13岁即位,为什么比一般人晚2年到22岁才加冠?因为吕不韦把持政权,他不愿意让嬴政过早亲政。嬴政亲政虽然晚了些,但毕竟熬出来了,毕竟平稳接班,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加冠礼在雍城的蕲年宫隆重举行,嬴政戴上了冕,吕不韦将大权交给嬴政,秦国历史开始了嬴政亲政时代。然而加冕仪式刚结束,就传来了嫪毐在咸阳叛乱的消息。

原来,嫪毐见嬴政率领文武百官离开咸阳后,就感觉自己的末日已到,他和太后的丑闻已经传得满城风雨,等嬴政回到咸阳,等待他的肯定是死路一条,至于太后,那毕竟是嬴政的生母,嬴政不会对母亲太绝情。而嫪毐不过一个市井无赖,嫪毐想,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也许还有成功的机会。

嫪毐利用伪造的秦王和太后的调兵令,组织了一支军队,出咸阳,向雍城进发。出城没多久,就碰上了雍城开出的秦军。一场大战,叛军抵挡不住,赶忙退回咸阳。嫪毐的叛军是一群乌合之众,武器装备无法和秦军相比,很快就被秦军打败。嫪毐等一批头目趁乱逃走。

嬴政率领众朝官回到咸阳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嫪毐反叛事件。他下令:“凡参加平叛有功者,皆按功劳大小拜爵。”另外,设重赏捉拿嫪毐等叛乱头目:“凡能生擒嫪毐者,赏钱百万;击毙者,赏钱五十万,擒杀其他党羽者论功行赏。”

经过大力搜捕,这年九月,嫪毐及其党羽都被抓住了。嬴政把嫪毐及其党羽全部处死,用的是车裂的刑罚,就是将服刑者的四肢和头颅分别拴在五匹马上,五匹马各朝一个方向,一声令下,刽子手猛力抽打烈马,使之快跑。瞬间,活人就被撕成五块,这是对罪人最重的惩罚。嫪毐和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杀掉。嫪毐还被夷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他的食客们都被没收财产,迁往蜀地。

嬴政对母亲赵太后不敢用刑,毕竟是生母,但也不想见到她,于是就将她囚禁在雍城蒶阳宫,限制其行动自由。天下的孩子哪有不爱自己的母亲?按说嬴政从小跟着母亲颠沛流离,东躲西藏,母亲千方百计护着他,使他保住了性命,嬴政应该对母亲最有感情。而他最缺少的是父爱。不过这位赵太后也太给嬴政丢脸了,致使嬴政的内心受到极大的伤害,甚至使他对女人产生了偏见。

从以上嫪毐叛乱被镇压的过程中,我们找不到吕不韦的身影了,他到哪儿去了呢?

根据史书记载推测,嬴政去雍城举行加冠礼,吕不韦跟随去了。这是因为他是丞相,是朝廷最重要的大臣,必须要出席。另外,他还是长辈,也可能嬴政的帽子还是他给戴的。

嬴政刚举行完加冠礼就传来嫪毐叛乱的消息,这是嬴政亲政后处理的第一件事,他果断决定,坚决镇压,但没有派吕不韦率兵前往,而派昌平君、昌文君两位大臣,说明他不放心吕不韦,并开始冷落吕不韦。

精明的吕不韦看到没有派自己去平叛嫪毐,就知道自己已失去了嬴政的信任,那部改一字赏千金的《吕氏春秋》也不会对嬴政有什么作用了,他感到自己的政治生涯该谢幕了,能够保全自身就不错了。

自嫪毐失败后,吕不韦内心深处的恐惧感就日甚一日,于是开始收敛锋芒,极力做出超脱的样子,不再到处讲话,出头露面了。

对嬴政而言,镇压嫪毐远比处置吕不韦和母亲容易得多。嫪毐不过是一个靠赵太后起家的政治暴发户,一个市井无赖,他在秦国没有根基,镇压嫪毐叛乱,这场风波也就过去了。吕不韦则不是,他是秦国的三朝元老,从秦昭王时(前257年)就来到秦国,秦庄襄王(异人)时开始任相,掌握了秦国的军政大权。对于秦王嬴政来说,吕不韦又是仲父,辅佐朝政近10年,至于吕不韦是不是自己的生父,他也是心知肚明的。

鉴于嬴政和吕不韦的特殊而又微妙的关系,秦王嬴政可真犯了难,怎样处置吕不韦呢?《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治法。”这意思是说,秦王心里很矛盾,本来想杀掉吕不韦,但考虑到他侍奉先王功劳极大,又有许多宾客辩士为他求情说好话,秦王不忍心将他绳之以法。这也证明他和吕不韦确有相当多的感情色彩。他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残酷的政治斗争现实终于使秦王嬴政跳出了情感的圈子,他想到,吕不韦养了那么的宾客游士,其中不免会有高人,他在秦国经营了这么多年,不少人为吕不韦歌功颂德,如果不及时动手,恐怕日后势大难治。在处死嫪毐一个月后,他下了一道命令:“免去吕不韦相国之职”。秦始皇的举措,清楚地表明他是一个以政治利益为上,敢于割断亲情的政治家。在罢免吕不韦相权的同时,他对母亲却动了宽容之心。

嫪毐事件后,他将太后囚禁在雍城,限制其行动自由。他实在不想看到这个使他丢尽面子的女人了。一些游士宾客得知此事,就设法劝嬴政,还是迎太后回咸阳为好,嬴政大怒。《说苑·正谏》记载,嬴政说:“谁敢以太后事规劝我,我就用乱刀砍死他,将荆棘铺满他的脊背和四肢,把他的尸体堆积在城门之下!”果然,他一连杀了27个劝谏的宾客游士。

这一天,第二十八个劝谏者出现了。他就是来自齐地人茅焦。嬴政的使者拦住茅焦,问道:“你是不是还要劝谏太后的事吧?”茅焦说:“正是。”使者赶忙转回告诉了嬴政。嬴政说:“你快回去告诉这个人,你没看见城门下堆积的死人吗?”使者把嬴政的话告诉了茅焦,茅焦不但不害怕,反而很坦然地说:“我听说,天上有28个星宿,现在死去的有27个了,我这次要来的原因,就是想补足这个数字罢了。你赶快告诉秦王,茅焦是不怕死的人。”使者入宫将茅焦的话禀告了秦王,嬴政大怒,说:“这个人故意来违反我的禁令,赶快烧起鼎锅,用沸水煮死他!先让他见见我!”秦王按剑而坐,气得口翻白沫。使者召茅焦入宫,茅焦不慌不忙,走到秦王面前,对秦王说:“大王有狂乱违礼的行为,您自己还不知道吗?”嬴政说:“你这是指什么事?说给我听听!”

茅焦说:“大王您正在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可是,车裂假父,暴露您有嫉妒之心;杀掉您的两个弟弟,有不仁慈的恶名;又把太后囚禁在雍城,有不孝的骂名。你将荆棘放在进谏人的身上,有夏桀、殷纣一样的暴政。你做的这些事现在天下人都知道了,决不会再有人投奔秦国了。我真担心秦会亡在您的手中!”

茅焦说完这番话后,也想到秦王嬴政会像以前那样把他也杀掉,就解开自己的衣服说:“我要说的话都说完了,请让我服刑吧!”没想到,嬴政被他的话打动了,他走到茅焦跟前,拉着茅焦的手说:“请先生穿上衣服,你说得对,我将母亲迎回咸阳,从今天起我愿意向你请教。”听完了茅焦的话,嬴政的态度为什么出现大转变?

原来,茅焦对嬴政的劝说是从政治的大局出发,并不是单纯以母子之情打动嬴政。当时,统一战争即将开始,嬴政急需的是人才,各国游士活动能量极大,他们的舆论会影响秦国的声誉,如果连母亲都不能容,还杀劝谏之臣,传到各国,谁还敢来投奔?茅焦的话触动了嬴政最关心的问题,终于使他接受了茅焦的意见。嬴政在处置母亲的问题上同样把政治利益看得很重,从感情上他对母亲已经绝望,但为了顾全大局,嬴得好声誉,他又似乎在乎母子之情了,这再次说明他是个政治家。

嬴政接母亲回到咸阳,是宾客游士用几十条生命换来的。这个女人经过这次风波,也感到十分没面子,默默地在宫中度过了悲凉的晚年。秦始皇十九年(前228年),赵太后去世,谥号为帝太后,与庄襄王合葬在芷阳。

嬴政迎赵太后回咸阳,对吕不韦该怎么办?

嬴政担心的是,这两人如果再勾搭在一起,不知又会出什么乱子。他再三考虑,终于下定决心,将吕不韦赶出咸阳。

就在赵太后回咸阳前的那几天,嬴政下了一道命令:“令文信侯就国河南。”就国就是到所封的领地。吕不韦虽被罢免了相国,但爵位还是文信侯,在洛阳的领地有十万户。嬴政让他去就国,起初考虑的是让他远离政治中心,远离赵太后。吕不韦却感到自己离开咸阳,躲开京城这个政治旋涡,也许还会有些作为,甚至东山再起。

来到自己的领地后,吕不韦果然又活跃起来了。他虽然没有了实权,但爵位仍在,经济收入丰厚。他任相国多年,政绩卓著,且交结广泛,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不像嫪毐那样臭名远扬。虽然失势,但前来拜访、探望的各国使者宾客络绎不绝,他家门庭若市,非常热闹。

可惜,本来十分精明的吕不韦再次走错了一步棋。他办事周详、仔细,回到河南后本应该闭门谢客,忍受寂寞,韬光养晦,好好总结自己的经验与教训。按他与嬴政的微妙关系,如果低调做人,嬴政的王位坐稳了,感觉吕不韦对他没有威胁了,不仅不会对吕不韦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甚至可能再度起用他。然而,吕不韦太不谨慎了,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也小看了嬴政。他在家里整日酒席不断,高朋满座,结果树大招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吕不韦在河南的活动,传到政治嗅觉很敏锐的嬴政那里后,嬴政刚亲政,需要安定,需要吕不韦不要对他构成威胁,没想到他还那么活跃,真是忍无可忍,嬴政终于想到必须对吕不韦采取最后一招了。

秦王政十二年(前235年),他派人给吕不韦送了一封信。吕不韦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与其家属徙蜀!”这话的意思是: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秦国封你享受河南十万户的租税;你与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现在你与家属都迁到蜀地去!这封信是嬴政对吕不韦政治地位和亲情关系的彻底否定。

面对这样一封冷酷的绝情信,吕不韦无言可辩,他终于感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结束,人生末路到来。与其被嬴政逼迫、折磨而死,不如自己结束生命。不久他喝下毒酒自杀。曾经风光无限的秦国政坛巨星吕不韦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关于吕不韦之死,还有一种说法,他是在迁蜀路上服毒自杀的。死后,他的门客将他的尸体偷运到洛阳北邙山下葬。现在,河南洛阳市东面约20千米的偃师市南蔡庄大冢头村东有一座墓,据说是吕不韦之墓。

第三节 名将楷模:蒙恬

秦王朝战将如云,蒙恬则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在史书之中,没有太多关于他的具体描述。但他的丰功伟绩和忠肝义胆却被人们深深记在了心里,不仅成为世代名将效仿的楷模,更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不朽丰碑。

蒙恬的祖先是齐国人。他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蒙骜作为秦国将领,伐韩,取成皋、荥阳,建立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庄襄王二年,蒙骜又连续攻取了37座城池。秦始皇三年(前244年),蒙骜攻韩,夺取了13座城池。秦始皇五年,他又率军攻打魏,取得了20座城池,建立东郡。秦始皇七年(前240年),蒙骜去世。

蒙骜的儿子名叫蒙武,也就是蒙恬的父亲。蒙恬曾学狱法为狱官,并负责掌管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蒙恬还有一个弟弟名叫蒙毅,后来官至上卿,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成为了秦朝的重臣。兄弟二人一武一文,可谓好不了得。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派将军李信率兵20万攻打楚国,以蒙武为副将。李信攻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北),蒙武攻寝丘(今安徽临泉县),大败楚军。李信在攻破鄢(今河南鄢陵县)后,引兵向西与蒙武会师于城父邑(今河南宝丰县东),被楚军打败。

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蒙武以裨将随王翦领兵攻楚国,大败楚军,追至蕲南(今湖北蕲春西北),杀楚将项燕,得胜而归。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蒙武复出率兵攻打楚国,俘楚王负刍,平定楚地。二十五年(前222年),蒙武率兵南征百越(今浙、闽、粤一带),越君投降,秦遂在此置会稽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蒙恬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秦国疆土的开拓,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秦始皇对蒙氏家族非常信任器重。

到了蒙恬这一代,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秦始皇外出时,蒙恬的弟弟蒙毅与始皇共乘一车,在朝时又侍从始皇左右。蒙恬兄弟二人,一个负责对外军事,一个谋划国内政事,有忠信为国的美名。秦国的其他将相都无法与他兄弟二人相比。

由此可见,蒙氏家族世代为将,战功显赫,到了蒙恬这一代更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公元前221年,蒙恬做了秦国的将军,于是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秦始皇授给他内史的官职。其实,蒙恬在统一六国的战斗中虽然并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但却积累了足够的战争经验,他的才华也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率领的军队以破竹之势,在黄河上游(今宁夏和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区),击败匈奴各部大军,令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350千米。汉代贾谊就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不敢南下而牧马。”蒙恬仅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溃不成军,四处狼奔。几十年不敢进中原,其功甚伟。

蒙恬统率重兵坐镇上郡(今陕西榆林市境内),为加强河套地区的防线,在河套黄河以北(今内蒙古乌拉山一带),筑亭障,修城堡,作为黄河防线前哨阵地。经过这次战斗,给北方带来了十几年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河套地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

蒙恬勇敢作战、出奇制胜、击败匈奴的大战,是他一生征战中最大的一次战绩,人们称赞他是“中华第一勇士”。

从纯军事的角度来分析这场战役,我们相信那一定是与汉朝反击匈奴不同的一种战法。因为秦朝并没有汉朝那样多的战马,骑兵的数量远远少于汉朝。这就注定了秦国的攻击还是以步骑和战车相结合的战法为主的。《史记》中曾记载:秦以战车开路,箭矢如蝗,步骑大军随后掩杀,匈奴大溃。可见这是一种以重装战车为主的战法。

秦王朝在战役中有一个最核心的武器,就是弩。弩当时是中原人所特有的武器,匈奴人是没有弩的。因为弩事实上是代表着当时军事技术的高峰,秦的重装战车体型高大,上载各式弩箭,发射起来密集如雨,其效果就如今天的坦克,单一兵种的匈奴又怎能不大败。

汉朝反击匈奴打了20年,通过倾国之力的漠北会战才解除了匈奴的威胁。而秦国只经此一战,就将匈奴重创。

战胜匈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蒙恬的个人军事指挥才能。从蒙恬个人角度来看,他出生在将门,从小就受到了忠君爱国思想的熏陶。再加上他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将军,为国效忠和带兵打仗是家常便饭。因此,他在思想上就已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安危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战,这样的精神和力量是可想而知的。

此外,他在驻守边防的时候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并专门针对匈奴研究出了对付他们的战术方法。这些都为他一战定乾坤,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施行严酷的暴政,一场天下读书人的灾难席卷中华大地。秦始皇大举焚书坑术士,他的长子扶苏竭力阻止,秦始皇非但不听,反而把他贬到边关,让他监督蒙恬守卫边疆。

从此,扶苏和蒙恬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扶苏初到边关,甚为苦闷,蒙恬劝告他说,既来之则安之,守边也很重要。扶苏感到蒙恬待他诚恳热心,便安下心来协助蒙恬训练军队。两人甚是投机,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这为蒙恬的含冤而死埋下了伏笔。

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建起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保卫北方农业区域,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

蒙恬在修筑万里长城的壮举中起了主要的作用,这延绵万余里的长城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宝。首先,司马迁《史记》中蒙恬修筑长城的评价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修长城带给人民的劳役负担,却没有看到修长城对中原地区的长久安定所起的重要意义。其次,蒙恬只是连接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工程量远没有司马迁所想的那么大。最后就是蒙恬和公子扶苏曾经多次上疏秦始皇请求减免徭役,同时,和扶苏商议如何合理安排人力,来减轻徭役。

同时,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又于公元前211年发遣3万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带垦殖,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后备力量。这些措施对于巩固边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这不但加强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对于调动军队,运送粮草器械物资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风风雨雨、烈日寒霜,蒙恬将军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

蒙恬不仅打仗能够显示出他英勇威武的大将气概和非同一般的战略战术指挥才能,而且在治理边塞和巩固国防等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可英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各色的小人,致使很多英雄经常不是战死在沙场,而是饮恨不能善终。蒙恬之死正是这样。

蒙恬的弟弟蒙毅,深受秦始皇宠信,位至上卿(高级执政官)。蒙毅法治严明,从不偏护权贵,满朝文武,无人敢与争锋。某日,内侍赵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却被秦始皇给赦免了。从此时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赵高的心病。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第二年七月秦始皇在沙丘病死。

秦始皇死后,赵高担心扶苏继位、蒙恬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就扣住遗诏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他又威逼利诱,迫使李斯和他们合谋,假造遗诏。“遗诏”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莫须有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

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王离等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杀死了蒙毅,又派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30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

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皇上。”蒙恬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后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于是吞药自杀。

第四节 李斯的悲剧人生

李斯是一位既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又做过坏事蠢事的人物。他既是功臣,又是罪人,不择手段地求富贵,不顾一切地保全自身,结果造成了他的人生悲剧。

李斯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厕所见到老鼠吃人粪,一见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吓跑了。后来,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地偷吃粮食,也没有人去管。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应该像在粮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才能为所欲为,尽情享受。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子为师。荀子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学完之后,反复思考应该到哪个地方才能显露才干,得到荣华富贵呢?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他认为楚王无所作为,其他各国也在走下坡路,因此决定到秦国去。

临行之前,荀子问李斯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回答说:“干事业都有一个时机问题,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机会。秦国雄心勃勃,想奋力一统天下,到那里可以大干一场。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不爱名利,无所作为,并不是读书人的想法。所以,我要到秦国去。”李斯告别了荀子,到秦国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李斯到了秦国以后,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秦国的小官,有了接近秦王嬴政的机会。一次,他对秦王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力量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李斯的见解是正确的,秦王嬴政还听取了他离间各国君臣之计:“诸侯名士可以下财者(接受其贿赂),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良将随其后。”对于六国,他还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于是他得到了秦王的赏识,被提拔为长吏。李斯劝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他又被封为客卿。

正当秦王下决心统一六国之时,韩国因怕被秦国灭掉,于是就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后来,郑国修渠的目的暴露了。这时,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间谍来到秦国做宾客。群臣对外来的客卿议论很大,对秦王说:“各国来秦国的人,大抵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来秦国做破坏工作的,请大王下令驱逐一切来客。”秦王于是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他说:“我听说群臣议论逐客,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支。

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20个国家,称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国家富强,打败楚、魏,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服从秦国。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蚕食诸侯,秦成帝业。这四代王都是由于任用客卿,才对秦国作出了贡献。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会使国家没有富利之实,秦国也没有强大之名。”

李斯还说,秦王的珍珠、宝玉都不产于秦国,美女、好马、财宝也都是来自东方各国。如果只是秦国有的东西才要的话,那么许多好东西也就没有了。李斯还在信中反问:为什么这些东西可用而客就要逐,看起来大王只是看重了一些东西,而对人才却不能重用?其结果是加强了各国的力量,却不利于秦国的统一大业。李斯的这封书信,不仅情词恳切,而且确实反映了秦国历史和现状的实际情况,代表了当时有识之士的见解。因此,这篇《谏逐客书》成为历史名作。

秦王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

这时,即将被杀的郑国也向秦王进言:韩国让秦国大兴水利建设工程,当初的目的是消耗秦国实力,但水渠修成之后,对秦国也是有利的。尽管兴修水利,减轻了秦国对东方各国的压力,让韩国多存在几年,但修好渠却为秦建万代之功。秦王嬴政觉得郑国的话有道理,决定不杀郑国,让他继续领导修完水渠。这就是后来闻名于史的郑国渠,它对发展繁荣秦国的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经过这一次反复,秦国仍旧坚持招揽和重用外来客卿的传统,这些外来的客卿在秦国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取消逐客令不久,魏国大梁人尉缭也来到了秦国。当时的形势是,秦王已经除掉内部的反对派吕不韦等,大权进一步集中,积极向外扩张,东方六国都个个自危。尉缭向秦王建议说:当前,以秦国的力量消灭东方六国是毫无问题的。但是,如果各个诸侯国联合起来,合纵抗秦,结果就很难说了。因此,不要吝惜财物,向各国掌权的豪臣行贿,破坏他们的联合。只用三十万金,就可以达到兼并各个诸侯国的目的。秦王采纳了尉缭的计谋,在同各国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很多次是用此策取得胜利的。当然,秦国的反间计是以武力为后盾的,正如李斯所讲:“不肯者,利剑刺之。”

秦国坚持接纳、使用客卿的政策,为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迅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秦始皇时代的客卿就有王崎、茅焦、尉缭、王翦、李斯、王贲、李信、王离、蒙恬等。李斯的《谏逐客书》,对秦网罗天下人才是有功绩的。

秦统一以后,丞相王绾首先提出全国地方太大,难以管理,要求像周代那样封秦始皇诸子为王。秦始皇召开群臣会议讨论,群臣都赞同王绾,只有李斯提出不同的意见。他说:周文王、周武王封的子弟很多,后来一个个都疏远了,互相视为仇敌,经常发生战争,周天子也不能禁止。现在天下一统,应实行郡县制,天下才得以安宁。秦始皇也认为,天下已经统一了,再立许多小国,不利于统一,安宁也没有保障,所以支持李斯的意见。于是,他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为县。郡县制比之分封制是一个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郡县制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全国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小篆为统一书体。在此之前,中国的文字从新石器时代彩陶刻画文字的萌芽,经过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金文,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战国时代由于群雄割据,因而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使这一时期的汉字形体产生了地域性的差异。原本只有一种写法的字,到了这一时期,往往齐秦有异,燕赵不同。因此,统一后的中国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制作这种标准字样,这便是小篆。紧接着,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七章,每四字为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奴隶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隶书作为官方正式书体,始于秦,盛于汉,直到魏晋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但作为书法艺术,篆书、隶书因其独具一格,深受后人喜爱。

中国书法四大书体真、草、隶、篆,隶、篆占其半壁江山,李斯之功,功及千秋。

秦统一之前,中国的度量衡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国诸侯按照自己的喜好,制定了不同的计算单位和不同的计算进制。这种原始状态复杂多样的度量衡只适应于政治割据社会的需要。大一统的秦王朝建立后,为了不使其影响王朝的经济交流和发展,李斯上奏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下明确统一起来。这一提议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许。于是,在李斯的亲自指挥下,把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采用十进制计数;量制则以合、升、斗、桶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计算;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为了有效地统一制式、划一器具,李斯又从制度上和法律上采取措施,以保证度量衡的精确实施。这是秦王统一中国,李斯位居丞相之后的又一惊世之作。而它的影响不言而喻。几千年来,无论朝代更迭,这种计量方法从无更改。甚至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当中依然有它的身影。

公元前220年,统一中国一年有余的秦始皇渐感隐忧,庞大的中央集权要想在辽阔的疆域上政令畅通,物资交流便利,就必须改变以往的交通条件。此时,深谙始皇心思的李斯又建议让全国的车轨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就这样,一场大规模的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的运动在全国展开。李斯以秦都咸阳为中心,陆续修建了两条驰道,一条向东通到过去的燕、齐地区(今河北、山东一带);一条向南,直达吴楚旧地(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这种驰道路基坚固,宽70米,道旁每隔三丈种青松一株。后又修筑直道,由九原郡直达咸阳,全长900多千米。又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筑五尺道,以便利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在湖南、江西一带,修筑攀越五岭的新道,便利通向两个地区的交通。就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为与道路配套,李斯还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165厘米,以此保证车辆的畅行无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在秦始皇最后一次出游,也就是命丧沙丘之前,李斯向秦始皇上了最后一道重要的奏折:废除原来秦以外通行的六国货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这一行动被司马迁的《史记》称作“始皇三十七年,复行钱”。此举虽然对秦王朝的经济发展已无大用,但对后世的影响可谓大矣。当初,秦统一中国后虽大部改头换面,天下一统,但唯独货币依然沿袭过去的形式。

市面上使用的货币包括布币、刀币、贝钱和圆钱等形式,使用起来十分不便。因此,统一货币及结算制度、统一货币铸造便成了当务之急。在李斯的主持下,规定了货币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半两钱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并严令珠玉、龟、贝、银、锡之类作为装饰品和宝藏,不得当做货币流通。同时,规定货币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铸币,违者定罪等。李斯此举被后人认为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创举。而当初他所主持铸造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俗称秦半两)因其造型设计合理、使用携带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

至此,李斯在他辅佐秦始皇治理天下的过程当中,完成了他最后一个使命。

由于秦始皇的赏识,李斯不仅官运亨通,他的子女也都跟着沾光。李斯的长子李由做三川郡守,掌握了一定的军政大权,其他子女也都与帝室结了婚姻关系。

有一次,李由回到咸阳,李斯摆设家宴,百官都来赴宴祝酒。在这种热烈的酒席上,李斯想起了他的老师荀子告诫他的“物忌太盛”这句话,感慨地说:“我是个平民百姓,今天却做了丞相,可以说是富贵到了极点。但是,物盛则衰,我还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由此可见,李斯并没有完全陶醉于高官厚禄之中,他对现实的认识还是比较清醒的。

秦王朝建立以后,由于秦始皇对广大人民实行残暴的统治,各地人民群众的反抗从来没有停止过。除了武装斗争形式外,广大人民还以歌谣的形式咒骂秦始皇,如说:“阿房,阿房,亡始皇”等。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抗,使统治阶级也很担心。因此,秦始皇在统一后的十余年间,先后进行了五次远途巡行,其目的就是到各地耀武扬威,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尽管秦始皇到各处巡行,残酷镇压人民群众,然而反抗还是不断发生,如有人拦截皇家使者,有人公开咒骂秦始皇“今年祖龙(秦始皇)死”。所以,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决定第五次巡行。

如前文所述,这一次巡行,丞相李斯和秦始皇宠爱的小儿子胡亥等一同前往。巡行的路线是:从咸阳出发,出武关,沿丹水、汉水流域到云梦,再沿长江东下直至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南)。登会稽山,祭大禹,并刻石留念。在北归之时,秦始皇得了重病,不久死在沙丘(今河北巨鹿县东南)。

秦始皇死后,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乱,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饭,不让外人知道死讯,按照惯例,应由秦始皇长子扶苏继位。扶苏思想倾向于儒家,不同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当面提过意见,惹得秦始皇生气,把他派到西北大将蒙恬那里。这时,中车府令赵高也正在进行阴谋活动,他曾是胡亥的老师,极力想让胡亥称帝,他就可以大权在握了。唯一需要注意拉拢的是李斯,所以他就想方设法争取李斯。赵高口才极好,善于雄辩,与李斯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赵高说:“皇帝临死前,曾诏扶苏参加葬礼的这封信,没等送出去,皇帝就死了,这封信没有人知道,现在胡亥手里。决定由谁来继位,全由胡亥和我来决定了,你认为如何?”这是探听的口气。

李斯说:“这是亡国的言论,不是人臣应该议论的。”反映出李斯对赵高的不满。但赵高早就对李斯的为人了如指掌,他让李斯和蒙恬进行对比,李斯自觉不如蒙恬。于是,赵高乘机又说:扶苏刚毅而勇敢善战,他继位后必将任用蒙恬为丞相,这话很能抓住李斯当时的心情。赵高接着又威胁说,现在天下实际上掌握在胡亥和他的手里,扶苏、蒙恬、李斯的命运也全都攥在他们的手里。李斯见形势不妙,就只好听从赵高的调遣了。胡亥、赵高将秦始皇诏扶苏来咸阳送葬的书信,改为斥责扶苏“无尺寸之功”、“不孝”,令他自杀;同时责备蒙恬“不忠”,也令他自杀。结果扶苏乖乖地自杀了,蒙恬不肯自杀,后被囚禁,还是服毒而死。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胡亥继承了帝位,开始了比秦始皇更加残忍的统治。李斯与胡亥、赵高的结合,是为了互相利用,所以后来他们之间勾心斗角,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李斯比昏庸无能的胡亥要高明得多。他看到了秦王朝的危机,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也不敢规劝胡亥。有一次,胡亥责问李斯说:过去韩非曾经说过,古代的君王都是十分辛勤劳苦的,难道君王管理天下是为了受苦受累吗?这是因为他们无能。贤人有天下,就要让天下适应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满足,又如何治理天下呢?我想随心所欲,而又要永远统治天下,你李斯有什么办法吗?这时,李斯的儿子李由镇压农民起义进军不利,大将章邯要追查李由的责任,并讥讽李斯的无能。李斯因此心中恐惧,为得到秦二世胡亥的信任,提出一套“督责之术”。

李斯在上疏中说:贤主若能厉行“督责之术”,群臣不敢不全心全意为君王服务;不能行“督责之术”的君王,如尧、舜等比百姓还辛劳,简直是受罪。什么是“督责之术”呢?实际上就是严刑酷法和君王的独断专行。李斯说:“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对臣下和百姓实行“轻罪重罚”,使人人不敢轻举妄动。君主对臣下要实行独断专行,要驾驭群臣,不能受臣下的影响。李斯认为,只有这样的君主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实行“督责之术”,群臣百姓也就不敢造反了,君王的地位才能牢靠。

李斯关于“督责之术”的主张,既有取宠于秦二世的一面,也有他继承法家思想的一面。在上疏中,他也是一再引申不害、韩非的话,来证实自己的看法。不过,李斯讲得更加露骨而已。秦二世不顾天下百姓的反抗,采纳了李斯的“督责之术”。此后,杀人多者为“忠臣”,残忍者为“明吏”,弄得天下怨声载道。

在李斯、赵高的怂恿下,秦二世胡亥更加奢侈腐化,胡作非为。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不断地从关中征发人民去打仗,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秦二世胡亥为了修好阿房宫,征发徭役,把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当时全国人民的反秦起义已经风起云涌,为了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李斯同将军冯劫劝秦二世胡亥停建阿房宫,减少一些徭役。当时,秦二世正与宫女宴饮作乐,见李斯等人上疏十分恼怒,下令将他们逮捕入狱。李斯在狱中也多次上疏,都被赵高扣留。赵高借机说李斯与其儿子李由谋反,对李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李斯被迫承认谋反,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杀死。

纵观李斯这些作为,可以这样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名相重臣比比皆是,累世之功不乏其主,但大多不过功在当朝,时过则境迁。而李斯几乎每干一件大事都能产生影响千年的效果并荫及后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李斯时说:李斯作为一个普通平民事秦,利用机遇和能力辅佐秦始皇终成霸业。如果不是因为种种无法让人容忍的恶行(杀韩非、焚书、篡改圣旨)毁坏了他的声誉,那么他的功绩可与周公、召公媲美了。

第五节 亡秦的导演:赵高

强大的秦王朝何以国祚如此短暂?毁于何人之手?始皇的暴政?二世的昏庸?或者都有吧,然而,千万不能忘记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导演指鹿为马这场话剧的赵高。

据说赵高的父亲是秦王的远房本家,因为犯罪被施刑,其母受牵连沦为奴婢,赵高弟兄数人世世卑贱。秦始皇听说他身强力大,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蒙毅不敢阿法,要按律处他死刑,秦始皇却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由此不难看出秦始皇对赵高的偏爱,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位在自己眼中“敏于事”的宠臣,日后会成为断送大秦江山的祸首。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年逾半百的始皇嬴政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虽然他一生都在寻求着长生不老的秘方且“恶言死”,但仍然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运作规律。随着病势一天天加重,秦始皇深知自己的大限已到,当务之急是赶快确定立储之事。他将二十几个儿子一一进行掂量,觉得胡亥虽然最得他的疼爱,但知子莫若父,此子昏庸无能,不成器;长子扶苏虽屡屡与自己政见不合,但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再加上大将蒙恬的辅佐,无疑会是一位贤能的君王。况且,依照嫡长子继承制也应该传位于他。当下始皇不再犹豫,召来兼管着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此时扶苏正监军在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始皇命他将军事托付给蒙恬,赶回咸阳主持丧事。这实际上已确认了他继承者的身份。诏书封好后,始皇吩咐赵高火速派使者发出,岂料老奸巨猾的赵高假意允诺着,暗中却扣压了遗诏。

第二年七月,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丞相李斯鉴于皇帝死于宫外而太子又未确立,害怕天下人知道真相后大乱起来,也担心秦始皇的诸多儿子纷纷起来争夺皇位,于是封锁了消息,将棺材置于韫辕车(古代可以卧的车,有窗户,闭之则温,开之则凉,后也用作丧车)内,队伍所经之处,进献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因此当时除了随行的胡亥、赵高和五六名宠幸之臣知晓始皇已逝外,其余的人均被蒙在鼓里。

一天傍晚,车队停下住宿。赵高觉得时机已到,便带着扣押的遗诏来见胡亥,劝他取而代之:“而今大权全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手中,希望公子早作打算。”胡亥早就梦想有朝一日能够登上皇帝的宝座,只是碍于忠孝仁义而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听赵高一番贴心之语,蓄蕴已久的野心不禁蠢蠢欲动起来,但仍还有些犹豫,叹息道:“父皇病逝的消息还没有诏示天下,怎么好就去麻烦丞相呢?”赵高早已摸透了他的心思,胸有成竹地说:“公子不必再瞻前顾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事没有丞相的支持不行,臣愿替公子去与丞相谋划。”胡亥正求之不得,立即答应了。

如前文所述,李斯是秦朝开国元老之一。他跟随始皇多年,协助始皇统一天下,治理国家,因而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赵高看出:只有争取到李斯,篡位之事才有可能成功。为此,他颇费了一番心计。赵高了解到李斯本出身布衣,正是因为不堪卑贱穷困才效命于秦始皇,而今虽然位居三公,享尽荣华富贵,但依然时时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唯恐有一天眼前的一切会化为泡影。于是,他决定抓住李斯这个性格弱点发动进攻。

赵高径直找到李斯,有恃无恐地对他坦言:“皇上驾崩一事,外人无从知道,给大公子扶苏的诏书及符玺也在我那里,定谁为太子,全在丞相与高一句话,丞相看着办吧!”

李斯大惊,听出了他想篡诏改立的意图。当下断然拒绝,义正辞严地说:“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你怎么说得出口!李斯本来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显贵。皇上现今将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给你我,怎么能够辜负他呢!”

赵高是何等奸滑之人,见正面游说无效,便一转话锋,问道:“丞相,依你之见,在才能、功绩、谋略、取信天下以及扶苏的信任程度这几方面,你与蒙恬将军谁强呢?”这句话正触到李斯的痛处,他沉默半晌,黯然地说:“不及也。”赵高装出十分关切的样子,进一步试探道:“丞相是个聪明人,其中的利害关系恐怕比高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职必定落入蒙恬之手,到时候,你还能得善终吗?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实乃立嗣的最佳人选,希望丞相仔细度量度量。”

李斯此刻已心乱如麻,他太懂得失宠之臣是什么滋味了,而且这也是他最害怕见到的。“万念私为首”,李斯当然也不例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向赵高妥协,仰天长叹一声,滴下泪来:“遭遇乱世,也只能以保身为重了!”赵高知计已成,欣喜若狂,马上与李斯合谋,假托始皇之命,立胡亥为太子;又另外炮制一份诏书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扶苏与蒙恬自裁。

扶苏接到诏书后,如晴天霹雳,肝胆俱裂。他失声大哭着,转身回到帐中就要拔剑自杀。蒙恬与始皇素日相交甚厚,对这份意外的诏书产生了怀疑,劝阻道:“陛下而今出巡在外,又没有立定太子,诸公子必定都虎视眈眈,暗含窥伺之心。他委任你我监军守边,足见信任之深。今天忽然派使者送来赐死命令,怎知不是有诈?不如提出恳请,弄清楚再死不迟。”那使者早就受了赵高胡亥等人的指使,只在一旁不断地催促。扶苏一向仁孝,哪里还去想是真是假,悲伤地说:“君要臣死,父要子亡,还有什么好请求的呢?”言罢挥剑自杀。蒙恬不肯不明不白地就死,使者便将他囚禁在阳周(今陕西子长县北),兵权移交给副将王离,又安排李斯的亲信为护军,这才回去复命。

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心中大石落地,就有释放蒙恬的念头。此时正好遇上蒙毅替始皇祭祀名山大川归来,赵高本对他积怨已久,同时也担心日后蒙氏重新掌握大权,不如索性一网打尽。于是对胡亥进谗言:“先帝本来早就想选贤立太子,就是因为蒙毅屡次阻止才没有实行。这种不忠惑主的人,不如杀之,永绝后患。”胡亥信以为真,就派人把蒙毅拘留在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

赵高见障碍已除,建议胡亥赶快回去继承皇位。由于气候炎热,始皇的尸体己开始腐烂,一阵阵恶臭从车中传出。为掩人耳目,赵高便命人买来大批鲍鱼将臭味盖住,一行人浩浩荡荡回到了咸阳,这才发丧,公告天下,不久举行了空前隆重的葬礼。太子胡亥称帝,是为秦二世。赵高官被封郎中令,成为了胡亥最亲信的决策者。从此以后,这对暴君奸臣便在一起制造出了一幕又一幕令人发指的惨剧。貌似强大的秦王朝,也由此分崩离析。

胡亥登上皇位不久,就开始追求起穷奢极欲的生活来。为了显示皇帝的威仪,即位第一年(前209年)的春天,他就仿效始皇的排场沿着东线出巡,一直到达海边。又南下会稽,最后由辽东返回。此外,他还大修阿房宫,征召5万名精壮之士屯卫咸阳,并收集天下奇花异草、珍禽奇兽供自己玩乐,以至于“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但他毕竟清楚自己这个皇帝当得不够光彩,因此仍时时忧心忡忡。

一天,他向赵高感叹:“朕既然已君临天下,如果能在有生之年享尽人间欢乐,实现自己所有的心愿,那该是多么惬意啊!”赵高何尝没有这样的隐忧,立嗣一事,全是他一手策划,纸终究包不住火,倘若机密泄露,自己便会死无葬身之地。今日见二世亦如此,乘机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陛下所虑极是!沙丘之谋,诸子和大臣们都在怀疑,这些人难保不怀有二心。臣每每想到这些,就战战兢兢,恐有不测。心腹大患不除,陛下又怎能安乐一世呢!”胡亥连连点头称是,急急地问:“卿有何高见,但说无妨。”赵高略一思忖,目露凶光,面显杀机:“陛下唯有严刑峻法,将有罪之人连坐诛族,对心怀不满的大臣及诸公子逐一打击,同时提拔陛下的心腹,安排要职。这样一来,才可保您高枕无忧,肆志宠乐矣!”胡亥对赵高早已深信不疑,立刻采纳了他的意见,将生杀大权一并交付给他。一时间,咸阳城内腥风血雨,魂号鬼哭,惨无人道的屠杀拉开了序幕。

赵高第一个开刀的就是蒙氏兄弟。除掉蒙氏兄弟后,赵高的心病去了一半,便将谋杀的矛头转向了秦王室。据史书记载,赵高一次就在咸阳杀掉了胡亥的12个兄弟,将10名公主碾死于杜邮(今陕西咸阳市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被囚在内宫,赐死前皆痛哭流涕,仰天大叫:“吾无罪”,惨不及言。另一公子高,见众手足都死于非命,知道赵高不会放过自己,便想逃亡,却又怕连累亲族,遂提出为父皇殉葬的要求。赵高就向胡亥报告说:“现在众人整天提心吊胆,自顾不暇,已经毫无犯上作乱之心。”胡亥大悦,对他深表欣赏。接着,赵高又排挤掉不少敢于直言进谏的官员,安插了大批亲信。

他的兄弟赵成,封为中车府令;女婿阎乐,当上了咸阳县令。为了堵塞群议,防止二世与其他人接触,进一步把他控制于股掌间,赵高又编造谎言说:“天子之所以尊贵,就在于要随时保持自己的威仪,使人只闻其声,不见其形。陛下年纪还轻,如果在众臣面前不经意地暴露了弱点,恐为天下人耻笑。故陛下不如居内朝处理政事,由微臣等人一旁辅佐。这样,人人都会称颂皇上的圣明。”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被赵高陷害遭到腰斩后,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事无大小,都完全由他决断,几乎成了太上皇。羽翼已丰的他渐渐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一天,赵高趁群臣朝贺之时,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说:“臣进献一马供陛下赏玩。”胡亥虽然糊涂,但是鹿是马还是分得清。他失声笑道:“丞相错了,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板起脸,一本正经地问左右大臣:“你们说这是鹿还是马?”围观的人,有的慑于赵高的淫威,缄默不语;有的惯于奉承,忙说是马;有的弄不清赵高的意图,说了真话。胡亥见众口不一,以为自己是冲撞了神灵,才会认马为鹿,遂召太卜算卦,太卜道:“陛下祭祀时没有斋戒沐浴,故至于此。”胡亥信以为真,便在赵高的安排下,打着斋戒的幌子,躲进上林苑游猎去了。二世一走,赵高便将那些敢于说鹿的人纷纷正法。

那么,赵高为什么要导演这场指鹿为马的丑剧呢?这是有其险恶用心的。他考虑到,虽然自己铲除了一批朝中重臣,但不能保证人人都服从自己。借此正好检验一下人心向背,进一步清除异己分子,巩固自己的势力,为篡位扫清道路;此外,他还可以从中了解到胡亥对自己的信任程度,以便伺机而动。果然,这件事以后,朝中上下莫不噤声,都看赵高的眼色行事,任其为所欲为。

此刻的咸阳城外,已到处卷起了亡秦风暴。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义军以更加迅猛的势头继续战斗。秦二世三年巨鹿(今河北平乡县西南)一役中,秦军主力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精锐尽失,大将王离被擒。章邯求助不成,恐朝廷降罪,率12万大军投诚。六国旧贵族见机纷纷自立为王,并力西进。刘邦带着数万兵马迂回进入武关(今陕西商洛县西南丹江北岸),为了早日攻克咸阳,他派人暗中与赵高联系,希望赵高能作内应。赵高担心胡亥知道后祸及自己,便称病不上朝,私下里暗算着乘乱夺位之事。

章邯的倒戈,给了摇摇欲坠的秦王朝一个沉重的打击,荒淫的胡亥也不能再坐视不管了,他寝食难安,日日斋戒于望夷宫,惶惶不可终日。他派使者质问赵高:“丞相不是总说关东盗贼不能成气候吗,令天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赵高听了大惊失色,知道二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与不满,若不尽早下手,只怕日后夜长梦多。

于是秘密与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商议对策,制定了弑君政变的计划:由咸阳令阎乐率领手下士兵装扮成山东农民军攻打望夷宫(今河南咸阳市东北泾河南岸),以郎中令赵成为内应,赵高则负责指挥全局。

一切安排妥当后,赵成便在宫内散布谣言,假装说有盗贼,命令阎乐发兵追击,致使宫内防守空虚。同时,阎乐指使部分亲兵,化装成农民军,将自己的母亲劫持起来,暗中送到赵高家中,一边又率千余人以追贼为名直逼望夷宫而来。他们冲到宫门前,大声向守门官吼道:“强盗进了宫门,你们为何不抵挡?”守门官莫名其妙,问:“宫内外禁卫森严,怎么会有贼人进宫呢?”阎乐不容分辩,手起刀落,杀死了守门官,冲进了望夷宫。逢人便砍,见人放箭。一时宫中血肉横飞,惨不忍睹。胡亥见状吓得目瞪口呆,全身瘫软,直到赵成与阎乐走进来,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胡亥又惊又怒,急召左右护驾,怎料侍从们早已溜之大吉,只有一个宦者站在身边。他揪住宦者的衣衫,歇斯底里大叫:“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呢,现在弄成这样,我该怎么办!”宦者鼓起勇气道:“正因为奴才平时不敢说话,才能活到今天。否则,早就被皇上赐死了。”二世胡亥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今日的局面,的确是他咎由自取。

阎乐冲到胡亥面前,胡亥一边后退一边颤声道:“朕乃真龙天子,你敢弑君!”阎乐气势汹汹:“你这个无道暴君,搜刮民膏,残害无辜,天下人人得而诛之。你还有什么可说的?”胡亥还欲作垂死挣扎,胆战心惊地问:“我可以见一见丞相吗?”阎乐一口拒绝:“不行!”胡亥仍不死心,哭丧着脸哀求:“那么,可以给我一个郡王当吗?万户侯也行。”阎乐摇摇头。胡亥绝望地叫道:“只要保全性命,我情愿做一名百姓,这总行了吧!”阎乐不耐烦地说:“我奉丞相之命,为天下铲除暴君,你说得再多也没用,快快自裁吧!”此时的胡亥,才了解到这场宫廷政变的幕后指使人竟然是他曾经无比尊重和信赖的赵高。多年来养在身边的居然是一只老虎!他痛心疾首,悔怨交加,却已无可奈何,只得最后再眷恋地环顾了一下巍峨的宫殿,回想了一下昔日奢靡安逸的生活,咬咬牙,拔出长剑,结束了他可怜又可恨的一生。

阎乐向赵高报告了胡亥已死的消息,赵高欣喜若狂,匆匆赶到现场,摘下了胡亥身上的玉玺佩上,大步走上殿去,仰仗着自己也有着嬴姓赵氏的血统,准备宣布登基。但是文武百官皆低头不从,以无声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梦。赵高只得临时改变主意,将玉玺传给了子婴。由于秦的力量已大为削弱,子婴只得取消帝号,复称秦王。

子婴早在当公子期间,就已耳闻目睹了赵高的种种罪行。现在被赵高推上王位,知道自己不过乃是一个傀儡而已。子婴不愿再重蹈胡亥的覆辙,便与自己的贴身宦官韩谈商定了斩除赵高的计划。

原来赵高要子婴斋戒五日后正式即王位。等到期限到了,赵高便派人来请子婴接受王印,正式登基。可子婴推说有病,不肯前往。赵高无奈,只得亲自去请。等赵高一到,宦官韩谈眼疾手快,一刀就将他砍死了。子婴随即召群臣进宫,历数了赵高的罪孽,并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赵高被子婴诛杀后,如何埋葬,葬于何处,史书并无点滴记录,也无任何实证,成为千古之谜。

20世纪50年代末,汝州东赵落村村民为开荒种地,将大土丘一角挖去,结果在墓冢西北角挖出一个铜壶和成堆成堆的铜钱。铜钱面大而薄,中孔较阔。据当地文物部门考证,那些铜钱就是秦半两钱币。20世纪60年代,村民挖土建房时,又挖出许多通古砖,即秦汉空心砖。由此说明,这个墓冢至少是秦墓。

当时73岁的村民董元回忆说,他小时候和同伴玩捉迷藏时,曾无意中进入过墓地,“进去走了有二三十米,在里面发现了土台和床一样的东西,甚至还发现了一只生锈的铜壶。出来后,我们被大人骂了一顿,说那是大奸臣赵高的墓地,如果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再后来,那个入口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封住了”。

2006年5月19日,河北省海兴县小山乡赵高村北,当地文保部门发现了一座封土占地约六亩(1亩约合666.7)的大墓,当地专家推定,这是赵高的疑似墓。该墓就在赵高村小学下面。南面封土稍高,后面低洼。北部封土断面是熟土。封土西面,发现了许多汉代以前的碎砖。

一位参加修建学校的村民说,当时挖地基时曾挖出墓道口,系青砖砌成,村民将其填死后盖上了学校。由于此前专家们认为赵高的老家就在赵高村,所以面积如此巨大的封土,就基本认定该墓地是赵高之墓。

当时就有其他学者提出异议,认为赵高被子婴处死,夷三族,作为罪臣,他不可能享受如此高级的丧葬待遇。但是当地一些地方志专家研究认为,《史记》上记载刘邦赶在项羽之前进入关中,有派人与秦朝实权派联络的事实,史学界提出赵高便是实权派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他是秦朝实际上的掌权者,架空了秦二世。

实际上,赵高也曾提出要与刘邦划地而治的要求。据此专家认为,赵高被处死后,不排除刘邦或赵高老家的人为他建造大型陵墓。

不过,该墓地至今没有发掘,而赵高之墓到底在哪里也始终悬而未决。

2009年6月,汝州市的一位高中教师首先提出“东赵落村是赵高墓所在地”的说法。近几年来,为佐证自己的观点,他查阅了数十万字的史料,并先后十余次到现场考证。他认为,之所以说汝州赵高墓更接近历史,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证:

其一,“赵落”这个村名令人深思。中国的村庄多以“某某村”、“某某庄”、“某某寨”命名,而鲜有以“某某落”命名的。它可能意味着“赵高的下落之地”或“赵高的墓地”。

其二,东赵落村赵姓现存家谱《赵氏家承》的《序》中第一句话说:“汝郡东三十里许,夹黄涧而居者多天水之裔。”从赵姓迁徙情况看,天水赵姓南迁就在先秦时期,即赵国被灭不久。

很大的可能是:赵高的祖上在先秦时,始迁于汝州东赵落,其后代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2000多年。也可以说,赵高是赵落村赵氏后裔,赵高生年很早就为自己建造了巨型陵墓,在其被子婴诛杀之后,由其家人或朋友将其尸体运回汝州东赵落埋葬。

其三,东赵落村清朝时名为夹涧寨。“夹涧寨”三字意同于赵落《赵氏家承》序言之句“夹黄涧而居者多天水之裔”。由此推断,夹涧寨由赵姓族人自己建起,当然也为躲避战祸之目的,时间应在明朝晚期。由此可见,赵落村赵氏与夹涧寨、赵高墓园联系密切。

这一发现已引起当地文物部门的关注。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赵高之墓的真相就将大白于天下。

第六节 章邯之死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胡亥东巡郡县,听信奸臣赵高的谗言,一路杀戮大臣,假借罪名互相株连。致使朝野震惊,人心惶惶,凡进谏者都以诽谤论处。从此大臣谄媚讨好,百姓惊恐。

第二年四月,二世重修阿房宫。征丁征粮,天下民不聊生;严刑酷律,狱中人满为患。各地百姓苦于秦朝官吏的统治,纷纷揭杆起义。七月,陈胜在荆地起兵造反,自封楚王。山东百姓杀了当地的守尉令丞,自立诸侯王,响应陈胜。武臣赵歇自封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刘邦在沛县起义,项梁(项羽的叔父)在会稽起兵。造反的人多得无法计算,各路人马以讨伐秦朝为名,相互联合起来向咸阳进军。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冬天,陈胜派遣周章等将领到达戏水,有几十万军队。胡亥大为震掠,和群臣商量应对之法,少府章邯说:“盗贼已经来到这里,兵众势强,现在调发近处县城的军队为时已晚。郦山刑徒很多,可以赦免他们,发给兵器,让他们出击盗贼。”于是二世大赦天下,派章邯为将领,率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刑徒及奴隶70万迎击周章。打垮了周章的军队,周章出关,逃至曹阳,章邯追至,击破曹阳。周章再次败走渑池,十多天后,章邯大破渑池,周章自杀。

打败了周章,章邯又向荥阳(今河南省荥阳东北)进发。荥阳将军田臧派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己带精兵往西迎战秦军,在熬仓与秦军大战,田臧战死。章邯继续进兵荥阳城,城破,李归等战死。

接着章邯又连续破邓说、败伍徐,迫陈胜遁走至城父。陈胜命张贺出城西迎战章邯,自己亲自在城楼监战。城西一战,张贺战死。自此陈胜不敢再战,闭关死守。在章邯围城的强大攻势下,腊月,庄贾杀死了陈胜,开城降秦。

章邯出战,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二世胡亥又增派长史司马欣、董翳协助章邯进攻义军。军队向栗县进发,到达栗县,项梁派别将朱鸡石、余樊君和他交战。余樊君战死,朱鸡石军败,逃到胡陵。

项梁自东阿出发,向西进军,到达定陶。秦发动全部兵力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大破楚军于定陶,项梁战死。

章邯打垮了项梁的军队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齐王田儋,在临济消灭了魏王魏咎。楚地有名将领都已战死,章邯以为楚地的敌人不用担心了,就渡过黄河,北攻赵地,大破赵军。这个时候,赵王赵歇,将军陈余,相国张耳,都跑进了巨鹿城。

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围攻巨鹿,章邯驻扎在巨鹿的南面,修筑甬道输送粮食。陈余作为赵军将领,统率士卒数万人驻扎在巨鹿城的北面。秦将王离围困赵军于巨鹿城。这被围在巨鹿的军队就是所谓的“河北之军”。

章邯等人率领他们的军队包围了巨鹿。此时,楚国上将军项羽带领楚国士卒前往援救巨鹿。项羽率领全军渡河,凿沉船只,砸破炊具,烧毁营舍,携带三天口粮,用以表示士卒拼死决战,没有一个有活着回来的打算。军队一到就围困了王离,与秦军遭遇,打了九仗,截断了秦军的甬道,大破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不向楚军投降,自焚而死。楚军攻击秦军时,与楚国结盟抗秦的诸侯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喊声震天,诸侯军人人胆战心惊。

打垮了秦军,项羽召见各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不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自立为西楚霸王,在梁、楚地区的九个郡称王,建都彭城,各路诸侯隶属于他。

鹿之战中秦军被项羽击败,秦军退却。章邯退至棘原驻扎,项羽驻扎在漳水南岸,两军相持,没有交战。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冬天,赵高做了丞相,独断专权,谗害忠良。因秦军的退却,二世派人责让章邯。章邯恐惧,派长史司马欣去请示。司马欣到了咸阳,留在司马门三天,赵高不接见,有不信任之意。司马欣心里害怕,急忙逃回军中。他怕有人来追杀,不敢走原路。赵高果然派人追赶他,但没有追上。司马欣到了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居中用事,下面的人不可能有所作为。如今仗能打赢,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功劳;仗打不赢,免不了被处死。希望将军深思熟虑。”

陈余也在写给章邯的信中说:“白起为秦将,向南攻拔鄢、郢,向北坑杀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数,而最后竟然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匈奴,开辟榆中几千里的地域,最终竟然被迫服毒自杀于阳周。为什么呢?功劳太多,秦不能按功行封,因此罗织罪名,用国法杀死他们。现在将军为秦将三年了,所损失的士卒以十万计,而诸侯军同时并起,越来越多。那个赵高一向谄谀,为时己久,眼下形势危急,也怕二世杀他,所以打算用法杀死将军,借以推卸责任,另外派人替代将军,以此来摆脱祸患。将军在外时日已久,朝廷中很多人与你有隔阂,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况且天要亡秦,无论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全都知道。如今将军在内不能直言规谏,在外为即将灭亡的国家的将领,孑然孤立而想长期存在,岂不可哀!将军何不倒戈与各路诸侯联合,签订和约,共同攻秦,割地为王,南向而坐,称孤道寡;这同自己伏砧受戮,妻子被杀,哪个比较好一些呢?”

章邯犹豫不决,暗中派军候始成到项羽营中,想要签署和约。和约没有商妥,项羽让蒲将军昼夜领兵渡过三户津,扎营漳水南岸,与秦军交战,又一次打败了秦军。项羽率领全军士卒在污水上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

章邯派人去见项羽,打算订立和约。项羽召集军吏商量说:“军中粮少,想允许他签订和约。”军吏都说:“好。”项羽就与章邯订期在桓水南岸殷墟相见。已经缔结了盟约,章邯见到项羽,涕泪交下,向项羽诉说赵高的种种行径。项羽就立章邯为雍王,安置在楚军营中,使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率领秦军为先行部队,攻打咸阳。

此时,赵高已经杀死了二世胡亥,立三世子婴做皇帝。子婴做了46天皇帝,楚军打垮了秦军,进入武关。子婴就用丝带系着脖子,白马素车,捧着天子的印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秦王朝灭亡。

秦王朝灭亡以后,项羽杀死了子婴和秦公子的宗族。焚毁宫室,俘虏了秦国子弟和妇女,把珍宝财物搜刮一空。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诸侯王,把秦王朝的土地分为三部分,封立三个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

项羽封章邯为雍王,称王于咸阳以西,建都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长史司马欣,从前做栎阳狱掾,曾对项梁有过恩德;都尉董翳,最初劝说章邯降楚。所以封司马欣为塞王,称王于咸阳以东到黄河一带,建都栎阳;封董翳为翟王,称王于上郡,建都高奴。

公元前206年8月,汉王刘邦用韩信的计策,从古道回军,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兵败,退保废丘。刘邦随即平定了雍地,向东到达咸阳,率军围困雍王于废丘。

刘邦久攻废丘不下,至公元前205年6月,被刘邦大将韩信用计水淹城池而城破,章邯遂拔剑自刎。

同类推荐
  • 三国之艰辛历程

    三国之艰辛历程

    作为21世纪的“四有”青年,不幸穿越到东汉末年,坐看主角刘磊是如何从一名深山出来的孤儿蜕变成一代霸主,从泰山小村发展到统一中原,让那些在三国中的龙套角色发光发热,他的励志属于一本书。
  • 隋唐快手

    隋唐快手

    穿越到隋朝一名快手身上,却意外卷入了一场反隋的阴谋中,从而开启了一次神奇的权谋争霸之路。
  • 戏说三国

    戏说三国

    一个浪漫的相遇,一个古玉的赠送,让一个聪明小子穿越三国,带着生存的欲望与返回现代的寄托,勇闯三国,给刘关张公正结拜,为曹操上课,告诉周瑜小子别嚣张,小心提前气死你,可歌可泣的各种奇葩,我们的主角要翻天嘛,就因为一句“我想保护你”。
  • 1644大明崛起

    1644大明崛起

    【QQ群号:233712679】2144年正在星际开矿的韩东,意外穿越回五百年前的1644年。眼看神州沦丧,华夏陆沉,韩东自然不能无动于衷。幸好有母舰在手,造生化人,开新科技,炼不世强兵。逆转国势,横扫草原铁骑,碾压海上霸主,开疆万里,再现万国来朝、煌煌盛世。一切,从1644年开始!QQ群号:233712679
  •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又称《韦尔斯世界简史》)是英国著名作家H.G.威尔斯撰写的一部颇具特色的世界史,内容上溯人类文明的开端,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都有独到的叙述。对东方文化,包括儒家和道家,均有所涉及。威尔斯以作家身份著史,文采蔚然,因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热门推荐
  • 安好安好

    安好安好

    自从那次遇见你,我知道,我们之间会有一个很远很远的故事,然而我错了,我们的故事那http://www.*****.com/?么短那么深沉,有时候我都不忍想起,我知道,你来时,万千人海相遇不易,离开时,安好安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年风在吹

    那年风在吹

    关于青春与梦想,关于爱情与友谊,关于成长,关于失去。
  • 重生之凤菲的逆袭

    重生之凤菲的逆袭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是一篇自我YY而形成的,纯属娱乐,
  • 迦南之境

    迦南之境

    “我不会让你这样轻易地死掉的,”她拔出自己左手的剑,好看的眉毛悲伤却又高傲的上扬着。“我要找到他,让后让他爱上我。比你更爱我一千倍,一万倍。”她绝望得望着那个痛苦的男人,“然后我会让他不断的心碎,让他不断的疼痛,这就是惩罚啊!让你生不如死的惩罚!”我虚部瞳在此起誓:我的心将永远追随着你永生永世,你我的命运永世的纠葛着,无论如何都无法化解我的仇恨,你将永远伴随我去那个迦南之境。坠落永世,不得超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一个大妖夫君

    我的一个大妖夫君

    【穿书女扮男装女主X妖怪大佬男主,甜宠】九州皇城万年老不死的大妖沉睡千年被吵醒了。该大妖姓殷名九,性子古怪脾气大,嘴毒得要死又腹黑,跺一跺脚,整个九州皇城都要抖上三抖。无论谁见了,都要恭敬地称呼一声:“九爷。”胆大包天地吵醒这位大妖的,不是哪路神仙,而是一个众妖眼中文文弱弱的人类少年郎。某少年郎:“我不但敢吵醒他,我还敢追求他。”殷大佬:“我把你当小侍女,你却想当我的小娇妻?”这是一位作天作地的妖怪大佬恋爱后,每天都致力于无节制发狗粮秀恩爱的故事。
  • 你很暖我很甜

    你很暖我很甜

    如果要简小姐总结一下自己前二十七年的人生,那就是甜,很甜,非常甜!(好吧,虽然中间有那么一点点的小虐,但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过去之后还会有大把大把的阳光等着她呢)她完全活成了偶像剧里的女主角。上学时的男朋友是风靡全校的男神校草,结婚之后是任人羡慕的总裁夫人(虽然是同一个人吧)but,有一点,为毛她男人有着偶像小说里的男主人设,但完全不是同一个型啊!(就是一个小逗比!)不仅不是什么禁欲系高冷男,而且还有点儿直……譬如…某天简小姐和慕先生在聊天:他很暖(简小姐):你是猪吗?她很甜(慕先生):不是。他很暖:那你是什么?她很甜:人他很暖:那我是什么?她很甜:???我的人?他很暖:笨蛋,这都猜不出来,我是猪啊,你的掌上明猪。她很甜:……他很暖:让我做你的掌上明猪吧,好不好?她很甜:好他很暖:就一个字儿?她很甜:好呀!他很暖:……又but,虽然慕先生偶尔很直,但浪漫起来也是不要不要的。所以,简小姐总结出来一句话,就是:你很暖,我很甜,搭配的刚刚好。
  • 蜃之梦

    蜃之梦

    前尘如梦,今生似幻。且看一介凡人的卫缘如何在陌生的世界生活又会发现隐藏在这个世界背后怎样的真相。
  • 寻找人生的坐标

    寻找人生的坐标

    本书汇聚了众多励志佳作,通过这小短小精悍的美文,潜移默化中让读者明白自己的位置,如何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定位自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励志双语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