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04200000018

第18章 花自有魂水有魄——评沈培

艺舞剧作品《梦里落花》

一、关于舞蹈

不管舞蹈学院的教材上对于“舞蹈”二字是怎样定义的;不管舞蹈教师们对学生们是怎样阐释的,而我一向认为——舞蹈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具“通灵”色彩的表演艺术。

我用“通灵”一词形容舞蹈艺术,并非是要强调它的神秘感,更不是要将它与迷信相互联系。不,完全不是这样。我实在找不到一个更切好的词,来形容舞蹈所能达到的那种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出神入化”也委实是一个被用滥了的词,但是用以形容舞蹈的至高境界,却肯定比形容其它一切艺术尤为恰当。“出神”即表演精妙;“入化”便是我所言之“通灵”的意思了。

诗人在写下一行行赞美雄鹰的诗句时,他无论再怎么“入化”,我们眼里的诗人,终究还是一个人。诗人笔下的一切华词丽句,都无法助诗人“入化”为鹰。诗人与雄鹰之间的“通灵”,是既不能“形似”也不能“神似”的。

同样,对于最擅长画雄鹰的绘画大师,也只能是鹰在纸上,人在纸前。鹰是鹰,人是人。

最杰出的戏剧表演艺术家或影视明星,每可自信满满地饰演一切“角色”,即饰演一切人。可若要求他们或她们饰演一只兔子或一只青蛙,水平也许便在孩子之下了。倘不经舞蹈家点拨,大约连在孩子之下的水平也发挥不出来的。

而卓越的舞蹈家,则几乎可以演什么是什么。当然,其前提,须是值得舞蹈家们呈才情一演的。那样的一些“什么”,是指最具生命动感的“东西”。其动感越是千姿百态,舞蹈家的才情便越会发挥得淋漓尽致。舞蹈语汇的丰富多彩,在那一种情况之下几乎是无穷的。

于是,舞蹈家在舞台上或足可以进行表演的任何场地,可以“入化”为奔驰的骏马,可以“入化”为宁死不屈的斗牛;可以“入化”为狮王、猛虎、蛇、兔、孔雀、天鹅、鹤、机警的鹿、灵活的猿等等地上的动物和天上的飞禽;美的、可爱的、威风八面的乃至可怕的;从蓓蕾怒放为鲜花到蚕儿蜕变为彩蝶……这一切对于舞蹈家都不在话下。

“形似”是一般舞者皆可做到的。

“神似”是成熟的舞者无不追求的。

而“通灵”则是舞蹈大师们所能“入化”的境界。

他们的表演渐入佳境之时,我们往往会忘了他们原本是“人”,而开始认可他们已成为他们所“入化”的某物。

此时对于他们,是“庄周化蝶”的过程;是人与蝶的“通灵”过程。“入”也罢,“通”也罢,遂是精神与魂魄的幻化。于是“似”几乎便等于了“是”。形“是”也,神“是”也,“灵”亦是也。

在表演艺术的范围内,除舞蹈家,任何其它表演艺术家都做不到此点。如果一切的表演艺术家聚在一起开会,欲公选出他们的形象代言人,大约结果会是舞蹈家的。

而这正是为什么,在某些国家的神话传说中,会保留一个神位给予舞之精灵,曰“舞神”。在全人类的神话传说中,只不过曾有两种艺术荣登神殿——还有便是“诗神”。

诗神崇拜意味着人类对于自己所创造的语言文字的顶礼。

舞神崇拜则意味着人类对于自身肢体的尊敬。

肢体语言是全人类的第二语言。是上苍先天赋予的“世界语”。

假如,某一天电影《2012》所呈现的画面不幸成真,幸存的人类都成了哑子,文字记忆也被从大脑中抹掉了,那么至少还有一种语言可以相互表达如下之意:

“我们不是你们的敌人!”

“让我们团结友爱,视如亲人!”

“让我们共建家园!”

“只要有爱,人类便有希望!”

是的。只要人类还具有舞之天赋,美在斯!

而只要对美的心灵感受不泯,爱便又有了翅膀,于是一切艺术复活……

二、关于沈培艺

认识沈培艺已经十几年了。由而认识了她的丈夫、她的父亲、母亲、她的妹妹、她的全家及某些朋友。

培艺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父亲是广东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热爱油画艺术就像沈培艺热爱舞蹈艺术一样——爱到地老天荒也情有独钟。

但是说起来,十几年中我与沈培艺所交谈过的话,加起来还不如与她的父母交谈过的多。因为有一个时期,她退休了的父母客居北京,偏巧与我住在同一幢楼里。

欣赏油画对我是另一种精神享受。于是某几个晚上,在她父亲的画室里,我成为她的父母亲所招待的客人。

我觉得沈培艺无疑是遗传了她父亲的一种性格基因的——那就是真诚和内向。

除了谈到油画或与油画相关的话题,培艺的父亲差不多是一个宁愿倾听的人。相比而言,她的母亲倒是更喜欢聊点儿别的。

除了谈到舞蹈或与舞蹈相关的话题,我所认识的沈培艺也差不多是一个宁愿倾听的人。相比而言,她的妹妹倒是更喜欢聊点儿别的。

但沈培艺却绝不是一个拙于表达见解的人,正如她的父亲也不是那样的人。

沈培艺具有一等的表达见解的能力。只不过体现在语言方面,最高得5分。而若体现在文字方面,则至少得9分——10分为满分的话,以我的标准来给分的话。

有一位油画家父亲的女儿,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而完美主义者们的另一种称谓乃是——“容易和自己过不去的人”。谁一旦已经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了,想要不那样反而是别扭的,并且比变成那样了更不容易。我想“完美”的意识,肯定也左右了她的语言表达习惯。情形每是这样的——当她要对某一话题参与看法时,便开始在头脑之中认认真真地组织句子,为求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准确。这时的她,便陷入了片刻的沉思。而当她终于认为值得将自己的看法也表达一下,那话题已经转移了……

有几次,我和她以及她的亲人朋友们相聚,以小说家的眼观察到了那么一种印象。那时的她便独自微微一笑——也许初识她的人会以为她未免太过矜持,其实那是某些“完美主义者”在社交场合颇令人同情的一面。她的独自微笑是自嘲。

一个“完美主义者”,在家庭观念方面不可能不是责任第一的。我间接所得的印象,组合为一位贤妻良母式的沈培艺。

一个“完美主义者”,在艺术见解方面不可能不是唯美倾向的;对于舞蹈家尤其会这样。我直接所得的印象,组合为一个“为美的舞蹈艺术而艺术”的沈培艺。

诗是可以不唯美的。

故在诗的领域,不但出现《恶之华》,还有《嚎叫》现象。

画也是可以不美的。

故在画的领域,有“野兽派”。

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亦可以从内容到思想都是所谓“审丑”的。

但舞蹈却不可以是丑的。

丑是舞蹈家绝对不能原谅的亵渎舞蹈现象。

连不美也不可以。

美是舞蹈这一门艺术的不动摇信仰。

也是人类从古至今爱舞蹈艺术的坚定理由。

舞蹈艺术、古典诗词、西方现代美学思想、艺术与人文情怀的关系——这四方面构成了沈培艺的“艺术人生”的维度。也是我和她之间不多几次单独交谈的话题维度,并且通常是在电话里。

几乎只有在这样的时候,她的话语表达才是睿智的、活跃的。即使如此,与她文字表达所体现的才情相比,还是显然不如的。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完美主义者”在力求完美地表达见解时,差不多都会首选文字。

这是大多数“完美主义者”话都不多的真相。

她将《梦里落花》的舞剧构思文字稿给我看后,曾在电话里征求我的意见。意见我这个门外汉自然是提了几条的,但我特别郑重地告诉她,我对“替你写出这样一份构思文字稿的人,表达我的敬意,因为那个人的文字功底实在令我刮目相看。用词精准,优美有诗意……”

她在电话那端笑道:“别夸了,是我自己写的。”

我不禁脱口问出一句是:“真的?”

她反问:“真有你感觉的那么好啊?”

听得出她有几分得意。

放下电话,我头脑中随之产生了一个与她有关的概念——“文字沈培艺”。

说到底,舞蹈起初仅仅是“情绪的艺术”。古代舞蹈家当然不会久甘于此,耽于此,于是舞剧诞生。但早期舞剧,仍只不过是扩大了,再扩大的“情绪艺术”的“场”。即曰“剧”,总是要载些思想的。然仅靠古典舞蹈“语汇”演绎思想已是舞蹈家们力不从心之事,他们的努力往往功亏一篑——于是现代舞蹈产生。

现代舞蹈丰富并刷新了古典舞蹈之“语汇”,使古老的舞蹈艺术“凤凰涅槃”。

中国古典舞蹈之“语汇”尤为局限,因为它更主要体现在“舞”字上,故有“长袖善舞”一词。在中国古代,对于女子,“蹈”是不雅的,甚而有伤风化的。中国舞蹈、舞剧的“凤凰涅槃”(这是主要指汉族舞蹈、舞剧)自八十年代以后才真正开始。尽管此前的舞剧“样板戏”已不得不吸收现代舞蹈“语汇”,但“样板”却证明了尚未普遍。

沈培艺的舞蹈艺术观念是积极进取的。

她之热爱中国古典诗词,一如她之热爱舞蹈艺术。那么,她一直希望能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台舞剧,则就不可能不是诗性的舞剧了。在戏剧性和诗性之间,她对诗性更为执着。一台诗性舞剧——这是她给她的舞剧既定的气质。

而这一气质,在她看来,乃是一种品质。

一种在中国许多艺术门类中皆已日渐稀缺的品质。

这不啻是一种挑战。

她的决定本身具有“行为艺术”的意味。

她明白此点……

三、关于李清照

唐诗璀璨,名士大家众多。然五言七言久之,未免审美疲劳。故至宋,词代诗风,又成气象。长短句式,冠以词牌,咏物言情明志,更为自由练达,且更适于吟对唱和。

唐诗也罢,宋词也罢,高者中令男人自叹弗如的女子亦不少。如鱼玄机、薛涛、李冶、刘采春、朱淑真(或贞)、李清照……

这些女诗人女词人,皆容颜丽好,才华横溢,誉满一时。而她们的命运,却大抵是令人唏嘘的。男人们靠了诗名词名,可入仕途。她们诗词歌赋方面的才华,却只不过能给她们带来浮光掠影般的短暂欢悦。到头来或如花骤败,或晚境凄凉凄苦。

鱼玄机因情妒而虐死侍女,一失足成千古恨。一说被处以死刑,一说最终还是被保释了。不论哪一种结果,总归是可悲可叹的。

薛涛因身份是“官妓”而居然得罪了官员,一度曾被发配往新疆一带沦为“随营妓”,那差不多便是军营里的“慰安妇”了。

李冶应诏入宫后,因卷入了政治事件,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刘采春的命运没那么悲惨,却也好不到哪去。青春貌美时为了生存不得不卖唱“走穴”,后来嫁给了一名小官吏,却又因“缺少共同语言”而离异……

在以上四位唐代才女中,鱼玄机和李冶的名字是绝对不可以出现在正规诗书中的。她们的名字及诗也收入了《全唐诗》,还是到了清朝,由外族统治者恩准的事……

与唐代的她们比起来,宋代的李清照的命运,虽也有坎坷不幸,却终归算是远离了悲惨的了。

若仅从“剧”的角度而言,鱼玄机、李冶的命运倒似乎更值得再现。其次是薛涛。再其次才应考虑李清照。

然舞剧虽亦为“剧”,剧情反而应回避复杂。因为舞剧的艺术特征首先是舞,剧情是为舞服务的。复杂的剧情元素,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观众对舞的欣赏。

那么,沈培艺的诗性舞剧,最终选择与词结合,并以李清照为结合的主体,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沈培艺的诗性舞剧,需要一位女性人物当得起“诗词女神”的殊荣。

鱼玄机之不适合显而易见。

薛涛身上的风尘色彩过重。

李冶的命运结局太悲惨了;悲惨剧情对诗性剧情无疑会是一种解构。

刘采春的命运轨迹实际更接近是江湖歌女。

朱淑真的影响终究逊于李清照。

舍伊其谁?《梦里落花》于是以舞的艺术方式,演绎了今人对古人的理解;女人对女人的怜惜;舞蹈家对“诗词女神”的敬意;沈培艺与李清照的“通灵”。

易安词风,以“忧”而优;以不魅而美;以素辞而博雅,以淡意而营幽境——这正是《梦里落花》所要追求的。

李清照同时称得上是一位女性的爱国者吗?

这我就没把握予以肯定了。

但起码,她后来的词证明,她确乎是“哀”国的。

为国而哀,于是李清照的词中,便不仅有“欲说还休”的情调、情绪、情结、情愫,也有一种大的情怀维度了。如《乌江词赋》中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当代舞蹈家对古代“诗词女神”的敬意中,此种敬意或许是第一位的吧?

四、关于《梦里落花》

这舞剧当然是中国气质中国魂,却也大胆地揉入了西方宗教文化的元素;当然是以汉民族古典舞蹈语汇为主的,但西方现代舞蹈语汇也随时可见。置景简练,有的场次几乎只靠投影效果衬托环境气氛。

也许,对于有些观众来说,它是过不足欣赏的瘾的。

而或所要加以充分肯定的正是其“简”。

舞蹈是完全可以一个人表演的,不言而喻叫“独舞”。一些人的集体表演并且够不上“剧”的,每被说成“舞蹈节目”。

我认为,《梦里落花》在“舞蹈节目”与舞剧之间,相当成功地实践出了“第三条道路”。当然,这是姑且言之。

中国人一搞起什么“剧”来,意识上似乎总是场面越大越好,置景越奢华越好,人数越多越好。如果不这样,创作上先就欠了自信。这也对观众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欣赏误导,仿佛值得一看或不值得,首先是由“大”到什么分上来决定的。

但是一场够水平的室内音乐会,很可能比体育场里进行的音乐会更值得欣赏;小剧场小舞台的戏剧演出,也完全可以是精品,甚或遂成经典。

同样,中国人对于舞剧,应有更现代的思维方式。

“现代”艺术的理念,即包含有以“简”为美的一条宗旨。西方现代舞剧,正是以这么一种面貌问世的。

中国舞剧,今后应多走此路。

一则投资何必动辄百万千万?投资数目不至于吓跑人,才有利于动员民间资本介入。二则投资多了,演出多了,才有利于舞剧欣赏受众的吸引和培养。

许多经典的外国歌剧或舞剧,所走的正是这么一条道路。

比如代表当今法国歌剧水平的《巴黎圣母院》,除了奉献一流的歌唱水平和呈现一流的舞蹈水平,除了极必要的一两件象征性道具,舞台上几乎再无别物。也不用什么特效灯光,只用最传统的追光而已。但它在全世界各国都大受欢迎。

中国舞剧不必非步中国大片的后尘。

中国舞剧当从“简”中走出经典之路。

最后我想说,我的不满足感也是有的;如果在下篇某一场次,鱼玄机、薛涛、李冶、刘采春、朱淑真们也能依次出现,每人一二句诗,由李清照引荐给“芸”,似乎别有意味。那样,体现编导之同情大也。鱼玄机现身此剧无妨,她在狱中曾作诗一首,深有悔意的。

要表达今人的同情和敬意,一并的表达更好……

2010年6月26日

同类推荐
  • 四季随笔(原名:亨利·赖克罗夫特日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四季随笔(原名:亨利·赖克罗夫特日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坦然真切、发自肺腑的人生独白、追求美与自由的散文名作——这是一部思考人生的书,但作者的思考很特别,与很多人的都不同。而这也形成了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像我们许多人一样,作者在他的人生途中艰难地工作过,拼搏过,挣扎过。他吃过无数的苦头,遇到过太多的挫折,经历过许多的世面。到了中年以后,他的经济条件忽然得到改善,使他得以过上悠然自在的日子,不用再为生计奔波、发愁。在这个时候他脱身于社会之外,独居一处,于一年的春、夏、秋、冬里,对人生作方方面面的思考。他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用旁观者的眼光来观察社会,观察自己所走过的一生。
  • 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

    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内容围绕黄河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合理。
  •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作为一名留学生家长,作者孟久成对十几名留美学生做了详尽采访,描述了他们在国内一路打拼成长的过程,以及在美国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对他们的婚恋生活更有专章详述。本书可贵之处在于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一个“立体形象”。同时涉及国内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留美过程,子女教育,如何择业,成功标志,人才评判,美国大学的学制。《最爱听小蔡的笑声》的另一个题材是有关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故事,从宏观上讲述了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由来,领养过程,抚养经历,讲述了发生在这种跨国家庭里动人、细微且国人闻所未闻的故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 创造辉煌:华北油田开发与建设

    创造辉煌:华北油田开发与建设

    本书介绍了华北油田开发与建设的有关情况,内容包括:发现油田、勘探会战、建设高潮、生产开发。
  • 爱与痛的伤感

    爱与痛的伤感

    本书分为“我依然是我”、“男生女生,空间之战”、“战斗在最前线”、“尝试成长滋味”等六部分,收录了百余篇散文作品。
热门推荐
  • 河畔暖阳

    河畔暖阳

    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职员,舞会上邂逅一漂亮姑娘;从此,他跋涉在寻觅红尘知己的路上。那几年的时间里,村姑、自由职业者、小职员......一个个各具风姿的异性纷至沓来!从爱情到婚姻,中间所隔的那一层纸,究竟是什么呢?正当他心灰意冷之时,奇迹发生了......
  • 百炼成皇

    百炼成皇

    这一个黄金大世,多少天骄辈出!巫妖共伐人间之战,九天十地,谁主臣服!且看一代人皇萧尘,赫赫神威,俯视天道,手压九天,脚震十方!让漫天的神佛哭泣,让天道为此匍匐,让人族为此骄傲,让巫妖两族称臣!
  • 菜鸟通灵师

    菜鸟通灵师

    顾曼出生在无人村里,整条村就只有几个人,一一窍不通的她居然在里面呆了十几年,现在才开始学通灵术还来的急吗,不管啦学好过不会管它晚不晚
  • 我和小伙伴们的传奇

    我和小伙伴们的传奇

    写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发生的事,一些神奇的事,,,,,,
  • 战国仙侠传

    战国仙侠传

    上古时期,妖兽不绝,大禹铸鼎刻法,使万民修习,以抗邪魔,后成五师四境,流传下来;战国末年,秦、赵大战,邯郸被围......一心求道的少年,奉师命下山,携一剑,开始了漫漫江湖路。(本书是以战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的仙侠小说,有大量的先秦史料和神话典故,极具文化底蕴,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哦!请大家多多推荐、收藏,谢谢!:-)
  • 甜宠邪妃:腹黑王爷欠调教

    甜宠邪妃:腹黑王爷欠调教

    推荐:邪王娶妻,刁妃不好惹她,二十一世纪惊才绝艳顶级杀手。他,大炎王朝万千宠爱不近女色的冷血王爷。一朝穿越,当他遇到她……一纸休书,他还未送到她的手中,她的爪子已经扣在他的颈项。当当当,王爷不是白当的,捉住玉手,冰肌玉骨,爽滑柔腻。当当当,杀手威名不是买来的,不让我摸你的脖子,老娘就朝下,下,下,下!当当当,众目睽睽,王爷被人捉住男人命脉,糗出大了!腹黑阴冷闷骚男与惊才绝艳天才杀手,强强联合,共谋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名妃难寻

    名妃难寻

    十八线小明星肖凌突然被星际娱乐公司总裁签约开启了演员之路,而这无人知晓的星际总裁居然是自己的小助理王妃。经历演技考验与娱乐圈风险,他们如何走上人生巅峰?他们之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即将上演霸道女总裁与呆萌小奶狗的日常小故事。
  • 落难千金:娇妻十八岁

    落难千金:娇妻十八岁

    她以为自己找到了可以托付一生的幸福,却在眨眼间灰飞烟灭,当昔日不知人间疾苦的千金小姐为了生存匍匐在生活脚下,她又该怎样抓住自己的幸福?
  • 大神在隔壁

    大神在隔壁

    陆司祁想不明白自己只是想好好玩个游戏,为什么会招惹这样子的一群人,美男邻居为何频频诡笑,一举一动都被监视?活了这么久才知道自己是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