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1700000036

第36章 几次武林盛会

中国首次武术擂台大赛采取淘汰制,由抽签决定比赛对手。比赛时,要求不准攻击双眼、咽喉和前阴,犯规者作失败论。比赛空气紧张。

武林界真正称得上武林盛会的没有多少次,因为这样的盛会必是全国性的,涉及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各门各派的,与会的武林高手也必是人数众多、出类拔萃的。能入选这样的武林盛会,能取得名次,对一个选手来讲已是莫大的荣誉,更不用说获得最优等的奖励了。这是武林盛会的价值,否则是难以名垂武史的。而这样的盛会仅仅出现在近百年间。可是由于武林盛会的资料有限,往往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给武史研究造成混乱。

(一)近百年来第一次全国武术大会

从历史上看,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全国性的武艺竞赛只是在武科开考年间,各地考生参与乡试、会试、殿试,层层竞赛,层层选拔,这是全国性的,但人数并不多,到了殿试一层人数就更少了,没有普遍意义。

清末民初,民间拳社遍地开花,造就了一大批武术人才,也便有了竞赛的需求,武科考已然废止,以什么形式组织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呢?西方体育运动会的形式便进入一位热衷弘扬武术人士的视野。这个人就是马良。

马良,字子贞,回族,1828年生于河北清苑。他的经历甚为复杂。幼年时随家人习武,后拜师平敬一深造,对武术的爱好与弘扬可谓自始至终。他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清末任过山西武备学堂、直隶陆军速成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任过陆军旅长、师长、山东济南镇守使、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等职,授陆军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济南沦陷,他投靠日本当了可耻的汉奸,曾任济南维持会长、伪山东省长兼保安司令。日本投降后,被山东省高等法院逮捕,1947年保外就医期间病死。

但马良对中华武术的发展却有相当的贡献。早在1911年,他任北洋军第五镇协统驻扎山东潍县时,就广招武术家,按摔跤、拳脚、棍术、剑术等科目编选武术教材,定名“中华新武术”。以后又在军中建立武术传习所。1917年又创办山东武术传习所,组织赈灾武术团。他还担任过第一届国术国考的副评判长。在他当汉奸前的那些年,为弘扬中华武术做了不少事。

中国近百年第一次全国武术大会就是马良创办的。时间是1923年4月22日至24日,会期三天。地点在上海公共体育场。名称是“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上海的“武术进德会”、“精武体育会”、“中华武术会”,北京的“北平体育研究社”,山东的“山东武术传习所”,以及常州的“进德国术学校”、“南翔英德社”等武术团体。著名武术家王怀琪、许太和等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大会。当时,由于军阀混战、政局动乱,许多武术团体及武林高手未能参加。

大会原订4月14日召开,因雨延至4月22日开始。大会以振兴中华武术为目的,还有恤灾救贫的愿望。预想可收入票款2万多元,不料门票销售无几,马良自己垫赔了3千多元。

这次大会效果并不理想,获奖名单、评判委员名单以及比赛的详细情况等资料现在都很难查找。只知安徽名武师有“江南第一腿”之称的刘百川(1870—1964)参加了这次大会,并获得优胜名次。

(二)国术国考只有两次

在1923年全国性武术大会之后,著名的全国性武术专项大会还有三次,即两次国术国考和一次杭州国术游艺大会。

国术国考就是国术全国考试,它是由民国时期官办武术机构中央国术馆主办的。是一百年间第一次规模宏大的武术盛会。

第一届国术国考全称是“中央国术馆第一届国术国考”。地点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办日期有三种说法:一是1928年10月11日—19日;一是1928年10月15日开幕;一是1928年10月6日起预试,15日起正试,10月19日结束,历时13天。

本人采信的是第三种。

这届大会由大会理事长冯玉祥、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主持,由李烈钧任评判委员长,于右任、蔡元培、李景林、马良任副评判长。选手有来自各省市选派人员及中央国术馆师生400余人。年龄最大的是山东济宁选手72岁的李汇亭,他获得优等第20名。年龄最小的是江苏镇江15岁的王执中,他入选中等名次之中。

考试采取预试和正试两场举行。考试内容有拳术、短兵、长兵、摔跤、散打等项目。预试及格有200余位,实际参加正试的选手150余位。正试以散打为主,按体重分甲、乙、丙三等,用抽签方法组成对手。采取单败淘汰制。长短兵对手互相劈刺,击中对方任何部位即得一点,三点两胜制,或击倒对方为胜。最后决出最优等15名,优等37名,中等82名,预试99名,共计233名。

实际比赛中,最优等胜出17名,而大会只准备了15份最优等奖品,便由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出面说服中央国术馆的属员郭长生、杨松山二人退让,作为优等成员。最优等前三名原定授予“国士”、“侠士”、“武士”称号,后改为颁发奖状。最优等15人依次是:朱国福、王云鹏、张长义、马裕甫、张英振、窦来庚、杨法五、杨士文、顾汝章、王成章、朱国祯、张维通、朱国禄、马承智、胡炯。朱国福年龄最大,时年38岁,张维通年龄最小,时年24岁。朱国福获最优等第一名,时人称之“武状元”。这届大会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则,出现一些伤害事故。但它对武术进入现代体育竞赛做出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次国考后,中央国术馆制定了《国术国考条例》,为以后的比赛奠定了基础。

第二届国术国考依然由中央国术馆主办,地点仍在南京公共体育场,时间是1933年10月20日—30日。有21个省市及中央国术馆共22个单位的427名选手参赛,其中女选手有9名。大会评判长依然由李烈钧担任,副评判长是何键、张之江。大会开幕式那天,蒋介石、林森、汪精卫、冯玉祥、李烈钧、蔡元培、何应钦、孙科等国民政府要员出席。

这次国术国考完全按照《国术国考条例》、《国术考试细则》进行。考试内容包括学、术两科。学科考“党义”、“国文”、“国术源流”;术科包括拳术、长兵、短兵、散打、摔跤。规定考试者必须拳术及长短兵套路及格,才能参加散打,且规定散打按体重划分为重量级、中量级、轻量级三组分别进行。这次国术国考采取各项目单独评定方法。女选手郭增莲一人独获拳术、长兵、短兵、国文、国术源流五项冠军,一时轰动。毕业于中央国术馆的女选手刘玉华获得“国士”称号。

比赛采取淘汰制,等次分甲、乙、丙三级。最后取甲等43名,即,拳术对试(散打)13名;长兵3名;短兵6名;摔跤3名;搏击(拳击)9名(重中轻级别各取3名);女子9名。

这届国考有很多改进,但声势及应试人数均不如上届。

(三)近代首次盛大擂台赛

这次大会是辛亥革命后第一次全国武术擂台赛,它总揽神州武林精英,是山南海北、各门各派的高手名家实际交手一较高下的盛会,是武林史上规模盛大的擂台赛,堪称千古一会。

这次大会又是经常被人与1928年中央国术馆第一届国术国考混淆的大会。

这次大会由中央国术馆发起。1929年初,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李景林致函各地国术馆,表明发起这次大会的目的是组织全国武术各门派实际较量,以辨中华武术之精华。李景林的倡议得到各地国术馆的支持,纷纷进入准备阶段。

其时,浙江省为庆祝北伐胜利,促进浙江地区经济发展,即“争促物产之改良谋实业之发达”,在杭州筹办“西湖博览会”,声势震动全国。因此,中央国术馆希望得到浙江省政府的支持,共同主办这次大会。浙江省给予了积极回应,大会地点便确定在了杭州。

首届“西湖博览会”于1929年6月6日开幕,10月10日闭幕,历时128天,据说参观人数近2000万(不知确否)。海内外厂商带来1470余万件物品参展,评出各类奖项3000余项。轰动全国,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影响。

在西湖博览会闭幕一个月后,1929年11月16日“浙江省国术游艺大会”开幕。会长由当时的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担任,省民政厅长朱家骅、教育厅长陈布雷任副会长。大会另设顾问团,由军政委员钮永建、张群、程振钧三人担任。大会评判委员长由李景林担任,副委员长由孙禄堂、褚民谊担任。还组织了29人的评判委员会和37人的监察委员会。这66人实际是这次大会的组织者。

参赛选手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四川、云南等省,及北平市、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青岛市。中央国术馆也派出了最强阵容。选手身份涉及工、商、学、医、军、政、警、宪、宗教、游民等各界。年龄最大的是奉化的阮增辉,68岁。年龄最小的是温州的林标,7岁。

大会会址设在杭州镇东楼旧抚署的空地上,面积30亩。擂台用水泥砌成,高4尺,长60尺,宽56尺。中间以白粉画出一个直径三丈的圆圈,作为比试范围。

项目分为表演和比试两大类。16日至20日为表演赛(17日休息一天),参赛选手有345人。21日开始国术比试(擂台赛),参赛选手注册了240人左右,实际参赛的是125人。在表演和比试过程中,有不少未报名的选手和现场观众临时要求登场,人数未能计算在内。

21日这天盛况空前,大会会长、副会长、民政厅长、杭州市长、工务局长、警察局局长等要员悉数到场,观众达6万人。

比赛采取淘汰制,由抽签决定比赛对手。要求不准攻击双眼、咽喉和前阴,犯规者作失败论。比赛空气紧张。但比试一天下来,进入第二轮的选手超过半数。原来是规则不合理,有一条是双方不分胜负的,均可进入下一轮比赛。于是,大会评判委员会紧急讨论将规定改为战平手者双双作负。这以后的比赛,双方均不留情,受伤人特多,而且大多是头部伤。评判委员会又作出补充规定,不准连续多次攻击头部。第三天的比赛,攻击下盘的动作多了起来,技巧性大大加强,气氛更为紧张。

经过几天的角逐,27日进行了决赛,决出30名优胜者。其中前10名被评为最优等,依次是王子庆、朱国禄、张殿卿、曹晏海、胡凤山、马承智、韩庆堂、宛长胜、祝正森、张孝才。第一名王子庆获奖大洋5000元。

30名优胜者中有许多选手参加过1928年的第一届国考。像朱国禄,曾获第一届国考最优等第13名,马承智获第一届国考最优等14名,胡凤山曾获第一届国考优等第21名。张殿卿、曹晏海在第一届国考中则仅获预试资格。而第一名王子庆在第一届国考中却名不见经传,可能并未报名参加。而在第一届国考中最优等第二名的王云鹏,在浙江游艺大会上只获得优等,大顺序排在第18名。这说明武术擂台赛难有常胜将军。扎实的功底,坚强的心理素质,临场超常的发挥,是取胜缺一不可的条件。

10月28日下午,在浙江省府礼堂举行闭幕式,晚上在杭州协顺兴、聚丰园设宴招待上层各要员及优胜者。至此,大会胜利结束。

关于这次盛会,早在1986年凌耀华先生著文《千古一会——1929年国术大竞技》连载于四五月份的《武魂》杂志,作了极为详尽的介绍。现今各武术网刊登之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大会的资料,大体不离此文。欲详尽了解这次大会始末的读者,可寻凌文一观。

另,浙江省国术游艺大会获奖第5名的胡凤山,有人误以为是东北“戳脚文趟子”名家胡奉三(因其曾用名为胡凤山)。其实他们是两个人。

胡奉三,曾用名胡凤山,生于1852年,故于1942年,河北乐亭人,早年定居沈阳,为著名的“戳脚翻子拳”大师。胡凤山,河北南皮(一说河北蓝山)人,生于1897年。先为中央国术馆教授班学生,后在江苏国术馆投师孙禄堂。他参加1929年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时32岁。1929年,胡奉三年已77岁,而参赛选手年龄最大的阮增辉才68岁。故此认定,此胡凤山非彼胡凤山。

(四)旧中国全运会不能一律冠以“民国”

我们通常把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为“旧中国”。这“前”应当“前”到什么时候呢?按照约定俗称的计算方法,是从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时算起。有时候也便延伸到20世纪初。而20世纪的前10年还是大清朝的天下。

我们通常说起旧中国举办的全国性运动会,往往冠以“民国”二字,如“民国五届全运会”,“民国六届全运会”等。其实,这种“计届”方法并非从中华民国成立时算起,却是从清末宣统二年的全运会算起的。1935年10月(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月)北平社会局体育委员会印制的参赛手册标题即《北平市参加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代表队手册》,其计届方法就是从清末宣统二年全运会计起的,也没有冠以“民国”字样,由此可做例证。

从20世纪初至1949年,旧中国一共举办了7届运动会,现将情况简单附录于下。

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于清宣统二年即1910年10月18日至22日举行,地点在南京南劝业会会场。由基督教青年会外籍教士倡办,参加单位多是一些教会学校,名称为“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简称“全国学界运动会”。由于那个时期对体育运动并不重视,也缺少操办运动会的人才,所以筹办的工作人员多是外籍人士。运动员虽都是华人学生,但人数仅140余人,规模很小。竞赛分田径、足球、网球、篮球四项,没有武术项目,没有女选手。

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举办时间是民国三年(1914)5月21日至22日,地点是北京天坛。组织者是“北京体育竞进会”。实际负责人是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干事侯格兰德。这次参赛选手比第一次还少,规模更小。大会职员、裁判仍然多由外籍人士担任。项目是田径、足球、篮球、网球、棒球、队球(排球)。没有武术,没有女选手。

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举办时间是民国十三年(1924)5月22日至24日,地点是湖北武昌公共体育场。由“中华业余运动会”主办。裁判员除游泳、棒球有几个外籍人外,其余项目均由我国人士担任,规模较大,参观者也多。竞赛项目除了上届的六项外,增加了游泳、体操、拳术等表演赛项目。女子运动员参加了篮球、排球、棒球比赛。吉隆坡女青年会还派人参加了拳术表演赛。

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举办时间是民国十九年(1930)4月1日,地点是杭州梅东高桥大营盘操场。从这届运动会开始直至第七届全运会才是国民政府自己主办的,这届运动会才可称“民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实际上并没有这个称谓)。这届运动会参加选手之多超过以往各届,竞赛项目更为丰富,女子项目也增加许多,还增加了男子国术表演、女子舞蹈表演项目。

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举办时间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10月,会期10天。地点南京中央运动场。全场分田径场、棒球场、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游泳池、跑马道等,还有国术场,首次增加了国术竞赛项目。北平国术代表队获男子组团体第一名,南京国术代表队获女子组团体第一名。

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举行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10月10日至20日,地点在上海江湾体育场。参加单位有38家,参赛选手达2700余人,而且许多华侨踊跃报名。是时东北沦陷,但也派来代表,他们表示:“不在竞争胜负,唯希国人勿忘东北”,展现东北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届运动会国术竞赛项目更为丰富,包括了拳术、拳术对手、器械、器械对手、摔角(跤)、射箭、弹丸、测力等项。女选手则是拳术和器械。参加选手也多于上届,光北平国术代表队选手就达44位。结果男子团体第一名为河南队,女子团体第一名为湖南队。

第七届全运会举办时间是民国三十七年(1948)5月5日至15日,地点是上海市立体育场。参加单位有58家,运动员有2600余人。是时正处于国民党政权崩溃瓦解之际,运动会组织工作混乱,运动水平低下。拳术、器械、射箭、摔角(跤)等又列回表演项目,取消了竞赛项目资格。

从国术比赛的角度看,只有第六届全运会的国术竞赛规模水平堪与两次国考、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相媲美。

(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五次武林盛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得到欣欣向荣的发展。武术这份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也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这期间,那些在清末、民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武术家们还都健在,青年武术人才也得到政府的培养和帮助,体育学院、高等院校开设了武术课程,武术运动犹如枯木逢春,开始蓬勃、茁壮地成长。这一时期,曾连续举办了五次全国武术盛会,为新中国武术运动的发展,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盛会是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这次大会是我国有史以来民族体育运动的第一次盛会。大会展示了全国流行的483个民族体育项目,包括武术、摔跤、射箭、击剑、马术等。在这次运动会上,武术仅仅是作为表演项目与观众见面的。但已有来自华北、华东、中南、东北、西北、西南六大行政区,及内蒙古自治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车头体协等9个单位的145名武术运动员表演了332个项目,仅拳术一项就有“少林”、“武当”、“八卦”、“太极”、“通臂”、“螳螂”等139种。西南运动员蓝素贞的“绵拳”、西北选手张生芳的“如燕刀”,上海佟忠义老先生的“八仙剑”,佟佩云、金莲芳的“双拐进剑”,北京选手高紫云、马熙春、王金声、田永福、武淑清、松秉坤等,也都有不俗的表现,获得大会奖励。运动员来自汉、满、蒙、回等10个民族,个人身份有工人、农民、军人、干部、学生、市民、喇嘛、牧民等,这次大会成为新中国武术发展的良好开端。

第二次盛会是1956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十二单位武术评奖大会”。96名运动员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辽宁、山东、浙江、四川、山西、河北、湖南、湖北等省市。不少老武术家登场献艺,像四川82岁的张腾蛟,动作灵活、体力充沛、精神抖擞,赢得人们的喝彩。辽宁66岁的美髯公张万成的葵花枪,辽宁女选手李文贞的太极十三剑,以及刘玉华的拳械都赢得广泛赞扬。上海金莲芳、濮冰如、蔡鸿祥,浙江牛春明,陕西申子荣也获优异成绩。北京的张文平、成传锐、田永福获表演奖。这次大会证明长拳类和太极拳可以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广泛开展,是可以向全民推广的运动健身项目。

第三次盛会是1957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武术评奖观摩大会”。这次大会参加单位和评选项目都比上一届多。评选的刀、枪、剑、棍和各种拳术加上表演的项目共有300多种。“南拳”、“猴拳”、“醉拳”、“武松脱铐拳”等也首次在全国性比赛中亮相。博得观众热烈称赞的有青海选手79岁高龄的苗玉龙演练的“醉棍”,上海选手蔡鸿祥的“十二路连环拳”,上海选手邵善康的“呼延拳”,广东选手陈昌棉的“虎鹤双形拳”,辽宁选手刘幼贞的“穿林双剑”,北京少年选手松秉坤的“双刀”等等。徐仪贞表演的“纯阳剑”,蔡龙云、蔡鸿祥表演的“华拳”对打,王子平老先生的“锁口枪”都给观众和运动员带来意想不到的震撼。获得一等奖的是辽宁李文贞、刘幼贞,上海胡月祥、蔡鸿祥,云南张金铃,北京田永福等。

第四次盛会是1958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武术运动大会”。这次大会有258名男女老少运动员参加,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评奖项目达到820个。比赛结果有30名一等奖,42名二等奖,60名三等奖。艺惊四座的有上海蔡鸿祥的“十二路华拳”,北京田永福的“杆拳”,四川肖应鹏的“猴拳”,上海胡汉平的“武松脱铐拳”,邵善康的“醉拳”,北京成传锐的“奇形剑”,上海张海深的“少林棍”,邵善康的梅花枪等。一等奖获得者是上海蔡鸿祥、邵善康,北京成传锐、田永福,四川肖应鹏,广西潘淑仪。这届大会展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和广泛的群众性,成绩斐然。

第五届盛会是1959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武术运动大会”。这次大会有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97名男女选手参加。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初次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新手。获奖的49名运动员中新手占了34名。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运动的新生力量,证明青少年武术运动员的高超水平,是这次大会的卓越成就。大会的另一个成就是许多武术项目得到进一步发掘。拳术方面,“八卦”、“形意”、“通臂”、“劈挂”、“南拳”、“北腿”,各种“象形拳”,以及陈、杨、吴、孙、郝式太极拳百花齐放。器械方面,除了传统的刀、枪、剑、棍外,还表演了春秋大刀、月牙铲、三节棍、九节鞭、双头蛇、钩镰枪、双钩、双圈等,展现出中华武术的丰富多彩。

吉林的韩明男、安天荣,上海的李福妹、张海凤,北京的杨僧保、经本愚,黑龙江的于立光、高正谊,山东的范桂娥,广西的潘淑仪,江苏的王梦法等一批优秀选手脱颖而出。

建国初期的五次盛会为新中国的武术研究、整理、挖掘、普及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中华武术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七章 武林说武

同类推荐
  • 大家家风

    大家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品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这些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上,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新时代的父母,又该如何树立家风?迷惑之时,我们总能在过往的历史中寻到一些痕迹。民国时期成长的大师、名家,多有其家风渊源,那时的社会,可说是“藏智于民”,许多家庭是文化世家,有深厚的学养。虽然彼时的民国,翻天覆地的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传统制度崩塌,新生力量正在萌芽。新旧碰撞中产生不少智慧的火花,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涌现出来不少杰出的人才,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中很多人来自同一个家族。无论是梁启超“一家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家教传奇,还是宋氏家族中宋氏三姐妹的高雅仪态和成功教育,或是钱氏家族文学大家、科研专家的培养,或是合肥张家对四姐妹的教育,都是值得探究和学习的。本书将讲述那些名门大家的家风传奇,破解世家望族那不为外人所知的传承密码,为今时的家风教育点亮一盏灯火,让迷惘的父母们在这些历史的痕迹中领会家风教育的智慧。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憎得失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憎得失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舞蹈艺术(上)

    舞蹈艺术(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埃及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埃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一句承诺,一生陪伴

    一句承诺,一生陪伴

    出生在家庭的孙黎芯与秦氏二兄弟之间的情感纠葛,誓死诺言般的爱情终究被误会所拆散。随着时间的推移误会的解除,孙黎芯与秦启宸的爱情终于步入正轨。
  • 少女你的失忆梗请签收

    少女你的失忆梗请签收

    每次都失忆的失忆梗还玩不烂?小辣鸡,我们来谈谈!系统:不敢不敢,怕了怕了。男主:这谁家失忆少女,没人要我就偷走了。女主:???你是谁?我是谁?这是哪?女主:冉久性格:失忆后:乖巧的好奇宝宝,有记忆后:顽劣蔫坏演技炸裂的小恶魔。系统:087性格:看似呆板实则话痨的多嘴系统。男主:???性格:???
  • 超神校长

    超神校长

    他是整个地球第一所原力学校的超神校长。师资?有太上老君教授中医,孙悟空教授体育,邓布利多教授魔法,钢铁侠教授计算机,更有雅典娜教授爱与正义的政治课,有美国队长担任学校保卫队队长,冥王哈迪斯担任训导主任,你说师资强不强,工作分配?全球的原力者用人单位抢着,连没毕业的学生都要,你说够不够。作为最强校长,看他如何超神,如何揽遍天下英才。
  • 陆总的叶小姐

    陆总的叶小姐

    (1Ⅴ1双洁,超甜)叶小姐喜欢了陆总八年,可是她不知道的是陆总喜欢她甚至超过于她两个人互相以为对方心里有人————“陆总,太太跟一个男的一起出去了”闻言,陆总抬起头,咬牙切齿的吩咐道:“还不赶紧把她给我抓回来”“是”“等等,不要伤着她半根毫毛”“陆总,太太让我把离婚协议书给你”大忙人陆总眯着眼睛看着他“太太还说,还说让你赶紧签字,最好今天就能好聚好散”“很好,那你告诉她,我死都不会放她离开”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万物皆由我

    万物皆由我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人世间的种种善恶皆由心生,我梦由心,我心由我,是非沧浪,劫劫新生,我看尘世美,不由他人论,您且看着,自在潇洒走一回
  • 爱在阳光之下

    爱在阳光之下

    他从小受到辱骂和挨打只是因为他是豪门的私生子,外人不知道他的存在更没有人在意他,从小到大只有父亲少有的爱让他感到自己还是有人在乎他,他努力的生活只是想完成自己梦想,在大学里他碰到了他一生都感到荣幸的挚友,生活里他也在慢慢的改变着自己和他人,在他身边的人都因为他的存在而改变了自己,在他成长的路上有爱他的人,帮他的人还有不想让他活着的人,这一切都成为了他要实现自己目标的动力,友情是美好的家是温馨的爱情是甜蜜的,人生的种种足以让他明白自己在这世上是不同的
  • 科学疯才

    科学疯才

    一个身体羸弱被人不断欺负的少年,为了强壮而当兵,却命运的被帝国第一科学怪才相中,从而成了一代科学怪人。在强者如林,神族、魔族、兽族、精族、妖族等各种传说当中才有的种族肆虐的时代,在仙术、魔法、斗技、奇门异术横行的年代,这样一个羸弱到了极点的少年,究竟保住自己微弱如蝼蚁的小生命?又如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44岁必读书

    44岁必读书

    本书共分六章,包括:以一个分号给44岁做个总结、寻找事业的第二个春天、十面埋伏的情感危机、身心健康是你的头等大事、可怜天下父母心、继续修炼你的处世之道。
  • 乐园之沉堕

    乐园之沉堕

    学校附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了一间占卜店。“从大门出去,走过滨江道,之后经过卖零食的那条小吃街,看到迦南道的路标拐进去,第一间店就是了。老式木头房子。门前挂着一排猫形的风铃。”“那个地方,据说可以实现你所有的愿望哦。”